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课题研究体会
《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课题研究体会
新课改中的新理理念指出“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立足于对学生兴趣的强化。是解决当前“应试教育”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举措。
通过一年来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采用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实效性。以前我们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总是认为老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效率就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不愿主动去学习。其实在音乐欣赏中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即研究性学习都能够解决。
当今时代媒体如此发达,学生完全有条件采用多种方式去学会各种知识点,不会的互相讨论,不会反复,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大,效率会更高。既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索精神。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体现了他们主人翁的地位。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江苏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中可见一斑。在洋思中学是每门课程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也不是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而是教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伟大的教育先驱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这对我们是值得借鉴的,与新课标的理念是吻合的。例如:在走近通俗音乐这个单元中,我们利用了艺术欣赏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搜寻法。在课前让学生去网络中寻找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
1了解通俗歌曲诞生的标志;
2再生模仿期的代表歌手、校园歌曲教父;
3独立发展期的各个流派;
4探索深化期的百家争鸣;
让他们去欣赏自己寻找的素材,各个时期的代表歌手,代表性作品及演唱风格。然后把课堂交给他们,让学生分组去讲解用自主创造法去展示演唱各个阶段的歌手的代表性作品,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从而真正的达到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整个这节课的过程也是在音乐欣赏中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实施过程,先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学生本身很喜欢通俗音乐,所以“我要研究”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也能达成共识。
整个课堂过程也是学生对于此课的一个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过程,也是在研究中提高他们对通俗音乐的欣赏水平过程。同时学生在课前课后所做的研究日记使他
们在音乐艺术的研究性欣赏中,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课题与书本认知的层次,产生自己创造不同风格流派通俗歌曲的想法。这与我们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相呼应的。
古语云:“受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素质教育下艺术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通过这一年内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我深切体会到在艺术欣赏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值得我们在艺术教育中终身推广。
第二篇:在课题研究中的一点体会
在课题研究中的一点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不是谦虚,今天坐在这里,我真的很激动也十分惶恐,激动领导和同志们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惶恐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所做的一点事情实在是微不足道更谈不上什么成绩,惶恐在课题研究中在座的各位有许多老师要比我做的好,经验足,成果大在这我实有班门弄斧之嫌。说到课题,我要感谢中心学校领导对课题的重视保障了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些粗略的认识,在此抛砖引玉,把我们学校和我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点滴做法向各位老师汇报,有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谅解、批评。
首先说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说我们的集体在课题研究中自始至终表现出了一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首先学校领导科研兴校的的前瞻性意识在学校内形成了所有教师向科研靠拢,日常工作为科研让路,一切活动为科研服务,有限经费向科研倾斜的良好科研氛围。说到我们的老师在课题立项之初所有教师就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进来,立项时我们既不懂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不懂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对于课题研究更是一窍不通,大家下定决心,从头学起,从小学生当起。当时我们一是刻苦学习科研理论,从基础开始,先学习《教育科研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二是从网络中比较学习同行中的成功者,分析他们研究了什么,是怎么研究的,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三是老师们共同探讨。平日工作忙每个人都把课题学习当作家庭作业,而为写开题报告几个人更是一夜未眠,使我们的课题立项为省级课题。在课题结题呈现资料的那段日子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做到了废寝忘食,将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整理编册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校中能用的计算机就有两台而且大家一天课程都安排的紧紧的,课题工作就只能带到家里去做,平日里不多熬夜的同事,早晨到学校里都揉着发红的眼睛说着同一个话题:昨夜我弄到了1点钟,我也是12点半、、、、、、。可能大家会想平时肯定没有好好干这是临时抱佛脚,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平日里老师们个个都是有心人时时都想着课题,以至于女老师说我们这些男老师一个个心比女人还细随时都能收集到课题资料。为了搞课题研究老师们用家里的打印机拉上好几百页资料,一有活动就把家中的相机拿来记录影像资料,只要自己能为课题做点事谁也没有说过半句推辞的话,试想在这样一种精神下还会有什么困难难得住我们。另外在这里还得感谢中心学校领导给予了我们课题组强有力的理论、方法支持,张校长,张组长一次次不辞辛劳到我们学校耐心细致的辅导、指点使我们从不懂到一点点探索到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自从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以来在多次中心学校组织的业务考核中,我在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得到了考核组领导的肯定,当然也少不了不足方面的批评与指正。下面就我个人在课题研究方面的几点体会向大家做以汇报。
首先从思想上要重视。在整个教育系统大兴科研之风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将课题研究这个事重视起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科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我们每一个人从教书匠成长为正真意义上的教师的必由之路,科研才能让我们从机械、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创新性,才能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说到这里也许大家认为我在说大话了,那么就从于我们具有切身利益的方面说,在新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教学科研将在工作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将成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晋升职称的重要考核内容。所以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把科研与我们的教学工作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二,就是“惦记”。常听人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仔细推敲发现惦记这个词是在太妙了,用在许多地方他都是那么的贴切。我要说的是不怕你不懂科研怕的是你没惦记着科研这事。一个人要是惦记上了一件事我想就算最终没有成功,也一定会有一个值得回味经历。我这样想是因为惦记在我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例如:我所承担的子课题是《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自接受任务那天起我就把它铭记在心了。有一年我担任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一次备课中我看到“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的这一课题。脑中灵光一闪,我想要想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于是在备课中我就将教学与课题研究联系到了一起。教学中我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主题班会,现场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心目中的老师》,每周写一篇周记对老师说说心里话,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课题研究就这样开头了。从中给了我大量的写调查报告的材料,让我在撰写论文中有鲜活真实的素材,也整理了大量的支撑我课题成果的呈现资料,以至于我在后期呈现课题资料时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还有一次我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期间来自全区的许多优秀班主任做了事迹报告,学习中我发现这些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正是一个个师生用爱凝结的感人故事。师生间建立起了爱才有完美的教育,这不正是和谐教育的成果吗?于是我用手中的笔记录了一个个金子般故事。我想我要用这些老师们的做法去实践中进行我的课题研究。培训结束后,我反复的研究笔记中的案例,在工作中一点一点的实践,我与学生的关系渐渐的和谐起来了,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和研究热情,我又将实践中的一个个成功案例记录了下来,把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写成多篇论文,形成了厚厚的一摞案例,和论文。在结题时我的案例集和论文集和过程资料就出了厚厚一本书。这些成果都是因惦记而来。
