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串口通讯的工作方式
串口通讯的工作方式
由于 CPU 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 “ 接收移位寄存器 ”(串→并)和 “ 发送移位寄存器 ”(并→串).1.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数据 1 位 1 位地从外设进入接口的 “ 接收移位寄存器 ”,2.当 “ 接收移位寄存器 ” 中已接收完 1 个字符的各位后,数据就从 “ 接收移位寄存器 ” 进入 “ 数据输入寄存器 ”.3.CPU 从 “ 数据输入寄存器 ” 中读取接收到的字符.(并行读取,即 D7~D0 同时被读至累加器中).“ 接收移位寄存器 ” 的移位速度由 “ 接收时钟 ” 确定.1.在数据输出过程中,CPU 把要输出的字符(并行地)送入 “ 数据输出寄存器 ”,2.“ 数据输出寄存器 ” 的内容传输到 “ 发送移位寄存器 ”
3,然后由 “ 发送移位寄存器 ” 移位,把数据 1 位 1 位地送到外设.“ 发送移位寄存器 ” 的移位速度由 “ 发送时钟 ” 确定.接口中的 “ 控制寄存器 ” 用来容纳 CPU 送给此接口的各种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决定接口的工作方式.“ 状态寄存器 ” 的各位称为 “ 状态位 ”,每一个状态位都可以用来指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状态或某种错误.例如,用状态寄存器的 D5 位为 “1” 表示 “ 数据输出寄存器 ” 空,用 D0 位表示 “ 数据输入寄存器满 ”,用 D2 位表示 “ 奇偶检验错 ” 等.能够完成上述 “ 串 <--> 并 ” 转换功能的电路,通常称为 “ 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典型的芯片有:Intel 8250/8251,16550
第二篇: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与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串口通信编程 学号:S201502189 姓名:职荣豪 日期:2015-9-28
一、实验要求
使用VS2010编写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两个窗口分别使用两个串口,使得这两个窗口可以进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利用这个ActiveX控件,只需要编写少量代码即可轻松进行通信。
该控件相关的函数如下: put__CommPort:设置串口号
put_Settings: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位(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数据位数、停止位数
put_InputMode:设置接收数据的类型(0-文本类型,1-二进制类型)put_InputLen: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 put_InBufferSize:设置接收缓冲区大小 put_OutBufferSize:设置发送缓冲区大小
put_RThreshold:设定当接收几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0表示不产生事件,1表示每接收一个字符就产生一个事件
put_SThreshold:设定在触发OnComm事件前,发送缓冲区内所允许的最少的字符数,0表示发送数据时不产生事件,1表示当发送缓冲区空时产生OnComm事件
put_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口,传入参数为true时打开串口,传入参数为false时关闭串口 get_CommEvent:获得串口上刚发生的事件,事件值为2表示接收到数据
get_InBufferCount:获得缓冲区中的数据位数
get_Input:获取缓冲区数据,返回类型为VARIANT put_Output:发送数据
三、设计思路
需要添加一个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由于要求同一程序可运行两个窗口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两个窗口开启两个不同串口,故需要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并添加打开串口按钮,在点击该按钮时对串口控件的参数进行设置并开启串口。同时添加关闭串口按钮,点击后关闭串口并可以对串口号进行修改。
需要添加两个Edit Control 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需要添加一个发送按钮,点击后发送输入的数据。
四、实验步骤
1.建立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 2.添加界面控件并设置ID与Caption 添加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用于进行串口通信 添加一个Edit Control控件,用于输入串口号,ID设置为IDC_PORT 添加一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端口号,将Caption设置为“串口号:”
