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九年级周考数学质量分析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周考
数学质量分析
茂租镇中学宋先贵
一、试题分析
(一)、数学试卷命题思路及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整体结构、基本题型、题量、难度及赋分办法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反映情况良好。试卷的试题保持了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传统,做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的特色,并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重点的考查,适当考查了探索性试题。为中考复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面向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充分发挥个人数学才能的空间。同时对我校九年级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1、填空题、选择题
这部分试题在一定的广度和较浅的深度上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
特点:试题基本源于课本,既注意到知识的覆盖面,更重视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知识的小综合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个别题目的解答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又有优劣之分,考生的差距不仅是会不会解,还有解题速度的快慢,即通过相对难度将考生加以区分。其导向功能是:要求考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的结论,更要把握住概念、结论、方法的实质。
2、解答题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对考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探索、创新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以及推理计算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结构
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这三种题型所占比例约为:选择题24%,填空题18%,解答题58%。共有23个小题,满分 100分。按题型分,计有选择题8题,共24分;填空题6题,共18分;解答题9题,共58分。试卷总体难度偏大。
(三)、知识点分析和学生考试分析:
1、知识点分布与分值
(1)、数与代数 数与式 : 1算术根,3平均数,4单价与数量,5数式计算,9科学计数法,10分解因式,11根式,14找规律,15数式计算,16化简求值。
(2)、方程与不等式7不等式组,18方程应用题,22不等式(方案设计)
(3)、函数21三角函数应用题(勾股定理),2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动点问题。
(4)、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7几何证明(相切),19有关图表计算。
(5)、图形与证明 8坐标系计算,13扇形相关计算,17计算与证明,23(3)相似证明。
(6)、图形与变换2对称。
(7)、统计与概率 统计20概率
(8)、综合题 20,22,2
3二、学生考试分析:
九年级四个班166人参试,及格5人。50班平均成绩58.8分,51班平均成绩48分,53班平均成绩42分,52班平均成绩25分。
本次试卷和去年相比,选择、填空比较平和,难度适中,解答题中用不等式确定方案的问题,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以及动点点问题等。这也是本次的平均分低于去年的原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二)、今后对策
综合对试卷特点及阅卷情况的分析,我觉得在最后的二十多天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试题完成率。
这是搞好学习提高成绩的大前提,否则,在中考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2)抓基础,重实效,提高考试及格率。
中考试卷再难,还是会以基础题为主,基础掌握不牢,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对我们这些学生而言,狠抓基础依然是大方向。另外,要注重实效,对于态度差、基础差的学生,练习量不要贪多,重要的不是学生做了多少,而是真正掌握了多少,做十题错十题远不如做一题懂一题。
(3)注重培优拔尖,提高中考升学率。
对于三分之二左右的同学而言,抓基础是关键,但还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础较好,对这一部分同学而言,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拔尖工作,毕竟中考还是要升学率的。
(三)教学建议:
1、重点抓平时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思维易错点
通过对典型问题分析,查找失误原因并强化训练。计算能力是考生的薄弱环节之一,要让考生在解题中提高运算能力,特别要培养考生应用知识正确运算和变形,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要强化对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方法的指导,审题准确是解题的关键。每周做1—2套模拟题,并在练习中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二要简捷、迅速;三要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养成较强的心算和笔算速度;四要规范,防止由于解题格式、过程的不规范而失分。
2、重视专题训练
5月10日至6月初,这段时间应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为主,套题滚动训练强化提高。要突出抓能力,体现出能力、基础、心理的顺序。要注意纵横联系,综合攀登,强化训练。
3、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中考命题考查的数学思路、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这意味着
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以及对初高中衔接知识点要加以特别重视,这些题目有的具有良好的增长点,要善于分析,深入研究,品味其内涵。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反思和联想,并开拓新的解题思路。
4、加强教法研究、学法指导
教师要加强教法研究,提倡“讲不过半,练在当堂”,“师生共用讲学稿”。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总之,教师应积极学习并采集各类信息,深入分析中考动向,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考是对学生的考试,也是对教师的挑战。
2014年5月10日
第二篇:九年级第二次周考数学质量分析[范文模版]
九年级第二次周考数学质量分析
大营中学赵大启
对于本次数学模拟考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试卷特点
此次数学模拟考试的试卷,就题型而言,无论代数方面还是几何方面,都是以常规题型为主,只有每一大项最后一两道题带有点综合和创新。如选择题最后一题,不是直接给出数据求圆锥侧面积,而是给出三个视图中的一些数据,来求几何体的侧面积,这就要求学生先根据三视图分析出是何种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数据与几何体中哪部分对应,然后才能应用恰当的公式求出正确结果。再比如最后一题属于数形结合的综合题,其最后一小问又运用到几何中的分类讨论,这就要求学生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对数学思想要熟悉,解题能力要强。就试题难度而言,28道题目,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在4-5题左右,约占40分,所谓的难题在1-2题左右,占20分左右,所以客观的讲,整份试卷还是以基础题为主,难度较适中。
二、阅卷情况
从学生试题完成情况来看,答题纸正面的部分(即选择题、填空题,包括解答题前五题)完成率较高(正确率不高),而答题纸反面的部分(即解答题后五题)完成率较低,不少同学几乎是空白,而后五题所占分值是56分。
从得分情况来看,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仅靠选择题、填空题得分,还有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同学靠前23题(答题纸正面的部分)得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靠整份试卷得分。得分率最低的是选择题最后一题和解答题最后3题,这些问题都是有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的综合题,题目较长,图形较复杂,但细细分析,其实并不算难,特别是每大题的前几个小问,都是很基础的,但很多同学都是只字未写,一分未得。
