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很少偷懒
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很少偷懒
我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有一个小朋友迈克,今年刚上大学一年级。芝大经济系诺贝尔奖得主云集,是闻名全球的“芝加哥学派”的发祥地。在他的帮助下,我像一个大一新生一样背起书包,走进他们的LiberalArts课堂听课。芝大的General Education在全美独树一帜,素以苛刻的标准和繁重的学业压力而著称,但也正因为此才保证了芝大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硬质量。这一切大概要归功于哈钦斯校长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启动的本科教学改革。在那次堪称革命性的变革中,芝大建立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的GeneralEducation课程体系和小班教学模式。我选了一门希腊思想史的讨论课。本来我还想多选一些,但迈克建议我最好只选一门,从头到尾听下来。我听了很不服气。想当年,我在北大读书时一学期至少要选十门课。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点,芝大的课程难一点,但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迈克很直率地告诉我,他一学期只选了五门课,已经快要崩溃了。我将信将疑。
果不其然,这门课的难度极大。学生平均两到三个星期要读完一本像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样的著作(芝大LiberalArts课程从不讲活着的人的思想)。一学期下来大约要读四本原著,还不包括补充阅读材料。在课堂上,一般会有一个学生先做一个15分钟左右的报告,然后大家开始讨论。一节课90分钟,老师只讲大约50分钟,而且老师讲课并非一个人的表演,会提很多问题,学生也可以随时插话提问,参与讨论。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学生在课后必须要读原著,否则既不能完成作业,也无法参与课程讨论,而这些会统统计入学生的最终成绩。更为要害的是,上这样的课,从一开始就必须非常努力,也不能逃课,否则,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有一次我因为要参加一个会议,落了一节课,结果后面立即陷入听不懂的状态。
上完课后,迈克带我到食堂去吃饭。他几乎是连跑带颠地取完东西——顺带帮我也取了午餐——坐下之后就从书包里拿出书和笔,一边吃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说是吃饭,他基本上是在看书,饭其实是在五分钟之内吃完的。我问他怎么会这么紧张。他告诉我下午化学实验课的内容还没有完成,而如果完不成的话,课就没法上了。这使我大为惊奇。迈克的专业是经济学,如果要选数学课还可以理解,但和化学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匆匆吃完饭后,迈克对我说,下个星期他会非常忙,因为要开始期中考[微博]试了。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一定有时间和我见面。我马上说,没关系,你先忙,我们可以两个星期后再见面。迈克面露难色地说,恐怕也不行。这些期中考试会一直持续到学期结束,也就是说,是和期末考试连在一起了。
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迈克以及其他芝大的学生那么忙,以至于几乎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但不要以为这些学生只是在读书。迈克每个周日要到城里去上班,平时还要参加和欣赏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相比而言,国内本科学生的单位课程压力要小很多。北大学生算是辛苦,但对于一些特别聪明的理科生和大部分文科生来说,日子要轻松
得多——他(她)可以偷懒。我上大学的时候也很辛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读自己喜欢的书和社会活动上,真正用在课业上的时间并不多。即便如此,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原因很简单,每次期末考试之前,我就把班里笔记记得最好的同学的笔记借来抄一遍,往往得分比他还要高。他的笔记好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包括老师讲的笑话,然后在笔记本上注明(笑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种在没钱复印的时候只能抄笔记的办法,实际上帮助我加深了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而那位笔记记得特别好的同学,也许因为记笔记时过于专心致志,反而忽略了老师讲课内容的实质。因此,我特别怀念那些既没有钱技术也不发达的日子,并且在我也成为一名教员之后,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复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要去认真地记笔记。后来有了钱,复印价格也大幅下降了,再也没有辛辛苦苦地抄过笔记,考试成绩反而没那么好了。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偷懒在芝大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和国内本科教育恰好相反,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单位课业负担反而越重。因此,芝大学生在选课时非常谨慎,一定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绝对不会出现借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来凑学分的情形——而这种情况在国内大学实在是太普遍了,越是文科学生越好混日子。
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首要原因是选课制度。学校规定,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但在本科一二年级的LiberalArts课程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要求。最要害的是,在学生的选课
