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初,让学生现场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率.近视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容易调查出来。学生很踊跃地参加了这次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兴趣增强了。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更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近视的重视。结合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很快增长的状况,学生认识到了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学生先是调查,然后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所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合作找出。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出示自己制作的近视眼,远视眼的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
此外,学校把防治学生近视作为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把这项工作当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最实际的行动,作为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视力档案,每学期作一次视力检测。
课题研究不仅需要集结大家的智慧,而且学要定期地互通有无,交流总结。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觉得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多种渠道宣传教育。
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会、班会、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图片、知识竞赛、文艺节目、家长培训会等,推行“光明行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爱眼、护眼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2.教师时刻要绷紧弦。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阅读习惯。因为孩子在校时间长,生活中大部分用眼时间是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教师最有条件把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动上。
3.多方联手齐抓共管。
为了预防学生近视,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努力达到三个一致:学校和家庭的要求一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要求一致,一学期中各个阶段的要求一致。这样,家长和学校的教师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氛围。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学校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校园开放日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及时把学校的要求和做法告诉家长,统一了教育思想,使家长向学校的正确教育观念靠拢。青少年不正确的坐姿、写字方式,家长负有极大的责任,要求家长经常督促和警醒孩子。同时要求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家庭清洁卫生;时刻提醒和教育孩子不要长时间注视电视屏幕。
4.努力改善学习环境。
5.强化行为习惯养成。
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结题报告
2010-05-11 15:17:18作者:江波来源:府前中学校园网浏览次数:164文字大小:【大】
【中】【小】
“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结题报告
府前中学江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上半年,我校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家长要求调位的太多,班主任无法照顾全面,主要原因是学生近视率高。最近,我们生物组教师对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做了近视情况调查:学生近视眼所占比例大约为54%。且轻度近视(低于300度)占50%以上(这其中有部分是假性近视)。与这一结果互为佐证的是,去年教育部和卫生部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达34.6%,高中生近视率达70%,其中属遗传因素的只占11%,多半都是用眼不当造成的。我国近视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国人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大家公认,不注意用眼卫生是导致近视眼发生的主要因素。眼科专家表示,预防近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这一点对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据对我校初二学生的调查,有46%的学生不知道怎样科学用眼。尽管学
校要求学生每天做眼保健操,但由于青少年自律性较差,学校、家长缺乏对初中生用眼卫生习惯的培养和一定的评价督导,使大多数学生的眼保健操流于形式,再加上不合理的用眼卫生习惯,导致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正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讲,10岁—16岁正是预防近视的最重要时期。初中生的假性近视,经过一定时期的用眼卫生培养,有些同学的视力是可以提高,甚至可以恢复的。因此,我们生物组利用学科优势和职业上的便利,提出该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学校提供培养青少年良好用眼卫生习惯的正确方法。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原则
1、课题界定 :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用眼卫生”:指使用眼睛时,保持眼睛的健康、不伤害眼睛。
因此,本课题是对学生无意识的日常用眼行为,进行指导、纠正和培养。
2、研究原则:
(1)学校主体原则
学校开展用眼卫生讲座、宣传,班级制定用眼卫生督导评价机制等。课堂上通过教师、小组的及时指导和督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育,发挥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的主
体作用。
(2)家庭的主导原则
家庭在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中起到良好的主导性作用,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是一个整体教育过程,是保证实验效果的切入点,只有调动三方的共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整体作用,使本次实验顺利完成。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
习惯不是一般行为,而是一种定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用眼习惯,是学生头脑中建立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的过程就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发展的过程。
研究目标: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意识。使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阵地。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实验结论,为学校提供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方法。
