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丛扬子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高校是大多数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生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个人心理活动的形成、表现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在社会领域中个人思想的引导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主要探讨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理论来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这是由于这两者的研究对象鱼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一提高人(学生)的思想层次,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但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一、心理学理论与附带元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为了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认识等社会性思想活动的问题,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需要不断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地应用心理学理论去了解、认识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建立有效的狗头渠道使学生能受到积极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工作中心
心理学理论中,人的心理特征主要是以其行为、言论以及对事物的态度为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即将定型、走入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其主要表现出波动性和两极性,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且在环境的影响下两者之间很容易出现大逆转。因此作为辅导员,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并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给予学生关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吱声的不足,并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思想,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积极应用个体差异理论,提高工作针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体差别的本质即心理差异。心理学理论中,由于多种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家庭、城乡、教育、自身素质(外形、智力)等,每个人的心理体系都存在独一性。这种差异常表现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学生甲属于多血质型,学生乙属于抑郁质型,当两人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表现出消极态度。但是由于其心理本质不同,如果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那么两人的教育结果一定是大相径庭的。因此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针对具体个体的心理特点来处理问题,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而不能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粗暴方式。
(三)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和动机理论,从学生的行为考察其心理
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是大学生个性心理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其他心理活
动产生的驱动力。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中认为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应当依次包括生理(生存)、安全、爱与归宿以及尊重。针对大学生处于心理个性形成重要阶段的这一特点,辅导员应当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对于积极的需求,如求知、入党、公益活动等,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对于消极的需求,如拜金、追求权力、拉小集团等,应当及时进行制止教育,引导学生判断正确的积极的个体需求,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应用需求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别,帮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理想,从而实现两者的统一。
(四)注重意向效应,开展情感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是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他证明了学生的进步同教师恰当的情感关注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辅导员应当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受老师的真诚,从而从内心上愿意交流。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是难以使学生真正接受教育的,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可见,采用情感教育,能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但应当注意的是,应用情感教育时应当避免无条件迎合学生,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更不能从中忽略了教育育人的本质。
三、结语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顺利融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老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始终把握教育育人的根本,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学理论,多关注大学生教育研究。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充分把握不同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善于观察分析,恰当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沟通技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培养我国乐观积极的青年一代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理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06(03)
[2]李雪华.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02)
第二篇:浅谈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应
浅谈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应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辅导员作为一个年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新人的骨干,为了更好地开展新时期条件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必须具备五种效应。
第一。理解的相容效应。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相容是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然而现在社会上有极少数辅导员他们想做好工作,想去关心学生,但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实际心理是容不了学生。因此学生的许多要求反映到他们那里是心理排斥,师生隔膜……因此作为一个辅导员除了不断在实践中摸索体验外,还应多向优秀的辅导员学习,注意避免那种趋向,要多子解、研究学生心理,从中去发现新的东西。在不断理解学生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最终达到两者的心理相容。
第二。务虚与实干相结合的导行效应。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必须实干。教育内容必须有它的载体。在大学生活中,其载体主要体现为活动、交往,重点又在活动上。活动创造一咱情景和教育条件,同时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人际交往的实践,这种虚工实做的导行效应在思想工作中是少了的。
对刚入校的新生,辅导员应针对学生来源地不同,性格差异等情况,首先召开以“如何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为主题的大会,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还应结合学校开展的法制、纪律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后,还要善于从学生身上、身边发现总结经验教训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确走好今后的三年或四年的道路,要先从迈入大学的第一步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光用一套套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具体落实到实干中去,唯有这样,思政工作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成为他们行动的导向。
