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

时间:2019-05-12 01: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

第一篇: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

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阅读课堂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多么的重要!那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我们要读什么呢?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已说过:“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文本,不宜舍文本而他求。”大师之言,不仅验证了多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清楚地我们:读,要贯穿于学习课文的整个过程。在预习阶段,做到细读——查阅字典,初步了解内容,记录读书疑问;在学习阶段,做到精读——理解内容,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复习阶段,做到选读——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教学中,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

一、读中质疑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会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引领学生读中对话字、词、句及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大胆思考,积极分享心中疑问。

1.疑问从字、词、句中来

鼓励学生读中质疑,那疑从何来呢?其实,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疑问就隐藏于文本中的字、词、句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细心读书,在值得思考、咀嚼的词句上反复朗读,让心中之疑化作一个个小问号标注在文本的空白处。这样的质疑才是有效的,才是智慧的流淌。

在初读《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当教师初次板书课题后,请学生一次

次地朗读课题,然后,询问大家:心中有没有产生疑问?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有的说:“鱼不能游到纸上,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有的问:“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一个“游”字,让学生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时,学生也和大家分享了一种质疑的方法——疑问从字中来。

当学生阅读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一句时,我引导学生:读一读带有“游”字的词语。注释着这个词语,你有没有疑问?有的学生觉得:这句话中为什么出现的是“游鱼”,而不是金鱼呢?有的学生更是读书细致,他发现整篇文章中,这是唯一一处说“游鱼”,这是为什么呢?适时地点拨,学生便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鼓励学生在“游鱼”的下面画上一个小问号,不仅留下了思考的记忆,还记录下了一种质疑的方法——疑问从词中来。

再如,学生阅读课文中最后一句: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引领学生反复阅读这句话后,再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心中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思考片刻,和大家分享道:他为什么说“先游到了他的心里”?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诞生了,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另一种质疑的方法——疑问从句中来。

2.疑问从联系前后文中来

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不仅要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在朗读与思考中,有深度的、有价值的问题往往就会萌生出来。

初读《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学生在熟读这部分内容后,教师进行设问:①那天我们上岛时,看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②向导是怎么做的?(一言一行)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当教师把“我们”看到的内容与向导所说的内容连在一起——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学生的心中不禁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向导却若无其事

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当教师把“我们”看到的内容与向导所做的内容连在一起——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学生的心中不禁又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向导却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

由于教师将文本进行重新整合,学生在反复阅读思考中,心中又产生了疑问,这样的疑问,是有价值的,他有助于引领学生深层次地阅读文本,读懂“自然之道”。同时,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也领悟到了质疑方法——将前后两个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学生的心中自然会产生“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必然是有深度的。课堂上,教师富有智慧地教,学生饱含热情地学,这便实现了高质量地教学。

二、读中学词

维果斯基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它不仅要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末,而且要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样,词语便有了温度,有了生命的活力。

1.读懂其意思

词语的教学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只有学生学会了方法,他们才会运用方法,阅读的效率自然才会提升。

在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投影上出示了课文中的这句话:

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生词——赏心悦目,学生用组词法很容易地理解了“赏”和“悦”字的意思:赏——欣赏;悦——喜悦。这仅仅从浅层次让学生感知了“赏心悦目”的意思。

然后,再次让学生朗读带有“赏心悦目”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想想作

者欣赏到了什么而心情愉悦?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学生用心地朗读后,便体会到了作者一边品茶一边靠着栏杆欣赏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清澈见底的池水中游来游去,心情自然愉悦。在读中学生理解了“赏心悦目”,其中的方法也会让学生记忆于心——组词法理解字义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胜于字词典中理性的解释。

2.体悟其意味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徜徉”,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巴金先生的名作《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一词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但这一句中的“美丽”究竟指什么呢?鼓励学生反复地朗读带有“美丽”的这个自然段及上一自然段,这“美丽”到底指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它的美丽在于它是一株大树;它的美丽在于它的姿态——卧在水面上;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茂盛——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翠绿。

