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度语文读后感1
万紫千红总是春,运筹帷幄才是深
高一语文薛静对于教育,有太多的理解。王开东老师认为爱因斯坦说的最为透彻。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交给你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只是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滋养我们一生的东西。因此,王开东老师倡导的语文教学,更加的重视过程,他认为我们应该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心灵,完善人格,涵养生命。深度语文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是师生对话的深度交流,是对文字意蕴的深度捕捉,是引领学生深度发展。
看了一些王老师的课堂实录,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刘姥姥进入了大观园,课堂原来可以这么的随心所欲而又收获颇丰,学生原来可以这样的侃侃而谈且思维灵敏。用我的课堂跟王老师的课堂相比,我太悲哀,替我的学生悲哀,悲哀他们没有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我庆幸,为自己庆幸,也因此,学校还有我的三寸容身之地。我遗憾,为过去遗憾,我的学生时代没有碰到这样才识渊博、妙语如珠的老师。在《沁园春 长沙》教学实录中,王老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现代派的内容,他引用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女人不是月亮》,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文艺派的内容,他引用了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咏蛙》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曹操的《观沧海》、李煜的《虞美人》、海子的《答复》、欧阳修的《秋色赋》。从古至今、内引外联,完全提现了其身后的文学修养和“杂家”风范。
“把捣蛋进行到底----《祥林嫂》课堂实录”,让我最为汗颜,前半部分我看到了一个循循善诱,指引学生自主思考的老师,从勤劳出发,探寻祥林嫂的性格特征。中间我看到了一个面对捣蛋学生洋腔怪调的论点,反而能将这种不靠谱的课堂氛围再拉回正道上的“名师”。调皮的孩子提出了克夫说,引发了一阵骚动。王老师没有简单制止,反而以此为切入点,指引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在不同人眼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一举将哄堂大笑的课堂转化成学生更热情洋溢的思考上,在实录的最后,我看到了一群思维敏捷,信手拈来的学生,他们热情洋溢,他们跃跃欲试,他们侃侃而谈,条理井然的回答,句句到点的剖析,完全打破了我对学生的固有看法。这样异彩纷呈的课堂,实在让我感慨颇多。在我的课堂,同样也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学生说了同样的话,却被我“暴力制裁”。一样的场景,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如同当头一棒,让我明白,我要成为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这条路,确实是相当的任重而道远啊!
第二篇:《深度语文》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太遗憾,你不是我的老师——读王开东《深度语文》(2010年5月3日)
对于教育,有太多的理解。
“教育就是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上,培养学生宽广的精神视界、远大辉煌的文化理想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纯真和美好、青春的绚烂和可贵、生命的灿烂和光华;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偶然的过程,人与自然是一次美丽邂逅,爱情中弥漫着甜美和忧郁,真理既充满钻石一样的光芒,又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我喜欢王开东对教育的这种表达,浪漫,美丽,像在飞机上看到的云海,壮阔而柔美,令人心醉。
虽然在校园里受过近二十年的教育,但看到这段话,我知道我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我只是“被教学”。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这些,他们只是告诉我:“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完成作业,自习课多做练习册,考试时
争取出好成绩。”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学校教育。
回忆初中时代,我很敬佩的一位语文老师,他把每一个重点段如何分析都告诉我们,都让我们写在课本上。到最后考试结束,他皱着眉毛在班里说:“这平时都给你们讲过的,为什么还考不好呢?”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有脑子,我不知道自己会思考,我只知道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老师怎么分析的就怎么往考卷
上写。
那时,我是一只鸭子,老师不来填食我会惶恐死的。对不起,我没学习过怎么自己吃东西,请老师来填饱我的肚子。脑子?噢,我没脑子,学生不需要脑子的,有老师替我们想就一切OK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在带旷旷出去玩的时候,我抓住每一分钟时间,细细地品读《深度语文》。或许,我更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举目四望,无一处不奇不美,我惊叹还有这样才识渊博、妙语如珠的老师,还有这样师生和谐、几乎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课堂,还有这样语出惊人、才华肆意绽放的学生。
原来有这样的语文教育!
“如果我的课堂不能给你们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我的课堂不能让你们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惊奇,对于解决困惑的满足;如果你们的生命不能在课堂里发光,你们的魅力不能在课堂上展现,这些都将是我的责任。”这是王开东的课堂序曲。
紧追着雄壮的序曲的,是异彩纷呈的课堂实录。名人警句,信手拈来;登高临远,挥斥方遒。一个心怀开阔、满蕴柔情的良师形象,已挺立潮头,令人叹为观之。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
草》课堂实录。
随意摘出几句师生对话:
“师:所有的哲学,都回避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追究,一直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很多哲学派别的分水岭。今天,我们不妨也来追究一下人是什么。
王佳佳:人是打不到怪兽的奥特曼。
师:有意思,奥特曼的唯一功能就是打怪兽,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宁。而不到怪兽的奥特曼,自然揭示了人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人具有无所不能的能量,但却陷入了无物之阵。
冯慧:人是不可怜的可怜虫。
师:这个需要我们的班长解释一下了。为什么人是不可怜的可怜虫?
