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时间:2019-05-12 01: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

第一篇: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

“90后”大学生审美心里特点及对策研究

班级:10营销3ZW

学号:10211326

姓名:肖瑜

2010年秋季,以“ 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进入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这一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成果的一群优先体验者。“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希望被照顾;既漠视亲情,又渴望亲情;既推崇个性,又眷恋集体;既成熟,又冲动..总之,是一个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90后”走进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结合“90后”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讲究个人隐私,不喜欢自己的事情被父母、老师干涉。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海量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大多数的 “90后”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父母们一直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因此大部分“ 90后”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大。

2.自信与脆弱的矛盾结合“90后”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他们充满激情,勇于尝试,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谁的青春有我狂”、“舍我其谁”、“唯我独尊”成了他们的座右铭。“90后”又是脆弱的一代,他们拥有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一出生他们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极大竞争的压力。家长、老师的高要求时常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他们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网上频频报道的自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3.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集体生活的矛盾结合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满足自己。另一方面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90后”注定成为孤独的一代,他们又眷恋和渴望集体生活,希望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渴望,他们又不愿意“屈尊就驾”,不愿主动和同龄人做深入的交流,把自己处在一个既渴望又排斥的尴尬境地。就像冬天里的两只小刺猬,虽然感觉到寒冷,但是却不能相互拥抱取暖。

4.“成熟”和“冲动”的矛盾结合近年来,报纸、网络上,90后“××门”事件层出不穷。其中 95%涉及到两性问题。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学校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以为只要普及或者是加大教育力度就可以解决。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根源上分析这些现象,找出原因。

青年们的生理条件趋于成熟,对两性开始有着正常的需求。但是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由于教育周期比较长(4~5年)、缺乏物质条件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使其无法组织起家庭,因此校园成为两性问题多发的“热点”地带。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仅凭着所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等等标语性口号来要求 “90后”青年们理性处理两性问题,违背人性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育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或者放纵他们的两性行为。虽然青年们的身体已经成熟,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远未达到成年人标准,冲动之下的选择往往使双方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在许多“××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无不追悔莫及,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给朋友、家庭、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因此如何处理“成熟”和“冲动”这一矛盾,是值得当今高校教育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5.想要学习和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结合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学生,在高中时代一般都是班级中深受老师喜爱的学习尖子。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精英和精英扎堆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不分高下,很容易使这些骄傲的青年学生们产生挫败感。

同时,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匆匆离去,从事自己的科研研究。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初高中式的“监督性”学习。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们的困扰,一方面从自身骄傲、不愿落于人后的角度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另一方面,不像从前,有老师、父母在一旁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爱玩、懒惰等习惯,使之无法适应大学里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环境。这种精神满足感的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罢学的心理,把书本丢在一边,把精力放在网络或者其他更容易找到满足感的事情中。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一新生中挂科率往往比较高。

6.盲目自信,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他们因此认为自己比别人甚至老师知道得多,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自信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往往对前代人的批评指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倦和不耐烦,盲目认为自己懂得最多,做事最得体,事实上遇事很容易失败。其次,“9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也十分明显,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渐趋弱化。在为人处事方面,“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我性,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学生间几乎没有相互合作的意识。虽然他们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实际在生活中对家长和老师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7.目光较远,功利性行为明显。由于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透明,这些“90后”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较清楚,忧患意识普遍较强,他们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能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能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这些方面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大学生更趋于理性。其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务实,认为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无关紧要的部分。因此,“90后”大学生对于大学开设的课程,凡认为对将来找工作有用的就重视,没用的就不闻不问,甚至于挂科。对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生个人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成为了最受学生重视的活动,许多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表现出对入党不感兴趣,并不积极,但当其意识到将来的评优、找工作会受入党影响时,随后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个别学生还赤裸裸地表达了其入党的动机就是为了将来不会因此而错失提拔、升迁、就业等良机。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到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开展教育的前提是掌握和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新生入学即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进行面谈,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树立起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带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各科任教师也应该在所任教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90后”大学生既不盲目也不盲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惑和失偏行为既要给予帮助和教育,还要以一个正常的心态来审视,在改革的时代,在社会发生急剧转型的时期,思想上还不成熟的学生,偶尔的失范行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是可以较好地得到纠正,从而健康地成长。

