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习作生花为语言添彩
让习作生花为语言添彩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美的语言,如果说文章是草,那精美的语言就是草中之花,让人赏心悦目;如果说文章是大海,那精美的语言则是海上的日光,令人心旷神怡。而能否掌握和运用经典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习作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阅读生活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不知该如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更不知该怎么写。有时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只好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有时,大笔一挥立刻完成习作,只是三言两语,支离破碎,还哪里谈真情实感。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才会厚积薄发。因此,要想让学生言之有物,写好习作,积累材料和生活感悟是基础。课标中也多次提及“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孩子们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多留意周边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让学生学会捕捉信息,为写提供素材。其次,记诵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我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读书,读课本中好的文章,精彩的文段,优美的词句,并记忆成诵。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多读报刊和古
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与此同时,我要求他们要尽量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并根据需要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所得。渐渐地,孩子们背的东西多了,头脑中的储备丰厚了,不论表达还是习作自然会言之有物。
二、随文练笔中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吸取养料,积累语言,并将阅读材料作为给学生开启写作材料的钥匙,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为学生开拓一条写作之路。
1.在仿写迁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是“由仿到创”的基本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专家学者们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各类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大都是精品当中的精品,典范当中的典范,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尤其是课文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例如,《火烧云》一课中描写火烧云的形态变化,都是按照“样子——形态——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在阅读感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火烧云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模仿该语段来写一写。学生天生就是喜爱想象的,再加上有了文字的依托,精彩的描写自然会应运而生。
2.在文本补白中诠释与延伸。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的“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在插图中观察与想象。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形象具体,可对于这些插图,有些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插图的种类,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表达欲,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三、修改交流中提升语言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为繁重的作文批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面对老师的批改成果,大部分学生只是读读评语,改改错字,作文批改缺乏实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每次作文写完后,我都要求孩子们先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看有没有错别字;仔细推敲语言,看语句是否通顺,意思表达是否清楚等,并根据表达需要进行修改。
学生之间的作文互评,是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品味、彼
此沟通的好形式,可以围绕原题回味反思,启发思路,打开疑结,理顺文思。相互评议的过程既是交流学习的过程,又是激活思维的过程,更是“同题”作文的二次“创作”提升过程。互评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亮点,为我所用;也可以找寻各自的失误,共同改进。因此,在自评后我还会让学生进行互评,在互评交流中吸收借鉴、修改提高,从中受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点滴积累开始,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语言实践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与习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甚至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
玉门市第一小学周振婷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第二篇:让劳动生花
让劳动生花--八荣八耻之以辛勤劳动为荣演讲稿
让劳动生花--八荣八耻之以辛勤劳动为荣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计算机科学院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锦涛主席在社会主义荣耻观中,讲到了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所
以我今天要发表演讲的题目就是《让劳动生花》。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
劳动是人的进化。
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由于劳动,才能使我们祖先由动物进化成现在的人类。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不劳而获是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百折不挠,让华夏同胞,不懈努力,迎难而上;
孜孜不倦,使中华英豪,充满激情,争做栋梁。
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从平时的劳动中汲取经验以及总结成事。“劳动”就是为了激发人们潜在的本能。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正因为如此,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才会在此次“两会”中提出新世纪青少年的“八荣八耻”,才会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指出了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道理。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同时还向人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就,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极为可耻的,同样也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谴责。