阅读到此,学生也只是初步地理解了“美丽”,其实,“美丽”还有深层之含义。此刻,我再次设问:一个“翠绿”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再次阅读带有“翠绿”的自然段,他们阅读后,又有了自己的体会:从“翠绿”一词感受到了它在生长,在不停地生长,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在诞生,每天在人们的眼前都能看到新的叶子。

此时,学生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学生对“美丽”又有了新的思考——榕树的美丽不仅指它的外表,还在赞美它的内在的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作者感受到了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感受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细细地阅读,学生读懂了“美丽”这个词语,既是对榕树外在美的赞叹,又是对榕树内在美的赞颂。

理解词语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同时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理解词语的教学,让词语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痕迹,让词语中所隐藏的意思、情感、韵味轻轻地划过学生的心田,感受文字之魅力。

三、读中品句

“诗言志,文载道”,言为心声,文本寄予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是情志所托。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追溯、探究和重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意的过程。它强调阅读文本时要潜心吟味,切己体察,读出自己的真感受。

面对语言文字,反复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疏忽,语语悟其神,在鉴赏玩味、掂量比较中,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

1.同中比较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文本中,有些句子表面上看极为普通、平常,但是在教师的精心导读下,学生便会读出情境,品出情味。

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第一句话及最后一句话分别是: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要想深入读懂这课文最后一句话,首先要抓住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语。这个重点词语就是,在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中都出现过的一个词——“漂亮”。“漂亮”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便体会到了“漂亮”是指花园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不同的季节,它的“漂亮”也有所不同。

结尾一句中的“漂亮”依旧仅仅是指花园一年四季的景色美丽吗?没有让学生急于回答,而是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漂亮”之意。学生们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花园里再次充盈了孩子们奔跑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因而更加“漂亮”了;巨人的花园又有了孩子们,巨人的花园不再凄凉,也不再寒冷,这花园之所以“漂亮”,因为它没有了自私,没有了冷酷;“漂亮”的花园,不仅因景色的美丽,还因人的心灵美丽了——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在学生深入地阅读后,引领学生再次对话句子,抓住前后出现过的同一个词

语,品味、揣摩、涵泳,用心灵去触摸词语,赋予了它强烈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课堂上,师生一同去体会语言的“温度”,感受字词的“冷暖”,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彰显出有效性。

2.异中比较

品读句子,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对话那些不同寻常的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读句子。把玩标点符号,不仅可以体会出句子表达的情感,还可以获得探究的乐趣。

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是这样的: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在这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感叹号”,特别是第一个“感叹号”,要想读懂它,可以运用比较法,能不能将第一个“感叹号”换成“问号”呢?那就会出现下面的句子了。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反复去朗读这两句话,就会发现标点符号的不同,就会出现两方面的不同,一是意思不同了;二是语气不同了。原文中的这句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意思则是:没有人允许你们到这里来玩,流露出了一种愤怒的情感来,这也就通过语言刻画出了巨人的内在特点——自私、冷漠。

而改后的句子“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意思则是:询问孩子们,谁允许你们到这来玩的,流露出了一种关切的感情来。

换掉课文中原有的标点符号,在比较中,细细品味句子表达意思、语气的不同,读懂了句子表达的意思,体会到了隐藏在句子中的情感,读出了一个精彩的语文课堂。

总之,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是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本位;真实、朴实、扎实,厚实,这是追求语文教学的反璞归真;诗意、智慧、灵动,这是追求语文教学的情智交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共同读出一个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

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

张婷 刘伦昌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互联互动 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回首走过的教学历程,从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从远程教育到实现“班班通”;从网络整合课到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是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它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 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 什么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的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始于2002年,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渐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它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学习,从学生课前的提出的问题入手,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我发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利用资源的主动、自主的学习;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学习终端中提供的学习的平台进行生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交流、生本间的互动,真正意义上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

二、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古希腊人普罗塔戈三千年前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信息技术是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作为“数字土著”一代的他们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并能将这些数字化设备运用都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方式与前辈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课题。为此,几年来我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着、摸索着。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形式,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器”转变成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老师则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前预习整理资料: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前预习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前预习,学生也很难搜集到与课堂学习切实有用的相关资料,往往只能借助教师课堂上的课件演示,了解和想像课文内容。而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来完成课前的预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传班级平台,教师通过浏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并将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带入课堂,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课前 我布置学生到网络中搜集关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自主搜集资料并上传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我将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梳理出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桂林的山和水有哪些特点?”2.“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的这些特点的?”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前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更广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可以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资源、网址或搜索引擎,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信息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课堂中老师教、学生听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仅凭文本阅读寻找答案的教学模式,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而教师则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判断所查信息的有效性。

