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
“2010~2011”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社会调查报告
假期社会调查报告
2011年01月15日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
“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劳累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针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这一话题,2011年01月07号至2011年01月13号,我对九台市西营城镇石人沟村当地的中小学学生进行了以走访问话为主的调查,同时也对中小学学生的父母对这一话题的认知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一、调查内容
近几年有识人士也呼吁“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应还孩子五彩的童年。”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提出“减负、提质”的口号,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样能真正的减轻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吗?他们学习负担的整体现状是怎样的?学生学习的负担来自哪里?怎样对学生“减负”?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家乡每一年龄段的若干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负担整体情况
针对九台市西营城石人沟村七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存在个人理解,同时由于调
学习负担不是太理解,但也知道家庭作业占据了自己看电视、和小朋友玩的时间。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的科目数目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加大,这样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抉择、父母的期盼、老师的期望,在原本的学习负担的压力下又加重了几分。无论是在哪一年龄段的学生,都避免不了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都把这些负担“归功”于老师,如果不是老师留下这么多家庭作业,学生会有很多休息的时间。同时每一个学生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看管、教育。调查结果中也有学生认为学习没有压力,反而热爱学习,可以和许多与自己同龄的伙伴学习、游戏感到开心,可以交到许多好朋友
(二)、学生学习负担主要来源
1、升学压力大
调查发现,有60.78%的学生首选它为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依靠考试选拔人才的传统由来已久,虽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莘莘学子不得不挤向升学独木桥。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又人为地加剧了升学竞争的激烈性,由此使学生产生的压力不难想象。
2、父母期望过高
适度的家长期望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当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严重不利。调查发现,有5.88%的学生认为父母过高的升学期望是构成其压力的主要来源。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压力愈加沉重,考试就更容易遭挫,自信心便会渐失。家长愿望无以实现,便指责学生努力不够。于是便盲目请家教、求补课、大量购买辅导资料,横加课业负担,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加剧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19.61%的学生认为负担来自于课业负担,在这些负担中不免有父母过高的期望所引起的。
3、教师教法不当
有9.80%的学生认为某些学科的欠科学教学,让学生有了厌学的感受,致使无形中加重了部分学生的负担。
第二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本站推荐)
2009-2010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
2010年寒假伊始,我在选定调查主要内容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自己的分析总结,拟定出一份名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查问卷》的问卷。在2010年1月18日至2010年2月7日期间,我对大连市本地51名中小学生就“中小学生负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有识人士呼吁“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应还孩子五彩的童年。”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提出“减负、提质”的口号,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但事实上这样就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了吗?学生学习负担整体情况如何?学生学习负担究竟来自那里?应该如何“减负”?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认真的分析了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负担整体情况
得知有72.55%的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是18:00以后,综合两题根据统计至少有56.86%的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1小时,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学生中,而且也存在于小学生中,更令人惊讶的是,86.27%学生每天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1小时。根据调查,有52.94%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2个小时以上,而72.55%的学生认为完成数学作业费时最长。近一半的学生能在21:00以前完成作业,62.75%的学生一般23:00以后才睡觉,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每天都有至少2个小时归自己利用,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安排看书或预习,很多学生也会用来阅读课外书
报,增加自己的视野。根据上表的统计数据得知,76.47%的学生是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然而仅有27.45%的学生从未有过厌学的感受,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厌学的感受主要来自于升学压力大,由于有了这么大的压力致使有近80%的学生都有过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许多学生都是自主学习的,就不难解释为何有68.63%的学生认为课间或放学后老师仍进行辅导是合理的了。根据统计数据还可以分析出学生的负担不只是课业负担,因为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并不重。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减少作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的作业可以酌情布置。
(二)、学生负担主要来源
1、升学压力大
调查发现,有60.78%的学生首选它为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依靠考试选拔人才的传统由来已久,虽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莘莘学子不得不挤向升学独木桥。学校发展的不平衡,又人为地加剧了升学竞争的激烈性,由此使学生产生的压力不难想象。
2、父母期望过高
适度的家长期望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当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严重不利。调查发现,有5.88%的学生认为父母过高的升学期望是构成其压力的主要来源。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压力愈加沉重,考试就更容易遭挫,自信心便会渐失。家长愿望无以实现,便指责学生努力不够。于是便盲目请家教、求补课、大量购买辅导资料,横加课业负担,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加剧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19.61%的学生认为负担来自于课业负担,在这些负担中不免有父母过高的期望所引起的。
