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的美术学习过程
快乐的美术学习过程
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 张文花
造型·表现的学习首先掌握的原则是:让学生在课堂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教师应调动学生现有的造型能力努力掌握新的造型技能,在美术活动中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要把技术看的过重,应把感受体验生活,和造型表现的学习结合起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自由的率性,让他们快乐的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定基础造型知识技能,并通过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来发展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在讲解《五角星》一课中玻璃杯的画法时,我先让学生到学校的主路上看主路向远方延伸是越来越宽呢还是越来越窄,学生都回答说越来越窄,我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典型的一点透视原理;又让学生看两边的教学楼,顺势提出了两点透视的原理。这样学生就会亲身感受到奇妙的透视现象,并通过我的简单提示使学生较为准确的把握了造型的核心——透视现象极其规律。然后再回到教室,拿出一个玻璃高脚杯让学生观察并动手画下来。先要提醒学生画玻璃杯时要注意它的对称性以及玻璃口的透视性这样的造型特点。再让学生画出杯子的大体形体来。在质感的表现方面,我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简单的素描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把玻璃的质感表现出来。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新的体验进入到学习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片面的专业水准。总之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才是我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第二篇:快乐“学习”,快乐“美术”
2008年春——2010年春美术课题总结
快乐“学习”,快乐“美术”
小二班:李梦影
幼儿园《新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爱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美术整合活动“作为一种形象思维活动,通过人的眼、手、脑的密切配合,为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幼儿园美术整合活动”就是一把通往幼儿心灵的钥匙,它能挖掘出幼儿的创造潜能,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窥视幼儿内心世界,观察幼儿成长、发展,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个性和爱好。
2008年春,我在学园美术课题组的组织下和学园领导的鼓励、帮助下,拟定了课题计划《探讨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开发》。围绕这个课题,三年来,我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各年龄段“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整课题计划,进行阶段性小结。在不断尝试和研讨中,我通过研究和探讨等教研方法,在“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形式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都取了阶段性的胜利。通过这次“美术课题计划的实施过程”的不同经历,本人觉得,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展现“美术整合教学活动”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的独特魅力。
对于好奇心极强,却容易分散注意力,又缺乏耐性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美术整合活动蕴涵着无穷的魅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会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收获……从而去挖掘“美术整合活动”中所潜藏的特殊秘密;同样,在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耐心这些幼儿年龄特征的迫使下,也会让孩子们感到忧虑、烦躁、甚至讨厌等负面情绪。那该如何保护好孩子们这种良好心态呢?答案便是“快乐”。因为,“快乐”是幼儿保持良好心态的一剂良药,同时,“快乐”也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添加剂”;所以,“如何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以便达到‘快乐美术’的效果呢?”便成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教师最值得深思、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三年来,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组织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通过归纳整理的方法,我总结出了一些想法和观点,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相互探讨。
一、多种美术教学形式的不断尝试,体验“快乐学习、快乐美术”的无限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趣的事,不仅能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在美术整合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在最初的绘画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涂鸦过程中,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高。对于喜好新鲜事物的幼儿园孩子们来说,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更能让幼儿在不断创新尝试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带来的无限乐趣。本学期,我摒弃了“教师教、幼儿学”的传统美术教学形式,采用了多种幼儿乐意学、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例如:滚珠画、蔬菜水果拓印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刮蜡画、砂纸画、棉签画、线描画等,力求让每个孩子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活动目标。
二、生活化美术教学手段的充分体现,构建自由、宽松的“快乐学习、快乐美术”学习氛围。
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相互整合,能突出孩子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是当代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因此,本人觉得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应以“生活化教学”的为主要目标,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生活”为主导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美术教学活动空间大胆、随性的创作,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相互沟通、融合,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及动手能力。
1.挖掘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有关事物,把生活化的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实施中,会让孩子用心去感受生活,在最大限度中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会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美术创作之中,从中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
