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7上半期考试分析
兴义一中2016届高一(7)班2013——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总结
班主任:陈勇
一、基本情况:
高一(7)班在本次半期考试中,综合考评在各年级排名第十九,与第一次相比,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在考试的所有科目中:语文、政治相对较好;数学、英语有所进步;物理、地理、历史相对稳定;生物、化学相对较弱。但比第一个月有所进步:第一个月较分班成绩进步排20名,此次较第一次进步排10名。
二、取得的成绩:
1、此次考试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共有34人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2、特别是一些原来排名较后的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代时凤由1096进步到580共进步580名、刘应娟由1014进步到648共进步386名、刘丹由1319进步到1209共进步110名等。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成绩分布来看,1000名以后共20人,人数较多。
2、从各科成绩分析,7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自信心不足,个别学科上课较沉闷。
3、分班时的优等生状态不稳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这些学生成绩变化很大,有些学生退步幅度太大,如赵巾由94名降到183共退步94名、余博由643降到1062共退步419名等。
4、个别学科与年级相差较大,如化学的及格率18.0%较年级的27.8%低了9.8个百分点、生物的及格率21.3%较年级的55.2%低了33.9个百分点。
四、下阶段的措施:
1、首先,重视薄弱学科的指导与督促,加强与科任教师的交流。
2、狠抓课堂学习纪律和晚修纪律,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利用班会课和平时的谈话,激励学生,制定计划,树立信心。
4、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对退步较大的优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5、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以团结之风带动班级的进步,营造奋发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
6、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7、向衡水中学学习,真正做到“入室则静,入座即学。”
第二篇:高一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总量为20个题,其中单选题12道,填空、实验题7道,解答题5道。答卷分题统计分析如下:
选择题
第1题考查学生关于曲线运动的认识,考生正确率80.2%
第3题考查学生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认识,正确率92.5%
第6题考查学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图像,比较有新意,正确率50%第10题 考查学生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难度较高,正确率12.5% 填空题
第11题 研究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的题,题意较简单,正确率81.3%第15题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来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综合考查题。正确率41.3%
解答题
第18题物体做平抛,根据平抛运动的动力学方程求解难度适中,正确率38.6%
第19题通过对物体的压力和向心力的求解来解决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综合考察题,难度适中,正确率27.5%
第20题考察学生对万有引力中的应用,题比较新颖,难度适中但学的不是太好,正确率9.8%
评价和建议:
本学期期中测试属水平测试,试题应注重考查基本知识的识别和在现,能力要求不宜太高,本份试卷基础知识覆盖全面,但能力要求明显过高,题是好题但不宜与高一上学期使用,这些刚入门的学生,跟应把握好能力层次的要求保护好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高一数学期末试卷考试分析2013
高一数学期末试卷考试分析
2013.1.31
这次期末数学试卷检测的内容是非常全面的,有广度更有深度,相关内容的高考热点问题涉及广,能如实彻底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次考试中全年级共有1246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35.3分,及格率是1.5%。从考试成绩来看比预期的要低许多。
一、试卷特点:
本次试卷,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题者的别具匠心。试卷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必修
一、必修四(第二章除外)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试卷体现了以下四个共同特点。
1.试题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
2.以中等题居多,容易题较少,难题较我们平常增多了一点且分散。
3.试题灵活,考的知识细节多,难题综合性强。
4.深入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转化”思想。
二、卷面分析
从卷面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选择、填空题来进行检测,第二类解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方式方法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题10个,每个5分共50分。填空题5个,每个5分,共25分。解答题6个,共75分。
1.从全卷上看,主要靠选择题得分。在数学试卷中,选择题主要考查了集合、函数、三角的基本内容,学生得分平均分在20分左右,主要失分的题为1、6、8、9、10五题,其中第9,10题相对而言较难一些,而第1、6题都是见过的题目,第8题综合性强,但分解成3个小题的知识点以前均做过的。经过我们组分析认为失分的原因有3点:1.基础知识还不是很扎实;2.学生审题不是很仔细;3。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也不是很重视。
2.填空题得分情况差,第14、15题几乎不得分,能做对3个的就为最好的了,多数只能对1题。第11题多数做了的均忘了a=0的情况,导致0分。第12、13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函数两角和差公式及凑角问题的掌握,发现计算能力及转化能力差,而且正负问题也是出差错多,像13题能得到结果
公式使用失误。
3.此次解答题的测试,学生得分之间差异不是很大,题目考查范围很全面,每题都有灵活之处,且“陷阱”多。第16题第一小题解不等式许多学生出错,虽然高二才会系统讲不等式的解法,但教师讲过“数形结合”,“符号法则”解二次不等式,可见学生没掌握好。而第二小题集合B是空集的情况容易被学生忽视。第17题是导学案里见多的三角函数题型,可问题是有许多学生在变形时化不成同一个角。第18题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型,得分多为4分或8分,开方不讨论正负情况的错误较典型,也有许多由已知条件不知求正弦值和余弦值解第2小题。第19题是大题中做最差的,尤其是定义域给学生42的有一些,但应该是负的,诱导9