第三。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效应。捕捉教育时机是从方法上的探讨,从内容上探讨就是捕捉兴奋点。大一的新生由于性格各异,兴奋点也不一样,各种场合下的兴奋点更不一样,抓住了兴奋点即使你的活动搞得并不完善也有磁性;抓不住兴奋点,即使苦苦经营,匠心独具,最后的效果也没有磁性,所以辅导员必须充分利用军训、课外活动、运动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让学生积极参加与班级或年级事务,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寓教于乐。总之,抓住了兴奋点及时进行思政工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第四。以心换心的动情效应。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与学生心灵接触的过程,而沟通心灵的就是情。对辅导员而言,“爱”这个课题是最根本的。人情味的东西易使人动情,呆板的面孔,冷漠的说教不易使人的动情,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青年教师在利用年龄跟学生较接近的优势,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切实做到“用真情换真心。”辅导员必须认识到:爱学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生,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动力,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去教育他们。在学生方面只有感到老师的爱,才会主动、愉快地接受辅导员。不用心去了解研究生,即使当了多年辅导员也难以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你再有什么金玉良言,他也听不进去,只有怀着满腔爱心,以极大的耐心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情通理达。
第五。多渠道的综合效应。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结合多渠道进行。首先是辅导员的自我教育,有位教育学家曾讲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辅导员只有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门学问,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让学习、实践、总结三大环节成为良好循环,才能对教育事业有大的作为,同时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永不满足不断探索。而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又是起着表率示范作用。“教育无小节,节节皆模范”所以辅导员要时时提醒自己,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思政影响,让学生从辅导员身上看到榜样,从而产生内驱力,引发自我教育,使思政工作真正为学生接受。
其次,多渠道还体现在思政工作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合,而辅导员又处在穿针引线的地位。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但往往缺乏理性的判断,因此思政工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配合下才能取得效果。在家庭中,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大学了,不必操心了,往往忽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政治方向的影响也很大,辅导员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社会思政工作的潜力,如利用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圣地等,同时又要防范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如正确看待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的关系,正确认识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如有些同学沉迷于网吧,不务学业,导致各方面能力均大幅下降等,辅导员必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为一体,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从感性认识自觉升为理性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作,它要求辅导员在新时期下,能够清楚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应把思政工作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并且充分利用辅导员在思政工作的中几种效应,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为社会培育更多更好的大学生。
第三篇:PDCA循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思政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的是将PDCA循环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中,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PDCA循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79-02
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树立科学价值观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这一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就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可以适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本研究就是探讨这一管理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如何应用,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
一、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由戴明博士提出并开发普及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文的简写形式:P指的是计划(Plan);D指的是实施(Do);C指的是检查(Check);A指的是处理(Action)。其实质就是让这四个阶段按照P-D-C-A的顺序在质量管理中循环进行,不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纠正,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优化。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八个步骤,具体如下:
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具体包括明确质量管理任务,设立质量管理标准,查找质量问题,制定计划措施。这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四个步骤:①分析管理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指实施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措施,同时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和现象进行反馈。这也可以看作是第五个步骤,即⑤实施计划。
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是指对计划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检查,并与实施前进行比对,来确定实施新的措施计划后是否有效果,质量是否有所改善与提高。这就是PDCA循环的第六个步骤,即⑥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
4.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前三个环节实际操作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总结PDCA循环运用中的经验教训,并把成功的经验纳入到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当中;将失败的教训总结到规范化管理中,以避免在以后的管理中重犯类似的错误。这一阶段包括PDCA循环的第七和第八两个步骤,即⑦经验教训的总结;⑧对遗留问题进行整理,将其转入PDCA循环中的下一次循环。
