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01: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

第一篇: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

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时代给了我们教师新的舞台,同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挑战,如何能把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理性化,更加兴趣化,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理论指导实际,理论来源于平日的摸索,新型的教学文化应该以什么为基础,它的脉络又该如何呢,我将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分析问题——课堂教学文化现状分析

1、重视了过程教学,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够

知识既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翅膀,又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羁绊。传统课堂教学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在知识的传授上一直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静止地接受那些满意的结论。从创新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动态地掌握知识才具有创新的价值。但老师们在注重了知识的过程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明显不够。

2、重视了教师“问导”,但“导问”不够

矛盾、困惑的智力背景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探求倾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能设计大量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起到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活”起来的作用。

但绝大多数老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片面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提问,还很难把握或者说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适应性,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是消极的、被动的。

3、重视了对教材一定的重新处理,但深层次挖掘创新不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激起学生创造的热情。但在教学中缺乏对教材真正力度较大的创新处理。

4、重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但多向交往不够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单向交往的模式,后来的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单向交往模式不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复杂特质,提出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往。这种教学的双向交往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在的重点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采用了这种双向交往的反馈形式。但现代心理学认为,多向交往较之单向和双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

二、解决问题——新教学文化的理论形成1、教师应切实加强创新学习方法的传授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陈旧的速度加快,使得一个人在今天学习的知识,几年后就会过时。因此,学会学习、独立探索就成为21世纪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切实加强创新学习方法的传授,把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交给学生;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备课要兼顾学法,课堂教学要渗透学法,课后辅导要点拨、强化学法,使学生会学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学法指导,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因此,教师一要注意在教学中做好“提问”的示范: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形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二要充分运用“问题情景法”、“探究发现法”等创设“发现情景”,通过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三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提问;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教师“导问”的本质是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并巧妙地将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地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就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移,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

4、课堂上形成多向交往,让学生学会创新

现代课堂上应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地发展。课堂上形成多向交往的最好办法诸如小组讨论法,教师就某些具有创新意义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自主活动法,让学生选择课堂上遇到的某一个问题,自己主持、安排讨论等。

三、升华问题——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

1、课堂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

(1)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

(2)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之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它应是认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整合。认

知目标应遵循基础性、普及性和阶段性。情感性目标应体现渗透性、趣味性。社会目标体现交往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反馈形式,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序设计。

我们根据认知构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及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从师生两个层面着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激励、控制过程,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性程序。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

3、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策略

(1)基础知识策略

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环境与行为策略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高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时。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热情鼓励,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二是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

(3)情感与思维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双方心理双向交流的动力和支柱。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特别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创新学习之路铺路架桥。

4、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改革

(1)、以创新性学习标准为主的评价取代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要由过去主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要有过去主要注意传授和学习形成了的知识,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要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为更注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评价质量。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变为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发展。

(2)、激励导向性的评价。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注重发展性评价。以纵向评价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导向为主,以多元化的素质教学目标为标准。

总之以多元评价取代过去的单一评价,做到自评、互评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借鉴课改和洋思经验的精髓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二篇: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探索(写写帮整理)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却走进了一些误区,要想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建设完善的、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企业文化,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原因分析,对一些成功企业文化的剖析,从而提出科学有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希望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文化 理论 实践

I Think on some problems about cash flows —Discuss the change for accountant institution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business core, pool employees a sense of belonging,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the people of this management theory.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cultur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growing role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key factors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enterprise.But now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has entered a number of errors, in order to get out o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build a sophisticated and need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culture, long way to go.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pt of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nterpris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reasons of misunderstanding on some Chenggong analysis of corporate culture, Conger made Conducting Scientific and Valid enterprise culture measures in the hope of the enterprises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Keywords: creditor interests capital cash flows

II

目 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1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1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1

1、企业精神文化...................................................2

2、企业制度文化...................................................2

3、企业行为文化...................................................2

4、企业物质文化...................................................2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一)凝聚功能........................................................3

(二)导向功能........................................................3

(三)激励功能........................................................3

(四)约束功能........................................................3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原因分析.........................................4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4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5

