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讲台让给学生
把讲台让给学生
2012年11月17日,我在科大东校区听了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公开教学及学术报告,受益匪浅。黄爱华老师指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但教师更应该做一名“导演”,把演出的“舞台”让给学生,课堂上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教师指导下的积极主动的“体验者”。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在于“上台表演”,而在于指导“演员”领悟“剧本”,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在倾吐表达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发展自身潜能。教师作为“导演”,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角色,吸引学生在投入地“演出”中体验情感、掌握知识、感悟语言。
同时,“导演”设计角色时要把握“面向全体、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要引导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有新的发展,进行新的开拓,在探究发现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讲台让给学生”,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导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火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加深知识的理解。生登讲台,师做评委。三尺讲台代表学识、代表地位、代表师道尊严,从古到今它一直是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阵地。老师走下讲台就意味着不再讲究这些,而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的教育教学机制。学生为什么要登讲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在受教育者的地位,被动地接受教育、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道德课堂的理念背道而驰;反过来,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位置互换,让学生登上讲台过把“当先生”的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增强学生读书学习的责任感,同时又提高了他们在大众场合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导演”设计角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派什么样的人选上讲台?选派优秀生登台示范,选派中等生登台目的是为评价其优劣正误提供实例,选派差生登台找“结症”,使其受到促动。鼓励学生主动登台讲演,让他获得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2、学生登台讲什么?讲解教材、讲解习题、讲演时事政治、联系实际讲演自己的思想。老师坐到学生座位上,象普通学生那样严肃认真地听演讲,待学生演讲完毕,走上讲台,和非演讲同学一起对所演讲的同学进行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演讲或多或少有偏颇,教者对教材、对所演讲的内容还要作出必要的评价,如果有错误还要纠正。
3、师拟习题,生再讲解。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再次让学生指着习题面对全体同学演讲。最后老师点评纠错,布置下一课的预习。拟编习题是一门学问,一要钻研教材,二要研究学生;要摈弃死记硬背,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既要落实知识点,又要难易适中;既要有客观题,又要有主观题;既要顾及课本知识,又要兼顾能力迁移;既要考虑优等生,又要顾及差等生,如此等等。组织学生反复讨论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成熟了许多。
4、教会小老师必说的四句话:
(1)请大家听我讲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4)谢谢大家听我讲!
把讲台让给学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是转换教育
理念的举措,是教育教学主客体位置的互换,它打破那种“传道受业解惑”的固定模式,它有利于克服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识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给课堂带来生龙活虎的场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讲台让给学生,总结起来八句话:
1.相信学生能说清楚,把讲台交给学生
2.离发言学生远一点,不需要总插嘴
3.回应发言要慢点,坚持先生后己
4.总结是学生的事情,不越位才到位
听了这么多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相信大家也乏了,不如给大家听听一首经典老歌,大家注意留意一下改版的歌词
第二篇:案例研究示例:把讲台让给学生
把 讲 台 让 给 学 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小学 刘红霞
背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少年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教师的专利;多少年来,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讲是老师的专利。学生能否走上讲台,能否把讲台让给学生,课程改革的思潮促使我们去尝试:把讲台让给学生。
近年来,为了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我校开展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已初步养成,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我打算利用《菩萨蛮·大柏地》(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册《积累·运用一》)一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检验。
课前我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毛主席写这首词的背景,并要求学生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在词中写出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部分。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汇报。通过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主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学习案例问题:
1、什么时候是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比较好(片段一),2、如何寻找机会让学生深入探究(片段一),3、如何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案例事件:
片段一:抓住机遇,出让“授业”权
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积累·运用一》中的读读背背《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是毛主席在1933年夏所写的。大家在第一课已学过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并通过课外阅读对毛主席的词风以及人物特点有了很多的了解。下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
于是我满怀激情的咏颂《菩萨蛮·大柏地》,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资料。我暗自欣喜:这些孩子真不错,已经掌握了独立自主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了。我就点了李雅琨起来回答,她满怀自信地说:“老师,我先给您纠正一个您读错的音,‘今朝更好看’中的‘看’不读kàn,而读 kān”。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了。见此情景(呀,机会来了),我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研究解决。大概是李雅琨听了同学的议论,连忙再次举起自己手中的《毛泽东诗词全集注解》说:“在这里‘看‘的意思是娇妍、美丽的意思。”听她这么一说,许多同学纷纷拿出字典开始查阅。查来查去,大家都说字典里的“看”没有娇妍而美丽的注释。(沉住气,不能轻易表态)
这时,刘海川马上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我觉得应读kān 而不读 kàn。因为,我在课前查阅了毛主席写这首词时,已被调离中央军事领导职务,专任政府工作。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回忆当时和朱德一起指挥的这第一场大胜仗,内心充满了欢欣。看着今日的大柏地,他想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前途,中国的命运和未来,一点儿也没有因受挫折而消沉;另外,我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毛主席有与众不同的胆略及改变中国命运的雄心壮志,他的胸怀十分宽阔;再说,他的湖南乡音特别浓。因此,他在咏颂这首词时我认为它应读‘kän。’”呀,下面竟然有同学用湖南音诵读“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像模像样地诵读引起了同学们会意的笑声。(好,说得有道理。理解、感悟。学生的心灵在共鸣、思维在共振。)
在笑声中,秦赢胸有成竹地补充到:“我认为它也读kān,‘今朝更好看’,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回想起大柏地这一战斗是一场正义之战,他想到由于有了大柏地战斗的胜利,才有了后来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开辟与建立,才有今天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与发展,也才会有今后革命的胜利和发展,也才会有将来的新中国的建立,再看看眼前的美好景色他相信,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一定会守护、看好这美好的江山。在这里,并不单单是景色的美丽了,而是更深一层的意义了。”(哇,不简单!妙,妙不可言,浮想联翩)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使我完全明白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句词的内涵,教学中的难点又一次在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了。我站在一旁欣慰地笑了,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的理解很深刻,但‘看’到底读什么音,下去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查阅资料来印证,查到的同学及时与大家交流、反馈。”
片段二:把握火候,转战“解惑”场
当同学们对“看”读kän,还是kàn这一问题告一段落后,我们就转入对毛主席这首词理解的教学中。(老师主导学习进程,调控教学方向)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已经理解的词句并提出你的疑惑。”这一下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热情了。快嘴李俊梁忍不住抢着发言:“老师,这首词作者是先从景写起再转入回忆当年的战斗,最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咦,理解的不错)
这时,机灵鬼刘劲松打断话头说:“对!毛主席这首词的景物描写用词非常准确,特别能表达当时主席的思想和心情。你看,‘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人们不是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吗?(呀,真了不起,精辟、深刻!)风雨暗示主席当时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挤,而被调离中央军事领导职务这一事件。但这一切都会过去,主席坚信自己的革命主张、革命思想是不会错的。彩虹出来了,阳光出来了。”我心里真是暗暗称赞他的理解有新意。(嗯,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哟!)
这时班上的气氛异常活跃。(怦然心动、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当年鏖(ao)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不是有些矛盾吗?你想伤痕累累的墙壁上满是子弹洞,不是很难看吗?主席为什么说更好看呢?”汪梦楚提出了疑问。(难点,这可是本课的难点噢,看看谁能啃这块硬骨头?)刘长玺(xi)马上接着说:“一点儿也不矛盾。毛主席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家,枪林弹雨,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就像秦赢前面所说大柏地之战是正义之战(借用同学的观点,印证有力),这些弹洞是历史的见证,它必将激励中国革命走向更大的胜利。”刘长玺话音刚落,掌声响起(茅塞顿开,学生们为学习的胜利欢呼。)
在这里,毛主席这首词的教学已达到了目的,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进行着,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我感叹: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片段三:乘胜追击,搭建“传道”台
星期五上完《菩萨蛮·大柏地》,看着同学们对毛泽东诗词这么感兴趣,决定再一次让学生走近毛泽东,进一步了解他与众不同的胆略、气魄以及改变中国的雄心壮志。于是,下午放学时,我在黑板上写下:毛主席在我心中。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毛泽东。(跳出文本看世界,让孩子们离伟人近些、近些、再近些)
星期一早晨,我刚到学校,学生纷纷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急切地给我看他的诗配画,有的让我欣赏自己办的小报,还有的把收集的诗词深有感情地朗诵给我听,甚至有个同学不停地请求我教他唱《浏阳河》。嘿!他们真让我刮目相看。(谁说学生不爱学习,瞧,他们的劲头大着呢!)