2、对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给学生的用眼卫生提供典型案例。
3、使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注意用眼卫生。并能指导他人注意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四、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1、查阅相关资料,组织理论学习。
2、对我校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导致其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以及学生、家长对近视眼的认识程度。
为了我们能顺利地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方面有关学生用眼习惯的问卷调查。对调查后的问卷,课题组认真地进行了分析研讨,得到了以下结论:学生、老师、家长对我们的课题开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且愿意积极的配合;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六年级近视率高达到95.3%(视力低于1.0,不包括弱视),但配镜率较低,主要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早早戴上眼镜;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眼睛,但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去保护它。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课题组邀请市医院眼科宋英春大夫(附照片),为实验班的同学进行了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方面的讲座,宋大夫解释近视眼的成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后天用眼不良造成的。从她的临床经验看,遗传因素只占少数,大多数人的近视是后一种原因造成的。听了宋大夫的讲座,我们课题组成员坚定了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同学们也深感受益匪浅,懂得了养成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的重要性。课题组在宋大夫的指导下,制定了实验班学生用眼卫生习惯督导表的有关项目。
项目
日期其
价
评价
是否认真做两次眼保健操
连续用眼时间是否
超过1小时
看书写字姿势是否端正
是否在强光或弱光下
看书写字
自
评
组
评
家
长
评
自
评
组
评
家
长
评
自
评
组
评
家
长
评
自
评
组评
家
长
评
姓名:班级:200年月
我们想通过此表(每月一张)对学生的用眼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帮助学生及时矫正不良的用眼习惯,提高视力,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3、邀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测
威海市教育局指派北京星辰万有科技有限公司,对我校学生的视力进行了普查,从普查情况看,学生的视力情况令人担忧。此次普查对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的习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和事实依据。
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视力情况作了一下统计:
1、级部情况:总人数649人,1.0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84.84%。
其中,男生占近视人数的43.9%,女生占近视人数的56.1%。
2、实验班情况(6.10班):共65人。近视56人(1.0以下),近视较重的(视力0.1—0.3)37人;近视中度的14人(视力0.4—0.6);近视较轻的5人(视力0.7—0.9)。配镜人数36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课题组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我校学生近视率较高;女生较男生严重。看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而且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课题组一致觉得女生之所以近视情况严重,从外在因素看:一是可能女生好静,不好动;二是女生学习较男生勤奋。二者持续用眼时间都比男生长。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课题组和实验班的班主任协商,共同主持召开了两次“爱护我们的眼睛,规范用眼行为”的主题班会。第一次班会是视力正常的同学和近视眼的同学展开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近视眼在生活中不方便和近视眼不影响日常生活”;第二次班会是男女生进行 “用眼卫生习惯”的辩论。辩论的主题是:“眼睛好与学习成绩好哪个更重要?”
特别是第一次班会,视力正常的一方通过小品展示,把近视眼在生活中的不方便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两次班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男女同学达成一致意见:近视眼的确在生活中很不方便;爱护眼睛比学习更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只有身体康健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纷纷表示,以后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实验班的同学通过两次班会的教育,对我们课题组制定的“眼卫生习惯督导表”,更加自觉、认真地去填写了。
3、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负责人:周妍华、江波)
成果展示形式:文字、图片。
(二)实验班初步实验阶段(2008.1——2008.7)
1、初
一、初二年级随机各抽取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视力进行实验前的检查和记录(视力双眼1.0以上及双眼1.0以下分别占班级的比例。),以便在下一阶段进行实验比较。
2、邀请乳山市医院眼科医生对实验班学生及家长进行用眼卫生讲座,使学生、家长对用眼卫生有一个初步了解,认识到近视眼的危害,从而更好地配合我们课题的开展。
3、对实验班学生建立良好用眼行为督导表。第一个月,每日一记;第二个月,每周记两次,第三个月,每周记一次;以后九个月,每两周记一次。同时,每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和记录,并加以比较,得出阶段性的实验结论。
4、实验教师针对学生记录情况,同步进行总结,及时纠正、表扬和督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交流,共享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寻求解决的方法,完
善并制定下一阶段实验任务。
6、建立学生档案袋,形成学生用眼卫生习惯的成长档案材料。
(三)全面实验阶段
1、在对局部实验结果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了解他们对课题实施的的意见及建议,视力保持良好的学生家长做典型发言。
2、针对学生家长的建议,课题组分析课题研究步骤及方法的可行性,及时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照课题的理论假设,初步形成相应的对策和理论总结。
3、在初
一、初
二、级部全面实验,及时总结,最后研讨出操作性强的“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的习惯”的督导及评价方法。
4、我们将阶段的实验成果及时提交学校政教处,得到学校政教处的重视,同时,进行全校推广。
5、对各级部的阶段性成果及时进行展示与筛选,再次进行理论研讨。
(四)总结提高阶段
1、对课题进行实验的同时,着力于对实验的总结,写出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撰写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数篇。在乳山教育网发表。
五、研究成果
1、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2、学生的近视率大大降低,近视率由原来的98.6%降低到89.3%。
3、由于家庭、学校、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学生的用眼习惯由原来的不自觉,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4、学生撰写了很多用眼习惯的经验交流材料和小论文。在校园网上和乳山教研网上发表。
