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邳州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邳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开始有“尊严”的历史是在A.中华民国成立后B.新中国的成立后C.抗美援朝的胜利时D.一五计划完成时
2.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天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3.主题探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图片片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A.反对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同新生政权
4.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又于2003年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国民党统治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一五计划时期D.文革时期
5.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一五计划完成C.土改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6.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当时自然灾害极为严重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袁隆平一生致力于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研究,他培育出的优质杂交水稻
最高亩产700—800公斤。而l958年麻城县却出现了水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道。报道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此报道严重属实B.我国的水稻产量在1958年出现高峰C.水稻种植和栽培技术在当时取得重大突破D.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现象 8.据统计在过去的l 3个月内全国共有18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近2万名公职人员被处理。体现了中央反腐力度之强,决心之大。而50多年前在河南兰考县却出现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他是
A.王崇伦B.罗盛教C.孔繁森D.焦裕禄
9.认真阅读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最应该出现在以下哪一时期
A.过渡时期B.一五计划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重的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十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某校初二(1)班历史小组准备在历史课上作一个关于 “文化大革命”的主题发育,以下内容与这一主题不相适应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12.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行动”是指
A.建立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七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开放沿江城市 14.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将整个海南省建成特区D.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1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所谓“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16.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游客去南方参观我国的经济特区,你将带他去 A.广州B.上海C.汕头D.福州 17.改革开放30多年米,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8.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9.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倍受历届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D.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总结:经过20多年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那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1978年后,我国民主建设的进展令人振奋。其中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是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中央政治局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农村利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城市C.金融D.国有企业 24.右图是l992年深圳特区八家报刊同步推出的“猴年八评”,报纸宣传的是A.南方谈话
B.经济特区的设置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25.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住
A.十一屑二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D.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
二、史实与推论:本题共10分。
26.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1 0分。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l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
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请回答:
(1)“一无”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投资的重点什么?(2分)
(2)在实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坚持的主要方针是什么?为贯彻这一方针,我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分)
(3)材料二反映出“大跃进”运动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4分)(4)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有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一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材料二l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一引自2013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该会议重新确定了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方面?
(2)请你说说改革开放开始以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3)请你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什么?南方谈话在当时有何影响?
(6)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史实与推论:本题共10分。
26.(1)√(2)×(3)×(4)√(5)×(6)(7)×(8)×(9)×(10)×
三、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10分。
2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黄继光、邱少云。(4)王进喜、邓稼先。(5)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6)厦门、海南岛。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8题14分,29题16分,共30分。
28.(1)重工业建设。(2分)(2)自力更生为主。(2分)全国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2分)(1)以大炼钢铁为中心。(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3)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4分)
29.(1)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2分)(3)深圳、上海浦东。(2分)(4)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哟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3分)(5)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分)(6)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和关注民生。(2分,合情合理可酌情给分)
第二篇:邳州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邳州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徐州处于南北交汇处,有“南秀北雄”的美誉,从右图徐州云龙湖的美景可略见一斑。汉初分封时隶属楚国,势力曾大到一度威胁中央。汉武帝通过下列哪项措施最终解决了王国的问题
A.设置内阁B.兴办太学
C.颁布推恩令D.废除了丞相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最主要是指
A.统一文字和度量衡B.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C.创立皇帝制度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内阁D.清军机处
4.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l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5.《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渡江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7.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山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世界上下五千年》有这样一段描述“法典规定:平时贱民出门,走在路上要不停地敲着瓦罐,提醒高等级的人种不要碰他们,„„如果用手打了高等级种姓的人,那么手就要被剁掉,如果是用脚踢了高等种姓的人,那么脚就要被剁掉。”据此判断该描述出自下列哪篇文章
A.世界第一法典B.丕平献土
C.古印度“种姓制”的产生D.刀光剑影的大化改新
9.小红在预习《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止确的一项是
A.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B.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大事件:迪亚士完成环球航行D.积极影响: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等 10.“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手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网络时代D.信息时代 11.《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二战的影响C.与美国军备竞赛D.两方国家封锁
12.近年以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历史上标志着“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事件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推出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和“华约”组织建立 13.下表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单极世界 B.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C.欧盟加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24分。14.(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15.(8分)历史时空:假使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
16.(1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
(1)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请列举发生于欧洲的一次“政治革命”?(2分)
【衰落篇】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世界的主导权被两个趁势崛起的超级大国接手。
(2)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战后形成了什么新的国际格局?(2分)
【和解篇】《欧罗巴百年:从仇恨走向联合》(选自政治漫画网AREND VAN DAM/图)。如图所示:l914年--2014年,刚好100年。其间,欧洲通过战争发泄“仇恨”,却最终达成和解,走向联合。
