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财经纪律建设推进财务工作的依法管理范文
加强财经纪律建设,推进财务工作的依法管理
我处长期坚持在学院内部深入开展依法治院、依法理财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学院财务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全院教职员工的财经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深入开展财经法制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普法宣传工作。我处始终把依法治院、依法理财的工作纳入到学院全局工作的总体规划内,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全面实施普法。
1.从转变观念做起,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知法守法意识。
2.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3.做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我处多次组织有关同志学习系列警示教育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检查,剖析反醒,增强法制意识。
4.将普法活动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改进工作作风、处务公开、创建文明办公室、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
5.我处定期(每月一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并对条例讲解,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系列培训,及时更新法律知识。
6.为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不断加强普法经费、普法教材的保障力度,在普法规划中明确规定,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学院预算,专款专用,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要确保及时划拨,足额到位,有力保障了普法的顺利开展。
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规范依法理财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前提和保障,几年来,结合学院普法工作规划和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处认真组织学习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宿迁学院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暂行)》、《宿迁学院收费票据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内部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借款及费用报销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学院学生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创收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财务审批权限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差旅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学院校内结算有关问题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修订了《宿迁学院学生收费管理暂行规定》。收编了与学院财会工作有关的国家、各级政府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财务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并长期挂在财务处网页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整章建制,初步建立健全了我院财务工作的法制体系,实现了我院财务工作的有法可依,实现了普法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依法开展教育收费工作。近几年来,虽然我院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但我院依然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教育收费问题上,没有巧立名目,以钱抵“分”乱收费。教育收费工作做到收费合理、程序合法、项目登证、标准公开、依据充分、有案可查。具体来说,就是学院各部门、系发生的收费业务,需由财务处牵头组织论证及向省物价等相关部门办理申请、报批、登记收费许可证等事宜。学院制定收费项目管理制度,禁止各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自定收费标准。学院统一票据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指定的收费票据。学院所有的教育收费均纳入学院预算统一管理。几年来,教育收费管理在学院已经形成制度,除了通过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外,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自2002年起,学院每年均在学院内部组织进行一次各种收费项目的清理和检查工作,进一步确保了我院没有教育乱收费情况发生。
结合清理整顿经济秩序和监督检查,全面提高法制意识。为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我院收费项目的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促进学院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我院先后下发了《关于清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的通知》、《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检查验收告示》、《关于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在全院范围内监督检查各种收费项目,严查“小金库”,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召开学生收费工作座谈会,全面提高教职员的法制意识。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整改。
几年来,学院接待了省物价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单位对我院进行的20余次的检查、审计工作。每一次检查、审计,都是一次提高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过程,都是检验我院普法工作成果的过程。在2010年4月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活动检查工作中受到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正是在全院教职员的共同努力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树立了牢固的法制观念,才保证了学院数十亿元资产的安全完整。
财务处
2010年6月21日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
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
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第二篇:加强财经纪律建设,推进财务工作的依法管理
加强财经纪律建设,推进财务工作的依法管理
我处长期坚持在学院内部深入开展依法治院、依法理财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学院财务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全院教职员工的财经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深入开展财经法制宣传教育,全面铺开普法宣传工作。我处始终把依法治院、依法理财的工作纳入到学院全局工作的总体规划内,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全面实施普法。
1.从转变观念做起,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知法守法意识。
2.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3.做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我处多次组织有关同志学习系列警示教育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检查,剖析反醒,增强法制意识。
4.将普法活动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改进工作作风、处务公开、创建文明办公室、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
5.我处定期(每月一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学习法律法规政策并对条例讲解,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系列培训,及时更新法律知识。
6.为确保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不断加强普法经费、普法教材的保障力度,在普法规划中明确规定,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学院预算,专款专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要确保及时划拨,足额到位,有力保障了普法的顺利开展。
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规范依法理财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前提和保障,几年来,结合学院普法工作规划和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处认真组织学习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宿迁学院关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暂行)》、《宿迁学院收费票据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内部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借款及费用报销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学院学生收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创收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财务审批权限暂行规定》、《宿迁学院差旅费管理暂行规定》、《宿迁学院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宿迁学院校内结算有关问题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修订了《宿迁学院学生收费管理暂行规定》。收编了与学院财会工作有关的国家、各级政府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财务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并长期挂在财务处网页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整章建制,初步建立健全了我院财务工作的法制体系,实现了我院财务工作的有法可依,实现了普法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依法开展教育收费工作。近几年来,虽然我院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但我院依然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教育收费问题上,没有巧立名目,以钱抵“分”乱收费。教育收费工作做到收费合理、程序合法、项目登证、标准公开、依据充分、有案可查。具体来说,就是学院各部门、系发生的收费业务,需由财务处牵头组织论证及向省物价等相关部门办理申请、报批、登记收费许可证等事宜。学院制定收费项目管理制度,禁止各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自定收费标准。学院统一票据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指定的收费票据。学院所有的教育收费均纳入学院预算统一管理。几年来,教育收费管理在学院已经形成制度,除了通过制度进行规范、约束外,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自2002年起,学院每年均在学院内部组织进行一次各种收费项目的清理和检查工作,进一步确保了我院没有教育乱收费情况发生。
