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

时间:2019-05-12 11: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

第一篇: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

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

大堰乡中心学校汪宗银黄德龙

一、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浩浩荡荡的打工家庭孩子:缺少严格督导的学生。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年轻夫妇双方外出务工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的小孩大多为2岁到16岁之间,正是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年龄。绝大多数孩子被留在家里或者在所在城市上学一段时间后又被迫回到农村,成为“留守儿童少年”。

这些“留守孩子”,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也不管这种要求是否合理,一律全部满足。这种隔代的监护,孩子被爷爷、奶奶供着、捧着。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形成懒惰、依赖他人、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而父母在仅有的回家相聚的时间里也只是从物质上娇纵着,不舍得呵斥。所以在“溺爱”的阴影下,许多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被无可奈何地悬挂了起来。

还有一些父母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放任自流,等于没有监护。这种情况在初中并不少见。而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均比较差。这些父母一般认为自己长期在外,很少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有一种较强的补偿心态。因而在金钱上就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等不良品质,以及打牌、赌钱、进网吧、喝酒、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习惯。

2、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孩子:缺少心灵滋润的学生。

一方面由于各种疾病或者各种意外事故,有些家庭父母亡故,孩子成为孤儿或单亲;另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村夫妇的离婚率逐年攀升,从而产生了在数量上不容小视的单亲一族。他们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庭,或随父母一方生活。由于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加上又没能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引导,他们或自闭、或自卑、或焦虑、或抑郁、或嫉妒、或逆反,成为缺少心灵滋润的单亲一族。

3、普遍存在的知识贫乏家庭孩子:缺少沟通的孤独的学生。

农村家长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滞后。大部分农村家长将更多精力用在了赚钱养家糊口上,很少有闲暇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连孩子独立的读书和起居的房间都没有。大部分家长由

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更谈不到与孩子沟通、交流,做思想工作了。农村家长闲时不读书、不看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负面影响。

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认为读书不如挣钱。一部分家长主观上也想好好管理教育孩子,可是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相当一些家长受传统落后的“棍棒出孝子”、“人不打不成才”等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认为管教孩子就应该犯错误就打骂,采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

这部分家庭的学生与家长缺乏沟通,缺少心灵火花的碰撞,缺少方式方法的引导,也就产生了孤独一族。

4、布局调整儿童住校家教缺失:缺少家庭与乡土概念的学生。

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布局调整的必然结果是保育寄宿。低龄儿童的住校带来的是与家庭的脱节,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同时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其生养的乡土环境。“孩子们的父母毫无疑问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教师不能代替父母。”“父母的抚养角色并不仅仅指狭隘的照料孩子身体的成长,还包括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情感交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布局调整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把未成年儿童的教育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学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成了缺少家庭与乡土概念的漂游一族。归纳起来,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状态可概括为:溺爱型、暴力型、放水流舟型、心有余而力不足型。农村家庭教育优劣悬殊较大,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二、学校引领山区农村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尝试

1、开办家长学校,呼唤家庭教育责任的回归,传授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农村尤其是乡村,老师是文化水平较高,又懂得教育的人,家长信赖老师;而且学校有学习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等有利条件;另外,老师熟悉学生情况,也了解家长及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成功开办了家长学校。我们开办家长学校的目标是:

(1)、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思路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开展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家长进行授课,努力使家长学

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3)、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使家长认真配合学校,支持学校。培养出学校自己的“优秀家长”、“文明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中心学校统一部署,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家教网络机构。家长委员会的人选在各班推选家长代表的基础上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应热心、关心学校工作,在教育子女方面能起表率作用,在家长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有一定的业余时间。学校实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各班级推选出的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德育主任负责联系,并推选出主任1名,副主任3名。德育主任负责制定计划,活动安排,收集资料,协调关系。班主任负责具体班务工作,任课教师向家长宣传家校理论,讲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组建稳定的专兼职的家教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组织专题研讨。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形成系列化。

(3)、为了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三天由校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

(4)、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每次学习时,学校还下发调查问卷、成绩测试卷,了解家长的学习情况和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5)、以班为单位用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家长讨论交流,给每一个家长提供发言的机会,让家长充分发表看法,通过家长谈论经验、教训或困惑,使大家普遍受到启发,强化学习效果,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6)、动员家长撰写家庭教育论文,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邀请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介绍自己的经验,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7)、以现场或书面形式开展家教咨询活动。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采取有效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策略,求得家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2、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一同听课、走进食堂与孩子一同进餐、走进寝室与孩子一同活动、走进操场与孩子一同锻炼、走进办公室与老师零距离交流。让家长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3、建立常态的家校联系。

