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外阅读馥郁芳香
让课外阅读馥郁芳香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和健全人格。要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单靠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引导他们积极地、有效地完成这个阅读目标,进而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下面就小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已的初步探索。
一、迁移引领: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孩子来说,教师讲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手段,引导他们走向课外阅读的天地。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他们爱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儿童节目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宝莲灯》、《海底总动员》,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却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结尾如何,课外书里全部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这样就会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借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淘气包马小跳》等,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有时还可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课外阅读材 1
料向同学们介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榜样和竞争的力量不言而喻。通过活动,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不是一种作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活动。渐渐地,学生和书交上了好朋友。“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把这样的名言作为学生的阅读动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课外阅读的天地。
二、积淀热情:让课外阅读有效延伸
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活动中产生阅读的需要,保持阅读热情,才能让课外阅读有效延伸。阅读热情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持久性差,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把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学生课外阅读就能成为生活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为养成学生的这种读书习惯,我在班级中开展 “课外阅读之星”评比活动,一周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利用阅读课,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同步发展,激发了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有序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延伸中成长
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有序指导。对阅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既要求阅读质量,又要增加阅读数量。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多读注音的读物和儿童书报。
摘一摘。“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只读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学会用专门的摘录本,摘录一些优美的描写文字,格言警句。
画一画。画画是一种理解文章、积累词汇、表现美、创造美的好形式。让学生把看好文章后,把里面的内容和所想到的以连环画的形式画下来,比如可以设计我能够画出故事的主人公,我能画出故事里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在画旁积累优美的词句。
说一说。它是阅读指导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 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演一演。表演,操作表演,角色表演。有些童话等文艺性文章,我指导学生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化装在班会课上表演。通过表演,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把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编一编。编“课外阅读小报”。“小小书架”“故事插图”“人物介绍”“作者轶事”“请你欣赏”“风铃叮当”等,内容由全班学生收集,版面由班干部设计编排,每月一期在教室里刊出。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再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是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四、蕴含积厚:让课外阅读馥郁芳香
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潜在的外部条件,创造、优化课外阅读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淀,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收集信息,将会收益匪浅。当学生走在马路上,会看到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句,有的同学就抄录了“宁可绕百步,不走一步险”等句子。当学生漫步在街头巷尾时,如有的学生就收集到了一些商厦、店家的广告语,“菊景甲天下,茶香溢四方”、“家友,千家万户的朋友”等等。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多留意城市、街道建设的宣传语,收集人家过年过节贴在墙上的对联,日历本上的小知识、小常识,看到、听到的各类广告语等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学生的语文能力必将有效提高。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还开创了大语文的教学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更多地激励学生阅读思考,唤起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馥郁芳香中发展成长。
第二篇:让道德的花儿飘洒芳香
让道德的花儿飘洒芳香
有一种花,它的花瓣清新淡雅,泛起阵阵香气的涟漪;它的花丝坚韧挺直,犹如生命的底线。心田是它温润的土壤,心灵是它最美的甘露。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它的花种,只要你愿意播种,它就能飘洒芳香。
没错,这个花就叫雷锋精神。当雷锋叔叔把他心中的花种播撒四方时,道德的芳香已萦绕我们每个人的心间,随着雷锋日的到来,你可看到道德的花儿开遍祖国大地,你可闻到道德的花儿留下的余香?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注重道德素养,在校园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都应怀揣一朵道德的花儿,让清香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身边。
伸出你们的手吧,拾一拾路边的垃圾,扶一扶上车的老人,对老师道一声“早上好”,对父母说一声“辛苦了”…。这些微小的事,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也是公德意识的展示,雷锋精神将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话题,永不凋谢的花。
而今,在这不断发展、身边风景不断变化的时代里,也有些人认为,为他人付出,意味着是自己的损失;培养道德风范,只不过是虚华的泡沫。但我要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怀揣一份善意,一件小小的善举,送出的是温暖,收获的是幸福。
烤羊肉串支持学习读书梦的叔叔,在烟与火中为别人的梦添上一双翅膀,也换来了欢笑与温暖。汪伦对李白的深情,于桃花岸边飞奔送别,得到了李白的真意。鳄鱼张开的嘴,为小鸟提供了食物,自己也少了痛与疼。
在心灵深处种一朵道德的花儿,帮助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位盲人婆婆每天夜里都提着灯笼在家门前的小路上独自徘徊,虽然与她做伴的只有黑暗,但她从不寂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从未放下那盏历经风霜的灯笼,她的手里总有一抹跳动的光芒。有人问她:“你看不见灯光,为何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我虽看不见,但我手中的灯笼却可以为别人照亮夜行的路”。没有错,那盏灯笼,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当我们学会点亮心中的那盏灯时,前途就不会被黑暗阻挡,也只有我们学会点亮那盏灯,才会在前方还是黑暗的时候,能够照亮同行的人,传递温暖之花。
同学们,让我们于春天种下一粒种子,于夏日茁壮成长,于秋季花香四溢,赠送他人,那么冬天还会冷吗?让道德的花儿飘洒芳香,世界将永远是春天。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下双镇沙河小学 刘海英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我也曾一度陷入迷茫中和部分老师一样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然而当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又一次听、评课活动之后校领导语重心长的指导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不管课堂怎么改革,语文味永远不能改,而且要越改越浓。然而要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却并非易事。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那么,如何让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呢?