上课后,心情激动的我先用鲜艳的红粉笔写下:毛主席在我心中。然后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收获也很大。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一定有独特的思想和高尚的品格,大家都想更深入地了解他。这节课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讲一讲你心中的毛泽东吧!”
话音刚落,同学们迫不及待了。只见陈卓一马当先走上了讲台(咦,不需要请,自动走上了讲台),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金戈铁马不为奇,打打杀杀已见多,要问谁是真英雄,主席战场展雄风。”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小诗人陈效天略有思索,站起来反驳道:“老师,我认为陈卓的诗中‘打打杀杀’用词不恰当,这个词不能表现主席的雄伟气魄和过人的胆略。我在他诗的基础上也写了一首,给大家念一下。”
主
席
赞
金戈铁马转头空,碧血黄沙一片红。
万里征途还始末,辽沈平津破敌众。
重整山河傲天下,运筹帷幄建中华。
丰功伟绩万古扬,主席雄风震天吼。
他略带稚气朗诵完后,还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写这首诗的思路。我眼前一亮,一位小诗人诞生了!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智慧在闪烁,星星在发光,孩子们的思维走上了快车道)
紧接着刘劲松大胆地站起来:“我想给同学们唱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浏阳河》。”他深情并茂地唱着,下面会唱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一曲《浏阳河》之后,《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回荡在教室里。虽然同学们唱得不熟练,但却那么用心,连我也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伟人的气魄在脑中浮现,革命的豪情在心中生起,理想的火花在胸中诞生!)
交流继续进行。有的讲毛泽东的事迹,有的展示图文并茂的小报„„
毛泽东,一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镶嵌在学生们的心中;他那乐观、幽默、有胆量的个性将激励孩子们战胜一个个的困难;他那思想的丰碑、高尚的品格将成为同学们的指路明灯。
我想这节课的目的已达到了,正准备总结时,又有一个学生跑上了讲台:“同学们,我发现大家都是在赞扬、歌颂毛主席,而我却要说的是毛主席的一生中也曾犯过错误,比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很多,给中国的建设造成了停滞不前的局面。”(不盲从,敢于发出另类声音,了不起!)同学们听后小声议论起来,我示意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接着说:“江浩同学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事实的确如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也不例外,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同学们频频点头。(多好呀,辩证法,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坦途)这节课在铃声中结束了„„ 这节课将会不断的继续下去!案例分析(反思):
一:倡导读出问题,强化读背功效 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因此每单元的《积累·运用》都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个环节,它能让学生积累许多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渊源悠长的古代诗词······我觉得“读读背背”并不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朗读,再背下来就完成任务这么简单。“读读背背”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素材。如果学生只是死记,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学生就会记忆犹新,永久不忘。如何理解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上网等一切方式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课堂上他就会带着问题去听、去思、去记,既积累了语言,又训练了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二:开放质疑释疑的时间,收获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课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采用了自主——探究——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开放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不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片段一中,当学生对“看”的读音引起争论时,教师并没有压制学生,牵着学生按教师的步伐走,而是抓住机遇,出让“授业”权。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个性化、多元化。学生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愉快地学习。
(1)把“问”的时间放给学生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在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解放学生的时间,把问的时间放给学生。本来,按课时“读读背背”与“阅读”共一课时完成,而这节课足足花了两节课才上完。因为发现学生在理解毛主席这首词时,许多同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我决定把握火候,转战“解惑”场,把‘问’和‘说’的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汇报交流已解决的问题和讨论未解决的问题。如:片段二,学生对“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理解引起分歧,产生疑惑时,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以我口说我心,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对词的理解比老师想到的还要新奇、深刻。我觉得这才真正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2)把“思”的权利还给学生
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不仅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还必须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自求其得。在教学中,学生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收集的资料、疑难的问题、读书的收获......这些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只有大胆思考、大胆提问才会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理解“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一句词时,对学生的质疑并不是通过我的讲述去急于完成,而是完全放手让学生阅读收集到的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自己思考,自主讨论、探究、升华,理解词的内涵。对于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达到课后拓展知识的目的,更进一步验证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既保护了学生浓浓的自学兴趣,又使探究学习进一步深入。
