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

时间:2019-05-12 01: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

第一篇: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

“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

——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

学习体会

瑞金市怡安希望小学罗剑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季节,我有幸来到这样一个令人们所向往的美丽城市——杭州;来到众多莘莘学子梦想的天堂——浙江大学。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更让我享受的是名师课堂,享受‚千课万人‛的魅力。

在短短的四天观摩学习中,我们走进名师,走进名师的课堂。一堂堂激情四射、精彩无比的示范课;一场场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都让我深有感触,大开眼界,让我的心灵一次次震撼,让我这样的年轻教师美美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本次活动提出的:‚关注学生才‘人文’,‘儿童课堂’堪称‘优质课堂’‛和‚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课堂’也是‘低碳课堂’‛口号,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又一次回到了教育的现状与教育理论的矛盾之中:提出的‚生本课堂‛的主题,它的内涵我们并不陌生,但要转化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确,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生本课堂‛的真谛,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再明白不过的问题,在这样一次全国性的、规格如此高的活动中再一次提出,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经历了近十年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对新课程究竟理解了多少?对教育的本位究竟把握了多少?

经过这样一次观摩学习终于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更深一层地理解了:那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那一个个未来的主人,一起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课,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一、学习自主权还给孩子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汪培新的《植树问题》之后,我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育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汪老师的这堂课中,教师透过让学生自主解题,发展出多元的解题,再由学生自行说明解释,经由课堂内的讨论与沟通,最后形成数学算理的共识,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解决问题的数学教育目标。

首先,汪老师布置了一个资讯不足的问题:一条20米长的道路

要植树,请问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限制种树的方法,学生在引导下,自主提出要考虑‚间隔多少米‛以及‚头尾种不种‛两个因素。然后当老师给出间隔5米的条件后,学习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自主性的归纳出三种种树的方法:即①、两端都种;②、只种一端;③、两端都不种。

这是老师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没有限制的自主开放空间下,自然产生多元的解题方法,当这种让学生透过表达、沟通与讲道理的学习方式,形成数学课的一种模式时,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更加清楚明白,就构成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而从具体的图像解题到抽象的形式运算的过程中,老师同样让学生一步步的先用算式记录,再摘要算理。例如:20÷5+1;20÷5-1;20÷5等归纳出两端都种加1,两端都不种减1,最后一种是一端不种。在这段过程中,老师仍然尊重学生从粗糙解决问题到比较精简算理,出现的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又再一次展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育观。

总而言之,老师在本节课充分做到以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整堂课中可以感受学生童言中隐含着的数学意义的浮现,非常令人赞许。

二、大课堂,大智慧

听了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的刘德武老师的《与圆有关的问题》后,感觉到处处有设计,又处处无痕迹,刘老师的教学风格是跳出数学教数学,同样又是教学生跳出数学学数学。

在课堂开始,刘老师就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没有周长知

识是不行的,只有周长知识也是不行的,让学生相对地、科学地,辩证地思考问题,刘老师教学理念新、站位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思想方法,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听了刘德武老师的课之后,给人一种智慧和睿智的无形力量。

三、涤荡学生思维的教学

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著名特级教师牛献礼在《探究计算中的规律》一节课的教学中,利用40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在整堂课中,学生有发现的乐趣;有探索的艰辛;有错误的困惑;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数学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比知识和结论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钟麒生老师的《认识四边形》之后,在我心里一直存在的‚数学课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突然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像钟老师所追求的那样,不必过分华丽和热烈,而是更崇尚静悄悄的,但学生思维却在激烈地‚运动‛着的课堂。正是:‚数学教师的天职乃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在这样的理念下,钟老师呈现给了我们一堂朴实、简练但却具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首先,教师开门见山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第二个环节中,钟老师以‚找朋友‛为抓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特殊的四边形的特点。最后,结合动手操作,钟老师抛出三个非常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结束一问:‚如果下节课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你会从哪里入手来研究?‛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向课外。整个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无不体现钟老师的教学精髓——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本次学习观摩活动中所有的授课教师无不在践行着这样一句话:‚蜂蜜是蜜蜂自己酿造的,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他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就可以了。‛我想这也是所有参加观摩学习的教师最值得学习的,也是今后最应该做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以说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第二篇: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

