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家长开放活动是我们幼儿园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开放活动,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习惯,了解教师的工作,但在这一次的半日开放活动中,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那天,我向家长开放了数学操作活动。应该说在数操作活动中,相对的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去理解、去体验、去自由讲述。可是,由于事先没有和家长好好沟通,烨烨的奶奶就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课上老师没有让烨烨起来发言,并且认为正是由于老师没有给烨烨提供表达的机会,才会导致烨烨一直不善表达。对于家长的质问,我没有马上给予反驳,而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向所有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间、空间有限,在家长面前展现每个孩子的机会就相对减少;
二、活动前,家长不了解活动的目标、要求、组织形式……种种原因导致了这次家园开放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过后,我通过信的方式,向烨烨的家长表达了我的歉意,并且对幼儿园各类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了解释,并针对烨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共同合作教育的建议。事后,烨烨的家长也表示刚开始自己的态度确实有些过分冲动,看到老师的话后,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示会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果然,在这段时间里,烨烨似乎更愿意主动地和同伴聊天了,上课也更加主动地发表见解了。这一经历使我更深切的认识到:家长工作是一种艺术,如果应用恰当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沟通家长工作的主导者,在家园矛盾中只有学会察言观色,了解家长的需求,及时作好思想和行动上的沟通,主动出击,才能缩短家园距离。同时在与家长交流时,说话一定要有艺术性:可采取先说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到孩子不足或需要改进的方面,让家长可接受。或者是,先从其他的教育事例入手,再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交流,那么横在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消失。我想:我们只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不要瞻前顾后,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公正、平等、对得起孩子的,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家长的信任,任何事情家长都会理解的。
第二篇:浅谈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浅谈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一天早上,一位家长向我抱怨说:“我的孩子很调皮,但也很聪明,而她们班的老师总是告状说我的孩子很顽皮捣蛋,学习不认真,平时老是动手打人,身上似乎全是缺点,难道老师就没发现孩子的优点吗?比如,我的孩子很热情,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望着心情复杂的家长,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小学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讲究交流的一般技巧。一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周峰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周峰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比如教师说;“周峰能独立做作业了,今天上课也很认真,进步非常大,但是他不会与小朋友交往,这不,今天他又打人了。”然后教师趁机提出:“我们希望家长互相配合,共同一致教育孩子,来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做得更好。”我相信教师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二是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游戏和吃饭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属实,并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小学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第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时如果教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如对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教师应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多事儿”的家长,教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改变家长的埋怨。对总不放心孩子的父母,教师要主动帮助其调整好教子的心态,经常性的与其家长约谈。向家长介绍其进步的地方,也可婉转地请家长将他要说的事写在纸条上,早上及时交给老师,进行反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双方的,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更要主动些,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家长,家长都能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
最后,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1、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确保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2、使用好家校联系册,针对孩子近期表现,向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也请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孩子。
3、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教育教学情况,以便促使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
4、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来去均是脚步匆匆,不能亲眼目睹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可在开放日中,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各类活动,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配合我们的工作。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而异,那么磨擦就会少一点儿,关系就会比较融洽些,家长工作会更有成效一些。
第三篇: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随着越来越频繁地与家长接触,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洽地沟通,至关重要。借鉴其他老师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热情相见。