(三)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5

(四)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5

四、对一些成功企业文化的剖析.............................................6

五、科学有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8

(一)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8

(二)宣传倡导,贯彻落实..............................................9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9 2.领导带头,身体力行..............................................9 3.完善制度,体制保证..............................................9 4.树立榜样,典型引导.............................................10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10

(三)积极强化,持之以恒.............................................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III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探索

前言: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却走进了一些误区,比如: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要想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建设完善的、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企业文化,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科学性考察和实践的操作性探讨就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1、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2、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般来说,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

3、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4、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涵涉及到企业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也恰恰体现了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一)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四)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论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过去部分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走进了一些误区,走了不少弯路,这就需要我们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梏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几个误区: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 4 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三)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四)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 5 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对一些成功企业文化的剖析

通俗地说:一个企业的个性就是这家企业的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在不同企业的表现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成功的企业总是具备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知道MOTOROLA、TOYATA、MICROSOFT、IBM„„它们的文化氛围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它们是有个性的企业,但它们都是成功的企业。虽然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文化,但是在这些文化内涵中包含着共同的哲学理念:公正、仁爱、正直、诚信、服务和耐性,而这些都是人类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所形成的美德。这些美德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实践中获得的真知,永远具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它引导着企业管理者把企业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企业推向深远。

企业文化通常是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的,但企业文化设计与创建往往需要管理者来进行。企业管理者的品质和人格往往是影响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我们常常把企业原则和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罗列若干条口号式的概念,让员工在每天的工作开始之前诵读,这似乎是对企业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这样对企业文化的设计可能有着先天的不足。一般来讲,企业原则和企业精神的设计富有特色一些、简明扼要一些、实用一些所收到的社会效果会更好一些。比如,北京天九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为“至诚至信,天长地久”。仅仅8个字,却道出了公司追求的诚信原则。这种高度的概括,可谓气势磅礴,这种精练的语言,体现了好识好记,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的写照。再如,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为“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也只有12个字,却体现了株洲时代集团公司创业者和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优秀企业的态度和精神。这些优秀的企业,尽管在企业精神的设计中,各有特色,但更富内涵,他们利用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把企业精神看作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 6 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这是优秀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把企业的管理者的品质和人格渗透在企业个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IBM的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决定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机构、革新和选择时机等重要得多。

当然,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不仅是设计别具特色、含意丰富的企业精神,而且也非常重视确立和推行自己的价值理念。北京天九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俊卿先生说:“价值观高于利润,只有用天九价值观创造利润的人,才是天九事业最需要的人才。对违背天九价值观而一时创造利润的人不可重用。”而IBM公司中国地区人力资源总监白文杰女士也说,IBM的校园招聘着重考察学生的价值理念、专业技能及知识结构三个方面。IBM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而言,知识结构和技能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磨炼得到提高,IBM更倾向于认同、具备IBM价值观特质的学生。这是“天九”、IBM等公司把企业的价值理念当作企业的用人标准。而企业的用人,往往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不难看出,优秀企业把企业的价值观放在了企业发展中多么重要的位置。那么,优秀企业是如何推行自己的价值理念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产生一套和企业的价值理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行之有效的规范。

几乎所有企业都编写过《员工手册》一类的文件汇编,并把是否遵守《员工手册》的各项制度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力争使其起到公司规章制度的统帅作用。但往往是当这种手册印刷出来以后,不知如何贯彻下去。也就是说,企业把自己的价值理念的理论往往不能转化为经营的实践。在此,我们就必须了解企业的执行力。作为已经确立价值理念和运作规范的企业,在解决执行力问题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有没有形成凝聚力,或者说企业文化有没有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解决企业执行力的基础性问题。假如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如果有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不符,就会有人提醒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监督,有利于企业的执行力的实现;否则,对企业执行力的实现就具有一定的阻碍因素。2.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流程是关键,要看执行流程是否繁琐,不合理。研究表明,处理一个文件一般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3-4天。有时一项工作需要好几个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因而,简单、快速、敏捷、高效的执行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设计和 7 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更快捷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3.要看所执行的制度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缺少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为了约束员工的行为而要求员工填写各种报表,书写各种计划和心得,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企业每出台一项制度无疑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约束了执行者的思维,羁束了执行者的行为,从而也增强了执行者的逆反心理。导致员工对工作的内容敷衍了事,使企业各种规定的执行流于形式。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制度和规定的出台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工作的目的,能够使工作过程更加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规范、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和强有力运行机制的保障。

