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时间:2019-05-12 01: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

放飞不放任,信马不由缰

——略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如何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阐述了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科书教学模式 语文学习

一、引言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古有孔子的“韦编三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爱看书的。”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一致看法。《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强体验与感悟。”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万字, 第三学段不少于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外阅读方面,新课标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规定。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学底蕴的深厚积淀,绝非在课堂上听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教科书就能自然形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和时文精品,使他们在优秀文化氛围中尽情徜徉、享受并汲取、消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在把握教科书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将课外阅读自然、恰当地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也许每个语文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且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常常事与愿违。“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老师,我忘了看。”“老师,我看是看了,可什么也没记住。”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光向学生推荐读物还不行,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悉心指导,一定要做到“放飞不放任,信马不由缰”。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学生真正参与课外阅读,材料一定不可少。如何保证学生有书可读呢?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渠道:

1、建立班级图书角

当前,由于图书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图书室藏书数量偏少,质量也不高。而有些学校图书室里的一些书是为“凑数”而购置的,学生不爱读或者不适合读。再则学校图书室里新书进得少,许多旧书学生已经看了又看,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此,提倡学生互相交流借阅实在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设置班级图书角, 将图书架陈列在教室四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阅。

2、借助网络阅读

现代信息社会,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快捷、多样的服务。借助网络, 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网络具有阅读成本低、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等优点,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料库,同一主题可以有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目的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自行掌握阅读速度, 从容自如地进行阅读。另外网络上生动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解说, 也给学生带来纸质书籍所没有的阅读快乐。

(二)、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

要想课外阅读有效果, 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这一点上要做到两点:

一是教师方面。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要精。要减少作业量, 使学生从题海中、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 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课外阅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 不搞一刀切。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确定看书时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确定看书时间。培养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看书调节身心的好习惯。

二是家长方面。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转变家长的观念, 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增长、思维的敏捷, 更要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来实现。力争家长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并能时时督促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要多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 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对一些爱好课外阅读、知识面较广的学生给予表扬, 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鞭策。例如在教学组词练习时, 有些学生词汇丰富, 一连组了好几个词, 甚至有些词根本没学过, 就追问他这些词是从哪里学来的, 并及时表扬“难怪你能组那么多的词, 原来你课外书看得多, 真不错!”不断地激励他们,并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保证阅读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跳读法、摘读法等。阅读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可以要求学生经常写摘记、内容提要、读后感,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写书评,写名篇、名著的推荐等等。摘记、内容提要、读后感比较容易写,书评和名篇、名著的推荐学生写起来难度大一点,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也会慢慢掌握的。这对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很有益处。尤其是写读书笔记对学生的阅读确实能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学生能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课外读物,并把自己所思所想记下来,这才叫会读书,真读书。

(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检查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要求:小学1~2 年级不少于5 万字;3~4 年级不少于40 万字;5~6 年级不少于100 万字。面对这么繁重的任务,如果教师平时不重视,不帮助学生落实,要想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是很难的。所以,明确任务,加强检查,是完成读书任务的根本保证。

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查读书进度。每学期一开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这就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每周都要利用专门的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让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内容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再采取抽查的形式指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对照他的读书进度表,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第二,查读书笔记。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好习惯,也杜绝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 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此外,还可以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除表场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开展阅读活动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

指导课等,都可以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读书报告会,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得意之作,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由老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可以把作品的精华之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也可以把质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交流;既可以就作品本身进行交流,也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交流;既可以就作品的整体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只对作品中的热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鉴别作品的能力,扫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注入了活力。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让书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良师益友。

三、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教材中的例子学完以后,可以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1、从“点”到“面”。在学完了《草船借箭》一文后, 学生意犹未尽, 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曹操、诸葛亮的故事, 就可以告诉学生, 《三国演义》中还有更多的关于他们的故事。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深刻体会我国经典文学的巨大魅力。