设的陷阱可大了,第2问考根的分布,对我们这样基础学生思维还较难达到这样的高度,即使曾讲过。第20题与第18题一样得分较好点,20题第1小题是证明题,要从求证结果发现需将2α+β拆成α+(ɑ+β)从而证开去,要不就无从下手。第21题是函数性质题,是最后一题虽然更容易,可有许多学生没先做,应试习惯还有待改进,第1小问题得分较好,而第2小题学生不会了,虽然在第一次月考时考过,时间久了没印象也不知这样去应用奇偶性和单调性。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应用。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能学到应用知识的能力,把握好常考的重点,热点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能听懂到能解题,能想到解题思路。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化归转化能力。有的题认真做,再计算一遍,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就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4.多检查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布置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还需督促按时,按量完成,并及时讲解大多数学生疑惑的地方,为学生排忧解难,并对常见题型结合学情进行强化训练。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考查学生对高一必修1和必修4(第二章除外)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的考查来说,本试卷确为一套好题,但对我校高一学生来说,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将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在继续勤奋于教学同时,还需多总结,多做题,多钻研教法。不仅要付出心血,更要向教学要质量!下学期继续努力,争取考好来!
第四篇:2013高一地理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备课组齐春平
一、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共有4个班,考试情况如下:全年级地理个人最高分为85.5分,最低分为34分,试卷难度系数适中。四个班平均分63.3分,基本达到考察要求。
二、试卷特点
1.结构简约合理
本试卷由50道选择题和5道综合题组成,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目内容覆盖整个第一单元以及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第1—2节知识点,注重知识的应用,适合新课标要求。
2.题量适中,难易结合,突出基础考查
试题涉及基础知识应用,对学生的基础考查效果明显,突出主干知识。
3.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中大部分试题与图形结合,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读图获取解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读图能力训练。
三、错因分析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审题不够认真仔细或者粗心大意,导致作答错误。例如:3、6、7、21、30、31题;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不清。例如:10、12、14、22、26、27题;
3、不善于动脑思考,不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背景。例如:21、28、39、40题;
4、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例如:42题。
5、学习、考试态度不端正,作答马马虎虎和空缺。
6、少数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四、后段改进教学的措施
1、注重学生基本功训练。及时反馈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问题,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2、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单元过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重视知识形成和积累。
3、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教学中要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
4、抓好困难生的帮扶工作。对于后进生绝不放弃,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教师要针对教材和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多看图、记图、识图、分析图的习惯,教会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解题技巧。
6、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完善答题思路、步骤,书面语言规范性表述。
7、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试卷中文字、数字、图表、地图、设问、暗示都是信息,审题不清和有效信息提取不准是考试大
忌。
第五篇: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上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分析
安仁中学2011级历史组
一、指导思想
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一历史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
二、数据分析
试卷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从全校平均分和各档人数分布情况看,全年级文科参考458人,历史学科有110人及格,80分以上3人,80-70分25人,70-60分82人,最高分81分(2人),最低分0分,年级平均分48.8分,试题中等偏难,区分度较好。
三、试题特点
试卷比较科学,考查目标合理、明确,题目表述规范。容量比较适中,对于一个半小时,题量稍显较大。题目的覆盖面合理,几乎覆盖了所学的主干知识。材料选取严谨、有新意,材料题的梯度明显。
1、注重基础,贴近教材
试卷紧扣教材,注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技能,注重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试题客观题部分大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主观题31、3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解决农民问题所进行的探索,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问题也完全依托教材,试卷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课本,以夯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巧设情景,图文并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新材料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越来越常见,所选材料广泛,形式多样,重视考查学生信息解读、知识迁移能力。本卷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图片、表格、评论等多种材料来命题,创设历史新情境,注重题引的设置,强调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和可读性。如选择题的4、7、14、15、25充分利用图表和图片,又如选择题1、2、5、6、8、9、10、11、12、17、18、19、20、22、23题充分利用文献。