五、科学有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以下主要环节:

(一)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在确定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二,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例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商品经济要求与用户搞好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都是不以民族和企业特点为转移的。但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第三,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

第四,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 8 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采借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给日本企业家传授产品质量管理的考评和测量技术,很快被改造成世界著名的QC小组活动。

第五,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同是美国文化区内的企业,惠普公司文化便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倡导团体主义,主张建立轻松、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司宗旨明确写着:“组织成就乃系每位同仁共同努力之结果。”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第六,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40年来,株洲时代集团公司员工辛勤耕耘,铸就了“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株洲时代集团公司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宣传倡导,贯彻落实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领导的钻井队,以后虽换过不少届领导班子,员工也不断更新,但由于坚持对工人进行艰苦创业传统的宣传,“铁人精神”一直保持并发扬光大。

2.领导带头,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3.完善制度,体制保证

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 9 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4.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必须首先接受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集训,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

(三)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强化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因受到一定刺激而获得继续或中断的过程。获得行为继续下去的结果的强化,叫做正强化或积极强化;使行为中断或中止的强化,叫做负强化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的刺激使人们获得奖赏性情绪体验,而消极强化的刺激带给人们惩罚性情绪体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学习、采借别的文化质,不仅要经过鉴别,以决定取舍,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结论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以上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论述,一方面对企业文化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对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准确地把握。笔者期待能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然笔者所述,仅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只能是管中窥豹、冰山一角。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对更多的企业来讲可以根据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探索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只能借鉴,不可照搬,更搬不来。闭门造车固然不对,全盘移植也不行。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走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刚:《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09。[2] 王长根:《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1。[3] 农贵新:《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超择林:《21世纪企业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中外企业文化,2006。[5]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 刘志耀:《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6。

第三篇:构建现代农业体制实践与探索

构建现代农业体制实践与探索

赵险峰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创新。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着力推进“吨粮市”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去年以来,全市立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率先提出三年建成“吨粮市”目标。即到2012年,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两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亩产达1000公斤,总产500万吨,到“十二五”末实现55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去年,全市建成“吨粮田”265万亩,永年、临漳等6县接近“吨粮县”目标,建成96个“吨粮乡”、1125个“吨粮村”。“吨粮市”建设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弱质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过程。

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的切入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9.8%,并在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具体做法有抓布局优化,重点培育粮油、果蔬、蛋乳、肉类、生物质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面粉、蔬菜、禽蛋、色素等12大产业集群,建成了大名、魏县等3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县,永年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抓规模壮大,实施“百龙腾飞行动”,重点扶持100家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3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8家。大名五得利面粉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面粉加工企业,馆陶金凤禽蛋批发等成为全国同类企业之最。抓产业聚集,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个产业聚集区,建成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聚集区26个,形成了蔬菜、小麦、玉米、谷子、奶业、肉类、果品、油脂、色素等九条产业链。目前,全市70%以上的市

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了订单式生产,年销售总额158亿元。抓品牌培育,建成7个国家级、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1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村,标准化生产面积达518.3万亩,创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7个。如“晨光生物”成功上市,开创全省“农”字头企业上市融资先河。

强化农技推广与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是打造信息平台,投资150万元建成“邯郸农业信息网”,将农业政策、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百名专家驻村,千名干部包户,培训百万农民”的“百、千、万”活动,组织15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一线,围绕“吨粮市”建设和“4123”工程建设核心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对农民开展“零距离”科技服务;再一方面,建设农业信息员队伍,为广大农民提供测土施肥、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

着力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激活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壮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市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24个,年交易额达158.5亿元。二是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建成4325个超市型农家店和28个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大型流通企业为龙头,县级重点流通企业为骨干,农家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三是创新农村商贸流通模式,发展便利店、小超市等农村流通新业态。拓展和创新金融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4家涉农金融机构(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农发行)贷款余额573亿元,占全辖贷款余额的44%。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拓展,同时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今年实现各县小额贷款公司全覆盖。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大力培训农村专业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持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累计培训农民320万人次。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去年全市30亩以上的土地

