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总结
梁 娟
2011年12月,我被学校安排去接高二5、6两班的政治,高二年级面临1月份的学业水平测试,离考试时间只有1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真的是时间短、任务重,面对艰巨的形式,我认真思考了复习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对复习工作做了认真的安排。现对我的复习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前期复习教材处理
1、研读考纲,明确要求
云南省2011年水平学业测试考试说明发下来后,我们就解读考纲中每一个知识点,罗列出重点,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所应掌握的程度,如哪些知识点仅仅要求了解,哪些知识点要求百分之百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浓缩知识点,突出重点,编写复习提纲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研读会考说明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复习提纲,突出重点。特别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哲学,把所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所示:
u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
一、辩证唯物论部分(共3条)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2)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部分(3条)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来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真理不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以上面的知识模块的形式,条例清晰的对知识进行了浓缩,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知识的熟悉和提高非选择题的解题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弥补了时间仓促带来的不足。
3、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备考工作的进行,上课前都会结合会考说明对所讲知识点认真分析,做到课堂上夯实基础,狠抓主干。另外,由于本次考试学生所考科目较多,课后复习的时间很少,经过几次不同方法的比较后,在后面的复习中认真分析各种信息,精选各种题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基本做到每堂课学生都要做练习,教师精讲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5分钟左右。课堂上采用限时训练,对答案、教师点评的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即时做,即时对答案,即时评讲,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也提高了他们答题的能力和技巧。
4、制定高效的复习计划
根据考试时间,我们安排了两轮复习:
第一轮:
l 对照考试说明,梳理知识要点。
l 有侧重的讲解,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简略讲解,难度大并且较重要的详细讲解。
l 同步配套练习和同步辅差。主要是配合使用考试说明,每节课都对复习的知识做相应的练习,使学生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并且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不让他们的知识漏洞增大。
第二轮:
l 专题训练:热点专题、易错题、探究题的训练。
l 精讲模拟试卷4份,明确学生审题、解题和答题的规范,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
l 略讲试卷多份,对学生知识查缺漏,同时提升学生的能力。
考前对学生进行知识答疑
5、加强对学生的督促
每节课基本都由“讲、读、练”四个环节组成,课堂讲解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朗读,并配合相应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强化基础和重点知识的掌握,老师及时对学生错得较多的知识点讲解。
利用好学校后期安排的20分钟早读,每天都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点的读背,对夯实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对一部分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并对他们任务的完成进行检查。
二、会考说明的使用
(1)今年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水平测试,在考试要求上应该会有新的改变,所以认真研究会考说明的知识点和题型就特别重要。在复习中我们严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也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程度对学生提出要求,知识讲解详略得当,不拖泥带水,更不随意拔高。
(2)对考试说明的题目进行典型题例的讲解,特别侧重讲解了其中的探究题,对学生熟悉此类题型的解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而且还突出了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知识重点。
三、对中下层学生的管理
1、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2、多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适当降低他们的难度,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
4、找出他们知识掌握较差的地方,实行一对一的辅导。
四、试卷分析。
1、2011年1月的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卷满分100分,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其中经济生活占30分,政治生活占25分,文化生活占20分,生活与哲学占25分,与考试说明分值比例完全一致。
2、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选择题难度相对高一些,需要学生通过归纳、分析、判断方可得出答案,选择题学生的得分会普遍低一些,这也是此次考试得A等成绩学生较少的原因。非选择题较为容易,很多问题只要学生熟悉课本就可以直接翻书找到答案,如26题、27题、28题、31题等,在开卷考的形式下学生很容易得分。
在以后的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熟悉,这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也要着力提高学生选择题解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更佳的成绩。
第二篇:宁夏2012年7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
机密★启用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思想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B.价值决定价格 C.“高考房”消费违背价值规律D.“高考房”消费违反国家政策 8.我国悄然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 ①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勤俭节约②主张超前消费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相关的项涂写在答题卡上。③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相统一④主张滞后消费2.答第Ⅰ卷时,请用2B铅笔将答案直接涂写在答题卡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人们常常把保险比喻为“晴天的雨伞”“生命的防火墙”。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是一种投资行为②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③是一种消费行为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0.“跨国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他们只想盈利,仅此而已。”《哈佛商业评论》指出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50分)了跨国公司开拓市场的本质。这说明___________ 1.