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

时间:2019-05-12 01: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

第一篇: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

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

━━━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及反思

江西省芦溪中学邓少明

2006.10.21关键词:个性化新课标自主实践反思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当时的想法是:那老师岂不是轻松了许多?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反思,使我认识到,只强调钻研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成为教材的主人,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充满灵动与生气。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萌发走进文本的兴趣

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某种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

⑴关注学生认知的焦点。如教学《愚溪诗序》一文,出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课题中哪个词语最能引起你的学习注意?”学生几乎会异口同声的说:“愚!”“是的,‘愚’这个词确实是我们学习的焦点,你们看到这个词想了解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于是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问“这么多好听的名字,为什么偏取名叫愚溪?凭什么说它愚?它真的愚吗?”等等问题。为了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本结合注解读起来,以求尽快找到答案。

⑵根据学习内容设置情境。比如,我在教柳永的词《雨霖铃》时,就曾这样开头: “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在凄清冷落的深秋季节,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在萧瑟的秋风中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叫了起来。长亭中送别的人慢慢饮酒,细细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也停了,舟人催促,该是起程的时候了。——这首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我国十一世纪缠绵的送别图……” 接着,我放《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昆曲声腔。在悠扬悦耳的箫、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文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了词的境界,触摸到词人跳动的心脏,在美的享受中领略词人的思想感情。

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教学《祭十二郎文》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自己家里或邻居家里埋葬去世的人前都要做件什么事?”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做酒、念祭文,然后让他们模仿当地形式念一段,再用该形式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文本的情境。又如,讲《触龙说赵太后》一课,我就先让学生谈谈他的父母是如何爱他的?学生们一下了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的都有话说,然后我说,在古代,也有一位贤明的母亲,她非常爱他的儿子,哪么她又是如何爱她的儿子的呢?大家阅读完本文后就知道了,于是同学们马上就去阅读课文了。

二.尊重个性,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愈能反映学

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⑴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喜欢轻声朗读,有的同学喜欢大声诵读,而有的学生喜欢默读。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的读,只要是学生处于内心与文本的真情互动中,教师就不应该以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他们,而是应该去指导他们,去支持他们。

⑵想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知识理解、接收的差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哪一节读得棒就读哪一节,哪个小节最具吸引力,就读哪个小节……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心灵自由。如我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让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坐在一起,进行选择性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性爱好,决定本文的学习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选择哪些同学作为自己的学习伙伴,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用什么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都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事后,我挑了两个学生的记录,如下:

杨洋:学习主题:小屋的环境描写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作者的)环境描写太美了,(让我)好像跟随作者来到了与世无争的天堂一样,自由快乐;也(让我)好像置身于“花海”“林海”之中,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李艳:学习主题:巧妙的构思

(作者)没有写小屋的形状、结构,(我对小屋)没有什么正面的印象,但(我)却觉得小屋非常美。作者巧妙地用(小屋)周围的环境来衬托小屋,点缀小屋,先用山(衬托),后用树(点缀),再用光线(映衬)。普通的小屋变成了美不可言的空中楼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构思特别的巧妙。

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课堂上生机盎然,每个学生都会异常活跃地参与学习。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张扬,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三.激活课堂,让个性的花蕾尽情绽放

后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对话,一种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对话。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观综合的语文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激活课堂,关注个性,凸显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

⑴以“读”激活课堂,使学生学有情趣。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多读,采取多种层次的读。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在浓烈的阅读氛围(如品读,分角色表演读、加手势读、小组竞赛读等)中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真切体会山光物态的情趣,想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感人的场面,领悟到人物真、善、美的情怀,领略文章的意境美。

如我在教学《将进酒》一诗时,当学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我们互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大家该怎样读这句话,学生们觉得很新鲜,都跃跃欲试。通过约2分钟的准备,“小老师”们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要指导他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读得自豪些,让潇洒、豪迈之情表现得更加深厚强烈;有的认为这两句要读得深沉、深情些,饱含着作者的愤懑之情;有的认为要读的缓慢些,读出无可奈何与自我安慰之情。不管学生读得激昂还是深沉,这都是学生对诗句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老师应该珍视。

⑵以“说”激活课堂,使学生学有动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文本及把汲取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这样,教师应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如在教《将进酒》一课时,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很快就有学生发言,如:

付晶晶:我喜欢开头四句。作者以夸张和想象等富有浪漫主义的手法,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时光飞逝的画面。作者以看似轻松的叹息告诉我们要惜取青春美好的时光。联系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要用千金难易的光阴为我们的人生积累财富和资本,以便等我们在“高堂”上“明镜”前“悲白发”的时候,可以有资格心平气和的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邹雨顺:我喜欢的句子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句诗承接了全篇洋溢的豪气,如果将《将进酒》比喻成一首咏叹调的话,那么这一句应该是旋律的最高音。仿佛李白心中积郁的所有复杂感情都一下子喷薄而出。显出他一贯的狂放、豪迈。虽然自己是到友人家做客,但却嚷着拿“五花马,千金裘”去换美酒,足见其醉态。也是心中悲痛抑郁到极点的发挥。此外,“万古愁”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愁”字与开头的“悲”字巧妙照应,“万古”更烘托出一种宏阔的气势。

⑶以“演”激活课堂,使学生学有个性

演示是学习课文的一种极生动的形式,涉及学生对课文综合体验和创造性再现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雨霖铃》时,我让学生在熟读、感悟课文内容后进行分角色表演,放手让他们当一回“导演”、“演员”。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凄凉、低沉的《二泉映月》乐曲伴奏下,一对青年男女在长亭饮酒话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脸现微红,似有醉意。这时艄公上场,一声“时间不早了,该起程了吧”,将微醉的两人从缠绵中唤醒。男主人公抬头看看天色,直起了身子,喃喃的说“是该起程了”。女主人公也站了起来,眼泪汪汪的拉着男主人公的衣襟,男主人公也回过头,拉着女主人公的双手,噙着泪水的双眼深情的望着她,只见他的喉结动了动,终究未说出一句话,只是一步一步地朝着船的方向退去„„„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兴趣盎然地享受表演赋予他们的无穷乐趣。情之所至,深深感动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整个课堂充溢着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

四.开发时空,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文实践经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本身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实践中,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其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⑴让学生在课前有大量阅读的基础。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增加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如果条件允许,还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有益的信息。只有课前积累丰富的信息,才能为阅读的个性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语文实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做大胆的处理,摒弃面面俱到式的繁琐的内容分析。教师可运用“一点突破”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即以一篇课文关键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过渡段甚至一个标点等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突破教学重点。如在执教《陈奂生上城》一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倒数第三段后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说开去,让他们设想陈奂生回家后如何向老婆交帐的情景。这样既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⑶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圈点批注进行有创意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发掘和填充文本的“空白”。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对他们的独特见解延时评价。如此,在课堂上,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妙语连珠,个性张扬,使阅读具有无穷的魅力。

如:讲《荷塘月色》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初读此句,“黑影如鬼”,令人毛骨悚然,作者为何用一个并不美好的喻体“鬼”呢?学生感悟、辨析:

甲:因为鬼一般在晚上出现,模糊不清,如黑影般影影绰绰,捉摸不定。乙:鬼只是人们心中的影像,究竟什么样的谁都没见过,写人难,写鬼易,也许是灌木的参差不齐,“峭楞楞”的,形体可恶,所以才用“鬼”作比喻。丙:“峭楞楞如鬼一般”,读起来心理恐惧,其实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如实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寂寞、孤独、凄冷,淡淡的哀愁蕴含其中。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再加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决定着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⑷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广阔的语文实践的空间。

语文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强化语文实践,而且还要在课后拓展语文实践。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看到的月下校园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悟校园的气息。几天后,有的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赞美校园月色的美丽,有的学生用一幅幅美妙的月下校园图描绘学校的可爱„„学生经过自主实践后的作品都洋溢着浓厚的个性风采。

总之,教师要激励、保护学生的个性,要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先设法让学生产生表现的欲望和勇气,敢想,才敢说,才敢做;然后再千方百计让学生想别人没想的,说别人没说的,做别人没做的;最后,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才会真正喜欢语文。

第二篇:说明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说明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说起说明文,同学们也许会觉得它枯燥难懂。其实,中考说明文文本或具浓郁的文化色彩,或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性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和常用的答题方法。