流转大户由474家增加到1016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由6.4万亩增加到15.1万亩。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市场,15个县市区建立土地流转机构。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去年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165个,位居全省第一。

河北省邯郸市政府副市长

第四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2010-11-12 20:47:00)标签:

课题研究

杂谈

娄底一小课题组 肖伟颜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有调查表明,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从小学教师队伍来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等,甚至处理问题简单粗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形象也受到了怀疑。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比过去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的欲望。学生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专制性的教育行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这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2、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近20年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因此,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力图不但丰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4、可行性分析

在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方面,本课题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基础优势。我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组组长主持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全国三等奖;本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与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2004年我校参与省“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01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定期开展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竞赛以及“尊师爱生”、“学校·学生·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校“雏鹰电视台”为主阵地,每期开展了演讲、朗诵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条件优势。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小学。近年来,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校园网、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课题组组长是学校现任校长兼书记,研究经费有保障且充足。

三是人员优势。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与学的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

三、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还有:

1、交往教学论 以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认为师生合作、自由民主的教学交往是“解放”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以(美)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

5、和谐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和王守仁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认为要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

4、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

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再认识,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更应该好学不倦,拥有宽厚的知识。

3、研究充分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要建立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系列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师生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加深,并对全体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师生关系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5、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不断加强师生关系和谐的经验交流。让更多的教师去体验和谐师生关系给我们教师带来欣慰和快乐,不断扩展课题研究的外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验,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6、扩展师生关系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变专制型或强权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7、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条件,把对学生的强硬督促教育变为学生自觉的自勉教育。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12——2006.9)(1)、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5)、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6)、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第二阶段:实施起始阶段(2006.9——2006.12)(1)、开题论证

(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科研素养。(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开展校级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3、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2006.12——2008.6)(1)、实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2)、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3)、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

(5)、总结、改进前期成果,邀请课题顾问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指导。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3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CAI课件等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2008.6——2008.12)(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等。

(4)、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模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低、中、高年级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典型教学实例及活动案例;

八、课题的组织与领导

1、保证条件

(1)、学校行政负责领导,教学部门具体操作,搞好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2)、聘请市教育局科研所的专家任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教师,定期接受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3)、学校确保科研所需的人员、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的准时到位。(4)、把教育科研写进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制定有关制度和奖惩措施。

2、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张力平、罗婴平、周 莹、谢凌云、林燕娜 成 员:刘志群、吴洪斌、肖伟颜(2)、课题研究指导

吴国贤(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肖爱山(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3)、实验研究课题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周 莹

成 员:林燕娜、肖伟颜、杨 瑰、钟仁伏、李飞燕、刘晓鸣、唐 怡、姚聘兰、刘爱灵、龙姣妮

课题参研人员:娄底一小全体教师

九、经费筹措与管理

本课题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相关活动的开展争取友好单位的赞助,预计研究经费总额为6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开支,具体用途如下:

(1)师资培训、考察学习费2.5万元(2)学生活动经费1.5万元(3)图书资料费0.2万元(4)专家咨询、指导0.4万元

(5)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费用0.5万元(6)打印、光盘制作费0.5万元(7)科研成果展示0.4万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Lynda Fielsteim & Patricia Phelps 著 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5」张武升.外国现代师生关系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教育评论,1989,(6). 「6」徐学俊 李正洪 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28—31.

「7」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8」李洪 丁特.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20

第五篇: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陈钰 单位: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邮编:124000

关键词:创新 科技 五子棋

摘要:科研单位发展的基础在于技术的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来自于优质的人才资源。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科研单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是打造企业创新灵魂的决定力量,是科研建设实现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当前我所立足实际,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新方法、提升党的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是从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来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强,一成不变的惰性思想较为严重。二是从科研人才开发使用方面来看,机制不够健全,现有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存在“能人”闲臵现象。三是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来看,平台有待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等软件环境尚待重新塑造,员工心中为科研奉献的大局意识稍显薄弱,团体凝聚力不强。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针对我所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创新推出队伍建设“五子棋”管理提升法,全面提升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所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深学重教,强“底子”。树欲参天根必固,好学不倦是实现科研技术攻关、打造高品质科研团队的“秘诀”。我所针对人才

