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推进高校宗教工作探析[本站推荐]
依法推进高校宗教工作探析
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高校作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常常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意识形态的宗教发生关联、形成交集,这使得高校宗教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高校宗教工作也应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明确其法治基础的前提下,厘清其内容,构建其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一、高校宗教工作的法治基础宗教工作是一项法治性极强的工作。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宗教法,但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的规定,共同构成了高校宗教工作的法治基础。第一,宪法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规定为高校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最基础的法律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和其他任何公民一样,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他们中间有个别人受民族、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信仰了某种宗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宪法赋予他们的公民权利,高校必须予以尊重和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强令他们放弃或改变已经形成的宗教信仰。与此同时,不信仰宗教也是宪法赋予大学生的公民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原本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信仰宗教,“任何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的行为,如同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样,都是侵犯别人的信仰自由,因而是极端错误和绝对不能允许的”。[1](P60)第二,宪法和教育法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规定为高校拒绝一切形式的宗教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教育法也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对高校而言,要在充分保障信教大学生信教自由的同时,明确任何人包括信教大学生都不得在校内进行传播教义、发展教徒、建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等宗教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已经超越公民个人的私事而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同时还必须明确,高校的任何学科专业包括宗教学学科专业都不得开设带有宗教宣传、宗教灌输性质的课程或讲座,进行以信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宗教研究、神学研究,因为这样的教学科研活动有悖于“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宪法原则,有悖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的教育法原则,必须坚决予以制止。第三,宗教行政法规对宗教事务的规范为高校正确应对和处理校园宗教问题提供了法律准绳。《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对信教公民、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常宗教活动作了明确规定。个别大学生信仰宗教,是他们个人的私事,任何个人和组织包括高校都无权干涉。但他们和所有信教公民一样,所参加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这就要求他们不应在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参加集体宗教活动,对此高校有告知和引导的义务。至于他们中间有人自行组建团契、设立聚会点、充当传道人,就更不能为宗教法规所允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是针对外国人在华进行宗教活动的行政法规,同样适用于高校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高校应加强管理,确保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第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党内法规是加强党对高校宗教工作领导的基本准则。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于宗教问题,1982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明确提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应当坚持不懈地宣传无神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这样的原则精神,在此后中央及有关部门下发的多份重要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特别要求:“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所有这些,都为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宗教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基本准则。
二、高校宗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在高校开展宗教工作,既是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着力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要求。基于我国高校的功能定位,基于境外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的严峻形势,做好当前的高校宗教工作至少应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宗教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上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宗教存在模糊认识,还有个别人信仰宗教。在此情况下,高校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这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讲授宗教的起源、本质以及存在根源、发展规律,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为大学生抵御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的思想基石。在文化素质教育课中,开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的正常渠道,既满足他们对宗教文化的浓厚兴趣,又破解他们对宗教问题的现实谜团。在有关专业课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渠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避免他们因精神生活枯燥、文体活动缺乏而受到宗教诱惑。在校园网络管理中,努力搭建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平台,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的声音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地占据校园网络主阵地,有针对性地释放正能量、消解负能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能够拥有从容的心态、坚韧的意志,而不至于投身宗教、寻求慰藉。在校园安全教育中,融入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内容,防止传教人员借新生入学、寒暑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机会拉拢学生信教。在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就业创业空间,避免因就业压力过大、工作生活无着而逃避现实、转向宗教。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准资助,将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谨防一些“信善助学机构”以捐资助学为掩护进行宗教宣传。在西方宗教节日期间,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避免他们因好奇、孤寂而被吸引到宗教活动场所去。第二,依法管理高校宗教事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对共产党人来说,虽然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但不能简单地把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必须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2](P384)同时还应当明确,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但“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2](P385-386)这两方面的要求,高校都必须落实到位。一方面,不是不允许大学生信教,也不是要把已经信教的大学生打入“另册”,视为异己力量,而是要在尊重他们个人选择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团结和引导工作。