(1)、开学初即收集家长的详细工作信息、联系方式,公布老师的联系方式,让所有教师、家长清楚明白。

(2)、开通校讯通,方便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3)、印发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学生在校的情况、学校对学生的阶段性要求以及学校近期将要进行的工作等等都会在联系卡上反映出来,每次学生放学都会将联系卡带回家由监护人阅读并提出要求、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校。

4、组织教师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我们要求每位主要学科教师每学年必须实地家访1/3以上的学生,提倡科任教师联合家访。要求家访前备好课,做好准备。在落实“四个六”的要求的同时,特别注重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了解家长对学校、学生的要求,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协调、合作,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让我们的家访真正起到实效。

5、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为了保证全乡各中小学平衡发展,每学年初,中心学校都会制定针对全乡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提出明确的针对性要求,每期的学校工作视导或检查都将家长学校及家校联系工作情况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中心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每学期都会亲自到辖区各家长学校授课两次以上,实现与学生家长零距离沟通交流,以更好地了解、指导家长学校及家校联系工作。

三、学校引领山区农村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效果初步显现

1、优化了社会风气

家长学校通过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新观念,使许多农村家长懂得教育孩子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家长增强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同时我们在家长学校课程中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禁毒防艾知识、食品卫生知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家长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在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督促,教育子女洁身自爱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规范家长自身的言行,社会风气明显优化。

2、和谐了校群关系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改变了重智轻德、严重依赖学校教育等很多错误的观念。使家长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承担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懂得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家长重视家教的意识和自觉性。绝大多数家长能更加密切地与学校沟通,充分理解、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给予配合,校群关系更加和谐。

3、促进了学生成长

家长学校及家校联系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改变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和许多学生家庭的人际关系。多数家长都能坚持正面教育,坚持教育人情化,摒弃不良情绪支配下的家庭教育行为,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父、母和孩子关系,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这种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学生中认真学习的多了,团结互助的多了,遵纪守法的多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多了,孝敬老人尊重师长的多了,学生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构成教育的三大支柱。“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具有奠基性作用,而且对终生都产生重要影响。而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和科学家教的实施,又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和家教能力。实践证明,在山区农村学校使家长学校及家校联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是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和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今后我们将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欢迎投稿——

内容:学校德育活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堂德育等

文体: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分析、评价探索、教师文苑、学生文苑 提示:请写明作者单位及姓名,学生作品要注明指导老师

邮箱:zxy191700@163.com(请用“附件”方式投稿)

※作者自负文责 编者对来稿具有修改权

第二篇: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题目:山区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凤冈县天桥镇中心学校:郑军

摘要:扎根在这里的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走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本地区实际,对针对农村家庭现状,提出解决办法。关键词:农村家庭、现状、对策 正文:

贵州省凤冈县天桥镇位于凤冈的最南端,距县城70公里,凤石公路经过这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作为一个扎根在这里的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困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节假日、平时的工作中走访了许多学生家庭,对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发现:农村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乏氛围。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近90%是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上农村的贫困,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家长文化程度整体偏低,所掌握的教育知识极其贫乏,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下乡走访,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我们根本看不懂,教娃儿做作业那是不得行的哟,”更不用说那个“English”了,几乎所有家长都不会。

2、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两种极端。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棍棒式教育”和“溺爱式教育”两种极端。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奉行“黄荆棍下出人才”的传统教育理念。这些家长以权威和命令主义的形式来教育,凭自己的情绪来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谈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更是适得其反。与棍棒式教育相对的是溺爱式教育,在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把爱理解为迁就,把孩子当“宝”,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惯下成长,往往骄横野蛮。这些家长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认为“学校是国家办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根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学校老师说也说不得、叫也叫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哭着回去喊家长,和同学间一点小摩擦也搬来家长,家长往往也极尽所能打抱不平。

3、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家庭教育主体缺失。由于山区农村几乎没有乡镇企业,经济收入就靠种那两根烤烟或茶叶,收入较低,且多数家庭负担较重,家庭中上有老要养,下有小要育,迫使大部分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这样,一部分孩子就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一些父母在孩子刚出生不足一岁就离开了家,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农村成妇女、儿童、古稀老人的阵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该管的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的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放任”式教育和“电话式”教育现象严重。