总之,在“思”的过程中,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自主思考“解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a.学会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老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修改意见
b.珍视独特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不从众,不唯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否认老师。自主探究解决,自由抒发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使他们能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事物,有独特的感受,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C.延伸创造美丽。重视课后拓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根据这一精神,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决定超越教材,放飞思维,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拓展,去创造。如:片段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毛主席在我心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近地走进伟人毛泽东,通过乘胜追击,搭建“传道”台。实践证明,让学生“跳出文本看世界”,不仅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延伸,不仅使学生受到主席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案例启示:
1、明确“让”的目的。让不是放手不管学生,而是让学生占到前台,老师站到后台,通过教师的导、引、启发、帮助,让学生在展示、讲解、交流、辩论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创造性;让学生感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有敞开自己心灵的机会,有思维自由翱翔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思想资源、方法资源、情感资源。
2、建立“让”的基础。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保证有一定的学习效果,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又一定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学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第二,学生有要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兴趣准备、班级学风准备。如在本案例中,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广泛查阅收集资料,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已具备一定的对诗词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兴趣,就不可能有学生间的争论、其发与提升。第三,具有良好的班风和师生关系。试想如果没有一批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没有其他同学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和接纳,不嘲笑的氛围和乐于学习的氛围,教师让出讲台的结果就可能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不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3、把握“让”的机会。让在有不同见解时。在本案例中,当学生对某词的发音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主动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让在有不同的理解之时。如在对诗词中‘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中,有的学生认为是矛盾的,有的学生认为是不矛盾的。教师就让学生充分说明这样理解的依据。让系学生需要表达内心感受和体会之时。如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讲述在自己心中的毛泽东时,学生用了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毛泽东,使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对毛泽东也有了更全面地了解。
4、调控“让”的走向。把讲台让给学生,只是教师由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还在不露痕迹地引导着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由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到对诗词所表达情感的深层次理解学习。通过布置任务和提出交流主题,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多样的学习。
有待讨论的问题:
1、《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是否需要从内容上进一步理解、延伸?
2、原计划一课时完成的任务,为了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延长了教学时间,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他的教学进度?
3、教学中,教师怎样调控才能使大多数学生主动走上讲台?
第三篇:把课堂让给学生
将课堂交给学生
——地理合作教学误区剖析与应对策略
摘要:目前,在地理合作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从“单向注入式”到全面“放羊式”; 从“满堂灌输式”到“满堂提问式”;从“教师讲授式”到“媒体播放式”。只有纠正这些误区,才能让地理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科学地开展地理合作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之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逐步推广。地理合作教学的宗旨在于通过“把教育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相联系”,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更要让学习者为今后的团队工作作好准备,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以及团队生活中更能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平心而论,目前在地理合作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值得我们静心反思,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在实施地理合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避免以下误区。
