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陶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定陶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2.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文化遗址以及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龙形图案,鲜
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的三个特点,请找出这三个特点
①单一发展②多元发展③互相渗透④融聚一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与希腊城邦国家雅典几乎存在于同一时
期,二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国家疆域的大小B.经济的发展程度
C.文化的繁荣程度D.政治上的民主程度
3.这件陕西临潼出土的文物(如右图)旨在说明
A.夏朝灭亡的原因B.商朝灭亡的原因
C.西周灭亡的原因D.秦朝灭亡的原因
4.汉家天子镇环瀛(守卫国家),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责,蛾眉(借指女子)一笑边尘清。这首诗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尊王攘夷B.昭君出塞
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
5.有学者统计了《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发现世家大族占71%,寒族子弟占16%,其他小姓子弟占13%,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完全是为世家大族所设立的B.没有改变选官主要靠世家背景的旧制度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写道:“今棉为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依赖)之。其衣披天下后世,为功(其功劳)殆过于(超过)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这段话
A.说的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B.记述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C.赞扬了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
D.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全过程
7.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示儿》绝句
A.抒发了国家不能统一的悲愤之情
B.表现了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祥和景象
C.痛斥了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嘴脸
D.此诗的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8.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较,结
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割占中国的领土大大超过英国
B.巨额赔款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了中国的内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9.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时间,清政府的统治就土崩
瓦解了。下面与此有关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②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孙中山亲自领导了革命
③各种矛盾的激化是清政府迅速垮台的原因
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为辛亥革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这表明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打破封建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11.“手撕日本兵、手榴弹炸掉天上的鬼子飞机、单手
掏出鬼子心、八路军空手杀死上百拿枪的鬼子兵……”这是
近年来一些抗日剧中常见的镜头,这些镜头
A.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日的情景
B.说明了侵华日军确实是不堪一击
C.是对历史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D.表明中国人民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12.长春围困站是辽沈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林彪和罗荣桓下令:“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严禁城内百姓出城……要使长春成为死城!”经过150多天的围困后,城内的国民党军投降,而此时,城内的百姓已经至少饿死了15万(一说20—30万)。对以上材料最好的注解是
A.国民党不顾百姓死活不早降B.共产党为了百姓利益不攻城
C.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学习历史,要分清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结论,以抗美援朝为例,属于结论的是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志愿军连战连捷,将展现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C.1953年,美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4.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中国农村,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例外的是,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等极少数村庄到至今也没有实行这一制度,但是,它们的集体经济却获得了大发展,年总产值都在数百亿,华西被称为全国第一村。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合中国广大的农村
B.如果不生产责任制,所有的村庄都会和华西、南街一样大发展
C.华西、南街的发展不能否定生产责任制的巨大作用
D.华西、南街的发展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农村
15.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事件的评价,对于欧洲和美洲双方都能接受的一项是
A.这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融
B.殖民主义随之到来,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C.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入到了文明的大家庭
D.哥伦布同时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美洲,促进了其发展
16.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B.革命使英国走向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革命也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D.革命还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铁板一块的局面。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
B.西欧国家受到“冷战”的威胁
C.西欧国家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休化
D.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19.在联合国巨大的努力下,战火至今依然在非洲国家马里燃烧,13万人逃离家园;朝鲜执意进行核试验,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一触即发;全球性的贫富两极严重分化和对立愈演愈烈;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这一切表明
A.联合国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所有的问题B.联合已经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C.美国操纵联合国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D.联合国的存在使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20.某学者在其《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认为,“全球化,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发达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大发展B.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
C.全球化会极大地带动落后国家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9分。第23题16分,其中有
两问是选做题,共5分。选做题计入总分,但是本份试卷满分不能超过50分。示例:某生必做题得45分,选做题得4分,则其总分为45+4=49分;某生必做题得48分,选择题得3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以此类推)
21.中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给出了各自的看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代史学家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材料二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说(已翻译):“汉朝建立,接受秦的教训,参照周朝制度,把宗子、功臣分封到各地。数年之间,问题出现,战乱不断。后乃谋臣献计,慢慢削弱封国权力。在分封之初,也在全国一半的地方设置了郡县,当时叛乱的都是封国而不是郡县。秦制之
好处,很明白了。汉朝以后的历史就看得更清楚了。”
(1)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周、秦朝和西汉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各实行的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西汉,郡国并行制。(也可以答,既有分封制也有郡县制。或者,一半分封,一半郡县等)(1分)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的政治制度导致了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2分)
(2)问题: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能答出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即可)(2分)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分封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已翻译):“郡县之弊端,在于官员迁转太快;分封之弊端,易于导致叛乱。”
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已翻译)“分封之弊端,其原因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之弊端,其原因在于中央权力过大”的名言。又说:“现在郡县制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却无人能够解决,还能勉强维持,所以老百姓日益贫困,中国也所以一天天衰弱并趋向**。”
(3)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2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权力过大(答出此点即可)。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空间;不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1分)
(4)启示: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22.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强盗,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还用得着用严酷刑罚来统治吗!”