(3)欧洲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复兴篇】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4)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思考篇】最有价值的历史学习,在于思考与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结论。(5)你能从欧洲兴衰的历史中得到什么认识?(2分)
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24分。
14.(1)×(2)×(3)√(4)√(5)×(6)√
15.(1)丞相、御史大夫、郡县。(2)杜如晦、恩威并施、天可汗。(3)尼布楚条约、乌苏里江。(4)遵义、毛泽东。(5)浮夸风、全民大办钢铁。(6)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思想、但丁
16.(1)英国。(1分)英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2)二战。(1分)美苏两极格局。(1分)(3)成立欧洲共同体。建立欧洲联盟。(4)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2分)(5)认识;科技是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工业);国家发展应重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国家发展应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国家发展要紧随世界潮流,抓机遇,促发展;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第三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3页对应的表格内)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
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 ”是指
A.新疆
黄继光邱少云彭德怀跨过鸭绿江
A.八路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B.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
C.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事迹D.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4.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事
件直接有关
A.镇压了反革命B.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土地改革
5.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B.刑法C 民法D 经济法
6.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
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8.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
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
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
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1D.20世纪70年代末B.西藏C.内蒙古D.青海 3.同学们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
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
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
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6.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 密 ―――――――――― 封 ―――――――――― 线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运动D.抗美援朝 29.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0.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1.“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是为了反对林彪的倒行逆施B.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舆论准备 33.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镦谴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4.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经济政策不同35.为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奠定群众基础的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邓小平主持工作实行全面整顿
C.四五运动D.谭震林等老同志严词批评“文化大革命”
姓名班级考号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7分, 第37题8分,共15分。
3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
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1分)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1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
3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1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1分)
37.(1)“一国两制”。(1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2分)(2)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2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1分)
第四篇:2010—2011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0—2011学
10.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1.“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如下图)的事迹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13.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
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C.“红旗”牌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14.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5.根据材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凤
阳花鼓词》,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在我国
A.建国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6.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
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8.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1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松绑”就
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20.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B.广州C.汕头D.珠海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上海浦东B.珠海、香港C.汕头、澳门D.深圳、厦门
22.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
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
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25.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
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1分)(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和运动。(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2分)
分析对比:
(4)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2分)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他在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2分)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例)?(3分)
(3)歌中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有什么重大举措?提出了哪些理论或方针?(5分)
(4)从他所作出的决策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4分)
28.2011年3月3日和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分别在京召开。“两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集中体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右图中A、B分别是哪次会议的会徽?(2分)
①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代表大会:()
(2)右图建筑物是“两会”召开的场所,它是建成于哪个历史时期?(1分)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我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于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5分)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一届全国人大于何时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有什么意义?(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等。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请回答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分)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6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及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29题13分,共50分。
26.(1)社会主义改造。(1分)(2)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运动。(1分)(3)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2分)(4)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5)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6)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2分)
27.(1)邓小平,改革开放。(2分)(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3分)(3)南巡讲话。(2分)指出
党的路线100年不动摇,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3分)(4)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理由:第一、领导和主持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使中国才摆脱了贫困,走向富强。第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8.(1)B;A;(2分)(2)大跃进运动。(1分)(3)1949年,(1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或《共同纲领》);(2分)临时宪法。(2分)(4)1954年;(1分)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
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分)
29.(1)“一国两制”。(2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3
分)(2)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
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任答二点即可,4分)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2分)(3)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2分)
第五篇:定陶县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历史试题
定陶县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2012.
