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分析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八年级(7、8)
百花争艳,万象更新,转眼间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也迎来了本学期的期 中考试,面对学生的成绩,我有喜有忧,喜的是成绩总体有所提高,且增长 幅度较大,忧的一方面是学生中仍有一些不及格,学困生依然存在,二是学 生的学习状态还是不好,还没有全部达到积极学习、积极进取的形势。反映 在试卷上的答题情况并不很乐观,仍是基础差,基本计算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但仍有书写不全面、书写潦草的现象,仍存在两极分化。现将本次考试分析 如下:
本次考试只考了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和十七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三章,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部分知识的终结性学习,试卷 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地位,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总体难度系数较小。试卷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识图能力的考查,如 1、3、4、6、7、10、12、13、18、20、21、22、24 等,都依题意给出了几何图形供学生参考; 注意数学应用的考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第 9 题计算旗杆高 度、第 23 题计算土地面积;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归纳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 的考查,如10、18、20、21、22、24 题等。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由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组成。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 扣紧教材,有梯度,试题设计新颖,渗透计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数学建 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 解与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达到了考 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 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应用性、信息性、试题,如 9、13、23 题,增强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另外,本试卷把考察重点倾向于平行四边形和勾 股定理符合前三章知识的结构和地位。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下面是学生答题中的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 1--8 小题): 选择题这次答卷情况很好,有许多学生得了满分,最低的得了 3 分,回 答错误的原因是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把文字理论变成数学式子的能力较差,列不出正确的算式就算不出来。第二大题(填空题 9--16 小题): 填空题这次答卷情况较好,本题多为几何题,学生掌握较好,所以答卷 情况较好。错误多出现在第 11 题概念不清,第 18 题图形复杂,不善于坐辅 助线进行转换导致算错。第三大题:(解答题 19——26)第 19 题二次根式计算题,学生得分率教以前有很大进步,计算过程完整,书写规范。20、22 题考察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生得分率较高。20 题第(3)问 有些学生对定理记忆不清,显得方法不当,但大多数都能算出来,21 题平行 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和三角
形全等的证明学生完成的很好,22 题因图形不准确 给学生造成误导,好些学生讲边的关系判断错误失了分。23 题为勾股定理应 用题,学生分析题意不准确,好多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只想到一种情况还自 得意,白丢了一半的分。24 题探究题证明题完成的很好,少数错误原因是在(1)中证明过程的书写不全面,(2)中把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记错。
四、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 大,容易题占 70 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几何推理题失分最多,主要原因是 基础不扎实,缺乏先分析后证明的思想方法法,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出现证明思路不清过程混乱等现象。2、审题不仔细或粗心大意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第 11、14、18、22、23、24 题,好些学生思考或计算不够全面。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4、整体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思考、分析和解题的习惯。在考试过程中,发 现仍有部分同学解题不会用演草纸,直接在试卷上答题,缺乏对解题过程的 布局和设计,解题思路混乱,书写潦草涂改现象严重,答题结束不能认真检 查。
5、我的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 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不灵活。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检测的阅卷分析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作好以下 工作: 1、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把握好具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教材,重视基 础知识与技能的落实,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操作探究、表述能力和灵活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2、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教 师还需在教给学生“严谨、勤学、善思、好问”等方面的发展多做探究。
3、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进一步改变教学内容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尽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矫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给学生一些更加通俗易记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等。
4、细化课堂结构,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当堂问 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转差工作要进一步细化,尤其作好差生的思想教育 工作,从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入手,避免学生心理抵触情绪而厌 学现象的产生。
5、精心备课,力求每一堂课新颖且有创新,努力改变以往沉闷、呆板的 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只做引路者,力争使教学方法灵活 多样,且有较强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加课堂容量。
6、加强练习力度和单元检测,练习检查力度,多督查练习的完成情况,在多练中掌握运算技巧。
第二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
C、李强在与持枪抢劫银行歹徒的搏斗中,将歹徒打死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 D、甲被乙打伤后,甲的好友丙出于哥儿们义气打伤了乙8、2004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沉着应 战,严密控制,科学部署,确保了疫情不向外蔓延,防止人类感染。这体现了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括号。和政府重视保护公民的()每题2分,共40分)A、生命健康权B、财产权C、住宅权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既光荣又神圣的称号。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公民
9、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要看他()①肖像权②隐私权③姓名权④自由权
A、是否有中国人的血统B、是否长期住在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C、是否具有中国国籍D、是否在中国出生
10、“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人民范畴的是()A、公民的任何私人活动都是正当的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B、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块能够自由放松身心的私人空间
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C、暴露隐私会危及生命安全
A、权利与义务是分开的B、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D、个人隐私直接关系到人的名誉
C、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D、权利与义务是矛盾的 “清华大学者奚落李敖反受辱,昨晚羞愧自杀!”从2005年9月末开始,这样一
