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2019-05-14 22: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每题2分,共50分)

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

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③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

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

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

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

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

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

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

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这段材料说明

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

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4分)

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初三一班同学以“世

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2分)

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见右图

(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

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作用?(1分)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2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2分)

(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分)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至少2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3)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是什么?(1分)后来又发展成什么?(1分)它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何?(1分)

(4)刺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的战争是什么?(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制定了什么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

(5)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CADB6—10DDCDC11—15ADABD16—20BCCDD 21—25CBC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1)面临危机(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意思相近即可)。(1分)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3)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1分)

(4)罗斯福新政;(1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

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4分)

27.(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2)冷战;(2分)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1分)

(3)苏联解体;(1分)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

(4)经济实力;(1分)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

28.(1)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2分)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分)

(2)诺曼底;(2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到粉碎法西斯德国的最后决

战阶段。(1分)

(3)雅尔塔会议;(2分)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分)

(4)由防御转入反攻,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手里;(1分)为反对

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一起。(1分)

(5)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1分)

29.(1)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重视教育,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4分)

(2)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由美国独

霸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

(3)欧共体;欧盟;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分)

(4)朝鲜战争;科技立国。(2分)

(5)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1分)

第二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3页对应的表格内)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

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 ”是指

A.新疆

黄继光邱少云彭德怀跨过鸭绿江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

件直接有关

A.镇压了反革命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土地改革

5.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B.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

6.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

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8.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

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

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

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1D.20世纪70年代末B.西藏C.内蒙古D.青海 3.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

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6.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 密 ―――――――――― 封 ―――――――――― 线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运动D.抗美援朝 29.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0.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是为了反对林彪的倒行逆施B.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舆论准备 33.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镦谴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5.为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邓小平主持工作实行全面整顿

C.四五运动D.谭震林等老同志严词批评“文化大革命”

姓名班级考号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7分, 第37题8分,共15分。

3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

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1分)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1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

3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1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1分)

37.(1)“一国两制”。(1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2分)(2)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2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1分)

第三篇:2010—2011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0—2011学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

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

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

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松绑”就

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

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

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

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2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他在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2分)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例)?(3分)

(3)歌中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有什么重大举措?提出了哪些理论或方针?(5分)

(4)从他所作出的决策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4分)

28.2011年3月3日和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分别在京召开。“两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集中体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右图中A、B分别是哪次会议的会徽?(2分)

①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代表大会:()

(2)右图建筑物是“两会”召开的场所,它是建成于哪个历史时期?(1分)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我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于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5分)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一届全国人大于何时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有什么意义?(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2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2分)

27.(1)邓小平,改革开放。(2分)(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3分)(3)南巡讲话。(2分)指出

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3分)(4)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理由:第一、领导和主持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使中国才摆脱了贫困,走向富强。第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8.(1)B;A;(2分)(2)大跃进运动。(1分)(3)1949年,(1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或《共同纲领》);(2分)临时宪法。(2分)(4)1954年;(1分)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

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分)

29.(1)“一国两制”。(2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3

分)(2)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

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4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2分)

第四篇: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13.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4.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5.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朝B.明朝C.汉朝D.秦朝

16.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500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

17.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

A.罗马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8.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典型国家,这种政体不同于共和制的特点是()

A.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B.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C.政府和政府首脑都是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D.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19.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统是国家元首

B.总统是政府首脑

C.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联邦法院大法官

D.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四年

2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1.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22.以下对<<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方案

B.反映了农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智慧结晶

D.主张与外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贸易

23.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属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发生的C.都建立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第五篇: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政治合考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战役

4、中国革命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1)长征精神(2)井冈山精神(3)抗战精神(4)五四精神

A(4)(2)(1)(3)B(1)(2)(3)(4)C(4)(1)(2)(3)D(4)(3)(2)(1)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7、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八大

8、对下面这组历史照片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主题确定为《中国百年外交风云》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外交耻辱的见证

③《乔的笑》、上海APEC会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④中国百年外交巨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 10、2016年5月,全国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下列关于 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 B.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 C.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D.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恰恰在同一时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却组成八国联军共同侵华;这两件事情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逐渐消失 C、帝国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点是本国利益 D、中国问题可以成功缓和帝国主义国家的 矛盾

12、下列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慕尼黑会议(4)《联合国家宣言》(5)科索沃战争

A.(1)(2)(3)(4)(5)B.(1)(2)(3)(5)C.(2)(3)(4)D.(1)(3)(4)(5)

二、综合分析题

31、(9分)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3分)

(2)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3分)

(3)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3分)

32、(9分)美日的强大令人们担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日本曾为了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而大量派遣留学生。在古代有遣唐使,目的是吸收中国的封建文明。在近代,他也有留学生,但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不是中国,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国。)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编者按:一战前,世界政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随着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战后,重新确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级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墨《大棋局》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繁,还联合美国多次举行军演,向周边国家示强;美国也先后抛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摘编自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日本外相说“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政治野心?(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推动美国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例。(2分)

(3)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2分)

(4)当前美日频频挑战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不仅如此,还多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发出挑战。对此,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2分)

33、(8分)【回顾历史——丝绸之路】【正视历史——改革开放】【展望未来——一带一路】【放眼全球——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一: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世界文明史的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历程。1500年之前,3 是以欧亚大陆为载体的古代丝绸之路,即东方文明导引的全球化。1500年以后,是以西方文明从海洋东进西迁为载体所导引的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引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开始了。(1)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直通亚非各国,历史表明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外交活动频繁,1955年亚非29个国家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提出什么方针使会议圆满成功?15世纪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寻找财富却向西航线的依据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什么时候?(3分)

(2)材料中要打造的“共同体”类似于当今欧洲的什么组织?这种发展方向顺应了当前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3分)

(3)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我国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1分)(答一例,言之有理即可)

(4)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强劲的逆风,请以时事热点事例证明此说法(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8年春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A 2 B 3 B 4 A 5B 6 B 7 C 8 D 9 DB 10CD 11 C 12A

31、(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其他贡献可酌情给分)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2、1)明治维新:(答出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具体措施也可以,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2)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工业革命向外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 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医同等得分

(4)积极发展科技和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联合世界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任 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能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同等得分)

33、(1)求同存异 地圆说 新航路开辟(2)欧盟、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3)成立亚投行;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港)

(4)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或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等

下载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邳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邳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

    九年级历史试题

    九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国家都曾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们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阿拉伯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罗马帝国⑤拜......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一、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人有......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分析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分析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今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评分参考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评分参考 一.文言文 (一)默写(15分,每小题3分,每错、漏、添、改一字扣1分,扣完即止) 1.淡妆浓抹总相宜2.种豆南山下3.芳草萋萋鹦鹉洲4.无言......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精选5篇)

    2011-2012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来看,全卷共有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120分。试题难度适宜,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含答案

    高 三 历 史 2017.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