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文化遗址以及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龙形图案,鲜
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的三个特点,请找出这三个特点
①单一发展②多元发展③互相渗透④融聚一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与希腊城邦国家雅典几乎存在于同一时
期,二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国家疆域的大小B.经济的发展程度
C.文化的繁荣程度D.政治上的民主程度
3.这件陕西临潼出土的文物(如右图)旨在说明
A.夏朝灭亡的原因B.商朝灭亡的原因
C.西周灭亡的原因D.秦朝灭亡的原因
4.汉家天子镇环瀛(守卫国家),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责,蛾眉(借指女子)一笑边尘清。这首诗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尊王攘夷B.昭君出塞
C.张骞通西域D.文成公主入藏
5.有学者统计了《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发现世家大族占71%,寒族子弟占16%,其他小姓子弟占13%,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完全是为世家大族所设立的B.没有改变选官主要靠世家背景的旧制度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6.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写道:“今棉为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依赖)之。其衣披天下后世,为功(其功劳)殆过于(超过)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这段话
A.说的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B.记述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C.赞扬了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
D.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全过程
7.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示儿》绝句
A.抒发了国家不能统一的悲愤之情
B.表现了国家安定、百姓幸福的祥和景象
C.痛斥了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嘴脸
D.此诗的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8.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较,结
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割占中国的领土大大超过英国
B.巨额赔款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了中国的内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9.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时间,清政府的统治就土崩
瓦解了。下面与此有关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②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孙中山亲自领导了革命
③各种矛盾的激化是清政府迅速垮台的原因
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为辛亥革命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这表明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打破封建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11.“手撕日本兵、手榴弹炸掉天上的鬼子飞机、单手
掏出鬼子心、八路军空手杀死上百拿枪的鬼子兵……”这是
近年来一些抗日剧中常见的镜头,这些镜头
A.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日的情景
B.说明了侵华日军确实是不堪一击
C.是对历史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D.表明中国人民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12.长春围困站是辽沈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林彪和罗荣桓下令:“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严禁城内百姓出城……要使长春成为死城!”经过150多天的围困后,城内的国民党军投降,而此时,城内的百姓已经至少饿死了15万(一说20—30万)。对以上材料最好的注解是
A.国民党不顾百姓死活不早降B.共产党为了百姓利益不攻城
C.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学习历史,要分清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结论,以抗美援朝为例,属于结论的是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志愿军连战连捷,将展现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C.1953年,美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4.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中国农村,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例外的是,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等极少数村庄到至今也没有实行这一制度,但是,它们的集体经济却获得了大发展,年总产值都在数百亿,华西被称为全国第一村。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合中国广大的农村
B.如果不生产责任制,所有的村庄都会和华西、南街一样大发展
C.华西、南街的发展不能否定生产责任制的巨大作用
D.华西、南街的发展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农村
15.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事件的评价,对于欧洲和美洲双方都能接受的一项是
A.这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融
B.殖民主义随之到来,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C.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入到了文明的大家庭
D.哥伦布同时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美洲,促进了其发展
16.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B.革命使英国走向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革命也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D.革命还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铁板一块的局面。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8.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又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正式结成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
B.西欧国家受到“冷战”的威胁
C.西欧国家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一休化
D.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19.在联合国巨大的努力下,战火至今依然在非洲国家马里燃烧,13万人逃离家园;朝鲜执意进行核试验,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一触即发;全球性的贫富两极严重分化和对立愈演愈烈;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这一切表明
A.联合国并不能解决世界面临的所有的问题B.联合已经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C.美国操纵联合国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D.联合国的存在使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20.某学者在其《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认为,“全球化,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发达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大发展B.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
C.全球化会极大地带动落后国家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9分。第23题16分,其中有
两问是选做题,共5分。选做题计入总分,但是本份试卷满分不能超过50分。示例:某生必做题得45分,选做题得4分,则其总分为45+4=49分;某生必做题得48分,选择题得3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以此类推)
21.中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给出了各自的看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代史学家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材料二唐代柳宗元在其著作《封建论》中说(已翻译):“汉朝建立,接受秦的教训,参照周朝制度,把宗子、功臣分封到各地。数年之间,问题出现,战乱不断。后乃谋臣献计,慢慢削弱封国权力。在分封之初,也在全国一半的地方设置了郡县,当时叛乱的都是封国而不是郡县。秦制之
好处,很明白了。汉朝以后的历史就看得更清楚了。”
(1)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周、秦朝和西汉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各实行的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
(1)西周,分封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西汉,郡国并行制。(也可以答,既有分封制也有郡县制。或者,一半分封,一半郡县等)(1分)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的政治制度导致了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2分)
(2)问题: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能答出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即可)(2分)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分封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已翻译):“郡县之弊端,在于官员迁转太快;分封之弊端,易于导致叛乱。”
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已翻译)“分封之弊端,其原因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之弊端,其原因在于中央权力过大”的名言。又说:“现在郡县制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却无人能够解决,还能勉强维持,所以老百姓日益贫困,中国也所以一天天衰弱并趋向**。”
(3)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2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权力过大(答出此点即可)。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空间;不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1分)
(4)启示: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22.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强盗,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还用得着用严酷刑罚来统治吗!”