一、从“单向注入式”到全面“放羊式”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在地理课堂中,通过合作教学可以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转由学生小组 合作和师生合作来完成,在这种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但是在实际的合作教学中,由于对合作教学的曲解,教学方式出现了一个极端,即由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变为“课堂放羊式”,教师本应充当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严重缺失,一些教师反而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放牧者”而不是合作者,这样的合作方式,教师与学生完全没有建立起“指导——参与”的合作关系。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地理课堂固然应该成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和随意,这种“放羊式”的合作方式,似乎把主体权还给了学生,其实是“繁华一场皆成空”——一片热闹之后,留给学生的是“知之甚少”,说白了就是有形式而无实质、有探讨而无内涵,这种合作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过程前,就应该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检测”、“课堂交流的矫正和落实”成竹在胸。例如,在自然地理计算类专题复习时,本人就设计了以下环节来实施合作学习:
1.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回顾自然地理中所涉及的计算有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归纳后,小组成员之间加以讨论,从而归类出以下方面:比例尺和海拔高度的大小、等值线(经纬网图、等高线、等温线、等深度线)中有关比例尺、坡度、气温和温差、风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锋面移动速度和时间的计 算等。这些由学生合作梳理而出的知识,无疑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宝贵的成果。
2.训练反馈。通过一些经典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应用训练,并通过提问和检查,来及时掌握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从而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漏和解题能力上的不足。这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合和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果的目的。
二、从“满堂灌输式”到“满堂提问式”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权威与服从”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地理合作教学中,一些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一定的分离与分工,把教师大量灌输的时间改为大量的提问时间。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更浓了、更热闹了,学生能积极参与。其实,师生合作还是停于表面,没有获得探究和合作的真正意义,学生并没有真实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中来,因而属于低效合作,甚至是无效的合作。要真正地达到合作教学的要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瞄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状况、认知和能力水平来设计提问,提问还尤其要针对知识的易混点、概念的易错点、思维的障碍点、思维的创新点等进行设问和激疑。
2.提问的梯度性。应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提问不能太难或太易,应该难度适宜,让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指导之后,能够推导出结论,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提问的适度性。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学生不经思考难以从容回答,那么这样的问题,才有思考的意义和提问的价值。
4.提问的适量性。过多的提问、走马灯式的提问,表面上看似给学生探讨、思考的机会,其实太多的提问必然挤占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难以有适量的时间来进行相互切磋和共同提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有适度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小组中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和发言时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发言—讨论—评价”的过程。
5.提问的全面性。地理合作教学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只盯着几个“点”即优生来进行提问,在提问时照顾的“面”应该要大,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澳大利亚》这一课时,本人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置: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的气候怎么样? 3.澳大利亚有哪些美称?
4.澳大利亚的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5.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与它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式的设置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热情,切实拓展了课堂的宽度,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三、从“教师讲授式”到“媒体播放式”
由于地理知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传统教学媒体中投影仪、幻灯机、挂图、模型等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因而教学的直观性受到了约束。而多媒体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生物演化等,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毋庸置疑,多媒体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走极端的现象,使得多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代替了传统教具的作用。其危害性至少包 括:
1.导致教师本身的基本功能退化。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地理老师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顺应潮流的,但是过分依赖和相信多媒体的作用,使得多媒体取代了教师的作用,老师成为课堂的摆设,教师的功能退化了,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情感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被忽视了、“师生间的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被忽视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2.导致传统教具的基本功能退化。多媒体功效大,但并非适合每节课,并非适合每个知识点。有些简单的知识,一幅挂图、一个地球仪就能说明和解决问题,并不一定非用多媒体不可,教师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3.教学结构的基本环节退化。随着多媒体的大量运用,使得地理课堂呈现过量的信息“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出现了由“满堂灌”到“满堂看”、“满堂听”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看”,不能充分体现其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堂中的“激思、激疑、激趣、激创”的过程缺失了,课堂中的“设疑、提问、探讨、反馈”的环节没有了,这种教学环节和方法的平淡 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习惯定格在初浅的层次上,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拓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确立。
