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生转化工作总1
特殊生转化工作总结
张伙红
在特殊生的转化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的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一教学态度。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我注意和学生的交流,走进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心声,努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认可。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是尊重、理解并不等于溺爱、纵容,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地批评、指正,帮助其改正身上固有的缺点和陋习。
班级中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个女生经过短暂的接触以后,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内向,在班里很少和别人说话,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把她叫起来也是结结巴巴,很没有条理性,而且声音很小。经过几次考试后,发现他其她科目成绩还比较理想,尤其是数理化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是语文成绩却非常差,经常处于刚刚及格的边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身为班主任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这副担子不轻啊!
于是,在一次月考成绩公布之后,我拿着试卷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请语文老师给她把试卷仔细地分析了一遍,然后与她就语文成绩差这一问题细细的交谈起来。通过谈话,才找到了这一事情的根源。原来,她在小学时,因为语文老师的一次小小的惩罚而对老师产生成见,从而对语文这一学科感到厌烦,再也不学语文了,所以导致语文基础奇差的现状。在交谈中,我给她指出,教师的惩罚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着想,是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对老师这一做法的误解是错误之一。另外,学生如果因为对老师有成见而厌恶那一科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是最大的愚昧和无知,这是错误之二。然后我又分别从语文的应用范围和对自己以后人生发展的影响等几方面谈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使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这种做法的无知和可笑。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她学习的积极性日渐高涨,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班级中占中游以上水平,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这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对特殊生转化工作的信心,使我深刻体会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二)工作要细致管理重落实
教师在开展特殊生转化的工作时,一定要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工作马马虎虎,摸不清学生的底,号不准学生的脉,别说因材施教,就是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极其困难的。
(三)抓反复反复抓
对于特殊生的转化工作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特殊生在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致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切忌在因一两次谈话之后得不到成效或是成效甚微而中途停止,导致前功尽弃。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优秀的老师更难。在进行特殊生转化工作之前,内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心比天高”,认为只要谈谈心、聊聊天就能把学生说服,这项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是等到工作真正开展起来,却发现与当初想的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个性差异很大,每个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又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因别施教”。同时,之所以称之为“特殊生”,其自身的问题和缺点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简单的措施把他们全部转化更是难上加难,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有序的工作,而且要持续不间断。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对自己进行一次历练,使自己在业务和管理上变得更加成熟起来,把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积累更多的经验,使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谈谈“特殊生”的转化工作
小议“特殊生”的转化工作
【摘要】做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是形成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前提。为“特殊生”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尊重、关爱特殊生,抓住其特殊之处、取长补短,加强家校联系,做好“特殊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特殊生转化方法
做好“特殊生”转化工作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特殊生”,“特殊生”是个中性概念,不能把他等同于差生,应将他们视为主客观条件特殊,需要加以特殊照顾和帮助的对象。做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前提,是一个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在此以我的一点工作经验谈谈做好“特殊生”转化工作的方法。
一、为“特殊生”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群体合力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
染作用。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有利于特殊生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在我刚带完的这届毕业班,特殊生较多:仅单亲家庭就有8人,父母忙于生意疏于管教的有15人,而学困生(指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者)人数为年段最多,全年段学习成绩倒数20名的就有5人,性格古怪者也有少数。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很清楚的知道,只有先稳定这批特殊生,才能稳定整个班级。首先我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首先要好好做人,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各有所长,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歧视别人。”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如不以成绩的高低来进行班干部的任用;特别注意维护学困生的面子;特别关爱单亲孩子等等。