队伍现状创新学习模式,即:围绕一条线(全厂核心工作),念好“五字诀”(学、讲、新、考、用)。引导员工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在学教模式上创新开展“订单式”培训课,让青工们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所内技术专家们还会不定期为青工上“私人课堂”,以老带新互相促进。在内容上不再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是拓展到理念、安全等各方面的学习。在考学致用上坚持以考促学、以赛促练,每季度一次对全体技术人员所学的业务知识、形势任务、安全等进行综合测试,所领导亲自把关,了解员工真实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下步学习方向。

完善机制,铺“路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硬性措施。为加强队伍量化考核工作,保障队伍良性高效发展,出台了《动态考核评分细则》、《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月经营承包兑现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纵横双向上逐步建立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纵向上,对生产、经营、党建、设计工作以及卫生、劳动纪律等进行一体化考核,在优化细化考评指标、科学设定考评内容、精心设计考评方式上下功夫,各负责人汇总考核结果后,在所月度生产会统一通报,确保了考核公平、公开;横向上,在出勤率、日常基础工作、动态工作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考核,强化全所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奖罚分明,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建强队伍,架“梯子”。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作为科研单位更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高效组织科研团 2

队,增强队伍合作意识和凝聚力,努力开创团结协作、以老带新、齐心戮力的队伍建设新局面。我所青年科研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近1/2,直接影响科技创新和单位的发展后劲。为带领青工快速成长,夯实团队整体能力,我所50后、60后老师傅们主动架起“梯子”,挂牌收徒,亲自指点,答疑解惑,丰富青工实战经验,提高青工应变能力,初步形成了一级带一级的团队协作责任体系,通过梯次培养与储备来实现团队结构优化和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的目标。确保每一名青年科研人员从入职见习到科研岗位到进入后备人才队伍,“导师带徒”没有空白期,确保了青年成长中少走弯路,加速了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成才,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先锋引领,把“舵子”。以“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为切入点,选树了一批“树得住、叫得响、推得开”党员先锋。通过全体员工投票选举,先后设立了党员工程立项、先锋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真正正做到党员服务群众;与此同时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活动,将厂处级专家、优秀党员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持续、大力宣传,充分利用这一群体的效能,使先锋模范作用最大化,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带动了全所员工刻苦钻研、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焕发出科技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载体,搭“台子”。人心齐,泰山移。队伍齐整才能大踏步的前进,否则只能原地踏步。我所始终以“融入中心唱响主旋律 服务大局传播正能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优创新,以“精艺求金”的独特团队理念为核心,即:“精”精细管理,3

营造和谐科技团队;“艺”优化设计,提供最佳工艺方案;“求”科技创新,提升工艺技术含量;“金”增加效益,完成有效措施产量;同时以生产篇、经营篇、安全篇、党建篇的“四大篇章”文化长廊为载体,打造丰富多彩家文化,增强队伍凝聚力,使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增强了员工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

1、完善的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渐入佳境

本着立足于现实工作需要,提升专业技术综合支撑能力;立足于精干高效,提升科研力量综合调配能力;立足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人才综合培养锻炼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建设规划和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吸纳、培养、使用和激励的机制,有效推动了我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队伍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才总量不断增长。43名科研人员,1名油田公司级技术专家,4名厂处级技术专家,2名技术带头人,7名高级工程师,9名技术骨干和20名新秀人才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创新团队。

2、和谐队伍促进核心工作的完成

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了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和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使绩效考核与奖励惩处、个人贡献与团队共享、阶段目标与全年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个队伍呈现出和谐团结、勇争第一、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态势,促进了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达到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目的。截至目前共完成累增油2.5万吨,超额完成了产量指标;成本费用控制在指标范围内;获得厂科技成果奖13项;安全生产无事故。

下载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新型教学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创新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创新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读《教育就是服务》 喻立森 华长慧等著《教育就是服务——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宁波构建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探......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

    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加强对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

    煤炭企业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煤炭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考程同军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就是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工作体......

    构建学习型民营企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构建学习型民营企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刘晓明 徐旭水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多家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与......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探索与实践 王 喆 罗进文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 要】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吸取国内外大学研究生培养经验,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