一、说明顺序和结构

【聚焦考点】

指出说明顺序;判断结构方式。

【方法指津】

说明顺序:1.抓标志性词句。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有表时间和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则有表明事物内在联系(因果、层递、主次、总分、并列)和人们认识事物过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词句。

2.概括大意。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文中没有判别说明顺序的标志性词句,但通过概括每部分的大意,可以发现全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的。

有些文章会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兼用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构方式:说明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

二、说明内容

【聚焦考点】

判断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概括大意;指出事物特征。

【方法指津】

1.看标题。很多说明文的标题即说明对象,如2008年荆州卷《荆州民歌》、2010年上海卷《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

2.看关键句。中心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议论抒情句等关键语句往往点示了说明内容、段意层意、事物特征,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或提取句中关键词语作答。

3.整合有效信息。有些文段没有关键语句,答题时应先锁定阅读区域,勾画要点,然后对这些要点进行提炼概况或合并叠加,形成答案。

三、说明方法

【聚焦考点】

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文段下定义、列图表。

【方法指津】

1.准确识记。要避免将“打比方”误作“比喻”、“比喻论证”,将“作比较”误作“对比”、将“摹状貌”误作“描写”。

2.掌握特征。比如下定义是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而作诠释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作比较既可以同类事物相比,也可以异类事物相比;既可以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点,也可以比较不同点。分类别不仅要将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且要一类一类加以说明。

3.按“共性+个性”的格式分析作用。比如“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一句的作用可表述为“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其中“突出强调”是作比较规律性的作用即“共性”,“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是此句独有的内容即“个性”。

4.下定义的方法:①明格式。其格式多为“×××(被定义概念)是×××(本质特征)的×××(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或“×××的×××叫×××”。②提取大概念。③寻找本质特征。④调整语序,整合成符合格式的句子。

四、说明语言

【聚焦考点】

指出词语的语境含义;品析词语的作用;词语能否替换或删除;举例赏析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方法指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比如代词“这”指代的内容往往是它前面的句子。

2.抓特定的词句品析语言。说明文中列举的数字和起限制作用的词语使语言准确、周 密,后者包括表时间的词如“目前”,表程度的词如“比较”,表估计的词如“大约”,表范围的词如“许多”,等等。而那些打比方、拟人化、摹状貌、引用诗词谚语古籍的句子则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答案。词语能否替换或删除:不能换(删)+原词表„„或原句意思是„„+替换(删除)后变成„„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举例赏析语言:中心句(本文语言准确或生动)+例句+手法+表达作用。

五、开放性试题与个性化表达

【聚焦考点】

阐释、解说文中材料;评价文章思想倾向或观念;根据文意联想典故、诗词;提合理化建议、拟广告词、宣传标语;预测发展趋势。

【方法指津】

紧扣文本,联系生活,调动积累,规范、美化语言,其中最重要的是“紧扣文本”。如:

结合第⑥段谈谈,在今天,图腾还有何现实意义?(荆州2009年一调)

根据第⑥段中“凤„„它的啾啾鸣叫时刻激荡着我们凤凰涅槃的勇气和浴火重生的希望!”可答:激励我们建设家园的信心和再创辉煌的勇气。

现在,你也许会会心一笑:说明文,想说爱你其实也容易!

第三篇:政治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政治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构建动感的课堂,找回失落的主体

江苏省江都中学李荣志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然而,近年来中学政治课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漩涡,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自主探究,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堂当成了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尽情挥洒,无视学习主体,而逐渐失去了课堂作为一种人生舞台是让学生唱主角的本色,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对政治课“想说爱你不容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学生为本,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我们只有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政治课堂才能熠熠生辉、精彩纷呈,焕发出无限的生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点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动”出名堂,“动”出乐趣,“动”出实效,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动感地带”。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政治教师要扬弃“师道尊严”的旧思想,走下讲台,弯下身来,静下心来,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平等参与者。

1、密切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因此,教师理应走近学生, 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一点启发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多一点理解和帮助,少一点轻视和急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

2、鼓励学生质疑,减缓心理压力

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解决,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为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尊重老师,但不迷信老师;尊重教材,但不迷信教材”的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疑、敢问、敢争、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学生的错误,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自由表达,敢于表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动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理论性和思想性都比较强。倘若课堂教学过分追求知识的传授,一味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必然会使原本有血有肉的教材变成索然无味的政治概念和原理,使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单调、呆板,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境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创设融思想