4、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提出方案,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条假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被传自杀身亡者是清华大学副教授王某,他通过法律发表意见,向有关部门写信或电话反映,但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途径向转载这条假消息的几家网站讨说法,终于得到凤凰网的精神赔偿。据此回法方式。这表明()答15-16题。
A、公民行使权利可以随心所欲B、公民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
11、材料中转载假消息的网站主要侵犯了公民的()
C、公民享有的权利是难以实现的D、公民享有的权利不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A、肖像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5、爱占小便宜的个体户孙某长期拒缴税款。他烧毁税务部门对其下达的《限期缴
12、上题材料中王某的做法()税通知书》,并威胁、谩骂税务人员,气焰嚣张。对此税务机关及时立案查处,公A、是正确的,因为他依法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安机关将其逮捕,孙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B、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破坏网络秩序
A、孙某拒不履行纳税的义务,理应受到制裁 C、是正确的,因为他自觉履行了法定义务
B、孙某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所以应该受到制裁 D、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小事一桩,不必炒
C、公民应增强权利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13、“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为自由”这句话揭示了()
D、法律鼓励做的,我们应积极去做 A、个人并没有真正的自由B、自由不自由主要取决于他人的许可
6、初三学生韦某怀疑同桌刘某偷了自己的手表,于是在校内逢人就说刘某是小偷,C、必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D、公民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以后对他要防着点。后经查实,韦某的手表是校外人员偷的,韦某的行为侵犯了
14、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是()刘某的()A、某像馆为招揽顾客,私自张贴某人照片
A、名誉权B、姓名权C、肖像权D、隐私权 B、在寻人启示上使用被寻找人的肖像
7、下列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是()C、公安机关在通辑令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
A、小王抓住小偷后,将小偷痛打一顿 D、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播放了在大街上乱丢果皮的马某的录像
B、两个流氓团伙聚众斗殴,一方将另一方成员打伤-班级----------------------姓名-----------------------考号------------------
15、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4.公民权利的享受,往往以自己对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A、私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保密B、私人信息保密、个人人格独立 5.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地承担对他人、社会的法律责C、私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收益D、个人人格独立、私人生活安宁 任。
16、在现实生活中,侮辱或诽谤他人的言行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6.我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承担法律责任。这告诉人们()()A、公民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B、人身自由不容剥夺或限制 7.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C、公民的名誉权可以侵犯D、名誉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 8.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也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7、下列选项中,认识不正确的是()9.公民的一部分权利可以放弃,一部分义务也可以放弃。()A、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10.履行法律义务就是履行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也就履行法律义务。()B、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身份地位不受侵害
三、简答题
C、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搜查D、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法律保护
1、小磊上学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18、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履行义务,这种观点和行
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
为错在()
设,由于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选举中,他当选为区
A、没有看到权利对自己的益处B、末认识履行义务要付出艰辛
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生活中
C、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D、不珍惜自己享有的法定权利
他热心助人,关心邻里,曾多次见义勇为,受到大家的称赞。
19、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这是因为()
(1)小磊享受了哪些权利?(3分)
A、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B、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请求法律保护。
C、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自卫
(2)小磊履行了哪些义务?(3分)
D、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20、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共产党领导的、以各族团结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4分)
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各族团结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工人阶级先锋队领导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2.温家宝总理在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亲历现场,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挥抗震救灾。“只要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要用百倍努力”;“我是温家宝爷爷,孩
1.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越法律范围。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励了灾区的人民。
(1)总理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出了对灾区人民什么权利的珍爱?(1分)所以,公民的言论自由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公民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2.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必然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
3.积极去做法律鼓励和提倡的事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2)今天,你想对灾区的孩子们说些什么?(2分)
3.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请问: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4分)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履行义务?(3分)
4.分析说明题:(5分)材料:学校不得让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中活动,学校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1)请你写出上述内容是哪种法律规定的?(1分)
(2)材料中,维护的是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当这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应当怎样做?(4分)
5.各抒己见(10分)
一天,李老师将何伟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封已经撕开的信问:“何伟,告诉老师,刘娜是谁?她为什么总写信给你?”看到已经撕开的信,何伟十分吃惊:“老师,你怎么拆我的信?”牵老师回答:“我还不是为你好!现在学习这么紧张,你可不能
分心呀!”