第三篇:在学校健康教育中预防近视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在学校健康教育中预防近视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摘要】
针对当前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要加强青少年近视预防的工作,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努力减轻学生用眼负担,改善学生用眼卫生环境与条件,广泛开展预防近视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必须坚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建立学生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和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和改善学生营养,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预防近视;健康教育;青少年;用眼习惯
人人都希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是人的“明眸”,也是人们观察了解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的窗口。处于求知、发育、生命准备阶段的儿童少年,由于身心发育、群体生活等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等特点,决定了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是投入少而容易取得好的效果的健康教育场所。据估计,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85%来自于视觉器官——眼睛,这对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儿童青少年显得更为重要。
为此,邓小平同志曾亲笔批示:“中小学生视力下降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2007年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2008年9月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全社会重视参与近视眼防控工作,推进提高全民健康素质。2008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其中第47条指出: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学校健康教育是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一课,但是,现在的学校为了单纯追求升学率往往把这一课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写的略讲一二。就拿中小学生近视来说,足可以反映出现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儿童青少年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一、保护视力重在预防
所谓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为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的。不良的视觉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不足、姿势不正确,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其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是造成近视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目前的医疗技术,近视一旦形成,眼睛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除了配戴适度的凹透镜矫正其屈光不正外,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治疗方法,控制近视只有从预防方面寻求解决办法[1]。
我国约30%人口是近视,近视人口约有4亿人,占世界近视总数的33%,其中主要为青少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3%,中学生高达55%,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青少年近视人数居世界首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对于现状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视的 “ 低龄化 ” 趋势,7-9 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近视眼除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之外,高度近视眼还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它将严重危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安危。因此,近视眼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规定的健康教育课本,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卫生道德面貌等。
现在孩子有“三多”、“ 三少”,书多、作业多、兴趣班多,睡得少、玩得少,接触社会少。上课、做作业、自习、考试,学生大部分时间盯着书本过,根本没有看远的机会,压力非常大,怎么能不近视?因此要结合每年的6月6日“爱眼日”要利用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一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班会、队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每名学生都了解预防近视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用眼方法。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各任课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卫生状况,在上课期间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写字姿势,一旦发现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要及时予以纠正;也要有意识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看远与看近交替进行,缩短一次性持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
三、良好的卫生条件与用眼习惯是预防近是的重要前提
1990 年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学校应当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第六条规定: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另外,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校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规定学生教室平均照度(单位:勒克斯)仅为 150,大大低于国际照明委员会制定的最低 300、正常 500、实验室 750 的国际标准,急需修订。
在学校的健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用眼时间超过视力健康标准。一些学校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增加学习负担、延长课时、课间不休息等现象普遍存在。
(2)学校环境设施不合乎视力健康要求。如室内照明、桌椅配臵、绿化程度等。
(3)保健措施达不到视力健康工作标准。如不能定期给学生检查视力,保健操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四、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后天的近视工作条件等环境因素,有又遗传等因素。因此,保护势力和预防近视应该兼顾有关因素的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读书、写字时的姿势应正确舒适。应上体坐直、微向前倾,头不要靠近桌面,臀部和大腿分坐在椅子上,双脚应平踏在地板上。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即眼与书本距离1市尺,握笔离笔尖1寸,桌面平胸窝相距1拳。走路时不要看书。不要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不躺着看书。尽量使用不反光、不透光的白色纸张或书本。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不要连续用眼,防止眼睛疲劳。一般连续用眼40分钟应适当休息。父母是近视的同学尤其要注意,克服不良用眼习惯。