(三)建立学习型班级

“90后”大学生大多求知欲旺盛,但是缺乏引导,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在全班成员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要引领学生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使学校的每个方面都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开放的教学资源体系。

(四)充分利用网络新载体,贴近学生实际,建设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时发布校园时事、新闻;建立以理论知识、团队活动交流为特色的团员青年网站;以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特色的社团网站等等。在内容的编排上,要时刻注意新颖、丰富、有特色,并随时更新,避免内容的空洞、说教,增强网站吸引力。对于班级来说,建立班级网站,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建立班级QQ群,这样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大学生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传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培养自信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发展潜能

新生刚入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班主任在此阶段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相互沟通的平台,如主题班会、座谈会、团日活动等集体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另外,刚入学的新生迫切的渴望个人的发展,这时候班主任应该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规划四年的学习生活,树立人生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切勿荒度时光为重点,如召开演讲、辩论、谈心等活动,了解学生想法与抱负,从而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3.[2]杨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45-47.

第二篇:90后大学生特点

90后干事特点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涌入大学校园,为大学充入新世纪的新鲜血液,活跃了当代大学的气氛。然而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这就给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使我校学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面我将针对90后学生的鲜明性格特点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考。

首先,90后大学生团结意识不强,随着计划生育在我国的顺利开展,90后大学生基本都为独生子女,缺少与人团结的条件,因而培养90后学生干事的团结意识就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其团结意识,我认为应该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主动提出让其共同完成,相互协作,也可通过游戏使其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90后大学生大有着眼高手低的致命弱点。由于大多数考入大学的大都是其高中的所谓尖子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好,因而形成了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动手能力不佳的特殊情况。针对于次,我认为,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给他们一些较为艰难地任务,使其明白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对工作进行总结时也尽量点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切忌对其错误不予以纠正,视而不见。

第三,90后大学生有着极其灵活地思维,以及极其开阔的视野。由于网络的普及,90后的接触面一般较广,可以为学生工作提出新的思路以及新的工作方式。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多听新一届干事的建议多了解其思想,从中吸取精华,为学生工作的开展发挥力量。

总结:作为90后的一员,我更能切身体会到90后的优点与不足,我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90后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于优点,为学生工作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对他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傍大款”在今天的中国女大学生嘴里,说起来不再那么时髦了。时下全国高校的美女群就是绑款族,越是名牌大学越是公开,越是校花美女越有可能。“傍大款”也不再是社会女青年的特许,随着商品狂潮的冲击,女大学生也毫不逊色的投入这一新兴的“第三产业”,她们以自己年轻的肉体作为资本,参与绑大款的行业。

“一起床就开始玩《传奇》、半夜了宿舍楼还在激烈地打CS„„”日前,以“cs”(“反恐精英”的简称)、“传奇”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在大学校园中十分盛行,一些大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

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收入,维持高消费无疑要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不顾父母的窘迫。在糟蹋父母的辛苦钱、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时,从未想过脱离寄生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

当今中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大学生不敢怀疑现实、尤其是权威,无条件相信报纸、电视、教科书,用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他们既不理解又不相信共产主义,但同时,为了各种实际利益,他们又踊跃参加党课学习,主动申请入党。面对中国的腐败潮流,大学生们并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们有机会,则决不放弃腐败的机会。

他们睡懒觉、逃课、上网、打工、谈恋爱„„但就是不肯认真读书。临到考试,他们便毫无羞耻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于学术论文,他们便四处剽窃、任意拼凑。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学术意识,一切为了混一个烫金毕业证,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荡,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教师上课,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旁若无人。

