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名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语文课堂教学
看名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语文课堂教学----观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赵志祥老师《鹿和狼的故事》
广州市天府路小学区燕玲
上周五下午,深圳名师赵志祥到广州作课。以下是我的记录与思考: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鹿和狼的故事》,齐读,听音乐(开阔的、舒服的)。
2、这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3、看画面,“凯巴伯森林”。先看整个森林的全景图,再看特写:小花、小蜜蜂、蝴蝶、蒲公英)
在看蒲公英画面时,师问:给你什么感觉:
生:飘飘然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蒲公英自由地飞,这就叫飘飘然。
师:不过,现在,飘飘然有不同的解释。谁知道还有什么解释? 另一生:骄傲。
„„
二、练习:填充词语、理解词语。
松杉()郁生机()()
„„
(词语来自课文,既是好词,也是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词)
1、学生填空,不懂的看书。
2、汇报答案,提醒要注意的生字。
3、再看图,用上刚填的词语形容。
4、图1: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5、图2:到了晚上怎样?
松柏挺秀星光灿烂
6、图3:雾中的森林
薄雾如纱恬静幽美
如果我们在这里散步,会有什么感觉?(舒服、优美)
7、传出狼声,月光下一匹狼出现,学生说词语:阴森恐怖凶恶残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害怕。
出示与狼有关的成语:
狼心狗肺豺狼之吻
„„
8、如果用其中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你愿意吗?
9、出示小鹿图。找一个词语形容。
师小结: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就是千百年来人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三、课文学习
1、自由读课文,看能否改变你对鹿和狼的印象,找出句子划起来。(学生用尺子在画,师立刻纠正: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2、出示毁灭森林图,用一个词形容。
出示词语:面目全非森林毁灭生态灾难
仔细看画面,把画面记在你的脑海。
3、看鹿图
把词语送给鹿
罪魁祸首苟延残喘生态灾难
用“罪魁祸首”、“生态灾难”说一句话。
(老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本来是想让学生得出结论:鹿凶恶残忍,狼美丽善良。
可上课的这些学生就是不依不饶,由开始的一个学生坚持说“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到后来一个又一个学生说“鹿和狼既美丽善良,又凶恶残忍”。到后来语文课代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老师的掌声。这时,赵老师边点着PPT,边有点无奈地说:“你们这班学生既让我喜欢----因为你们太聪明了,又让我有点不喜欢,因为你们太有主见使得我的教学设计没法往下进行了,你看我本来准备这样往下教的,结果„„这时,在场的老师都在为赵老师捏了把汗,不知他会怎样进行他的教学。可名师的应变能力确实很强,一番话语后,他接着出示了下面的画面)
4、出示狼图。(狼露出哀怨的眼神)
师在哀怨的乐曲中说:这是森林中剩下的狼,出示狼说的一段话:人类总说我们凶残,可是,对森林来说,谁凶恶?
5、再出示狼悲惨图。
齐读:枪声在森林里„„
现在,你们还会坚持刚才的想法吗?你还能用哪些词送给他们?
