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模式
骆驼坳中心小学语文“1342”模式
一、模式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的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模式的基本步骤
1、激趣揭题,创设情景
课题是课文的窗户,指导学生弄清课题的含义,对深入学习和正确理解课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步骤主要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巧设疑问、运用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借助插图、幻灯、录影、录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景等教学手段来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该步骤分为两个部分。自主学习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自己学习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老师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理性和感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合作探究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3、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将第二步中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等完全的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和共享学习成果,引发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4、拓展练习,总结升华
语文既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步骤在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阅读,牵引作品,联系实际、感悟生活等方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让能力得到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三、模式的解读
“1342”指课堂教学中四个步骤的时间分配比例,实际教学中,若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教师也可以将第二、第三两个环节融合起来,针对问题一个一个将第二第三环节循环操作,但时间比例应大致相当。
本模式是基于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语文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语文教学.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可以使我们徜徉一条绵绵流淌的河流,去感受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攀登一座座巍峨挺立的大山,去体味纵横几万里的尊严;吟唱一首首韵味深远的诗歌,鉴赏字里行间悸动的独行的灵魂;描绘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图画,领略光影调和的缤纷的世态.但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却另我们不容乐观,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我不禁思绪万端„„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有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但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因此就否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目前,新的课改刚刚开始,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无可措手,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以上问题,现结合语文学科阅读课、自读课、文言文阅读课、写作课等课型特点,分别谈一下这几种课型的大致教学模式,供老们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讲读课
现代文阅读讲读课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多数老师对这种课型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我认为,现代文阅读课应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读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这一步骤中,包括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将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应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也可向教师求教;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粗读或浏览课文,并就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这是学生初读文章的收获,也是学生思考和认识的起点。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不仅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注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一个有心的读者。
(三)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包括分角色朗读在内的多种形式进行反复的诵读,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品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四)研读课文,质疑问难。加深内容理解。
在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甚至提出改写的意见。学生的质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确有所疑,提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之处,求得班集体的帮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读课文时自己感到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见解,对课文或注释发生疑问,望能讨论解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这一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自读课文,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赏析。
这一步骤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比前“四读”时有更为明显的“获得”。
(六)回读课文,收获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原先那样要求学生“你应该学到什么”、“你应该记住什么”,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我们相信,只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现会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这些内容又正是我们阅读和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当然,以上六个步骤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六个个步骤也允许交叉和渗透,如在“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中也可以“质疑评价”。在“品读课文,自主欣赏,”中也可以谈收获和进行评价,切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二、自读课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占一半左右,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交互感应”的自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讲,他有以下优点:
(1)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读行为和习惯,在自读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学的实践能力。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其益,会其智,融其情。”
(2)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读出一点,要比教师讲出十点更重要”,久而久之,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的。
(3)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在教学程序上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这种序列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地兴奋起来,积极而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
(4)反馈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作了最大努力,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
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交互感应”模式的关键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获得的需要。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抓住了这一点,就能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2)个体与群体交互感应。
“交互感应”模式是一个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要设置一个学生群体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这个“场”中,个体积极参与影响群体,群体又影响个体,形成合力,互相激励,共同上进。这个学习“场”,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以情启真,由境求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个学习“场”,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学生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开发,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交互感应”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如实地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
(4)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和谐的心理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于权威,不同的意见、想法均能得到重视、尊重、与鼓励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从打破传统的教室座位排列着手,可排列成“马蹄形”、“新月形”、“方形”、“圆形”或“模块形”等。
三、文言文阅读课
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教呢?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初一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就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懂得珍惜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有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所谓度,就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决不能离纲超标,无限拓展,也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自行其是。
再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重讲不重读。大概受传统教学讲深、讲透、讲细的影响吧。很多教师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授。文言文确“有讲头”,也就难免越讲越深。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一共才119个字,故事简单,不难理解。花一节课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带着各种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把讨论,欣赏,研究放在读的当中交错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看看注释,结合思考练习,想一想,听听老师点拨,学生是能够理解课文的。至于文中谁劝谁学,劝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文中语气怎样,读后有什么启发等等,不用太多讲述,学生会知道,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基本内容”和背诵了。如果用两节课时间教学,翻来覆去的讲解课文,反反复复挖掘义理,不厌其烦的讨论简单问题,就是不让学生熟读,到下课了才布置作业,要求背诵。恐怕学生觉得越听越糊涂,早就失去了兴趣。
我们古人的教学却不是如此。据说古人读书,老师授业,学生有惑才讲解。课本连标点也没有,更没有现在教科书那么详细的注释。老师每天给学生“上生书”,只给学生用红笔点断文句,根据学生年龄资质特征,文化程度深浅,断句的长短各异。然后学生下去,扯开喉咙高声诵读。学生读熟了,能够横流倒背了,文句内容可能还是似懂非懂,但文章主旨大意也许还是知道的。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体会可以证明。当然也有一些有学问的老师,可能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其中的微言大义,但可以肯定,绝不会像今天的教师,走上讲台就讲得“深入细致”,讲得“字字落实”,也不会搞句子分析,字字对译之类。因为古人文章读得多,背得熟,有一定的语感,又是通过自己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通过自己思考,粗通大义,明白主旨的,不是老师反复强调,硬塞进头脑的。自己感悟理解的就记得牢,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读的书越来越多,理解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因为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过去不理解的也能理解了。所以古人能把文言文学好,运用文言文写作,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
而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花了那么多时间,用了那么多精力,学生却不能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反思文言文教学,为什么种瓜不能得瓜,种豆不能得豆。现在的中学生任务重,不可能有古人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的书。但古人的教学经验,少讲、多读却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初中生,更要利用记忆力强的特点,多读书,多吸纳,以后反刍,到高中再学习古文,就轻松自如了。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好经验,好方法,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
我们应当重视读的教学法。把时间让给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不要担心学生不理解,我们要相信他们将来读的多了,会理解的。即使有些不能理解,甚至读了大学都不能理解也无妨碍。我们的语文教师,谁敢说能理解所有的文言文呢?其实有不少学中文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现不少文言文理解不深,或者理解错了,甚至不能理解。何况是中学生呢?而今的中国,可能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敢说,能读懂每一篇古文。何必要求中学生过高呢?
