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

时间:2019-05-12 01: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为例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一定做好课前准备(备课),使枯燥的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做好预习指导,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网络。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材料。通过对社区、村委会的观察、或咨询长辈有关于本地区的风俗习惯,分析哪些是先进、健康的文化,哪些是落后、腐朽的文化。可以给一些提示:如网络文化,丧葬祭祖等风俗等。这一过程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组织材料的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注重合作探究的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不是意味着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小组内讨论还可以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掌握好时间。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予以点评并做归纳及正确引导。

最后,课外拓展。就本地区的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如请大家就班级、学校和社区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活动方案。这种问题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生活、主动探究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有效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加强学习和实践,加强反思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智慧型人才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获取大量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一些取舍,着就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创造的精神来使用教材,来实施教学。

教材的重组一般可分为增加、删减和替换三种方式,教材中呈现的资源,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就要求我们作适当的补充。教材的资源对学生来说有其适应性,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地域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方式应该尽可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此我们要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的删减,删减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降低教材的难度等。当教材资源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与学生的距离较远,教师就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改编,使其具有时效性。

二、善于营造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影响的巨大的,一种学习氛围一经形成,学生深处期中就会身不由己地去学习,并且这个从事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自觉自愿、快乐而高效的。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愉悦成功的享受,使学生意识在群体中的存在价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这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善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但所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关注生活现实,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又要有挑战性,更有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性、严谨性,能够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四、活用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最终是由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来表现的,教师的教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辩证地理解“苦学”,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充分的思维,这是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五、巧妙设计练习

练习作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的课堂练习中,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实际的练习要使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的需要,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适量采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合理补充,强化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的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投入导出中,把教材内容,明确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旧的陋习,追求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有效。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定稿)

提高学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刘 纳

【内容摘要】: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提问学生,对教材深一步的剖析与解读,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领域里探求连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找学习起点

进行有效提问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中提到:“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看似一帆风顺,没有波澜,没有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学生已经理解的,还提问频频。教学起点在哪里?笼统地说应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具体地说,学生初读课文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人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的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看似一帆风顺的课堂,才是虚假的、低效的课堂。

有效提问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节省课堂时间,能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的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成育人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听到老师随心所欲地提出一些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师生泛泛而谈,对文章或段落理解不够深入,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有效的提问既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把握学情,研究学生心理,也要从课文本身去分析,哪些因素与所追求的有效性无关。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情感起点、掌握过程和方法起点)来设计课堂提问。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都能使学生得到发展,那么,这样的提问是有效的,这样的课是高效课。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其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他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最近发展区过大,则使学生觉得学习过于困难,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故此,只有适当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得到发展。正如维果茨基所说的“好的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不过于困难,也不过于简单,从而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

我在自己平常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一星期下发一张问卷调查表,试图从调查表中获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了解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矛盾点,提出学生“跳一跳”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旧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课堂观察,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符合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但每节课前做一个调查,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讲,显然不切实际。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那份精力,现实条件也不允许。因此我探索在新课前设计一些和新知有关的尝试练习,从学生的接替中了解学习起点;在知识的形成中,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习起点;在活动游戏中充分挖掘思维含量了解学习起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教师的“一言堂”,久而久之,让不少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被动,甚至不愿学,厌学,而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发展,课堂成为此种“多边活动”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要求提问的方向与层次具有多向,立体的特点,可以师问生答,也可以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让多向的思维交流在课堂生营造出一种自然活跃的气氛,有益于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将思考权还给学生,成为许多疑难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

3.从师生互动中寻找学习起点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教师处理学生回答的技巧将直接影响提问的质量与数量。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得离奇而随意搪塞,更不能因为工作忙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究好学的精神。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我们老师要做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不要固步自封,做井底的青蛙。因此,面对学生的回答或质疑,老师要有敏锐的分析力,适时点拨、启发,从中找到学生学习重难点的起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思考的频率调谐到“愤悱”的情景之中,是当前诸多教师都意识到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己提出哪怕一个问题都比教师提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解决学生“没问题可提”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科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在农村小学,由于实验器材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实施有点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热爱参加科学实验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认知环境和心理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求,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实验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个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