四、练习
填空
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总统用找个习惯看法和原则制定政策,下命令消灭狼。总统先生下这个猎杀命令的时候,没有弄明白„„
五、拓展
介绍罗斯福
六、堂上练习
1、用狼或者鹿的口吻给罗斯福写一封信。
提醒信的格式,语气要委婉。
2、推荐《狼图腾》
看书中的一个片断,读。
当课堂上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赵老师根据学生实际,采用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谦虚的态度对待知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一得以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师生的争论笑谈中一一化解,课堂教学圆满结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在讨论交流中从学生这里学到许多新东西,与学生的心更贴近,关系更密切,还会从学生这里照出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真正品味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第二篇:如何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如何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洛阳市新安县新安四高史代见sdj61889@163.com*** 内容摘要:新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不是外在的灌输。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课堂流光溢彩,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和努力,要注重方方面面的细节才会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效果突出。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和总结,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或应考虑的问题浅述了驾驭好语文课堂需考虑六个环节:
1、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氛围;
2、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
3、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
4、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
5、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6、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
一、读懂学生,努力营造课堂气氛。-----驾驭课堂的必备条件
语文教师要关注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读懂他们的表情,是欣欣然陶醉其中,还是茫然不知所措,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对语文学科所教知识,运用手段的理解及接受程度,才会事半功倍,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下要先备学生,了解所教班级情况及学生情况,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才会驾轻就熟达到教学任务,才会运用教学智慧驾驭好课堂教学。现在社会错综复杂,许多学生思想认识不一,对许多问题和现象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理解,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会让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观,在统一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因势利导控制不良情绪或现象,才会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和教学同步,这是驾驭好课堂的必备条件。
二、精心组织备好课,上好课。------课堂出效果的保证
1、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如果不敬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教学就会凝固成一潭死水,就难有新意,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些年头了,而新课程改革在实施中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为学生发展着想深入钻研,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尊重新课程价值观的规律,来做新课程的实践者,创新者。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2、要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角色合理定位。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探究课堂,揭示知识奥秘。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不要做课堂的主宰者实行满堂灌,一家言。而忽视了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结果违背了教育宗旨,必然得不偿失。教师应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3、备课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吃透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不仅备知识,备流程,还要备学生,考虑服务对象的接受能力,学习的敏感点、疑惑点,以及课堂细节,遇到突发情况能冷静面对应付自如。这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课堂能扎实有效出效果的保证。
三、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实施的关键
1、组织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好开头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在课堂开头不能吸引学生或者学生已经厌倦,后面工作就无法开展,即使教师情绪高昂而学生听讲状态低迷,恹恹欲睡,云里雾里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时要不断变换形式关注课堂第一炮,导入时可采用歌曲、诗歌、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情绪调节,上课时对没有做好准备趴在桌子上睡觉、说话等现象进行提示制止管理。在开头环节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流程的管理。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及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听不听;对爬着睡觉、私下讲话、看别的书、干其他事的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乱哄哄的讲话声淹没了教师讲课声的现象也视而不管,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处于失控状态。那么一切都会成为空谈,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教书育人,管教管学,履行职责,严格管理。除了专心致志地讲好计划讲授的内容外,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听课情绪,控制课堂教学纪律。当发现有些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运用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调控学生学习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如发现出现少数学生违纪影响多数学生听课时,应及时制止,提出批评要求改正。也可以在重点、难点之处借助语速语调的变化来提醒或警示困倦者,还可以利用在重难点举出一些富有情趣的实例,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用隐含针对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觉,从而达到使学生精力集中把心收回来的效果。也可以利用课堂的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或采用夸张的引起警示注意的手势让课堂中的不合理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这是教学智慧,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只有这样才不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才会流程完整,和谐统一。
3、小结、作业布置结束一堂课
小结使一堂课升华结晶的关键,便于知识串线结网形成系统,有利于知识巩固能力提高。小结一定要简洁精要,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有个清醒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作业布置要艺术化,层次化,不要搞一刀切,可分为必做和选做,分层次分阶梯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提高,课后有收获,使每位学生能学得会,学得好,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时间把握科学合理
要做到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导入仅是引子不能占时过长,否则头重脚轻完不成课堂目标。讲解要精,不要滔滔不绝,练习讨论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空间,便于学生打开思维。流程完整时间划分合理,不拖堂不提前,准时下课,否则可能因为一点疏忽而让一节好课大打折扣。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不满,影响以后教学的开展。
