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点亮学生的心灵
家访点亮学生的心灵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题记
今年夏季,我们杨店镇中心小学积极响应县教体局“万名教师进万家”的活动,我怀着极大的热忱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家访里真的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符符动人的音符谱写在家访的道路上,奏出一首首优美动人的乐章!而我仅仅是这些动人音符当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简单、青涩、稚嫩,还有与之相随的心的感悟。
我家访的第一个是秦帅同学。他在班里十分调皮,爱说话,近一段时间学习上又有些分心,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以致成绩下降很快。于是我决定与李根春老师亲自到他家了解一下情况。我们到了滨湖社区,好不容易的找到他的家。当我们站在他家门口时,他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和他交流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鼓励他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不在紧张,把自己的想法、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在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他父母离异,孩子内心受到很大的创伤。母爱的缺失让他渴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秦帅的爸爸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感觉对孩子很愧疚。家长表示特别的感谢,以前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动向,多亏老师家访,希望老师经常到家来交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出来秦帅家,我们七拐八拐的来到了张村,于田润所在的村庄。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来到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和周围高大的宅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进屋子,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坐在小板凳上。他的妈妈诚惶诚恐,我们赶紧说明了来意,李根春老师亲切的摸着于田润的头。说道家庭情况,他的妈妈哭了说都是她拖累的,她因车祸留下病根,不但不能下地,还不能断药。只有于田润的爸爸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说道孩子他妈妈露出了微笑,孩子懂事,从不和别家的孩子攀比,在家勤快,能替他爸爸分担家务。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不整洁,不按时完成,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做完家务后,用心的写每一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的拍拍他的肩膀,真诚的对他说声对不起……
家访的故事很多,感人温馨的场面很多,家长很热情,感动。让我们感谢家访,是家访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商讨、共育学生的平台!每一次的家访,都是老师与孩子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的家访都是老师与家长之间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每一次的家访,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情,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也让老师更直观地认识了学生,了解了学生。
我们老师长期守候在教室狭小的天空里,我们的心胸可能会变得狭窄。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会生气甚至觉得不可理喻。走进学生的家庭,你会找到很多问题的真正答案,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生,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今后我们也不会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一棍
子打死,会更多一份细心、耐心、爱心,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静听花开的声音。
每次家访后,我总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时常在心中滋生,总有一股温存的暖流不停在心田流淌,更有一种庄严的使命赋予我未来的责任——那便是教师的身分。感谢家访,如同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播洒在家校两地,让我更好地诠释教师的使命。所有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我即将迈入你们的门槛,走进你们的心灵。
我们的学生——是需要用心去呵护的。家访点亮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二篇: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灵
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灵
曾经有人说:“没有爱的教育不算真正的教育,没有爱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所以做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教师 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要做好 农民工子女 思想转化工作,教师必须放弃一切私心杂念真心的去爱农民工 的 孩子,要对 他们 付出真爱。农民工 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用爱点亮他们心灵的灯盏。
赵某就是随父母进城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平时,这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捅捅那个,前后左右捣蛋。而且我发现,每次他的作业都写得乱七八糟,特别是千方百计偷减。一次课上巡视到他,正好他在写字,我随口说了句,看你的字写得像蚯蚓,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为自己的恰当比喻而沾沾自喜,却发现他气得满脸通红。这件事根本我就没放在心上,内心根本不知道对学生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以后每次我批到他的作业都很令我恼火。有一次,我对他说:“你能不能把你的字好好写写?”他把脑袋一歪,虽然没敢顶嘴,但看得出来他内心那份不服气的劲,别提多大了。
我想了很多办法对他进行教育,但效果只能维持短短几天,我绞尽脑汁地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可他毕竟是一个没有特长的学生。就在我对他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谈话,我注意到在我批评他时,他都是一副温顺承认错误的样子,从没想过要为自己的错误强词夺理地找借口。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可以挖掘的星星之火,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闪光点吗?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教育契机吗?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这颗幼小的萌芽。于是我在班级及时表扬了他这种虚心接受意见的行为并发动全班讨论并学习这种精神。在同学们惊诧的目光中,他似乎也在震惊中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信。
在班级我暗自留心创造一切可以让他表现的机会。一次男女生举行跳 长 绳比赛,结果他跳得很起劲。看到他和同学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我似乎看到了他那久违了的孩子般的稚气。“老师,我„我能不能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当然可以。”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于是在愉快的氛围中我们聊了起来。我表扬了他最近的课堂纪律并耐心地询问他是否还需要老师的帮助。他说:“老师,每节课的课前二十分钟我都尽力去听,有时就怕溜号听不懂。语文还凑合,数学我一听头就大了,我可怎么办呢?”看到他那焦急的样子,我不禁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听不懂还得必须听,而且不许做任何其他的事,还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对于一个好说好动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于是我和 班干部 一商量,决定对他进行“知识扶贫”。我决定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并召开了“不让一个同伴掉队”的主题班会,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帮助他,班干部 针对其辅导的内容留作业,帮助他批改。我也常利用午休或周六为其对所教内容提前进行辅导。这样他每天都有事可做了。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忙碌的学习、发言,在四年级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他竟然考了78分,分数不高,但对于他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他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相信以后,他会更加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学生。
