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的“度”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则与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相对于班主任,我觉得辅导员更侧重于抓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辅导员有关。如果辅导员没有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将会使教育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那么,辅导员怎样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
一、树立威信与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的威信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在辅导员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辅导员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记得刚接三五班时,第一节的班队课孩子们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务是那么顺利的按时完成,这就说明学生都想进步,都想在老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洞察老师的言行,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与学生相处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适合其特点的要求。学校、班级所定的制度更要坚决执行。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我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更是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辅导员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斥责、无情责难,不容许争辩,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材“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老师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当年诸葛亮力排众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服其心,而非仅服其身,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做到“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辅导员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充满信心与过高的期望
“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作为辅导员,我们有必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教育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小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有极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或犯过错误学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转变。我所教班上有一学生,按一般老师眼光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差生,不仅基础差,能力差,而且学习不认真,有逃学习惯,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帮助他客观分析自身优点和不足,并指明老师对他的成长和进步充满信心,还把教室的钥匙信任的交给他,这以后他便一改往日的做法,上课以后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明显提高,作业及时上交,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从不逃学,每天早来晚走,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期望,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辅导员若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别,强求学生接受老师过高的期望,则是一种“偃苗助长”的行为。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出现逃学、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所以,辅导员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重任。
三、悉心教育与过细指导
面对被喻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们,辅导员的工作任重道远;教育好学生责无旁贷,而能否做好辅导员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辅导员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谈到“勤”字,首先应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于辅导员工作,我们也要勤动脑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辅导员要勤于了解学生情况,勤动脑想班级的事情,更要勤动脑寻找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学生。其次,要勤于疏导。要求辅导员有一张“婆婆嘴”。要经常表扬先进,指出问题,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还要经常找学生谈话,个别疏导。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双方都受益匪浅。
再次,勤于调查。辅导员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辅导员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时,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辅导员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早读、课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辅导员还要与班主任配合好,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
总之,从实践中我体会到,辅导员工作就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过少则淡而无味,放得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放得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应用不同的方法去实施教育,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中的度
班主任工作中的度
更新时间:2009-10-29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养有关。但有时即使前者都具备,只因在工作中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左右为难,甚至停滞不前,同时也可能造成教育的偏颇,最终使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那么,班主任怎样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
一、树立威信与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记得,刚接一个班时,师生之间还不熟悉,当我第一次同他们讲话、上课,他们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务是那么顺利的按时完成,这就说明学生都想进步,都想在 老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洞察老师的言行,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与学生相处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适合其特点的要求。学校、班级所定的制度更要坚决执行。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我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更是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的大小事,班主任一人说了算,从不征求班干部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斥责、无情责难,不容许争辩,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材”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班主任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无从谈起因材施教。当年诸葛亮力排众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服其心,而非仅服其身,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做到“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
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充满信心与过高的期望
“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
