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感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感悟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一定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的孩子更觉得无从下笔了。如何激发农村 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引导学生观察、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学校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们的思考。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单元作为中要求学生写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动物。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最熟悉的动物莫过于家中饲养的家禽家畜了。课堂上我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但描述不允许说出这种动物的名字,一律用“它”来代替,描述完之后让全班学生来猜到底是什么动物。站起来的学生对于自己描述的动物都没能很好的抓住其特征,以至于描述了半天,下面的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原来这位学生描述的动物是猫。这个学生和我都有点尴尬,这种情况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转过来我一想,虽然学生们家中都或多或少饲养有家禽家畜,可大都没认真观察过,所以口头描述的动物有点四不像。于是我以猪为例,告诉学生该如何从外貌、习性等方面来观察,仔细回想自己家中的猪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说一点,我归纳成板书,最后,一头栩栩如生的“猪”就出现在黑板上了。我告诉学生,这头“猪”是集体观察的结晶,可是其中有些细节以前自己并未细心观察,然后要求他们周末回家再仔细观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写成一篇作文。最后,50多个学生回家都按照要求仔细观察了家中饲养的猪,他们笔下描述的猪各有特点,作文的质量超出我的预想。学生们后来跟我说,原本以为自己很熟悉的猪,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它身上还有很多自己以前没注意到的地方,从此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习惯。
第二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农村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一种困境。许多初中生在4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要不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要不是词不达意,偏离中心,更有甚者,语不成句,错字连篇。笔者作为语文老师,为此现象深感揪心与痛心。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态度、习惯有很大关系。
(一)重视不够
其一,重知轻文。具体表现为作文课时安排不足,一般是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而两周语文实际授课时间一般在12~14节,作文只占两节,即使这个不当的比例,大多数教师甚至不安排作文的课内时间,把作文一律放到课外去完成。
其二,计划落空。学校每学期都强调制订教学计划,而作文教学计划制订率极低,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无计划的工作带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想到什么就叫学生写什么,缺乏序列,简单重复,高耗低效。
其三,要求不严。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某校教务处检查教师教案书写情况,语文组十几位教师,竟没有一人有作文教案!绝没有哪位校长说可以不写作文教案,但语文教师客观上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意味着让作文教学放任自流。这种现象,就是从根本上不重视作文教学的表现,认为作文多一篇少一篇没关系,不如用时间抓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实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研组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大家都是彼此彼此。
(二)、素质不高
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除了农村孩子本身先天不足的语言环境影响外,首先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教师本身写作素质的低下。一个语文教师,教了十年几十年的语文,讲台上不止千遍万遍慷慨陈词:作文的构思方法、文章的写作技巧、谋篇布局的绝招,而自己却从来未见一篇像样的文章变成铅字登上“大雅之堂”。只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实践来验证,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其次是“师傅”功夫不过硬,因而作文教学华而不实。按通常要求,大作文是间周一次,每学期一般八篇左右。可某校从开学到期中已是两月有余,大多数班级的作文次数只有两次,一些班级教师甚至都没批改。大家都在猛赶教学进度,集中精力上新课,冷落了作文训练。连数量都不足,何谈提高质量?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等,似乎在全力地要求学生进入作文角色,但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布置没有督促检查和具体规范的指导,摆花架子。
(三)、指导不力
一是作文之前的指导不力,致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布置作文,全凭教师心血来潮“例行公事”,在黑板上写个题目,交代什么时候交,然后扬长而去。学生没有思想准备,材料不足,要么没写,要么胡写,能在规定时间内交卷者为数不多,勉强能写出来者,也是质量不高。这种毫无准备的作文训练方式,其结果是,让我们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胡言乱语、煮了一锅又一锅的夹生饭,读了十几年书,同一类文体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作文之前的具体辅导是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很关键的一环,而有的教师以具体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为名,懒得具体指导或者说教师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布置文题之后,连自己心中对文题也把握不准,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放羊式”的作文教学法,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
二是作文之后的讲评也跟不上,评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中心明确,内容欠具体、语句不大通顺”之类的空洞评语随处可见,学生看后不得要领。先生惑之不解,学生从何解惑?