2、从“作家的作品”到“作家的作品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故事。学习了这个故事后,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集,里面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许多著名的经典童话故事。这样,由作家的一个作品而引出一系列的作品,引发对这个作家的作品阅读热。

3、从“故事的主人公”到“主人公的故事”。如《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是那样平易近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这样一个先人后己的崇高形象。如何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总理呢?推荐学生阅读颂扬周总理的相关文章、诗词, 如《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周总理, 你在哪里》等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4、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阅读。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放松、一种享受。学生平时大脑被课堂的知识塞得满满的,自由选择读书内容可以适当得以放松。读什么样的课外书籍,完全可以由学生的兴趣去决定,自由选择读书内容。如有些同学喜欢幻想, 就可以选择读那些情节跌宕的科幻读物;有些

同学对生活充满热情,可以读一些节奏明快、情节丰富的童话故事;即使适当读一些幽默、笑话、武打小说,也未尝不可。从而让学生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快乐。适时召开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演讲活动,也许学生的表现会让老师大吃一惊。他们所涉足的古今中外名著范围之广、类型之多,就连老师也会受益匪浅。

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和深度,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实现教科书与课外阅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好方法。

4、结束语

古人云:“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读书的确对人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读书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人的记忆力最强,所读的内容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受用一生。另外,课外阅读也可以直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还是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花大气力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第二篇:安徽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安徽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十里中心学校通过同步阅读扩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现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满意。

低年级阅读的开展是建立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之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上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上,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其中会写800-1000个。在阅读目标上,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在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上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很难让低年级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总量。

(二)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品味低的现状亟待改变

当前,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少、品质低,课外用于有效阅读时间少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低年级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品味的改善。2008年12月21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天孩子们手上的课外书已经名不符实了。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们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这说明课内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为其主要压力。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没时间阅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就提出教

师应该引导学生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

智育的重要手段。新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也曾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运用具有安徽特色的同步阅读,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

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在满足儿童阅读量的基础上,实现课内外

阅读的互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

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充

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专项策略研究和指导,不仅能扩大低

年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增加阅读量,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阅读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相关理论学习: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开展课题研究。

如:新课程理论、教育学、儿童心理学、语言学、语文教育学、阅读

学概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等等。

2、整体构建低年级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起点,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突破口,扩大学生

识字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同步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将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在学校开设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开展带有地方特色的不同

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如:“小英雄”主题读书会、成语故事会、经

典诵读、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以及读书心得交流会等等。另外,还可以

引导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和寓言,诵读儿歌和歌谣,以写绘的形式在师生间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力图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变

革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特点:通过课程资源研究,使语文教科书资源

和语文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使阅读的时空和读书的策略更加拓

展和多样;为低年级段教师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

供新的实践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课例研究法等。

五、课题进度安排

六、课题组研究单位、成员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吉根

副组长:程卫明、曹忠、张彬、方龙喜

成员:宋巧巧、徐冬丽、邵惠群、许润华、甘玲蓉、方阳春

2、课题研究成员单位:

十里中心学校、长江小学、五里小学、茅岭小学、3、课题组分工:

程卫明、曹忠负责课题规划、人员培训、专题指导等工作。张彬、方龙喜负责课题活动调研、协调、进度督促等工作;徐冬丽负责课题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工作,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书、阶段性总

结及结题报告书。各课题组成员承担子课题研究情况如下:

(1)通过同步阅读,构建低年级段阅读目标体系策略研究方龙喜

(2)通过诵读经典拓展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宋巧巧

(3)通过写绘方式丰富同步阅读内涵、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

徐冬丽

(4)通过课外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邵惠群

(5)通过课堂《同步阅读》指导扩大学生识字量的策略研究许润华

(6)通过同步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个案追踪研究甘玲蓉、方阳春

十里中心学校

2010年5月

第三篇: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在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今天,学习语文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的矛盾是教师应当科学解决的问题。二者有矛盾的一面,如果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而忽视课外书的阅读,肯定会局限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课外阅读过多而忽视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就失去了,显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便是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取得优势互补、互动、互促,相得益彰之功效。