作为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教育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 能教的 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中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极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或犯过错误学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转变。我所教班上有一学生,按一般老师眼光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差生,不仅基础差,能力差,而且学习不认真,有逃学习惯,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帮助他客观分析自身优点和不足,并指 明 老师对他的成长和进步充满信心,还把教室的钥匙信任的交给他,这以后他便一改往日的做法,上课以后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明显提高,作业及时上交,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从不逃学,每天早来晚走,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期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现强求学生得高分,争第一,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势头。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却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别,强求学生接受老师过高的期望,则是一种“偃苗助长”的行为。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出现逃学、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重任。
三、悉心教育与过细指导
面对被喻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们,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远;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责无旁贷,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班主任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谈到“勤”字,首先应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们也要勤动脑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班主任要勤于了解学生情况,勤动脑想班级的事情,更要勤动脑寻找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学生。其次,要勤于疏导。要求班主任有一张“婆婆嘴”。要经常表扬先进,指出问题,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还要经常找学
生谈话,个别疏导。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
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双方都受益匪浅。
再次,勤于调查。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时,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班主任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自习、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为此班主任要勤观察,勤交流,勤鼓励,勤记录。在工作中以“勤”字当头,才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
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毫发不爽。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学校安排的文体竞赛活动也都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就是这样,班级多少获得一些奖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一样表现,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把任务下放到班委手中,班会组织过程中也是由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组织、排练。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四、培植爱心与过分的关心
“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曾给我们最为可靠和有用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中学时期每天在学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如此,即使愚顽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记得我初当班主任时,班级有一个“让人爱不起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吸烟、喝酒、打架、劫钱„„不良习惯特别多,我凭着一颗做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对这个学生投入无限的爱,跟他耐心谈心,但对方仍听不进去,并质问我“您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他的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他对我给他的爱不理解,产生反感。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由一味的批评改为每周表扬他一次细微的进步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安排他管理班级纪律。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和他主动交心,交朋友,让他知识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心,现在,他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可见,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确已尽心尽职,就没有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有些班主任对“爱心”理解很肤浅,认为只是在学生生病期间或生活有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偶尔一显“师恩”,我认为那不是爱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过分的关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严重误区,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操心。例如: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生病了,亲自送水送药;受了挫折,立即安慰;学生有困难,马上解囊相助。总之,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种过份的关心和爱护,更加强了学生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滋长了学生贪图安逸,不敢吃苦。我认为,班主任不能温情地剥夺学生接受生活考验的机会。相反,要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独立照顾自己,不断磨炼经受风雨袭击后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从实践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过少则淡而无味,放得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放得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的“度”
班主任工作中的“度”
----北京市东铁营一中孙 喆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身修养有关。但有时即使前者都具备,只因在工作中遇到方方面面的矛盾,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左右为难,甚至停滞不前,同时也可能造成教育的偏颇,最终使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那么,班主任怎样把握工作中的尺度呢?
一、树立威信与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记得,刚接一个班时,师生之间还不熟悉,当我第一次同他们讲话、上课,他们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务是那么顺利的按时完成,这就说明学生都想进步,都想在老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洞察老师的言行,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每个学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与学生相处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适合其特点的要求。学校、班级所定的制度更要坚决执行。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我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更是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的大小事,班主任一人说了算,从不征求班干部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斥责、无情责难,不容许争辩,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材”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班主任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无从谈起因材施教。当年诸葛亮力排众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服其心,而非仅服其身,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做到“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充满信心与过高的期望