目录中,小班讨论课必须要达到一定比例。如果说,上大课时学生还有可能偷懒的话,那么,在十来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就无论如何偷不了懒。如果学生不读书,不完成课后作业,不要说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就连讨论都插不上嘴。而且学生必须从一开始就非常努力,否则,稍有疏忽就会给后面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就好像欠了高利贷,一旦还不上,利滚利就会越滚越多,最后想补救都来不及。每一门课程的成绩都包括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因此,只靠期末考试前背背笔记就蒙混过关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也实行了自由选课制度,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提出了学分要求,但仅具其形。如果没有小班讨论课和讨论课学分比例限制作为支持的话,自由选课制度也许会降低本科教育质量。原因在于,自由选课制类似于自由市场制度。在一个课程市场中,课程的受欢迎程度有可能成为评判课程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师上大课的动力要大于上小班课的动力——小班课更累,而且难以体现出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学生出于畏难情绪和追求高分的心理,有可能会倾向于选修那些容易通过或老师给分比较高的课程。因此,从表面上看,学生可能选修了很多门课,甚至选修了双学位,但实际上这些课程的单位课业负担并不大,对学生的智慧和思维并没有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很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就是学生们自己形容的所谓“水”课和“水”系。
迈克告诉我,芝大学生很少偷懒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芝大的费用太
高,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接近6万美元。因此,在芝大学习的每一天,上的每一堂课,都可以相应地折算成学费。他必须要在芝大学习尽可能多的东西,否则对不起爸爸妈妈付出的高昂成本。换句话说,当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学费同样多时,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谁学到的东西越多,就意味着谁获得的超额利润越高。因此,每个学生都卯足了劲儿拼命地学习。对于那些依靠奖学金读书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一方面,奖学金是按照年度发放的。学生如果不努力,成绩不好,很可能意味着下一年度会失去奖学金;另一方面,那些本来上不起芝大的学生因为获得奖学金而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并且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取得成就反馈母校曾经的帮助。从心理学上说,这种内生性的激励效果最为显著。
我原来以为,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是因为他们实行“宽进严出”制度,淘汰率高,在过程中迫使学生不敢偷懒。这可能是一个误读。实际上,对于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来说,入学竞争极为激烈,条件一点也不“宽”——入门条件“宽”的多数是公立大学和社区大学;除了像加州理工学院等少数大学外,许多大学的淘汰率并不算很高。芝大也是如此。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培养质量,但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太难为学生。只不过,对学生而言,如果成绩单上都是C的话,不要说自己看着不好意思,在就业时也会丧失竞争力——就业机构并不会因为你仅仅是芝大毕业生就会雇佣你。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如果你不能获得一个具有理想收入的职位,那就意味着你为上大学所付出的巨额投资将付之东流,这显然是学生和家庭都不能接受的。
相比而言,中国大学——即使是最顶尖的北大、清华[微博]——的学费很低,一年只有5000元人民币,还不到1000美元。除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和学校往往对这部分学生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之外,许多学生并不觉得上大学的成本有多高,或者说,他(她)们对于上大学的成本的直观感受并不强烈。因此,多学一点和少学一点对他(她)们而言是无差异的。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微博]之前的重复性训练的确是过于艰苦,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难免会产生出一些混混日子的想法。此外,由于大学课程和社会需求脱节,用人机构不能从课程成绩单中观测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只能通过替代性的指标——比如学校名气、社会活动,甚至是父母身份——做出录用与否的决定,反过来也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因此,和美国学生上大学以后异常辛苦——而且越是人文学科学生越辛苦——的现象恰好相反,中国学生上大学以后相对要轻松得多——而且越是人文学科学生越轻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很少偷懒这一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和美国的私立大学制度、就业市场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诚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美国教育是与其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相适应相匹配的复杂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忽略了这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制度性因素而单纯倡导甚至移植某些具体措施和政策——比如所谓的“宽进严出”和AP课程,等等——是不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第二篇:美国顶尖实验室科研心得
揭开美国顶尖生物医学实验室成功的法宝
揭开美国顶尖生物医学实验室成功的法宝