1性、知识性、生活性为一体的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兴趣存”的效果。

2、关注现实生活,引发学生共鸣

政治课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脱离生活地空洞说教就会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因此,政治教师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关怀学生,要善于把枯燥无味的政治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创设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情境,使政治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拉近学生和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总觉得“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非弄明白不可”。

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要求学生上课仔细听,认真记,用心背,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自由,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坚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更大施展才能的空间,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变为“导演”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呈现出过分有序地“动”,以至淹没了学生这个“主体”。新课改背景下,倘若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就会出现无序的“动”,同样还会淹没学生这个主体。为此,教师必须主动转换“角色”,当好“主持人”、“导演”,而不是“演员”。要在“引导”上多下功夫,在“点拨”上多做文章,在“讲授”上多搞研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动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学的本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学习知识铺好“路”,架好“桥”,备好“船”,让学生会自己动起来。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键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它可以让学生由“想学”上升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掌握速读和精读的要领,掌握教材内容的核心和精髓;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分析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原理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形成条理分明的政治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于无疑处生疑。

2、矫正学习习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要改变学生“上课划划书,作业抄抄书,考前背

背书”的陋习;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找准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善于抓听重点、难点和疑点;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加深记忆和理解。

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乐”动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学生以信心,而教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评价愉悦学生身心,开启其心智,激活其潜能,使其灵感涌动。

1、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但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打着“灯笼”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都能成为胜利者,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无穷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自主发展。

2、改变课堂的评价方式,发挥激励功能

传统的课堂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功能,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同一把尺子来量每一位学生。其结果是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反感,对自己失去自信。为此,课堂评价必须要改革,要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多赏识、少指责,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全”动

传统的政治课堂重教轻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实际上,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上的主角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最高理念。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为此,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提出目标和要求,设计有差异的学习活动,不搞“一刀切”;要指导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放任自流;要灵活调控教学进程,不强行一致,让全体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学习,要创造机会和引导学生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政治教学千古事,得失成败寸心知。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才可能迈出第一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让我们继续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构建与新课程理念合拍的“动感课堂”,“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尝试、参与和感悟中快乐成长!

第四篇:高中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高中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河北宽城满族一中赵立华

内容提要:高中语文不被重视,一是由于语文的时效性差,二是学科的目标性差,三是社会对语文缺乏人文关怀,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盲目性。改变这种现状,从学生角度来讲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读背,学会积累,学会写作,学会预习。

关键词:语文现状掌握学法

一、高中语文现状

高中语文,被戏称为“语老六”,在高考的各科中,地位最低。学生不爱学语文不重视语文,这是母语的尴尬,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虽然高考赋予语文150分的高分,但学生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数学、外语,甚至是其它100分的科目。课下学生敢不学的恐怕只有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语文的时效性差。语文的知识面宽,知识点多,且知识点间结构松散,这就造成了学习语文效率低下,有时努力学不一定提高,不努力学不一定降低,于是就形成了语文课可多上、可少上甚至可不上的现象。语文课也成了“听了未必有长进,不听未必是损失”的局面。

二是学科的目标性差。理科知识一般是一环套一环,呈螺旋形上升,少了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便链接不上。而语文知识则是呈点状分布的,一个个点构成一个面,某一个点的缺失一时还难以显现其作用,等到点点都缺失时便会发现你提起来的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是一面处处是洞的筛子。语文知识的点状分布特性也造成了语文学科的重复性强,常常是一个知识点小学在讲,初中在讲,到了高中也在讲,甚至到了大学还在讲,于是便有人戏称语文老师都属祥林嫂的,只会讲阿毛的故事。而讲到最后的结果便是从小学到大学,年级越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也就越差。小学时语文是不可或缺的,少上一节课便少认好几个字;初中时长长见识、赏赏文章,还勉强能凑合;高中时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大学呢,全凭兴趣,哪位老师幽默风趣可以笑几声,于是大家去坐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语文的目标性差,重复性强,缺乏整体意识。