从以上原理中我们可以看到PDCA循环不是单一的一次性循环,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这个循环不间断地进行,每一次的循环都以前一次的循环为基础,每一次的循环都会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从而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部分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扶持力度不够;在课程安排上不合理,班容量过大,有的一个教学班能超过100多人,甚至超过150人,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其次有些任课教师认为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思政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在备课中不够认真,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时间收集新信息和进行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第三,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是空洞的“说教”,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和实际生活都不会有什么帮助,因此要么上课不听、要么逃课翘课。
2.当前所使用的思政教材体系过于僵化,理论性太强并存在滞后性
目前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一般理论性很强,存在滞后性,体系僵化,加之教师再不重视,不能把课外知识与课本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将理论与社会实例结合起来,学生没有学习兴致,课堂气氛也是死气沉沉。
3.缺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单一,理论讲授多,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另外教学手段过于简单,虽然现在思政老师也多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盲目地追求其声光电的效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了教学应用的效果。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虽都包含实践内容,但方法简单,也不够重视。
4.测评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大多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考核方式都是一卷定成绩,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完全靠最后考试的一张纸,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学不学都一样,只要背一背,通过很容易,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5.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探究性差
学生本身就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再加之没有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参与性活动教学的安排,没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PDCA循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1.P(Plan):计划
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原因的分析,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准确地定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围绕目标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比如互联网,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的版块,设计成不同的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起来,比如针对不同的版块任务可以采用讨论、撰写小论文、实践报告、现实模拟、演讲、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考核,最后依据事先制定的考核标准综合得出成绩;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
2.D(Do):实施
实施就是执行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必须按照制定的计划完成其授课的内容,教学手段可以多样;②学生必须了解教学计划,尤其是对激励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③教师要对每一个版块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知识讲授要清楚,另外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对任务的完成;④尽量将大班改为小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⑤落实好教师的监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达到对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监控,比如可以通过报告(口头、书面)、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3.C(Check):检查
检查就是将实施计划的结果与当初制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对,了解教学效果的好坏,了解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容进行检查,看是否与教学计划相符;②通过事先确定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③检查完成计划进度情况;④通过座谈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来获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⑤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教来了解教学效果。总之通过检查环节能够比较全面而真实地知道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A(Action):处理
处理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PDCA循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应用情况的总结和对教学计划执行效果的评价。经过检查,对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纳入标准,对不适合的做法进行归纳,作为教训总结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中,从而完善标准;同时,把在循环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将这些问题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继续解决。
PDCA循环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如果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好的加以运用,必能带来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基金项目:2014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35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喜珍.PDCA循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张翠方.网络环境下PDCA循环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2014(06)
第四篇: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引言: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而要确实做好班级心理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近来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尤其要多加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关爱。例如,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告诉对方你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可能会说,“学心理学不错,可以帮别人排忧解难”。其实,这种观念是在严重受到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对于世界著名期刊《心理学摘要》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00多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搜索结果中关于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例大约为14:1。这个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这一崭新的观念对我们基础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要求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去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下面,本人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结合一些案例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倡导赏识教育
1、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分体现积极心理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策略。它是以人性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赏识为先导,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的教育形式,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具有如下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润滑剂。(2)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4)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耐挫折能力。