3、教师教法不当
有9.80%的学生认为某些学科的欠科学教学,让学生有了厌学的感受,致使无形中加重了部分学生的负担。
三、调查后的思考
(一)、生存竞争的激烈和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形成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原因
纵观今日的“学生负担过重”现象,都与“应试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诚然,考试是教育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制度之一,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就目前的中国而言,一方面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因此,人人都想跻身于名牌学校里;另一方面,社会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于是学生不得不投入到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种竞争理应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竞争。然而,在现实中学校片面追求功利主义,考试偏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分数成了追求的唯一目的和终极目标。直接演变成了分数的竞争,学生以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天性为代价,投身于这场残酷激烈的竞争中。
(二)、科学配置学生负担是“减负”的基本要求
学生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的限度内,学习的压力就能化为动力,这种压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增进学生刻苦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品质。如果学习压力超出饿一定的限度,无疑是有百害二无一利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会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还会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于是社会各界强
烈要求“减负”。然而在“减负”的过程中,有些学校不管学生负担现状一概“减”之,这势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负担的配置应以事实为主要依据,科学“减负”。
(三)、合理自主分配是“减负”的核心
我认为如果把学生过多地牵制在机械的、无休止的、繁琐的习题中,使其思维僵化、负担沉重,长久下去,它将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减负”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合理自主的分配时间,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兴趣爱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减负”,并且也能培养出适合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还是很大的,但今日的负担已不仅仅局限在课业负担上了。如果在 “素质教育”为背景的“减负”政策能在根本上贯彻,那么莘莘学子才能以一个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效果也必将事半功倍。
第三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国际比较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国际比较
杨秀治刘宝存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但收效其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拟从校日制度、周课进数、课程难度、家庭作业、心理负担等方面,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帮助。
一、校日制度比较
校日制度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学生在校学习天数。一年有52个周,但由于各国在学制、学期、寒暑假和节假日制度上的不同,各国中小学学生在校学习天数有很大的差异。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对世界各地70个国家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41个国家的教学天数为180-200天,19个国家超过200天,10个国家少于180天,其中最少的是中非共和国,只有150天。
从世界各国下政府规定的中小学教学天数来看,我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天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天数,学生实际在校学习天数应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周课时数比较
周课时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教委1995年4月颁布的《关于初等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后调整全日制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意见》,实行新工时制后,我国小学一年级每周课时数为27,二年级为28,三至六年级为30;初中阶段各年级为33;普通高中各年级为34。每节课时间,小学一般为40分钟,初中一般为45分钟,高中一般为45-50分钟。
法国1985年制定和推选的小学新教学计划规定,小学各年级每周上课9个半天,共27个学时。教师可以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补课或个别辅导,但补课仅限于法语和数学两门课,每天补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周总补课时间限制在2小时,无选修课程;
三、四年级必修课程每周26。5课时,选修课2-3课时,总计在30课时以内。法国普通高中学制三年,第一年为基础学习年,课程分基础课、限定选修课和自选课3类,其中基础课23。5课时;限定选修课选学A组课程者11课时,选学B组课程者5-7课时;自选课无要求。
二、三年级分科教学,周课时不一,但都在30以上。
德国中小学每周课时不统一。巴伐利亚州小学每周课时数1234年级分别为24、25、27、27,其中三、四年级时,学校可以根据人力、空间、设施等条件附加2节基础体育课作为课。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中)按1972年的《波恩协定》确定周课时数,一般是必修科目20课时,选修科目10课时,共计30课时左右。
日本小学于1992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1-6年级年课时分别为850、910、980、1015、1015课时,平均周课时为22、26、28、29、29、29、29课时。小学每课时45分钟。初中于1993年4月开始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初中三年每年课时1015课时,平均每周29课时,每节课为50分钟。根据1994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实行学分制,修满80学分可毕业。日本高中以每周1学时待续1年为1学分,那么三年每年平均约27学分,亦即每周课时27个,每个课时为50分钟。
俄罗斯教育部于1993年7月颁布的初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俄罗斯小学学制3年或4年,三年制小学(七岁入学)一至三年级周课时为26课时。四年制小学(六岁入学)一至四年级周课时分别为22、24、26、26课时。根据俄罗斯教育部1994年颂的俄联邦基础普通教育和完全普通教育教学计划,基础普通教育(即初中阶段)学制5年,每年的周课时分别为32、33、35、35、36课时;完全中等教育(即高中)2年,周课时者是38课时。英国小学每周教学时数,由各地区或学校根据本地区实际自行制定,因此彼此之间差别较大,一般每周在25课时左右。中学课程安排也因校而异,一般来讲,相当于普通初中的方法中学每周课在32-35课时,相当于高中的“第六学级”每周课时在35课时左右,每个课时一般在35-45分钟。
从几人主要周课时数来看,我国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中学阶段,周课时数都属于较多的国家。
三、课程难度比较
课程难度无疑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全面进行课程难度的国际比较却是困难的,因为许多学科的可比性较差,我们只好对可比性较强的数学进行比较。由于各国学制不同,我们选择各国小学都有的四年级数学课程的难度作为比较对象。