三是社会对语文缺乏人文关怀。不可否认,中国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受着语文的熏陶,说语文,学语文,甚至连做梦都在用语文,但正是这种“普及”才使语文失去了它的应有清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误解:语文是不必像其它科一样专门下苦功夫的,课内丢了可以课外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不会语文,也需像学一门外语一样去学它,他(她)会不会好好学?当然会,因为他(她)知道,这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技能,必须要学会,不会就不足以立足。在家教盛行的今天,鲜有补语文的,因为在家长的心目中,语文是笔糊涂账,补多补少一个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对语文看似处处重视实则处处忽视,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

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盲目性。我们可以随便问问学生,语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语文?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明白。其实不仅学生说不明白,老师甚至是专家不也一直是难得明白吗?一个“语文”的概念就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字,有人说是语言与文章,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学。语文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字词句篇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高中语文能否承担得起如此的重荷?一个高中生能否参透生活的外延有多宽?所以许多问题常常是老师稀里糊涂的教,学生稀里糊涂的学,学习的盲目,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目的不明,成就感差。

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语文的畏惧,常常慨叹高中语文,爱你真不容易。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途径,高中语文,说爱你也容易。

二、明确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不管有多少问题还有待探讨,但从学生角度来讲,必须有明确学习目标,否则就会盲目。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高考考试说明》,学生必须明白高考要考什么,而且从上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知道,争论是老师的事,是专家的事,学生只需明白高考考什么即可。简言之包括: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浅易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掌握学习语文方法

(一)学会读背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之上的,学生对某一篇作品中词汇、意境、结构、主题的理解力的高度住住取决于他们泛作品阅读的数量。作品读得多的学生,理解力就强,阅读速度也快,反之,理解力就弱,阅读速度也慢。但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审美距离切近、功利色彩鲜明的“近阅读”现象。有人做过调查,现在的学生阅读在价值追求上常关注自我,阅读方式大多是以下几类:一是以读韩寒、郭敬明、可爱淘等“80年代后”的同龄人作品为主的伙伴式阅读,二是以读卡通、漫画、科幻类为主的回归式阅读,三是以读情感类、武侠类、惊险类、恐惧类为主的补偿式阅读,四是以快餐式文化、大众式文化、娱乐式文化、网络式文化为主的享受式阅读,五是以应付高考、追求短平快为目的的写读式阅读,六是以表现自我为目的的表现式阅读。这几种阅读方式都属于注重功利、享乐、释放的浅阅读,是与自己相近的同级阅读,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历练、情感的熏陶、人格的铸造、精神的提升,导致人文素养的平面化、平庸化、低级化。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改变人生、发展人生、完善人生。因而在阅读课外作品时我们提倡让学生读有品位的作品,读书的品位即可看出一个人的品位。我们要在读书中不断的关注自我、超越自我、注重大我。

读书量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加大阅读量就必须提高阅读速度,这不仅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需要,还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科研究和创造精神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需精研细品,要一目十行,块状阅读,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摒弃多余信息,获取作品精华,采撷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用文字精确表述自己的思想。推荐阅读:(玉溪无痛人流医院:http:///)

此外,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高二),学生要力争背上二三百首诗词,这对提高人生境界和语言能力都将会起到难以评估的作用。

(二)学会积累

语文知识的点面结构造成了语文学习必须重在积累。积累的内容便是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积累时,笔记本要有三个:一个积累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知识,一个积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知识,一积累作文材料。每一部分都要分门别类整理好,将同一知识点的知识整理到一起,切忌从前住后一股脑推着记,像个杂货铺子。例如作文部分可分社会、人生两部分分类整理。

社会部分:

知识经济生命平等文化传承反腐倡廉新新人类素质教育明星话题贫富话题教育产业互联时代最新科技环保能源和谐社会节约问题等

人生部分:

调整心态良心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自信自强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独立与人交往培养个性家庭教育关注生活学会合作敬业精神等

每一小部分又可分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两部分。

(三)学会写作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写作,在学生心目中写作是在代圣人书,自己要正襟危坐,拿腔拿调,一反常态,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架式,谈玄论道。这种思想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许多学生不会也不敢写作文,另一种是作文的造假现象严重,假大空,无病呻吟。其实,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不必装腔作势,开始只需写真事、抒真情,有情的文章才是最动人的文章。不会写作文的同学先不要管章法,只管写起来就是,哪一个大家写文章是先想好了怎样写作怎样写才写的?还不都是先写后改!所以只要你情思涌动,不求章法而章法会自来。