包括派专人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支持他们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过正常的宗教生活,不在校内从事任何宗教活动,不在原本不信教的同学中传播宗教。此外,对极个别信教的大学生党员,还应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妥善解决共产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区别不同情况,慎重对待,相宜处理。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会同公安、安全、宗教等部门,依法处理校园传教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信教大学生,在校内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要依法制止;对参与活动的校内人员,不管其信教还是不信教,都要批评教育。对在校内建立的各类宗教组织以及在校内及其周边非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活动点,无论其建立者、设立者是谁,都要依法取缔,对其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还要依法查处。对向高校传教的各类组织和人员,无论其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依法处理。对以各种名义拉拢学生到校外参加涉及宗教因素的活动的,都要依法制止,并做好受蒙蔽学生的教育劝阻工作。第三,依法管理高校涉及宗教因素的教学科研活动。宗教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文化现象,不可能被排除在高校教学科研之外。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宗教常识教育,直至培养专门的宗教学人才;在科研中,进行有关宗教问题的研究,直至建设一支宗教理论研究队伍,都在高校的职责范围之内。但是必须明确,高校涉及宗教因素的教学科研活动同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活动一样,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公立性的学校资源就可能会被用来宣扬宗教的观念和思想,甚至从事传教活动。所以,对高校涉及宗教因素的教学科研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在教学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引领学生,决不允许在课堂上散布、宣扬或变相散布、宣扬宗教和有神论。对借教学之机传播宗教和有神论的,要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对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要根据学校岗位聘任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处理;对执意传教、屡教不改的,要坚决调离教学岗位;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在科研活动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决不能离开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以所谓“中立”“纯学术”的面貌出现,举文化旗子、宣神学内容,甚至站在护教的立场上,论证宗教的合理性、永恒性,成为宗教渗透的隐性形式——文化宣教。在做好教学科研活动管理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处理好因国际合作与交流可能带来的宗教渗透问题。比如,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要在做好其背景审查的基础上,以适当形式开展我国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并加强对其集体宗教活动的管理,如发现有传教行为的,要及时劝阻制止,顽固坚持的要解聘退学。对有境外经费资助的研究课题、合作项目、国际会议等,要严格甄别,如发现有宗教背景、传教目的的,要坚决拒绝并依法制止。对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使用的国外网络教育资源等,要严格把关,防止宗教的观念和思想通过合法渠道流入高校。对学生社团,要加强审批和管理,防止被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接受赞助而从事传教活动。对互联网上的宗教传播,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疏堵结合的管理体制、管理法规,探索遏制各种形式的网上传教。
三、高校宗教工作的组织体系高校宗教工作多方面的内容决定了它不是高校内单一某个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外事管理、安全保卫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组织体系,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统战、公安、安全、宗教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高校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下去。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党关于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紧密追踪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校园传教的严峻态势,加强本校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明确本校宗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分解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责任落实,不能让本校成为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盲区”,成为敌对势力“跑马圈地”的场所。统战部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宗教工作中理应发挥协调各方的牵头作用。具体职责可包括:掌握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了解境外宗教渗透和本校校园传教、学生信教的情况;协调涉及宗教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强化其责任意识、考核其工作业绩;抓好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宗教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加强与信教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尊重其信仰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学生工作部门是高校负责学生事务管理,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作为其工作队伍的主体,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大学生思想的教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重研究大学生对宗教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的心理机制和规律,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谈心活动。尤其是当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扰又受到外部传教力量的诱惑时,要能在第一时间介入,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说服教育中,使大学生自觉抵御宗教渗透。共青团干部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绷紧宗教工作这根弦,谨防境外敌对势力披着合法外衣,把宗教因素植入校园文化活动,伺机向大学生传播宗教。教学管理部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枢纽,在高校宗教工作中,一是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都能有针对性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文化素质教育课中开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宗教常识课程;二是要确保涉及宗教因素的所有课程包括宗教学学科专业的课程,都不带有传教性质,都不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三是要严把教师的思想关、政治关,确保宗教人士不得进入课堂,确保有宗教信仰的教师不在课堂上传播宗教。科研管理部门在对涉及宗教因素的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一方面,对宗教团体和带有宗教背景的非政府组织资助的项目,一定要甄别来源,如有境外敌对势力介入或附带宗教条件、进行传教活动的,一律不予批准;另一方面,对涉及宗教问题的任何研究,都必须明确要求研究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不能离开这个立场搞所谓的“文化神学”“学术神学”,混淆公立世俗大学与宗教院校的根本区别。外事管理部门参与高校宗教工作,体现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要审查其可能包含的宗教因素,如附带宗教条件、传教目的,应坚决拒绝并依法制止;体现在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中,要在尊重其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其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如有违反就依法处理。安全保卫部门负责校园的安全稳定,无论依法治理在高校及其周边非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活动点,还是依法处理校内外针对大学生传教或其他涉及宗教因素的非法活动,都担负着重要责任。履行这一责任,对内要加强与学生、教学、科研、外事等部门的合作,动员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发现问题就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对外要密切与公安、安全、宗教等部门的联系,取得工作指导和支持,既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又讲究策略、稳妥处理。总之,建立健全了组织体系,就可以通过扎实有效的高校宗教工作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净化涉及宗教因素的校内外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参考文献:[1]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鲍莉炜
