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课下乡听课体会
送课下乡听课体会
十二道沟中心小学
宋健
2013年9月23日,由教导主任的带队,我们一行八人参加了由进修学校小教部主办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送课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一共准备了数学、语文、英语三节课。自上学期开始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来,全县中小学教师都致力于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同行的“三疑三探”示范课,对比自己的课堂,努力学习优秀做法,尤其是对语、数两节课感受很多。
一、在课堂上,灵活落实“三疑三探”教学环节。
虽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全县推广时间不长,但是从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已经看不到生硬的模仿,整节课能做到灵活落实四大环节。首先,设疑自探环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搭配》上,李巧杰老师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自己起床后做什么事,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搭配问题,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针对内容引导学生质疑:笑笑可以怎样搭配衣服?在学生没有提出关键问题之后,又引导学生看贴出的图片问:只有一种搭配吗?学生恍然大悟,提出: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并没有死板硬套地一味从课题入手。在语文课《慈母情深》教学中,老师从则直接从课题入手,看了慈母两字你想到什么?学生有的回答到:想到慈祥的母亲。想到《游子吟》这首诗。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顺势引出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课文是怎样表现慈母情深的?教师又结合课文的类型特点引导学生看自读提示,了解自读课文可以通过读自读提示了解要学习的重点,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解疑合探环节,两位老师结合课堂内容抓重点内容,是教学有的放矢。在数学课的解疑合探中,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位同学汇报学习内容,并通过对三位同学的做法比较,让学生看到用图示法比较简单,再用算式列出比较直接,抓住解决搭配问题的根本方法。而语文课上老师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以读为本,以读促讲,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使整个解疑合探有内容有方法,抓大放小,重点突出。在质疑再探环节,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前台。
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放手。在以往自己的课堂上,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明明学生已经自学过了,却并不理会领着学生从头再学。在这两节课上,老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导向性、引导性作用,大多数时候把课堂让给学生,只在关键时引导、点拨。如在引导学生总结搭配方法时,选出展示最好的同学,请他将自己的想法再一次陈述,并提问:你们的做法与他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看到这位同学做法的科学性,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而在语文课质疑再探环节,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没买书给妈妈买了一听罐头?在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顺势一提,那母亲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慈母情深。
总之,听了两位教师的课,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出教学环节;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篇:名师送课下乡听课体会
名师送课下乡听课体会
唐坊三小刘鲁东
12月5日上午,在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有幸聆听了桓台县第一小学蒋蕾老师的一堂精彩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的教学新理念。
六、授课者教态尤其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今后要在课改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不断
地“充电”。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送课下乡体会
送课下乡体会
送课下乡体会
——马金玉
2016年4月18日 ,宋春晖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吴副院长的带领下,到盖州万福镇送课、研讨。我有幸和宁绪波老师上了一次送教下乡的研讨课。现场,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盖州教育局和万福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热情和信任。在这里表示我深深的谢意。
本节课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课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已具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基础,因而学生有能力自主探索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整体教学过程如下:
1.从问题入手,由学生列方程求解,要求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种。引导学生对比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根据相同的等量关系所列的方程,发现谁代换了谁,从而探索归纳出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授新课采用学生自学,学生小组内交流合作,学生展示,反馈,巩固提高几个环节。学生展示前师生共同用代入法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同时规范每一步的书写要求。
3.展示环节由学生独立用代入法求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一名学生板演,()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及注意点。
4.反馈环节由学生自由总结本节课的所得,困惑。
5.巩固提高环节由学生独立练习,达到完全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目的。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整个课堂气氛较和谐。由于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整节课教学过程流畅,讲解例题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学生能较好地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较好地体悟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纯计算问题,学习解方程组的方法,似乎没什么可让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做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例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由此让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启发,但启发的人不一定一直都是老师,而且学生的思路往往比老师们 的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2、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尤其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难免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面对学生,就能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激活整个探究过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意愿。因此,今后在课堂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真是受益匪浅,首先,自己精心准备,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引发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其次,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学生,我该怎么上这节课呢?课前就有了预设的思考。同时,我被万福中学的孩子们感动着:他们朴实、真诚;他们都认真的听讲,适时做好笔记,并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名师工作室成员也是市数学教研员孙连彬老师为我评课,做了指导,我受益匪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春晖老师做了《凸显数学思想方法,追求数学本真课堂》的专题报告,使我收获很大。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在宋春晖名师工作室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大帮助。三下乡个人总结带队三下乡的感言下乡民情日记