第三篇:家访故事《用爱点亮贫困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贫困生的心灵
武昌区红岭小学 胡志华
几天前,我告知了全班同学,本周五要进行家访。“你们谁愿意老师到家中去家访?”孩子们一听,都乐呵呵地举起了小手,“胡老师,到我家去家访吧!”“胡老师,您去我家吧!”......当我收起笑脸,严肃的传达学校以“走进每个家庭,关爱每个学生”为主题的家访活动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坐直了身子,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清了清嗓子,随便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要他们做好家访的准备。我严肃的神情以及不容置疑的话语,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们坐直的身子立马矮了一截,头也低了很多,脸上神情紧张。点到名字的孩子各个摇头摆手,一个劲的不同意。看着孩子们纠结、害怕的样子,我暗自偷笑,因为孩子们如此表现是我早就意料到的。
星期五,孩子们来得特别早。我一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围了过来,“胡老师,你今天什么时候家访呀?到底是到谁家去呀?”学生这么一问,让我愣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呀,这些天忙于工作,竟把这事儿给忘了。平常我都是到调皮生、学困生家去家访,而且这样的学生,平时家校联系很紧密,该做的帮教工作也非常到位了,到底到谁家去呢?我环视全班,最后目光落在了坐在第一排的万丽身上。她瘦瘦小小,黑黑的皮肤,但很有精神。成绩在班上一般般,但却写了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学习态度也非常端正,腼腆的她言语不多,不喜欢参与课堂活动,课间也不合群,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一个特别谈得来的朋友,也不会主动去找小伙伴。不过,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虽不合群,但总是乐呵呵地,静静地呆在一旁,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同学说话、游戏。虽是同龄人,他却和别人有所不同:大夏天,她常常身穿又旧又小的衣裤,有时还会穿上厚厚的春装,你无法看到一件新衣服,而且脚上老是穿着不合脚的又脏又旧的拖凉鞋或棉鞋;冬天,别的孩子穿上了厚厚的,暖暖的棉袄,可她却穿了一身不合身的,单薄的衣服。所以,同学们常常以异样的眼光看她,议论她。按理说她会性格孤僻、怪异,可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阳光的女孩,不管别人怎么说她,不自卑,不沮丧,依旧用她那灿烂的笑脸面对每个人。
对于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每每想到她,心里总是酸酸的,心疼,怜惜油然而生,因此我常常嘱咐学生们找她玩,带着她游戏、学习和活动,鼓励她主动和同学交流。另外,只要我手上有好吃的,我都会送给她,女儿不能穿的八成新的衣裤找出来送给她,她总是以一种羞涩的微笑接受我们的好意,虽然没有一声谢谢,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她无声的感激。
这次决定到她家去家访,就是居于以上考虑,最重要的是想走进这位不善于沟通,不善于交流的小女孩的心里,用我们的爱去关心她、温暖她,呵护她,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午一放学,我牵着万丽的小手来到离学校不远的煤场。我们从煤场穿行,脚下是一条煤路,踩在上面鞋底黑乎乎的,巨大的机器声“轰隆隆”的在耳边回响。在煤场的角落里,几间低矮,用废旧门窗等拼搭的房子呈现在我眼前。房门口都是煤炭铺满地,可想而知,进到家中会是怎样的情形。推开她家的房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心中无比苦涩。真没想到在这个城市里,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房间的面积不足8平方米,阴暗潮湿,墙面斑驳陆离,很破旧,一张床占去一半的地方,床上堆着一床没有折叠的极其陈旧的被子,床下摆满一家人一年四季的鞋子,床头摆了张破旧的柜子,柜子里只有一台唯一值钱的电视机,就连吃饭的桌子,他们也是用平时坐的旧方凳拼成的。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不敢相信乖巧、乐观的万丽会出自这样的家庭,我既难过又高兴。
这次家访,腼腆的万丽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对于我的到访,家长有些不知所措,我连忙说明了来意。孩子的父母听到是老师到访,赶忙放下手中的饭碗,将她们坐的板凳用手擦了又擦,然后递给了我,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通过谈话,我这才发现孩子的父母不善言辞,即使交谈,也因为方言的缘故听起来有些吃力,一句话总要重复两三次才能明白意思。在含含糊糊中,我大致了解他们是外来打工人员,家境不富裕,生活非常节俭。孩子在家还算懂事,就是有时候会很任性,不听家长的话。我也向他们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着重讲了孩子在校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学习踏实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也将任课老师的评价转达给她的父母。临走时,他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并表示会极力配合老师搞好孩子的学习。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想到她的家境,心隐隐作疼,我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带领全班全体学生给予万丽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当然现在学生们与万丽亲近了许多,身边时不时围着小伙伴,她的笑脸也比以前多了。
这次的家访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深深体会到家访的重要性,也明白家访仅仅只靠听介绍,看材料,是无法代替现场体验的。像这样家庭贫困,人贫志坚的孩子,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用爱心点亮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光,让他们拥有自尊,有了自尊,才能够自强自立。
第四篇:让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让语文课外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
泗洪县界集小学裴启奋泗洪县董沟小学高超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把课外阅读摆在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求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因为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练兵场——阅读市场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营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市场。
1.构建主题阅读。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按照主题编写成组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构建主题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写人的作品,组织主题阅读,《我要做个好孩子》、《细米》、《绿山墙的安妮》、《红岩》等书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教学六组描写动物的一组文章后,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开始阅读,学生很快找来了《狼王梦》、《动物趣谈》、《狼和狈的故事》、《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阅读兴趣大增。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构建课外阅读大卖场。
要想让学生兴趣浓厚的一直阅读下去,教师还应开展课外阅读一系列的活动。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在读书活动中,各班级应多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二是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形式各班自定),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三是举办读书交流会。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课外阅读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
好的读书氛围。四是每学年按年段举办课外读书竞赛。低年段以背诵古诗、名人名言、成语、讲童话、寓言故事等为主;中、高年段以背诵优秀诗文(段)、讲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介绍长篇名著、谈读后感等为主。每学年末学校将根据师生们读
书的具体情况表彰读书先进,评选校园“十位课外阅读标兵”和“优秀读书集体”,以
及百名“优秀小读者”。
二、课外阅读的千面佛——个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
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
为呢?