近几年,我基本上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和大部分学生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一般都在新接收的班级学生报到的第一天,或第一次家长会。其实,这个时间,家长们的心情大都一样的,他们都很想借此了解孩子的初任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以便确信孩子是否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要重视这第一次与家长的见面。在与家长交谈时,我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举止谈吐要文雅,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二是态度要和蔼亲切,让家长善于接近。要与家长互相联系电话,希望多与家长一起共商教育孩子的良策,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这样就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可信任、又很随和的老师,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真诚相待。
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学生家长一接到电话,就问:“老师,我孩子又犯什么错了?”也许是由于家长没主动与老师沟通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平时与家长联系多半是“告状式”交流,因此家长只要一听到是老师的电话,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而我认为,孩子不听话,可以告知家长,但更多地是要把学生的进步告知他的家长,至少也要说优点,再告状。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当学生犯了错误要求家长到校时,我们要驾奴好批评的艺术,使家长能理智地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尽量不叫学生回家联系,教师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的诚意和态度。(班主任工作艺术)家长来校后,我不当着他的面训斥孩子,不管怎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镜里向家长说明情况,提出教育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让家长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三、赢得信任。
在学校,学生难免会发生嗑磕碰碰的事情,当学生不小心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时,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事情。曾经有一次,我班有一位男生,在课间不小心被同学绊倒了,腿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我闻讯后,立即处理了伤口,觉得小问题不碍事,并批评了有关肇事者,而且一次对全班进行了安全教育,随后,让同学自己回家向家长汇报,自觉得处理妥当了,没想到下午接到家长的电话,言语之中显出了不满,这时我耐心地向家长说明一切,并关切的询问孩子的伤口情况,家长听了我的解释,改变了态度,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啊,老师,这孩子很调皮,请老师狠狠管教。此时,我知道我的行动已赢得了家长信任。我就抓住锲机,坦率地将孩子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奔跑的表现向家长反映,并诚恳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也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最终达成了共识,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第四篇:与家长交流
1.某个老师家长会的发言
2.我不再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因为你虽然忙,但并不是日理万机;你孩子在这里读书,你屈尊来一次也是应该的;来参加一次家长会,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但你不来,你永远不知道跟别的家长对教育 理解 上的 差别 有多大。
3.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我们老师在求你,而是你的义务。做为父母,总得想方设法把孩子今后的道路铺得好一些。但每次去儿子学校开家长会,我都有一种错觉,好像孩子都是老师的,老师在讲台上恨铁不成钢地说着某些孩子的不足或者家长做得不够,而家长们也 仅仅 被动的听听算了。包括这次我们班主任黄老师的发言也是如此,总是指着你们应该怎么管好孩子,你们心里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我不会来指责你们,仅仅 撕开温情的面纱来把真实情况摆出来。
4.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你不用感谢我;你孩子学习成绩差,你也不用埋怨我。学习成绩好,自然有她好的原因,一 般来说,最主要的是靠他(她)自己,还有部分家长的功劳。学习成绩差,总离不开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家长老师没管理好。同一个班学生,总会有好的,有差的。对老师来说,这是正常的,好的差的都是 仅仅 班里的一部分;对你们来说,这个好的或者差的就是你家庭的全部。
5.教师 仅仅 一种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我同你一样,都是为了生活而找的 这个 份工作。其实你想想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也就对我们多了点宽容;或者你想想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就会对我们老师提更高的要求。这都很正常的。所以对我今天说的话,绝对不是你必须要听的,我没有资格来教育你,说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
相关 孩子的教育,你也可能比我更专业,更花费心思,所以,你自己完全 能够 凭你的意愿去做。我说得中听,你就听着;说得不好,你就当耳旁风过去就行了。
6.第五 :
7.
你不想来开家长会,其实我也不想。开一次家长会,可能占用了你休息的时间,甚至是你得请假、调班。所以来是来了,但心里还是不平的。话说回来,其实老师也是不太喜欢开,如果没有家长会,这个时候我同样 能够 轻松自在的看看电视,或者出去散散步,也不用花精力准备讲什么话了。家长会开多了,自己也觉得没多少东西可说的。老师说得好,你们听听就过去了;说 得不好,你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真没水平。当老师压力也大,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大家都别抱怨这件事了。
8.第六 :
9.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 理解,决定了孩子的高度。你觉得现在学习没什么用,考上大学照样没有好的工作。那你的孩子
估计也不会对学习太重视;如果你花很多的精力去 注重 孩子的细节,那估计你的孩子想养成很多坏习惯也难。你天天看电视,玩电脑,孩子在家里写作业估计也没多少心思,或者他心里也会不平衡,为什么大人就 能够,偏偏我不 能够 ?你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孩子对阅读也比较感兴趣,你喜欢旅游,孩子也可能对户外活动感兴趣。在某些情况下,你 对事物的 理解 也会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 理解。
10.第七 :
11.
语文学科的学习,绝对不是仅仅在课堂上。语文课一周只有七节,我们老师的任务太多了,主要精力要花在对孩子认、读、理解、写作的指导上。这点时间怎么可能包办一个孩子的一切,更别说 8 48 个人了。我常常觉得,我 80%的时间在做无用功,花大量的精力去管成绩差的同学,催缴作业,一遍遍地改,订正,再错再订正再改。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例如周末的试卷,绝 绝大部分 孩子是应付完成的,根本不用心去做,那回校后我讲评的话,又能有多少效果呢?我非常无奈。如果一个学 生在家里的时间没有去阅读,没有去思考。只依。
靠在校的那点内容,那他永远别指望能有多高的语文素养。
12.第八 :
13.
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某些人的重视是越来越低。中考、高考也在改革,以后语文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北京已
经开始调整了,中考语文由 0 120 增加到 0 150 分,高考语文由原来的 150 分增加到 180 分;英语由 150 分降到 100 分,占 其中听力占 50%。
这个 切都显示,今后的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实际应用了,更符合当今的国情了。相信浙江执行类似的政策也为期不远了。另外高考文、理分科也会逐渐消失,以后的学习量越来越大,孩子在小学如此轻松的环境下还不重视语文素养的积累和 提升,我真不知道进入初中高中后,学习内容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孩子们如何对待那么多知识的狂轰乱炸。
14.第九 :
15.
