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利用Free Talk激发初中生英语口语兴趣
如何利用Free Talk激发初中生英语口语兴趣
严夏
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发展学生的生活交际能力。旧式的“哑巴英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在中学阶段积累并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识记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积累并锻炼语言输出的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很难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参加如英语演讲、辩论赛等大型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耗时少、灵活有趣的“Free talk”。
为了使“Free talk”丰富多彩,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需要作精心的准备。而“Free talk”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精心准备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直接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认真听,或由老师朗读或讲述,学生认真听。听完第一遍,针对材料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由学生回答。因为需要回答问题,因此学生会非常专注地听。在听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养成边听边记要点的好习惯,如时间、地点等,以便回答问题和复述故事时参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理解听力内容的过程,回答完问题,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时,要求学生在听完第二遍后复述故事。老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
2.选取一些时政要闻或本地新闻,在朗读中随时停下来用简短英文给学生进行解释,把生词、短语、地名、人名等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复述,然后针对新闻内容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发表评论。在听新闻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针对事件深入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的好习惯。
3.选取有一定难度的英文欣赏材料印发给学生,如名著中的段落,诗歌或者歌词等。例如:培根的“Of studies”(《论读书》)等。在指导学生欣赏了英文文本后,可要求学生就材料的内容发表 “读后感”或“听后感”。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英文歌曲和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和内容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4.精选一些电影的对白,让学生在优美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并鼓励学生进行模拟配音或通过短剧的方式进行表演。例如:“The Lion King”(《狮子王》)中的节选对白,浅显易懂,且很容易模仿。尽量经常变换形式、变化方法,让“Free talk”丰富多彩,成为学生喜欢和盼望的“节目”。然而,因为每堂课我们均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因此“Free talk”的时间都尽量限制在3—5分钟内。有些时候我把内容布置成口语作业,让学生课后加以练习。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因为“Free talk”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进行了精心准备,很多同学在复述故事,英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度让人惊讶,有的模仿电影对白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不少的同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了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树立起自信,由惧怕英语变得喜爱英语,使英语由原来的弱项变成了强项。
“Free Talk”有很多优点,具体运用中要灵活有度,往往在进行了“Free Talk”后,师生均会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人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Free Talk”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管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都会认真听,认真参与,课后认真为“Free Talk”做准备。既然是口头表达,学生就应熟练地、自然地、流畅地脱稿进行。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发音、停顿、语调、语气、措词等问题。长时间反复操练后,学生就会克服怕开口的心理障碍,逐渐由不自然和紧张过渡到自然和熟练,口语也会越说越流利。对于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参与进来,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强化了听力训练
“Free Talk”因为有新意,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都想听懂新鲜故事,老师也要求其他学生在听完后复述故事或新闻中的个别单词、短语或句子内容,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在“听”上面,久而久之,学生“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扩大了词汇量
每次“Free talk”中教师口语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或固定搭配,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学习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而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词汇量扩大了,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等学习内容时,也会事半功倍。
4.拓宽了阅读范围
因为“Free Talk”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后准备的过程中往往会大量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后,再选定材料进行加工,变成自己的演讲稿。若是介绍异域风情,学生还得查阅其它学科的资料,如:地理、生物、历史等,这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英语阅读中都会使学生受益。通过认真准备、熟练掌握和亲口演讲,学生会对接触过的、查阅过的材料印象深刻。因此,看似挑选一篇演讲稿,其实学生阅读了几篇甚至十几篇文章,学生的见识面、阅读量自然也就拓宽了不少。
5.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了“Free Talk”这一活动,学生会在课后精心准备,讲的学生得酝酿情绪,听的学生得集中精力。因为大家都想检测一下自己是否一遍就能听懂演讲内容,也因为听过后老师会就陌生词汇、短语、句子等进行提问或分析,不仔细听是不行的。因此,有了“Free Talk”,学生们立刻就能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在听懂了趣味故事后,师生皆会开心大笑,这时再开展教学活动,进程就会非常顺利而轻松。
6.提高了写作能力
有的学生愿意先把演讲的内容写下来,再加以背诵。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本身也会对自己写的文章精益求精,反复斟酌选题、结构和措词。老师提醒听的学生要用心学习别人写作中的长处,积累有用的词句表达、名言警句、格式布局等写作技巧。如此反复训练后,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均会得到巩固和快速提高。
通过丰富多彩的“Free Talk”,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均会有长足的进步,学习英语也就不再枯燥了。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有趣。“Free talk”看似一个小活动,它的“副作用”却意义深远。
第二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第三篇: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篇:少儿英语口语激发孩子学习英语兴趣[模版]
少儿英语口语:激发孩子学习英语兴趣
“学英语去”,是目前许多家长双休日带孩子外出学习的首选,幼儿园的孩子也纷纷加入到学英语的行列中,学习英语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有的家长由于不懂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让孩子认字母背单词,结果是自己教得冒火,孩子学得吃力。特别是在你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渐渐失去信心,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结果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家长更应考虑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如“Wolf,wolf,what time is it?”“It„s five o‟clock.”在游戏中,让孩子模仿小动物,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回答,轻松自然地就学会了英语句型。在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问问孩子“What do you like?”让孩子试着用学过的单词说一说。平时,父母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活动,如给孩子洗脸时,一边洗一边教孩子念念英语儿歌“Wash your face, Wash your eyes, Wash your nose, Wash your……”这样既让孩子觉得好玩,又学得有趣。带孩子去超市时问问孩子”What do you want?”鼓励孩子用单词或句型来回答。当孩子能正确说出单词时,妈妈的一个亲吻,一个拥抱,爸爸翘起的大拇指,奖励一张小小的粘纸都会使孩子产生自信的情感,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爸爸妈妈在教孩子学英语时,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模仿小动物、敲榔头、敲门、开火车、击鼓传花、听故事、表演等来愉悦儿童学习的过程,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