4、隔代教育造成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由于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教养,因爷爷奶奶年纪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往往是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缺乏心灵沟通,任其发展。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溺爱、娇生惯养,造成部分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经常说谎等不良习惯,形成任性、放纵的性格,有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5、“读书无用”的思想作祟。现在培养一个大学毕业生需要家庭负担很多,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农村出身的毕业生由于经济及没有就业指导等原因,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困难的,不如趁早出来打工挣钱合算,降低了就学的热情。

6、政府在家庭教育引导上不够。在边远山区,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那只是一句口号,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就是靠边站的领导占个编制,具体做了些什么,没有哪个家庭知道,也没有听说哪个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和关心;妇联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也好像没有实质的意义。

7、学校教育资源滞后,无法引导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改善教学条件,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可偏远农村孩子上学却成了问题,有的乡村方圆十里之内没有一所小学,孩子们不得不跑十多里路到镇上去读书。教育教学设施滞后,教师周转房建设,学生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缓慢,办学经费紧张,也成了制约农村家庭学生教育的难题;远离县城的边远山区,优秀毕业生不愿招考,即使定向招考了,他们宁愿舍弃工作也不来上班,优秀教师又留不住,来到这里的教师千方百计的要走,在教师严重差编的情况下,每年都是进来的少,去的多,学校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就制约着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区域实际及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家长培训工程,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展开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等等;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另外,学校还可通过开展活动,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尝试亲子共读。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同时可尝试亲子共读,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冲破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三、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去年,我镇中心完小实行寄宿制,全镇所有学校都有学生到校读书,天桥完小突然增加200人,学生星期天到校,直到星期五都吃住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生活和学习,学生成绩和学生品德的培养都有很大的进步。本学期,又有近100人到寄宿制学校读书,公路沿线的学生基本上都到寄宿制学校了。如果在现有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多建设几间寄宿制学校,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便可弥补一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教师分配数量,福利待遇上应提高边远山区教师比例,让教师愿意到边远山区来任教,让他们在这里留得住,安得下心(凤冈县正在试行的教师支教制度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同时在教师培训上,能给边远山区教师更多的机会,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山区学生,推动山区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乡村关工委和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明确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关工委“五老”的余热,为“留守儿童”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同时应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基层妇联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当地妇女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拓宽“惠民惠农”政策辐射。各级政府特别基层政府应切实落实好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在经济发展、自主创业等各方面给农民予政策上的倾斜、经济上的扶持,以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有效减少留守儿童,缓解隔代教育等造成的负面影响。

六、转变观念,根除读书无用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农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培训与指导,不让山区学生再一次输在起跑线上,毕业后用所学知识考上国家公务人员,或成为科学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论”的谬论。同时应发挥正能量,大力宣传教育的好处,让家长及学生转变观念,不被读书无用论冲昏头脑,到明白时后悔已经晚了。

山区农村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农村家长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更需要特别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财力、政策上的关心、指导与支持,让“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不是当前教育的一句口号。

第三篇:山区农村乡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乡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镇地处大别山腹地,**、**、**三省五县交汇之处,国道纵贯全境,全镇约4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全镇在校学生近4000人,其中初中生1800余人。全镇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和打工为主。全镇主要为山地,可耕种面积有限,因而,有一半以上的家庭经济来源依靠外出打工,因而许多家庭是祖孙结构,即使有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家,也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个人素质、教育目的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或畸形。

调查发现,我镇家庭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家长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家长们如是说。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农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籍,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多。

2、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等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有许多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的占有一定比例。据了解,有一小部分的家庭,当家长主动闲聊时,孩子能认真回答问题;大多数情况是,如果家长不问,孩子也不会主动述说;极小部分的家庭的孩子看到家长无事,则会主动述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则是躲避家长,怕挨训斥和责骂。这种情况在初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3、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较多,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严重。在受调查学生中,一个班级,一般都有25%左右的学生家长双方都在外打工,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的身上,这种隔代教育或旁系亲属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或旁系亲属在带孩子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只是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传声筒”和“取款机”,并不能对孩子采取对症下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他们所具有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养育”观。同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价值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再个,父母逢年过节回来一下,心中总感觉对孩子有愧,长年把孩子扔在家里,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心中有愧,总想办法补偿。而这种补偿的方式往往变成了物质上的弥补,大包大包的衣服和零食,各种好玩的玩具、Mp3、Mp4、游戏机甚至新颖时髦的手机,却极少有家长为孩子买书回来的。而带回的这些东西却并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相反,他会认为那是父母应该补偿的,是他该得到的,在孩子与孩子之间还会加剧攀比之风。即使有家长想着回来要与孩子好好沟通教育一下,结果也因为长期在外,了解不多,互信不够,沟通难度大,加之年节期间,相互间走动多,你来我往之间,时间往往浪费在了扑克麻将上面了。