第二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抵制宗教渗透
宗教事务管理,在特殊时期背负着特殊使命,xx乡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在严格落实两项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村级阵地这一平台,探索并积极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真正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党和政府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并且始终旗帜鲜明地依法保护爱国宗教人士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始终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对待,始终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挥他们在维护宗教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积极作用,通过采取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宗教人士谈话交朋友、对宗教人士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宗教人士勤劳致富、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等一系列的措施,使我乡的宗教活动井然有序,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条例法规,依法进行各种宗教活动。2009年以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非法宗教活动,没有地下教经点,也没有非法学经人员,并且在爱国宗教人士的举报下,我乡还制止了多起外来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流窜人员的非法渗透活动,有效抵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从源头上阻断了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在宗教管理工作中,有宗教人士作为我们眼睛和耳朵,让我们看得更远,听得更清,使我们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的主动权。
当然,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在工作开展中,由于各项工作任务繁忙,在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落实中还存在安排部署多督促检查少,致使个别民族领导干部落实“两项”制度时紧时松;二是“两项”制度记录本谈话记录简单,谈话内容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的东西,没能切实发挥好谈话作用,从而失去了谈话的真正地意义所在。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爱国宗教人士的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犯罪”的方针,严格落实“两项制度”,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建立常抓不懈机制,从思想上、制度上解决抓宗教工作时紧时松的问题,并且严格要求,按时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宗教人士谈话的记录本进行批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三篇:依法管理宗教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法管理宗教工作的调研报告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臵。农村宗教工作能否依法管理、健康开展,对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直接而实际的影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柞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1、宗教工作机构现状。目前,全县主要有佛教、道教两大宗教教派。共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3处(佛教2处、道教1处),管理人员有15人,信教群众6000人,其中2个活动场所和绝大多数信徒都在农村。每月初一、十五各宗教活动场所有百余人参加宗教活动,在过会期间可达3000多人,我县有兼职宗教干事一名,与民政局民政股同一间办 公室办公。
2、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法规,是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是宗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县上下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在手上,制定具体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一是党政干部坐班学习。7月份,县统战部、民政局分管宗教工作领导参加了全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在全县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纳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二是组织骨干培训。年初民政局专门对乡镇干部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同时还举些实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我县组织佛教、道教教职人员、骨干、执事会人员,集中1天时间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普法宣传活动月将《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 印发1200份,发给广大信教群众手中,宗教神教职人员利用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布道时向信教群众宣传《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党和国家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大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了《宗教事务条例》在全县顺利贯彻实施。
3、开展宗教工作的一些做法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各级宗教界认真落实国家、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宗教工作,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分管书记任组长,统战部长和民宗局长任副组长,宣传部、妇联、团委、民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民族宗教工作协调领导组。各乡镇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有妇联、民政、财政、团委、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组。同时,在在各行政村、居委会和宗教活动场所确定了信息员,使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确保大型宗教活动有序进行。每年的教徒聚会,不仅有教徒,还有前来活动的群众,每个活动场所至少 有几百余人,有的活动场所超过千余人,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为此,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书记、县长带头抓,分管书记、分管县长亲自抓,统战、宗教具体抓,公安、交警协助抓,重点乡镇配合抓,教务管理小组自身抓,各级齐抓共管,活动之前对活动规模及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沟通联系,及时总结。近几年来,宗教活动有序进行,稳定安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三是加大了对宗教工作的依法管理力度。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既是广大信教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取信于广大信教群众的重要体现。2006年,我局本着在为宗教场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同时加强管理的思想,积极主动为宗教场所提供服务,妥善解决宗教场所修建方面的困难。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了云台山祖师庙的建设、筹资150万元按照原有的古代建筑风格从新修复了云台山祖师庙,场所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正殿、廂房、戏楼、灵观殿、城隍庙等建筑气势宏伟令人不忍离去。大大改善了佛教活动场所的环境,增强了宗教场所的自养能力,又为东甘沟云台山景区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
二、当前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层干部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为宗教工作不是 中心工作,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