第三:乐观积极的对待每一件事。在开题之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从没有半点研究经验一下子立项为省级课题,大家都有点无从下手,觉得一下子多了个负担,面对困难有人想后退了,我想既然人家敢让“一穷二白”我们搞省级课题我们自己就没有理由害怕,只要坚持在学习、探索中去研究多少会有点成果的。结果就这样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摸爬滚打中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当结题时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一本本书的时候,那种溢于言表的成功的喜悦是我们其他工作中很少能体会到的。有人发出感慨:回顾这半辈子能留给我儿子的有点价值的东西就这本书了。我想我们都觉得在工作中难得有点成就感,那么你就试着在乐观中战胜一个个困难,风雨之后定能见到彩虹。
第四:要勤。勤就是勤快。在课题研究中我体会到不断的工作学习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充实与快乐。自从与网络接下不解之缘后,我就很少用笔动脑写东西了。在课题研究中要写调查报告,写案例,写论文,写结题报告,由于学校计算机少加上冬天微机室取暖不好,有时需要立刻就该写下来的一些东西我就拿出稿纸用笔写。这些全靠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回头一看,才感慨到咦没想到自己的脑子还能用,也觉得自己至少没退化成一个小学生。的确天天教这般小娃娃如果不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拿出来用用有时真觉得就是一个小学生。
第五:师夷长技以自强。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加工利用是课题研究中的一条捷径。这点体会还得宜与六年级张组长的一句话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研究肯定比别人要高,在一次中心学校领导给我们的课题辅导中张组长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的今天,利用网络可以找到许多与自己所研究课题有关的课题研究资料,在学习借鉴中把别人的东西加以研究利用使自己的东西更科学,完善。
第三篇:__研究性学习_课题研究初探的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陈 蓓 璞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克服课题新、缺乏可借鉴的模式、课题难以管理等重重困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集中研讨、上网查询、课题随访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
我校本学年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在高一年段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我有幸成为学校课题领导组和课题中心组的一员,参加了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及评估的全过程。作为学校课题中心组组长,负责起草了从课题设计到课题评价的一系列方案;并主持整个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管理及课题评价工作。课题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组克服课题新、缺乏可借鉴的模式、课题难以管理等重重困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集中研讨、上网查询、课题随访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学校课题组、高一年段各班主任及高一年段全体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收尾评价阶段。本课题已经申报,并被认定为“市十项重点科研课题”。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体会归纳如下:
一、端正认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正确的认识观是课题研究的思想保证,而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当今世界知识浩如烟海,任何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总量都仅仅是世界知识浩瀚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因而,一个人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将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生存技能。教师在授之与鱼的同时,更要注意授之与渔。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距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引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寻找问题、确定课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课题的提出者、研究者和完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成者。“研究性学习”是所有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机会;所有教师改变教育理念的机会。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开展既是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推广,“研究性学习”必将成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不少老师担心“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对高考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是老师们最担心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但不会影响高考,相反对高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高考改革将与教学改革同步发展。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得到教育部的认同。其中语文卷作文题只出一道:介绍“世博会”,并假设2001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请为“上海世博会”设计一个主题;进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一篇课题研究报告形式的作文。这篇作文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得到各界的好评,认为它是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好题。高考压力随着高校招生量的扩大而正在逐步减轻,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高考改革将服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改到哪,高考就跟到哪。不少专家认为搞“研究性学习”一定得利,不搞、迟搞一定吃亏。
课题组召开一系列的研讨会,我在会上就上述观点进行多次论述。使全体指导教师能统一认识,克服畏难情绪,端正思想认识。为我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本学年初我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课题中心组。加强了对“研究性学习”的领导和科研。课题领导组多次召开年段教师会及学生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布置。课题中心组的老师多次进行课题前期研究,认真研究学习“学习包”的材料,并通过因特网在网上查找“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拟定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步骤:(1)制定课题计划(即开题报告);(2)具体组织实施;(3)形成课题报告、进行课题评价。
万事开头难,考虑到学生要自己提出课题不太容易。中心组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首先公布了一份近百题的课题目录供学生选择,并向年段全体老师和学生征集课题。同时印发课题设计、课题计划的表格及张贴课题设计、课题计划的范例。通过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全年段500多名学生全员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其中有的同学还参加了两个课题小组。全年段老师(除个别跨年段教学的老师外)都参加课题的指导工作,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全年段共组成66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