3、凸显史观,倡导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程突出“三大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这成为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特点,本次考试命题设计上也反映了这一特点。如主观题33题有中国近代化进程,彰显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精神和理念。
此外,试卷也显性或隐性地考查时政热点、历史中至今仍对现实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热点,如三农问题,市场经济等。
四、学生存在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选择题2、7、9、13、17、19、22、27、29等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记不清楚或者不准确。
2、历史学科能力较差(1)概括归纳能力较薄弱
如33题考查学生自明清以来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概括归纳的能力,该题有较强的迷惑性,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归纳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忽视“概述”“简述”等这些关键词或不会概述,只是罗列现象,写得长篇大论,甚至照搬照抄材料内容,很少概括归纳,导致失分。
(2)理解、分析能力普遍较差,字写和表达能力亦有待于提高。(3)对阶段性课程知识的认知、归纳与整合不足,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入,易忘、易漏现象普遍存在。(4)、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如选择31题、32题,考查学生的对简单材料的归纳概括,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但是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读图能力太差,很多同学没有把题看清楚,造成遗漏问题。再如选择题1、4、12、14、22等题学生根本没有联系图片或者材料,没有看清楚题干中的“正确”、“错误”、“不正确”等等。
(5)缺少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答案“跑偏”现象十分突出。
4、历史基本概念模糊,经常写错别字。
5、备考意识相对淡薄。
不少学生仍然认为现在自己离高考还很远,没有重视;加上中考时历史科分数按一定的比例来“打折”,对历史科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考试之前不认真看书复习。再加上我们上学期的历次考试对学生能力要求较低,很多学生在没有看书复习的情况下也能够考出高分,因此,就在学生新中形成了一个观念:“历史,不看书也行”。
五、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试卷不论怎么出,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不会变,教师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教材为本,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默写的方式强化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上课对主干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剖析,加强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对易混、易错知识点时常进行点拨,反复提醒学生注意。
2、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1)要精讲精练。选题要精,一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试题进行变通训练。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指导。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把题目“肢解”清楚。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归类对号,一一落实到教材的章、节和子目。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3)对于材料解析题,要让学生明确“材料题答案从材料里来”,对于学生从未见过的新材料,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背景。当然,有些材料题还需要结合教材中相关知识。(4)指导学生答题行文规范,文字简洁通顺,用历史学科语言(包括术语),禁绝文学描写类文字,或者自说自话,答题要求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题要有条理,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5)重视错题分析,让练习到位。个别题目在以前练习中做过,但学生错了一次,还是继续做错。
3、优化课堂、展现魅力
历史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许多学生因学习历史不得法,看得多忘得也快,考试时常出现脑子一片空白或张冠李戴,成绩自然也难提高,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是最重要的,让历史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教师要展现个人教学魅力,人格魅力,让历史课堂成为“魅力课堂”,学生只有从心底里佩服老师,才会真正喜欢历史课,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增长所带来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默写效果无法比拟的,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无比强大的吸引力,所以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全面提升自己!
4、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合力。
此次考试,反映出我们老师间的合作不够,导致不同班级间的差距比较大。今后应加强合作,多听课、评课。
5、从学生实际出发,降低教学标高。
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教学方法,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教学标高,通过建立知识体系来突破重点、难点、热点。从“跳一跳摘果子”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系统的训练素材,构建学生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