4、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的学习,轻素质的培养。大多数的家长,自己文化层次低,自己觉得社会地位低,所以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认为,读书、考试是唯一的出路。他们觉得,在学校里就应该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等考试要考的学科。对于篮球、乒乓球、画画、舞蹈、唱歌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是多余的,对孩子的品行,特别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据了解,有些家长认为学这些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只有极小的家长则认为可以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变成了单一枯燥的文化课。造成许多学生在学校找不到感兴趣的东西,在家里不愿面对家长关于学习的发问,在同学间找不到自信心,这些学生或者厌学、或者自暴自弃、或者和家长老师闹对立,从而走向极端。

5、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镇与外界沟通也日益密切。作为学生,既要面临家长不在身边缺乏管教或有家长在身边但管教不力的家庭环境,又要应对充满种种诱惑的社会环境。未成年的学生,自制力往往较差,抵制诱惑的能力有限,而我们的社会又不能给他们创造一个非常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街上的网吧、游戏厅,辍学后终日闲逛无所事事的同龄人,以及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充满暴力色情的影视片,对他们来说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入其中,难以自拨。这个时候难道仅仅只能怪学生、怪家长吗?令人深思!这其实也让农村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教育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具体体现在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的自身素质偏低、教育方式落后、主动教育意识不强、教育的目的不明确、社会监管不力等方面。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创建良好的家教环境,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结合相关调查,特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是积极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查看自己孩子的作业,欣赏着孩子的学习成果,对孩子的在校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家长学校的举办,有利于提高我们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树立“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理念,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让家长更加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更为紧密,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力求用良好的办学条件,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今天的中小学生,一二十年以后又将成为家长,希望他们不要重蹈父辈们的覆辙。但是要真正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使农村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需要法律的保障,要以法律来完善和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

三是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机制。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工作和班级情况,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状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校之间的理解。

四是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其次,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这样,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形成后,能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五是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

六是加大学校周边环境以至社会环境的治理。学校应主动联系镇政府、派出所、工商所、村委会等单位,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建一个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空间;应着力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程来抓,多想办法,想点子,提高广大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一个健康向上、重视教育的文化氛围,倡导家庭文明之风;应多多开辟就业渠道、多多提供理想的就业岗位,让家长能有尊严的留在家乡工作并能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应该常态化,不是等家长、学校报告了才去处理,或是家长、学校即使报告了也不见得处理。对于社会闲散人员,各级责权单位要深入研究,找出对策,让他们有家可归、有事可做。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中学到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爱上学、爱学习。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意味深长指出:“如果你给祖国和人民养育了优秀的儿女,你就在自己的身后立下了一座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如果你养育的子女不争气,成了社会的败类,你就留下了可耻的罪行。”没有谁愿意看着可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败类,没有谁希望在社会上留下可耻的罪行。我们的社会正飞速向前发展,我们的家长也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当然,要彻底改变我镇家庭教育的现状,也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农村学校改革路径探索

摘 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四川省农村学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结合四川省以及其他省市的一些农村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改革经验,探寻当前农村学校教学改革与内在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学校 改革路径 案例

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1]。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更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件大事,也是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学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数量多、规模小、布点分散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生源萎缩,微型小学、微型班级增多,而县城和中心城镇中小学班额猛增,大班额、超大班额的问题非常严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区和中心城镇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二是薄弱学校及村办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普遍偏低

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城区学校教师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交通和生活上的严重不便,办学条件简陋,尤其是村级小学和片区学校,很难留住年轻的教师,造成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城区学校年年招考教师,至使农村骨干、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学教师一般应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中学教师应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但实际情况是,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受教育程度偏低。

3.学科结构严重失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农村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地理、生物、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由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为追求考试排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许多农村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升学,由于缺乏技能技术,在社会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二、四川农村学校改革路径探索