现在,大学里经常活动着的只有两种人:迷恋足球的男生,以及练健美操的女生。某校一位女生刚爬上八楼,就犯了心脏病,死在楼梯边,另一男生则死在运动会800米跑道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差,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爱情至上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

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

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大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大。

二、恋爱的利

1、恋爱是培养人责任心的重要机会

责任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大多都在父母和家庭的照料下成长,思想上的不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极强,但当开始恋爱后,受其自主心理的影响会开始追求独立并逐渐摆脱家庭过多的束缚,此时如果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这样步

入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恋爱有助于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特别是与异性相处

男女原本不同,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不可避免的要与很多异性接触,而这些人和事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和自己恋人的交流接触就成为了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培养自己的表达,判断,选择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与恋人之外的其他异性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怎样既能与恋人保持亲密关系,却不影响自己同其他异性的交往,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差别,对日后处理类似问题也提供了经验。

3、自我爱的能力的实现

凡高有句格言“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或者不愿意恋爱那么他本身就是不完整的,他就缺乏这种能力。爱是一种奉献的能力,一种包容的能力,一种理解的能力,一种信任的能力,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几分的辛苦但得到的将更多是幸福和快乐。

三、校园恋爱的弊端

(一)、对学习的影响

对爱情执着的大学生,大多欣赏罗曼•罗兰的名言: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就等于虚度一场。大学生要面对学业和爱情两大人生课题,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一直是令大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

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恋爱与学业两不误。通常他们认为自己选择的男(女)朋友必是和自己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的。不否认那些学习目标明确、自制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做到。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学生尤其初入大学的新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习惯了中学时被管制的生活,曾经考上大学是他们的目标,而此时他们往往还没有找到自己在大学的目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他们是否可以理智的选择恋爱对象,使自己的学业不受影响则很难保证。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而要圆满地完成学业,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因此,在打下牢固学识基础之后,大学生才可以从事如恋爱等学业以外的活动。学业基础不够牢固情况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上的较大波动,从而造成厌学、辍学等严重后果和不良现象。

(二)、大学生的恋爱,谁来买单?

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看来昂贵的“恋爱消费”最终还得家长来买单。有专家分析指出: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高,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消费自然是高了些。大学爱情高消费已不是个人问题,已衍生成了高校学子的爱情观、消费观的普遍问题。作为新时代“蜜罐里”长大的一代,大学生们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三)、是二人世界的局限还是朋友圈子更广泛?

具有调查数据显示有25﹪没有恋爱的同学认为身边谈恋爱同学自恋爱以后疏远了以前的朋友,这与原本希望因谈恋爱而接触更多朋友的愿望是不相符的。恋爱的最大弊端就是限制人际交往的范围。身边有了恋爱的同学,别的同学尤其是异性朋友为避免同学间的误会自然的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往往谈恋爱的同学会过分的注意与恋人的关系,并未意识到朋友们在不自觉之间已经渐渐的疏远。而且有30﹪的未谈恋爱的同学表示这会是恋爱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恋爱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影响不可忽视。

(四)、失恋是损失吗?

恋爱总有付出,一旦当你失恋,你曾经的付出将很难收回,尤其是精神方面的付出。9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目前的恋爱是认真付出的,有67%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为此次恋爱失败而深受影响。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并不十分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失恋对其造成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失恋造成的心理阴影期的影响尚属正常,但是有些大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失恋,他们失恋后所面临的则更为严重。其中最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失恋本身就意味着一份感情的结束,而它所造成的影响更是持久的,因此,失恋亦是一种损失。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不过,在大学阶段里,我个人认为恋爱还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

2、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自我自主但独立能力缺乏。

由于受大环境与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90后”接受的新生事物比较多,他们追求个性、强调自主、思维独立,不愿意接受被别人强加的观点和想法。广州团市委的一项 “90后”调查显示,面对涉及自己未来前途的抉择,66.4%的人喜欢自己做决定。武汉大学发布的我国首份针对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显示,有51.4%的 “90后”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用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最明显的是,我国的 “90后”好象没有一个过滤机制,只要是新鲜的没见过的事物他们都好奇。经历越多,越不知道选什么,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对坚持什么、守住什么的认识和积极性并不强。