四、教学语言的锤炼与推敲------魅力所在教学语言是实施教学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迷宫的万能钥匙。它是语言这一人类交际工具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语言的功效,让语言成为教学的通灵宝玉。富有激情、善于启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是驾驭好课堂的媒介,也是教师魅力所在。优秀的教师会很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和推敲,巧妙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语言优美,有磁性,有感染力,影响力。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设疑问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动脑思考,尝试课堂动脑的成功喜悦。课堂语言
中导入语要简洁,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讲授语要注重整体设计的完整,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而要深入浅出,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让教室四面八方同学听得见听得清。语气得体,语速恰当让人感到舒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老师感觉走。具有启发性,通俗、形象、生动。提问语设计要把握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提问语必须明确,没有歧义。提问还要适量,不能一味地发问,高明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迅速获得教学的反馈。处理课堂板演、提问等语言要中肯,对学生充满鼓励和期望。结束语要提纲挈领,承上启下,切忌虎头蛇尾。教师要注重语言修养,形成独有的教学语言风格,让教学语言成为教师授课的魅力源泉。
五、教学辅助手段运用------锦上添花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利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具简单,内容呆板,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厌倦疲劳,费时又费力。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图像、颜色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感官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有生气,有活力,化枯燥为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进行《项链》这一课的教学时,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分析一下情节等,而如果把它编排成课本剧,就会生动有趣得多,让学生参与其中,他们会体会到小说的情节,及构思安排,对人物的分析和理解会更深入透彻,对小说的主题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还可以请学生观看电影及有关课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语文课堂五彩斑斓,锦上添花。
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拓展-----迁移延伸
语文知识丰富、琐碎,仅靠一节课让语文知识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还远远不够。必须丰富学生语文生活,课下开展学习小组,通过阅读书报,组织讨论,办语文角等活动,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让学生走进语文大观园,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国语亮起来,时尚起来。这是语文课堂的迁移与延伸,也是语文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教师要在课下对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行反馈和总结,查漏补缺,完善课堂教学,形成艺术,同时要自我加压,注重学习,加强专业素养,不断与同行交流沟通,尝试一课多教,多元备课,把握课程走向,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会教师学生双丰收。
总之,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能仅局限于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语文肢解,而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切实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目的,来组织备课为学生服务。在实践中,语文学科就会强化,语文整体素质就会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
《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第三篇:语文名师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术
语文名师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术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修炼的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现在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提问上多多话功夫,以提问来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就主要从什么是提问,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问的技巧,名师的提问方法艺术等方面来论述语文名师的课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
一、什么是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二、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为着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发出问题。可是所发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文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提问时必须注意一下问题:
1、提问不能过于简单,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学生齐答了事,根本就不经过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2、提问要分清主次轻重
3、提问不能过于空泛,不着边际
4、提问不能过于雷同,要有新意,比如说不能每篇课文都问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等等。
5、提问要清晰,不能含糊,模糊不清。比如:问《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文眼,你们看是那句话呀!这样的问题学生猜了半天,还是不能使教师满意,以至于使得学生和老师的兴趣全无。
要让课堂中的提问有效,就必须注意以上的问题,不能让一个问题抛出去,久久得不到学生的回音。这样不仅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反而影响课堂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问题提得有效,有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呢?这就需要一些提问的技巧了。
三、提问的技巧:
首先,提问要相机,适时。也就是要把握最佳的时机提问。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这一点。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之处提问。比如说《祝福》一文。《祝福》教学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复述课文,再谈感受。对于感受,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的地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礼教杀人”的主题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还要在将要得出规律时设问。如《故乡》一文。老师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心欲通而不求通,口欲答而说不出,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1)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2)从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3)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迹,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其次,提问要恰当,适度,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或引发出新的观点,使教学内容得以加深或拓宽。它可以对课文中人物、情节、场景进行再创作,或增添插叙,或续补情节,或改写人物等等。如下提问:(1)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玛蒂尔德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辛劳白费时,她该怎么办?(2)《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如果没有“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俩可能还有什么结局?