一、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语文教科书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把学生学习语文教科书当做目的,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现象的产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以本为本,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限制了学习语文的空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对学生起着极重要的意义。它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时间的需要。由此可见,阅读本身能令孩子们身心愉悦。因此,我们要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训练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与语文教科书相关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指导学生总结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越来越提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今天,学习语文教科书和阅读课外书的矛盾是教师应当科学解决的问题。二者有矛盾的一面,如果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而忽视课外书的阅读,肯定会局限学生的视野,影响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课外阅读过多而忽视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就失去了,显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便是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取得优势互补、互动、互促,相得益彰之功效。

二、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

(一)与语文教科书相结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形成有目标的系列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1、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每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训练重点,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是: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确定的阅读范围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西部有关的文章如《拉萨古城》。

2、根据教材内容,指导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精读《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阅读的主题——“读三国、说三国、评三国”。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将名著《三国演义》,有关“三国”的诗、歇后语、人物等相关内容组合起来,让学生围绕主题大量阅读、搜集有关“三国”方面的信息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合作阅读。

3、根据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指导阅读相同写法的文章

在学习了某一结构和写作特点的课文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同类写作方法的文章,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同类写法的文章的阅读,达到学习——模仿——创新的阅读教学目的。

4、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使学生对这类文体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老师们做到了注意学生的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四年级下册学习了神话《普罗米修斯》后,老师让学生到课外阅读古希腊神话作品。

5、根据作者,推荐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著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指导学生从课外选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

(二)立足语文教科书,把课外阅读内容引入课堂

几年的教育经验,让我明白了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学生必须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这广阔的智力背景。因为,一个学生如果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理解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自然地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形成知识组织块,这样把点连成线,由线结成网,课内外知识相互促进,自然沟通,就形成了丰富的智力背景、广泛的生长点和宽厚的知识体系,学生头脑中拓展性的知识越多,他们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的速度就越快。(1)构建广泛的知识框架

我们知道,学生课外阅读到的东西有许多个接触点是跟课堂教材相关的。我们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引进课外阅读所得,这样就可以有效

地帮助理解知识,促进认识。本学期,我就准备让学生学习新课前,通过阅读、请教家长、上网等途径,查找作者生平、主要著作、本文写作的背景等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学生在预习《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找课外书读一读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其它可歌可泣感人至极的故事,这样,我想在课堂上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军的勇敢与顽强;阅读《猴王出世》一文之前,可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其它困难的故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孙悟空性格特点的更好理解。

(2)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认为,思想是阅读教学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引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而且还应该不惜花费时间与学生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悟,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它们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而且还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累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语)。比如,针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我打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哪些人具有花生那种不炫耀自己的外表,只求对人们很实用的高贵品质?再让学生辩一辩是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李子、苹果那样的人。我想这样的设计,应该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围绕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来组织活动,是反馈阅读效果,激发进一步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很多方式,如评星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达到某一程度,奖励金星一枚,定期比一比谁的金星多。我班举行了读书演讲、读书笔记展览会、我的读书方法、读书一得、优秀图书推荐之类的征文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对于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1、生生共读。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2、师生共读。从时间上来说,我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亲子共读。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每月由家长参与推荐“小书迷”,学校给予评选考核。同时建立“读书小标兵”档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把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才能使学生把学习语文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第四篇: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教学初探 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教学初探 课题开题报告

肥西县防虎学校小语课题组

(组长:解光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弥补当前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个学生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8年发布了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选取了如下教材作为调查对象:2001-2004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四套教材汉字的容量分别为人教版48.3万,苏教版37.3万字,语文版52.6万字,北师大版44.9万字。无论学生使用哪套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阅读总量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完成不了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不要说理解、鉴赏和良好语感的形成了。