结合清理整顿经济秩序和监督检查,全面提高法制意识。为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我院收费项目的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促进学院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我院先后下发了《关于清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的通知》、《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检查验收告示》、《关于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在全院范围内监督检查各种收费项目,严查“小金库”,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召开学生收费工作座谈会,全面提高教职员的法制意识。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整改。
几年来,学院接待了省物价局、税务局、工商局、等单位对我院进行的20余次的检查、审计工作。每一次检查、审计,都是一次提高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过程,都是检验我院普法工作成果的过程。在2010年4月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活动检查工作中受到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正是在全院教职员的共同努力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树立了牢固的法制观念,才保证了学院数十亿元资产的安全完整。
财务处
2010年6月21日
第三篇:遵守财经纪律 促进依法审计
遵守财经纪律 促进依法审计
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为维护国家财政经纪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纪健康发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活动。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其实质是对行政权力加以规范和约束。对审计机关而言,依法行政一方面要求审计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违法,不能越权,审计行为自身必须依法;另一方面,要求审计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的财政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和约束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经济权力,促进其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推进其他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一、全县财政经济秩序状况
随着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多次的财经秩序整顿和规范,全县财政经济秩序逐步好转,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总体较好,违反财经纪律的大案要案和个人经济问题逐年减少,财政经济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但一些单位认识很不到位,不但在合同中不规定审计条款,在付款时也不留足尾款,导致审减投资后追款困难,更有的逃避审计,擅自办理和审批竣工决算。
(三)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违反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国家财产损失浪费;二是工作失职,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流失;三是在经济工作中急功近利,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利用不正当手段骗取政绩;四是不顾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挪用民生资金,损害群众利益;五是不正确行使签字权,吃喝风严重,浪费国家资财。
二、违反财经纪律的法律责任
财经纪律是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财政、财务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集中体现在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该条例对实践中发生的几百种财政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归纳和概括,并对每类违法行为规定了处罚处分措施。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主要由两方面要素构成,即责任主体与责任方式。责任主体主要是两类,即实施了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其“责任人员”,“责任人员”包括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主要指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要指经办人)。对于承担责任的方式,主要使用了行政处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和党纪处分四种手段。
(一)行政处理。凡是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均要求必须纠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理是一种纠正措施,是将违法单位的行为恢复到守法的行为上来。具体措施包括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帐目、追回资金、组织资金归垫、上缴应当上缴的收入、停止或暂停拨付资金、退还或没收非法所得等。
(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主要是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如对违反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对单位可处以5000至10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公款私存可处单位3000至5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2000至2万元的罚款等等。
(三)行政处分。对单位的行政处分主要是警告或通报批评,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都规定应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公务员中违反财经纪律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视其情况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通常规定为“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党纪处分。对财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党员的,应给予党纪处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一章第113条至第126条分别对各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规定了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纪律处分。
此外,财政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审计机关在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措施
(一)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促进自觉遵守财经纪律。
目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的措施还有很大差距,加上审计力量有限,审计执法的覆盖面较窄,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财经纪律意识淡薄,因而出现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审计机关加大审计查处力度外,各部门、各单位增强财经纪律意识,自觉遵守财经法规,对于促进财经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意义非常重大。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不仅是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还是各级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学习掌握财政经济法规,特别是学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使自己的财政经济行为符合财政法规的规定,不违反财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成为遵守财经纪律的模范。另一方面要能运用和研究财政经济法规,指导自己的财政经济行为,科学决策,实现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保障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第四篇:依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03年5月27日由国务院第378号令公布施行。这是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迈出了重大步伐,对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近11.83万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为7.69万亿元。