正是因为多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教师应该积极钻研和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地理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它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其它任何教学手段一样都是为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会适得其反。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班级、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媒体,恰当地把握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并做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交替使用,以达到功效与代价的最优组合。
总之,地理合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对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大有益处的。科学地开展地理合作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值得广大地理教师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参考文献:
1.杨新,《地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8
第四篇:把发展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
把发展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
——红旗村小学减负增效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贯彻落实《武汉市教育局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管理的若干规定》,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改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创办和谐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
思想引领行为 观念指导行动
关于减负,一直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校作为主体,也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满足家长对名校、对分数的追求,要对家长、学生负责,保证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又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开拓性能力的人才。
在这样的境地中,我校在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后,对减负增效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要改变我们固有的心智模式:转变那种以为作业少做一些就是减负为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吸收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2001年“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提出的绿色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 色教育。因此我们把教育对象看作是“有感情、有思维能力、有精神境界和个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既开发人脑,又化育灵魂,既进行科学教育,也进行人文熏陶,交融生“绿”,培养具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灵性、又有人性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减负增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中的读书活动,每学期阅读一本书,每月撰写一篇教育随笔。从摘抄,到简单的体会,再到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一步步引领着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绿色讲坛,“做爱心智慧兼具的教育工作者”、“快乐学习、智慧工作、幸福生活”“科学提高质量”等为主题的大讨论,借鉴了《艺术人生》中现场访谈的形式,思想观念产生碰撞的火花。
于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转变“教学观”,“素质教育= 减负+高效”;改变“作业观”,高效作业=分层练习+当堂完成;培养严格的“时间观”,高效课堂=以学定教+学法指导;形成自主的“学生观”,全面发展=兴趣与习惯+学业与负担+视力与体质。
于是,教育教学过程被注入了丰富而多元的内涵,让减负与课堂同行,让增效与生活相伴。
绿色课堂 让减负与课堂同行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奠定绿色课堂的基础。
⑴建立“行政集体视导”制度。每周围绕主题进行年级视导,进 行听课、评课、巡查,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不足,及时调控。
⑵建立一日三查的巡堂制度,对违反常规教师实行三级警示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⑷制定《备课指南》《课堂教学指南》《作业批改指南》《教研指南》等,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每月末进行教师自查、组长检查及学校检查三级评价,对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一月一清。
(二)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绿色课堂是和谐的、主动、有效的课堂。它的核心要素有三点:和谐的师生关系、主体的主动参与、科学有效的训练。
我们制订了《红旗村小学绿色课堂教与学评价标准》,设有“教师行为”(目标、内容、策略、素养)“学生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教学效果”(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大类十一个评价指标,体现了“以学论教”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简明清晰,便于操作。
因为绿色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心底里发出真诚赞美学生的声音,及时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因为绿色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因此,我们把“教师是否做到以学定教”作为合格课的的标准,把“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上积极参与并乐于表达的学生占80%”作为优课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 上精讲,80%的学生必须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体现“学生的精彩才是教师的精彩”。