在数与计算方面,我国要求小学四年级学生:(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算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会整万数的加、减法,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版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示未知数X;(3)会笔算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版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示未知数X;
(4)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使用中括号;(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这一要求与日本相当,高于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
在量与计算方面,我国要求小学四年级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这一要求与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相当,高于美国,但晚于日本(三年级时学习此内容)。
在几何知识方面,我国要求四年级学生:(1)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2)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这一要求与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相当,略高于美国。
在统计知识方面,我国要求四年级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示简单的平均数。这一要求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相当,高于俄罗斯和日本。
从以上分析看,我国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难度在世界重要国家中牌中等偏上水平。
四、家庭作业负担比较
家庭作业是衡量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主要国家在给学生布置家族作业时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我国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族作业,三、四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法国政府自1956年起就明令禁止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以保证儿童课余时间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但198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近99%的小学教师仍给学生布置作业,当然作业量并不大,平均初级班学生每天做一刻钏到半个小时的作业,中级班半小时至1小时。前苏联曾规定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级学生用于家庭作业的时间每天在30分钟以内,三、四年级一小时以内,五、六年级一个半小时以内,七、八年级二小时以内,九至十一年级二个半小时以内。俄罗斯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的做法。德国各州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给儿童一个美好、愉快的童年,保证任意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都在学校法中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家庭量进行了限制,一般规定一、二年级学生家族作业不得半个小时,三、国年级学生家庭不得超过一个小时。
英国政府文件规定,禁止为12岁以下的儿童布置家庭作业,12-14岁儿童的家庭作业每天不能1个半小时。
美国各州对学生家族作业的规定与做法差异很大,因校而民。小学低年级一般不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也一般少于半个小时;小学高年级的家族作业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外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有三
分之二的高中生的家庭时间不到1小时。有一些国家取消了学生的家庭作业。韩国在1981年颂了《教育改革的新方针》,不但禁止教师、家长给学生布置课外,而且连补习夜校也一律停办。土耳其从1985年开始禁止学校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西班牙禁止给6-14负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总的来看,完全取消家族作业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即便是取消家族作业的国家,也是取消14岁以下儿童的作业。大多数国家都限制家族作业的量,以避免学生负担。家庭作业的发展趋势是精心设计,提高质量,做到分量适中,难度适宜。另外,家庭作业的方式得以改善,主要体现为变回家做为在校做,加强对作业的指导。
从政府规定的作业量上看,我国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并不是太重,但教师实际布置量却远高于下放的规定,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另外,我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教师书面作业,而且不少是重复性练习,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与国外灵活的作业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五、心理负担比较
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和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考试制度、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教育普及程度看,世界主要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已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阶段。有的国家如美国已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1998》的材料,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81。1%,其他主要国家分别为韩国52%,法国49。6%,英国48。3%,俄罗斯42。9%,德国42。7%,日本40。3%,中国公为7。3%。在现代社会,高学历是谋取理想职业并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砝码。因此,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学生的普遍追求。在发达国家中,由于教育普及程度高,学生面临和随的竞争压力较小,而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学生在升初中、升高中、升大学时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欲受教育层次越高,竞争就愈激烈,学生心理压力就越大。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也是筛选人才的手段。在发达国家,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大都取消了考试,或者考试已成了象征性的。学期、学年的考试也逐渐养活,平时成绩受到重视。法国到高中毕业会考时才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在最重要的升大学考试方面,法国以高中毕业会考证书作为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德国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作为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没有佝我国的全国统一高考这样的制度。没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或完全中学毕业证书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即第二条途径进入大学。美国、英国每年为学生提供数次“高考”的机会,日本以两次考试决定认能上大学,主要国家中只有俄罗斯是一次考试,是学校考试而不是全国统一的高考。在实行高考制度的国家中,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单独依靠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考生的命运,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台考试成绩,中学学习成绩,推荐信、特长等。像我们国家一度定终身而且仅以考试成绩定夺的情况很少。为了准备高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单元都要组织考试。教师的教学全是围绕考试进行,学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要通过考试。在这方面,我国学生面临的压力比其它主要国家要大。