另一种练习写作的方法是读后写。即先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读,读完之后合上书,凭自己的记忆往下写,写的越接近原文越好。这种读后写,一则可练作文语言,二则可练作文章法,在摹写中不自觉的学会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那些不太会写作文的同学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对于写作尚可的同学,可发展自己的特长,在掌握各种常见文体写作模式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擅长的文体,深入钻研这种文体的特点,将其发挥到极致。

作文训练,不必篇篇都写长文,有话则长,无话可短,重在常练。作文的训练绝非一两篇就能奏效,也绝非听几节作文课就能成功。

(四)学会预习

很多学生以为,读一遍书,知道了内容,查了字词就是预习了。这是对预习的肤浅认识那么,应该如何预习呢?

第一是字词,首先解决字词的音形义问题。

字词需学生自己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懂要查。教师的任务是负责检查,并告诉学生课文中的一些学生可能找不出来的多音字,如熨(yù)帖、慰藉jiè等。这是基础,不要让学生偷懒。

第二是查找作家作品,了解背景资料。查找这些,一是为了掌握文学常识,二是为了知人论世,理解作品。

第三,通读全文,整理思路。

阅读如登山。文章就好比是一座植被层次清晰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灌木林、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场、高山荒漠和雪峰。学生读文章,常常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只知穿行

于林间草地,欣赏每一棵树、每一茎草,而不知道登到山顶回过头来再望一望,看一看这山共有几层,每一层都是什么,它们的分界在哪里,其间有何关系。这回头一望的过程就是对全文整体感知的过程。没有回顾的过程,就永远没有整体的感受,就难以综合起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留心段落中心句,如果没有就要自己试图概括,然后将每段段意连缀起来,文章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第四,注意批读,写出感悟或疑问。

一篇文章如果只认识了字句,那就没有起到任何预习的目的,要预习,就必须对文章进行批注,有感悟的地方要标上,有疑问的地方也要标上,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讲讨论。

高中语文学习,只要注意了上面几点,自会“爱你也容易”。

第五篇:文言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名著阅读,想说爱你也容易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对此,新教材也相应的增加了名著阅读这一板块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它并没有受到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了教师口头提倡,学生自愿阅读的形式之上。本文拟就“名著阅读”的现状以及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点粗略的述评。

[关键词]名著阅读现状激发阅读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新教材也相应的增加了名著阅读这一板块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它并没有受到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了教师口头提倡,学生自愿阅读的形式之上。本文拟就“名著阅读”的现状以及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点粗略的述评。

一、名著阅读的尴尬现状

近两年来,为了督促师生对名著的重视,语文中考也开始加大了名著考核的分值。但是师生对“名著阅读”的热情并没有被从根本上调动起来,不得不说,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及考试评价体系有一定关系。先来看看我们的语文教材。目前的几种课标语文教材都对“名著阅读”有所涉及,编入了“名著导读”、“名著推荐与阅读”之类的内容,这比先前的教材是一大进步,令人遗憾的是形式过于单一,每本教材出现那么一次,无非是简介一下作者、写作背景、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和风格,而后摘选那么一节名著再附上几道思考题,仅此而已,对“名著阅读”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序列性的指导建议。我们的考试呢?翻翻近几年各地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吧,多见“说出你所喜欢的某本名著中的人物及其性格并列举一个与其相关的情节”一类的试题。客观地说,语文考试中专门设置考查“名著阅读”的题目有其积极导向,但是,当这种考查样式简单粗糙以至僵化时,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的认识和效果:“名著阅读”不就考点这样的知识吗?还用的着读书吗?而且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又总结出既省力又省劲的“应考策略”。临考试前,老师勾画出课本上导读部分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国籍,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要情节或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著教学仍然苍白应景,学生并没有真正揭开名著的真实面纱。

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实,只要有过阅读经历的人都能认识到: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从内容上来讲,名著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趣味是阅读的根本”,只有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可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间断的挑逗学生阅读名著的那根神经,让它始终保持高度兴奋。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片段,教师可以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理解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替天行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传奇故事,也都非常精彩;另外,《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情不同,将将本领高强,人人描写传神,以此激发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水浒传》。另外,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发起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成就