添加两个按钮,分别用于打开串口、关闭串口。IDC分别设置为IDC_BTN_OPEN、IDC_BTN_CLOSE,Caption分别设置为“打开”、“关闭” 添加两个Edit Control,分别用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ID分别设置为IDC_RECEIVE、IDC_SEND 添加两个Static Text控件,用于标注接收区与发送区,Caption分别设置为“接收区”、“发送区”
添加一个按钮用于发送数据,ID设置为IDC_BTN_SEND,Caption设置为“发送” 调整控件的大小与位置。
完成后如图:
3.给控件绑定变量
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变量”,变量名为m_com 打开类向导给控件添加变量:
给IDC_PORT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端口号,数据类型为int,变量名为m_port 给IDC_RECEIVE绑定变量,用于存放接收到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Receive 给IDC_SEND绑定变量,用于存放输入的待发送的数据,数据类型为CString,变量名为m_strSend
4.给控件添加事件响应函数
右键单击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控件,选择“添加事件处理程序”,点击“添加编辑”,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接收数据。
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
UpdateData(TRUE);if(nEvent == 2){
} UpdateData(FALSE);//将m_strReceive的值显示到控件中
//更新m_strReceive的值
//获取事件值
//获取缓冲区位数
//时间值为2,此时为收到数据 int nEvent = m_com.get_CommEvent();int k = m_com.get_InBufferCount();if(k <= 0)//位数小于等于0时则返回 return;char* str =(char*)m_com.get_Input().parray->pvData;//获取接收到数据的字*(str + k)= ' ';//字符数组最后一位的下一位设置为' ',为字符串的结尾标志 m_strReceive +=(const char *)str;//在用于显示的字符串末尾添加刚接收到的符数组的首地址
字符串
双击IDC_BTN_OPEN控件,即“打开”按钮,生成响应函数,此函数用于设置串口参数并打开串口。
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
UpdateData(TRUE);
if(m_port <= 0){
} m_com.put__CommPort(m_port);//设定串口为m_port的值 m_com.put_Settings(“9600,n,8,1”);
//设定波特率9600,无奇偶校验位,8作为数据位,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串口号!”);return;
//更新m_port的值 //端口号不小于等于0
1作为停止位
m_com.put_InputMode(1);//设定数据接收模式,1为二进制方式
m_com.put_InputLen(0);//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的字节数,0表示全部读取
m_com.put_InBufferSize(1024);//设置输入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
m_com.put_OutBufferSize(1024);//设置输出缓冲区大小为1024byte m_com.put_RThreshold(1);//每接收到一个字符时,触发OnComm事件 m_com.put_SThreshold(0);//每发送一个字符时,不触发OnComm事件 m_com.put_PortOpen(true);
//打开串口
GetDlgItem(IDC_BTN_OPEN)->EnableWindow(FALSE);//打开按钮设为不可用 GetDlgItem(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TRUE);//关闭按钮设为可用 GetDlgItem(IDC_BTN_SEND)->EnableWindow(TRUE);
//发送按钮设为可用
双击IDC_BTN_CLOSE控件,即“关闭”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关闭串口。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
m_com.put_PortOpen(false);//关闭串口
GetDlgItem(IDC_BTN_OPEN)->EnableWindow(TRUE);
//打开按钮设为可用
GetDlgItem(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FALSE);//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 GetDlgItem(IDC_BTN_SEND)->EnableWindow(FALSE);//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