合作交流解决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要进行大量的讲解,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会感到乏味。而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为了解决“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选择这些资料的理由,讨论中学生有分歧、有争论最后达成了共识,而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学生忽略的因素给予及时的补充和指导,学生很快了解了“威尼斯小艇在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拓展练习提高能力:布置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掌握新知的检测。而让学生完成课后拓展练习,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测,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完成拓展练习的能力不高,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就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一课的教学中,课后我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走进网络搜集关于“亚洲”的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大洲的风土人情,并将自己的收获上传到班级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些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QQ群和班级博客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讨论来达成共识。形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的互动活起来

刘延东副总理指出:“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的围墙,拓展了学习手段和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真正实现了知识构建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来完成的。

1.带着问题,自主性学习

在“一对一”数字化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打破了“问答式”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资料,上传平台交流感受,从而解决疑问。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回答,而“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人机交互、协作交流中学习。

《彩色的非洲》是一片略读课文,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关于非洲的资料,了解非洲多姿多彩的景观和艺术。在学生主动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学生很快了解了非洲植物、动物、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这种自主、快乐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2.互动交流,探究性学习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仅凭文本阅读和有限的课件演示是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很难有深刻的理解,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同课文中的描述相结合,在头脑中很容易形成立体的表象,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颐和园》一课教学中,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颐和园,所以不了解颐和园的的样子及其布局特点。在学习汇报中,师生共同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的样子及其布局特点。

通过观看媒体,学生亲眼目睹了颐和园的布局特点,对颐和园有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此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次朗读相关的语句,文本的描述与学生头脑中的画面浑然一体。

3.读写联动,合作性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而读写是最重要的语文素养”。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而这一过程往往忽略了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与评价。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上传到小组讨论平台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大家对上传感受进行交流、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例如《长城》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是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让学生体会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教学的难点。基于学生在对长城有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教学中,我播放短片,让学生再一次看到长城上巨大的条石、方砖,引导学生联想: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是怎样把这巨大的条石搬上这陡峭的山岭? 此时,我顺势而导让学生把自己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长城的赞叹发表在自己的小组讨论区。当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时,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读中,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而且,课后在家里还可以和老师、同学之间,通过每天“相约七点半”的QQ在线时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带来的无限便捷和快乐。

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的心灵亮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是以文本教材、挂图、教具等来呈现教学内容的,而“一对一”数字化的教学改变了这种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文本、视频、音频、图片相结合的立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与支撑。

1.前置作业布置,未学文,先有感 一篇再美的文章,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也很难产生共鸣。“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我在课前有目的布置学生到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上传到班级的学习的平台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互动交流,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到网络中搜集关于长征的相关资料,并分类上传到班级的学习的平台中进行交流、讨论。当一张张经典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一句句赞叹的诗句通过学习的平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长征的印象初步定格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

2.课堂互动交流,课正行,情愈浓

学习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难以入情入境的充分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因为课文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又无法亲眼见到昔日圆明园的景象,文中所描写的“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句,学生是难以通过读书所能领悟的。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数字化 “校本教材” 学习资源,学生边读书边勾画,遇到不懂的问题打开学习资源查看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有效地将学习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后作业拓展,课已尽,意犹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课堂的讲解部分,而忽略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拓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每节课后我将分层作业发布到班级平台的作业区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完成作业,并将作业上传平台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评。例如: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我以“感恩父母”作为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文章上传到平台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同学们踊跃地投票评选出了“最佳作品”,我将其制作成视频短片在校园电视台播放,这也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正可谓“课已尽,意犹存”。

在“一对一”数字化的语文课堂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思维动起来了,学生的互动活起来了,学生的心灵亮起来了,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基础课程改革纲要》http://2001—9—26.