“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选自《班主任之友》97.3《爱心、信心、耐心》)作为班主任,我们有必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教育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中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极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或犯过错误学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转变。我所教班上有一学生,按一般老师眼光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差生,不仅基础差,能力差,而且学习不认真,有逃学习惯,我多次找他谈话并帮助他客观分析自身优点和不足,并指明老师对他的成长和进步充满信心,还把教室的钥匙信任的交给他,这以后他便一改往日的做法,上课以后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明显提高,作业及时上交,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从不逃学,每天早来晚走,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期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现强求学生得高分,争第一,考名校,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势头。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确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别,强求学生接受老师过高的期望,则是一种“偃苗助长”的行为。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出现逃学、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重任。
三、悉心教育与过细指导
面对被喻为祖国未来的学生们,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远;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责无旁贷,而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班主任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谈到“勤”字,首先应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们也要勤动脑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班主任要勤于了解学生情况,勤动脑想班级的事情,更要勤动脑寻找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学生。其次,要勤于疏导。要求班主任有一张“婆婆嘴”。要经常表扬先进,指出问题,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还要经常找学生谈话,个别疏导。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双方都受益匪浅。再次,勤于调查。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时,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班主任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自习、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为此班主任要勤观察,勤交流,勤鼓励,勤记录。在工作中以“勤”字当头,才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
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毫发不爽。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学校安排的文体竞赛活动也都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就是这样,班级多少获得一些奖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一样表现,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把任务下放到班委手中,班会组织过程中也是由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组织、排练。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四、培植爱心与过分的关心
“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曾给我们最为可靠和有用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选自《班主任之友》97.3《爱心、信心、耐心》)尤其是中小学时期儿童每天在学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如此,即使愚顽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记得我初当班主任时,班级有一个“让人爱不起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吸烟、喝酒、打架、劫钱„„不良习惯特别多,我凭着一颗做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对这个学生投入无限的爱,跟他耐心谈心,但对方仍听不进去,并质问我“您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他的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他对我给他的爱不理解,产生反感。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由一味的批评改为每周表扬他一次细微的进步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安排他管理班级纪律。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和他主动交心,交朋友,让他知识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心,现在,他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可见,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确已尽心尽职,就没有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有些班主任对“爱心”理解很肤浅,认为只是在学生生病期间或生活有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偶尔一显“师恩”,我认为那不是爱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过分的关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严重误区,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操心。例如: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生病了,亲自送水送药;受了挫折,立即安慰;学生有困难,马上解囊相助。总之,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种过份的关心和爱护,更加强了学生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滋长了学生贪图安逸,不敢吃苦。我认为,班主任不能温情地剥夺学生接受生活考验的机会。相反,要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独立照顾自己,不断磨炼经受风雨袭击后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从实践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就如同调味品中的“味精”,在蔬菜中放得过少则淡而无味,放得过多则苦而难食,只有放得适量,才能烹出美味佳肴。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家访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
题
目: 家访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
姓
名:
张砥柱 彭花
单
位: 射埠镇方上桥中心小学
手机号码: ***
家访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
湘潭县方上桥中心小学 张砥柱 彭花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八个年头。十几年中,我真切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如果不担任班主任,那将是一种遗憾。当我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时,我激动,欣慰。这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几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必要工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十分密切,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想取得预期效果是不可能的。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我觉得效果最好的是上门家访。生长在不同家庭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其行为习惯、生活作风都不相同。家访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史,家长的素质、教育观等。家访能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沟通师生感情,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一、家访让教育走进家长的心中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天下没有不希望自己儿女好的父母。然而,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应该如何去教育子女,有持“黄荆条下出好人”的观点,动辄打骂。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家庭进行联系的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我认为有针对性的适时家访还是很有必要,特别是对“问题”学生的家访,更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