这类提问必须以课文为本,再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如上面的两个教例的答问必须符合小说的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如游离了这两点,再创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一课时,课前我先为学生播放由此词改编一首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时而低沉舒缓,时而激越高亢的旋律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语气,为课堂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然后,设置词中体现一个亡国之君情感的相关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我我觉得比较有效地一些提问技巧。最后,我们再谈谈一些名师的提问艺术,让我们从名师的提问艺术中学习提问的技巧。
四、名师的提问方法艺术
方法艺术是名师个性化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位名师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提问方法艺术。比如于漪老师的反问推进艺术,钱梦龙老师的曲问简答艺术,宁鸿彬老师的妙问生花艺术,于映潮老师的问题串讲方法艺术,郑桂华老师的轻问比较方法艺术,支玉恒老师的有效追问艺术等,他们的课堂提问艺术都非常具有有效性和代表性。这里就具体分析一下钱梦龙老师的曲问简答艺术。
“曲问”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意在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下语感的体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种提问能增强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这里以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提问为例。一般的老师讲这篇课文,一般都采用串讲法,在讲文中的人物时,一般都采用直问法,直接问同学们“文中写了那些人物”,而钱梦龙老师这篇文章的讲解,另出了新意,采用曲问简答的艺术,他问同学们:“同学们刚刚预习了这篇课文,那么你们知道愚公老爷爷有多大年纪了吗?”他的以一个问题,不仅使同学们自己明白了知识点,还在无形中强调了重要副词“且”的意义,用法,让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另外,他接着追问:“愚公老爷爷那么大的年纪还去挖山,肯定很累,那么,还有没有其他人去帮他挖呢,有多少人去挖山呢?”在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了各种答案后,又根据学生的答案,继续追问:“还有小孩去挖山,那他爸爸不心疼吗?”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把文中的重要知识点都带了出来,老师没有刻意强调,说出每一个字,却让同学们自己在问题中找到了答案,并且记忆深刻,他们不仅在问题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还获得了知识。这就是提问艺术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好的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还可以让老师教得轻松,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将成为老师的我们,要多多学习练习,提高我们的提问技巧,多多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术,向名师的提问艺术靠近,使得我们的课堂提问成为有效地课堂推进方法,让同学们不仅在问题中学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还在问题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与快乐。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努力吧,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而奋斗。
第四篇:浅谈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浅谈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中心学校 张 建
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渗透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高科技状态下优质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网上,存在着丰富的学习、教学、娱乐等资源,如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在网上可以找到通用的教学资源,因为不存在语言的差异。但是,就语文学科而言,它作为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文字,全球共通的教学资源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更重的负担——所有语文课件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开发。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多媒体教学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目前的音像市场五彩纷呈,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形象思维资料,语文老师要有一颗“火眼金睛”能够去粗取精,然后通过电脑的图片、视频和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选录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从而丰富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
(1)、听
多媒体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上,利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带的形式,而改用音响等音效设备,甚至可以由学生朗读再配以背景音乐,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加上优美的图像,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
2)、说
多媒体电脑具有功能齐全的音像设备,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那些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精心录制的作品,能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学生可以随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这样的练习对其朗读、说话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3)、读
对于课文的阅读可以配上音乐,甚至于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这种效果与单纯阅读文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原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说明文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被认为是最为枯燥的一种,学生怕听,老师也怕讲。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像初中课本中的《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群,课文对故宫的几大建筑作了介绍,如养生殿、金銮殿等,但文字的介绍再形象生动,都只是抽象的文字。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选取以上建筑的图片(这可以自己扫描照片或是剪辑有关的音像材料,也可用数码相机实地拍摄),让学生随着你的境头观看实物,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还有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松鼠》等事物说明文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制作成声、色、像俱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4)、写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非常大的容量,它可以容纳相当多的范文、中外名著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为他们更好地作文提供帮助。
如对中国四大小说的演绎,可以是纯语言文字描写故事情节,更可以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把课本要求的或是其它的一些重要情节,制作成影视片段,更加生动地再现小说中的场景、环境,人物等小说要素,使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到学生的面前,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学生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对人物形象、性格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应以语文学科的“美育”为前提
除了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外,语文学科也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