光阴是短暂的,大学的时光更是很容易一去不复返的。在此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能抓紧身边的分分秒秒,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将来的大事谋发展。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一部人类的演进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劳动何以为荣?我们不是在一开始就已经说到了吗!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祖先类人猿,只是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才变成能制造工具的人。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
好逸恶劳何以为耻?皆因好逸恶劳者不劳而获,将个人的幸福和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者不劳动,劳动者被剥削和奴役,却被视为“卑贱者”。但剥削者最终因好逸恶劳、骄奢淫逸被劳动人民所推翻。
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以辛勤劳动为荣。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了剥削制度,实行了不劳动者不得食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成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光荣的思想才能变成现实。
说起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或许不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不多。但对做什么工作才叫劳动?什么样的劳动才算是辛勤的劳动?恐怕不少人并不明白,说不上个道道来。所以,一谈到劳动的问题,一讲到就业的问题,一提到从事工作的环境或地点去处的问题,很多同学就闹不明白,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就闹思想情绪,精神萎靡不振,这也嫌累,那也怕苦,不去工作,更不愿意去劳动。为什么有些同学对工作总是挑挑拣拣?为什么有的同学光想去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生活待遇好、工资收入高的地方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生活待遇不好、工资收入低的地方工作?一句话,就是有的人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享受的工作,就是不愿意从事平凡
第三篇:让语言为学生的人生点灯
让语言为学生的人生点灯
常山实验小学 姜正德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到语言里有志存高远的追求,厚德载物的品质,荡涤心智的力量,要学会让语言润泽学生的生命,滋养学生的人生,使语言成为学生诗意人生的栖居,艺术人生的诠释,幸福人生的点灯。
一、让语言为学生的生活作诗意的注脚
让语言成为搜索的引擎,让语言成为想象的翅膀,让语言成为生活的要素,对生活进行梳理,提取,并且将所学的优美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有一回体活课,五(1)班几位“浪人”惹事生非,招摇撞“打”,欺负五(3)班的女生,(3)班的几个“武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演绎了一番“龙虎斗”。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是谁,把这个情况悄悄地告诉了老师。老师自然不敢怠慢,因为打架可不是闹着玩的,属于严重违反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行为,再加上有打群架的嫌疑,其性质应归属于恶劣之类,理当从快从重处理,绝不能姑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了罚得他们心服口服,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只有弄清是非,查明罪状,再视情节轻重“量刑”处理。为此,老师先搞起了外围调查,请现场目击者、当事者背靠背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还原”出来。没料到,居然催生了这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属狗的——翻脸不认人(片段)常山实验小学 五(3)班 黄晓筱
今天,是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体活课,我们苦苦哀求孔老师借个足球给我们过把瘾,我们的肯求感动了孔老师,他大手一挥,“拿去,三十分钟后归还!”。我们乐得立马摆开阵势“杀将”起来!
谁知,(1)班的几个捣蛋鬼摇摇摆摆地“撞”过来了。哼!他们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果然被我这个“姜子牙”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们见球就踢,就是那属螃蟹的——横行惯了。这还不算,还摆出一副帅呆了,酷毙了的姿态,整个儿牛粪上插朵花——臭美。
他们的破坏,激起了公愤,男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见我们班的“斗牛士”走到(1)班的一位侵略者面前,只见他肩膀一甩,面前这位就盯不住了,疼得“哭爹喊娘”。我们可是乐坏了。捣蛋鬼们见捡不了便宜,便悻悻地说:“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不甘示弱,回敬一句:“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我们可是属狗的,莫怪翻脸不认人。
目睹本文之后,你肯定会有虚惊一场的感觉:因为情况摆在那里,(3)班的男生是在替天行道,颇有侠骨丹心之风范。事实上,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是防卫,与其说是动手,不如说是教训,即便有一点过激行为,那也不过是轻微的“肢体碰撞”。你还会想到狠狠地惩罚他们吗?欣赏本文之后,你肯定会有大吃一惊的感觉,因为文章摆在那里,我们不仅要为“妙语如珠,情趣盎然”的精美作文赞叹,更应该为作者“风趣幽默,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喝彩。生活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了,故事是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了,然而因为智慧语言的添加,七彩语言的注入,谱写出一段别样的风情,摇曳出一串优美的风铃,使普通的生活变得诗意,使灰色的故事变得亮丽。这字里行间透露的不正是幽默人生,健康人生吗?语言真是太美丽了,人生定会因你的加盟而有血有肉!
二、让语言为学生的学习作智慧的诠释
孙双金老师说“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文能开出情智之花,一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说得真是太精辟了,我也有幸经历了这么刻骨铭心的一回。有一次趣导课,我请同学们做语言积累趣味练习,其中一组是把数字填入歇后语:
1、九盒加一盒——正适(拾)合
2、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二十五只老鼠钻进胸膛——(百)爪挠心
4、十八个铜钱放两处——久(九)闻久
(九)闻 „„
有个同学做完练习之后,觉得还意犹未尽,课后还千方百计搜集来有关含数字的歇后语“加班”练习,也不知是什么触动了她的灵感,开启了她的智慧,竟突发奇想地把数学嫁接到歇后语的学习中,通过一番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经历一次闪展腾挪的排列组合,嘿!还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好味道,在“深加工”的过程中,居然发现了“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做出“大文章”来了!
歇后语与四则运算(片段)常山实验小学 五(3)班 雷诗雨
歇后语怎能和数学攀上亲了呢?别急,看了下面的相声你就知道了。甲:你在干什么啊? 乙:在研究歇后语。甲:有什么研究成果?
乙: 别说,还真发现了“新大陆”,歇后语与加减乘除挂上了钩!甲:啊,还真搞出点道道来了,哎,说点具体的吧。乙:九盒加一盒——?
甲:正适合(整十盒),对,用了加法。乙:七窍通了六窍——?
甲:一窍不通。七减六等于一。嗯,这不是减法吗? 乙:二十五只老鼠钻进胸膛——? 甲:那真是百爪挠心。可这用了什么运算?
乙:嗨,这还不明白,二十五只老鼠,每只老鼠四只爪。甲:对,对,对,用了乘法。乙:十八个铜钱放两处——?