我教七年级时一个名叫汪冠霜的同学,由于有一个早上没有来上课,也没有请假,我去问他,他什么也没有说。我就主观地认为:他故意不来学校上课,叫他与值日生一起参加冲厕所。结果他极不情愿地参加了劳动,但是,第二天他就不来上学了。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一放学,我就匆忙地骑上车去家访了。一到他家,他的父亲就说开了,他说:“汪冠霜这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很听话的,那天他没有去上学,是因为在路上他看到一个同学掉进渠道里,他去拉,全身都湿了,得了感冒,是我叫他不要去学校的。”再细问李进同学,他说:“我从小学到中学,是第一次被老师罚去冲厕所的,我没有上学,文明班评比时被扣了分,我觉得很对不起大家。”了解情况后,我觉得我是做错了。于是我向汪冠霜的爸爸道歉,向汪冠霜同学道歉。经过反复的教育,他第二天终于又上学了。由此可见,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生,切记不可主观武断、粗暴,更要勤于家访,主动了解情况,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理解万岁”这个口号在当今的学生中很受欢迎,这表明当今的青年学生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因此,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如何才能做到理解学生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家庭,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价值来考虑问题,而不能想当然,不能用自己当学生时的想法来简单地代替当今学生的想法。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
我通过家访,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家访不但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通过家访,老师将更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刘斌是我带的84班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上表现比较糟糕,在一次期中考试后,他到办公室要我把他的名次提往前面,我问他原因,他没说,于是我没答应。第二天,我发现他没有来学校读书,我以为是没给他加分的原因,当时有点生气,下午我去了他家,他母亲病重在床,父亲在他七岁时死于车祸,司机逃走了。他得在家照顾母亲,而刘斌小学成绩很好,他母亲一直希望他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但进入初中后由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而成绩下滑,因而学习就不认真了,但他对母亲很孝顺,为了不让母亲在病重期间失望,才要我帮他改成绩。我觉得,他有这样的孝心,一定能在学习上有提高。于是,第二天我买了礼物,带着改了的成绩单到了他家,讲了他的一些优点,他母亲露出了笑容,并嘱咐儿子好好读书,考上重点大学。我看到刘斌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泪水里有后悔,内疚与感激。我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得更好。”一星期后,他母亲由于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后来我发现他学习很努力,但方法不对,于是我在学习方法上指点他,同时在生活上也关心他,在期末考试中,他到了班上第四名。毕业考试成绩在我校是最高的,进入了一中,后来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现在已参加工作,每年春节都到我家来拜年,都要讲到我给他改分数的事情,他说是这件事一直在激励他,不愿辜负老师和母亲的希望。
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教师才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尤其是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这时班主任若能及时地进行家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难以获得的良好效应,学生对老师的感激,进而是尊敬,师生间的情感会更加贴近。
三、家访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当老师跨进学生家门的那一刻,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信任感就会产生,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会唤起家长对子女的责任心。老师的亲历亲为会树立教师和学校良好的形象,老师对教育的敬业会激发家长主动承担起应尽的教育义务。
中学生最容易与家长产生代沟,年龄、立场的不同很容易让他们的关系僵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子女倔强逆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学校教育的潜在威胁。家访还是弥合代沟的粘合剂。
有一次我到我教的九年级学生李玉梅家家访,发现她很少和父母说话交流,听她的母亲说她总与父母亲说的对着干,而家长也只有着急,有时急了就骂,可根本不起作用。当我把这名学生在校好的表现告诉家长时,尤其是提到她很好强,什么都想当第一时,其家长的心就放下来了。他们就怕她在学校也是这样而走向歪路。后来李玉梅逐渐变得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思想,家长也能心平气和地与其子女沟通,共同排解成长的烦恼。家访把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拉到桌边,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而老师在场使这种气氛变得融洽,有效的弥合了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
家庭是微缩的社会,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环境,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家访工作可以看作是三个教育结合的粘合剂,因此我们要重视家访,并且要善于做好家访工作。
第五篇:辅导员2014年工作计划
外经贸学院辅导员2014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我以学校、系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以“安全教育”为主题,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班级为载体,做好德育工作的渗透和行为养成,并深入进行学习。在新学期中要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以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具体工作内容、措施:
(一)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1、(1月)做好寒假留校学生统计及安全稳定教育工作;期末学风考风检查;党支部工作总结;寄送至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成绩单。
2、(2月)评选更换班委会:民主打分,听取民意,更换班委会成员,可续任;更新班级心理联络员联系方式及召开培训会;狠抓学风(查课、查寝);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计划交流会;值班党员培训会。
3、(3月)完成综合测评,“三八女生节活动。
4、(4月)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重点学生;党员推优。
5、(5月)党支部成员发展材料准备;主抓学风教育示范月。
6、(6月)完成党员发展工作;党支部特色活动建设;主抓班纪、考风建设。
7、(7月)动员学生骨干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8、(9月)做好学生报到工作;学生综合测评。
9、(10月)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重点学生,完善心理问题学生信息库;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干部培训、上党课;党员推优;
10、(11月)组织党支部活动;党支部成员发展材料准备;推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奖学金、助学金人选。
11、(12月)完成党员发展工作;完成考核工作;党支部特色活动建设。
12、(全年性工作)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班级例会,每月走访所带宿舍至少一次,每学期为所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至少一次,每学期组织指导所带班级志愿者活动至少一次,每学年与所带每名学生深入谈话至少1次;学风建设;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安全教育及检查;学费催缴工作。
(二)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1、继续开展以“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开展“创良好班风,建和谐校园”活动,重新布置班级阵地,结合各种活动创设特色园地。
2、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开展尊师敬师、爱生重教,团结友爱的传统教育,并在学生中评选,宣传先进事迹。
3、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老生班带新生班,树立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认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等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5、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6、每两周举行一次班级例会,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