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2
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课题:租船(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7页)
教学目标 :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东湖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
(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51、出示投影,找数学信息
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每只船限乘4人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
34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
(根据本班实际有34名学生,对例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5)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
34÷4=8(只)-------2(人)
(2)、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得出结论:至少要租9只船。
(5)、师:34名同学9只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
(6)、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
4、独立解决问题(2)
试一试:每只船租金3元,10元钱最多租几只船?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最多”。
5、构造问题(3),应用所学知识。
东湖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同学们坐车去。我去光明客运站打听了,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4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三、课间休息,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1、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都考虑到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2、揭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五、练一练
完成书本第67页中的两道应用题。
六.小结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案
例
分
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苏教版教版教材第六册
《用9的口诀求商》
讲课教师:李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 把3换成27 生2: 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 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 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加、减法估算”教学案例
---张延秀
教材分析:
“100以内加、减法估算”是估算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呈现了“判断妈妈要买3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的情境,提供了两种估算策略,并提出 “还可以怎样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情分析:
虽然在1年级教学中,已经进行了有关“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计的初步渗透,但是在本课时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当面对现实的估算问题时,学生首先就会调用精确计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简便”的认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互动交流初步学会用“估十”“凑十”等最基本的方法估数,增强数感;能用“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等不同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问题,激发有效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估十”和“凑十”的方法估数,能说明估算过程,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动、具体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灵活选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估算的欲望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店吗?星期天,王阿姨领着女儿和邻居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2.设置比赛情境,产生认知差异。
师:咱们也和这3位小朋友一起思考,比一比谁能先解决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孩子们,我用100元钱买这3样生活用品够不够?)
教师说明比赛要求,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1)老师说“开始”,大家就按屏幕上出示的具体价格开始计算。
(2)当老师说“停”的时候,所有人必须停止并坐好。
(课件出示价格及小朋友判断的画面。)
3.引发思考,激发探究新知欲望。
师: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结合现实情境,初步培养估算意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实践反思,此环节设计为具体的购物情境,通过与课件中的小朋友比赛,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便捷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估算的欲望,为学习估算方法作铺垫。
二、互动交流——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化
1.体验 “估十”的方法。
(1)倾听录像中小朋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复述“估十”的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3)引出课题:她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估算的方法。(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引导学生尝试用“估十”的方法独立进行估算。设计意图:在几次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自己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此环节改为“倾听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体验“估十”的方法,初步明确:估算其实就是把问题中的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并且算起来很容易的数,然后再快速地算出来。
2.体验算法多样化。
(1)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快速地算出来就可以。
(2)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估算。
预设:学生可能用“连减”、“加减混合”、“尾数凑十”等多种方法估算。教师应及时评价。
(3)小结:我们在用估算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把题中的数估成能使自己计算起来变得容易的数,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使学生明确: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主动去探究、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实践证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能想到多种估算方法:估数时不但可以把数估成是与其比较接近的整十数,还可以估成是各位相加得十的数;估数之后不但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采用连减、加减混合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
过渡: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并不须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31页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发现本题与以前解决的问题的不同。
(2)明确:求“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思考过程。
2.对比练习。(课件出示32的第3题。)
小亮每天都要写大字,昨天写了29个,今天要写42个。
(1)两天大约写了()个?
(2)两天写了()个?
引导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交流:哪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哪个问题须要算出精确值?
口算解决问题。
3.提升练习。(课件出示“购物搭配”。)
(1)先想一想有几种买法,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汇报不同搭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3)拓展:本题中用90元买49元的上衣和42元裤子够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把练习设计进行了调整,将练习题3修改为先估“两天大约写了()个”,再算“两天写了()个”。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估算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估一估,再去计算出精确的得数的思想。
同时,增加了“购物搭配”的习题,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使他们了解:有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估算时要“大估”,初步培养学生灵活选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须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的须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也有的不须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进行简单的估算也能作出判断。所以,今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动脑筋去选择恰当的方法。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多媒体展示“小兔买罗卜图”,并板书:兔弟弟买了4个萝卜,兔哥哥买了7个萝卜,一共买了多少个萝卜?
师:为什么要用加号算?
生:因为是求兔哥哥和兔弟弟合起来买萝卜是多少?
师:是不是求“一共”就得加?下面这道习题能用“加法”算吗?
出示:免兄弟一共买了11个萝卜,免弟弟买了4个萝卜,兔哥哥买了多少个?
生:应该用减法算,是兄弟两一共买了11个萝卜减去兔弟弟的4个,才是兔哥哥买的萝卜。师:对,我们不能仅从一个字或者某个词去判断计算方法。如果要求两个数合在一起是多少时,就用加法。我们一起用手势来表示“两个数合在一起”(同学们举起双手做合拢动作)。析书:()+()=和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二 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三 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四 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 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