俗话说合则情生趣有,不合则情失趣无。教孩子学习英语对父母来说既是一种耐心的培养,更是智慧的挑战。
英语口语培训 http:///
第五篇:初中生英语口语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保艳伟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丘北中学)
摘要: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从理念的提出到投入实际的运行,将其类比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跋涉,也绝不夸大其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的全方位接触,英语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但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彰显英语的工具效能,特别是在小县城一级的中学校中,想让学生自信、不焦虑,心情愉悦地用英语进行简单生活交流,却也显得尤为困难。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日积月累,方能孰能生巧。如何引导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探无止境的课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中学 引导 提升
目前,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是;
一、生活中,基本没有能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语境氛围,即使在教学中也有安排几次的口语交际课,但那也是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二、尽管大部分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还是乐于用英语穿插于母语中尝试性地进行表达,但在正式场合或进行课堂发言、讨论时却成了“结巴”或“复读机”,语无伦次,很难做连贯,完整的发言。追根溯源,有“硬件”配套的不完善,也有学生自身词汇的贫瘠,更有学生的紧张胆怯,自信心缺乏。水滴石穿贵在执着的坚持。人类对母语驾轻就熟的“天赋”,源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的耳濡目染。所以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贵在生活的“渗透”,重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坚持。
一、育人者必先善其身
“要把最好的给你”,首先自身必须拥有最好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好比“领头羊”,整个团队的何去何从,或好或坏,基本是由教师掌控着全局。所以为人师表者不但要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还要做到“囊中有物”。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牢固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更要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拥有自身独特的风采。特别地,第一次的开口“说”,是英语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不要求“赏心悦耳”,但至少要规范地道。所以,要想学生“动力十足”,教师必须做出表率。
二、兴趣是最好的良师益友
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至关重要。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学生自会眼前一亮,瞌睡全无。再引入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对话,英语口语竞赛、情景模拟对话、唱英文歌曲等,使学生思维敏捷,从而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新知识,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多样化的教学
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带动学习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也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播放英文原版片,挑选语言水平适合中学生的影片供学生欣赏与体验。让孩子们学中乐,乐中学,最终激发出学的兴趣,“诱出”说的欲望,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真真有所起色。
三、口语学习生活化
俗话说“见的多了,就不足为奇。”学习英语也一样,在生活中说的多了,用的多了,也就得心应手,无所畏惧。学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讲普通话,标不标准且不谈,但在需要讲普通话的场合,孩子们说起来不会觉得胆怯,生硬,憋足。所以英语老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讲英语,表达不甚规范不要紧,重要的是每见一事一物,能够想到可以用那个单词来表达。“阴阳怪调”也不怕,在母语表达中,能用英语表达的,随时信手拈来用上便是。
学生的主活动范围,除了家就是学校,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学生说英语的局限性就集中在学校。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
(1)课前三分钟发言,激发学生胆量
学生每节英语课课前三分钟上台发言,每次发言一至二人,轮流进行,人人都有均等的锻炼机会。发言内容自由选材,背诵英语小故事,唱英文歌,邀请同学配合表演短剧,讲述趣闻趣事等,不计较词汇简单,平淡,但要求学生至少做到连贯,流利。学生刚开始学说时肯定会犯各种语言上的错误,教师应允许他们犯错误,不应当一犯错误就立即纠正,甚至加以批评,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登台表演前,都有着充足的准备时间,通过一两次表演后取得的小成功,能使学生的胆量、自信心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也有所扩展。教师通过观察,也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2)英语交流贯穿课堂,语感灌输不留死角
课堂教学中坚持全程英语教学。全英文授课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使他们真正臵身于英语世界中。在多次表达,学生仍未听懂的情况下,教师可放慢语速或是尝试另一种表达方式,但坚决不能用母语传达。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等每个教学环节,英语将是课堂里的唯一语种。
(3)开设English Coner,提高口语表达质量
英语角(English Coner),一般都是选取周末中某一个上午或下午开展活动。教师事先给出讨论题目,如:Introduce yourself.Talk about your family.Food you like.How to keep healthy等等。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每个话题涉及到的单词,语法,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时间充裕,学生还可以自由谈论各自彼时彼刻心中的所思所想,海阔天空,任由发挥。教师事情繁多,不必每每到
场,开展熟练后,由几个表现较好的学生担任组织者,带领同学讨论,这为那些英语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更是一个培养兴趣、增强能力的有效手段。好玩,好强,是孩子的天性,选取圣诞夜开办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辩论会,英语party等,更能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在比赛或表演中获胜的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更增强了他们想说的欲望。
(4)寻求完整测试体系,凸显口语重要性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始终躲不掉考试的坎,但测评学生素质的方式却可以跳过“单一”的沟。特别是英语学科,教学的根本目地就是要学生能“说”,但我们评定学生英语学得好不好的方式却只局限在了学生“写”得好不好。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口语考试要成为英语考试的内容之一。在中国,学生的生活是考试,考试就是生活,要让英语融于学生的日常起居,就要将口语测试融于考试,将英语测评方式从“纸上”转移一部分到“嘴上”。把学生的笔试、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体系。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不可急于求成的训练。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到能说会道,经历的是四五年母语氛围的熏陶和浸泡。英语,作为新语种的学习,生活中达不到时时刻刻语言氛围的感染,教育者只有千方百计抓住教学中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懂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J].中国外语,2005.[2]洪柳.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教师之友,2005(01).[3]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4]赵冬梅.英语角—发展英语口语的第二“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5]李洪.浅谈英语角在口语学习中的作用[J].西华大学学报,2004.12.[6]程晓唐,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7]刘方来.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促进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J].基础教育参
考,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