另外,解题不规范,审题不清等,也是导致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填空题第16题该有单位的未加单位,解答题第24题该取近似值的未取近似值,第25题第(2)小题求正弦值的却求了正切值等。
三、今后对策
综合对试卷特点及阅卷情况的分析,我觉得在最后的二十多天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试题完成率。
这是搞好学习提高成绩的大前提,否则,在中考中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2.抓基础,重实效,提高考试及格率。
中考试卷再难,还是会以基础题为主,基础掌握不牢,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对我们这些学生而言,狠抓基础依然是大方向。另外,要注重实效,对于态度差、基础差的学生,练习量不要贪多,重要的不是学生做了多少,而是真正掌握了多少,做十题错十题远不如做一题懂一题。
3.注重培优拔尖,提高中考升学率。
对于三分之二左右的同学而言,抓基础是关键,但还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础较好,对这一部分同学而言,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拔尖工作,毕竟中考还是要升学率的。
以上是我对此次数学模拟考试的几点粗浅之间,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2010—2010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质量检测由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内容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全部知识。整套试题侧重基础,重点难点得当。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试题总体比较灵活,容易出错,重视学生的良好解题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培养学生良好做题习惯上做的不够。良好的做题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审题、工整答题、细心做题、仔细查题。本次考试有很多学生考了80—100分,不认真审题,不仔细查题,也是导致失分的原因。
2、优秀人数太少,后30%人数过多。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进一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提高自己科学运用教材的能力。,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协作式学习,也要有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节节清指每小节学习之后,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后进生也有一颗希望学好的心,只是由于基础不好,或者习惯不好而又不能自制,要给他们希望,也要给他们方法。
5、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提高A档率的人数
6、加强中考前复习工作,把复习工作做好,应对中考力争在中考中考出应有的水平。
九年级数学组
2011-01-20
第四篇:九年级抽测数学质量分析
红塔区2009年初三年级抽测数学质量分析
红塔区教科所 李美华
一、试题的立意
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初中数学的主干内容方面命题,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关注学生主观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力图体现中考的导向性;通过抽测,传递着只要认真努力学习数学,就能够考得好的数学信息。
二、抽样分析基本情况
选
择
题题
号12345678合计
平
均
分2.72.82.91.82.62.82.2219.4得
分
率0.90.910.60.90.90.70.70.8
1填
空
题题
号9101112131415合计
平
均
分2.91.62.31.41.60.80.4112.76
得
分
率10.50.80.50.50.300.520.46
解
答
题
题
号16***22324合计
平
均
分2.763.565.233.15.633.583.873.173.1734.1
得
分
率0.460.590.750.390.70.510.480.260.240.4
5实际考核结果;全区平均分:64.48分,通过率为0.54。
三、成绩统计
科目人数分 数 段
0~1112~2324~3536~4748~5960~7172~8384~9596~107108~119120
数学******429061、总分分数段
2、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
总分平均分标准差及格优生 最高分最低分
人数率(%)人数率(%)
33204863.5 30 234244.8107020.5120.0 0
图表表示如下:
各校平均分
各校及格率
各校优生率
三、各题质量分析
第1题:考查相反数、绝对值、二次根式、等基本概念,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属于容易题。
第2题:考查科学计数法,这是近年中考中的必考题,考查的学科能力是数感。
第3题:考查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所以也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题。
以上三个小题的得分率都在0.9以上,说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已经掌握。
第4题: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上也是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但大部分同学都选A,忽视了根号为0的情况。
第5题:考查统计数据平均数、众数的计算。
第6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两小题得分率为0.9,学生掌握较好。
第7题:主要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捎带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生在掌握了两圆的位置与半径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解方程求根,或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作出判断。选错的学生估计是没能掌握圆的位置关系。因此,圆的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第8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得分率为0.7,说明学生在灵活运用方面的能力还须加强训练。
第9题:考查相反数的概念,得分率接近1,第10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定义的运用及矩形的面积。本题得分率为0.5,说明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未能达到达“灵活运用”的层次。
第11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仅一个知识点,所以得分率较高,属于容易题的范畴。
第12题:考查多边形的内、外角定理。本题得分率仅为0.5,出乎意料!一个简单的公式套用题,竟然有一半的学生不通过,教师在后一阶段的复习中,仍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第13题:规律探索题,得分率为 0.5,暴露出学生在观察、归纳能力方面的欠缺。
第14题:简单的开放性题,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层次,所考查的知识要求不高,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得分率仅为0.3,说明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函数的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层面,没有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15题:考查了菱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这是为提高区分度而设置的一个较小的障碍,其计算过程相对复杂,但思维能力要求不高。检测结果与预期目的一致,多数学生难于解决,得分率为0.1。
第16题:分式的化简及求值。这是初中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常规题型。0.46的得分率,暴露了我们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的差距。