---仅以此文奉献给我的母校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5年3月我有幸加盟了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Stephen Elledge 实验室,在Elledge 教授直接领导下工作了整整六个年头。Stephen Elledge(后文皆称Steve)是美国生物医学界天才级科学家,他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学系,在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做的博士后。1989年成为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Medical College)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短短几年后便于 1993年当选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HHMI Investigator)。2003 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初,他被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根妇女医院特聘为遗传学冠名终身教授。他在多个研究领域,如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应答机制、肿瘤细胞生物学、泛素连接酶的组成与调控、新型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病毒的感染机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他发现肿瘤抑癌基因TP53的直接下游靶点为P21,他发现DNA 损伤后ATM、ATR蛋白激酶激活下游CHK1、CHK2等信号传导通路,他发现抑癌基因REST、PTPN12等,揭示泛素连接酶F-box 家族,优化了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 hybrid system)、Magic DNA 载体高通量转换系统、全蛋白组水平分析蛋白稳定性的GPS 系统及与Gregory Hannon 首创小发卡核苷酸干扰文库(shRNA library)。50岁出头的他,光在Cell、Nature、Science 杂志上就已经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其数量与质量就是在哈佛医学院这样大师云集的地方也名列前茅。Steve 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当属超一流,他堪称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在Steve 手下先后工作的中国同胞为数不少,其中很多人颇有成就,但能够回归祖国并将Steve 实验室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人不多。现在我就将我在他实验室工作的感受写出来,呈献给国内广大的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正在成长的、肩负承上启下重任的轻年科学家们。希望我的文章能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这样便达到了我写作此文的初衷。下述内容很多都是我的亲历亲为,所有证据皆出自已经发表的文献,所有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争议,本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恕我不能回应。
成功法宝之一,选择最重大的科研方向。第1,研究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HIV感染,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揭示肿瘤细胞周期调控、DNA 损伤与修复、细胞转化因子、影响HIV、HBV、HCV等病毒感染的宿主因子是Steve实验室正在探索的关键性问题。研究上述课题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好处就是,美国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是投在上述领域,这样就保证了他的实验室在经费资助方面有一个比较持续和稳定的态式。第2,功能筛选是关键。生物学研究有很多方式和方法,Steve 最推崇遗传学功能筛选(Functional Genetic Screen)。为了达到课题的新颖性和原创性,他一般不去做别人已经领跑的项目,而是通过测定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老化、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筛查全基因组中的相关调控因子,然后从待选基因中,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功能性验证。他所发表的文章多数是此种研究套路的结晶。第3,善于开发并利用新的生物技术。Steve 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新生物技术的创立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近几十年来,以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物技术为例,从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PCR技术、核磁共振技术、GFP荧光蛋白示踪技术、蛋白质谱测序技术到RNAi干扰技术均充分证明生物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对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研发的三项标记酵母双杂交系统大大降低了筛选相互作用蛋白质时的假阳性率,他研发的Magic DNA 载体转换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费时费力的限制性内切酶方法,使得DNA载体高通量转换变得轻而易举。GPS 系统使得在全基因组水平筛选泛素连接酶的底物成为现实.。他研发的shRNA 文库已成为功能缺失型筛选的首要工具。最近,他又在开发全蛋白组水平的噬菌体多肽表面展示技术,用它来筛选人体血浆中的肿瘤特异性蛋白,以期发现肿瘤特异性生物标记,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诊断学上的理论依据。(技术革新在基础研究中应处于首要位置和基础位置)