1.加快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2]的体制。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站在全局思考,必须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一起动作,才能既解决局部的问题,又带动全局的发展。而这种调整牵涉千家万户和大量人财物的安排,既要考虑减少边远学校,又要考虑方便群众,这就必须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才能做到管理到位、政令畅通。

从2002年下半年至今,内江市资中县全面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县统管,彻底杜绝了被乡镇挤占、挪用的情况,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有了保障。全县对教育经费实行严格管理,不挤占、不挪用、不提留、不平调,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及各项保险和学校公用经费,基本做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调整县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2006年,资中县针对校点分散、条件较差、资源分散的丘区教育实际,提出构建“四级联动、整体推进”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总体思路是:以高中为龙头,带动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学段学校布局一起调整,四条战线收缩(集中),四级资源整合,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质量全面提高,促进县域各类基础教育协调发展[3]。

具体工作就是:整合高中资源,发展优质高中;利用高中资源,创建优质初中;整合小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利用闲置资源,建设中心幼儿园。通过调整小学、初中布局,着力更新改造农村学校陈旧的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一是学校调整,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二是与调整布局有机结合,消除中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

(3)促进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由于资中县是四川丘陵地区的农业大县,部分农村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而这部分毕业生又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谋生的本事。为此,从2004年开始,资中县从在校初中生人手,实施初三分流,引导学生及早接受职业教育,将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起来。

(4)大力推进寄宿学校建设,满足留守和边远学生寄宿需求。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4]。

资中县总人口132万,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万人次以上,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近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34.4%。资中县在若干关爱留守学生成长的方式中,重点探索建设留守学生寄宿学校。2006年至今,资中县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村寄宿学校。龙江湖小学是内江市第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寄宿学校,被评为“内江市留守学生寄宿制示范学校”。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从学生的生活及心理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活动,引入“游戏载体构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特色管理模式”,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游戏节”,年级每月举办一次联欢性的游戏活动,还为学生过集体生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健全这些孩子的人格。

2.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2007年,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读师范,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从教,从入口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师范院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三定向”政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分配政策,可以保证农村师资的来源,而且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也是解决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紧缺的一个途径[5]。四川省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特岗计划”,建立了有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专门研究解决四川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资格审查招聘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全省“两基”攻坚县和部分民族地区县的农村中小学任教,认真组织岗前培训,做好合同签订和派遣工作,吸引了一批高学历人才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缓解了这些地方农村教师紧缺的矛盾,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创新了四川省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四川地震灾区通过实施“特岗计划”,招聘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到地震灾区任教,有效解决了灾区教师紧缺矛盾,确保了灾区复学复课对教师的基本需求。

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我省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任教。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期间,享受以下优惠待遇:从报到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

一、二类地区高定一级薪级工资,三类以上地区高定两级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津贴补贴;毕业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七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其任职年限提前一年,国家规定最低任职年限为一年的提前半年。支持艰苦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四川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当地任教。鼓励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灾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扩大四川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招聘量,推动地震灾区学校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提升。

(2)创新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在这方面内江市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积极引进农村教师。坚持每年定向招聘一批农村教师,2012年内江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484名,其中80%为农村教师。二是选派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和县城内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2008年以来选派364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2008年实施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制度,11所市直中小学(职中)与农村学校结对子;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此项活动推广到全市,所有城镇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学校结对子,组织开展了物资支援、送教下乡、教学研讨等活动。四是实施片区联合教研组制度。全市组建了48个跨乡镇的联合教研组,统一开展教学研讨、学科竞赛、质量考评、“六认真”检查等活动,促进了片区内教学质量的均衡提升。五是强化乡镇中心校。统筹管理辖区教育教学职能,在部分农村中心校实行艺体、英语等紧缺学科统一“走教”式排课,克服村小教师的不足。

(3)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中级职称结构比例偏低、大龄教师评职难的问题,内江市对符合评聘中级职称条件、离退休不足5年的乡镇义务教育在岗教师下达专项指标,2008年解决270人,2009年解决290名,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另外,为了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都市人事局、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在编教师市内流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市直属学校(单位)、五城区及高新区所属学校(单位)原则上不得从郊区(市)县引进在编教师。