甲:久闻久闻(九文九文)。十八除以二,每处九文。用了除法。乙:还挺聪明。
同学们,还有很多歇后语和数学有联系,不妨去找一找、查一查、想一想、写一写!
因为这一“画蛇添足”之举,居然有了独辟蹊径的发现——用数学的方法“解析语言”,开辟了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新天地,这迸出来的灵机一动,这飞出来的奇妙一想,悄然转化为兴高采烈地表达着激情,淋漓尽致地挥洒着智慧。这字里行间折射的不正是快乐人生,睿智人生吗?语言真是太神奇了,人生定会因你的加盟而有滋有味!
三、让语言为学生的思想作理性的导航
学语文为了什么?一为求知,言语学习;二学做人,品德修养。遨游书海,驰骋语林,我们获取大量的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的“因子”,吸其精华,荡涤心灵,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情操,拥有健康的人格。那么,怎么把这样一个美丽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呢?分析第七单元(浙教版第八册)后,我拟定了核心教学目标:人性的升华。为此,要求学生在品词品句,品段品篇之后,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体悟,尝试着用格言做批注,抒发自己真切的读书感受:
《比金钱更重要》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
《杏儿熟了》
1、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2、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4、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5、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登山》
1、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2、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3、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奋发;如果一个人的胆识与能力都够的话,他没有什么该讲而不敢讲的话,没有什么敢做不敢做的事,更没有什么可以胆怯和心虚的。——比昂斯腾.比昂松
4、困厄逆境的砥砺和生活强者的驾驭,恰如正电和负电,一经碰撞,驾驭者就能观赏到自己胜利的火花。——柯林斯
5、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格言成了一条贯穿课堂的线,一条写满情感的线,一条触摸孩子心灵的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迸发,在迸发中闪光,这些闪光都凝聚着思维的火花,闪烁着智慧的认知,洋溢着理性的思索,引导着人生的走向。最后,老师因势利导,揭示真谛:“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这一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我还经常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做些整理,归类,并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比如有些哲理诗: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
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
学生经常揣摩这些语言,玩味这些语言,直至熟读深思,浮想联翩,思接千载,会生成什么?我想:必然会在心灵深处萌动一些思考、产生一些分析,并在头脑中加以整理和改造,形成一些推理的能力,产生一些深邃的思想,从而让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比如一些学生喜欢引用一些语言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逻辑论证,在旁征博引中揭示一些人生的哲理,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给予孩子以成长的力量。如一位学生在《微笑的魅力》中写到:
一个微笑,最是平常不过了。然而,“一笑抿恩仇”,能“化干戈为玉帛”,相比“出师未捷身先死”来说,是最明智与最理想的;“一笑解千愁”,能化烦恼为乌有,比照“借酒浇愁愁更愁”来说,是最经济与最合理的。” 小作者通过对语言的思索,深刻认识到微笑的魅力,生动阐明了微笑的作用!无独有偶,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心心相印”,表明了“亲密无间”;“拒人于千里之外”,说明了“冷若冰霜”,我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会有“亲近”与“疏远”一说了,因为距离说明一切。看到这样的文章,你一定会感慨:文章,包蕴了人们多少的情感;文章,凝聚了人们无限的智慧。是呀,小作者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形象地诠释了空间距离与情感疏密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妙智人生,励志人生吗?语言真是太伟大了,人生定会因你的加盟而辉煌灿烂!我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激励学生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可见,语言为思想的补脑液,是人生的航标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会指引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语言是方法的启辉器,是人生的火花塞;“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会唤醒学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可见,语言是行动的指南针,是人生的方向盘。激扬文字,指点人生,用语言武装自己,就像星星点灯,人生一定光明!