第三篇:放手学生还语文课堂精彩

放手学生还语文课堂精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飞跃、情感顿悟的地方,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精彩屡现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着眼点是“教”,眼中很少有学生的影子。新课标则注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以来,我力争用新课程理念去指导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不理想。经过反思学习,我深深懂得了放手的重要性。只有放手学生,才能还语文课堂精彩。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演绎课堂精彩——上课

经过外出学习,博采各家之长,我收获很大。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给我很大启发:第一次走进课堂,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课堂。教室前后墙及侧面里外墙都是黑板,坐位都是各小组围坐(他们那里称之为“秧田式”课堂),小组内有固定的帮扶队子,小组长负责调控小组内学习的效果,组员分工明确,学习秩序活而不乱。这种学生高效率全员参与的场面让我感到很震撼,也让听课的许多许多老师为之折服。我想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最精彩之处就在这里,班级学生参与率100%,而且到位有实效,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同步进行。学生口才表现突出,说话自信、有条理。几乎90%的学生发言时都能做到侃侃而谈,观点鲜明,保证了本节课学习任务的达标。

经过课后反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起到了主导、策划的作用。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话权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我想这一点是我的教学中所欠缺的地方,总是担心学生不行,担心知识点的问题,担心进度的问题,不自觉地代替学生做了许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最后学生知识和能力却并不让我们感到满意。可以说,这节课启发了我,开导了我。在后来的语文课堂中真正地对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自觉、自愿、自省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比如在《小石潭记》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学案的知道下了解全文后,我以小组抽签的形式,各组分别完成四段的内容、作者材料交流、基础强化等任务。各小组组员分工明确,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又如:《背影》是初中教材中的“老篇目”。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实施这篇文质兼美的传统篇目的课堂教学,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该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从领悟作品内涵、感悟父子情深入手,采用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师真正放手,达到“使学生在感情上被感染,思想上被影响,写法上受教益”。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1.预习到位,自主感知。以“情”字为线索,设计学习活动。

本文最动人之处,便是人间亲情特别是父爱的美。教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习活动。如:放歌曲、放投影画面、学生表演、学生讲述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等等,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晶莹的泪光中体会“父爱如山”的道理。

2.小组自主合作,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这节课紧紧围绕文本教材展开。如:“速读课文,说说你能从文章中读到

哪些信息”、“整篇文章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那么,这种关爱我们又可以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得到呢?请大家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写父亲的背影哪次写得最详细”等等问题。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地图册查找作者的行踪路线并分析原因等等,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开发和利用了文本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3.教师放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与空间,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如:“你能从文章中读到哪些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谈自己的感受,因此,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总之,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文字感悟文章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感,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都在这堂朴素的课堂教学中,都在教师的放手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二、精心设计,及时反思,定格精彩——备课、反思

语文课真正的精彩在对学生的放手之前,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及时反思。备课和反思是重要前提。教师的备课主要是以活页与附页相结合的形式,每名教师是主备教师,都有自己的备课任务,只是备课内容上有不同的分工。我们提前备出一周的任务。备课时间是以半天为单位的。没课的教师一下午在指定地点备课,备课前科主任会就共性问题做出发言,或用一节课时间以论坛的形式解决难点问题,发言必须脱稿,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表明自己的见解的同时,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然后就进入个人主备阶段,不许交谈,不许打电话,手机必须调到无声状态。附页的内容是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班的情况整理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根据班级情况不同或重

视基础,或重视阅读分析,或重视写作片断。附页内容一般分为重点字词、重点语句、问题创设(课文中的知识点)、拓展提高共四部分。附页的内容用于预习课或反馈课时学生的练习巩固。从附页的书写情况可以看出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只备知识,而且备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怎样让学生学生的方法,突显了“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从课文细节的角度也要备全,如注重导课设计,让学生盼望语文;注重启发讨论,让学生建构语文;注重层递设问,让学生自主学语文;注重评价创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等。