(4)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免费培训,可以有效激活教师的潜能和内在学习动机。四川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省级选拔培训3000名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三年一轮的系统培训,使农村学校省级骨干教师总数达到4500人;选派10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集中、远程培训研修。市(州)、县级负责完成其余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通过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川省积极实施“国培计划”。一是完成对2971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二是培训四川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薄弱学科省级骨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476人。为地震灾区农村中小学培训主干学科骨干教师、理化生及科学学科骨干教师、电教管理教师共800人。使参训教师能更好地在灾区教育恢复重建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灾区教育软实力提升解决急需问题。充分发挥远程网络教育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对全省4万名农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开展80学时的远程培训,帮助农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解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1)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公布了一批试点地区,希望借试点以多种途径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四川省部分市县成为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试点地区。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学校方面有以下规定:“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变更课时和提高难度。不得随意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4]。对于减负,近些年教育界提出了“零作业”概念。2007年,山东利津县北宋一中实施“零作业”改革,强化校本教学研究,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老师、学生走上了一条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道路。“零作业”有其特定的内涵:基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教师的精讲精练,课堂上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当堂完成知识巩固性训练;课下时间实行“零”作业,坚决杜绝布置课后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在执行“零作业”的同时,学生在自习课上进行“自助餐”式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零作业”引领老师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改变了学生作业“低耗高效”的现状,把老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到“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育对人的启蒙与改变”的作用[6]。

(2)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这表明,加强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把学校办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需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既是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确保艺术课程开课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如“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缓解专职艺术教师短缺的矛盾,保证县城和乡镇的中小学都能够按课程方案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艺术教师队伍;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地位;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备条件;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成都温江区、南充南部县、巴中平昌县是我省三个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县(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南部县提出了“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最基本的艺术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10多年来,南部县围绕这一目标,在全县各中小学开齐艺术教育课程,开足课时;通过“专、兼、聘、培、轮”等多途径解决艺术教育师资,因地制宜地多渠道解决艺术教育器材,并先后开展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多维管理运行机制研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等课题实验研究。此课题2004年12月通过结题鉴定,2008年获教育部一等奖。2005年,南部县《川北剪纸、店垭花灯、川北古傩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成果又获省政府第三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3)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到教育培训,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探索优质职业学校对农村薄弱职业学校托管、帮扶的多种办学模式”[4]。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应是“渗透”与“分流”两种不同模式的综合。所谓“渗透”,是指在劳动技术课中侧重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以及技术意识、技术悟性。所谓“分流”,是指在“渗透”的基础上,对不能升学的农村学生在适当时间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使其具有毕业后的谋生手段及致富技术。近年来,德阳市积极探索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打破职教的二元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r].新华网,2012-11-19.[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z].教育部,2010-07-19.[3] 李兵.西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探索――以四川省资中县“四级联动、整体推进”校点布局调整模式的实践为例[j].西部教育研究,2010(10).[4]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12-23

[5] 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5).[6] 季俊昌.“零”作业: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引爆点――利津县北宋一中“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教育,2010(9).[7]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作者:杨蕊嘉(1969-),女,四川三台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丽娜(1980-),女,四川剑阁人,绵阳外国语学校,中教一级,在读硕士;李鹤艺(1977-),女,重庆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第五篇: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探索

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探索

摘要: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的专业引领是传统条件下专业引领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对全县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对部分化学教师的访谈,明确对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内容重点,再通过网络条件下的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出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引领的途径和方法,进而转变化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引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

农村初中化学由于既是起始学科也是毕业学科因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在具体引领实践中必需清楚为什么引领、引领什么和怎么引领几个问题,才能对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有效的专业引领,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为什么引领?

通过对全县化学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现状问卷可知,我县化学教师现状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能力较差,因此,农村化学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对校本教研情况的访谈可知,经近十年课改,化学教师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对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教师现有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因此,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急需专业引领;由于时空限制等原因,常规的教研、培训、科研对全县化学教师的指导、引领不及时、不到位,对化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跟进效率低、效果差,因此,对化学教师的专业引领需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据此,我们进行了引领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二、引领什么?