(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统治政策,给秦、唐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1)不同:秦始皇——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2分)
影响:秦始皇——秦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2分)
(能够说明问题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表述)
材料二英国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社会财富分配极为不均。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材料三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1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3)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分)
(3)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努力扩大就业。(能答出后两点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作用:缓解了失业问题,改善民生问题(或者人民生活),扩大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任意一个意思即可得1分)
材料四去年秋天的中共十八大和今年春天的两会,党中央和政府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4)根据材料,结合上述作答,请你给解决民生问题提几点建议。(1分)
(4)建议:国家应该重视民生的发展,健全民主法律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就业机会等。(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
23.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随着史料的披露与丰富,今天看来,更加耐人寻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出第一封邀请电: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请你一定来)。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非常期盼的意思)。”
同时蒋介石拟定了谈判三原则:不得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不得于分期解决,必须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核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发电的要求是什么?该电报发出的主要背景又是什么?对蒋介石拟定的谈判原则,你有什么看法?(3分)
(1)要求: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1分)
背景:抗战胜利(或者,倭寇投降)。(1分)
看法:蒋介石没有诚意(或者,蒋介石提出的条件让共产党无法接受、蒋介石想借此迫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蒋介石以为自己胜算在握等等)(任意一点,或者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材料二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电:……鄙人愿意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等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重庆)晋谒(拜访)。弟亦准备随即赴渝(重庆)……
中共拟定的谈判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参加;由中共人士担任河北、山东等5省政府主席;中共参加军事委员会,中共军队编为48个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同意去重庆谈判?(2分)结合双方拟定的谈判原则分析,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也是为了避免战争的责任落到共产党头上。(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焦点:政权与武装(或者地盘与军队,或者,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分)
材料三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元旦公告(通常称求和声明)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从”。
(3)蒋介石为什么要发表求和声明?他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分)
(3)原因: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或者国民党败局已定等)。(1分)
条件: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或者保留反动统治、反动军队,2分)材料四1949年1月14日,中共针对蒋的求和声明,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只要南京当局同意惩办战犯(注:蒋介石为1号战犯、李宗仁2号、宋美龄23号……)、废除伪宪法、改变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八项条件,中共可与南京进行和平谈判。
谈判于4月1日在北平举行,毛泽东要求:他们提出任何异议,不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均不要允许修改;18日以后,不论谈判成败,人民解放军必须渡江……17日必须举行签字仪式。
(4)你怎样看待中共的声明和毛泽东的要求?(1分)
(4)共产党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或者,中共的和谈条件非常苛刻、中共提出了国民党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中共已经认为没有谈判的必要了等等,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题外话:美国内战南方失败以后
1865年4月9日,美国内战已经进入最后,南方败局已定,南军总司令李将军率军向北军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根据林肯总统的指令,格兰特将军仁慈地对待了他的敌人,他没有囚禁一个战俘,李将军的人可以自由地回家,为了维护南方军队军官的尊严,他们可以保留他们的佩剑,士兵可以把马和骡子带回家。格兰特说:“让所有有马或骡子的人都把牲口带回家,去重建他们的家园。” 得知南军缺粮,格兰特还送给李将军两万五千人的口粮。格兰特不让北军士兵庆祝胜利:“战争结束了,我们又都是同胞兄弟了。”
一场死亡60万人的战争结束了,没有战争罪犯,没有法庭审判,没有一方追捕,另一方隐姓埋名四处躲藏逃亡的情况。下久,林肯政府还签署了特赦今,南方将士全面大赦。赦令明文规定,要允许南方将士安居乐业,“不得搔扰”。而且,为了南方将士能够安居乐业,他们还得到与北方退役将士同等数目的安家费。事后证明,所有参战的南方军人真的如愿,一律作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公民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歧视,更没有出现秋后算绝帐甚至是株连九族的事情。