例如在教学《温度计》一课中,让学生猜测温度计在室内温度、室外阳光下温度和室外背阴处温度的不同与变化,此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问题一提出即刻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2、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巧设悬念是学生不知道是否真实需要实验探究验证,它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来源。在《风向和风向标》一课我设悬念风向标能测量风向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风向标验证。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科学课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二、自制实验器材,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师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科学和科学实验。

三、落实科学课常规,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作为教师必须把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时时放在心上,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科学课常规总结有首先收集资料很重要,举手发言要做到,听清任务勤思考,观察物体需全面;其次实验现象记得清,研究主题讨论好,小组汇报集体议,组内活动音量低;最后是允许汇报声音响,全班听到要做到,同伴发言专心听,如有补充要发表。学习常规不是要学生记忆而是他们首先喜欢科学喜欢实验,自觉遵守。我相信只要耐心教育,他们会慢慢遵守,慢慢喜欢。

四、关注实验过程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当地自然条件等。可以设计为发现问题,猜测,小组研究,小组实践,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需要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要从学校和周边环境去考量。

1.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切记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如果只是为实验而实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会让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是不会获得科学知识的。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明确观察任务

在实验前要告诉学生明确的观察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只是注意那些新奇或者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要提醒学生用一切感官器官去全面观察。当然,在每个实验中观察也有侧重点,而且,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这些器官去观察。(2)实验过程做到有条不紊

第一实验器材的分发;要设计好实验器材的分发工作,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验要求等,有些实验器材应在课堂上分发,如温度计,有危险的药品等;有些则在课前分发,节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实验器材的分发做到最优化。

第二指导学生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在学生实验时,老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疏忽。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眼睛要与刻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要平视观察等等。

第三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试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者术语记录,这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而轻记录,这就要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并及时指导。

四、实验评价对实验的有效性起重要作用

良好的习惯和实验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实验评价对于学生,根据每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供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同时要去学生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五、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 1.注意实验中不安全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可以开始,以免发生意外或者破坏仪器。作为小学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上海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2.课前要试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要提高课堂上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老师要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实验,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时,教师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其所起的示范作用,不但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而且还会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规范化操作和科学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3.实验要做到科学有效

第一在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法; 第二严格遵守实验基本原则,准确设置对照‘ 第三注意实验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预测实验结果,结果预测要全面准确;

第五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其导致原因,并能够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真正做到有效有序,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关注细节,抓住机遇,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的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效应。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

姓名:郑佳芳

日期:2014年10月

第五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陈泽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报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精神的儿童”。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益,也是新课程改革、新理念带给我们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益的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这门课程呢?我认为关键在课堂。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儿童现实生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活为主旋律,在体验与感悟中培养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两门德育课程。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它们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体验与感悟生活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感受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可见,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课间活动》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下课铃声响了之后,你在做些事情呢?”这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学生们一听就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在准备 学习用品”,有的说“我去上洗手间”,有的说“我们几个同学在玩课间游戏”,当班干部的同学说“我们帮老师发作业本”,还有的说„„接着,我又结合我校入学教育内容《学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发问:“入学教育时,班主任又告诉我们‘课间四做好’是什么?”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手:“

一、要准备学习用品;

二、要喝水;

三、要上洗手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当下课铃声响时,我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又想做些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我家的“收支本”》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每个家庭每月的支出情况;另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中心了解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调查现代家庭有哪些理财方式等内容。本来学生较为陌生的家庭收支知识和理财知识,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去了解学习,再回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由于掌握了一定调查材料,加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了,被动学习不由自主地变成主动学习了。

2、创设情境,唤起情感,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应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有时可以运用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电视、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做生活的强者》第二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带学生走近“5•12” 汶川灾区的小伙伴身边,让学生了解同龄小伙伴的生活现状,启发学生思考:当汶川小伙伴就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他们一个个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起来了,“我感到生命很脆弱。” “我真想说,他们真是生活中的强者。”“我真想说,他们非常坚强。太棒了!”“我还想说„„”抓住时机,我又马上发问,除了灾区的人 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生活的强者,谁来说一说 ?一只只小手又举起来了„„教师善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用鲜活的思想与真挚的态度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能与别人分享情感,学会爱。