教师专业引领主要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引领,教育理念的引领主要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引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引领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引领。

(一)教育理论的引领

为了更新观念,需要进行教育理论的引领,使教师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

[1]分布式认知等学习理论有个梗概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基本观点,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

缺点,能正确地应用它们,能知道自己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依据的是哪种教育理论,并能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依据的教育理论正确与否进行适当的判断与评价。

(二)教学模式的引领

新课改以来,涌现了很多教学模式,但一般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学教并重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分别对应讲授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教学法三种典型的教学方法。三种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和依据的技术条件不同,三种模式也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各自的优势和各自的局限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效率高,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教学效率偏低,而且需要较好的教学环境和较高水平的学生心理发展基础的支撑;我国多数教育学家和教育技术专家依据我国现有的设备技术条件倡导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主张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2]

(三)教学方法的引领

新课改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选用教学方法,理化生等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多采用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数学多选用“思考与练习”的教学方法,语文和外语多采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艺术学科多采用“鉴赏与创作”的教学方法,而且各个学科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体系,即使是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年龄段也应根据内容的不同,教学环境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因此,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树立正确的方法观,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等具体因素正确选用或组合教学方法。[3]

(四)实践能力的引领

教师的实践能力重点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实践能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尤其重要,信息技术不但改变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改变着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因而促进着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所以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师的成长不但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且需要对经验的反思和教师同伴间的互助,教师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些教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使教师学会反思和进行同伴互助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引领的重要内容;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新理念,引领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凝结为课题并进行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怎么引领?

通过培训和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基于视频系统的远程观课和基于QQ群的网络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和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通过基于中国知网的收索和基于知网科研助手等的使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基于研修网的非实时远程培训

初三化学既是起始学科又是毕业学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农村初中学校分布分散,集中培训存在突出的工学矛盾。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到固定地点参加集中面授培训,对于教育理论、模式、方法等教育观念这些共同的培训内容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培训,但由于各初中化学科的课程安排时间无法统一,全县化学教师不能同时参加固定时间的远程培训,因此,实时的远程培训仍不适应农村初三化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此,化学教研员依托县域教育网,将培训内容以菜单方式存放在教育网的研修网页上,全县的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样教师既不用离校到固定的地点也不影响教学,就可自选时间在计算机前参加非实时的远程培训。菜单式非实时的远程培训解决了路途远费用高和教师空余时间不一的工学矛盾。

(二)基于收索的自主学习

共同的培训有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同一内容不可能适合所有参训者的需求,自主学习由于人们所学的是自己想学的内容,所以,学习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增强,但人们也未必能找到自己想学内容的材料,即使是自己订的报刊杂志也未必一定就有自己想看的内容。这个问题在网络条件下通过信息技术很容易得到解决。通过教研员的培训使化学教师掌握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等收索引擎中进行收索的方法,尤其掌握通过中国知网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篇名、关键词、刊名、作者、作者单位和多次收索的方法,使化学教师能快捷地查找到想找的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自己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文献并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使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比较正

确的理解和把握。

(三)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观摩教学

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传统条件下,一般多采取搞现场观摩会的形式,为了观摩一节城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农村教师需要打乱正常教学秩序,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需要为参加观摩课的教师支付较多的交通、食宿费用,而被观摩的课堂,由于突然出现许多陌生的听众,无论是授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学生,都会承受不小的心里压力,教师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影响教学技能的自然发挥,学生注意力分散,拘谨不敢提问,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等。我县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构建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具备了远程课堂教学观摩的条件,教研员在电教馆技术人员支持下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全县化学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观摩,听课教师在自己学校在计算机前就可观摩其它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因为不用到授课现场就能参加课堂教学的观摩,减轻了学校的财力负担,也减少了教师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由于不在实际课堂观摩,不影响被观摩教师学生

[4]的心理情绪,使被观摩的课堂教学真实客观。这种远程观摩教学的形式由于不受时空限制

因而可常态化的为更多的教师提供观摩别人课堂教学的机会,因而更有效地提高了更多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基于QQ群的网络磨课

远程观摩教学是通过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磨课活动是通过多次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磨课活动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属于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网络磨课是在网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是种基于网络的行动研究,通过网络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得到改进因而课堂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网络磨课的步骤:

网络磨课按以下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磨课教师自主备课、说课、上课,并将课堂实录上传到全县化学教师的QQ群。第二环节,全县化学教师进入QQ群对上传的课例进行评议,在教研员的组织下,每位教师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课的有效性进行评议,教研员及邀请的专家对课例进行点评,并上传评课稿和点评建议。第三环节,磨课教师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录像课并对照自己的教学预设,进行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于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吸纳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并形成新的教学设计、说课、上第二次录像课,同时把教学设计、说课视频、上课视频再次上传到QQ群。第四环节,全县化学教师再次进入QQ群进行研课,同时教研员与专家给出更科学、更专业的引领。

经过这样的一课二磨或一课多磨,使磨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对课堂教学的改进等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学能力越来越强。