请看仔细,以下两问为选做题,得分计入总分,但本份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
(5)怎样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2分)
(5)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6)同样是内战,美国和中国的胜利者对待失败者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1分)
(6)美国:宽容。(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中国:斩尽杀绝。(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认识:(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例如:美国如果没有宽容,就可能没有内战以后的迅速发展、中国如果能给蒋介石留一条后路,今天的台湾问题就可能不存在了,中国两党之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等等。
第二篇:邳州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邳州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徐州处于南北交汇处,有“南秀北雄”的美誉,从右图徐州云龙湖的美景可略见一斑。汉初分封时隶属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最终解决了王国的问题
A.设置内阁B.兴办太学
C.颁布推恩令D.废除了丞相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最主要是指
A.统一文字和度量衡B.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C.创立皇帝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内阁D.清军机处
4.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l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7.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山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世界上下五千年》有这样一段描述“法典规定:平时贱民出门,走在路上要不停地敲着瓦罐,提醒高等级的人种不要碰他们,„„如果用手打了高等级种姓的人,那么手就要被剁掉,如果是用脚踢了高等种姓的人,那么脚就要被剁掉。”据此判断该描述出自下列哪篇文章
A.世界第一法典B.丕平献土
C.古印度“种姓制”的产生D.刀光剑影的大化改新
9.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止确的一项是
A.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B.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大事件:迪亚士完成环球航行D.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10.“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手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网络时代D.信息时代 11.《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二战的影响C.与美国军备竞赛D.两方国家封锁
12.近年以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历史上标志着“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事件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推出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和“华约”组织建立 13.下表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单极世界 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C.欧盟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24分。14.(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15.(8分)历史时空:假使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
16.(1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1)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请列举发生于欧洲的一次“政治革命”?(2分)
【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2)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战后形成了什么新的国际格局?(2分)
【和解篇】《欧罗巴百年:从仇恨走向联合》(选自政治漫画网AREND VAN DAM/图)。如图所示:l914年--2014年,刚好100年。其间,欧洲通过战争发泄“仇恨”,却最终达成和解,走向联合。
(3)欧洲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复兴篇】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4)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思考篇】最有价值的历史学习,在于思考与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结论。(5)你能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2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24分。
14.(1)×(2)×(3)√(4)√(5)×(6)√
15.(1)丞相、御史大夫、郡县。(2)杜如晦、恩威并施、天可汗。(3)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4)遵义、毛泽东。(5)浮夸风、全民大办钢铁。(6)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思想、但丁
16.(1)英国。(1分)英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2)二战。(1分)美苏两极格局。(1分)(3)成立欧洲共同体。建立欧洲联盟。(4)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2分)(5)认识;科技是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工业);国家发展应重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国家发展应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国家发展要紧随世界潮流,抓机遇,促发展;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第三篇:2014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B.《十二铜表法》
C.