此外班主任还要善于在学生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如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
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同学间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学们富有爱心,不歧视特殊生,对学困生、贫困生、性格古怪者,有宽容之心。营造了这样一种良好的舆论环境,就能形成群体合力,更好地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二、理解尊重“特殊生”,注意批评的方式
教育家说过:“坏孩子诞生在你的批评中”。在做后进生工作时我们尤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懂得理解和尊重,不要让坏孩子诞生在我们的批评中。我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时常借助心理暗示的作用:比如对违反纪律的后进生说:“在我眼里,你是个品行良好的孩子,你肯定是不想犯错的。”对偶尔犯错的学生说:“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这样做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有其他老师在场或者当作家长的面,则朗声说出该生的优点。这样的暗示往往比严厉的批评起到的作用更大。
我班有三位后进生(男生),因基础差无法跟上正常教学,就常在课堂上讲话、扔纸团、动手动脚干扰同学,引起同学的反感。我就在班会课上强调说:“他们非常想好好学习,只是小学时基础没打好。大家想想,当一个人还没学会走时,就要他去跑,可能吗?他们能每天准时上学,而且在课堂上基本能遵守纪律,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在课下,则对他们说:“老师理解你们,你们肯定很想学好,只是听不懂,就找些别的事来打发时间,是吗?”在得到他们肯定的回答后,再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这时他们会觉得老师很理解他们,是在为他们着想,自然就愿意听老师的建议。果然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不再打扰别人。
三、关心、爱护“特殊生”,投其所好
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心的学生,应多增加感情投资,对他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促使他的进步。对缺少关爱的学生,则更多的给
予生活上的关心,常常问寒问暖,用亲切的目光,友善的微笑感染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让大家帮助他克服困难,在集体的关爱下,这些同学的学习热情往往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亦不断进步。
我班一女生,父母离异,母亲体弱无业,靠亲戚朋友支助生活,她不愿让同学知道她的家境,眼睛里总是透出忧伤。于是我经常找她聊天,平时也总是搂搂她的肩,摸摸她的头,问问她母亲的身体,并且告诉她一些更不幸的人的身世以及他们奋斗的故事,让她懂得比她更不幸的人有不少,她算是幸运的,有爱她的妈妈,有关心她的老师,有情谊深厚的同学。对她取得的成绩,我总是由衷的为她高兴,而且想方设法减免她的一些费用,为她争取了贫困生补助。渐渐的,她的眼睛里不再有忧伤,代之而起的是自信和开朗,对自身的不幸亦能泰然处之,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中考时顺利考进重点高中。
四、抓住“特殊”之处,取长补短
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特殊生,在看到其短处的同时,要善于抓住其特长,取长补短;在鼓励他们的同时,给他们创造为班级争光的机会,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和尊重。
为此我在班级专门开设了“特长展示角”、“荣誉栏”展示学生的作品及奖状,以此增强特殊生的自信心。对学困生注意发挥其特长,人尽其才:如我班张某某同学,学习能力弱,性格孤僻,但是爱好美术,我就把他的美术作品展出,并鼓励他参赛,把他所获奖状张贴出来,这样他的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性格开朗了许多;高某某、魏某同学学习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我就鼓励并指导他们参加“科技发明小制作”比赛,结果双双获奖,当奖状贴出时,同学对他们刮目相看;我班一女生李某某,学习能力虽弱,但是打扫卫生认真,爱好唱歌,我就让她担任卫生委员,并常常表扬她工作认真负责,在联欢会上还安排她独唱。这样,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因此他们的学习虽然不好,但是遵纪守法,热爱集体。
五、通过“德育本”建立师生交流纽带;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支持。我因为教历史,每周在本班仅上两节课,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机会少。所以我想方设法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并建立“德育本”,学生人手一本,上面记录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对他的赞扬,想对老师说的话,每次考试后的分析,每学期的计划和总结。在学生每一次的分析和总结后,我都写上评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充分肯定。尤其是对待特殊生的评语,一定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对他的信任,会为他的进步由衷的高兴甚至骄傲,并由此对他提出一些希望。比如“你的身上充满正义感”、“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相信你”、“我是多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我为你骄傲”等等。这样的文字表述有时能达到口语表述达不到的效果,既鼓励了学生,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班主任应与“特殊生”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访、电话、家校联系单等方式,及时把学生动态反馈给家长,并对家长的难处给以充分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这样双管齐下,不但可以促进“特殊生”的转化,而且可以巩固“特殊生”转化的成果。
当然,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成员在转变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反复犯错误的现象。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两次反复而感到灰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了。只要我们始终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特殊生”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第三篇:潜能生转化工作总1
潜能生转化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转化潜能生。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的指导下,一学期的转化工作,深深地启发了我认识到,要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潜能生的心灵。