(1)李老师为什么要拆何伟的信?(3分)
(2)对李老师的做法加以评价。(4分)
(3)请思考并给故事加一个结局。(3分)
四、辨析题(5分)
某个同学说:“学习是我个人的私事,我愿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学,谁都管不着。”这种说法对吗?(2分)为什么?(3分)
第三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3页对应的表格内)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
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 ”是指
A.新疆
黄继光邱少云彭德怀跨过鸭绿江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
件直接有关
A.镇压了反革命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土地改革
5.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B.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
6.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
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8.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
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
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
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1D.20世纪70年代末B.西藏C.内蒙古D.青海 3.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
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6.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 密 ―――――――――― 封 ―――――――――― 线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运动D.抗美援朝 29.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0.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是为了反对林彪的倒行逆施B.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舆论准备 33.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镦谴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5.为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邓小平主持工作实行全面整顿
C.四五运动D.谭震林等老同志严词批评“文化大革命”
姓名班级考号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7分, 第37题8分,共15分。
3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
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1分)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1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
3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1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1分)
37.(1)“一国两制”。(1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2分)(2)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2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1分)
第四篇:2010—2011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0—2011学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
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
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
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松绑”就
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
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
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
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2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他在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2分)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例)?(3分)
(3)歌中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有什么重大举措?提出了哪些理论或方针?(5分)
(4)从他所作出的决策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4分)
28.2011年3月3日和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分别在京召开。“两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集中体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右图中A、B分别是哪次会议的会徽?(2分)
①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代表大会:()
(2)右图建筑物是“两会”召开的场所,它是建成于哪个历史时期?(1分)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我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于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5分)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一届全国人大于何时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有什么意义?(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2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2分)
27.(1)邓小平,改革开放。(2分)(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3分)(3)南巡讲话。(2分)指出
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3分)(4)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理由:第一、领导和主持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使中国才摆脱了贫困,走向富强。第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8.(1)B;A;(2分)(2)大跃进运动。(1分)(3)1949年,(1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或《共同纲领》);(2分)临时宪法。(2分)(4)1954年;(1分)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
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分)
29.(1)“一国两制”。(2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3
分)(2)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
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4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2分)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
一.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的相应空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亵渎(xiè)玄奘(zànɡ)恹恹(yàn)虬枝(qiú)
B.翌日(yì)楠木(lán)宽宥(yòu)芥蒂(dì)
C.摒弃(bìnɡ)嫉妒(jí)啁啾(jiū)毋宁(nìnɡ)
D.迸溅(bènɡ)胸襟(jīnɡ)迥异(jiǒnɡ)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有关单位在此次质量大检查之后,务必健全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工作。
B.作家只有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
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有仙则名(出名)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板印书籍(用雕版)
B.旋刻之(随即)尝贻余核舟一(曾经)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C.则以纸帖之(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转折)启窗而观(表顺承)
D.何陋之有(的)唐人尚未盛为之(指“板印书籍”)蒻篷覆之(指代船舱)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