《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4.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1787年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A.对皇帝负责
B.对帝国议会负责
C.对联邦议会负责
D.对总统负责 6.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发表《共产党宣言》
B.发动十月革命
C.发动二月革命
D.建立巴黎公社 7.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A.洪秀全
B.康有为
C.林则徐
D.孙中山 9.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2.1966—1976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正在进行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指的是
A.美国和苏联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英国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与苏联结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
D.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5.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华沙条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B D B C B 16.都江堰水利工程兴修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7.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农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族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8.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
A.坊
B.市
C.城
D.街 19.17世纪荷兰领先世界的产业是
A.电力工业
B.棉纺织业
C.航运业
D.采煤业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最早发生在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2.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货币是
A.美元
B.英镑
C.欧元
D.人民币 24.20世纪90年代,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重返联合国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改革开放
26.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包产到户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的电报电话事业始于
A.明朝
B.晚清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8.“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29.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发明于宋代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30.主要以草书成就流芳后世的书法家是
A.张旭
B.颜真卿
C.欧阳询
D.苏轼
31.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都是
A.法国人
B.美国人
C.德国人
D.英国人 32.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孔子改制考》 B.《文学改良刍议》C.《庶民的胜利》
D.《资政新篇》 33.为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瓦特
B.普朗克
C.亚里士多德
D.伽利略 34.19世纪,用科学观点挑战神创造世界这一宗教信条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十日谈》
C.《论法的精神》
D.《物种起源》 35.电力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开始于
A.17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下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20世纪下半叶
36.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牛顿 37.印象派画家在技法上强调“光”和“色”,其代表人物是
A.达·芬奇
B.雨果
C.毕加索
D.莫奈 38.2001年,袁隆平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的科技贡献有
A.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参与研制“两弹一星”
C.发明巨型计算机
D.主持“嫦娥”登月航天计划 39.为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A.“八字”方针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教育革命”路线 40.提出并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江泽民
D.邓小平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没有公民权
B.伊昂有公民权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42.“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3.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4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活动,这反映了
A.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45.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D D C B D A B C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46.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他认为:“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灵活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对其忽视或拒绝考虑。”为此,尼克松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策略是
A.逐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B.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赞成中国的“一国两制”方针
D.支持中国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47.“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这段话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某重要文件,文中的“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一边倒”
48.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
D.重农政策被废除 49.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50.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华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5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52.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53.右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54.二战后初期,有些人认为“世界经济”是指“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不在其中。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5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56.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57.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抵制学习日本
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
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8.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9.某文学艺术流派产生于18世纪末期,它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和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那些遥远的时代,在这一流派的文学艺术家们看来充满魅力、多姿多彩,尽管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该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60.“人为地将音乐分为高低贵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等,并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我国日益流行的趋势。流行音乐在争论中更趋流行。”这里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教育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
D.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AC AC BD AD AD BD BC CD AB 61.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削弱中央集权
D.推行分封制
62.俄国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十月革命具有必要性
B.二月革命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C.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63.为了缓和欧洲帝国主义造成的殖民地的反西方情绪,美国常常督促其欧洲盟国实行非殖民化的政策;而欧洲盟国则认为,华盛顿不仅未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居心叵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B.美苏之间的矛盾
C.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
D.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 64.商鞅认为,耕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诗”“书”不利于人们专心耕战,必须严加禁止。据此可知他
A.提倡“罢黜百家”
B.反对儒家说教
C.倡导“无为而治”
D.主张“重农” 65.海关报告说:“大战爆发不久,中国的进口来源就被切断。有些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厂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欧美市场于1919年年中开放,结果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都十分紧迫。中国向国外大量出口,获利甚厚。”由此可知
A.“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民国政府没有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当时中国已摆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出现短暂繁荣 66.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危机迫使各国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B.当时各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
D.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
67.1920年代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可能见到的场景有
A.一堆人围着黑白电视机观看节目
B.戏院门口的电影广告吸引民众驻足观看
C.中山装、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
D.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68.1962年,安徽一位基层干部给中央上书说:“责任田的办法是农民的一个创举,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尽管有人责难它‘糟了’、‘错了’,然而广大农民群众总认为是‘好了’、‘对了’。”由此可知
A.该干部否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该干部认为责任田有利于农业生产
C.当时局部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广
6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
B.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
D.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提出了
A.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第四篇:2013-2014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测试
2013-2014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测试
历史试题
(共5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2.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历史上称为
A.贞观遗风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5、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用纸写诗 D.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
7.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议》 D.《大秦律》