冯慧:因为人自高自大,趾高气扬,以为自己是万物主宰,所以,他们不可怜,有时候还骄横不已。但本质上人又是可怜的,因为不觉得自己可怜而可怜。
师:明白了,如苏格拉底所言:懂得自己无知是最大的智慧。那么,不知道自己可怜乃是最大的可怜。
周颖:人是狂奔列车上的司机。
师:就是说,人出生了就是一个旅程,一路狂奔,走向目的地。但人又是司机,是能够把握方向,控
制进程的一种动物。“
陶丹娅:人是天使和恶魔的结合。
师:人有时候呈现出天使的特征,有时候又是恶魔,人是复杂的。不好意思,陶丹娅,你现在是天使,还是魔鬼?(学生大笑)
陆丽洁:刚才很多人都说了人的诸多不足。但我还是认为人是相对幸福的。要不然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来生,我们其中有谁不愿意做人吗?(学生大笑)
师:(等学生笑完)同学们,什么是人?人就是听到铃声,就知道要休息的动物。好,下课。”
噢,王开东下课了,我却在悲叹:为什么我的学生时代,从来没有和这样的老师这样地探讨过人,别说是人了,哪怕是探讨一只蚂蚁也行呀!老师只是教,我们只是学。我们是石头,其实,老师也是石头,火花是需要撞击的。当老师把我们当成智慧的石头时,我们会迸出发绚烂的火花!
我羡慕王开东的学生,为什么没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早一点打开我的智慧之门呢?
能让学生发现自己、亮出自己、超越自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在读这篇课堂实录时,我几乎难以置信,那些优美而富于哲理的话,是出于学生们之口。他们的生命,真的在王开东的课堂上发光了!那耀眼的光,是钻石的自省,是烟花的自赏,是人的自信。
鲜活的生命,如二月的迎春,在王开东的课堂上灿然怒放,竞相展示他们的美丽。
读《深度语文》,读出了王开东的深度。
在“文本解读”部分,王开东谈孔子的变与不变,分析《陈情表》后的刀光剑影,思考天鹅是怎样炼成的(从丑小鸭),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魔鬼还是常人……他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把握,对于历史背景的细致剖析,对于艺术形象和作者身世的独特思考,对于犹太人不公待遇的换位理解,让人肃然起敬。他的文字纵横驰骋如天马行空,却又处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溪水潺潺,是因为高山上有连绵不断的雪峰。王开东或许像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看透文本背后隐含的人性、社会。这双火眼金睛,与太上老君无关,是在他自己的“炼丹炉”里修炼出来的。
朱永新有句名言,大意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阅读史》,详尽地写出了王开东的成长过程。他读书很杂,初读小人书,后读《少年文艺》,再读武侠,然后读古典小说,后来是世界名著,国内经典散文小说。为师后,阅读开始向教育倾斜,便还是喜欢诗词。“当然,最好的阅读还不能忘记朋友,朋友们谈天说地,每有会意,辄欣然忘言,这种阅读共同体的作用不能低估。和干干(干国祥)、皮鼓(魏智渊)等人聊天,更是如此。这些„只可对智者道,难以为俗人言也‟。”干干的点评让我“噗哧”笑出了声:“初浏览开东的阅读史,我写下观感: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的浪漫。”
王开东大约是男人中很独特的一种,视野开阔,胸中气象万千,却又常儿女情长,听窦桂梅一节课,要几次泪流满面。一颗敏感而美好的心,是很容易被美打动的。容易感动的人,是因为他心中有太多的善、太多的真、太多的美,轻轻一触,便会有泪如珍珠。
书中,还有李镇西和窦桂梅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李镇西讲的是《一碗阳春面》,窦桂梅讲的是《丑小鸭》。对比王开东的课堂实录,我真的感觉到,一个人就是一种风格,三位老师,都是大师级的,都是把学生引向至善至美,都是让学生去认识、去发现美好的世界和人生,但却同归殊途,风格迥异。
王开东的课堂丰厚,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但却很“紧”,很好地体现了他“不跪着教书,但跪着考试”的教学思想。我感觉上他的课,考试成绩没错的,绝对是高能高分。苏州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的李鑫这样说:“王老师的课堂,是梦开始的地方。天纵宽,海纵深,心如疾风,飞跃长空。”王开东的另一位学
生吕曜晖同样是苏州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
李镇西的课很“松”,非常轻松自如,有一种高手“无招胜有招”的感觉。他用自己的人生思考,带领学生去发现情节背后的美好人性,似乎更注重对学生心灵的滋养。这也让我想起以前有人问过他考虑不考虑应试,他说完全不考虑的。(只是听人说,未必是真,但可以表明李镇西对分数的淡泊。)
窦桂梅的课很“美”,她的课有着鲜明的女性特色,特别细致,特别诗意。或许和她讲的是童话有关。她带领学生体会高贵,体会谦卑。并且走出童话,走向安徒生本人,让学生对《丑小鸭》多一份深刻的理解。她的课,为学生推开一扇阅读的窗子,让他们向往窗外的姹紫嫣红。
合上《深度语文》,心里说不出的欣喜。
毕竟已经有了这样教课的老师,毕竟教师已经不只是在教学,而是在教育。
虽然我没有这份幸运,坐在教室里聆听这些引领学生心灵成长的老师讲课,但确实有一些幸运的孩子,在被他们开启智慧,领向幸福的彼岸。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中国还有很多的优秀老师,正在改变传统的课堂,让课堂真正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曙光!