因为绿色课堂是科学有效训练的课堂。我们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思维训练”作为优课标准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品质。
因为绿色课堂轻负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效作业的研究,根据学习内容分层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与发展;课堂上要留出至少8分钟的作业时间,60%的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以留给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念课、练课、炼课”,锤炼绿色课堂艺术。念课——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让教师们拥有教研话题。营造办公室教研文化。办公室里教师们课下在聊些什么?从老师们的这些交谈中,就能形成一种办公室文化场。为营造教研氛围这个场,我们设计不同规模的教研活动,为老师们制造教研话题,让办公室文化充满教研文化。例如制造话题,针对老师们非常渴望得到专家手把手的指导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硚口区语文高段教研员张宇箭老师来校,亲自执教军神一课。在张老师执教之前,我们提前两周就设计了相关的研究活动。让老师们分年组,集体备《军神》一课,要求要备出一份详案。在周一的教研时间老师们都认真地聚集在一起,对这篇课文开展研讨。不仅老师们参与研讨,还有每个行政领导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后来发现,为老师们制造了研讨话题,目的性 强,而且任务明确清楚,老师们还是非常善于接受的。
练课——夯实课堂教学常规,落实课程计划,在平常教学中练课 教研活动最大的作用是在思想上引领老师们,投身课程改革的行列中。改变思想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向,但能否落实到实践才即课堂教学,才是最为关键的。
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阵地,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解剖,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主渠道。开展全校教师大练兵活动,开展“四优”的评比活动、邀请教研员下校,行政集体视导等活动,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炼课——利用各种公开课比赛作为平台,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更加深入地锤炼自己的教学功力。
鲁迅先生曾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要经过曲折、磨难,甚至失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自己的课是公开课听出来的;魏书生更是每节课几乎都是公开课。因此,对于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公开课都不失为很好的催化剂和加油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学校设立多种平台,利用各种公开课活动,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锤炼自己的教学功力。
在校内,我们利用教研活动中同年组开展同课研究的形式来锤炼老师们。让年组的老师们同备一课,然后周一早晨进行抓阄,抽到标志的老师就在下午进行执教备的课。这样的形式让老师们觉得非常新颖,并且乐于参与。老师们就在这样的形式中炼课。邀请专家每周到 学校指导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设计、上课,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艺术。让骨干教师在比赛课中炼课,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今年市优质课竞赛中,冷菲获得了一等奖,就这样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绿色德育 让增效与生活相伴
(一)环境文化“熏陶”
学校总体基调以“绿”为主,力求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充满绿色、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绿化、美化、教育化、个性化”功能的循环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力图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传递环境保护的思想、彰显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体现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1、广场文化。生机盎然的绿色广场,通过宣传画告诉学生地球上的环境元素,与这些环境元素有关的环保行为,还将环保誓词、环保拍手歌、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反映到墙壁上、柱子上,学生在活动玩耍的同时,随时可以受到环境教育。
2、走廊文化。教学楼各层走廊,悬挂了鸟语唐诗三百首系列和环保宣传画系列作品。《鸟语唐诗三百首》系列,让学生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了解鸟类知识。环保宣传画系列,每层楼一个主题,分别是:环境纪念日系列、环保海报系列、环保标识系列、环保小事系列等,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办公室文化、班 级文化的布置都力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能源基地“体验” 1、2009年,区教育局、学校共投入资金23万元,建造了可再生能源教学体验馆。其中主要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教学模型系统。一方面通过模型和实物的直观方式了解太阳能、风能、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学生在能源基地中记录每天的发电量,直观的感受到太阳能发电的强大能量。另一方面学校也使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发的电,做节约能源的先锋。
2、班级放置了资源回收箱,实行资源分类回收。
(三)实践活动“锻能”
1、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
我们指导学生开展了大量与环境有关的系列调查活动,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如《刷牙的节水窍门》《节能电器调查》《让我们的生活“可再生”》《我购物、我环保》等。这些调查实践报告在省、市、区创新素质实践行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学校还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活动。如“亲情相依,携手节能”活动,倡导学生家庭晚饭后关灯散步一小时,节能20%。学生走进社区,宣传动员,写调查报告,让家庭、社会都关注节能问题。
2、利用特定的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学校利用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定的纪念日开展活动。如“环保地板拼画”“环保时装秀”等活动。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学校开展“环保诗•歌秀”,学生 吟诵和环保有关的诗歌、课文,歌唱和环保有关的歌曲,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在轻松的吟唱中,受到环境教育。此次活动在《湖北日报》进行了报道。
(四)绿色班级创建“养行”
1、制定《“个个班好”绿色班级创评活动指南》,对绿色班级评比进行导向。同时,对照标准,实施每日评价、每周反馈、每月评比、每学期评选,评选出绿色班级,推动学校绿色德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2、坚持进行绿色行规训练。教导处向各班下发《红旗村小学绿色行规序列要求》,行规训练做到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班校两级加大训练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资源分类回收”的绿色行规训练,从小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3、全员参与“绿色班级”评价。各方人员参与评价,如学生、学科教师、体育教师、保健教师乃至食堂工作人员,保证了评价的公平,强化了全员育人意识。