1.注重阅读主体的独特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
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
独特的感受。如在学生阅读曹文轩的纯情小说《细米》后,曹可凡同学解读出了细米的桀骜不驯与刚强,李晶晶同学解读出细米的腼腆而又淘气,杨思雨同学解读细米的瘦小
而又胆大,陈国擎同学解读出细米的淳朴憨厚与坚定执着。少年细米这一艺术形象在同
学们的头脑里不断的生成。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生成体验是关键,必须让学生亲自品,亲自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坚持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课外阅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
阅读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一位教师在指导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先组织学生自读文本,欣赏小说中的不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悟小说中人物的勇敢、机智、洒脱与睿智。欣赏完小说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小说中的诸位英雄为什么都报国
无门?”“好汉们为什么那么痛恨朝廷?”“英雄们的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结局?”等深层次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3、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主动走进课外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
读并写作,从写作入手的方法便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为了让学生
有兴趣阅读,可以布置续写的作文。那么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便会仔细揣摩小说构思,认
真体会小说创作风格,才能续写得形神兼备。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散文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先写一篇同题目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文章与教材篇章对照,并鼓励学生评说教材篇章的长处与短处。
总之,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不论是哪种,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要我们拨开笼罩在阅读上面的层层迷雾,洗尽铅华,还阅读本来的面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会让文本升值,让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第五篇: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这是戈尔在诗中所写道的。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19年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我要做一个播撒阳光的人!
一、在创新中播撒阳光
“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只有照亮了心灯一盏,天地自然一片光明”。如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理,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则一定能让他们更多地发掘自己的潜能,获取更多的成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后进生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他们人数虽不多,但影响不小。该如何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呢?如果教师习惯于斥责学生,让学生写检查,甚至叫家长到校处理,采用这些简单的方法有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责骂和羞辱多了的话就会压制学生精神上可贵的自尊,扼杀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灵变得自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认为,对待后进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宽容,不要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心动力。宽容,撑开学生心中的绿荫教师应该对学生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地发展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为孩子们的心中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让每一个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李镇西老师的新教育理念,我把它作为我们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在孩子们心中点亮的那盏灯。我把它做成大条幅挂在黑板的上方。我每天都让孩子们学会体味身边的幸福,并学会把幸福带给别人。当他们之间闹矛盾了,我一指条幅“你们闹矛盾时,对方会不会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们会自觉的握手言和。当有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就会对孩子们说“他今天把卫生打扫得这么干净,你们会不会因她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这时,孩子们会把感谢的掌声送给做好事的孩子。慢慢地孩子们矛盾少了,争执少了,更团结了,更和谐了,班内多了份融洽,多了份温暖。我还告诉他们,这句话要牢记心底,让每一个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个人会是你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能是你不曾相识的路人甚至是路边的乞讨者。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会变成一个真善美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假如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就会实现真正的和谐,我们的世界就不会再有硝烟和战争。我很信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你今天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所以,要在孩子心中点亮一颗智慧的明灯,让他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得爱别人的人。
三、点亮心灯,师生共同成长
也许大家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经,我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田。一次,我嗓子嘶哑,我的办公桌上有人悄悄送上金嗓子喉宝。经知情同事介绍,这金嗓子喉宝是我班最调皮、我找他谈心次数最多的艾洲同学送的。一时间,1
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是欣慰,更是感动!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我发现: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鲁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心扉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面对这些孩子,听他们背“人之初,性本善”时,我更听懂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最后,我要说我很幸运,和这群天使般的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让我的心志更加清澈、纯净。
真心希望我心灵微弱的阳光能撒播到孩子心中,给他们冬日的温暖;也用他照亮我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