成功法宝之二,选用优秀的人才并合理配置。每年都有很多人发电子邮件给Steve,要求加入他的试验室团队。我发现他在用人方面有三个特点:第1,名门之后一定要录取。如诺贝尔奖的门生、各领域中大师们的学生。这些人一般都出自美国一流学府,受到很好的科学熏陶。一旦加盟,Steve 均给予苗头较好的课题,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出。看来我们老祖宗的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道理在美国的科学界也是行得通的。第2,后起之秀的门徒,这些人一般出自各类青年才俊的实验室,虽然学校牌子可能不太亮,PI名头不太响,但这些青年才俊正在引领各领域研究的新潮流,部分人正在成为领军性科学家。出自这些实验室的学生们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都发表过很好的文章,而且他们在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也比较正规和系统。最后一类人,既没有美国的学校教育背景,也没有经大师或后起之秀的熏陶,但有却几篇像样的文章,并有丰富的实验经验,Steve 也会将他们纳入门下,让他们承担一些周期长、风险大的课题,主要是为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潜在性课题,并为苗头好的项目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合及支持,使该课题得以快速推进。
成功法宝之三,严密而科学的管理模式。他的实验室配备有行政秘书(Administrative Assistant)一名,一般仅有高中以上学历,对科学了解甚少,主要负责日常的人事安排、试剂订购、财政预算及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还配备有实验室主任一名(Lab Manager)一般是由本土资深博士后担当,此人主要负责特殊试剂的订购,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及与试剂公司、仪器公司进行沟通。这样Steve 本人基本不过问这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中。在科研管理方面,每周二上午9:30-11:00是文献阅读活动时间(Journal Club),每次出两个人各自讲解一篇文章,文章的选择上以跟本人课题相关的,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为主,也可选择一些非相关性领域但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或技术应用价值的文章。每个讲解人均要回答Steve及其他同事的提问。这个文献阅读活动的好处是促使讲解人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并整理有关背景知识,是一种很好的科学训练过程,当然Steve本人及实验室的其他同事们也获得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实验室每周四上午12:00-13:00是实验室会议时间(Lab Meeting),每次出一个研究生或博士后报告其课题的最近进展情况,包括基础背景知识、近期数据汇报和下一步发展方向,每个人大约不到半年就要轮上一次。这种实验室会议对课题的进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得非常认真的准备,并加班加点以期增加阳性数据,希望能够通过Steve及周围同事的检验。一般在每次实验室会议结束之时会有一个不到五分钟的实验室管理上的讨论,这时多数是实验室主任提几个试验或者仪器方面的注意事项,但一般非常简短,Steve一般不会过多干预,仅问问解决方案是什么。因此Steve实验室会议主要是课题进展汇报会。每星期五从上午9:00 到下午15:00是面对面汇报时间(Friday Meeting),每次由秘书安排六个人轮流进入Steve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近期的工作及遇到的问题,一般每人每次面谈需要大约30分钟,并要携带上原始数据让Steve审阅。当然如果一个课题是他最关心的或者是正在准备发文章的时候,他也会随时随地与该作者在试验台边进行沟通。尽管他的实验室有30多人,近20个独立的科研课题,但通过上述管理模式,他却对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了如指掌。这种严密的管理也无形中对博士后、研究生们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大家经常夜以继日地做实验,希望尽快得到好的结果。因此在他的实验室里,懒人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成功法宝之四,注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Steve本人是著名科学家,收到的会议邀请自然不少。大家没准猜想他会像个大忙人,经常在天上飞来飞去。其实不然,他很少参加波士顿以外的远程会议,除非是与自己的领域特别相关或非常重要的会议。相反,他却积极参与在哈佛医学院内举行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这样既能够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至于浪费很多时间。Steve也积极参与系里举办的学术讲座(Seminar)。他的实验室不仅挂靠在布里根妇女医院,也挂靠在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安排某个实验室出一个讲演者汇报课题进展,演讲内容基本上是代表了这个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进展,Steve实验室非常积极的参与这种讲座。因为哈佛医学院遗传系十几个PI中,光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就有6人,HHMI研究员也有5人,可见其实力之强悍。其中George Church教授既非院士也非HHMI成员,但他在二代DNA测序技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个人化基因组分析(Personal Genome Sequencing)有极大贡献,也是一个像Steve一样的科学天才。与此相反的是Steve对布里根妇女医院遗传系的科研讲座却不冷不热,因为这个医院遗传系的PI们水平大多一般,出类拔萃之辈很少,看来他喜欢与高水平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科学家中也是如此。
成功法宝之五,勤奋出天才。在我的印象里,他极少因为个人的私事不来实验室,即使是出差刚返回波士顿,他也要从机场先回到实验室。一般情况下他星期
六、星期日均来到实验室工作,有时候他也会找几个人谈谈研究进展情况。他工作效率极高,从不浪费时间。他喜欢你敲他办公室的门,向他汇报最新的数据,如果有使他欣喜的数据,他会立马停下手头的工作与你进行研究讨论,但如果是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他也会很快打发你。他经常在半夜时分给部下发电子邮件。在我的经历中,不论我什么时候通过电子邮件给他汇报试验进展情况,不出半小时他就会给我回复并加以点评。多么勤奋的Steve呀!