(五)实施绿色评价“彰优”
1、树立绿色评价理念,突出个性化评价。我校形成了这样的绿色评价理念。即: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更注重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个性化评价工作。各班结合实际,设计不同的评比内容和方法,关注不同程度学生的成长进步。当你走进红旗村小学的教室,会发现每个班级都以不同的形式创设了学生评价表,如:“小小开锁匠”“成 长树”“智慧树”“花儿朵朵开”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予以评定。
2、开展“绿色环保明星”“绿色班级”评选。
学校制定了绿色环保学生“六要六不要”评比条件、“绿色班级”评比条件,评选出学校绿色环保明星、绿色班级,进行大力表彰宣传。通过系列绿色评价活动,强化了学生环保意识。
3、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注重家校沟通。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开办一期家长学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对家长进行《新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的讲座。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关爱学生、走进家庭”活动,要求教师走访学生家庭。此活动已经坚持了四年多,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还组织开展“绿色环保家庭”评比活动。我们制定了《红旗村小学绿色环保家庭“六要六不要”》评比条件,把环境教育延伸到家庭,引导学生及其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学校对评选出的“绿色环保家庭”进行大力表彰和积极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绿色教育 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我校绿色教育的实施,使减负增效工作落到了实处,促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提高:06、07、08、09四年的素质教育绩效管理被评为区优秀,四年目标绩效管理被评为区优秀;09年学校被授予 中国青少年可再生能源教育基地,成为国际生态学校。
学生艺术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市楚才作文竞赛、市走进数学王国等竞赛,共有70余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竞赛,获奖达582人次,2007、2008连续两年参加武汉市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均获得二等奖,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共有10人获一、二等奖,并获赠价值十五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站一套;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艺术比赛,硕果累累。在市区艺术小人才竞赛中,有59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科幻画等美术竞赛,共有87人次获一、二、三等奖,连年被评为市区科幻画团体竞赛一等奖。参加区级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区级自编操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区级鼓号队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区级特色队比赛获得三等奖,参加区级运动会,取得了B组团体总分第五名的成绩。特长生比率均远远超过教育局下达的目标,达到20%以上,并且学生参加竞赛的层次、规格越来越高,获奖级别也越来越高。
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无忧无虑”中实现着区教育局提出的“学得欢、睡眠足、考得好、质量优”这一发展目标。今后,我们还将不懈努力,不断增加学生的实践平台,把发展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
第五篇:把一些赢的机会让给别人美文摘抄
晚餐桌旁的两个男人,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其中一个,是我的朋友乔·卡特森巴赫,麦肯锡公司的前董事长,而令的卡特森巴赫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另外一个男人,尼克·坎纳,一个才华横溢的家伙,乔公司的高层主管。他们正在筹划一项新的冒险。然而。两人的谈话进行得并不顺畅。尼克还没有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乔总是打断道:“你这个主意真的很棒,但是,如果你……,可能会更好些。”当乔讲完,尼克并不理睬乔的插话,继续从刚刚被打断的话头接着谈起。两人就这样来来往往,就像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上漫长的回合一样。
作为餐桌旁的第三方,我观察着,倾听着。这是我身为经理人教练的常规工作之一。通常情况下,我都保持着沉默。当尼克离开桌子之后,我笑着说道:“乔,加上那么多你自己的主意或许并非良策,这时候你更应该做的是多听取尼克的见解。”
以我的经验,成功人士通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他们内心压抑不住的对赢的渴望,他们总想赢得更多。重要的事情,他们想赢;琐碎的事情,他们也想赢,即使是显而易见根本不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他们依然想赢。研究显示,一个人取得的成就越大,他想在更多的地方显示自己“英明正确”的欲望就越强烈。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自己的意见明显占上风;在争论中,他希望自己的论点尽快驳倒对方;哪怕是在超市的收款处,他也会四处张望,以找到一个最快的出口。
还以乔为例。他不停地添加上自己的观点,其实也是“想赢”的一种表现。这是那些取得过一定成就、被公认为聪明的人的通病。其实,以这些人的智慧,他们足以认识到,他们的同事或者下属在特定领域的见解肯定是比自己高明的,但让他们停下“想赢”的欲望是困难的,让他们完完全全听取他人的意见,没有添加上丝毫自己的主意,自己的聪明才智一点也没有得到展示,心甘情愿地拱手让别人赢自己一把,这是他们断难接受的。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每当聪明者或领导者将别人或下属的见解完善提高5%。那么下属致力于自己这项见解的积极性就会降低30%,聪明者或领导者添加个人意见越多,下属的积极性就越低。因为他们夺去了见解提出者对见解的完全拥有权。
之后,乔和我对晚上餐桌上的一幕大笑不止。作为世界上咨询领域的一个权威,乔何尝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又何尝不知道“想赢”念头的危害。他只是惊讶于自己内心“想赢”的念头竟然是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根除,以至于自己不知不觉间说出那么多“但是”。
其实,对于这些事业有成的人特别是处在领导者位置上的人而言,我的意思并非让他们在别人和下属提出见解时三缄其口,而是提醒他们务必谨慎地说出“但是”一词。倘若你发现自己正在说:“真是个好主意。但是……”的时候,不妨及时地做一个深呼吸。暂且掐去“但是”后面的话语。问问自己,你将要说出的话语是否有价值,倘若价值不大,那就代之以鼓励称赞的话语。我的一个CEO客户曾经对我说,在他做过深呼吸之后,他幸运地发现,他后面想要说的话语竟然三分之二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公司包括家庭发展得更好,那么无论你自己获得过多么大的成就,也无论自己多么聪明智慧,都需要克制自己“想赢”的欲望,把一些赢的机会让给别人,不久你就会发现,这比让自己赢要有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