例如,小班上学期设计美术活动《刮蜡画:美丽的小花伞》,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来装饰“伞面”的花纹。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怏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活动中的学习氛围非常积极和融洽,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都很好。幼儿创造出作品,画面十分丰富,感动着每一个参观他们作品的人,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反观之,如果不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们对于美术教学活动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小班上学期设计的一节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七星瓢虫宝宝》,就存在了这样的问题。虽然“七星瓢虫”的画法很简单,但是孩子们对于“七星瓢虫”这种昆虫不是非常熟悉,有的幼儿虽然听过它的名字,但却不曾见过,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的积累,课堂效果不好。从这两个例子的相互对比,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适当教材,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生活,去识别生活中的事物,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作品,会使美术 活动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适当的选择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能使孩子们在生活背景之中,更深一步的感受生活式的课堂带给孩子们的无限遐想,激发孩子们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2.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活动情境,突出幼儿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我国闻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就是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是关注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创设典型场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促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化“被动”为“主动”,突出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使美术教学活动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才有助于唤起孩子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小班上学期我们迎来了祖国妈妈的60周年华诞,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气氛当中,针对这一现象,我紧紧抓住这次教育契机,创设以“节日活动”为背景的生活情境,设计了美术教学活动《美丽的烟花》,让孩子们在充分感受到节日环境中快乐、愉悦的心情后,以“点、圆圈、长短线”等小班幼儿的基本技能,设计各种“美丽的烟花”来装饰节日的夜空,让孩子们进一步的积累生活经验,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充实他们的积极情感,以更好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所想,突出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让孩子们在自由创作中突出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其与众不同的个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体验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感受生活化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的锻炼孩子们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观物品特性展示,巩固幼儿对绘画基本技能的掌握。
美术活动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三年来,为了使班上幼儿的绘画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充分的挖掘幼儿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特殊特点的直观物品,例如:QQ糖的Q性、不同物体独特的外形特征等,在组织美术活动之前。我利用课余时间,向幼儿进行直观物品的特性展示,引导幼儿去发现它们的独特特性。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继续把幼儿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延伸、提升,更进一步的巩固幼儿对绘画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小班下学期的“QQ糖与椭圆形”事件。那是2010年春小二班的“餐前准备”的时间,张锶滢小朋友带来了一包QQ糖,打算与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只见宇昂小朋友,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恨不得马上放进嘴巴里“咀嚼”,“尝 味道”最后把QQ糖消化干净,而是拿着QQ糖任意摆弄着,好像QQ糖的“Q性”远比QQ糖的“味道”更吸引他。我正想阻止他,却被他在摆弄QQ糖中一个惊喜的发现,止住的自己的脚步。只见宇昂,把QQ糖往左右两边用力拉扯、拉长,原本“圆形”的QQ糖变成了“椭圆形”的QQ糖。哇!这不是很难得的教育契机吗?最近,在美术活动中,小朋友开始接触了“椭圆形”,大部分小朋友对于“圆形”与“椭圆形”之间的外形、特性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清楚,经常会把两个形状混淆起来。想到这些,我急忙组织幼儿放下手头玩具,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以“拉长”的方法,把“圆形”变成“椭圆形”,并告诉跟班里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圆形”与“椭圆形”之间的不同之处(圆形比较“圆”,而椭圆”形相对于圆形来说,外形会显得长一点,扁一点),在随机教学素材中,我采用“与幼儿相互互动”学习的美术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的巩固对“圆形”和“椭圆形”这两种形状的认识。
三、多种领域与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相互整合,促进幼儿在“快乐学习、快乐美术”背景下,整体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美术活动是一种培养美术的兴趣、爱好、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审美修养是幼儿美术教育直接的教育目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艺术教育,它不同于其他专业化的学科教学,也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教育学科,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应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诸方面遵循美术的规律,突出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1、美术与音乐的有机整合。
幼儿园音乐和美术同列艺术教育这一学科领域,在美术教学中,整合音乐是最主要的手段。实践证明,美术整合音乐,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一方面在美术欣赏课时给绘画配一段“画外音”,使幼儿对静止的画图产生动态的感受,拓宽审美空间,增强美术趣味,培养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对音乐的了解,用视觉来丰富听觉的感受。如在教授音乐“谁会爬” 时,引导幼儿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启发幼儿用不同的画面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提倡美术教学整合音乐教学,并不是说每堂美术课都要与音乐联系起来,是指在必要可能的操作情况下才有机渗透。霍斯曼曾说过:“就像语言教学能听、说、读、写综合一样,美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整合为一体。”美术整合音乐之一就是要改变单机械的因素,在欣赏和创作中提供听觉的信息,对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具有积极作用。
2.美术与科学常识活动的相互整合。
美术教育与科学、常识等学科有许多天然的相通之处。丰富性和综合性是美术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借用不同的学科形式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美术 整合到其他学科中,使幼儿对那些枯燥的知识更乐意去了解。三年来,我十分注重美术活动与常识活动的有效整合的美术活动教学形式。在每次组织幼儿美术综合活动之前,我会进行一次有关认识“所选的美术素材”的科学常识活动,先让孩子们了解“所选的美术素材”基本特涨,提醒幼儿认真的参与活动,积累知识经验,让孩子们在“知识经验”的初步巩固下,然后,再进行美术整合教学活动。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我大力的引导幼儿进一步用绘画材料更完整、更形象的表现“所选的美术素材”的外在形象和外形特征。这种美术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幼儿的绘画作品更显活泼、富有生气。
例如,小班下学期,我设计了一节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美丽的小孔雀》。在组织本次美术整合活动之前,我通过了常识活动《孔雀》,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孔雀”的“尾巴”与其他小动物的不同之处,巩固了孩子们对“孔雀”这种小动物的进一步认识;让孩子们带着已掌握的知识,更有效的投入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十分兴奋,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作画,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们所画的“小孔雀”几乎没有相类似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每个小朋友设计的“小孔雀尾巴”都是与众不同的,课堂效果很好,真正的达到了“快乐学习、快乐美术”的学习氛围,这让我十分感动!
