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

时间:2019-05-15 09:5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

第一篇: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

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王淑红 邮编:744600)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 笔者通过巧借课本带动课外阅读、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开展竞赛激发阅读兴趣、指点方法学会自己读书四个措施,来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在实际中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意义 激发兴趣 措施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现代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①《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②这都说明读书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措施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初中生读书的关键。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1、巧借课本带动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内容相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编排,从环境渲染、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等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 1 趣,适时向学生推荐课程标准外相关的课外阅读名著。

同时,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课,也可以作为我们抛砖为引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如,在教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在名著导读课上,可以播放并讲述《朝花夕拾》其它散文,借学生们被其精彩内容深深吸引的时机,推荐他们阅读博大精深,富含生活的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的朱自清的《踪迹》《绿》等散文集。

2、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兴趣来自培养,环境的好坏对每个人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在班级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资源,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语文报》《少年文摘报》《读者》《百科知识》等是必备的,另外学生还可推荐自己喜爱的报刊杂志。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更换。这样一来,因为书刊全部是学生自己选定的,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受到熏陶,也慢慢会变得爱上课外阅读;二是创建班级图书馆。“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往往是自己家有的书反而不能好好看,我们设法动员学生和家长,对学生家中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办理借书证。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这样一来既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联系学校图书室。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增加开放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二次,特别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学生,图书室老师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课余时间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3、开展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老师可以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如诗歌朗诵比赛、课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览等和课外阅读相关的竞 2 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还能通过积累、讲述、改编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学生一旦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就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指点方法学会自己读书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正确有效阅读的方法。在这,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精读、泛读、浏览三种方法。对每本书而言,告诉学生拿到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便得到一个总的轮廓。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不懂之处学会圈点勾画。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写出读后感。笔者在教实际学中,每天课外活动让学生读半个小时的书籍,十分钟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开阔视野、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对学好语文显得日益重要,想要取得成绩和效果并不容易,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去抓,示范引导,创新课外阅读方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字数:2346)通信地址: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邮编:744600

1、<<新课程>> 2014.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常汝吉,2001.

第二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第三篇: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因此,它成了众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有些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改革课堂教学,善于点拨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最终形成作文表达能力。作文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就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什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二、解读“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把握初中生作文试题要求。-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

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

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纵观课改后的初中作文教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范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

2、写作内容具有开放性;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试题形式多样性。

3、凸现人文性,注重创新意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初中作文教学趋势高中作文教学靠拢,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等横向探索,转向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纵深揭示,从而使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三、改革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我认为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青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上作文课时,先以轻松的话题引入课题,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再用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把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展现出来。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作文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有事可写,有话可说。(2)、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如何下笔。(3)、要降低作文难度,减轻心理压力。(4)、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三)、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四)、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

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五)、更新评改理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的评改具有鼓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改革评改方法,构建创新作文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多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2、评价标准不要求统一。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班里的几十篇作文,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写作热情。

3、形式活。可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六)、重视评语,提高兴趣

作文评语作为对学生作文的一种评价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位叫曾卓的同学一篇《评语使我进步》,读后颇感受欣慰。对于一位同学的作文,我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该文以诗化的语言,浓缩了主人翁的人生精华,诠释人物的灵与性,也透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做了你长期忠实读者的我,今日感受到耳目一新。望多出精品,我等待着!”实践证明,通过评语,要正确使用自己的评语促进作文教学。

(七)、佳作展示与赏析。

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

“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四、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簿发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系列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生活积累就是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时才会挥洒自如,而观察生活是我们贮备材料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

1、观察事物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

2、观察事物要有序。

3、观察事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4、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读书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厚积,才能簿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作为初中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更要下苦功夫读书背书。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作摘抄、作笔记,写周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1、积累景语,丰富语感。在阅读散文、小说时要注意体会领悟摘抄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词句。如:《春》中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细腻生动的描写。

2、积累哲语,开拓思维。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点明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古诗古词里的名句,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赵冀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3、积累音乐语言,感受意境美。像《春天的故事》“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神话般的崛起了一座城”里的一种神秘感和形象美;《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给人以一种自豪冲动与自信美;《为了谁》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的奉献美;《真的好想你》中的一种悠扬绵长真诚专一美。

(三)、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靓丽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2、说真话,抒真情,展个性。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这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或虚情假意的文章是苍白无力,无法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品味到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的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了真话,抒了真情,写山就能情满于山,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1)、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如:《长大的感觉》一文,学生选取了自己初中生活中一段独特的经历,为自己歌,为自己泣,真切感人。

(2)、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3)、抒情要真切。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

3、文章要富有文彩。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比如《追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伟奇绝,“细看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凄清情思,苏轼,一位在华夏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里行走过了,最后所追求向往的不过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这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为文章平添了动人的魅力。

(2)、将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入文。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歌词等都很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把它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使苍白的文字披上绚丽的色彩,使语言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

(4)、善于捕捉心中的感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幸福也罢,痛苦也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感悟,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情感源泉。如果能善于捕捉它们,那么,情文并茂的文章将出自你的笔下。

4、凤头展彩,豹尾余响——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元代著名散文家乔梦符提出作文之法不外乎六个字“凤头、猪肚、豹尾”这就是说文章的开篇要俏丽,先声夺人。而结尾应醒目有力,余味无穷。如:《秋叶的月牙儿》一文的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夜,月牙儿刚爬上枝头,撒下淡淡的、朦胧的光,轻轻柔柔的,一缕飘进果园,舔着静谧的夜,吻着挂满果实的枝丫,吮吸着收获,阵阵愉悦的醉人的笑语,时时从果园深处飞出,回荡在月色里,浸透在茫茫的沃野。”开篇将自己对故乡的一片真挚情感抒发的飘送悠远,读来是一种惬意。如《冬绪》的结尾:“又一阵风吹过,那片不肯落的叶终于还是落了,这也是必然吧!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撩拨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不间断的冲动性,达到心理上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 激情状态,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荐故乡的小河(700字)荐校园的秋天