双击IDC_BTN_SEND控件,即“发送”按钮,生成响应函数,该函数用于发送数据。在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
UpdateData(TRUE);//更新m_strSend的值,读取编辑框内容 m_com.put_Output(COleVariant(m_strSend));//发送数据
5.在对话框初始化函数中添加额外初始化代码
在对话框刚打开时,此时串口没有开启,故“关闭”按钮与“发送”按钮需设为不可用。在OnInitDialog函数中添加以下代码:
GetDlgItem(IDC_BTN_CLOSE)->EnableWindow(FALSE);//关闭按钮设为不可用 GetDlgItem(IDC_BTN_SEND)->EnableWindow(FALSE);//发送按钮设为不可用
五、实验结果
对话框1 运行结果如下:
对话框2 运行结果如下:
六、实验心得
通过课上的学习,我学习到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相关协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串口通信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并对MFC界面制作更加熟练。总之,在本课程中我收获很多,不仅在通信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升,同时也锻炼了编程能力,VC++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
第三篇:VB中串口通讯的实现
VB中串口通讯的实现.txt VB中串口通讯的实现
------------------
一、概述
串口通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灵活的通讯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PC间的通讯以及PC和单片机之间的通讯之中。提到串口通讯的编程,人们往往立刻想到C、汇编等对系统底层操作支持较好的编程语言以及大串繁琐的代码。
实际上,只要我们借助相关ActiveX控件的帮助,即使是在底层操作一向不被人看好的VB中,一样能够实现串口通 讯,甚至其实现方法和C、汇编相比,要更加快捷方便。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在VB中实现串口通讯的方法。
在Visual Basic中有一个名为Microsoft Communication Control(简称MSComm)的通讯控件。我们只要通 过对此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进行相应编程操作,就可以轻松地实现串口通讯。下面,笔者就简要地介绍一下
MSComm控件的使用方法。
二、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事件
1、MSComm的属性
由于MSComm控件属性很多,在此笔者仅介绍与实现串口通讯密切相关的核心属性。
Commport:设置通讯所占用的串口号。如设成1(默认值),表示对Com1进行操作。
Setting:对串口通讯的相关参数。包括串口通讯的比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长度、停止位等。其默认值 是“9600,N,8,1”,表示串口比特率是9600bit/s,不作奇偶校验,8位数据位,1个停止位。
Portopen:设置串口状态,值为True时打开串口,值为False时关闭串口。
Input:从输入寄存器读取数据,返回值为从串口读取的数据内容,同时输入寄存器将被清空。
Ouput:发送数据到输出寄存器。
InBufferCount:设置输入寄存器所存储的字符数,当将其值设为0时,则输入寄存器将被清空。
InputMode:设置从输入寄存器中读取数据的形式。若值为0,则表示以文本形式读取;值为1,则表示以 二进制形式读取。
OutBufferCount:设置输出寄存器所存储的字符数,当将其值设为0时,则输出寄存器将被清空。
RThreshold:设置在MSComm控件设置CommEvent属性为comEvReceive并产生OnComm事件之前要接受的字符 数。
CommEvent属性:返回最近的通讯事件或错误。通过对它具体属性值的查询,我们就可以获得通讯事件和通 讯错误的完整信息。当其值是comEvReceive时表示接收到数据。
2、MSComm的事件
除了公共事件之外,MSComm只有一个OnComm事件。当CommEvent属性值变化时将发生OnComm事件,指示发生 一个通讯事件或错误。当我们设置Rtheshold属性值为0时,将使得捕获comEvReceive事件无效。
三、串口通讯编程实例
在完成了对MSComm控件的简要介绍之后,笔者就以实际程序为例,介绍一下串口通讯的具体实现方法。
1、PC机间的串口通讯
(1)、实现方法:
A、新建一个窗体,在上面放两个Text控件、两个CommandButton控件和两个Label控件(如图1.bmp所示)。
具体见下表:
控件类型 名称 Caption属性 作用
-----------------
Text Text1-------输入所要发送的信息
Text Text2-------显示接收到的信息
CommandButton Command1 发 送---------CommandButton Command2 退 出---------