第三篇:深度转型读后感
读《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有感 教师教育观念转型是一个“隐形”工程,因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难改变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从中小学来看,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人却有为难情绪。今后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将是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型问题。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的书。读完之后,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教育观念要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方法、手段都应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情感和意愿,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有各种兴趣和需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情感等实际出发,使教学适应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注重每个学生的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方式,教育不是改变、塑造他们,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个性、爱好、特长积极引导,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是独特的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并深入到学生独特的内在世界,关注学生内心的奥秘,真正地把学生当“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独特的发展“资源”。
3.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借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整合教与学双方的一些现象与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方面的指导,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既是学知识又要学会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5.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状况不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日后顺利地进行社会生活,而且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怎样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是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给
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有烦恼喜欢向谁倾诉,对所喜爱的老师的选择标准,对学校、社会问题的评价等。其次是教师要掌握有效的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法。当师生冲突不可避免发生后,教师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最常用的方法有回避、妥协、合作法。再次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要求教师具有高素质,比如完美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一个教师如果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高教育预见、教育研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那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就能得心应手。最后是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权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教师应经常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学校教育工作。如果实现了观念深度转型,从“认识”走向“行的”,从一般的认识层面上升到行动层面,那么,广大教师将会自觉自主、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将会深入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会在实践层面上深化课改。我们教师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计划及具体步骤,组织部分教师先行动
这次读书使我收益匪浅,克服一切困难,由认识走向行动,把行动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篇:深度思考读后感
深度思考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深度思考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常常听说的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鉴于此,为了不让上帝发笑,我就懒得思考了,很多工作都是“等通知”,领导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领导让我交什么材料我就交什么材料。也没有感觉出什么来。可是当我读《深度思考》的时候,真的不怕上帝发笑了。感觉自己真的应该深度思考才能指导自己及备课组老师深度工作。下面谈谈这本书给我启发最深的两点。