(500字)荐那片枫林(400字)荐老北京的韵味

(800

字)荐秋(350字)作文

作文作文文作

文作

第四篇: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浅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芮建华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了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着力探讨了学生写作的心理,认为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前提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此,文章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写作信心;二,观察体验生活,触发敏感心灵;三,感受成功喜悦,燃起写作热情。

关键词:心理障碍兴趣体验生活感受成功

鲁迅先生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作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作文之重要,可想而知。然而,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如何呢?教师为考而“教文”,学生为分而“做文”。结果到毕业,学生往往还是辞不达意,文不表旨。作文几乎成了学生学习的沙漠、语文教学的沼泽,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了。

是什么原因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如此糟糕的泥潭?去调查一下就不难发现:学生十有八九对作文不感兴趣,开口便怕,提笔就烦。这种心态中,学生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自信心的培养上,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这完全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是训练的开始和成功的前提。吕叔湘也曾经说过:“作文也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想办法引起学生作文的动机,并且指导他们收集材料和加以剪裁组织。”这为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思路,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写作信心。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活面与阅读面的狭窄所致,与另一方面与我们不当的作文教学也有关。我们的作文布置往往脱离学生实际,陈旧的话题丝毫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的作文评改往往流于形式,我们凭着简单的印象简单地给学生的作文以领导批阅式的终极评价。因此学生写作时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

一、对自己作文能力的悲观与失望,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写文章的料。因此每次作文练习生搬硬套,甚至抄袭。

二、对自己作文过程的厌烦与封闭,害怕和羞于与外界交流。于是胡编乱造,应付了事。

三、对自己作文思维的掩饰与做作,不敢说真话,不会说真话,故作深沉“假大空”。

四、对自己作文成绩的自卑与否定,1

被老师的“印象主义”左右,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诸如此类,这应当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有足够的宽容度,切不可满眼看到的是错别字、病句,是主次不分,是详略不当……(当然并不是说可以放任不管)因为某些缺陷而一棍子将学生打入作文的“冷宫”,只会加重学生业已形成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只能采取正面引导、耐心消解的策略,运用成功教育的手段,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年来,我一直借助于批阅学生日记、周记和作文的机会,用简短而肯定的话语与学生笔谈,或肯定其内容的真实,或欣赏其语言的真切,或表扬其感情的真挚……这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平和了学生的心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

第二,观察体验生活,触发敏感心灵。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对于生活中的好素材,学生往往因熟视无睹而失之交臂;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往往只能“舞里看花,镜中望月”,难以受到感染。因此,他们经常有“这样的事我也好像碰到过,我怎么就没想到写”的遗憾,也有“这样的人我也写过,我怎么就写得那么糟”的自卑。所以练就学生的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个“真真切切”,触发学生敏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贫瘠的土壤中是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的。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自己找米下锅。指导他们阅读中重感悟和思考,明白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生活中重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体验人生。我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观察生活和阅读经典。如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从自己的喜怒哀乐中感受自我心潮的起伏;写《焦点访谈》观后记,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佳作欣赏”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名言佳句摘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班级风云录”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情感神经被触发了,当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产生共鸣了,表达也就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了,甚至不吐不快了。这时,作文不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第三,感受成功喜悦,燃起写作热情。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而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看不到自己作文“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成功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努力去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者是开头好,或者是结尾妙,或者是词句美,或者是过渡巧等,让他们尝尝成功的喜悦而兴趣大增远比任他们在黑暗中挣扎强得多。即使是明显的缺点,我们也应委婉地点评,要知道有时候就是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褒奖,却燃起了学生心中的写作热情,甚至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因此,教师在班级中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展示舞台和交流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出版《班级佳作集》,开辟《精品芳草地》(墙报),评选“班级小作家”等。只有源头活水不断,才会有溪水的清清如镜。只要坚持,学生就会发现:好的素材就在身边,写作能力我也具备。

当然,一时的热情并不是真正的兴趣。因此,我们还必须着力于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想写而又知道如何写,不断地浇灌培养兴趣之苗。我们的指导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初一初二学生天真活跃,富于想象,但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可能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因此,可以先组织他们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讨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了,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指导他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当兴趣随着训练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强化,作文能力也就提高有望了。

总之,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灵活的,但耐心细致地呵护兴趣的嫩芽却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走出山穷水尽的沙漠,步入柳暗花明的绿洲。

主要参考文献:

《成功教育》刘京海福建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论文集》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初中生作文指导与练习》谢嗣极江苏古籍出版社

《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义和措施

    浅谈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及措施摘要:职业指导教育是指学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或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辅导学......

    英语教学论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英语教学论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动力,兴趣教学是英语学科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

    初探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论文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探求知识、获......

    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共5篇]

    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

    初中生必读和课外推荐书目

    初中生必读书目: 七年级:《汤姆 索亚历险记》、《男生贾里全传》、《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八年级:《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环游地球八十天》......

    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562409 兴义市顶效镇楼纳学校熊亲义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语文教学之关键。 关键......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

    初中生课外美文阅读

    你就是一道风景 胡西淳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必要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