Label Label1 发送的数据 提示
Label Label2 接收的数据 提示
B、在控件工具箱中的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部件”,在弹出的窗口中的控件列表中 找到“Microsoft Comm Control”,将其选中,在点击“应用”、“关闭”,在控件工具栏中就会出现一个电 话的小图标。
C、用串口线将两台电脑连接起来。您可以使用Com1对Com1的对应连接,也可以使用Com1和Com2的交叉连接。
本程序使用的是Com1对Com1的连接。
D、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发送数据
MSComm1.OutBufferCount = 0 '...清空输出寄存器
MSComm1.Output = Text1.Text '...发送数据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退出
Unload M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初始化
MSComm1.CommPort = 1 '...使用Com1口
MSComm1.Settings = “9600,n,8,1” '...设置通讯参数
MSComm1.PortOpen = True '...打开串口
End Sub
Private Sub Mscomm1_Oncomm()
'...通讯事件发生
Select Case MSComm1.CommEvent
Case comEvReceive '...有接受事件发生
Text2.Text = MSComm1.Input '...接受显示数据
MSComm1.InBufferCount = 0 '...清空输入寄存器
End Select
End Sub
2、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被广泛的用于工业、医疗测控等领域之中。在应用中,我们通常将单片机作为“感 受器”和“效应器”,负责数据采集、响应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对电路进行控制,有时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最后再将执行数据反馈给计算机处理。本程序将实现在PC机上输入一个0-255之间的整数,将此数据发送到单片 机,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在显示管上显示,再将此数除以2,将得数返回给PC机。(运行效果如图 3.BMP所示)其实现方法如下:
A、同PC机间通讯的实现方法A-B。
B、连接电脑和单片机。注意!由于PC机端的RS232电平与单片机端TTL的并不不匹配,故应注意电平转换。
C、在VB中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Mscomm1_Oncomm()
'...通讯事件发生
Dim indata As Variant
Dim bte(0)As Byte
Select Case MSComm1.CommEvent
Case comEvReceive '...有接受事件发生
indata = MSComm1.Input
'...注意!要通过MSComm控件发送或接收二进制数据必须用Variant类型的变量对二进
'...制Byte类型的变量进行转换!
bte(0)= AscB(indata)
Text2.Text = bte(0)
MSComm1.InBufferCount = 0 '...清空输入寄存器
End Select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发送数据
Dim Num As Integer
Dim outbte(0)As Byte
Num = Val(Text1.Text)
outbte(0)= CByte(Num)
MSComm1.OutBufferCount = 0 '...清空输出寄存器
MSComm1.Output = outbte(0)'...发送数据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退出
Unload M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初始化
MSComm1.CommPort = 1 '...使用Com1口
MSComm1.Settings = “9600,n,8,1” '...设置通讯参数
MSComm1.PortOpen = True '...打开串口
End Sub
D、单片机工作方式置于1,比特率设为9600bit/s。在单片机上,我们只得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并且调用中 断实现对串口数据的收发工作。源代码如下:
PUSH PSW ;将程序状态字压入堆栈
PUSH ACC ;将累加器压入堆栈
CLR EA ;关闭系统中断
CLR RI ;清除中断标志位
MOV A,SBUF ;从接收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MOV 70H,A ;分解数据百、十、个位并显示
MOV B,#100
DIV AB
MOV 52H,A ;分解百位,送入存储器52H
MOV A,B
MOV B,#10
DIV AB
MOV 51H,A ;分解十位,送入存储器51H
MOV 50H,B ;分解个位,送入存储器50H MOV A,70H
MOV B,#2
DIV AB;将接受的数据除以2