上述三种问题必然带来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三少”、“三多”:具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文情并茂的少,层次清晰、语意流畅、词句通达的少,标点正确、无错别字、书写端正的少;随意编造、无病呻吟、单薄平淡的多,层次不清、语意不顺、词句不当的多,标点混乱、错别
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多。
二、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认为,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在教师,笔者认为应选择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1.强化目标管理,克服随意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大多处于劣控和失控的状态之中,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科任教师为载体,对全校的作文训练制订严格统一的规定,从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微观处理。
作文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常常导致作文教学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之中。因此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作出作文教学在质和量上的具体统一的要求。具体操作可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教学详细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方面,用量化管理的方法,限定内容、时间、数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一致通过后,坚决实施,不能打折扣。期中监督检查,期末追踪查询。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作文指导计划,并另设作文教案本。长期如此控制,就会在本校乃至本地区形成序列化、规范化,使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强化环境管理,克服封闭性。与城市学校相比,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落后,农村中学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家庭无报刊杂志可看,学校无图书室阅览室,或者有数量也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在贫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先天不足的语文环境,势必使学生严重地营养不良,两耳难闻窗外事,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环境强化管理。
强化环境管理,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创造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就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学习,主动地“找米下锅”,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除写作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具体操作时,建议一、二年级作文开放,三年级作文收拢。所谓一、二年级开放,意思是一、二年级时,每次布置作文,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克服长期以来那种把学生封闭在四堵墙的教室里,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时间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乱煮“夹生饭”的做法。所谓三年级收拢,有它特定的含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要面临应试的检验,有了一、二年级的充分准备,到了三年级,应该说是厚积薄发的阶段。作文教学特别是课堂作文,特别需要制造一种竞争环境,时间就是分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快速成篇,组与组比、人与人比,甚至班与班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小黑板公布结果,不断激励竞争机制。此外,还可以和学生商量,规定毕业班(可以推广到非毕业班)学生每人每周抄写两篇作文,各种文体、各种结构方式兼顾,并推选两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轮流检查、登记、公布,始终营造作文氛围,让作文时时印在学生的心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强化作文环境管理,保证作文这半壁江山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初上讲台的初中语文老师可能都抱怨过,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记事如记流水帐,写人如写同一人。更代写职称论文有甚者,篇幅不够,内容干瘪,每次草草几句就应付了事。就其原因我认为是初中学生的经历太少,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事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初一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尤其重要。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
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头,泉涌不止。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
流个不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同窗情,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时常与留俗,世界的和平与冲突,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点滴,产生共鸣。
(二)用教材作为写作范例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凭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务必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作文素材,提供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
(三)指导学生正确的素材积累方法
(1)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如: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一喜一悲;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流行与凡俗等。只要是能够触动心灵,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间接经验就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课内课外阅读的书报杂志;看到的电影电视节目;还要听别人讲许多故事等。
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心记,用心思考;第二,用笔勾画、用笔记。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心记、用心思考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还是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都应尽力地用心把它记住;用笔勾画或作笔记是辅助的积累方法。用笔记只能够作为临时之便,用笔记录过后仍然需要用心去记。只有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才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活动中运用自如。
(2)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的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在写作时运用自如。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对素材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写景的、写人的、写事的等。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比如,外貌、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可以归纳为写人类;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等归为写事类等。
(3)指导学生加工整合素材的方法
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比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既可以用来论证开拓创业,又可以用来论证敢于实践,还可以用来论证不断求索。只要勤于动脑,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些典型素材进行分析和加工整合,就会发现,许多的素材都是多功能的,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
(4)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的内容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不出好文章。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其方法主要有:
1、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们才会有有选择的使用。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朱熹也说过:“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它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在农村中学每到周五我们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谈论:唉,放周末不如不放,回去又要写作文,或者:每周都要写周记,烦人,我都不知道这周又去编什么。再看看语文老师们每次改作文:这些作文非常差,真想两下子给撕了。要是碰到月考,语文老师也就是改作文的机器,一天下来全年级的作文就盖棺定论了,这样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长此以往,岂能不令我们认真反省。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农村虽然在发展但相对闭塞。农村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少,社交能力较差,可供阅读的书匮乏,所以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背人家的作文。在农村中学教师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然而部份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能实事求是,写作理论较差。在上写作课时,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讲一大堆的写作技巧、手法,使得学生无法对这此高标准的东西有兴趣。另外,部份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理解为课文教学,因为这才是考试时有把握抓分的硬件,而作文教与不教都无防,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文化水平低,或者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所以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多少,对于语文成绩怎样,作文怎样根本不在乎,而留守儿童这类更是无人关心他们的写作。这样一来父母的态度,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对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三、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一)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坚持“只写了解的东西”的原则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集农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讲的是春旱应早作好积水灌田的准备,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二)拥有素材后,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有老师这样强调作文“六不准”: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如果是写天气,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风吹过,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则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儿,行人身穿大棉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绝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令人生厌,无病呻吟让人恶心,只有真情实感让人开怀,掩卷深思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就没有了灵性。
(三)教法应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
1、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因此老师自己先作一篇来谈其中包含的生活体会,写作技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平时教学中一些课讲解时,做好引导,比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就极富想象力,蒲松龄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无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而发挥想象。
3、创新思维的引导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葫芦画瓢,移花接木,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的展开的训练方式。如一块红砖的作用、一支铅笔的作用,同学们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学习之后,请大家续写于勒的命运。这样的习作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宽了习作的道路,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发兴趣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是事实,但却是他们冥思苦想的结果,来之不易,理应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师在批改时首先做到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的。
老师在批改时应快,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不足或进步。同时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不仅是评改字、词、句,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5、厚积薄发,提高写作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广泛阅读课外书,吸取前人经验,周末可以不布置作文,但可以到图书室借一些报刊、杂志,让学生带回家阅读。班上学生也可以凑钱订一两份杂志――《读者》、《辽宁青年》、《意林》等广泛阅读。其次收集农村素材。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和特点,记录好只言片语,在真正写作时引用进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兴趣有了,内容丰富了,农村特色也得到体现。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当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创新。
总之,农村中学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绝非易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立足于农村这一现实,提升自我,探求新路,引导广大的农村中学生写作文能有新意,有特色。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周秀根 文章来源:九华初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0 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针对消除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辅导及教给数学学困生学法指导及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等方面阐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想。
关键词:心理障碍;个别辅导;情感倾斜;学法指导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的技能,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从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增强感染力;做好个别辅导,实行情感倾斜、做好学法指导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有效的转化数学学困生,谈了一点认识,以供同仁斧正。
1.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一般来说数学学困生对数学都有一定的恐惧感,害怕学习数学,都认为数学太难学,抽象、枯燥、无味,对自己学好数学没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对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消除数学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他们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定期或不定期的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前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数学学困生消除自卑,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提高兴趣,增强感染力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在心不在的学习是徒劳的,数学学困生往往由于基础差,以前的数学学习出现了漏洞,没有及时的给予补救,以致于出现学习上的障碍。数学学困生由于缺乏兴趣,往往很容易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对学到的知识容易健忘,以致于造成学习无动力,成绩无明显进步,而兴趣则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量,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①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学习数学意义上的教育,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数学知识,要学好物理、化学是困难的;没有高深的数学参与运算,人造卫星怎能上天;没有统计数学,国民经济怎能正常运转;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衣、食、住、行更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的运用是广泛的,我们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驾驭学习,驾驭生活。