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
读。”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这里的“读”,正如崔峦老师所说“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如何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呢?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 师:请同学们细读2-9自然段,从文中找找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愿意放鱼呢?
1、体会鲈鱼大美 生:大。
师:有何凭证?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师: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条鲈鱼大的? 师:你能读出鱼的大吗?
师:这么大的鱼钓起来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师:从作者钓鱼的细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是个钓鱼“高手”。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个钓鱼“高手”的呢? 师:钓鱼“高手”眼中的鱼能有多大呢?用手势比画一下。师:这条鱼确实大得让人吃惊,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条鱼大得让人吃惊吗。(指导朗读:带着惊喜的感受再读,齐读)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师:看来这条大鲈鱼确实很有魅力呀!它就这一点魅力吗? 师:从哪里看出它漂亮的呢?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谁能读出这条大鲈鱼的漂亮?(指导朗读)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觉这条鱼是那样的美。
师: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了作者虽然年纪小却已经是个钓鱼高手,此时看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一条大鲈鱼,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兴奋、高兴、得意。
师:是啊,他的兴奋和得意真是无以言表。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试试看!指名读,得意吗?谁再来读?
师:如果是你钓到如此大,如此漂亮的鱼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再来读。师:著名诗人范仲淹有一首诗《江上渔者》,诗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里。古人都爱鲈鱼,更何况刚满十一岁的小作者垂钓到这么大,这样漂亮的鲈鱼,他当然是希望把这条大鲈鱼——生:留下
师:作者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2、体会钓鱼辛苦
生:我钓到这条鱼很不易。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你读得很到位。不易也可以理解为挺辛苦,是吗?
师:怎么不容易?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作者钓鱼辛苦的?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钓鱼的辛苦,看来,为钓到这条鱼,作者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我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内心的不舍与抉择的艰难,以问题“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愿意放鱼呢?”作为突破口,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拒绝诱惑的艰难。言为心声,在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能把内心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穿针引线地指导,而且要导得巧妙,不露痕迹,“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一旦你把学生引向情感的高潮,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如“火山爆发”式的喷发,此时,绘声绘色的读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对文章的理解也变的顺理成章。
二、让语文味在“品”中释放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组织学生去细细地揣摩、体会,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而课文中的关键词即是这儿的“一发”“一斑”,教师只要能发现它们,并巧妙地利用它们,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紧扣周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工作“多么劳苦”等,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关键句,进而细细地揣摩、体会。在不断地品悟中感受到了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三、让语文味在“写”中流淌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将写作向实践延伸,学生将兴趣融于写作当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关注现实的精神,从而将真实的感情落于笔端,使学生乐于表达。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往往过多注重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训练,认为读得响亮、说得流畅,语文教学目标就达成了,可细细想来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那就是写的训练。那如何把读和写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让语文味从学生的笔尖流淌出来呢?我认为,随堂小练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如我在教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学生已经真切而又深入地体会到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投入了自己的青春甚至于整个生命,而她一生却视名利为粪土,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样的美丽才能跨越百年。此时此刻,学生心潮澎湃,于是,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同学们,我想你们肯定有许多话想对居里夫人说,这样,把你们的心里话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我打开了,一段段鲜活的文字从他们的笔尖流淌出来,促使了语言实践和情感体
验的结合。
在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设计三个写作训练:
(1)用“璀璨、刀绞、毁坏、保护”四个词写一段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的话。(2)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童话形式写一篇题为《地球母亲哭了》的作文。或写一篇读后感。(3)写两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语。要求主题要突出,语言要精练。