MOV SBUF,A ;将得数发送到输出寄存器
ACALL DL1 ;延时保证数据完整发送
ACALL DL1
CLR RI ;清除中断标志位
SETB EA ;打开系统中断
POP ACC;累加器出栈
POP PSW ;程序状态字出栈
RETI ;中断程序返回
3、编程环境
以上程序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Basic 6.0企业版,AT89C52型单片机下调试通过。
四、总结
从以上程序可以看出,在VB中利用MSComm控件,可以快速开发出串口通讯程序,从而大大提高编程效率。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VB实现PC与欧姆龙PLC通讯的串口编程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i As Integer'OPEN COM1
If ComTrue(1)= 0 Then
If ComOpen(1, 38400, 7, 1, 1, “sjh”)= 1 Then 'MsgBox(“已注册”)'sjh为你的注册账号Call SetDelayNum(64)
End If
End If
jisu
jisu1
jisu2
End Sub
第五篇:单片机串口总结
51单片机串口总结
有句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学好单片机就要不断的、大胆的实验,要多怀疑,即使我们的怀疑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这也是进步(人们认识事物很多情况下来源于怀疑),当怀疑出现时就要去实践。有很多东西如果不通过实践是不可能掌握其中隐藏的奥秘,就拿51单片机串口通讯这一块,我认为掌握很好了,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数据的接收、发送,但这段时间当我重新学习串口时,我才发现里面还有很多小细节从没注意,更别说研究了。对于接收发送程序永远是按照别人的模式来编写程序,并没有真真正正的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我身边太多的人在临摹别人的程序,当然我不反对,但是希望自己多问几个问什么,单纯的会编程是学不好单片机的,毕竟单片机有自己独特的硬件结构。
开讲之前先简要说一下同步、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发送方时钟对接收方时钟控制,使双方达到完全同步。
异步通信:发送与接受设备使用各自的时钟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受过程(虽然时钟不同,但一般相差不大)。
51单片机串行口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看到,51单片机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SBUF,它们共用同一个地址99H,但是请注意:接收缓冲器只能读而不能写,发送缓冲器只写不读。单片机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功能。
特别注意:接收器是双缓冲结构:当前一个字节从接收缓冲区取走之前,就已经开始接收第
二个字节(串行输入至移位寄存器),此时如果在第二个字节接收完毕而前一个字节还未被读走,那么就会丢失前一个字节。
51单片机串口控制寄存器
关于51单片机的控制寄存器各个位表示的含义在这里我只谈SM2。
SM2为多机控制位,主要用于工作方式2和3,当接收机的SM2=1时,可以利用接收到的RB8来控制是否激活RI(RB8=0不激活RI,收到的数据丢失;RB8=1时收到的数据进入SBUF,并激活RI ,进而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将数据从SBUF中读走)。当SM2=0时,不论收到的RB8为何值都将使接收到的数据进入SBUF,并激活RI,通过控制SM2实现多机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讯方式
51串口通讯方式有3种,方式0、方式
1、方式2与方式3,他们的工作模式不尽相同。首先他们的波特率很容易忽视。方式0与方式2的波特率固定,而方式1和3的波特率由T1的溢出率决定。
方式0的波特率=f/12
系统晶振的12分频,换句话说12M晶振的情况下,其波特率可达1M,速度是很高的(当我们在选用串行器件并采用方式0时需要特别注意器件所能允许的最大时钟频率)。
方式2 =f/64或f/32(当SMOD=1时为f/32,SMOD=0时为f/64)。
曾经我用方式2进行MODBUS通信时,总是通讯失败,我仔细检查程序,没有发现逻辑错误,特别是当我参考别人的程序时,发现很少有人用方式2进行MODBUS通讯,所以当时自己妄下结论51单片机的串行方式2不可用,直到有一天夜里我突然想起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试想晶振11.0592M/32或11.0592M/64怎么也不可能是9600啊,怎么可能通信成功。这才恍然大悟,看来还是自己太武断了,没有认真看书啊。有时我们认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很低级,其实我们很多次都是因为这样的小细节导致我们整个系统不正常,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细节真的伤不起啊。