文化特别是文化中的人才观,是影响学生心理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通过读书“成龙”、“成凤”,认为只有读了大学才算得上成都。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将来上大学,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能够得高分,在班里排前几名甚至第一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总是处于压力之下,唯恐辜负了家长的期望。虽然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孩子都会有来自父母的压力,但在主要国家中东方的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处在儒家文化圈里的学生最大,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个人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的中国尤其。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笺学习负担总的来说是偏重的,适当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必要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既有制度性的因素(如校日、周课时数、课程设置等),也有非制度性的因素(如心理负担、教师违反国家规定超额布置家庭作业等)。因此,减负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白月桥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学制课程纵横比较与施教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陈时见著:《比较教学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7.李其龙、孙祖复著:《战后德国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顾明远主编:《战后苏联教育研究》,江本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邢克超主编:《战后法国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梁忠义主编:《战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教育1993年版。
11.梁晓华著:《当今法国教育概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李家永著:《当今英国教育概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3.陈昌平主编:《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四篇: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社会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社会调查报告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会反映共同的一个心声,课业过重,家长要求过高,老师要求太严。让这么一带新生的力量提前感到社会的压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追求在慢慢的丢失,一些问题也就慢慢形成。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一项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有关在校学生学习负担的提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课业负担”一词,二是使用“学生负担”一词,三是使用“学习负担”一词。我们认为“课业负担”一词措向范围太窄,它只能作为学习负担中的一部分。“学生负担”一词指向范围又过于宽泛,其含义远远超出了教育范畴。而“在校学生学习负担”(简称“学习负担”)一词比较恰当,它指的是与在校学习活动有关的各种负担,其中既包括学生主体以外的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学习负担,也包括学生主体本身精神因素构成的学习负担。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量的产生,是在学生个体与环境(物理的、社会 的)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对学生个体提出要求而产生的学习压力,当这种要求被 学生所感受、理解,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去应付要求时,就产生了学习压力,亦即产生了学习负担量。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量应该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及家长的要求,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活动时的作业数量、作业难度及消耗的时间量,以及学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作业劳动强度。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有的学校仍存在教师为学生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二,有的学校存在同一门课程使用两套以上教材;三,部分小学、初中招生时违规,进行入学考试
或变相考试的情况比较严重;四,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减负若干意见》规定以外组织考查的情况还存在。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他们的睡眠时间被挤压至少得不能再少,锻炼的时间几乎没有,常常是体育课背单词,活动课上自习,课间十分钟用来打个盹儿,补充一下因“开夜车”而耽误的睡眠。曾经请教过一名高三的学长“三年中她最后悔的一件事”,当时她笑了笑说,最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她有时一整天都不离开教室里的座位,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想省掉,晚上寝室熄灯后还要打着手电再学一会儿,三年下来她的成绩名列前茅了,但是身体状况却远远地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一、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量测查的功能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量测查具有以下几个具体的功能与作用:
1.可测查出学生学习负担量的轻重。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学习负担量可能呈现出过重、过轻、适当三种情况。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负担量的情况,需要对学生学习负担量的轻重作出判断。
2.可探测出学生承受的学习负担量的来源。中小学生承受的学习负担量,其来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间的竞争。这三者之中,在引起学生学习负担量的轻重上也有量上的差异。这就需要通过测查,对造成过重学习负担的主要来源作出鉴别。
3.可提供“减负”或“增负”的方向。通过对学生学习负担量的测查,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负担量的轻重及所承受的负担量的来源,这就为是否应增加学习压力和减轻学习压力提供了依据,从而减少了“减负”或“增负”的盲目性,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4.可以鉴定教育实验的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负担量的测查,可以查明学生获得的发展,是因投入的实验因子所带来的,还是因超量投入学习时间和精力等因素所致。
二、判断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量轻重的标准
1.学习时间量。
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负担的客观表现,可以从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方面加以考察。因此,学习时间量的多寡是衡量学习负担量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应怎样才算合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用以下标准判定:
(1)每日总学习时间量。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7小时。
国外研究证明,各年龄段学生在学习日最大限度的学习时间(包括自习),7--9岁为3.5--4小时,10--11岁为6小时,12--14岁为7--8小时,15--18岁为
8.5--9小时。一般地,大量超过这些时间为负担量过重,学习时间通常远远少于这些标准则为负担过轻。
(2)每节课的时间。小学低年级以30分钟、中高年级以40分钟、中学以45分钟为宜。因为年龄愈小,其注意力愈不易集中、持久,容易出现菠劳;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主动注意时间逐渐延长。如果改善教学方法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持续时间可以比主动注意时间长一些。因此,测查教师是否经常“拖堂”,是否按时下课,有助于判断学生学习负担量的轻重。
(3)课外作业时间量。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课
外作业量每日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每日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每日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反之,负担则过重。
(4)课间休息时间及睡眠时间。这些休息对提高学习效率,减轻疲劳有益。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完成作业则属不良负担,因此必须保证课间休息不被占用。切实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每天要睡足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
2.学习负担量的心理体验。
这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内心感受和体会,它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学习疲劳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并对自己的思维、注意、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主动控制,从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引起学习效率下降。假如这种身心疲劳在一定阈值内,休息后可以得到恢复,不影响身体或心理健康,则被认为是合理的学习负担;假如学习时间太长、太重,由此造成的身心疲劳程度超出了一定阈值,即使休息后也难以调整恢复,产生某种疾病或心理偏差,如视力减退、厌学情绪,?考试综合症等,则被认为是学习负担过重。
(2)完成作业的态度即是指学生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倾向性。如学生对作业的多寡、难易的看法,情绪如何。若学生在课内外从事大量重复抄写、演算和机械性的“规范”操作的作业,无须探究方法,也无须激活思维,那么厌倦、疲劳、懈怠的消极心理就产生了,学习情感、注意、动机均会受到消极影响,这样的作业,即使没有难度,也应界定为“不良负担量”。若课内外作业重视以灵活多变的丰富形式负载较深刻的内涵,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习的思维积极性,尽管确有难度,有时也要费不少时间,但却不被学生体验为负担,而是乐于学习。对此,就应界定“负担量适宜”。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外”领域,学生自觉积极地完成各式各样没有布置的“作业”,仍属“负担量适宜”。
我们认为,只有科学使用这些标准,才能对大部分常态学生的学习负担量轻重有总体把握,也才能为少量特殊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增负”或“减负”的依据。
三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量
测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判定量,我们认为首先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必须确定测查的对象。前面谈到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来自于教师,同时也来自于家长。
为此,必须制定教师问卷及家长问卷,以便弄清学习时间量的问题。同时,学生作为学习任务的完成者,他们是学习负担的承受者,其学习负担的心理体验怎样,这就需要制定问卷,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此,本文仅就小学生学习负担量----学生问卷的主要内容作初步探讨。
1.学生问卷内容的选择标准。
笔者认为主要标准有:第一,所选内容必须能反映出小学生学习负担量测查的功能和作用。第二,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客观生活及学习实际。第三,问卷的文字要力求浅显简短,明白易懂,但决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第四,问卷不可暗示本题或他题应选答案的线索。第五,所述材料要有助于对负担量的标准作判定。
2.小学生学习负担量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
为了顺利开展“关于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我们编制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量问卷调查,对附近的近1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只就小学生调查问卷内容的主要方面介绍如下:
(1)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调查。
(2)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量的多寡,以及学生完成其任务所花的时间量调查。
(3)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好恶态度。
(4)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听教师的课及原因。
(5)调查教师是否经常“拖堂”。
(6)调查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是否经常做作业。
(7)调查学生上课是否总感到疲劳。
(8)调查学生放学回家后主要做什么。
(9)调查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提高班”、“校外补习班”的情况。
(10)调查学生拥有的课外练习册量及使用情况。
我们根据以上10个方面编制了具体的测查题,并依据“判定学生学习负担量轻重的标准”,对测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基本上对学生的学习负担量状况有了一定了解。我们认为,从以上10个方面入手编制测查题,基本上是有效的,当然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本文只对学习负担量测查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粗浅的探讨,其目的是想引起大家对该问题的重视,并同心协力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一种有效了解学生学习负担量的工具。
第五篇:城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研
城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研
摘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学校关切的热点话题,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在深刻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严重危害性之后,自觉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关键词:减负 课业重担 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
1.当前,为什么必须痛下决心抓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读书学习不快乐,是经常听到的反映,由来已久。学习当然会有压力,适当的负担对学习也是必需的,但现实的问题是这种负担和压力过大。过大的负担和压力,越是在城市,越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表现得更突出,社会反映也越强烈。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呼吁,现在学生很累、家长很累。许多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学习不快乐。媒体也经常报道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此发了很多文件、做过很多次部署,不能说这些文件和部署没有一点作用,但总是好景不长。一些学校、一些地方也作了许多积极探索。但问题仍在继续,在有些地方、学校甚至愈演愈烈。