各个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克服时间、经费等种种困难,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他们走进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走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工厂商店。进行科学实验;查阅、查询相关书报、网站;开展社会调查。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分开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问题研究沿着:提出问题——认识问题——提出设想——验证设想——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 „ 的研究轨迹进行。经过不断的努力,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充实。如:刘文灿老师带领“小灯泡的电阻测量”课题组。自己设计电路图;动手安装电路;测量、记录;改变电路图;改变测量手段。通过多次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分析,总结出小灯泡电阻值随电压改变的规律。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精神。又如:许丽红老师带领“泉州城区水系的污染与治理”研究小组,实地考察我市城区的每一条内沟河。考察污染情况;拍摄图片资料;查阅报刊、书籍;走访环保部门。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增强了学生对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课题研究丰富多彩,师生热情高涨。课题研究对学生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课题随想:
目前。大多数的课题已完成课题研究,进入课题总结评价阶段。我翻阅了部分同学的课题心得体会。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他们对课题研究的看法,使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现将几位同学的心得体会如实摘要如下:
(1)高一年八班林毅祥同学:„ „高中生活到处充满学习的压力,沉重的功课,而课余时间更是“挤压”得所剩无几,更不用说课余爱好的发展了。虽然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但大多都是自己毫无兴趣的。盼着、盼着,终于盼来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国家教委(即教育部)为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我庆幸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参加了这些研究。并找到了发挥自己、展现自我的地方——中学生网页设计研究小组。„ „
(2)高一年四班陈应兴同学:„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有挑战性。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一本教科书中搜集答案更有意义。„ „
(3)高一年六班吴文理同学:„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它不仅使我融入社会,去了解一些社会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使我的各项技能、能力得到最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大程度的发展。同时,我也看到了我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重要。„ „。虽然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读书型研究报告,里面真正属于我的观点并不多,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我觉得这值得去做、去研究,因为它使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文化知识,才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
看看这一篇篇发自学生肺腑的体会。使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我们看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美好前景。我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研究性学习”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
参考目录: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 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 孙元清 洪如蕙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 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邓小丽
注:本文2002年参加省论文评选,获三等奖。
责任编辑:扬帆
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40862775.doc
第四篇: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在课题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都丰乐中学:吴正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题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强调以学为主,教师只是作为咨询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控时间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决矛盾的冲突、指导学生困难的解决等,而具体任务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本文就在课题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做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学 过程方法 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缘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应该成为学习研究的途径,使学生在这个学习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和体验未知知识的探求过程。所以,再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师责无旁贷的。然遗憾的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的目的,重点并没有落到实处,并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一方面要使课题研究的时间向课前课后适当地延伸;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力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完成“课题”的学习,下面就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谈点个人体会。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课题
进行研究性学习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有无价值,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该环节是教师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教学内容进行“稀释还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隐含在教材中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挖掘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探索价值的话题。确定话题必须符合
1.目的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目的就是如何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理想模型“,如何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如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科学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索真理的活动。课题应考虑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或一些物理知识,使学生有一个探索的基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3.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体现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可表现为理论,观点,概念的创新,又可以表现为方法上的创新。对于高中生来说,刚开始参与科学研究,不能要求过高,但必须做到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4.可行性:研究性学习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即学生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须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是否有必要的实验设备、资料、时间(如探索时间、讨论时间、实验或收集资料时间)、研究地点等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课题内容可为:①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是什么?②联系实际,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是否正确?能举例说明吗?③怎样设计实验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④实验过程中,同一物体以相同速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受力情况,运动情况)?⑤运动情况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⑥如果平面是光滑无磨擦的,运动将会怎样?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二、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自主探索
要想顺利地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前把课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同时要提供清楚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1.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收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学会查阅资料才能走进科学研究的大门。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图书、期刊、报纸、科普读物、教科书、手册、词(辞)典、百科全书等,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因特网、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从中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2.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整理加工