根据以上观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建议老师们采取以下模式组织教学: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在导入新课后,可让学生采用默读、小声读、自由朗读、师生范读等多种形式尝试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揣摩和把握文章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在此基础上熟读课文。
2、精读,把握课文大意
在学生能比较流利且准确地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自主译读课文,疑难问题可通过同桌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提交班集体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讨论、随机指导,也可以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内以多种形式呈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没有提出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询问学生、求得学生帮助等方式把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的兴趣,完成教学重点。最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或直译课文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程度。
3、品读,赏析评价文章
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或发现课文的精彩之处,或就课文提出质疑,同时通过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和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朗读,积累好词美句
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领会作者思想,把握文章感情,与作者进行交流,与文本进行对话。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5、回读,总结学习收获
在课堂学习结束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读全文,从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总结学习收获,形成完整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分层设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能力。
四、写作课
不可否认,许多人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投入了不少的心血,但对于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人却很少,有关的论述更不多见,多数老师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也比较随意。为进一步规范写作课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写作课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作一下规范。在具体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定标拟题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依据总体的写作序列训练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拟定或与学生共同拟定写作训练题目。拟定的题目既要针对写作训练目标,又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认同,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2、思路点拨
教师要依据本节课训练目标和训练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进行审题,教师进行指导点拨,提出写作要求。这样既开阔了学生思路,又防止出现审题偏差,对于训练学生在写作中迅速吃透命题者意图、领会写作目的很有帮助。
3、写作训练
在学生明确了写作训练目标和写作思路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作品,训练学生养成快速成文的习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写作速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应考写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修改交流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写作成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或批阅、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和模仿的机会,5、教师评改
对于学生完成上交的作品,教师要在总体浏览学生写作和互批情况的基础上,抽取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文进行批阅,以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和优秀习作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并进行归类,为讲评做好准备。
6、讲评指导
根据学生写作、互批以及教师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精彩的段落或优秀的作品要当堂诵读点评或印发甚至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指正。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即在指导讲评的基础上在进行同题写作训练。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步是就写作教学过程来讲的大致步骤,可以循环进行。在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控,可以用2——3节课左右时间完成。
不管是哪一种课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导演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有时还要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阅读欣赏。
2、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切不可只顾自己的讲解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以自己的单一结论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见解。
3、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思维的偏差或者是认识上的错误,教师也要加以相机引导或订正,如果以尊重学生的理解为借口,对学生的认识不讲原则、放任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这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新课改内容和中考命题的要求相适应。在以后的教学中,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日趋完善,更适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三篇:最新语文教学模式
也看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石井镇中心小学 赵小香
三月初,教研室苏亚丽老师一行在中心学校李民生校长的陪同下到我校听评课。就苏老师所传达的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自己感到十分惭愧,反思自己平时的语文课教学,存在太多的问题。
因此我就摘录苏老师所传达的最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供自己和所以语文老师共勉。
一、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要求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语,解决较难部分。基本步骤:
1、初读一到两遍课文(可默读)。读前提出要求:①划出生字生词。② 读后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③有的需要根据课后要求理清层次。
2、巩固生字生词。生字生词要当堂学会,不要下去再浪费时间写。方法是教师就形近字、易混字范写,教学生记的方法,学生可在教师写的时候手指划空学,另外还有多音字也要在第一课时学会。
3、再读课文,要求划出令学生感动的句子、段落或者不理解的句子。这时的读法可指名读,读的过程中要纠正读的不对不准的地方,难句教师可以范读。还有读后要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学以致用——写作方法)
一、细读课文
要求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来读,来品味,去感悟。
二、落实阅读
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重要段落,还要从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两字的,四字的,可读也可记在阅读笔记上。)
三、渗透写作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拓展升华
可根据本课推荐课外阅读(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五、归纳总结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注意多表扬。
2、梳理本课内容。
3、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要布置学生想做的作业。不能像抄生字词语等。
● 教学中存在问题举例:
2、上课前要研究本单元教材要求,重点,难点,考点,在课堂上药消化,另外看清习题,习题的解决要贯穿在课堂之中。
3、拓展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与课堂有关的课拓展,内容不能太多。
4、板书要简洁,紧扣课文内容,是关键词,要能提纲挈领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板书就能理清明白课文内容。
5、要求学生背会的教师要先背会。
6、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要怕学生说错话,说出与离自己的要求很远的话题。
7、不拖堂,一下课就下课,哪怕自己还有没有说完的,下节再说。
第四篇:语文教学模式
低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1、课文练读、查读
2、随文识字、学词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精读指导
2、拓展阅读
3、指导写字
高年级“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单元自主预习课
一、出示单元预习目标
1、读准字音
2、正确读文
3、写好1/2生字
二、整体初读
1、引读“单元提示”,明确主题、学习内容。
2、自读整组课文
三、查读检测
四、写好生字
单元预习达标课
一、出示单元达标目标
1.巩固生字
2.流利读文
3.知晓内容
4.写好生字
二、巩固生字
三、流利读文
1.读文要求:朗读整组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2.把重点句段或难读的、易错的句段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3.展示读。出示重点句段或难读的、易错的句段,查读纠错。