语文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所以,语文多媒体制作中实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体实现机制如下。
(1)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归园田居》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调、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三、努力创设情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黛玉的这种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们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图象、声音、情境等,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力和选择性等整体感知能力。
(2)运用比较手法,让学生鉴赏美。
生活中的矛盾对立是一种普遍存在。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不仅可以看到事物自身的本质属性,而且能够揭示事物间的关系和异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在制作课件时,若能把握并突出这一点,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并受到陶冶。
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文章的立意、标题、结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到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抒情的色彩、议论的作用乃至文章风格、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都在可比之列。
可以纵比。如鲁迅的《祝福》,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主要有三次,课件中以图片展示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惨重打击,进而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的迫害,鉴赏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悲剧美。
也可以横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中,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将周瑜与蒋干在群英会上的语言、动作、神情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周瑜多谋善断,豪迈自信;蒋干少勇寡谋、自大愚蠢。在美与丑、智与愚的对照中品鉴人物的形象美。
(3)留下想象余地,让学生创造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件制作中,要留下足够的余地,让学生根据已提供的有关信息,唤起和调动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归纳、组合,在大脑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才能领会其中蕴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忌大段大段地公布答案,要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
二、以“美育”为前提,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具体操作方式。
首先,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在课件制作中能恰到好处的利用优美的音乐,往往能找到开启学生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思。例如,在制作《孔雀东南飞》课件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在梁祝和焦刘之间构建起了对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联盟。
其次,借助图文互换,激发美的创造。
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描写形象生动,美感强烈。在制作这类课件时,在显示画面与显示文字之间,要适当留有间隙,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画面或根据画面进行文字表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中构筑或抓取美感较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权衡比较,得出最佳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风景谈》、《雨中登泰山》类散文和《雨霖霖》类诗词课件,采用这种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件制作中实施美育,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三、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制作一份课件很容易,但制作好一份课件却不是易事。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份优秀的课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背景。
背景是课件制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背景的设计原则应遵循:
1、不影响动作演示;
2、色彩要与动画的脚色色彩协调统一;
3、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
4、背景力求简洁。
(二)字体
很多课件制作者都很喜欢变换很多种的字体来“装饰”动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字体的排版主要是为了对课件运动原理的文字说明,人们看的是内容,而且需要是非常清晰的阅读,很多时候,课件制作时候字体的位置变化和字体变化让观众一头雾水,文字传达效果极差,这其实完全违背课件制作的初衷。字体运用原则应遵循:
1、一个画面通常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字体;
2、同一画面字体的颜色尽量统一大小和颜色;
3、尽量采用宋体和黑体这些比较工整清晰的字体;
4、文字动作不要大,动作中也要尽量延长字体显示时间;
5、计算文字停格时间为你中速朗读这些文字的时间;
6、大标题文字尽量保留在适当的位子。
(三)风格创意
我们不是要说制作多么好和美观的课件,当一个课件制作的初期,首先要思考的主要是课题的表达,动画的思考不要想得太复杂,因为很多复杂的动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才能体现出其魅力。通常原则为:
1、动作表现是课件本身的主题;
2、动作是因为需要而定制,停格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3、不做华丽的装饰动作,那只会影响主题的传达,属于画蛇添足。
4、主题动作表现要细腻,操作过程要完全描绘;
5、画面动作要清晰,有节奏。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语文多媒体课件它应做到文教和美育相结合,综合利用声、像、文等手段,配合老师的声情并茂,入情入理,注意避免一些环节上的漏洞,把握好背景、字体以及风格创意,制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与素质教育相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这次,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老师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师,我从她的课中,学到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精髓。在执教示范课:《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时,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充满想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郭老师教学的设计真令人叫绝!从童话起笔,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词语概括出来,再把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诞诗”。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懂得要儿童诗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等,去猜想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这种方式,使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充满气氛,充满活力又充满想象的课堂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好“儿童诗”,并且对儿童诗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4.《不能没有你》是台湾最具影响力语文老师何绮华老师执教,何绮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一本《不能没有你》的漫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看着漫画,听着何老师配音,整个会场犹如一个电影院。漫画主题鲜明,教会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对、学知识就必须先学做人,不懂做人,何谈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在文山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启发都会让我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