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__________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①跨国公司不存在剥削 ②跨国公司从没有在中国做过慈善事业③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长官 最大限度的开拓国际市场④跨国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唐英年B.梁振英C.何俊仁D.何厚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012年6月16日,我国首次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州__________”飞船发射成功 11.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 A.九号B.八号C.七号D.六号 A.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自2012年6月1日起,人民币对_________可直接交易 B.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 A.美元B.日元C.欧元D.英镑 C.公民的文化水平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就越多 4.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__________周年 D.文盲是不能参与政治生活的 A.85B.95C.90D.100 12.被日本政府非法扣押的中国船长詹其雄面对日方的刑事调查,他坚持认为自己无罪,并多次5.2012年5月7日,___________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表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在钓鱼岛海域捕鱼作业是正当的”,“如我认罪,将会成为中华民族A.普京B.李明博C.萨科齐D.野田佳彦 的千古罪人”。这启示我们必须____________ 6.某商店出售的国产“歼—11”战斗机模型___________ A.坚持言论自由的权利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B.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C.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D.坚定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市民的观赏需要 13近期,长春市要调整煤气收费标准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市政府和市物价局表示“如果价
7.每年高考来临之际,市场上“高考房”兴起滚滚热潮。不少酒店的高考房考前预订率接近8成,格要动,是一定要先召开听证会的。”公民参加听证会,是在参与____________ 一些单间房价格从平时200元激增至1000元。这说明__________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14.未来五年中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为主线”,强调了“五个坚持”的具体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材料体现了____________ A.党依法执政B.党依法行政C.党科学执政D.党民主执政
15.气候变化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国积极寻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这表明____________
A.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B.国际关系的形式只有合作
C.寻求合作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气候问题是当今时代主题
16.欧美国家常以拥抱为见面礼节,而我国却以握手为见面礼节。这种不同主要是___________ A.政治制度的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地理环境的差异D.文化的差异
17.创新是文化之魂,离开了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是_____________ A.社会实践B.继承传统C.理论书籍D.学习借鉴
1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____ A.民族性B.大众性C.包容性D.科学性
19.当我们置身于文化市场时会发现:广告宣传五颜六色,图书报刊五彩纷呈,电子读物包罗万象,网络交流形式多样,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这表明____________ A.物质生活五彩纷呈B.政治生活复杂多样
C.文化生活丰富多彩D.经济生活纷繁复杂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___________ A.吸纳和融合作用B.吸纳和排斥作用
C.继承和创新作用D.导向和示范作用
21.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培养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验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是因为__________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22.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你并利用规律D.要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3.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这句话表明____________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4.下列与“量体裁衣”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是___________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一个篱笆三个桩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5.随着房价一路飙升,出现了“房奴”的称呼,今日,随着多地新楼盘大幅降价促销,又出现“房闹”的称呼。这些新词的出现说明___________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总是同步的D.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分析说明题(本题共五小题,共50分)26.(12分)今日,北京大学BBS上一条“‘秒名’时代,我们该怎样找工作?”的帖子,在一天内被同学们顶上了校园十大热门话题。有同学跟帖:就业的压力来自社会,也来自就业者本身。
请运用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回答:
(1)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4分)
(2)新时代的劳动者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8分)
27.(6分)2011年11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指出,入世1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入世10年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
28.(8分)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邓小平也明确指出:“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 运用《这种时候》相关知识回答:
(1)两位伟人的观点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原则?(2分)
(2)结合材料,分析问题(1)中所体现的原则之间的关系。(6分)
29.(12分)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50年前毛泽东主席题词“想雷锋同志学习”,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原有雷锋战友乔安山,近有“雷锋传人”郭明义。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4分)
(2)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8分)
30.(12分)材料一: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最美”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身边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的热情赞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武警战士”高铁成„„他们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普普通通,却以高尚的行为构筑着文明的大厦;他们来自基层,平平常常,却成为道德建设的榜样。“最美”,他们当之无愧!