四、知晓内容 概括每篇课文主要内容
五、写好生字
精读引领课
一、复习
1.听写生字,对照纠错 2.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方法引领 1.围绕中心问题,学生自读。
2.交流所得。可先小范围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拓展阅读,学以致用。略读提高课
一、回顾学(写)法,导入阅读。
二、方法指引,分别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2.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
三、拓展阅读
单元整理课
一、出示整理任务
1.整理词语
2.写法整理
3.学法整理
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整理词语 1.出示要求:
(1)会写单元“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读准单元“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语。(3)背诵并默写单元“日积月累”。2.检测
(二)写法整理 1.回顾写法 2.汇报交流
(三)学法整理
写出学习本组课文所用的读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规范
一、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 二、组织有效活动
探究数学本质
三、致力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组织有效反馈
五、升华经验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
深化数学模型
第五篇:语文教学模式论文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记得看到这句话时,脑里满是问号,这是什么意思呀?于是赶紧查找资料,才明白大致的意思是“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由此想到,这不跟我县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样的吗?
我县“读、疑、解、思”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两年多,在教育局领导和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们也树立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下面谈一点自己运用这个模式后的感想。
一、理念认识
“读疑解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课文教学的大过程,也是细节教学的小过程,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四种基本方法。突出“读”,读通读顺是前提是基础,熟读过程生疑问,品赏诵读解疑惑,读是主线,贯穿全程。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更要教给学生读的技巧和方法。突出“疑”,疑在读中产生,“疑”有对整篇文章的“大疑”和对文章细节或字词句的“小疑”,“大疑”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小疑”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化“大疑”为“小疑”,解“小疑”破“大疑”,在质疑解疑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疑问,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疑是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渗透到整个课堂。“解”要突出独立与互动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同难度不同价值的疑问,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解答,也就是说要相机而解。解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完成课标教材要求。“思”即反思,是小结巩固拓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扎实有效。“读疑解思”从模式操作来讲,是四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同时还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四种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创造性地用好这一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改观
传统课堂上,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思维不活跃。现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师生互动,教学变得有趣起来。这都得益于新模式的运用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新模式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老师们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尽量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意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引导他们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上。如阅读教学,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识字教学,你认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记?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不错”,“你很棒”,“真好”等等课堂用语不再是奢侈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老师们努力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状态。
2.呈现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提出:“让学生们每天几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往学习方式的单一化把学习活动变成为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新模式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两年多来,老师们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了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尽量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地读、感悟、发现问题,学生“自能读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师充当了学生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关于合作学习,老师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识字课上,学生合作交流识字方法;阅读课上,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重点问题;习作课上,交流各自作文,合作修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探究合作学习,大大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变得活跃敏捷和富有朝气。
(二)学生的变化
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的体验就是苦涩的痛苦的。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他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两年多来,我们一直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学生喜欢读书吗?乐于上课吗?课堂投入的积极性如何?主动思考问题吗?我们发现,与过去相比,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教材,加强了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另外老师们的新理念也充满了尊重和理解,使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能力也自然随之增强了。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识字多了,阅读能力强了。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了,他们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现在学生比以前的学生的识字量有了明显提高。识字量提高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促进学生的阅读,提前阅读,广泛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2、表达和积累的能力增强了。课内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老师们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地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课外背古诗,背名言警句,读童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累量,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外积累和阅读量的增强,使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是以前的学生不能比拟的。学生质疑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新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的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的提升
教师们在课改浪潮中都接受了一次洗礼,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新模式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学策略变了,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是广泛的,是绝不仅限于教材的。教师们有意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资源,在教材的空白处开发资源,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处开发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现在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行动研究日趋成熟。教师注重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我县推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得以培养和增强,校园文明氛围得以形成,学校真正成为了师生的乐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不断探索新模式的运用与研究,为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