教师的备课精、细、全,实现了在课堂上的对学生真正放手,学生活动充分、有序、精彩、到位。而这种精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及时的反思。师生每天都会从揭示板上的公示,查找自身不足,相应做出反思。教师每天反思,学生每个小组每节课都有评分、反思。反思的时间一般在早晚检及自习。如学生参与状态不够认真,不够投入,老师就可以停课,组织学生围绕自己应该怎样上课,怎样自主自信发言,不认真参与的损失,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写反思,并让学生板演书写,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自主、自觉地学,敢想敢答,勇于表现。教师的精心设计,师生及时反思,使语文课堂长久地定格于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三、注重情感,加强沟通——铺垫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就是课堂的导演,学生的状态如何,全取决于你的调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成功的一半,就相对于演员的表演风格是他成功的一半。就如一位大学教授所说的,上课时,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言语举止自然大方,让学生感觉平易近人,从而拉近师生之间

彼此的距离。用老师温暖的诚恳的心去融化学生那颗像是冰冷的心。

2.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因为课堂中缺乏活力。做为一个教师要懂得如何营造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让学生似乎在一个充满欢乐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我们不能用满堂灌的方式牵着学生走,我们只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发展空间就会多起来了,他们也就感觉整个课堂是他们的了。那样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了。

3.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只有鼓励,忌用批评。同时要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如,给他个别辅导,或是鼓励优秀生辅导他,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表扬他,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了动力。)

以上是我面对新课改对语文课的一点心得。语文课不仅是课堂,更是学生人格提升的一个舞台,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勤于钻研,立足知识,致力于育人,引领学生共同去追寻语文教育的天光云影!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探索研究!

第四篇:语文课堂的精彩感悟

语文课堂的精彩感悟

东桥梅庄小学 黄明琴

有幸去惠东实验小学参加“蹲点教研”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三节展示课,三位老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让我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说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同样的精彩的课堂:比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词语的提炼,情感的体会,以及朗读的指导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

一、首先,三位教师都拥有良好的自身素质。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城南三小的许琼玲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她最大的特点:教师导语设计的巧妙,富有儿童情趣,能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文本。溪南实小陈玉燕老师执教的《生死攸关的烛光》,朴素中流淌着美丽,使文章生动起来,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惠东实小林梅华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飞跃,情感被激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总之,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基本功扎实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无论是上课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吸引了学生,让听课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

二、巧妙的教学设计。从课堂的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如教材的处理,先以字词的听写引入为主,再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为深入细致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根据学生的反馈,便于教学。

三、读中感悟,读出情趣。教学中,各位教师都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读出描写的境界,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指导学生读书,读出优美的语言,读出特定的情境,循序渐进的情感铺垫,让人惊叹不已!赞叹不已!

四、深入的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和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为教学做好准备,教师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把课上好。学生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真正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五、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三位老师都是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段落,让学生自己去批注,去体会,再交流。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学问”,上得再好,总是留下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听许琼玲老师的这堂课,我有几点感受:一是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有待提高。一堂公开课能影射出许多细节问题。如学生回答声音偏小,我坐前排都没听到。二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涣散,朗读或听读课文时,应该小手指着,读到哪指到哪,这样才能充分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三,低年级课堂,老师应隔几分钟进行课堂调控。正如许老师所说的,她可能是教高年级刚转型,所以忽略了课堂调控,以致于到半节课后,学生开始骚动,有的甚至开始做小动作,课堂纪律顿时松散。

其他两位老师执教的都是中高年级的课文,我个人觉得比较不到位的是没有让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但是两堂课问题总是老师提的,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朗读理解课文。这样学生就无法真正体验文本,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之,通过此次听课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取长补短。成长需要蜕变,成长需要追求至善,我会好好的研究教材,思考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五篇:品味精彩语文课堂

品味精彩语文课堂,在享受中学习反思

--------参加 “广西2012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人生若只如初相见

11月22日至23日,笔者参加了在桂林市举行的广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来自我区各市的12位教学高手的竞赛获奖优质课,聆听了与会名师的成长经历介绍。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上课教师谦虚、积极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使笔者深受启迪和教益。

现结合部分观摩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执教老师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许多观摩课中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在指导品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个句子时,可谓独具匠心。她先让学生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味道?再指名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然后,潘老师引导“换词读句”体会“有时。。有时。。”从青年不时变换的绘画动作中体会到青年的画技高超,并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练笔写写“能游到纸上的鱼到底是什么样子?”师生入情入境地模拟表演聋哑青年与围观人议论的情形:老师先让一个学生充当小女孩的角色,读出惊奇地的语气:“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游”字的精妙,从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高超画技,展示了教师“读”的指导过程和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过程。