2、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 案例1:从抄作文中寻求教育契机 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抄袭作文时,你也许会火冒三丈,立即找来学生狠狠训斥一顿。可是,有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却并不这样做,他在学生承认了抄袭后,竟出乎学生的意料,表扬了学生的三个优点:第一,你好胜心强,想得到个好分数,这一点很可贵;第二,你很有辨别能力,看出这是一片好文章,你的是非观点很明确;第三,你做事认真、仔细,通篇竟抄得一字不差,而且字也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那位老师又让他重写一篇作文,写抄来的那篇文章的读后感,此外,他还建议学生换一本新的作文本,把原来的作文本作为“抄文本”。从此,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不但写每篇作文很认真,而且那本“抄文本”也大派用场,语文成绩不断提高。
我实在佩服这位班主任老师处理问题与众不同的态度和别出心裁的做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同样的错误,教师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不同,其教育效果也明显不同。由此,我不禁想起法国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大衣,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他轻轻地吹,使得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你看,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是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位班主任老师就是采用了“南风”式的赏识教育,因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愿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南风”能轻轻地吹。
3、赏识教育运用注意事项
(1)赏识教育要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优点卡”等,通过一次次鼓励,不断促使学生进步。另外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家长、集体咨询)和家长联谊会(包括座 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转变家长思想,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人际环境,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赏识教育中要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要给予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语言,信任的手势和信任的力量。信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班主任的也应欣赏他,拥抱他,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学生在教师的自豪中会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3)赏识教育中要宽容、提醒和期待学生
班主任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遵循“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规律,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5)赏识教育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我们部分班主任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后进生的形成状态,既非一朝一夕,要他们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对出现反复现象要有心理准备,要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情发生之前就及时提醒他们,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探究反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使他们信得过、改得快。还有,对产生反复的学生仍要信赖、尊重,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5)赏识教育要正确运用
赏识不是放纵、纵容学生。要破除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我们可以在赏识的基础上批评,批评中蕴涵着赏识。否则,就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适得其反。而对学生明显的弱点、不足甚至错误,班主任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
此外,赏识不能滥用、超过限度。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使之克服不良习惯。
(二)活用期望理论
1、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 E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 = V * E
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各种人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可能有五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一般来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
2、期望理论的魔力---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一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测量后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也曾做过一次心理期待效应的实验。哈佛大学一次新生入学不久,公布了百名宣称经过“资料分析和研究,认为学习潜能、表现能力都是佼佼者”的新生名单。学期末,这百名新生真的大部分都成了佼佼者。其实,学校并没有进行什么资料分析和研究,只是试验一下被公布的百名新生对于预测的反应。
3、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这些资质一般的学生会表现得如此优秀呢?一是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认为自己真的具有超过常人的潜能,要把这些潜能表现出来,自然就会加倍努力;二是老师也认为他们蕴藏的潜能不同一般,对他们也会另眼相看,有意无意地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照顾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在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老师的外力作用下,奇迹般地成为了真正的“佼佼者”,这就是期待效应的神奇之处。
这个例子使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有优秀生和差等生之分,这里固然有学生先天个体差异和后天因素,如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班主任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是不是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给那些优秀生什么?是表扬,是鼓励,是对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期待;而给予差等生的又是什么,是批评,是训斥,是挖苦讽刺。优秀生在老师的每一个关爱、期待的眼神和微笑中,他们感受到的是温暖、幸福,在老师的希望中,他们怎能不信心百倍,加倍努力,越来越优秀;差生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是冷漠、失望,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漠不关心。他们经常受到的是班主任和老师的批评,得到的是消极的信息和暗示,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原有的信心也会一点点丧失殆尽,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下降也就可想而知了。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学生对老师肯定也会敬而远之,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用违反纪律来对抗老师。