我刚才说的都是心里话,但不一定是对的。你 能够 对我有意见,你 能够 有空找我交流。但难得的是,我一年当中跟你们说不了几句话,甚至连电话也很少有人打过来。大家把孩子放在学校,一切都交给老师了,你们就放心了。说真的,我却一点都不放心。我知道我的 水平有限,无法给予您的孩子更多的 注重,无法给每个同学同等的辅导,也无法让每个孩子都取得好的成绩,这个。
点同样是真心话。
16.第十 :
17.
我今天一点埋怨大家的意思也没有,有的 仅仅 心里的一点想法而已。我就把这点想法直率地说了出来。如果让你觉得了反感,那都是我的不对;如果能够引起你的一点思索,那我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第五篇: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模式以及交流方式,那么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1
一、营造平等平和的双向沟通气氛,别给孩子一种步步追问,坦白从宽,干涉有理的感觉。
家长也要谈谈自己今天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感受,介绍一些新闻或者趣闻给孩子,然后再顺理成章问他有关学校的事情。这样有来有往,你问我答,你答我和,谈话就比较丰富。同时得理解孩子有的想法留给自己,特别是对中学以上的孩子,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说,是想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信心,给他们留有空间。
二、问题分为几类:
关于学校总体情况的,关于孩子学业,能力和感受的,关于孩子和朋友交往的等等,家长可以就你需要集中关注的方面去重点提问。
三、不要光抱着打听和掌握动态的心理去对待孩子
真诚倾听和接纳他们和我们不同的思想,向他们学习我们未知的新鲜事
物。这会让孩子热情地滔滔不绝,有时候想喊停都停不住,而且有时候还会拉你一起上网或者用其他渠道找更多的信息。
从 HR 经验角度出发,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提问方式是这样的:
一、多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式的问题。比如“今天学校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就会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有趣吗”有更多的潜力可以继续发问,了解更多。
二、多请对方举例,比如我在上述和 Alex 沟通中所提到的,“今天在集中注意力(管理时间/深度思考)方面做得如何?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三、使用一些小问题继续跟进,如 Liz 提到的:“如果你当老师,你想教哪一门?最惨是教哪一门?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一个跟进问题,很多 W 开头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跟进了解孩子深层的想法,和第二点的举例结合更有效。比如:“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呢?能举个例子吗?”
所有的技巧都仅仅是技巧,作为家长,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初心:从爱出发,做一片营养丰富的土壤,支持稚嫩的新芽健康成长。
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02
一、多鼓励少责备
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因此当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尽量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不要用责备的办法使幼儿承认自己的错误,应该督促幼儿改正错误,多给予他一些鼓励,以期待他的下一次进步。
二、多尊重少强迫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小孩子当然
也不例外。我们大人欢用自己的方式与立场去强迫小孩与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对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仅用自己的方式去与幼儿沟通,而不考虑他们的想法,我想这样的沟通方式最后一定会导致失败。
尊重小孩的基础上再与小孩沟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大人往往不准小孩看电视,但是父母在强迫小孩子离开电视机以后自己却死守着电视台的各种节目,这样做幼儿会感觉到不公平,是极不正确的沟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较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是天下父母亲共同的期望,所以父母对小孩子期望过高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虽然父母对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欢将自己的小孩与别人的小孩做比较,甚至于父母对子的期望多少参杂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会直接影响自己和子女的沟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进行责骂。这样做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幼儿在以后的与人沟通中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换一种方式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思想上产生无限的动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议少命令
当与小孩进行沟通时,务必要多用建议的方式,尽可能提供几项不同的建议来供幼儿参考,并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从旁边协助和指导幼儿,诱导孩子去。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也会骂人,但是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小孩子所说的话全部都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小孩子的思维系统发展
特点决定了模仿是们学习的最佳方法。我们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议少命令的话,比较容易让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多倾听少唠叨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当小孩子与你有不同的意见及看法时,做父母的往往就唠叨个不停,成人一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应该。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要进行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倾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认真地倾听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综合地观察各种不同的见解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对你的沟通方式产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说的话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六、多守信少敷衍
诚信是一种美德与小孩子之间的约定一定要兑现,千万不能有敷衍了事现象。小孩子很容易将父母的言行牢记在心中,经过几次对小孩子的敷衍之后小孩也学会用同样的办法应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习惯。因此,与小孩沟通之后所约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达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对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够阻止孩子的继续犯错误较多的限制还容易使小孩 产生极端的心理。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情来提醒和教育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议的方式进行沟通更加容易让小孩子对成人产生信赖感。例如小孩子不吃饭到底为了什么?父母应该详细去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尽量不要因为小孩子不吃饭就限制小孩子做各种事情,如:不吃饭就不能看电视、不吃饭就不带你出去玩、不吃饭就不能吃巧克力)应该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告知孩子不吃饭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并且诱导小孩养成喜欢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