从事课题研究仅仅会查阅资料还不够,还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处理信息,它包含整理和加工两项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剔除假材料,去掉过时重复的材料。写批语,就是在所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解释和质疑,对重点、难点、精彩之处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划上的各种标记,最后汇总成所查找的资料。
3.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
进行实验是课题自主探索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让学生随时都能动手实验是本环节顺利完成的保证。实验室应该是开放的,要让他们自主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必须让学生有选择器材的自由,摆放的器材应多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实验方案的要求,在管理上可以有课任教师和实验员轮流进行管理,这样也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须的帮助。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因为小实验的设计与制作,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都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的,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课题积极展开讨论
在进行了收集资料、设计实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探讨的内容和方式为:(1)汇报,汇报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情况,说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可采取典型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自由发言是典型发言的补充,目的是发现有创意的观点和方法。(2)自由讨论,展开学生之间对课题研究学习的相互讨论,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对课题的探索学习效果也不同,有的已自我领悟,有的一知半解,存在许多疑问。为了调动学生探索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同桌和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说出各自研究的心得或疑惑,目的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3)点拨:教师针对学生汇报和讨论中的实质性问题,作恰到好处的精练的讲解,帮助学生疏理知识,使其脉络明显化,条理化。注重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对物理思想和方法加以引导和挖掘,扩展性的探讨物理规律的应用。对有创意的发言和讨论,要倍加赞赏和鼓励。
在讨论这个环节,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最高权威者。
四、课题知识的应用和反思
课题知识的应用实际上也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同样也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它的目的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可以选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一些密切相关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思考和训练,力求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透视。其次要结合课题的研究学习,进行妥协性的思维训练。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课题研究时,由于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要求学生推导:(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2)“自由落体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关系;(3)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关系,(4)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关系。又如进行课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运动的教学时,可结合电视机的显像管,电脑的显示器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
最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要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检验,从实验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要从知识的角度反思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领悟所学知识要义,从研究方法的角度,领悟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过程中的物理方法。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目前阶段各校的教学形式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融入了许多探究问题的实验和方法,最后的结论都没有直接给出,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广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教科书的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科书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学生不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问题: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固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研究过程、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焦耳定律的研究过程等等,对于这一类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出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比如初二物理教材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猜想列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如:物体重力的大小,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物体运动的速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存在概念错误,还有可能某些真正的影响因素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单纯为赶进度,将这一过程留于形式,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更多的猜想,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其次,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和验证猜想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刚刚的事件中,我们已经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许多猜想,随后再根据各自的猜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的选择验证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由于此过程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以供学生选用),对于学生设计的某些典型的实验教师还可将它介绍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意见,这就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某些同学提出的设想倘若短时间内无法在课堂内用实验验证,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课后去验证,当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分析,比如刚才提到的,有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而这一实验又不便直接验证,那么我们还可以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来反驳,我们假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是正确的,那么必然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等于零,物体的运动将不再需要动力装置来克服阻力,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也可采取这样的分析方法来反驳,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是正确的,那么反过来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也应该是正确的,试想,当我们推一重物很费力时,是不是只要将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缩小就可以实现省力的目的呢?显然这样的设想是荒谬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反证法的思想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益处。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从事实(物理现象)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去验证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把他们的亲身体验小结成结论或经验。