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田 申 11月1-3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活动将4场专题报告、5次课堂评点和18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ss?”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当然,他们的优点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表达。一路风尘,虽然很辛苦,但是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我感到精神饱满,真的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虽没有主维山老师魅力的嗓音也没有田湘军老师的幽默,但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最后我想以黄慧老师的一段话作结束语:“认真学习并践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就能帮助大家明晰教育教学的目标,就能使大家明确现代英语教学应遵循的科学途径和方式,就能促进大家提升教科研意识并在实践中明了教与学的真谛,从而使自己开始步入名师之道。”

第三篇: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本课堂”

走进“千课万人” 感悟“生本课堂”

神龙小学魏修敏

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即“千课万人”研讨观摩活动。与会的专家、名师云集,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最前沿的引领,令我感慨万千。什么是“生态”课堂呢?就是接近大自然,纯天然的。那纯天然的课堂是什么呢?我以为它应该是真实的,让孩子真实地享受学习的过程,不在乎失败,不在乎精致,而是孩子的一种真实体验;纯天然的课堂还应该是生动的,它似一首动听的乐曲,既有低音——理性深刻地思考,又有高音——感性精彩地表达。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一堂课要做到有味道并不容易。它需要以深刻与醇厚为调料,和着智慧与洞见,方能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体验和高人一筹的概叹。没有出彩的设计,没有炫目的课件演示,吴老师俯下身去,去感受,去体悟,去移情,焦虑着儿童的焦虑,快乐着儿童的快乐。学生的快乐,是随着吴老师的课的层层推进而递增着的。起——从学生都熟知的生活中如何搭配衣服而展开话题;承——鼓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并将这些方法进行充分展示;转——为什么我们探索的结果各不相同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合——增加上衣的件数,搭配的种数会怎样变化呢?改变了情景,如何分析搭配的情况呢?环节的安排层层递进,拾级而上,这就与学生的学习心里吻合起来,从而也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吴老师向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痛并快乐着”的快乐是美好而可持续的!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比》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是一节传统的概念课。俞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作为“准备课”定位、直入主题等都颇有新意;在教学调控方面,心态平和、风趣幽默、善于倾听、清醒分析等方面也别具一格。

华应龙老师的一节课更是让所有的人折服,他的一节《规律的规律》充满了理性与思考,有一定的思想和深度,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华老师的引领下得到了激励的碰撞,他让我们领悟了神奇的数字“142857、495、6174”他用旋转木马和数字黑洞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神秘和好玩!参会的老师都说华老师的课堂是睿智的课堂,是理性的课堂。

名师的课堂总是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情感气息,洋溢着教师的理性与机智,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爱上数学,爱惜人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花一世界,一师一堂课,一课一人生!欣赏着名家的精彩演绎,享受着大气、激情、幽默的名师盛宴,如沐浴春风,心旷神怡,又如品味画卷,流连忘返 ……

第四篇:千课万人数学 学堂课堂观摩心得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听课体会

11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现场。“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属于第一次,我满怀期待来到了西子湖畔,走进了浙大的华家池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的天气很冷,但我的精神却很振奋。

当水墨画般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在铿锵有力的钟声中,当主持人满怀激情的演讲,我才真的意识到此刻的与众不同,才深深的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翻开《参会指南》,看到一排排专家、大师的名字,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此刻竟是如此与我贴近。往日只能在书本中见到的人,现在我竟能坐在下面听他们上课,听他们讲座,实在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四天的时间,实在是太匆忙了,这四天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大师们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高超但有看似朴实的课堂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 和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而它首先提醒我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注意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对于学导课堂新课标也这样补充到补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教师“教”为主到学生“学”为主再到提倡的“学导”并举,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深入。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是舞台,因为它不是任何人表演与展示的地方,它应该是教学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

在“千课万人”活动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快乐、思维、深度。

1、快乐。我想对于徐长青的课,用快乐来形容无可厚非,之前的《重复》到这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老师上的很投入,学生玩的很投入,我们听的很投入。整堂课我们时常能听到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徐老师通过一堂课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策略形成的过程。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整个班的学生围绕在徐老师的周围,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当你受到学生这般热情的对待时,那种满足感这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吧。但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来说,对他们的示范课作为学习课的话,是否可以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做些思考和改进呢?当然有可能不准确。

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许洋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俞正强老师 的《度量天下》等等的课,刘老师幽默的语言配合有效的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乘法分配律有了扎实的认识。许洋老师通过建圆环粘圆环这个简单的游戏,带领着学生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虽然时间是傍晚的5点多,但学生仍学的兴致勃勃,我想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肯定。而俞正强老师的课堂的开放性,则让我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知识底蕴的深厚,而学生那有模有样的回答如“感情可以用时间来度量,用心去度量......”则赢得了我们一次有一次热烈的掌声。