2、勇于担当但吃苦能力欠缺。

2008年 “90后”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热情参与以及“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积极作为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京市团委组织的一项针对“90后社会责任观”的大型调查表明,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有社会责任感,高达99%的人愿意在成人之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深圳市学联、肯德基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全国首份反映 “90后”成长与责任的公益调查收到近万份深圳 “90后”网友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8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70%的 “90后”自认为将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在调查中也看到,有49%的人认为社会政治时事与自己关系很大,43%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无报酬的义工或志愿者工作有兴趣的同学占61%,超过59%的同学有兴趣成为或再成为学生干部。由此可见,他们并不是社会年长者所误解或担心的 “垮掉的一代”,他们同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前途与命运充满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可否认的是,“90后”中同样存在着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有不少人由于吃苦体验缺失导致吃苦精神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偏低。认为 “90后”怕吃苦、受挫能力弱的占44%。

3、个性自信但规则能力弱。

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实施的在线调查(3006名网友参与)显示:“鸟巢一代”的关键词是什么? “自信”以55.3%的支持率排在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 “90后”有个性、敢于向传统与权威挑战。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 “90后”正是由于自我自主意识过强,过分强调个性,过分表现自信,在其背后有着自我自负的客观问题,在思想与行动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独立自主,懂得用法律的、规则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却又要为个性,自我违反规定,或者不去考虑他人或学校管理的利益而付出代价,甚至对付出的代价还表示不理解。他们规则意识突出,但规则能力比较弱。

4、能力突出但功利意识强。

“90后”的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他们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眼界开阔,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一项调查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 “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形成与社会的物质性使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关注具体的事物,而不是关注于抽象的哲学,他们目的性表现得更为直接,在参加各项活动时会直接考虑到对自己好处,具体能得到些什么,功利色彩更浓,目标性更清晰。同时由于成长在改革年代,只是通过讲授、影视学习来了解党的历史,对党的感情不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个人的发展关系不大,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90后”是在特殊的发展时代出生、成长,经历着我国改革巨变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有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优点,相信他们同样可以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5、思相主流积极向上,但价值观更加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怕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上海市教研室在2003年曾对90年代出生的孩子进行过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些数据显示,“90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很积极,领悟也非常快。这个调查结果在一定层面上证实了这些尚且年幼的孩子很愿意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但别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务实。他们重视物质,重视生活质量,同时他们的目标定位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功利性较强,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例如,有部分大学生把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作为人党的目的,反映出部分“90后”大学生在政治理论、政治观念认识上的模糊,以及政治信仰的淡漠和实用化。

6、竞争意识较强,但耐挫能力较弱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迁、学习就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和所处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学习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大,使部分学生心理存在相对孤独、敏感和脆弱等问题,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分辨能力。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及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根据最近武汉大学的一项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0后”大学生中,遇到挫折后,大部分人心理素质偏弱,72.3%的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同学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7、情绪强烈,但稳定性偏低。

随着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少年期相比,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但与成年人相比,其稳定性仍显不足。遇事容易激动,或是群情振奋、手舞足蹈,或是极为感伤和困惑。大学生的激情可能会在关键时刻产生惊人的壮烈,但也可能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干出一些傻事来。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需注意克服其中的消极面。

下载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恋爱特点终极

    大学生恋爱特点1.普遍性。恋爱的愿望不仅会随年级升高而加大,而且还会在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呈现出普遍性的特点。 2.自主性。大学生由于脱离了家庭生活,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在高......

    现在大学生择业特点

    当代大学生择业特点 一、问题提出 “80后”大学生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青年在校大学生。他们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在思想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范文合集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点 分 析 10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

    90后大学生有那些特点

    一、“90后”心理特点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不足与完善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步入为大众化,我国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慢慢显现出来。高校......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会由此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