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时,那雪落无声的朗读指导更令老师们叹服不已。张老师并没有在朗读形式上变花样,在朗读技巧上做文章,而是通过情感的激发、情境的创设、画面的渲染,以及老师高亢激昂,声情并茂的引读,如教师引读:铁环紧锁着他,他坚定地说:“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烈日暴晒着他,他还是坚定地说:“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寒风侵袭着他,他仍然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鹫鹰啄食着他,他毅然坚定地回答:“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让学生反复品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这样,将学生完全带入了故事的情节之中反复诵读,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理解、感悟、生成语言的过程。他的课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感之于心,受之于心,通过感官和心灵直接感受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捷径!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夯实字词学习。

十几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涉及了字词教学,从板书课题到指导书写,无不显示着教师精巧的设计。如重庆市的余晓娟老师,她上《雷雨》一课时,运用造字规律引导学生书写“蜘”“ 蛛 ”等字,山通过课件出示不同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书写规则:“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循循善诱的引导,形象生动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写好了一个字,还教给了学生观察字形、写好带走字底的方法。综观语文课堂,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所有老师都无一例外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进而深层次地理解感悟整篇文章。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次听到的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练一练,注重读写结合。在王晴老师执教的《水乡歌》一课中,老师说:’水乡水多,船多,歌多,还有什么多?”,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北海市的谢敏老师在执教《游子吟》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仿照课文练笔,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加深体验。《花钟》一课。钟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开的样子,指导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和平时积累的好词语。这样,学生在练笔中,情感得到了释放,体验得到了创造性的表达,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及时的总结概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参加此次阅读教学的老师都是各省通过层层比赛选拔出来的精兵强将,听他们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他们都在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谢敏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习古诗的方法;谢培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补充课文题目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刘志杰老师和刘广祥两位老师运用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来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通过这样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我坚信学生一定会越学越轻松,阅读能力一定会迅速提高。

五、读写结合,适度拓展

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这次的观摩课上,“写”的训练得到较好的体现,如低年级的写字指导;中高年级的课堂练笔和动手画画、批批注注、写体会,留下思考的痕迹;有的中高年级的课也把指导写字挤进课堂,当场指导学生写好个别重点字、词或难写字。如“装”的书写。同时,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了联系相关内容的拓展作业。

短短几天的学习,这样近距离地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的点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观摩中,老师们发音标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正确规范、端正美观的粉笔字;恰到好处、富有启发的评价语,扎实的文学功底让人敬佩。我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今后我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同时要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下载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出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语文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唯有读出文本的味道 才能享受课堂的精彩

    唯有读出文本的味道享受课堂的精彩 在湖南省中语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中语界的泰斗崔峦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利益的高度,谈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捧起书本,首先从我们的......

    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朗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阳泉十六中学 桂芳 摘 要: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重要的训练。中学生语言的感知......

    电子白板教学_电子白板绽放语文课堂精彩

    电子白板教学_电子白板绽放语文课堂精彩  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

    语文课堂精彩三分钟活动方案

    又到新学期啦!不知道孩儿们休养的怎么样了,假期生活丰不丰富~经过上半年的学习,我觉得“说”对于孩子是一个相对较难解决的问题,毕竟今后走上社会要会与人交流、沟通,因此,这学期......

    成语,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成语,让语文课堂充满精彩 顺昌县际会中心小学 祖雪英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

    白板互动,绽放语文课堂精彩

    电教论文 白板互动——语文课堂精彩绽放 内容提要:本文着力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正确处理好运用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

    让语文课堂演绎精彩[5篇材料]

    让语文课堂演绎精彩 —— 读《有效十讲》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我认真拜读了余文森教授《有效十讲》......

    匠心独运,让语文课堂“生成”精彩范文合集

    匠心独运,让语文课堂“生成”精彩 【摘要】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课堂,更是溢满精彩与活力的课堂,但这样一种精彩与活力需要我们教师的潜心预设,师生情智在课堂上有效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