2、思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刘德武老师的《怎样使得数最大》。其实可以说这是一堂思维训练课更为的贴切。柳老师的课朴实扎实,在他巧妙又细心的安排下,小学课本里很多的诸如“烙饼问题”、“打电话问题”等结合在了一起,提示最优化的两个基本方案:资源确定时要追求最好的目标;目标确定是要使用最少的资源。在进行问题解决时,更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思维考好的过程借助图形式、简单算式形来解释,在老师直观演示之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解题的关键,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深度。其实应该说,这四天下来的五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八位名师,各个有深度有内容,也是我最难感受的一点吧。整个活动下来我才真真意识到知识方到用时才觉得自己学的少。所以我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如朱乐平老师的《分数中的“平均分”》一课,谈到分数,我们就想到平均分,可是朱老师的课师徒引领学生深入到分数中的“平均分”的内在。围绕“如何选择合适的维度理解平均分”展开层层深入观察、辨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这让我想到我听到的关于这堂课最好评价的一句话:惟有“深层”的关注,才有“深度”的精彩。看来要想让学生学会静下来思考问题,教师首先要学会静下心来教学。

整个活动,让我深深意识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力不从心。自认为在学校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可是当我到观摩现场时,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嫩到不行,很多时候,我真的只能感受到这堂课的精彩,可让我说一个所以然,或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一说的话,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和我同行的老师的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像你们这样的新老师,必须有个人给你引个路,在每堂课后听听他的点评,你才会更好的发现他们的精彩之处和巧妙的安排。那么就让我用粗浅的眼光去感受大师的风采吧,我想也能感受到别样的精彩。

第五篇:千课万人数学_学堂课堂观摩心得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听课体会

11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现场。“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但每一次的收获都是不一样,这一次我同样满怀期待来到了西子湖畔,走进了浙大的华家池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的天气很冷,但我的精神却很振奋。

当水墨画般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在铿锵有力的钟声中,当主持人满怀激情的演讲,我才真的意识到此刻的与众不同,才深深的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翻开《参会指南》,看到一排排专家、大师的名字,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此刻竟是如此与我贴近。往日只能在书本中见到的人,现在我竟能坐在下面听他们上课,听他们讲座,实在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四天的时间,实在是太匆忙了,这四天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大师们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高超但有看似朴实的课堂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 和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学本课堂,学本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活动。而它首先提醒我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师生共同构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创建人文、自由、开放、多元、灿烂的学习氛围。通过学本课堂学习,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学习者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在“千课万人”活动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大气、思维、深度。

1.大气。走进名师,让我的心灵震撼,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幽默,或风趣,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大气。不论是的俞正强还是张齐华的课,不论是男专家还是女专家,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张齐华《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从大处入手,分小问题逐层解决,张老师娓娓道来,如拉家常;风趣幽默如无声润物,悄悄地将知识无痕注入学生脑海的心田,一步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扎实的认识。而整个过程似乎又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来解决的,整节课轻松、愉快、自然。张老师课堂的开放性,则让我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知识底蕴的深厚。

2.思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其实可以说这是一堂思维训练课更为的贴切。徐老师的课朴实扎实,在他巧妙又细心的安排下,初中课本里很多的知识诸如“勾股定律”、“找规律”等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数学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形结合的过程,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中让学生经历了“一一对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这也是这节课最为珍贵的经验。

3.深度。其实应该说,这四天下来的二十节名优课,这么多位名师,各个有深度有内容,也是我最难受的一点吧。整个活动下来我才真真意识到知识方到用时才觉得自己学的少。所以我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周四下午三节同课异构的三节课《分数乘除法练习》,三位

老师三种不同的思路,切入点完全不同。围绕乘除法的意义展开,唐彩斌老师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让学生引入向另外的角度。”顾志能老师的课平实扎实,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深度,袁晓萍老师的课实现引导学生自主的复习,收集资料吗,在课堂上像阶梯一样让孩子拾级而上学习数学,自主、民主、有效、扎实。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因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整个活动,让我深深意识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力不从心。自认为在学校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可是当我到观摩现场时,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嫩到不行,很多时候,我真的只能感受到这堂课的精彩,可让我说一个所以然,我又觉得说不清楚,深刻体会到自己的理论水平不够,对教材的认识或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一说的话,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需要有个专家在课后听听他的点评,你才会更好的发现他们的精彩之处和巧妙的安排。那么就让我用粗浅的眼光去感受大师的风采吧,我想也能感受到别样的精彩。

下载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观摩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