(五)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积极的教学实践,而且需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反思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在回顾基础上品评自己教学的成功和失误,尤其要分析失误的各种原因,并找出改正失误的具体措施,以便对以后相同内容的教学实施改进,传统的个人反思到此就算结束了。在网络条件下,经过教研员的培训,很多教师建了自己的博客,并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放在博客上,博客使得反思成果更容易保存、更新,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累和查找。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不但为己所用,还能与他人共享,关键是能够与他人协作就自己的反思进行交流研讨,从而提高自己反思的水平。通过博客的反思是对传统反思功能的延伸,是教师利用网络提高自身反思能力进而提高自身教研能力的便利手段。

(六)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

新课改以来,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在校本教

[5]研中通过同伴互助来解决,但县域农村初中化学学科教师较少,化学科内同伴互助很难开

展,与其它学科教师组成互助小组由于不能进行深度交流而不能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同伴互助,而不同学校的化学教师组成互助小组由于距离较远活动不便而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同伴互助,为了解决学校内化学教师少不便进行同伴互助的问题,教研员组织全县化学教师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同伴互助的探索,通过实践发现,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学科同伴互助有很多传统同伴互助不具备的优势:网上同伴互助打破了空间限制,使不同学校的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研讨和合作;网上同伴互助打破了时间限制,教师之间可以实时地按约定进行网上研讨,也可非实时地进行网上观摩,沟通;网上同伴互助打破了常规教研中一次性观摩的限制,对需研讨的影像等资料进行反复观摩,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评价或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议;网上同伴互助打消了实地教研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而能够更真实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论坛进行同伴互助解决了学校内化学教师少难于进行同伴互助的问题,因此,网上同伴互助是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基于中国知网的科研能力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即研究者,但教师作为研究者科研理论欠缺,需要必要而有效的指导,县域科研部门人员有限,且不分学科,只能进行通识的科研培训,针对具体的学科科研课题的指导培训效果有限,作为县域教研部门的学科教研员虽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要对全县的学科教师进行有效且及时的科研指导却力不从心。而在网络条件下借助中国知网,广大教师的研究者之路不但可行而且能够走好。

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将这些教学问题提炼成教研问题进行研究,对经初步研究仍弄不清的问题,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将问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收索,看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如果有研究而且有明确的研究结论,就组织教师对该研究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和消化以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果还没有相应的研究或有研究但研究结果还不够理想因而无法使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就应该将该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在“教学问题→教研问题→科研课题”转化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文献收索、文献综述能力和将教学问题凝练成科研课题的能力,即教师的科研立项能力。

课题立项之后引导教师熟悉中国知网中的科研助手并利用中国知网自建个人数字图书馆,在科研助手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参照知网的科研助手对科研基础知识、科研流程等进行学习,包括如何进行具体的课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拟定研究实施方案,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创新点论证,进行研究结果提炼、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等。基于知网的个人图书馆几乎能提供你任何所想了解、参考、学习、研究的知识信息并为你自动推送相近课题的最新研究资料,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在理论指导之下、在学科领域专家引领之下顺利进行。因此,教研员借助中国知网对化学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引领是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基础等条件的制约与新课改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而需要进行有效的专业引领。通过基于研修网的非实时远程培训、基于收索的自主学习、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观摩教学、基于QQ群的网络磨课、基于博客的个人反思、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基于中国知网的科研能力培养,转变了化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了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了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7-18

[2]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深层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5):5-19

[3] 邢红军.三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2,(10):5-23

[4] 熊才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0-84 [5] 李春武,朱丽艳.基于网络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同伴互助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1,(12):53-55

下载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区农村学校引领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转变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永嘉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了近年来永嘉在......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韩飞舟(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摘要]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开办北京......

    山区农村小学寄宿制规范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山区农村小学寄宿制规范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真第5小学位于巴中市巴州区西北角约22公里。创建于一九五八年,至今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学校辖11个村,校园......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 ---留守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

    论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大全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湖北省咸宁市常收中学 郝能犀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探索5篇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探索 【摘要】要想更好地实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和关注,特别是农村小......

    农村寄宿制学校亲情教育的探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亲情教育初探永仁县民族中学家校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嚼不烂的老话题,也是现代学校走向开放办学,提高育人效应的一个耐琢磨的新课题。按照永仁县中小学校布局调......

    农村山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感悟

    浅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两河中学陈林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21世纪,山区学校的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锐、很深刻的问题。如何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