成功法宝之六:精明的处事技巧。虽然美国学术圈非常著重研究实力,但一定的人际交往还是必要的。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每周五下午4:30有一个大约一小时的周末聚会活动(happy hour)。每个试验室轮流做东,提供一些小吃及啤酒,研究生、博士后及PI们聚在一块畅所欲言。Steve多数时间会参加此种活动,与大家同吃Pizza饼,喝瓶装啤酒。他非常愿意与别的实验室的PI,研究生、博士后们讨论问题,他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也博得别的实验室的好感。另外他对下属按功行赏,对发表了大文章的人有求必应,从善如流。他每年圣诞节都会邀请全实验室的人包括家属及小孩以及他夫人实验室的全班人马到他家进行圣诞节聚会。每当实验室有人找到新工作,有人结婚,有人生小孩,他都会让实验室秘书买吃的或写庆贺卡表示庆祝。有申请他实验室的人,不管申请人能否加入他的实验室,他都出资好好款待,并让申请人给全实验室做一个学术报告。
成功法宝之七,幸福的家庭是后盾。Steve的夫人也是布里根妇女医院的教授,在果蝇X-chromosome功能代偿性调节机制方面有杰出建树,也曾是HHMI前研究员。大家经常看到他和他夫人在哈佛医学院遗传系的讲座上夫唱妇和。我不止一次问过他,“你在事业上如此成功,在生活中也是个顾家的好男人,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很简单”,他在家庭里主要做好三件事,驾驶员(Driver)、采购员(Shopper)和清洁工(Cleaner),这就是他家庭为什么这么和谐。其实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正是他的夫人黙黙地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及孩子的培养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说Steve的非凡成就主要在于他天资聪慧、头脑敏锐、善于发现机遇、事事都走在别人前头。当大家还在分析RNAi的机制时,他已经在构建shRNA文库了,当大部分人要用shRNA进行功能筛选时,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成果了。现在勤奋聪明的他又在为他的实验室寻找和积累下一个学科增长点了。从不服输、永争第一正是他性格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性格在他家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乒乓球比赛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我所参加的5次圣诞节聚会中,他几乎年年蝉联乒乓球比赛冠军。在我的记忆里,他只输过一次,那是还他故意输给了他的儿子丹尼尔。丹尼尔的球技实在太一般了,但他太想赢得一个乒乓球冠军了,Steve终于极不情愿的把冠军头号让给了丹尼尔,谁叫丹尼尔是他的宝贝儿子!
实验室链接:http://elledgelab.bwh.harvard.edu/index.html
第三篇:2018年美国顶尖大学录取了多少中国学生
2018年美国顶尖大学录取了多少中国学生?
每年这个时候,各大媒体就开始炒作有多少学生被美国顶尖大学录取了。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2018年的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同时,再看看进了美国大学,是不是意味着就一定是“人生赢家,走向巅峰”了呢?
一、2018年申请季美国名校录取情况统计
数据显示美国常青藤大学的中国人录取占比仅1.18%,前20综合性大学录取占比1.18%,前30综合性大学录取占比1.47%,前20文理学院录取占比1.78%,平均下来中国人录取占比1.51%。换言之,每100个新生里面,只有1个多一点的学生是中国人,而且这里面还有初高中就已经去美国读书的孩子。这样看来,百里挑一的中国学生难道不是天之骄子,人生赢家吗?
二、拿到了offer,却因为“居低不上”的毕业率让人绝望
根据College Completion的数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有1750万大学生就读,但是大学生的毕业率却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如下图所示,美国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的毕业率几乎为0,让人不禁怀疑,中国学生为何还要“挤破头”就读美国大学?
据College Completion数据统计,全美重点院校的毕业率如下:
虽然在这张表格里,好大学的毕业率整体不错,但是隐藏在漂亮数字后面“真相”却鲜有人知。
A学生:大二以后年年淘汰一部分人,剩下的不合格者只能选择转校或转专业。B学生:主课的不及格率每年都有50%,是每年都有50%!
C学生:名校排名靠前的专业的毕业率仅为10%,但是普通专业的毕业率是90%,平均下来,毕业率的数字就比较漂亮了。
D学生:我们专业大一时1000多人,大二就留200人了,最后毕业的是不到100人,其他人都分散到其他系里面了。
三、“严进严出”的美国大学,如何选择才不会错?