(1)根据材料,归纳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统治政策,给秦、唐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1)不同:秦始皇——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2分)
影响:秦始皇——秦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2分)
(能够说明问题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表述)
材料二英国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社会财富分配极为不均。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2分)
(2)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材料三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修建、改建了80万公里公路,4万所学校、1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3)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分)
(3)措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努力扩大就业。(能答出后两点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作用:缓解了失业问题,改善民生问题(或者人民生活),扩大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任意一个意思即可得1分)
材料四去年秋天的中共十八大和今年春天的两会,党中央和政府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4)根据材料,结合上述作答,请你给解决民生问题提几点建议。(1分)
(4)建议:国家应该重视民生的发展,健全民主法律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就业机会等。(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
23.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随着史料的披露与丰富,今天看来,更加耐人寻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出第一封邀请电: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请你一定来)。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非常期盼的意思)。”
同时蒋介石拟定了谈判三原则:不得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不得于分期解决,必须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核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发电的要求是什么?该电报发出的主要背景又是什么?对蒋介石拟定的谈判原则,你有什么看法?(3分)
(1)要求: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家大计。(1分)
背景:抗战胜利(或者,倭寇投降)。(1分)
看法:蒋介石没有诚意(或者,蒋介石提出的条件让共产党无法接受、蒋介石想借此迫使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蒋介石以为自己胜算在握等等)(任意一点,或者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材料二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电:……鄙人愿意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等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重庆)晋谒(拜访)。弟亦准备随即赴渝(重庆)……
中共拟定的谈判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参加;由中共人士担任河北、山东等5省政府主席;中共参加军事委员会,中共军队编为48个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同意去重庆谈判?(2分)结合双方拟定的谈判原则分析,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也是为了避免战争的责任落到共产党头上。(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焦点:政权与武装(或者地盘与军队,或者,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2分)
材料三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元旦公告(通常称求和声明)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从”。
(3)蒋介石为什么要发表求和声明?他提出的条件是什么?(3分)
(3)原因: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或者国民党败局已定等)。(1分)
条件: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或者保留反动统治、反动军队,2分)材料四1949年1月14日,中共针对蒋的求和声明,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只要南京当局同意惩办战犯(注:蒋介石为1号战犯、李宗仁2号、宋美龄23号……)、废除伪宪法、改变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八项条件,中共可与南京进行和平谈判。
谈判于4月1日在北平举行,毛泽东要求:他们提出任何异议,不论是内容上的还是形式上的,均不要允许修改;18日以后,不论谈判成败,人民解放军必须渡江……17日必须举行签字仪式。
(4)你怎样看待中共的声明和毛泽东的要求?(1分)
(4)共产党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或者,中共的和谈条件非常苛刻、中共提出了国民党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中共已经认为没有谈判的必要了等等,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题外话:美国内战南方失败以后
1865年4月9日,美国内战已经进入最后,南方败局已定,南军总司令李将军率军向北军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根据林肯总统的指令,格兰特将军仁慈地对待了他的敌人,他没有囚禁一个战俘,李将军的人可以自由地回家,为了维护南方军队军官的尊严,他们可以保留他们的佩剑,士兵可以把马和骡子带回家。格兰特说:“让所有有马或骡子的人都把牲口带回家,去重建他们的家园。” 得知南军缺粮,格兰特还送给李将军两万五千人的口粮。格兰特不让北军士兵庆祝胜利:“战争结束了,我们又都是同胞兄弟了。”
一场死亡60万人的战争结束了,没有战争罪犯,没有法庭审判,没有一方追捕,另一方隐姓埋名四处躲藏逃亡的情况。下久,林肯政府还签署了特赦今,南方将士全面大赦。赦令明文规定,要允许南方将士安居乐业,“不得搔扰”。而且,为了南方将士能够安居乐业,他们还得到与北方退役将士同等数目的安家费。事后证明,所有参战的南方军人真的如愿,一律作为自由平等的美国公民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歧视,更没有出现秋后算绝帐甚至是株连九族的事情。
请看仔细,以下两问为选做题,得分计入总分,但本份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
(5)怎样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2分)
(5)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6)同样是内战,美国和中国的胜利者对待失败者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1分)
(6)美国:宽容。(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中国:斩尽杀绝。(或者,相似的意思,1分)
认识:(只要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例如:美国如果没有宽容,就可能没有内战以后的迅速发展、中国如果能给蒋介石留一条后路,今天的台湾问题就可能不存在了,中国两党之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