我们能够给优秀生获得优秀的期待,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一视同仁地对待后进学生呢?其实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貌似坚强的他们其实有一颗更加脆弱的心灵。他们很多时间都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冷遇,如果老师能真的给他们一些理解、宽容、表扬和鼓励,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他们,他们会比那些优秀生更容易受感动,他们经常受伤的心灵就会很快康复,迸发出的能量也许是我们所不能估计的。其实,后进生的差只是暂时的,不是有很多伟大人物在读书时也是后进生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顿,思维不合逻辑。”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念初一时,因为数学不及格不得不补考。很多例子都告诉我们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还小,可塑性很强。所以我们班主任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我们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学生。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可见,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样关怀,一样的爱护,应该永远怀有积极良好的期待和信任,这是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则。我们要倡导灵活运用这一原则,以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4、期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1:差班的转变
某校初二(1)班刚成立时,缺少领头羊,后进生面过大。一般说来,后进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整个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差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初二(1)班班主任首要而艰巨任务。班主任认为差生的转化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自信,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差生的思想和行为。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种可以用心理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心理暗示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因而这位班主任采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培养差生的自信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成效显著。
第一、针对后进生面大的情况,首先培养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帮学生出谋划策。例如,争取开全校性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学生自编自导的舞蹈获一等奖,硬笔书法获一等奖,诗朗诵获二等奖,歌咏获二等奖,卡拉OK比赛获三等奖,这些成绩学生欢呼,学生自豪。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行,一定行!”的鼓励声中,学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你们太棒了!初二(1)班太棒了!”的肯定声中培养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再次,班主任h利用学校开展的班级量化评分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向文明班级看齐,争当文明班级,每个月的量化评比总分年级第一,坚定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我为是初二(1)班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对班级及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二、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树立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容易因优点而自豪,因缺点而自卑,后进生常会因自己学习较差,缺点较多,而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厌学,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位班主任注意观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寻找机会让他们的闪光点不时的得以发光,诱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例如,A同学因为成绩差,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上课不认真听讲,看课外书,玩游戏,课后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还抄作业,班级活动不爱参加,在一次语文的背诵检查中不合格,班主任把他留下,督促他完成任务,在督促过程中,班主任发现他记忆力较强,一篇文章很快就背下了。班主任对他说:“你记忆能力很强,你已经具备了取得好成绩的先天条件,只要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能多下苦功,你一定会有大进步的。”此时班主任发现学生眼睛亮了一下。此后在上课时,这位班主任常提问他,当他答对时,都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这个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成绩进步了,进入了年级前70名,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第三、平等对待后进生,多加关心和鼓励,拉近心理距离。例如,这位班主任带生病的学生去看病;课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有关细小的学习方法的指点,在学生情绪低沉的时候,耐心地倾听;在他们取得成绩时,与他们同乐等等,暗示学生:你也是我很关心的学生,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退步,老师都很关心,你的病痛老师也疼在心里,你的烦恼老师愿意帮你,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激发了学生向上的热情。
再如B同学,自卑感较强,总认为自己就是不如人,于是这位班主任经常与她聊聊天,拉拉家常,关心她的健康,关注她点滴的进步,调整了她的心态,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产生了知难而进的上进心,经过一学期的引导和调整,期末成绩进到了年级56名。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引导,初二(1)班已面貌一新,期末考试中,班级学生成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艺术节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文明班级评比中,总分月月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初二(1)班被评为市“文明班级”。
5、注意事项
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积极的暗示。心理暗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应是“润物细无声”,一旦让教育对象感觉到老师在暗示,就失去了暗示的效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暗示越发要注意艺术性,留有痕迹的暗示,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时机、语气、神态、动作都要给对方不经意的感觉,在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时候应选择一些符合接受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鼓励的眼神,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和善、肯定、欣赏的语气,也可以通过做心理试验等。
(三)巧用“破窗理论”
1、什么是“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一研究犯罪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完好的东西,便没有人去破坏;而破坏了的东西,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没有“窟窿”的时候,没有人去钻“窟窿”;而一旦有了一个“小窟窿”,就会有一群人一起去把它变成“大窟窿”。这种奇怪的“破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干干净净的墙上,突然有人贴了一张广告。结果不出几天,这面墙上就会出现大大小小许多的广告。
住宅区的草地上本来并没有路,后来有人从上边抄近走,于是时间不长,这片草地就有了一条不少人都走的路。
可见,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破窗”的出现,助长了人们的四种心理:
第一种是“颓丧心理”。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很多人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而降低。
第二种是“弃旧心理”。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第三种是“从众心理”。律是大家的律,法是大家的法。别人能够走,我就可以走;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
第四种是“投机心理”。“投机”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
任何一项大的破坏和犯罪,都是从“小奸小恶”开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任何一扇“破窗”的出现,都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种无序感会成为引发违规或犯罪的一种因素。
当然,“破窗理论”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理论”才会应验。如果对于这样的“破窗”啥时出,啥时修,出一扇,修一扇,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岂不就可以“高枕无忧”?!