第四篇:送课下乡 体会
外国语到闹枝送课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我和几位年轻的女教师于2013年4月22日上午到临江市闹枝小学听来自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将课堂走入乡村的活动。听此课后使我感触很深,这三位教师不论是备教材、备教法还是备学生都是非常认真,很有深度。课堂驾驭得非常自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按猜想—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等环节,探究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第一堂课是王老师的《锐角和钝角》,老师提出“直角的兄弟哪去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动手实践摆摆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分类和命名,以及直角和“兄弟”之间的大小关系。课的特色在于教师充分利用了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直角和“兄弟”间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都积极思考利用学生自己身上的学具展示学生所学的内容,从而内化了数学知识。教师的语速适中,并能充分备学生。
第二节课是刘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首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内角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量角求和、分开重组、折叠组合等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从而说说自己的结论。亮点在于:学生在测量得出结论是,明确告诉学生,我们在测量过程中会有误差的,所以结果接近结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都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并呈现出不同的典型习题。
第三节课时李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由于是第三节课,学生又处于五年级都比较羞涩,不喜欢发言。但教师用一连串的谜语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是学生集中精力走入课堂学习,并用长方形特征为内容来猜测平面图形,近而引用长方体特征猜立体,即本节课的主角请出来。配角教师长方体的特例。教师以送礼物需要包装为由自然引入主题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猜测那个需要的包装纸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求表面积的方法,而学生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贯穿了课堂,并让学生比较选择简单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并呈现出不同的典型习题。
而这三位教师的课中有以下四点共性:(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教者做好教学前准备:
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怎样可以把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得更好一些?然后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此环节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它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干扰。
(2)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中,利用人教版教材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经历“经验——模型——符号”的数学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3)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总结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会知识梳理,学会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送教下乡“听课体会
“送教下乡”听课感受
川口小学
高晓娟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交口县“送教下乡”活动,听了来自城关一小三位语文老师带来的三节不同的课。此次活动对于正在一线教师成长中的我来说意义重大,收获不菲。三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不仅解决了我在目前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折射出了我身上目前依然存在的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听的第一堂课是郭俊兰老师讲的《白鹅》,这节课郭老师围绕本课的中心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有条理地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展开教学,整节课采取长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我觉得郭老师的板书很新颖,让我领会了写好板书是可以那么形象地概括本文内容,且能突出本课重点。教学过程中,“反语”的简单提及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懂得反语的运用是作者为了体现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庞丽红老师带来的是六年级的《唯一的听众》。这节课庞老师精心设计的表格教学让我耳目一新,简单的一个表格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才能完成,同时也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把握文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庞老师不断地教,不断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文本。本节课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结尾的配乐诗朗诵,庞老师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小提琴演奏曲配以诗歌《心存感激》的朗诵使得整节课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最后一节课是张华秀老师带来的三年级作文教学《熟悉人的一件事》,张老师的一节课紧凑有序地整合了习作教学中的“讲、写、评”。一开始的动画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课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懂得了学习的素材就在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进而通过自己写得一篇下水文让学生总结出了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交流了自己熟悉的人和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课堂上去写。最后选了其中一篇习作,师生共同交流、点评、修改。整节课让学生学会了习作时该如何选材,怎么下手去写,如何为了突出人物特点学习运用各种描写,精准选词,表达情感。
总而言之,三位老师精心的准备给我们呈现了三堂高效的课,让我们青年教师收获颇丰,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感谢她们的辛苦准备,为我们做了学习的榜样。
我也是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来到了何老师所教的五(2)班听了何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
我主要学习了她以下几方面: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何老师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五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李玲同学的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李林凤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何老师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何老师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应该学习何老师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这样的课让我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