8.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签”制度
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10.下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印刷品
A.《唐律疏议》 B.《丹经》 C.《金刚经》 D.《步辇图》
1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意境奇妙”是哪一位诗人的写作风格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2.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有一精彩节目—《飞天》。借鉴了下图敦煌飞天壁画,对其赞誉恰当的是
A.千古吟咏 B.观者如山 C.满壁风动 D.意境悠远
13.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这里“靖康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北宋灭亡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D.南宋与金和议
14.下图所示货币,最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快的是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16.下图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它反映了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A.西汉长安 B.唐朝长安 C.北宋东京 D.南宋临安
17.建立契丹国的首领是
A.耶律德光 B.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18.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人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指南针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术
19.人们认为烟火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经过20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知识的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升”。古代毕升的成绩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发明打字机
二、非选择题(21题9分、22题7分、23题7分、24题7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谈谈你所知道的大运河的情况?(2分)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2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2分)
(5)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 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3分)
(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2分)
23.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该图为哪三个政权的对峙形势图()
A.辽 西夏 北宋 B.辽 西夏 南宋
C.金 西夏 南宋 D.元 西夏 南宋
(2)以中都为都城的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其建立者是谁(3)图中A至B这条分界线是 和 的边界线,它东起,西到。
24、阅读下列材料:(7分)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4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1分)
第五篇: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最符合题意的一项选出来,每题2分,共50分)
1.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完成这一任务的斗争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2.下图为某班级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列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3.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惠者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包括
①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②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③两次会议都无视中国的地位④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
6.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猖獗,纳粹党为打击、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制造了
A.珍珠港事件B.萨拉热窝事件C.反犹狂潮D.国会纵火案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冷战政策D.绥靖政策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0.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是
A.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B.掠夺更多的海外资源
C.完成称霸世界的战略部署
D.扶植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9.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A.美国发动朝鲜战争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C.苏联侵略阿富汗D.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20.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
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
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
21.美国某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
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2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B.跨国公司
C.国际红十字会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3.科学技术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一战前为30年,二战以后缩短为7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需3—5年。这段材料说明
A.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力
B.科技越发达,商品的科技含量越高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24.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柏林D.东京
25.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作此画意在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尖锐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到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1)据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史实?(1分)他所进行的“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这项“试验”在当时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4分)
27.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趋势。初三一班同学以“世
界格局的演变”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加入到他们中吧!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的和平?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了战后的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2分)它是被哪一种大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1分)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2分)
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见右图
(3)二战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
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中国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到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有什么作用?(1分)
(2)美英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2分)有什么作用?(1分)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会议决定的?(2分)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事?(2分)
(4)1943年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的状况有什么共同点?(1分)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分)
(5)“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有人站在德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二十年的时间,要想恢复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国家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贫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四分之一。可是到了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材料三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和日本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至少2项,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
(3)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是什么?(1分)后来又发展成什么?(1分)它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何?(1分)
(4)刺激日本战后经济繁荣的战争是什么?(1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制定了什么经济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
(5)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变化中,你觉得中国应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CADB6—10DDCDC11—15ADABD16—20BCCDD 21—25CBC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1)面临危机(或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意思相近即可)。(1分)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3)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1分)
(4)罗斯福新政;(1分)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分)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
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4分)
27.(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2)冷战;(2分)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1分)
(3)苏联解体;(1分)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分)
(4)经济实力;(1分)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
28.(1)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2分)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分)
(2)诺曼底;(2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到粉碎法西斯德国的最后决
战阶段。(1分)
(3)雅尔塔会议;(2分)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分)
(4)由防御转入反攻,战争主动权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手里;(1分)为反对
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一起。(1分)
(5)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警惕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1分)
29.(1)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重视教育,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4分)
(2)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格局由美国独
霸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
(3)欧共体;欧盟;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分)
(4)朝鲜战争;科技立国。(2分)
(5)重视科技和教育;实行对外开放。(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