3.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如果说美术可以借用艺术学科的要素,再把自己的领域同化,又可以加以艺术地运用的话,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便是美术教育活动一个很大特点。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天然的相通之处,这种相通之处才能起到“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的作用。
例如,在小朋友学画《小汽车》的时候,通过故事《郊游》中魔术棒的引导,让孩子们在了解“汽车”构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汽车”,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开发,而且还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再如小班的孩子教数数时,准备一大张白纸,画上三只小鸡,四只青蛙„„在边数边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孩子手中的画笔是魔法师,可以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他们逐步了解这个世界。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教育是一个整合的,不可分割的过程,从幼儿的发展来说,教师要注意幼儿整体发展,使心理、生活统一整合,认识和能力统一整合,生活与习惯统一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贯穿教育的整合性,树立大教育思想。
四、互动式的美术教学方法,感受“快乐学习、快乐美术”的活动式教学策略。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儿童的心智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的汇合,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相互互动中,教师不是以从上而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知识,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教师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互动式的教学策略,会使美术整合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游戏性互动教学,能大力的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开发。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这也就表明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的地位和作用。幼儿的好奇性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教师运用一些“娱乐游戏”、“手指游戏”等游戏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全班幼儿的全部注意力,提醒幼儿用最大程度地展开想象,放开胆子去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了幼儿在美术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美术游戏活动”能使孩子们更好的融入、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同样,老师也可以在幼儿 “创造思维”展现的绘画作品中,感受“游戏性互动教学”的教学策略,带给“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活跃的生命力,带给孩子们对于“趣”的不同感受。
例如,小班下学期我设计了《有趣的脸》的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活动中,我尝试结合了大师“毕加索”的著作,进行引导启发,以“照镜子”的游戏形式进行深入指导,并以“游戏性互动教学”的教学策略,贯穿本次美术整合教学活动始末,吸取了前辈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孩子们在“美术游戏”有趣、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动。
2.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探讨式互动教学,能进一步巩固幼儿绘画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
在“幼儿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幼儿常常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所限制,例如教师的范例画、教师的指导方法等。因此,孩子们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大都会出现“统一方向”、“动态,显得单一,单调”、“缺乏生命力”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幼儿园孩子们经常存在的毛病。三年来,我在美术课题实施研讨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种方法,不断摸索和反思、实践和尝试,我发现“探讨式互动教学”的教学策略是改善这个现象最直接的办法。
三年来,我在组织“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利用“探讨式互动教学”的教学策略,鼓励孩子们大胆的与老师交流意见,积极的发挥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把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活动课堂还给孩子们,打破了平常“我来说、你来学”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手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美术素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绘画水平,选择最适合的几何形状,表现“美术素材”的外部形象特征,使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畅快的学习。
例如,小班下学期我设计的美术整合活动《有趣的长颈鹿》。活动中,我 让孩子们选择最适合“长颈鹿”外部形象特征的形状来进行作画。我通过“长颈鹿的头部你会用什么形状来表现?”、“那它的脖子、身体,你会用什么形状来表现?”等等这些探讨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大胆的猜测和想象,进一步巩固孩子们所掌握的基本绘画技能技巧。从本次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我惊喜的发现,班上的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出现了“一课多画面”的良好效果,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也真正的体现“有趣”这一主题部分,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五、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幼儿在“快乐学习,快乐美术”学习环境中的审美意识。
我们认为,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美术整合教学活动”具有传统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在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可以充分调动老师和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使幼儿园美术整合教学活动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变小为大、声像并茂;进一步提高幼儿在“快乐学习、快乐美术”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的审美能力。
例如,小班上学期我设计的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砂纸画:小闹钟》。活动中,我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充分的感知“小闹钟”的外形后,再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本次美术整合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的美术作品,都能结合自己原有的基础和绘画基本技能技巧,利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自己的思维想象,设计与众不同的“小闹钟”,并把自己的美术作品用油画棒的美术教学手法,表现在白纸上。整个活动效果很好。
以上这些观点便是三年来,在“美术课题研讨过程中”,对于“如何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以便达到‘快乐美术’的效果呢?”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三年来,在“美术课题研讨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很多,也有一定的成绩,这一点,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回首三年来,在“美术课题研讨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改进以往的一些在组织“美术整合教学活动”中的失败经验,吸取了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通过积极研讨,相互学习,不懈努力等各种形式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采取多种美术教学方法,接纳新思想、新课程,力求在今后的“美术课题 研讨过程”中,以“课改”的风潮为背景,更加系统化、细致化,生活化进行“美术课题研究”,踏踏实实的做好“美术课题实施计划过程”中的每一的“美术课题计划”的探讨工作,吸取更多的美术教学经验,更快更好的学习“幼儿园美术课改”的实践知识。就让“美术课题计划”的积极研讨永远站在“幼儿园美术整合教学”课改步伐的最尖端吧!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实践,我在艺术这个领域的美术整合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很多,这也为我将来在组织美术整合教学活动时,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就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快乐学习,快乐美术!”这个向往的目标和观点中,更好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吧!