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小练笔使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训练,并且他们也逐步领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使用这种表达方法。这些课堂小练笔,是学生富有个性化和具有独特魅力的创作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他们会悟出写作的窍门,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使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总之,充满语文味的新课堂到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着语文的独特的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这样的课堂也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成为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旅行”。所以我坚信:唯有洋溢“语文味”芳香的语文课堂,方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馥郁的解释及造句
馥郁拼音
【注音】: fu yu
馥郁解释
【意思】:(fùyù)<书>形容香气浓厚:芬芳~|花朵散发着~的香气。
馥郁造句:
1、加利福尼亚州芬芳馥郁的春天到来了,可他的宽裕日子却结束了。
2、我仰望与你共度的时光,她们宛如芳香馥郁的花园,宛如暮色沉沉的黄昏,又宛如喷泉浅吟低唱。
3、在这馥郁芬芳的季节,举国欢腾的日子,有一种心情叫牵挂,有一种思维叫想念。
4、黑莓酒有着馥郁的水果芬芳口味,而且十分顺滑好入口。
5、冰凉晶莹的水晶杯,纯正馥郁的杜松子酒,外加少许干苦艾酒和一枚多汁的绿橄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马提尼都不仅仅是一种鸡尾酒。
6、馥郁而明亮的柚子香味中带有野柠檬和热带水果的味道。
7、结果表明,此法腌制的咸蛋,蛋白鲜美细嫩,蛋黄黄润、松、沙、油,并有特殊的馥郁香味。
8、我能听见那风声,那拂起花朵并将花的馥郁芬芳作为欢迎的礼物送给我的可爱的风。
9、恰像馥郁的玫瑰花心的毛虫。
10、他好象是正在吸进一股馥郁温柔,怡情悦性的香气。
11、有些植物馥郁风散播种子。
12、楼下的花园里开满了馥郁芬芳的玫瑰,那香甜的气味足以掩盖房间里的怪味,而那些午夜后绽放的花蕊香气最为浓烈。
13、花园里的花发出馥郁的芳香。
14、拥有馥郁的李子、浆果香及淡淡的清新木香。
15、这套衣服微微散发一种馥郁的玫瑰香。
16、新鲜研磨的咖啡豆或是刚刚冲调好的热咖啡,散发出馥郁香味。
17、香气馥郁而精致,进而发展为红果、山莓及红醋栗的芬芳。
18、一线冷泉把馥郁的花香,淹没。
19、这些都对茶馥郁玫瑰型,后来发展芬香果味已比柑橘,荔枝,索泰尔纳酒和草莓说明!
20、香气馥郁,透出蜂蜜,蜜饯(橘子,香瓜)的清香。
21、如果酒老一点,您可能闻到的香气新鲜感和果香稍淡,但更馥郁。
22、爱尔兰橡香在选用馥郁浓烈的板烟之原配方基础上,巧手加入莫桑比克烟叶、泰国香白肋,以柔化口感。
23、爱的美丽,回忆都是馥郁甜蜜。
24、他们认为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馥郁,甘醇爽口。
25、雨也是有味道的,从月季花上滑落,沾着甜蜜馥郁的芬芳,由毛孔渗到周身。
26、一款口感十分复杂而富于层次的混酿,芬芳馥郁。此酒回味悠长,单宁结合完美。
27、成熟红果和香料的芬芳十分馥郁。
第五篇: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内容摘要:
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关键词:“课外书屋”、灵动、“桥梁”、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书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如:六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是关于爱的主题的文章,本单元的两条线,一条是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抒发美好情感;另一条是感受人间真情、文本中人物的美好品质。这两条线构成了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主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娜为了帮助西蒙的两个孩子,既担心又害怕,既矛盾又不得不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把渔夫与桑娜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栩栩如生地展现读者眼前。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亲近儿童文学,我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从图书室为学生借来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首先,我们一起共读了一个星期,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这本书的主题探讨:小豆豆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她的妈妈把她转学到了巴学园,她的学习和生活又发生了哪些改变?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书中的哪些章节?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有的特别喜欢小豆豆在写拼音时的章节,当教室安静的时候,她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又写错了又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教室里总是想起“啪啪”的声音,那种淘气的样子读了以后如见其人,就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有的喜欢她天真的样子,买的小鸡死了,埋掉小鸡以后她看到盒子里的几根鸡毛,一下子伤心地哭起来,一个小孩从小就接受离别的滋味;有的喜欢校长把学生吃的菜变成校歌,并给它们起了美丽的名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经过我的推荐,学生还自发买了《绿山墙的安妮》、《玻丽安娜》、《根鸟》等书,有的还摘抄了读书笔记,写了读后感,还有的为小豆豆写了一首诗。
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学生因此有了阅读期待,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推荐更多更优秀的书籍。
除了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书目以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第七单元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四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外,还有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我还充分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给学生讲了一段关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狼王梦》:在广阔的尕玛尔草原上居住着一只漂亮、高傲的母狼紫岚,它曾经与自己相爱的丈夫狼王幸福地居住在草原上,它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导读,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纷纷在网上购买了《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他们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的学生还写了读后感:自然界中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学生读完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也能喜欢上课外阅读,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有的作图书推销员,有的讲故事,有的分享读后感,有的表演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开阔了知识视野,真正达到了教材是载体、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生命力,同时又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里写道:一个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1】。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书面上的一些知识,更重要是的是要引领学生不断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