事实上,美国“严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恰恰代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价值,这也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根本原因——学有所得。难道进了大学躺着也能毕业才是我们的追求吗?当然不是!那么,选择美国的哪些大学和专业才更有含金量?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数据中,根据大部分留学生的选择,找到答案。美国教育网站College Factual对全美1000多所大学的国际生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美国留学生们选择最多的专业以及中国留学生人数。
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尽管家长和孩子们都向往顶尖的大学,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入读顶尖大学。不是因为成绩和个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在美国大学的教育及科研水平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只要入读适合孩子自身发展的学校,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才是接受海外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想要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则需要专业的教育规划对孩子的未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包括自身条件与入学要求的契合度、专业与未来就业方向的匹配度、心理承受力与环境融入度等,侨外海外教育规划院,作为业内首家海外教育规划院,可以一步到位解决学生的“海外教育+就业方向+身份配置”多重需求,提供私人定制的终身规划服务,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第四篇:美国顶尖大学法学院招生部主任谈国际学生的LSAT 成绩
美国顶尖大学法学院招生部主任谈国际学生的LSAT 成绩
国际申请者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也逐年增多。当他们回国后,就会发生巨大的作用;而且从一个毕业生的发展前途来看也是相当好的。这里,我们来看看 较低的LSAT成绩。一个来自中国的164分的学生,或印度的164分的学生,或者韩国的164分的学生,或者瑞士的160~161分的学生,或者是非洲 的165分(法属西非:162)的学生,或前苏联/东欧的160分的学生,或者墨西哥的160分的学生,或者波多黎各的155分的学生(我们把他们当作第 一代拉丁族,尽管不十分清楚应该把他们视为国际申请者呢,还是少数民族。)和具有167分LSAT成绩的美国学生,其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假设申请者没有在英语环境中受过教育。
——Janice Austin , Pennsylvania
对于一名中国的申请者来说,162~164分的LSAT成绩就相当不错了。
——Faye Deal , Stanford
一名LSAT成绩为165分的美国学生,和一名成绩为163~164分的德国学生(即从一个几乎不懂英语的国家来的人),或者来自中国内陆的、成绩为161~162的学生,意义是大致相同的。我们常常根据外国申请者撰写的短文来判定他们是否具有英语水平。
——Andy Cornblatt , Georgetown
国际学生将用英语进行学习,而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我不会像其他院校的同僚那样,在LSAT成绩上作出让步。
——Robert Stanek , George Washington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不能弥补Chicago大学的Dick Badger教授所称的“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境况”。如果申请者的考试分数和成绩评定等级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那他就死定了。
——Jean Webb , Yale
我们不欢迎那些来自非英语国家、而LSAT成绩又较低的申请者。法学院是通过英语进行交流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加以评估。
——Erica Munzel , Michigan
我们希望外国申请者的LSAT的成绩能与美国学生相媲美。但是,由于LSAT成绩包含的范围和广,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我们会并不会过分苛刻地对LSAT成绩加以要求。
——William Hoye , USC
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要想获得入学许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你不得不符合其他本土学生的申
请者的一样的标准。在LSAT成绩方面,我们可以为你破个小例,因为我们知道,英语并非你的母语。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要得到入学许可仍然十分困难。
——Edward Tom , Boalt Hall(Berkeley)
对国际申请者的大学成绩进行评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够提供其所使用的评分体系之类的信息,对我们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们的成绩 加以评定,并且成绩相当不错,我们或许会考虑在LSAT成绩上给他们加以照顾。相反,如果我们不能 从他们的大学成绩记录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会更加重视他们的LSAT成绩。
——Don Rebstock , Northwestern
对第二外语为英语的申请者,我们会适当放宽条件。
——Albert R.Turnbull , Virginia
如果有人LSAT成绩很差,他或她的其他方面则要强。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我们可以综合考虑。
——Anne Brandt , Vanderbilt