我担任三年三班的班主任,由于寄宿在阿姨家里,想与阿姨配合孩子的学习。但是大部分阿姨都说:“教材这么深、这么难、我们也是无能为力。自己又不识得几个字,也只能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了。”对于学习的关心顶多就是一句“作业作完了没有”。有的特困生家长说:“老师,我们都不识字,为了让孩子不重蹈覆辙,我们才把他(她)送到这儿读书,老师,您就多多辅导他。谢谢老师!”因此,辅导潜能生的问题就成为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更何况本班原来就有两个“班宝”(刘宏利——原来的留级生,孔祥玉)。从一年级开始就重点地辅导,勉强扶持60分。可是现在不管我花的时间与精力比以前多了几倍,却仍然是前功尽弃,一无所获。尤其是孔祥玉,几乎是头脑一片空白。语文成绩总在二三十分线上徘徊,语数总成绩经常不满四十分。更没想到的由于学期初并班的原因,又接到一个更让人头疼的学困生——蒋梓航,连一个拼音识字都拼读不出字也写不好,全是错别字,甚至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语文第一单元测试竟然靠了6分,数学也只有二、三十分。这样的成绩,看来不觉让我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心理压力更大,多次产生想把他们放弃。可是,想到一个身为人师的职责,一个好老师是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的,心里未免有点不安与矛盾。于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重新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针对本班特困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这学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策略。采用“分产到户,一对一的”互帮学习,让学习优秀的同学找一个特困生辅导,对于有效地辅导部分的特困生的优秀生进行鼓励。而对于这三个“重点对象”则自己辅导。我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在外进行“特殊的教育”,督促其孩子做好简单的作业,接着采用 “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在课堂上多注意创造机会让他们回答,课后留下辅导,努力从赞美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经过一学期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十几个学习特困生的成绩或多或少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尤其蒋梓航同学已摘掉个位数的分数,每单元的成绩都均在三四十分,书写也比以前好一点。而孔祥玉同学的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虽然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心里虽感失望但又感欣慰。毕竟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让你失望,你也应该敞开胸怀去宽容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融入集体,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第四篇:边缘生转化工作
高庄一中边缘生帮扶制度
一、统一认识,明确思路,高度重视边缘生工作
边缘生处于升学的临界点,把狠抓边缘生作为中考质量提升的增长点,边缘生大部分智商不低,只是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或学习心理上出了偏差,找不到正确的学习路径;或只是由于某个学习阶段的个别学科、个别环节或个别知识点上缺少点化,摸不准查缺补漏的方法窍门。
二、激励鼓动,引导边缘生走出困境。教师要破除“定论局”对边缘生和风细雨的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正确对待成败,要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心理、卑怯心理。通过细致的心理教育,使大部分学生摆正心态,相信自己有实力,能成功。
三、在教学中要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提升他们的解题意识和思维品质。边缘生在课堂上被注意、被提问、被检查、被鼓励的频率必须要高于其他学生,在训练和纠错上下足功夫。
帮助边缘生消除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如审题不仔细,解题不规范,运算不过关,书写不认真,考试方法不科学等。教师必须不厌其烦,经常提醒指导,逐渐帮助消除。
四、具体措施
1、原始分:所帮扶几位同学上次考试该科平均分与八校联评该科平均分的差。
一轮考试分:这几位同学一轮考试中该科平均分与本次八校联评该科平均分的差。
提高分 = 一轮考试分—原始分
2、量化措施:提高分每加1分,加教师量化2分;每减1分,减教师量化1分。
2012.9、
第五篇:潜能生转化工作经验交流
潜能生转化工作经验交流
滴道学校 于玛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原因,不仅是指哪一方面有所欠缺,而是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了角色偏差。由于整个动力系统出现了问题,他们很难进行自我调节,只有靠外力来实现调节。而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教育转化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外力”。那么,该如何对潜能生实施外力呢?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实践,我认为潜能生的转化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对待潜能生。
1、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
在潜能生的档案建立以后,如何让他们改变现在的学习情况就成了我们的首要问题。为此,我采用了针对潜能生的“三优先”和“十个一”。
(1)给潜能生提前辅导
在每次新课之前,先进行课前辅导,为新课教学做适当的铺垫。潜能生一般在学习上有困难或课前预习的自觉性较差,所以在上新课时,对课堂内容一知半解。而新课程往往课时安排比较紧,老师讲解的进度较快,就造成他们无法消化。所以,给潜能生超前补课非常有必要。
(2)给潜能生经常复习
一部分潜能生是由于学习不认真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我每天早晨让学生进行语文晨读,对于潜能生,我则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小老师,一对一地教,督促他去读,不会读就教他读。
(3)对潜能生实现“三优先”
“三优先”是指板演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
潜能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被动,自卑感较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举手,不愿思考,总是被动的等别人的答案。所以在讲授新课时,较难的问题他们可能较难回答,简单一些的问题,或是一些问题的复述,多把机会给潜能生。有机会板演的,多给他们练习。同时,在作业批改上,潜能生的错误率总是比较高,我可以采取面对面批改,一有错误,当场讲解订正完。这样一段时间后,这些潜能生一定会有一个进步。
(4)对潜能生做到“十个一”
“十个一”是指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潜能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这“十个一”的时间跨度较长,是一个学期。大家不难看出,我们有让他们自己努力的方面,如制定一个小目标;也有给他们提供的机会,给他们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潜能生找一个好伙伴;当然也少不了和家长的积极沟通,如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这“十个一”不仅给了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在他们的自信心建立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家校联系,共同来教育好每个孩子。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会到老师的善意,相信老师的真心,逆反心理逐渐消失,并且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