“正是激情让你更优秀”,其实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们也经常跟孩子说“学习是靠自己的努力”这努力是什么呀?不正是对待学习的激情吗?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那样,你有工作的热情,才能有好的成果展现出来。就拿集团导学案的评比这件事来说吧,原先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走走形式,弄得美观一些就可以了,所以有的时候就是应付一下,有学案交上去就行了。剩下的就看运气了。但是经过几次评比之后,秦主任也多次开会要求正式导学案的评比,评比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在准备的过程中的学习研究的精神。后来我带领备课组老师真真正正的投入激情去研究学案了,才发现真正的抛开集团编制的导学案的束缚,投入激情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制定出自己都觉得非常满意的导学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特别是在集团中得到好的名次,更说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这样备课组每个人心中都会充满正能量。看到这一章时,不自觉的让我想到了这些。激情投入,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时忽然想到了刚入二中参加工作时找校长最长说的一句话“心中有首歌,脚下有弹簧”。赵校长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激情投入任何事情吧。
“大胆的怀疑自己,坚定的肯定自己”世界上的一切发现和创新都源于怀疑,没有怀疑怎么有创新发现的动力呢?只有大胆的怀疑自己才能更好的'突破自己。回想进入集团十几年来课堂的的变化,一开始课堂改革的时候真的是不适应,特别是生完大宝修完产假之后再上课,就感觉自己不会上课了。感觉学校要求的课堂模式真的是死板,几分钟干什么,几分钟如何干……整个级部都是一样的。感觉真的是束缚的很,甚至非常抵触这样的改变。
但是在逐步的改变过程中,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抵触是不是不对的,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发现集团的改变是在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步的。于是尽管感觉还是不能很好的驾驭这种新的课堂,但是大胆怀疑自己之后,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就是坚定的肯定自己的想法,尽管对新的课堂理念不能很好的驾驭,但我坚定的相信这是世界先进的理念,于是我决定从书本中找答案,于是我购买了当代中国语文名家的教学论文集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国语教学的教材,坚定的去实践这种新的课堂理念。我自己,我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大胆的怀疑自己,坚定的肯定自己。
第五篇:《深度微信》读后感
《深度微信》读后感
……关于订阅号的些许感想
从回家那天开始看的这本书,今天终于看完了,总体感觉,最初看的时候,兴趣不是太大,硬逼着自己看,越来越能激发人的灵感。
微信俨然已经走在了前面,有逐渐超越微博的趋势。因为微博的公开性,的确是给营销带来了很多的捷径和便利,通过转发就可以达到传播的效果,搜索功能也很强大。但是,时效性的原因,很容易就被新的内容覆盖掉,被用户遗忘。而微信就恰恰能弥补这一缺点,倘若有粉丝关注,信息则是很容易就展现出来,以提醒的方式传达给用户。因为微信是以朋友的互动为前提做起来的,所以,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好奇或者说是强迫症,有未读的内容就必须去点击。另一方面,微信的保密性很强,虽然一部分限制了公众号传达给用户的内容,并且公号内容必须要自己编辑,但是,间接的这种限制也更是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用户,避免骚扰或者说是更多的机会展现给更多的订阅号编辑者。
天秤座的我,爱美的心思特别浓,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关于美容或者穿衣的订阅号,可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胆量。看完这本书,发现最好的申请时期已经过去了,可是,我却认为,时间也许真的不是问题,内容为王的时代,渠道固然占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纵使你的订阅号一下子粉丝过万,可是因为你的内容没有新意,或者说不能迎合消费者,那么,你维持不了他们,粉丝会抛弃你而去。
言归正传,继续说要申请的订阅号的问题。穿衣状元,按当季的服装及其潮流、天气等选择适当的模特效果图,配上软文,既然主要是以女性为主,还可以适当掺杂情感话题。最重要的是定位,定位受众的年龄层,内容,以及计划未来引入广告的话是哪些方面。如果定位过于复杂,可以多申请2个订阅号,形成朋友圈矩阵,成熟一点,也可以使用大号带小号的方式实行推广。这个定位主要是地区是在上海的话,会如此设想。
但是,最近相亲的事情,弄得我也是挺头大。我有野心想出去工作,不呆在家里,可是,在上海觉得存在感太低了,让我自己创业我真心没那个勇气。这样就牵扯到找对象的问题,现在想来,其实不能依赖未来的另一半,得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真的打算嫁在家附近,那么,也要有规划。首先,微信在我们这小县城,能玩微信的必须是40岁以内的,这就是说,年轻人玩的多,所以定位必须是高端路线。可以参考本书的“福州微生活”为例,属于地域性订阅号的一种。关于内容,可以定位于游戏、婚恋、商业(没事,娱乐,服装)、学生(针对父母,有孩子的教育以及心理成长)、招聘、公益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海报设计等综合起来。当然,一个订阅号不可能囊括这么多内容,定位太多等于没有定位,所以,这就需要微信矩阵来发挥力量。在吸粉的前期,可以去人流量多的地方,一般可以选择学生放学档口,家长接孩子无聊等待中,可以打开附近,这种方式来搜索达到吸粉。也可以挖掘本身粉丝就多的个人微信号,间接的雇佣关系来利用其强大的粉丝,来进行转发等。另外,任何一个不懂的行为要想执行,必须要亲力亲为的去做市场调查,针对大多数人关注的话题,喜好的风格,甚至是需求等进行定位策划。人都有贪占小便宜的心里,订阅号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譬如抽奖活动,一个月抽一次,一次抽中2人,然后送礼品或者是旅游(具体要看引进广告商)。其实做这种工作,主要的是一种品牌和文化。要让别人看了内容愿意去转发,必须需要一种文化内涵。
广告要做的就是去流量化,利用人的碎片化时间,跟随受众的生活轨迹来传播。而现在订阅号的成功不在个例,譬如,婚恋方面《对爱》《微诚勿扰》《摄影师身后大叔》。社区类的《福州微生活》《深度茶叶》也算吧,较专业化。新闻类《今日头条》。招聘类《沈阳猎头》。房源《杭州房产》等。再加上本身所关注的《十点读书》《思想聚焦》等公众号,平时再加强关于微信营销的书籍阅读,问题不大。心有理想才能去实现,相信自己,在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定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