(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和阅读品味较低的现状亟待改变的需要

我们在多次调研和测评中发现,小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的水平较其它各项能力差。前国家教委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云南、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湖南、广东、四川等8省进行过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在语文各项能力测试中,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偏低。

200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天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符实。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付会长朱永新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还指出:“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民众的阅读能力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当前,读书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学校。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养成的。因此,他还指出:“离开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教

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因此,他呼吁,“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编制具有安徽特色的《同步阅读》,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阅读的互动,满足儿童的需求,拓展阅读空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方面在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功夫,努力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时空保证;另一方面,加强课外阅读的专项研究和指导,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加儿童的自主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使儿童从中获取智慧,拓展生命的宽度,享受丰厚人文素养的浸润,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相关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如:新课程理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概论等。

2.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群体参与、扎根课堂,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亲近母语、热爱读书。课堂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体,以同步阅读学习为辅助,营造和谐的课内外阅读环境。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是开放的、有活力的、有个性的,全面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3.《同步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将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组合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和形式多样的《同步阅读》指导设计。设立课外阅读课,将课外阅读指导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如: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故事会、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指导与交流等,力图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带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使课堂内外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达到彰显本体,打实基础的目的。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一)国外:

4月23日,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纳博科夫等世界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一天为“世界阅读日”。表达对书和书的作者的尊敬,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世界各国都有所响应,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美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家工程”助阅读,从“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到“阅读优生”方案,再到“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无不强调为儿童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日本政府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新西兰教育学家侯德威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分享阅读”的理念。新西兰人把“学会阅读,经常阅读”作为自己“自然地学习语言的途径”。

(二)国内:南京市培育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研究(“振兴阅读”活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海量读写”实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一)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生动;使阅读的时空和读书的策略更加拓展和多样;为广大教师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同步阅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与各册教材各主题单元同步,使学生课内对文本的学习,在课外得以延伸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有效载体、最佳途经和凭借。

3.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好地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既立足于课本着力提高课堂效益,又关注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真正做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达到课内与课外沟通、迁移,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4.本课题研究可凭借《同步阅读》,将教材与相应的《同步阅读》文本内容组合成一个个具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采取一篇带多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既给老师教学留有一定的创作的空间,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范例、语言材料、语言知识自主学习积累的效能。

(二)特点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了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为了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靠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那就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供小学生阅读的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编制和使用具有安徽特色的《同步阅读》,不仅弥补了当前我省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的缺憾,而且在整体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上,走出一条我们安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之路。那就是:构建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2.《同步阅读》(安徽版)在人教社原版《同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度精选。既增加了反映安徽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的美文,比如描写安徽名胜古迹的《徽州天井》《富饶的巢湖》《寿县珍珠泉》《九华月融融》《采石矶感怀》《故乡神游》《忆屯溪》等;描写安徽名人轶事的《拆表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我的父亲戴安澜将军》《许阁老智斗*臣》《鞭打芦花》《刘铭传抗法护台》《胡雪岩初出乡关》《一代书痴张恨水》《包公审石头》《宣纸的传说》《六尺巷》等。同时增补了安徽省的作家和

名人撰写的文学作品,如陶行知的《中国人》、胡适的《差不多先生》等,以体现安徽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3.《同步阅读》(安徽版)选编时注意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遵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路、特点和要点。整套丛书以引导阅读为基本点,简化头绪,主题单元重点突出。选文大部分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且具有典范性。文章的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不仅可配合人教版教材使用,也可配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其它版本教材使用。有了这套丛书的配合,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系统性、科学性。这也是我们与国内外同类课题的最大区别。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校的骨干教师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各种形式反复、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阅读教学及阅读指导研究的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实验研究法: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了研究方向,设计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目标以后,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三)课例研究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课例,认真剖析、反思。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不同学段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理论学习,分析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后的行动跟进,不断调整研究措施,探索最佳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规律。在撰写科研论文、教学叙事、相关课例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不同阶段的实验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主要组成人员及研究过程。