2010年6月
第三篇:美术 活动过程
中班美术欣赏《盲女》
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春天来了,瞧瞧窗外,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啊?(引导幼儿说出蝴蝶,鲜花、绿草等事物)
感官体验:大自然好美啊,再动动你们的小鼻子,小耳朵。你们都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多感官的参与,体验美景带来得身和心的愉悦)
2、出示教学挂图《盲女》,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在教室出示若干天幼儿熟悉该画的经验基础上)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老师这里有幅画,里面也有很美的景色,比我们刚刚在窗户边看到的还美呢!小朋友们瞧瞧,画里都有什么?画里的景色美吗?你看了感觉怎么样?”(2)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中人物的关系。
“这两位女孩在干什么呢?大一点的女孩在干什么?小一点的女孩在干什么?(3)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体验盲女的用心感受。
“仔细看看这位姑娘的眼睛,跟我们的眼睛一样吗?为什么这么美的景色她却转过身不看? 她是一位盲人,她看不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就连身边美丽的花儿和停在她肩上的蝴蝶也看不到,她还能感受到美丽的景色吗?我们一起来当一下当盲人,体验一下这位盲人女孩的感觉吧。
3、引导幼儿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1)请一位幼儿戴上眼罩走到窗户前体验盲人看不到景色的失落感,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教师适时上前进行引导,可以运动手,鼻子,耳朵等感官来体验美景。结束后让该幼儿向其他小朋友讲述当盲人的感受。(适时进行移情,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以及想帮助盲人的心情)
(2)激发爱心,投如体验
分组扮演盲人,一位扮盲人,一位先适当进行帮助。互换。(活动进行时强调秩序,帮助者先坐在座位,让扮盲人者体验一定时间再进行帮助。教师一边放轻音乐,一边语言描述)
4、幼儿发表活动感受
“当盲人你有什么感觉?你愿意帮助盲人吗?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自由发表感受)
5、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能体会画中盲人女孩的心情了吗?虽然女孩眼睛看不见,但是只要用心去触摸去体会去呼吸,一样能体会到周围美好的事物!
1114寝室:16号沈静、18号周佳丽、46号雷帆、47号倪小慧、48号徐梦媛、49号陆羽萌
第四篇:学习过程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以便教育出更优秀、更有那里的一代新人。
学习的过程
1、导学案,先看导学案,或者边阅读边看导学安。
2、早自习的已经把生字生词自我读懂自我练习,课堂上,教师一分钟记忆法:听写。
3、读三遍后,教师出题考试学生学得什么样?然后学生在讨论问题。
4、根据课文阅读窦桂梅或者其他阅读其他相关书籍至少三篇。应该学会快速做阅读题。
5、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学着讨论问题。
6、口语交际综合训练
7、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的侧重点出一份题,然后综合成一份题,交由学生互相做题训练。
8、针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教室当面修改作文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第五篇:快乐美术
快乐美术
在2012年11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场盛大的活动开幕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2012年上海市青少年新闻设想创作与实践活动”。双休日的少年宫真热闹,各种活动都吸引了我的眼球,合唱团、芭蕾舞、美术„„
在“英子教师公益性美术活动室”,一进门我就看见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肖像画,写生画,抽象画等等,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
这里把不同年龄的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正在画小丑和皮球的小妹妹;一组在画写生画,一些瓶瓶罐罐成了他们的“猎物”;第三组根据一个耳朵的雕塑全神贯注的画着,都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我对第三组的一个同学询问了几个问题,得知他已经学画画六年了,最后,我由衷地祝福他越画越好。
上海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四年级:亲亲阿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