深入分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里有人才观的偏差,用人制度的偏差,评价标准的偏差。这些偏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到每一个人。其中又以教育系统为甚,表现在教育领域的就是激烈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和家长。许许多多的教育行为都变成了应试行为。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则是激烈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为了应试,学生的作业越做越多,学校的考试越考越多,各类补课也越补越多。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课业负担过重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性,反而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将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些地方和学校才乐此不疲地变着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也增加负担,他也增加负担,大家互相竞争地增加学生负担,增加了作业、增加了考试还不够,还要搞各种形式的快慢班。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休息时间,没有了学习选择权,没有了快乐。结果是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愿望受到严重影响,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受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办学对孩子不利、对社会不利、对教育不利,这我们所追求的教育。
2.当前,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表现?
开设课程问题。许多中小学存在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定课程计划,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学生作业量问题。小学阶段学生作业量失控,许多作业机械重复,完成每天的作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初中阶段学生书面作业呈现题海战术,布置的作业随意性,量多质低,占用学生有限的时间,有的为应付考试增加大量难度大、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作业。在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补课,并任意加大作业量。甚至出现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的现象。
补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的现象由来已久,而且互相攀比,越演越烈;有许多学校还是在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考试管理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学科考试,经过几年来严格管理已经得到控制,但问题仍然存在;还出现变相的升学指标的考核形式,有些学校依然公布学生成绩,或者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
学生的休息和锻炼问题。在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的规定下,还有学校违背规定,擅自延长在校时间,组织集体早自修,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住校生晚自修每天超过2课时等现象时而出现,并利用晚自修进行文化补习。随意调整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一些学校无视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规定。
招生问题。经过不断的整顿,招生次序已经逐步步入规范的范畴,但有些中小学学校还是在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跨学区招生的现象尚未杜绝。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必须建立健全哪些有力有效的制度?
省教育厅在《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六大制度保障。
一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是规范命题,控制命题难度;二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各地每年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三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都要与学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四是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各个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五是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每所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要向师生公布课程安排等情况;六是家校联动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
9.发现存在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怎么办?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凡接到实名投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督导机构,都必须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凡查实确有违背本通知“六个严格”规定的,一方面要责成行为方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为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性质严重、负面影响大,或不愿立即纠正,或屡查屡犯,超过三次者,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追究个人责任。10.“减负”之后,学校、家长应该怎样安排好孩子的闲暇生活? 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让广大学生能有一个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减负”之后,学校、家长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安排一定量的课外兴趣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要挖掘潜力或利用社会的力量,可以开设德育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读书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和其他活动等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德育主题活动,一是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是开展安全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等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对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危害的认识。四是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五是充分发挥周会课、团队主题活动。六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通知》要求,可以广泛开展体艺“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关于减负引发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思考〉〉 〈〈教育探索〉〉2000年第7期
2、陈高建〈〈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刍议〉〉 〈〈江西教育〉〉2000年第7、8期
3、新京报 2005-03-28.D66版
4、张宝泉 《关于中小学“减负”情况的调查报告》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5、张 芸 《香 洲 四 小 关 于 “ 减 轻 学 生 过 重 负 担 ” 调 查 报 告》 香 洲 教 育 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