2、“破窗理论”应用举例 案例:小张的转变
我班学生小张,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初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竟然各科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然而,班主任的责任感促使必须正视现实,切实担负起教育好小张的责任。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去家访,(寻找破窗的根由!)详细了解情况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故自杀已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疯了,不理家事。现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羽毛球,给他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羽毛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他。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初一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经常交流讨论学习生活。
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小张同学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班长。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下,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期考试成绩平均达70分。
到了初二,我仍然当他的班主任,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很高兴。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获得了学校“文明班级”荣誉称号。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看着他上课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感到异常欣慰。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只要我们科学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耐心细致地去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1)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如何营造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在班级中中占优势并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舆论,它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班级中个别成员的言行乃至集体的动向。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初中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级公约》,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其次,要树立榜样。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
第三、要鼓励竞争。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可以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第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三是变“学会”为“会学”。为此,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要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2)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严格要求当从点滴做起,如督促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记好必要的笔记;作业要求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只有老师一以贯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
总之,在学生们心灵中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矢志不喻的追求。
第五篇:三贴近三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三贴近三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2
摘 要 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职工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而巩固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必须不断拓宽服务职工群众的渠道,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体系。下面,谈谈“三贴近、三结合”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职工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存有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工作中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还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工作是累赘,将它与安全生产工作对立起来,将“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只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才是“正经”事,而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边。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不熟悉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不关心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形成了抓安全生产任务硬、抓思想政治工作软的不正常现象。
(二)缺乏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
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不作具体分析,现在有些管理干部做思想工作,习惯于老的模式,很少有新的创意。没有很好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因而很难打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2)搞形式主义。有些领导在开展思想教育之初,热情很高,工作积极性也很足,拟规划,定目标,抓措施,搞得有声有色;但不能坚持经常性,恒心不足。上面抓一阵,就会紧一紧;上面抓的松,他就松一松,做表面文章。(3)存在问题一把抓,顾此失彼。工作时缺乏通盘考虑,中心不突出,重点不明确,急于求成心切。对职工群众中存在着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去认真、耐心地研究、分析,而是着重于表面现象,存在问题一把抓,想一次性将所有的思想问题都解决掉。结果花了大力气,实质性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三)思想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打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A期效果,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口味,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职工调查中发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内容,职工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是刻板枯燥,淡而无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利用网络平台谈心交流,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对困难职工走访慰问等活动都能很好的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思想意识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搞好人性化管理。为此,要把“三贴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即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群众,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贴近工作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实际,与工作现场相结合,不搞空对空。党员管理人员要经常到职工群众中去,了解掌握现场工作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从职工群众反映的最强烈、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努力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二是贴近职工生活。通过开展一系列办实事、暖人心活动,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要从关心职工吃、住、行等生活小事入手,解决职工最想解决的问题,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三是贴近职工需求。要做到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一切相信职工,真正做到让职工群众满意,运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把我们企业事情办好,这样不仅找到了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也促进班子工作作风转变和民主集中制建设等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企业文化,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思想教育,大力弘扬企业文化,是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良好氛围的重要内容。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法制和素质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经常性的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职工群众认清形势,增强政治敏感性,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珍惜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二是围绕加强职工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和帮助职工健康成长。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要从典型的发现、培养,到宣传、形成一系列制度,大力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其他的职工。把他们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延伸,鼓舞广大职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四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特殊工种技能比武、安全知识竞赛、“一岗双述”等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活动,陶冶广大职工的情操。因地制宜地建好党员活动室、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提高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
(三)搞好“三个结合”,深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用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来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一是坚持教育职工与尊重职工相结合,做到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人,尊重人的内涵极为丰富,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尊重职工的需要和利益,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体现。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不能局限于思想领域,对职工需要和利益的尊重有时能够更直接更彻底地达到教育人的效果。只有坚持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引导职工与理解职工相结合,做到以情动人。引导职工群众,首先要善于理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与思想的灌输,更是一种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学会 “换位思考”,深切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真正地理解对方,也就是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带着感情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要帮助职工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增进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克服认识偏差,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文化教育职工,加强形式政策教育,注意职工的心理变化,从而有效地缓解利益矛盾,促进矛盾的最终解决。三是坚持鼓舞职工与关心职工相结合,做到以心感人。思想政治工作是鼓舞人的工作,鼓舞人必须与关心人相结合,让职工觉得方向明、心里亮,才起到鼓舞人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鼓舞职工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先进典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是企业优秀职工的杰出代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到每一位职工。在树立典型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宣传典型要具有真实性,对榜样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既不抹杀成绩,也不任意拔高,要把握好尺度。其次典型要具有现实性。在选树典型时,要立足现实,注意宣传广大职工熟悉的人和事,按照不同的思想层次,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树立不同的典型。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结合”,是以人为本的具体的体现,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的科学引导作用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职工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正常出勤人数达到98%以上,职工的业务技能水平也达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中,杜绝了各类机电事故和1-3级非人身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机电七大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提高自身认识,使思想政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