材料二:她叫郭秦,苏州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获得了“中国消除贫困奖”,材料二: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2亿。面对如此庞大并迅猛增长的网民人数,中国互联网大会要求广大网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准则,规范网上行为。自觉做到不发布虚假信息、不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自觉抵制网络暴力、仇恨等不良情绪和非理性行为;自觉抵御网上庸俗、媚俗之风。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建设和谐网络,是互联网真正成为广大网民共建共享的家园。(1)“政务微博”的开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你认为政府怎样做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又是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17岁的她,被称为90后“老慈善家”——写了10年童话,赚了15万元稿费,捐了12万余元。她还组织同学多次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向全国的贫困地区捐款捐书捐衣服。郭秦的爱心,飞越了千山万水,飞到了陕西、宁夏,飞到了青海、四川。人们都夸赞她:“真是好样的!” “最美”“真是好样的!”这些赞誉之词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人生价值的?(4分)
(2)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8分)
三、探究性学习(2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目前,全国有万余个政务机构及公务员开通微博,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划。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题注册的政务微博,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在一定意义上使“民意直达高层”,成为政府倾听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为我国民主政治增添了新的色彩。12分)3)青葱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引导网民文明健康上网的必要性。(4分)3)请你为中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提两条建议(可从所学的政治、文化或哲学角度思考)(4分)(((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思想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分析说明题和附加题评分要求:
(1)不要死抠字眼,学生意思表达正确均可适当给分。
(2)给分要注意区分度,把优、中、差区分出来。对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有创意的学生,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学生应该给高分。(但不能超出各题分值)
二、分析说明题(50分)26.(12分)(1)(4分)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4分)(2)(8分)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树立:①自主择业观(2分)②竞争就业观(2分)③平等就业观(2分)④多种方式就业观(2分)27.(6分)
①扩大了我国对外开放,密切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为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2分)②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地建立和健全,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我国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2分)28.(8分)(1)(2分)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2分)(2)(6分)①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2分)②民族团结是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不可能集中力量搞
建设,革命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实现共同繁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2分)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实现。如邓小平所说:“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29.(12分)
(1)(4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2)(8分)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④联系材料给2分
30(12分)(1)(4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2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得到了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2分)(2)(8分)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实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分)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2分)④联系材料给2分
三、附加题(20分)31.(20分)(1)(12分)①政府要认真履行好其职能,成为便民利民的政府(3分)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使公民求助有门,投诉有道(3分)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3分)④政府行使权力时,要自觉接受监督,建立起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3分)(2)(4分)①文化塑造人,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低俗文化则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引导网民健康文明上网,有利于网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引导网民文明建设上网,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2分)(3)(4分)①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道德准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④提高辨别各种文化的眼力,远离落后腐朽文化,选择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⑤面对网络文化要坚持一分为二„„(只要言之有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得分,每点各2分)
第三篇: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总结
南宁市第34中学2013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总结
2013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我校的成绩,相对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透似学考成绩,联系教学实际,有必要对2013年的高二学考历史复习进行总结,希望能改进自身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对以后学考备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考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学校、年级组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视。年级分管领导、校长对这次学考备考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使广大老师和学生相当重视这次学考。同时,高二年级为了这次五个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也把周末、晚自习大量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给了学生比以往考试更多的复习时间。
(二)高二历史备课组两位老师的齐心协力,辛勤付出。这次学考是广西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由于没有以往的知识点、试题可以借鉴,我们历史组的两位老师为整理学考知识点、题库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抓紧时间,合理安排复习进度。这次学考的考试时间都比以往会考的时间提前了,再加上学考之前还有一本的必修教材没有上过,因此学考的复习时间特别紧张。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学考不考的那部分内容在上个学期就没有具体的讲解。这样,就留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考复习工作。历史的学业水平考试是有三本必修课本要纳入考试范围的,至少也要七周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四)紧扣《考试大纲》,编写复习资料。学考命题的依据就是《考试大纲与说明》,在研读《考试大纲与说明》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编写复习纲要,精选习题,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再加上,备考时间少,学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本的。为此,高二历史备课组的两位老师专门编写了适合学考、适合我校学生备考的校本教材和校本试卷,以此让学生明确什么内容该看,什么内容不用看。
(五)最后冲刺阶段,精选知识点,反复记忆。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周,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复习,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成绩,高二历史备课组的两位老师又对复习资料进行了一轮精选,像一些基本史实,务必要求熟练记忆,这样就从每课中又找出了特别重要的两三个知识点,使复习范围更有针对性,让学生重点掌握。
第四篇:《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它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哪些因素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还有经济政策,纸币发行量,商品流通环节等因素。
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0、影响消费的因素
客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物价)
①根本因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收入差距影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b.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③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11、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表现
阐释
结论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一个社会消费什么,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消费方式是怎样消费的问题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会发生变化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意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区别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非社会主义性质
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政策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联系
第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都是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服务的。
第二,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对这两种所有制应该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第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
侧重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提醒 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3、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4、企业(公司)如何经营成功?(做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材料选择运用。)
(1)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通过兼并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
(6)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8)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从根本上说,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2)党和政府:
①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②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4)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努力提高技能和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要求。
6、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么办)
(1)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权。(途径)
7、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公司的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8、投资方式有哪几种?