有时,多个(次)LSAT考试成绩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申请者应对此作出解释。
——Kenneth Kleinrock , NYU
通常,我们将(多次LSAT)成绩平均;如果有充足理由,我们也可以忽略第一次的成绩。
——Michael Rappoport , UCLA
那些LSAT成绩好,平时成绩扎实但不突出的学生——在大学里非常忙碌,担任全职工作、编辑报纸、做运动等——他们比其他学生取得了更多的成就。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好,特别是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这种品质更加明显。事实证明,高的GPA分数(3.9)和低(对 Columbia 法学院 而言)的LSAT分数这样组合的学生可能取得成功,而低的GPA分数和高的LSAT分数组合的学生就不能成功。
——Jim Milligan , Columbia
关于LSAT成绩,我们不给国际申请者任何破例的机会。对于TOEFL成绩,我们不接受600分(按新的考试标准为250)以下的申请者。
——Elizabeth Rosselot , Boston
我总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每个人。他们拥有越丰富的经历,我们越清楚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不太注意他们的大学记录、LSAT成绩等。
——Joyce Curll , Harvard
指数计算公式:
我们利用指数法对申请者进行分类,公式为:
(0.485×LSAT)+(8.121×GPA)-42.397
——Elizabeth Rosselot , Boston
我们使用指数公式的目的是预测新生入学的第一年的成绩指数公式为:
(0.044×LSAT)+(0.370×GPA)-5.328
——Robert Stanek , George Washington
美国顶尖大学法学院入学新生LSAT成绩一览
University 25% 75%
UC Berkeley(Boalt Hall)161 169
UCLA 161 166
Chicago 167 171
Columbia 164 171
Cornell 163 166
Duke 161 170
Georgetown 163 168
Harvard 166 173
Hastings 159 164
Michigan 163 168
NYU 166 171
Northwestern 162 167
Pennsylvania 164 168
Stanford 164 171
Texas 158 164
Virginia 163 168
William and Mary 159 164
Yale 168 173
第五篇:2017年美国西北大学学生情况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美国这个国家一直给我们美丽热情的印象,而且因为美国的教育出色,高校所提供的课程有质量保障,成为学生们主要选择的国家,成为我国的留学热门的不二之选。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简称NU,1851年创立,是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十大联盟高校。西北大学在权威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2016美国大学本科排名上位列第12位,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全球大学排行榜排名第21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西北大学由John Evans先生创办于1851年,这所私人学府位于伊利诺州的埃文斯顿市,临近芝加哥。其著名的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分院坐落在繁华的芝加哥市区Streeterville的密歇根湖畔。西北大学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之一,至今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8名普利策奖获得者,2014年科研经费超过5.5亿美元。西北大学是美国最富有的10所大学之一,2014年其总资产约为98亿美元。西北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同时作为芝加哥地区学术声望最高的两所大学,以其严格的招生录取出名,其在校中国留学生比例尤其是大陆本科生以及每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录取的中国留学生比例极低。2015年西北大学本科生录取比例为11%,而中国籍本科生录取率更是低至不足1%,再次位列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
2014年10月2日,现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亲临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发表关于经济改革和新能源的演讲。
西北大学学生情况
www.xiexiebang.com
西北大学是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大学,其学生大多数寄宿。中北部院校协会和相应的美国化学、心理学、商业、教育、新闻业、音乐、工程、法学和医学专业组织认可其130多个本科项目以及70个研究生和专业项目。在2006年至2007年学期中西北大学授予2089个学士学位、2665个硕士学位、462个博士学位和416个专业学位。
本科项目四年,有大学大多数学生,强调“艺术和科学/专业”。每个学校的系自己设立学位要求。每学年分三学期,每学期约十周,三个学期从每年的九月末开始,六月初结束。一般本科生需要在毕业前至少学习了12个学期,但是西北大学的学生业可以通过加速、荣誉和混合医学、科学、数学、工程和新闻学科。博士研究生项目与本科项目一起进行。
本科毕业生班中按照成绩平均积点最高的3%被授予最优等,其次的5%被授予极优等,在其次的8%被授予优等。西北大学也有荣誉学术协会。至今为止西北大学向不同人物授予了520个名誉学位。
在2006至2007年学术年西北大学招收了8284名本科生、8249名研究生和1495名专业学生。本科生中51.6%是女生,他们来自美国50个州和其它50个国家。收录被定义为“比较选择,较少转入”。2011届(2007年入学)的本科生有21,930名学生报名:5872名被接受(26.8%)、1981名征收(33.7%)还有96.3%的降级学生。86%的学生在四年后毕业,六年后93%的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