2、信教群众发展过快。近几年来,信教群众几倍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人民面对的各种挑战和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各方的风险给人民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促使一些文化较低的群众信仰宗教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3、非法活动时有反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背地搞非法活动。如家庭聚会,门徒会等。有些农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活动。
4、信仰危机有所抬头。潜宗教意识现象过热。目前,供菩萨、财神,烧香祈求平安、发财、升学、升官等潜宗教意识浓厚。
5、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近几年宗教活动参与的中学生逐渐增多。
6、执法主体建设滞后,人员编制空白和经费严重不足。当前民族与宗教工作的任务繁重,有的涉及执法问题,有的涉及调研问题,有的涉及争取资金问题,有的涉及调解民族关系问题。这些都需要有人有经费作保证,而我局无专职管理宗教的工作人员,办公经费也严重不足。
三、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宗教工作人员、信教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的学习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
2、加强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管理责任制度。对非法活动场所,要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情况清、工作直接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3、加强人员管理。着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宗教干部队伍建设。确定专职宗教干部职数,提高宗教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敢管善管的队伍。二是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宗教学识、管理能力、个人修养;通过充实调整等办法合理配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确实构建好宗教团体管理班子;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引导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规、信教群众基础较好、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4、加强依法管理。应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帮助宗教场所建立健全议事 决策、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检查督促力度,采取“回头看”等措施,确实防止“回潮”;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第四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培训心得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两天来,按照自治区和**市统一安排部署,街道组织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基层干部培训。培训中,通过远程教育系统,观看了自治区党委和民委有关部门领导就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进行了授课,围绕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对宗教事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认真解读了总书记关于新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八届七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2013〕11号文件和〔2014〕28号文件精神,通过参加培训,对增强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熟悉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要把“去极端化”作为宗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落实好自治区党委精神和部署,出重拳、下狠手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源头是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排拒理性、煽动宗教狂热,其最终目标是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国家。它虽然冠之以“宗教”的名称,但其实质是宗教幌子下的政治。宗教极端主义所宣扬的“宗教思想”实质上是对宗教教义的歪曲和极端化的解释,其非理性的主张和做法完全有别于宗教。
一、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作为重要的
工作来抓。这项工作不是某个业务口子和个人的工作,而是党支部实现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工作和要求。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首先要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蔓延。当前,宗教极端主义不仅否定新疆的传统宗教观念,煽动穆斯林妇女穿黑罩袍、戴面纱,男性留大胡子,而且否定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禁止穆斯林唱歌跳舞、参加体育活动。就是要通过这些手段破坏新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氛围,好为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做掩饰。
三、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必须要坚决遏制“三非”活动。从目前的情况看,“三非”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宗教类非法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是境内外“三股势力”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主要渠道,必须要从源头上强化治理,才能有效阻断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三非”活动是滋生“三股势力”的土壤,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新疆各地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坚决遏制“三非”活动的蔓延。
四、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要搞清楚哪些属于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范围。界定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法律原则,即看它是否触犯了国家法律,只要是触犯了国家法律,就要以法律的手段严厉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是
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既不能因为其披着宗教外衣就将其视为宗教活动,也不能把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混为一谈,该打击的要严厉打击,该保护的要尽力保护。只有如此,才能团结大多数信教群众,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犯罪分子。
五、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要保障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需求,以此来挤压宗教极端势力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宗教极端势力之所以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教群众有宗教需求。因此,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通过合法的渠道学习和了解正确的宗教教义、礼仪。要采取措施,压缩宗教极端势力的活动空间,提高信教群众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五篇: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梅塘镇梅峰初级中学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规范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法治建设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坚持党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和学校自主管理有机结合,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学校依法办学行为,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学校法治文化氛围,进一步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依法治校,系统地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学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将全校工作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行政工作法制化,廉政建设制度化,监督机制完善化。为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全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基本目标:坚持“正行风,促发展”的原则,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建立健全权益救济渠道,使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障,逐步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规范建设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法治校的依据是学校章程制度,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对学校的办学性质、发展目标、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程序、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作出规定,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报县教育局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2.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在依法制定章程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贯彻落实。