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体制性障碍没有真正解决,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没有真正分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出资人不到位,另一方面导致政府对企业进行行政干预,影响了政企分开,制约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党的十六大作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十六大精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决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决定、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紧研究拟订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法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在有关行政法规出台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有序推进。根据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和省、市(地)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规定了其主要职责和义务,强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一方面要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条例还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条例作为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活动的基本依据,关键在于付诸实施。当前,贯彻落实条例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要站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高度,研究制定学习贯彻的具体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的重要性,全面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贯彻落实条例的关键,是要坚持严格依照条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严格依法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各级政府特别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贯彻落实条例还需要抓紧制定完善配套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鉴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条例是暂行的,具有原则性、起步性的特点,一些具体制度和规定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和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条例确定的基本制度和框架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法规、政策,把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第五篇: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法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我市财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地区财政法制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财政法制工作者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只是停留在文字把关、条文修改等方面,造成了法制工作与财政管理工作难以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只有喀喇沁旗等五个旗县区财政局单设了法制机构,其余七个旗县区未能成立专职机构,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三是推动方法不得力。有些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待财政法制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些地方虽然重视宣传教育,但是多停留在标语宣传及文件下发上,难以将法制工作主动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缺少对-1-
工作的统筹安排,更缺少科学的推进措施。
(二)管理力度亟待加大。随着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虽然我们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及国债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税制改革,健全非税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但是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仍旧不高,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加强财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人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其他财政管理机制比较重视,常常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完善。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职责定位不科学、监督理念有偏差、监督手段落后、内外协调不完善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具体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工作“缺位”、管理“越位”和职责“错位”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力也不强,“事前监督插不上,事中监督跟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即使有问题,也已既成事实,监督于事无补,一般只有处罚了之)。”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法治工作的建议
(一)把握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结合现阶段我市“两依”工作实际,明确推进我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信息公开的“四化一公开”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财政法治体系。二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调研,前瞻性的为财政法制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建立经济形势发展与财政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地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和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三是根据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为推进依法理财的主要切入点,修改现有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范围,完善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决定、公布、有效期和清理等配套制度,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制度“打架”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等情况发生。
(二)突破难点,强化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把财政行政执法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政执法与财政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财政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三是在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构建一种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同级监督,党的监督和其他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监督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夯实支点,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长远规划,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财政“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健全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法制机构具体抓,相关机构归口抓,全市系统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从人员、经费、协调等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实现和完成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普法联席会议和议事协调制度,切实加强与成员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财政普法工作。选择普法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地方作为“两头”,努力提高财政普法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全市财政普法工作均衡开展,形成全面开花的财政普法工作格局。三是丰富手段,创新载体。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好互联网、政府门户网、财政内部信息网、组织部门干部学习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加强财政干部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扩展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打造亮点,提高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
要将依法理财工作系统化。从“思想动员、宣传培训、规划制定、制度建设、决策公开、理财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责任、人员培训”等九个方面,打造我市依法理财特色工作体系。二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信息化。依托赤峰市财政信息网平台,开辟面向全社会、各部门的依法理财园地,宣传财政政策、实施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主动接受监督、改进自身工作,提升赤峰财政形象。三是推动依法理财工作长效化。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些工作基础好、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推广经验,带动后进。同时,加强交流,创新工作,逐步在全区财政系统打造我市“法制财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