还以上面的内容为例,开始讨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有部分同学认为其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后来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有时与物体重力有关,有时与物体重力无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无关的结论,虽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做更为深入的分析,最终去伪存真,综合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另外一种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类比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扩大他们思维的空间,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现行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声波的传播形式可比作水波的传播形式、电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电压可比作水压、原子核与原子体积大小的关系可比作乒乓球与地球的大小关系等,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融入课堂,对于某些抽象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来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对电阻大小可以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一个个因素逐一研究,然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有几位同学在讲解电阻随导体横截面的增大而减小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若桥越宽则军队越容易过桥,阻碍越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导体横截面积增大,电荷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也会越小,电阻越小。经过许多这样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效果十分理想。
(2)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体验性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体验,构建知识。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去亲自体验: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需的力约为1牛顿,用手拉开易拉罐所需的力约为20牛顿。再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开关门的过程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测力计要保持静止,这一点也可以让学生将测力计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进行具体体验,显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课题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强调以学为主,教师只是作为咨询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控时间的进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决矛盾的冲突、指导学生困难的解决等,而具体任务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有着很多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时间不允许;第二,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能以此来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成果才将更加丰硕。总之,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效果是明显的。只有学生的“课题”研究性学习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时,才能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课题,因为选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它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获得国际认同和普遍实施的一种课程模式。所谓研究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按类型可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宏观型等,它成为基础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以此切实转变方式和习惯,营造开放的课堂情境,学以致用,在教师引导下,使问题由自己去揭示,知识让自己去探索,规律应让去发现,点拨带着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和因特网,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该课程基于提高“发展性学力”理念,力求在保证“基础性学力”基准上,进一步培育其“创造性学力”,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与兼顾。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贴近,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多渠道的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的养成,充分发掘潜能,进而陶冶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
实践证明,研究性没有失败者,它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精神,并迈出了向成功攀登的第一步,因而受到广泛首肯。
众所周知,学科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曾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但目前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为切实推进改革,我们应实行开放式,大胆创新,摆脱狭隘和沉闷的应试束缚,千方百计地开阔眼界,摒弃对传统和经验的盲从,注重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因而,我们应适应新课程方案实施的大趋势,尤其要努力履行“求实、求精、求新、求活”精神;进一步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培养和提升自学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放手拓宽视野,着重夯实双基,为终身奠基,争创一流的质量,而“研习”正是通向“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理想境界的可行途径之一。
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尽管大家已作出了极大努力,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应试的陈规陋习依然根深蒂固,尤其在“研习”领域不仅存在盲目性、片面化、形式主义、短期行为等问题,并且宏观上展开的多,具体学科的讨论尚在起步阶段,况且人科尤其是科仍属薄弱环节,研究力度亟待强化。何况今后必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免存在种种误区、偏差,那么研究性在改革实践的课题研究呼之欲出。我们将以务实、开拓、创新理念,与同仁抛砖引玉,共同切磋。
二、研究目标
该课题坚持素质根本导向,力求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诸原则,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的运用,注重过程和的实践与体验。由此我们应以为主体,遵循学、心理学科学理论与原理,立足于我校教、学、考实际,以转变的方式为切入点,力求坚持一个核心(整体素质);确保两个结合(改革与科研、课内与课外);推进三个转轨(观念、内容、手段);处理四个关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兼顾;教师的教与的学相同步;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协调)。现代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重,素质为先的宗旨,以资源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创新为基点,转变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为此,势必要求教师寻求以创新为本质的新策略,优化内容,试行探究式、情境式、参与式,以提高的兴趣和实效。
三、研究条件分析:
该课题在广泛借鉴各地研究性实践成功经验的前提下,经过长期的个人反复酝酿和同行的切磋交流,现已具备充足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
(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趋势,为改革和“研习”创设了优越的环境。
(二)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课程(试验修订稿)》、《全日制普通高级大纲(试验修订版)》及相应的新教材,并逐步推广实施,最新大纲附设了22个研究型参考,如“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南京金陵的816名围绕402个专题展开研究,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研究性课程从新学期开始走进了我省课程,这些为“研习”提供了正确导向。
(三)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校领导重视教科研,教师的现代技术十分过硬;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已初见成效,所有这些为改革和“研习”营造了优越环境。
(四)各地改革的深入展开,并且目前一批研究性课程集脱颖而出,都为“研习”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五)我们全组成员从教多年,已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并熟练掌握大纲和教材,一直注重开阔眼界,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加强、科研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