2、改善学习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应充足。光线应从左侧照来。不要在阳光直射下读书写字。提倡使用日光灯。选择高度适宜的桌椅,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各学校首先要定期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定期粉刷教室墙壁、黑板,使其平整无反光。定期调节教室内的课桌椅,使其高度尽量适合学生的身高。
3、认真自觉做好眼保健操。
坚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
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按摩理论编制而成的一种眼睛按摩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不同穴位,起到通经络、养气血、消除眼睛疲劳、放松眼部肌肉、增进视力和预防近视的作用[2]。
4、建立学生视力检查制度。
定期检查学生视力是及时发现学生视力变化或视力下降,对不同视力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综合预防效果的基础工作。学校要建立定期检查学生视力的制度,对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做出具体安排,要安排校医或保健教师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及时了解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及视力下降的趋势。
5、休息和锻炼并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也有良好的作用。打乒乓球最值得提倡,对于增加睫状肌的收缩功能很有益,视力恢复更明显。经常眺望室外远方,多接触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放松眼肌。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紧张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作息应有规律,提倡早睡早起。不熬夜,不吸烟、不酗酒。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是引起近视的原因”,“饭量小的儿童近视发展快,特别是少食动物性蛋白质者”,“过多甜食可助长近视的发生、发展”,“青少年近视患者体内锌量偏低”[3]。合理搭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多吃粗粮食品及富含维生素A、钙、铬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胡萝卜、动物肝、蛋黄、小米、蔬菜、瓜果等,少吃甜食及精制食品。
五、综合各方面力量防治青少年近视。
预防近视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家庭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外各种防治近视方法,中西医结合,多途径多措施结合,共同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目前主要措施有如下几方面: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家庭和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增加适当的文娱体育活动。矫正屈光不正,配戴合适眼镜;体质辨识,针对性地给予食疗和药物疗法,中医药复方如启明丸和目舒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还可配合全身和局部按摩、局部针灸和梅花针干预等;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情况给予心理干预。对有近视眼家族史的,给予遗传学指导。早期预防对于近视眼防治成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广弟,著.青少年近视防治指南.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7-41.[2] 伍绍祖,主编.中华体育健身方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7-99.[3] 汪芳润.近视眼.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0-31.在学校健康教育中预防近视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单位:方家庄镇胡宽中心小学
作者:乔明华
第四篇: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
社会习惯方面
(1)入厕——小班:能自己入厕,养成每日大便、及时小便的习惯。中班:能自理大、小便。大班:便后能整理衣服。(2)午餐——小班:能用勺独立进餐,餐后会清理桌面。中班:吃饭时不讲话,不偏食、不剩饭菜,会用筷子,保持桌面干净。大班:进餐时不发出声音,养成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偏食、饭后漱口的习惯。(3)午睡——小班:按时睡觉,姿势正确。中班: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大班:养成早睡早起,坚持午睡的良好习惯,不吵闹、不打搅别人睡觉。
卫生习惯方面
(1)个人卫生--小班:在教师提醒下饭前、便后、手、脸脏时能用正确方法洗手、洗脸、擦嘴
出汗后会用毛巾擦拭。
中班:饭前便后、手脏时主动将手洗干净,会用手帕或纸巾,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大班:能经常保持手脸干净、早晚刷牙的习惯。
(2)外部环境卫生--小班:会收拾玩具,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中班:手工等操作活动结束后能清理环境,能将果皮纸屑等废物放在指定的地方。大班:保持外部环境清洁整齐,公共场所不乱丢废物,不乱涂乱画,不大喊大叫。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一)榜样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
(二)生活体验法——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讲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社会领域(包括常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渗透在一日环节之中。我们十分注意在日常各个环节中对幼儿在盥洗之前、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
(三)行为强化法——不是在幼儿每一次正确行为出现时才给予强化,而是掌握时机,掌握间歇的适当频率。利用每周不定期检查“教师(家长)观察评估表”进行针对幼儿当前较突出的不良习惯,分别开展“细嚼慢咽不挑食”,“安静进入午睡室”,“不在厕所内玩耍”,“不随地吐痰”,“不撕、拉墙上的贴画”等强化训练
(四)主题教学法——整合各科教育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进行随机整合(五)家园配合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习惯,如不能在家庭中得到恰当的巩固和强化,不仅好习惯会消退,反而会滋生不良习惯,因为孩子也活在社会、家庭中,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家长园地,结合日常交谈让家长了解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要点和养成方法,取得家长在认识上的共鸣,争取行动上的配合,在家也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模范行为为孩子作出表率。
第五篇: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
一、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1)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2)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二、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