(一)课题组负责人郑红云,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小语教育教学研究,有多篇论文在省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多次参加有关教材、教辅编写,是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语文学科发展性学习评价》负责人。有较强的从事教育科研的组织能力。

(二)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绝大多数是特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有多年从事小语教育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自己的研究专长。

(三)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教材与《同步阅读》为载体,以理论研究和课例研究相结合,为优化、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第五篇: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从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要求,对高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做了较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在涉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工作方向,特别明确“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中央的重大综合性文件中能如此明确具体地对学校体育提出要求,应该属于首次。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也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国家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殷切希望。有了目标,有了任务,现在就看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去行动。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对策分析,旨在为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目标指向单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教师不停地讲解、示范、纠错,教学目标即传授动作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学生会了就行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方法、个性心理发展等“隐性”素质的培养。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而不是只会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创新也不敢创新的知识型人才。这种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禁锢了学生创性和他新能力的发挥,显然不符合现形势下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时数都在减少。本科院校原来开设3年的体育课现在只开设2年;高职院校原来开设2年体育课,现在改为只开设1年,教学时数严重不足。由于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安排又多而不精,其结果是顾此失彼,学生疲于应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哪来的自主学习空间,更谈不上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上了几年的体育课却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在体育上形成一技之长,甚至还知道应该如何去锻炼身体,终身体育意识地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3.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现行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学,基本上是以班为单位,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教学管理形式。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的纪律性;过分要求在教学中的集体行动。这种单

一、呆板的教学形式,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紧张有余生动不足。不仅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课外锻炼本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但是目前不少学校还没有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体育系中来,课外锻炼一般由学工部、学生会体育部负责组织,只有参加校外竞赛的代表队才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这种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4.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基本上都是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考核成绩。虽然之间的比例近几年有所调整,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的差异,而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显然对那些由于身体等各方面原因,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构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观念。改变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需要通过多方长时间的努力。首先,尽快改变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地位,一些学校的管理者重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轻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重视运动竞赛,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体育学科被边缘化。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还常常受到不公正对待,同工不同酬,体育课时要打折计算。这些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评定标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目前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有了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唯独体育课在教学质量评定时,意见不统一,只有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评定标准,才能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2.优化组织形式。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两个途径。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调整教育教学的时空,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教学内容与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相衔接,使高校的“教”和社会的“需”形成互动,采用“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

2.1实行分班、分层、分组教学。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入手,打破单班课堂教学模式,把单一教师上课变为多位教师上课。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及教师专业特点,分成多个小组,学生按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时间同时上课,这样就可以把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实行分项分层教学。

2.2有效设置课外锻炼方式。把体育教师按专业进行归口,组织指导课外俱乐部、训练队,每位体育教师都有带队任务,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训练场地、训练时间的统筹安排选择恰当的课外锻炼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衔接。

2.3丰富课外竞赛模式。协助校学工部、学生会体育部,经常性地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只要有比赛就有输赢,就有排名,就容易上瘾,这是健康的上瘾,而且也是体育锻炼兴趣与运动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尊重对手,平和面对输赢,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参加课外锻炼、体育竞赛的表现记入平时成绩,结合学生课内体育教学的考核成绩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成为最终体育课成绩。同时,学校还应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各种评先评优挂勾,将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三、结论

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它是解决体育课与课外锻炼脱节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模式论文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记得看到这句话时,脑里满是问号,这......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精选)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 1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

    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摘要】大学物理学科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有序发展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选取两个具体的角度......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高建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实践时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理论上......

    D-1-3-4-2 一体化教学模式总结

    创建国家示范中职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总结 (2014年5月12日)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本专业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已近一年多时间。通过摸索,我们逐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研究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并对个人及课题组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做出总结,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实现......

    论文(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5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动力。创新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而......

    教学模式与声乐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重新审视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考证程序教学,学导教学、发现学习以及掌握学习等四种经典教学模式引人声乐教学系统的可行性。关键词:教学模式掌握学习声乐教学系列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