②巧设情境,诱发求知欲,一个富有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这些所设计的问题应满足两个条件:A、可行性: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要符合数学学困生的认知水平,过难会使数学学困生望而生畏,过易则失去意义。B、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数学学困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在讲列函数解析式时,可引入一个实例如卖豆腐,一斤豆腐a元钱,用x表示豆腐的数量,用y表示豆腐的总价钱。当a为常量时,那么x与y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式?当x为常量时,y与a存在什么关系?当y为常量时,x与a存在什么关系?以上问题来源于生活且富有趣味性,难易符合数学学困生实际,可有效的激励数学学困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函数关系式中的常量、变量、自变量与函数的理解。③创设幽默情境,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够使枯燥的气氛活跃起来,能有效的改善数学学困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的使用幽默语言、幽默动作、幽默问题,可以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果。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课堂上以
教师为主体改变成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成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感觉走,因此要使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致关重要。
3.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实施尝试教育。
虽然数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大多数数学学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例如我班有一个名叫于发松的同学,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一次,我在讲以四边形为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他在上完课后也给老师写到:计算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甚至是任意的不规则多边形不也可用分割法来计算吗?他敢于猜想、发现就是他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数学学困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引起注意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因为有时一两句赞扬的语言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使他们终生难忘。
多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得差,不要过多的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古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例如: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等。
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育。李岚清同志说过:“教师不能够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不能够用一种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搞一刀切,对于较难的题目,在理解上要求降低难度,只要能正确运用即可。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学习,在教学时只要求数学学困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定理内容的证明不作要求。
在作业要求和考试评定上也分层次进行。开始时,对于他们应降低作业难度,对他们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础题目即可,中档题目不作要求。若当他们成绩有所起色后,对他们的要求又提高一点,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业批改及考试评定多进行面批,有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肯定,并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这样让他们更进一步得到成功的喜悦。
4.实行情感和辅导上的倾斜。
一些数学学困生是由于智力和思维能力偏低,接受能力差,记不住,对学到的知识课后容易健忘,所以老师对数学学困生应多进行课后辅导,把重点、易忘的知识多给他们及时回顾和理解补救辅导。①在辅导时,要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因为数学学困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即使集中了,集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要抓紧他们集中注意力的短暂瞬间,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在这闪烁的瞬间理解最主要的知识即可,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和分解因式时,只要熟练掌握乘法公式即可;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即主要会用求根公式和会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牢牢掌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式的方向即可;为了使他们掌握最主要的基本概念、公式、方法、公理、定理,对某些知识要敢于忍痛割爱。②在辅导时宜以新代旧,不宜全面复旧。如:辅导他们复习分数的性质时,我们不宜全面系统的复习分数,而可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结合讲些分数的性质即可。如:复习小学的应用题时,可在初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中复习。③辅导不能满足于结果,而也要穷追思路,因为数学学困生解题结果即使正确,但解题思路却不一定条理清楚,考虑周全,老师必须根据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如:3+a和3哪个大?有些同学说:“3+a不一定大于3,因为当a=1时,3+a>3;当a=0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还有的说:“当a=2时,3+a>3,当a=-2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这些不足之处就是把a看作特殊数字,那就不全面了。有的说:“当a是正数时,3+a>3,当a 是负数时,3+a<3,所以3+a不一定大于3”,这些也不太全面,所以我们在辅导时,应根据他们各有的想法,再给他们指出其中的不足纠偏求全,以便让他们心悦诚服。④辅导要做到牵而勿引,启而不发,辅导后进生必须千方百计扣响学生心灵的琴旋,因此辅导要坚持启发,这样才能激起后进生的思维,做到正确答案水到渠成。
实行一帮一活动,学生互助辅导学习。由于多数数学学困生对学习缺乏自觉性,若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就不会自觉学习,况且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本身的群体作用,将一个数学学困生和一个优等生搭配,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当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凝难,可得到及时的解决,并在优等生的督促和帮助下,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并从优等生中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5.做好学法指导,把打开知识的钥匙交给他们。
古语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可使学生受益终身,可养成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原则是在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数学学困生由于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的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好学习方法指导。
1、教给预习方法,逐步培养自觉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刚学习几何时,不知怎样学好几何,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教师应根据几何这门学科的特征,给数学学困生做好学法指导。第一:闯三关、即画图关、识图关、几何语言关。第二:三官动:多动手、勤动脑、善观察。