依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及相应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招聘、录用和管理教师。
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的法人财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符合法治要求的学生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学校依法办学和内部治理机制。
1.依法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明确学校校长及行政组织、党的组织、其他群众组织的职责权限,建立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学校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
2.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严格依照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和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3.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校的决策机构与程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保证学校的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定,能够通过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充分了解和参与。
4.建立家长委员会,明确家长委员会的权限和议事程序,在涉及学生教育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学校与所在社区的联系沟通。5.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的政策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开;学校的招生政策、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
1.切实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学法用法水平。通过大会动员、专题讲座、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站、校园网、课堂教学、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等,努力使各项教育法规入心入脑,人人知晓,不断强化师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师生的知法、守法意识,为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2.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并结合学科实际,把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应急避险、国防教育、疾病预防等知识,有机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制度,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寓法制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法制教育于综治安全管理中,寓法制教育于学生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4.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依法治校工作,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四)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
1.按照教师法规定,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应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待遇。
2.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依法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3.进一步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或侮辱其人格尊严,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4.进一步健全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规范师生申诉程序,完善申诉工作机制,做到申诉的办法和程序公开、处理依据和结果公开,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学生与学校的争议。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5.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切实维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妥善处理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分清事故责任,以采取协商、调解为主的办法进行处理,协商和调解不成的依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主动争取法制副校长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
(五)积极开展学校法治文化建设
1.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的重要举措,通过橱窗、板报、广播开设普法宣传栏,开辟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学校法治文化建设。
2.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依法治校与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相结合,优化学校法治环境,增强师生法治观念,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依法治校与深化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相结合,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形成公平、有序、民主、法治的学校文化,引导广大教职工努力工作、服务社会,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抓手,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把我校建设成为内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依法治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把依法治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项工作,确保学校走上法治轨道。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提高工作的效率。制定依法治校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展开会议,汇总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况,商讨依法治校的工作方略,制定工作计划,使我校的各项工作朝着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前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认真总结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提出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提出阶段性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各项任务落实。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扎实开展。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网站、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宣传依法治校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引导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自觉投入到依法治校工作中,努力扩大群众基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附件: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