(储蓄存款、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收益高于储蓄存款低于股票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
9、居民如何科学投资理财(投资应坚持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公有制)、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公有制)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涌流,以造福人民。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5、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支出的渠道和财政作用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保支出、债务支出。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偷税(用隐瞒、欺骗等手段不缴或少缴)、欠税、骗税(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公民有自觉纳税的必要。
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二、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三、依法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注意纳税人意识包括义务与权利)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宏观调控)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世界贸易组织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12、说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的政治参与四大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选举:
选举方式(四种)(1)从选民角度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2)从候选人角度分为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角度
从选民角度
从候选人角度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成本较低,便于组织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范围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
结
论
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民主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
(4)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b、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
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4)
发展基层民主(民主管理)的意义
社会
角度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公民
角度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民主监督
合法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督制度舆论监
含义
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特点
是公民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民主监督
意义
从国家角度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从公民角度
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民主监督
原则:①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②采取合法的方式;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第二单元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的途径: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发展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6、政府的权利行使三个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决策环节: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执行环节:履行职能+依法行政
监督环节:外部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
7、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力?
(1)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5个)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4个)。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3)坚持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8、为什么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
根本
原因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各种腐败行为;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具有威信的政府
9、政府权威
政府能否具有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人民代表大会
1、(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性质和职能
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
和地方各级人大)
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最高)
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决定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选举、任命、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及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
地位:中国共产党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三、科)
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
内容包括:①宗教信仰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四单元
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进行防御和自卫等)
管辖权(对本国公民和物的管理;对居住国外的侨民和驻外使馆的管理等)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5、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6、为何以及怎么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态度: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8、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9、我国的外交政策
(1)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0、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 文化的特点与形式
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1)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劳动者角度: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考点三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
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潜移默化不代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重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怎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途径:
(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2、传播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进行文化交流的态度(怎么做)
考点三 文化传承
1、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②传统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继承性、时代性)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5、文化继承与发展:
(1)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自身因素)(3)思想运动的激荡(自身因素)(4)教育方式的变革(自身因素)
7、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考点四
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见证:①汉字,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别: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特色明显:(区域性)
(3)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性)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地位: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一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
2、发展大众文化
(1)含义: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基本要求: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怎样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国家、经营者、个人)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
④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
(2)经营者: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3)个人:①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考点二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考点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3、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1)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考点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怎么做(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2)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必须把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地位、意义
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么做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五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
①二者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②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④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⑤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理解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对社会的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唯物论(四、五课)、认识论(第六课)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其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
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可以直接排除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即反对从主观出发,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为什么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第七、八、九、十课)
(一)联系观(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第七课)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思想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创新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就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即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①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三)矛盾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观点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即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即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补充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对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统一:二者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的秩序(特殊——普遍——特殊)
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补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和根本分歧点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归、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创新观(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原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破旧立新)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方法论: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十二课)
社会历史观(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立足社会实际,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
2、人类社会两对基本矛盾和两个规律
两对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和反作用)
两个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因此: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人生观、价值观(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原理: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世界观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标准:客观依据: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观依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地位、需要、认识角度、立场、阶级性等
3、人生价值观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一是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是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END
—
第五篇:学业水平测试发言稿
积沙成塔,滴水穿石
感谢年级领导信任,感谢各位同学聆听!能够在小高考誓师大会上发言,我倍感荣幸。
人们常说:“生活即是不断的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有挑战、有困难,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才能从中品味出酸甜。”小高考是我们各位同学求学之路上的重要一关,我们理应迎难而上,那么我们该怎样打赢小高考这场战役呢?
谈到战役,兵法有云:“战略得当,战术有效,训练有素,方能百战百胜。”小高考亦如此。
首先,战略得当。从高一起,年级对小高考科目就重视有佳。早早就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得到了各科科任老师们的充分贯彻与坚决执行。在此,望各位同仁再接再厉,也望各位同学能够保持信心并且放心。紧紧围绕科任老师走,便可水到渠成。
其次,战术有效。同学们从初中而来,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初中考试只要书本吃透,分数便可手到擒来。然而,高中却不尽然,书本吃透,考试也会手足无措。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的考试,不仅在于考察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在于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考法是否得当。会考法才能会考试,会考试才能得高分。有请各位同学能对日常的周练各式各样的题型进行考法的储备,能够做到讲后反思,反思解题之道。
最后,训练有素。千层楼台平地起,能打胜仗,必要有硬功夫。希望各位同学能够立足课本,沉下心去,按部就班,稳扎稳打,掌握好课本知识。
此外,男生请拿出点魄力,女生请拿出点毅力,科任老师尽力,我们一起给力,力之所及,当无坚不摧;同时,男生请再多点恒心,女生请再多点决心,科任老师尽心,我们师生同心,心之所想,定能心想事成。如此,我想不仅小高考一次战役,就是百次千次战役,我们也能百战不殆。在此,预祝各位同学小高考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创造辉煌。
发言人:董方兴
时间: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