2、教给听课方法,提高学习效益。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宋代教育家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们在教学课堂中必须指导学生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想象,大胆设凝、猜想,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面目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这是因为数学有诸多抽象概念、理论。通过老师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和记忆。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内容根据教师讲课的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要点在书上相关内容的页码记下重点、难点。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也应一一记下,尤其是学生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步形成。但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③教给解题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例题与习题教学无不牵涉到解题方法与技巧,于是在进行例题与习题讲解教学时,不但要重视理解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注意总结归纳进行循思设疑,引导探索,获得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④教给数学方法,培养概括能力。教给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有:比较复习法;联想复习法;归纳概括复习法。①比较复习法,如通分、约分有什么异同;分式与分数的法则有何区别与联系等;②联想法,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联想它可以解决初中方面的哪些知识,并用网络或树图进行列出、理解;③归纳概括法,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形成竞争、自主、合作的班级学风,为数学学困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数学学困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为数学学困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反复性都很强的工作,我们只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困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学,凡是学困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做,尽量给他们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也同其他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拥有老师的阳光沐浴,相信他们最终会不再成为数学学困生。
第四篇: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感悟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把握、钻研教材,上课要形象生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让课堂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利用集中演示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感悟
我担任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几年了,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走过了艰辛的一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尤其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村小的计算机的配备有的还满足不了一人一机的要求,学生们的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大部分对这门课程几乎没有基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觉得高深莫测,很难入门。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中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习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与技能,现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全面把握。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能够对自己所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要通过自学,努力做到精通这门课程,要能够灵活处理课堂新问题,及时排除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二、形象生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力求形象生动。要把专业的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形象化、生动化。在讲解它们的含义、作用、用途时要富于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不要要求学生机械的记忆。如我把“主机”说成是“总管”,比喻成人的“大脑”;把“显示器”比成人的“脸面”;把“键盘”和“鼠标”比喻成人的“手”和“口”;把“音箱”比喻成人的“喉舌”;把“打印机”比成人的“近邻”。把“磁盘空间”比成“档案室”;把“我的文档”比成“档案柜”;把“文件夹”比成“档案盒”;把“文件”比成是学生的“作文”。它们的关系是“作文”放在“档案盒”中,“档案盒”放在“档案柜”里,“档案柜”放在“档案室”里。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
三、循序渐进。
在每一节课中不要贪多,不要把新内容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去练,甚至是去“玩”,这样学生接受不了,且前边听,随后就忘记了。要做到每节课都要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在巩固上节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儿新的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既容易接受,又能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防止好高骛远的心理,要使学生在自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
四、活跃课堂气氛。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能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做。教师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生机,要利用现代媒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作业任务,掌握新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教学内容要活。
一部好的影片因其题材好、内容新颖,而吸引观众。那我们的学生学习知识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不惟大纲、不惟教材、只惟学生,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死板的教材中走出来。尤其是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你不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机器,而你讲的却是过时的计算机知识,难怪孩子们不爱听。所以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的电脑配置,对所教的计算机内容进行选择,要保证所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为以后所学内容做铺垫。如:在教Photoshop时,我先教“画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练习,我设计了“画水果”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将自己喜欢水果画到到画板上,这样,学生的练习既有了主题,也不乱画一气,而且素材来自于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画得非常得心应手。同时学生的选题不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每个学生的作品也不相同,到最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得到迁移,因此就要注意过程的灵活性。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尊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如我在教学生“网上寻宝”时,我摒弃了传统信息技术课教师说一步,学生操作一步的做法,而是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接着,我又以“我的宝贝”为题,使学生融合在一起,小组一起设计幻灯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了解了“powerpoint”,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精心组织,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易感兴趣的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课堂上,学困生学有榜样,优等生则更优,每个人都发挥了各自特长,每个人又在与他人一起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学习。又如,当我在教学生关闭一个应用程序时,我教到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时,就有学生提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针对学生的这一提问,我向他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自己来找一找其他的方法?”,堂课立刻活跃了起来。能自己独立找到的同学立刻有了一种自豪感,而速度稍慢的同学则能耐心地去寻找。因此,教学时,教师千万不要怕学生提出问题会节外生枝,会打乱教学计划而压抑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配角,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同时,教会学生把握知识重点,能从提出的问题入手,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五、培养合作精神。