第四篇:让志愿者活动为校园添彩
让志愿者活动为校园添彩
——“我奉献,我快乐”主题班会周以志愿者活动为引领,让志愿者的身影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县直二中在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进行了“我奉献,我快乐”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共13个班级进行了初赛,最后有4个班级进入了决赛。经评委们的认真评议,共评出三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一等奖一个、特别奖一个和组织奖两个。
负责本次活动的张主任为本次班会活动作了精彩点评,张主任提到:主题班会评比活动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我们的志愿者行动不能停止!从自己做起的志愿行动才是志愿的真谛。希望大家积极投入到志愿的行列,把我们身边的事情做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
本次活动让我们发现了学生身上的许多亮点,比如平时不爱表现的同学其实也挺有组织能力;主动报名在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利用课余时间给成绩差的同学补习;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德育作业的人数多了;学校里的好人好事明显增多;也许学生们的心里都有一颗闪亮的星星,只是我们还没看到。
这次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在本班班主任及志愿者的带动下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第五篇:让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添彩
让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添彩
庞玉静
【摘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文中我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导入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链接画面,升华主题情感;精简板书,突破重点难点;关注细节,带来审美愉悦。同时应认识到,只有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起到为课堂教学添彩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正在不断升温,但随着课件使用的日益频繁,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引起了一些争议。如何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添彩,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谈多媒体运用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导入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堂要想获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这时,借助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有时,视频会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周密的《观潮》,文章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文章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课文紧扣“伟观”一词,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可是学生没有看过钱塘江潮,凭借想像无法感受到这种“伟观”。于是,我就把搜集到的《新闻联播》中2011年观潮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一饱眼福。观看视频时,学生们不断地发出惊叹,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海潮的雄伟壮观,通过解说也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一线潮”,双龙相扑的“碰头潮”,蛟龙脱锁的“回头潮”,还有“美女二回头”等,并且能够和课文的情景相结合,从而领悟了作者语言的精妙。观看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学生们情绪高涨,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下一个教学目标。
又如《苏州园林》,很多同学只听说过而没有亲自去过,所以我教学此文时,就先展示苏州园林的视频朗读资料。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伴随着讲解员动听的声音,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墙廊子便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有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留园、拙政园等在哪里?是谁建造的?苏州园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去苏州园林游玩?在学生不断的赞叹声和追问声中,我才开始新课的教学,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链接画面,升华主题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该引导学生批文入境,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讲课的关键处使用画面链接,就可以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如余秋雨的《信客》,在课的结束我进行了总结,信客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作者赞扬了他的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宽容厚道的品质,这些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现在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的。那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信客这样默默奉献的人呢?接着我用画面链接,展示了一组图片:有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现代信客王顺友,他一个人一匹马,用20年的坎坷铸成邮政传奇;四川的王守奇,20年间靠自己的劳动,一人撑起全乡的教育;安徽的汪来九,35年一人支撑起一所深山学校,还有环卫工人、白衣天使等普通的劳动者。看到这些画面,学生可以自然地把课文和现实相联系,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些平凡的、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人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和信客一样具有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拓展延伸,很好地升华了文章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带给了学生无尽的启迪和深深的思考。
三、精简板书,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课件的文字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文字会使画面失去魅力,使学生厌烦,使教师的讲课失去神秘感,所以文字内容应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难点。对那些实在舍不去的文字材料,可用热字、热区的交互形式呈现,阅读完后可自行消失。
如杨绛的《老王》,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性散文,讲述的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车夫的故事,表达的是“爱”的主题。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两点,因此我设计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文中感受“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但从心理上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注自己生活以外的人和事,在情感体验上,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好多孩子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作者的“愧怍”之情,成为教学的重难点。为此,课件的设计,首先导入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通过超链接学生可以阅读这些资料,从而感受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接着围绕“愧怍”一句,设计三个板块:走进老王;走进作者;走出文本,关注社会。通过讨论,然后链接讨论文章“杨绛该不该愧怍”,走出文本,联系社会,再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这样设计,让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真正理解“爱”的主题,同时,阅读有关课文的资料、文章,扩充了课文以外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四、关注细节,带来审美愉悦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功效,给人以视觉上、听觉上的冲击,除了视频产生的主要效果和制作技巧之外,文字使用得合理恰当,可以带来审美的愉悦感。
在文字使用上要注意以下细节。字体字号要适宜,既不能太繁琐,也要避免呆板。通篇不要使用一种字体和字号,根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标题一般使用36号字,正文使用32号字,并且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最好使用隶书或者楷体,楷体要加粗,隶书不要加粗,这样会产生一种艺术美感。语文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读音书写要规范正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乱用、滥用现象,这些错误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大地降低课件质量。还有色彩的运用上,背景的颜色不宜过分鲜艳或暗淡,一般以蓝色调为主,图文的颜色、形状、强度等和背景对比要鲜明,用明黄色或桔红色来突出主体对象,同时还
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形出现在课件的界面上。另外还有鼠标位置的问题,有的老师在演示课件时,经常把鼠标停留在画面的中间,影响了学生的观看;为了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可以把鼠标停留在不被人注意的位置,或者是把鼠标隐藏起来。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那么多的优点,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多用,必须要精选精用。精选即选取有助于教学,能提高课堂实效的内容,精用是指能让学生在观看时有目的、有重点,能训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时候才用。总之,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既能避免喧宾夺主,又能起到为课堂教学添彩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育涛,安素平.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J].《中国远程教育》, 2007.7
[2]温凤华.激励·探究·点拨·共享 [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7.10
[3]谢建胜.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值得倡导 [J].《福建教育》,2007.10
[4]岳静.视频课件的“点睛”之笔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
[5]朱丹.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2
*【作者简介】庞玉静,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教师(山东省平阴县2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