第17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点。得分率为0.59,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找不到证题的思路,有的书写不规范,对证明过程表达不清晰。说明中、下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简单推理能力方面没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第18题:考查统计知识。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是:①审题不认真,②不能根据圆心角所占的比例准确地求出其度数,③计算失误太多。说明我们学生的计算技能需要加强训练。
第19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但得分率仅为0.39。学生做题中反应出有三个概念没弄清楚:①审题不认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错用已知条件,②计算错误率高,由此可见,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学习,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层面。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第20题:考查概率的常见题,用列表法、树状图都可以解答。虽然得分率为0.7,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期望。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无放回”的含义,仍然按常规的方法解决,暴露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定势思维。
第21题: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得分率未0.51。学生解法多样,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列出简洁的方程作答。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对信息的理解和收集能力上的差异,增加了做题过程的复杂程度,给解题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书写过程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第22题:三角函数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分率为0.48。学生都有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问题多出在计算上;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学生未予思考,如最高应建几楼,就意味着楼的层数有一个范围要求,所以,用数学式子表示时,应该是一个不等式而不是等式。这里,多数学生都没有准确说明。
第23题:阅读理解题,也是格点问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对称点、对称图形等知识点以及对对称性质的数学理解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分率为0.26。本题较为新颖,有一定的综合性,把常规的“求直线上一点,使之到这条直线的同旁的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问题,置于坐标系中,融入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第三小问也是为提高试卷区分度设置的第二个障碍。学生做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是粗心,审题错,或者计算错,部分同学可以按题意作出对称点,但没法求出交点坐标。单一知识点的问题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决,但稍有综合,便束手无策,这是我们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第24题: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等知识点,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本题是为提高区分度设置的第三个障碍,也是为那些数学优秀的学生展现自己数学才华设置的,课程改革不仅要关注数学的大众普及化,也要关注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本题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度,计算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想靠单纯的模仿是难以奏效的。有近一半的学生未作答。说明只有平时多思考,多积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才能提高解答新题的那能力。在解答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有:书写不规范,不合理;不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选择恰当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导致计算的复杂和错误。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正确找到解题的途径,却因为计算的失误而不能正确解答,这是让人十分惋惜的;而对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学生,自然是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联想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解决,缺乏用方程思想去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未知量的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有两大方面的问题应引起老师们的关注;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巩固,即概念的理解与计算的技能。
2、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反映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或稍微灵活的题目,就感到茫然。
四、复习建议
1、重视初中数学核心内容的复习,抓好基础是根本。
注重基础是中考试题永恒的立意,是历年中考的重点。雄厚的基础知识是能力提升的载体,很难想象数学概念不清,运算不准的学生会有很强的数学能力。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靠临时突击或猜题、押题,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成绩。所以,要切实抓好“三基”数学,复习以教材为主,其他材料为辅,充分挖掘材料中的重点内容,重视分析典型例题、习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重视这些题目的变式训练,并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因为综合题也常常是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典型问题的深化与发展而形成的;要让学生建构有自己特色的认知结构,重视各重点知识的连接点与交汇点,这是命制综合题、考查数学能力的目标之一;要重视常规教学,加强解题的规范训练,(特别是我们用的是答题卡,规范书写格式等也是相当重要的)做题速度的训练,学生平时的作业中,如果缺乏规范的、一解到底的、简洁的表达训练,中考中自然暴露出来,所以要加强平时的常规训练,克服运算能力低、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的弱点,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训练,近三年我省中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使他们在中考中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得以正常发挥。
2、加强训练,还需善于反思总结
一定量的训练,足够数量的习题才能把数学学好,这是老师们都深知的。只有平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但这不等同于“题海战术”,大量较少思考的训练,只能熟练,不能形成迁移,对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曾经讲过、考过的题,再次考查仍然无法解答,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著名教授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以,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以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的能力。解题小结一般可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对所解题的知识结构理解清楚,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
(2)对解题方法的重新评价,以期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无规律可循。有无他法?