学生读名著往往贪图热闹,热衷肤浅的线形快读,所以一部名著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名著阅读后的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这也相当重要,它不仅能对阅读成果的梳理和归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活动的具体方式可灵活多样。我曾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布置了一项综合性的书面作业:①从全书三十五章中选出十章,每章拟定一个标题(该书没有章节的标题)。学生拟的标题还是很有意思的,如第二章写汤姆不情愿干姨妈吩咐的粉刷篱笆墙的工作,于是极尽表演之天才,装出极享受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挥舞起刷子刷墙,十足一个大画家,直到引诱着一帮孩子排着队拿着心爱的礼物来换取哪怕干一分钟如此美差的权利。旁边的汤姆则躺在一旁的阴凉地里,一边嚼着换来的苹果,一边得意的摩挲着那些“贡上”的礼物。学生给这

章拟的题目就有“天才的艺术家”、“不会画画的大画家”一笔无本生意“等等。②是:本书主要记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经历?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③是以”我看汤姆“为题写一篇读后感,④是:文章的结尾写到汤姆和哈克又一次筹划做强盗,琢磨前几章节情节发展的逻辑,您认为他们会做成强盗吗?做出您的判断,为全书再续写一段故事。这些作业批阅后,开辟“读书论坛”展示交流阅读的成果,效果甚好。另外,我们还组织全年级举行了一次“台上语文戏中人生——《汤姆·索亚历险记》情景短剧展演”的活动,学生自编演出脚本,自备服装道具,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三)、延伸和比较,强化阅读兴趣

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获得的兴趣中一类思辩的兴趣。在比较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思辨兴趣。比较是人们辨别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教师可因势利导,通过延伸和比较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向“原著”延伸,如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读一读《骆驼祥子》;也可以向“作者”延伸,如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再读一读他的《项链》等;还可以向“主人公”延伸,如阅读课内推荐的名著《格列佛游记》之后,再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然后分析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异同点,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这样一来学生读原著就读得更细心了。同时,延伸比较阅读又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自己的见解得到同学和老师肯定后,成功的喜悦又进一步强化了阅读兴趣。课外阅读还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来阅读。当然,对所选书籍的内容要做到严格把关,方法的指导做到因人而异,效果的检测做到客观公正,激励先进,从而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阅读几本好书。

读书,是要依兴趣而定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远比强迫他们读一两本名著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只希望读书能够美丽人生,读书能够升华幸福!

参考文献:李卫东名著阅读语文教学的“正规战”》《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04

下载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要说爱你也容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生,想说爱你也容易

    后进生,想说爱你也容易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小学秦美华摘要: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长期以来,转“差”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教师,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

    普通话,想说爱你也容易(演讲稿)

    后来我陆续看到了这么几则报道: 报道一:射阳县洋马乡一位普通农妇的儿子高考得中,乡亲们欢天喜地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幅对子:“清华是你今生的骄傲,洋马是你永远的故乡”。儿子离......

    说明文,想说爱你也容易修改稿

    说明文,想说爱你也容易说起说明文,同学们也许会觉得它枯燥难懂。其实,中考说明文文本或具浓郁的文化色彩,或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性于一炉,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文教学 想说爱你也容易

    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李婆墩小学何康 【摘要:作文,一直是让师生感慨万千的话题,而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合集五篇)

    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曾几何时,一提起作文,我就头疼,提起笔却无从下手。等上了六年级,有幸结识了沈老师,是沈老师的淳淳教诲使我对语文这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她......

    想说爱你也容易[小编推荐]

    想说爱你也容易带着些许无奈、带着些许忐忑、带着一点疑虑、带着一点抵触、带着一点希望,我来了,从最初的迫听讲,到自觉的参加,再到深深的思考,最后到沉甸甸 的收获,蓦然回首才感......

    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也容易(五篇范文)

    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也容易阳谷县实验小学 孙敏有首歌曾唱到:“想说爱你,也不是容易的事······”我想这句话也道出了许多语文教师对与作文教学的心声。我们常为学生无内容......

    高考数列题,想说爱你也容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数列题,想说爱你也容易 作者:钱军先 来源:《新高考·高三数学》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