由于当前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的配备大都不能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需要,往往是两人或多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在学习、操作、使用时,往往是一人在做,其他的人在看、在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其中一人操作时,让另外的人积极参与,帮助完成或纠正错误。当其中一人完成后,反过来帮助另外的人完成任务。这样既照顾了所有学生,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集中演示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的功能进行演示教学,教师边演示边进行讲解。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模仿。但在演示时,要要求学生用心听,注意看,动脑筋想。对于一些逻辑性强的重难点内容,应事先设计好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既理解知识又掌握应用能力。对于个别理解能力差,操作慢的学生还要做深入辅导,只有演示和辅导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体地位
现在信息技术课本内容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学生们大部分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所以提倡只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既能全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一些难操作、难理解的地方给学生们演示操作一遍,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教师在机房来回巡视,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完成好得多。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要留有相当的余地,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单纯设计教案,要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设计学生参考的“学”。教与学不是灌输知识而应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必须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视的创造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学生爱学,但不容易学好。教师只有讲究课堂艺术,注意工作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始终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课。
第五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载体。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渐趋于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方向。它的本质也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上好一堂美术课,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美术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上好一堂美术课,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新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难点,也一个时刻该认识到的问题,不仅要求老师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面对课堂上各种随时而来的应变能力。
对于农村美术课,我们先来看这个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哪个孩子画得好,老师发给小红花,回到家里还受父母夸,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到了小学,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改上语文、数学,至于美术,却只是为了“换换脑子”才偶尔上之,有兴趣的学生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到了中学,有了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也正常开展,可每天的作业把学生压得筋疲力尽,满脑子里都是作业、分数,哪还有时间做这费时的绘画作业?学生原来的一点美术兴趣也几乎荡然无存了。
看完之后,我们不禁要问:美术课不重要吗?《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为什么提不起来呢?
一、农村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
我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学,通过大量的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校外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的误导。农村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甚多,他们不知道美术也能出人才,更不知道美术还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只知道用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天性被慢慢扼杀。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真本事。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只要求孩子考试科目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能提起来呢?
第二、校内因素:在农村很多初级中学,专业的美术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的美术课是由班主任或工作量不足的老师兼任,学校又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美术课如同虚设。加之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为了省事,只教学生欣赏、临摹课本中的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怎样培养学生美术课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校外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罗列如下,敬请同行指正:
(一)、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从史前及先秦美术到中国近代美术,无不展示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齐白石,他的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应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特别是画虾,更是精妙传神。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勤于学习,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美术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在农村初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作用。
2、利用现代化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例如欣赏课,如果教师手上只有课本,学生看到的只有课本中的小图,图片又不多,效果也不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但我们可以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光碟等,可以有选择的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还要勤于动手,多画、多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废品利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课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提到手工制作时,往往想到的就是剪纸、折纸、粘贴等;实际在我们农村,可用的材料非常多,利用起来也五花八门,例如废纸杯、废罐头盒、卷筒纸的圆筒心、香烟壳、一次性筷子、各种颜色的干种子、甚至小石子、细沙子等都可以作为制作工艺品的绝好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材料,做起来也并不难;教师在课前可花时间都做一些,学生看到老师做小玩意后自然有了尝试的念头,也一定会用心创作或临摹出理想的作品来。
(四)、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教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是要进行课堂评价。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呢?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点评表扬。这样的当众表扬效果非常好,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果十分明显。其次是开办小型的画展,可以在班上开设专栏,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我们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总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美术课兴趣下降这一现实,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只有这样积极寻找原因及对策,我们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