(3)对题目的重要步骤进行分析,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题目的难度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在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
(4)对问题的条件及结论进行变换,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是否可以将条件和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
3、分析失误,在各改错中求进步
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在平时练习、测验之后,要格外留心做错的题,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这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自觉的反思。认真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着重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掌握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考试技能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做错的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思维偏差,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感到茫然。这是一份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是针对自己的,考试前只要抓住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每个人的错误不同,这就找到了你自己学习中的漏洞。争取做到每一类题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绝不再错,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断改错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与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大厦的基石,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是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高境界,也是数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渗透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学习上升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关注解题方法的优化,更关注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如: 24题中渗透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采用大运动量解题强化训练,不注意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过程的回顾和方法的概括,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对方法的简单模仿和机械操作,往往是学会了一道题的解法却不会对形式改变而本质不变的题进行解答;掌握了各种题型,遇到新的情景依然束手无策。这就告诉我们,不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解的题再多,也不能游到“题海”的彼岸。
第五篇:2014年九年级数学四月调考质量分析
2014届九年级四月调考数学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题型、题量及其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加强了对初中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考察,同去年四月调考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一次函数图像问题、反比例函数填空题以及圆的综合计算证明以及二次函数解应用题等方面。试题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走向,如23题从单纯的考二次函数转化为对初中学习的三种函数进行综合考察,特别是渗透了表格元素,关注了函数类型的判断,其计算量有所下降,但涉及到的变量对象较为较多,提高了对学生构建函数模型的要求。
二、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38人,合格人数13人,过有效线(78分)6人,平均分62分,40分以下两人,最高分88分,最低分9分,普高临界生较多,在前8名普高对象中,有两人未过有效线分别为70分和72分。学生对基础题部分把握较好,但对于中档题特别是选择题最后一题,填空题最后三题,以及22题第二问,24题、25题第一问,得分很少,前13名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只在23题得到了部分分数,因此总的得分普遍偏低,学生在一次函数图像、反比例函数K值问题、最值问题、与圆有关的综合计算证明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困难,对此类问题突破的方法和能力还非常有限。
三、打算及措施
1、升学部分的学生:针对中档题,按板块理出小专题,分段突破;加大辅导时间的投入,利用早上早自习之前以及晚自习之后的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针对22题第二问,整理收集初中与圆有关的基本图形结构,带领学生分析、推导、熟悉基本集合模型;加强思维方法的引领,以题为载体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基础知识、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方法,强化思维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研究错题、重做错题,加深对自己易错点的把握;加强基础题的小试卷训练力度,力争在基础部分不丢分;进行每周四个一计划:即一个复习专题、一次基础题模拟训练、一次中档题提升、一次中考模拟测试。
2、毕业层次的学生:第一阶段,教师分块讲授基础题部分的解答要领,并辅助专题训练,当堂完成;第二阶段,讲学生分组结对子(两人一对),在课堂上利用四月调考的试卷和相关的专题试卷,学生分组交流,学生与学生一对一辅导,讲授,检测;第三阶段,针对极少数学生,教师参与课堂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分析人:吴细木
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