3、引导实践,体验过程, 增强学习兴趣。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德育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为他们想想》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了三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三是让学生们模仿聋哑人用手语与别人交流。在这过程中,我多次把机会让给学生,“这时,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各自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春天来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们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中“找春天”,让学生从身上找,从教室里找,从操场上找,从学校的生物园里找,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游戏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其特征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是聪明消费者》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在现场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选购商品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怎样精挑细选商品,小组讨论选购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最后评选谁是聪明的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学生如同 身临购物商场之中,既能获得当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又能得到活动的乐趣,学习兴趣就特别浓厚。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今天我值日》一课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1、让学生向老师、家长或高年级学生了解“值日生”职责和内容。

2、向家长或老师了解一些值日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小常识。课堂上,我又设计以下教学流程:第一环节:以情景激发情感,树立“值日生”光荣形象。①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②看一看:师课件出示本校值日生值日时情景录像。③谈一谈:师生交流校园值日生的工作职责。第二环节:深入生活情景,发展道德思维。①多媒体出示《学生值日劳动》课件。②分小组讨论:你会做其中的哪一种劳动,你是怎么做的?③说一说:劳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安全问题、卫生问题)④议一议:劳动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第三环节:体验故事情景,推动情感内化。①多媒体出示:《动物们的值日劳动》课件。②议一议:动物们做值日劳动时,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③辨一辨:谁一开始做得不是很好?为什么?第四环节:情景模拟,指导行为方式。①师生摹拟值日劳动比赛场景。②师生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与要求以及评比方式。(最佳值日组、最佳配合组、最有秩序组、最佳鼓励组)③各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值日劳动比赛活动。④小记者采访学生参加值日劳动感受。第五环节:课外延伸,付诸行动。①说说这一节活动课给你带来了什么?②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把知识用在生活中,倡导他们走向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体验值日劳动的光荣与快乐。③以歌曲《劳动最光荣》深入主题,结束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在活动中充满乐趣。

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找朋友》一课,为了让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请你记住我 ,我想和你交朋友”,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在互相叫名字、特长展示、小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三、以评价为催化剂,在有效预设与精彩生成中巩固学习兴趣。

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 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德育课堂上,我们很注重适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课堂教有成效。曾经有一位教师上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的《我长大了》一课的“我会做的事”环节。一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在本子上写着:我是一个小帅哥,我会收拾房间,还会洗碗。简单的几句话却有4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小帅哥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别人会说,这个帅哥有好看的外表却没有智慧。”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捧腹大笑,课堂的一个小亮点由此诞生。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这样的德育课,又有哪个学生不爱上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对合作成功的小组,有的老师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配合得真好!”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我的老师》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你见到老师是怎样打招呼的?同学们一听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吼”的大叫起来。这时,平时纪律很散漫的王明却大喊一声:“老师,早上好!”顿时,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我却抓住时机,拍掌表扬他:“说的真好!你是一位很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正在这时,另一个平时爱捣蛋的同学也来凑热闹,“我还知道要向老师敬礼呢?”我马上走过去说:“对,你更棒!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他一听到我的鼓励真的走上讲台,表现得很出色。我马上走过去,摸摸他的小脑袋,“祝贺你!不但说得好,而且做得更好!”这时,这孩子不由自主地拉拉我的手,似乎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由此可见,老师在用语言评价学生时如果能给予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个拥抱,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德育课堂上,我们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如加分、送红花、颁发奖品等等。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做到这样,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们在我们的德育课堂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除此以外,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常说 “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 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我们德育课的老师也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中,我真心的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说。虽然很辛苦,但我换来学生对我的理解和信任,换来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课堂上,只要老师们能点燃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的火花,并在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培养目标,我们相信我们的德育课堂将会焕发出有效性的光彩。

参考文献: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品德与生活培训资料》(一年级)《品德与社会培训资料》(三年级)

(本文获得2008——2009学澄海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X.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国一直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它可以使一位教师同时向许多学生传授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义务教育语文新......

    提高居家学习有效性思考建议

    提高居家学习有效性思考建议*.作业布置要结合时事,贴近生活,难易适中,同时要考虑到趣味性与多样性。以我们班语文为例,结合不同时期的疫情情况,除了安排课程学习外,我安排了一系列......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受益匪浅,现将收获与大家分享。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丙刚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实验教学就为学生科学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有效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让课堂教学有效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我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一、备好课。课前,认真读教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