方式1、3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其中TI的溢出率=f/{12*[256-(TH1)]}.关于3种通讯方式其中有几点特别容易出错:
1、无论采用哪种通讯方式,数据发送和接受都是低位在先,高位在后。、3种方式作为输出,由于输出是CPU主动发送,不会产生重叠错误,当数据写入SBUF后,发送便启动(通过单片机内部逻辑控制,与程序无关),当该字节发送结束(SBUF空),置TI。不要理解为当数据一写入SBUF就置位TI,如果中断允许则在中断中发送数据,这就大错特错了。同样作为输入,可能会产生重叠错误(主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当一个字节的数据接收完毕(SBUF满)置位RI,表示缓冲区有数据提示CPU读取。
接下来通过一些实验具体说明串口通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方式0输出
方式0主要功能是作为移位寄存器,将数据从SBUF中逐位移出,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外接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如74LS164。之前在做这一部分实验时总是利用单片机I/O端口模拟实现,现在想想在串口未被占用的情况下,方式0是最好的实现方式。
利用串口方式0,向74LS164输出字符“0”的编码,程序如下:
该程序采用了中断方式实现,结果是通过74LS164使数码管显示“0”。实验结果如下:
这里我说明几点: 如果采用查询方式,并且只发送一遍,那么程序最后的while(1);不可以省略,否则会出现数码管闪烁的现象(在KEIL环境下,main()函数也是作为一个调用函数,最后也有返回RET,它不像C中的main()函数,当执行完毕后就停止,而是重新复位执行,如此反复,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这是查询方式下不加while(1);的现实效果 如果采用中断方式发送,请记得中断中清除TI,仅仅是为了解除中断标志,而不是等待发送结束,因为此时数据早已离开了SBUF跑到外边去了。3 74LS164最高25MHZ,采用方式0,没有问题。
方式0作为输入模式
以74ls165(最高时钟25MHZ)为例,可以满足要求。
对应结果如下:
(注意:74ls165线传送高位,而串口通信低位在先,所以显示的数据和实际数据高低位正好相反
P1.7---P1.0对应D0---D7)。
本程序只接收一次,也许有人会问,中断程序中REN=0,表示什么意思?可不可以改成ES=0?
这个问题很好,首先REN=0表示接收禁止,即不允许串口接收数据;ES=0是禁止中断和单片机是否接收数据没有关系,不接收数据自然中断允许也是徒劳,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很多接收程序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判断RI标志后紧跟着清除标志位,我想问一下,为什么?)
如果我们也按照这种模式改写会怎样呢?
实验结果如下
两次结果差异怎么这么大?为什么会这样子?
为了便于理解,也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对中断程序做了如下处理:
结果又变了
是不是感觉很奇怪,究竟咋回事呢?
首先中断程序中当判断RI置位标志后紧跟着清零是为了接收下一个字节的数据,也为了避免单片机重复中断。
当51单片机串口方式0作输入时,在REN=1且RI=0的条件下就启动了单片机串口接收过程。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启动接收过程,以上出现的错误正式由于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在RI清零后由于REN仍然为1,单片机已经开始接收第二字节的数据,由于串口速度很快,RI仍会置位,而紧接着将REN清零只能阻止单片机接收数据,但是却
不能阻挡第二次中断。由于只接收了部分外部引脚数据(此时外部引脚为高电平,即逻辑1,其实单片机只接收了一位,对于12M晶振而言,方式0大约8us接收一个字节数据)。相反在RI=0与REN=0之间加上适当的延迟,就可以保证一个字节的数据全部接收完毕,故此时我们读上来的一个字节为0xff。
我在中断程序中添加了一个中断计数器(不加延迟),发现中断服务程序的确执行了两次
结果如下
加上延迟结果
这就验证了刚才的结论。
至于说可不可以换做ES=0,回答是可以的,尽管同样可以实现数据的读取,但是实质不同,当禁止中断后,单片机仍在接收外部数据,只是不再请求中断,自然的不再读取第2、3。。。字节的数据,那么P1将保留第一次中断时从SBUF中读出的数据。如果某一时刻打开中断发现结果不正常,如果理解了上面的机制就不会觉得惊讶了。建议:单次接收时,中断服务程序中REN清零放在RI之前。
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我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不清除RI,会怎样?
很少有人会这样用,但是经常有人忘记了(包括我)。课本上写得很清楚,务必在中断中用软件清除RI,为什么要这样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接收下一次数据并且避免单片机不断的响应中断?的确如此,如果对于一个小系统而言,不清除中断标志,那么单片机将不停的中断,影响接下来任务的执行,系统必然瘫痪,而且不能正常的接收数据。总结:方式0作为发送方,只要向SBUF中写入数据就启动了发送过程;
方式0在座位接收模式时,REN=
1、RI=0的情况下就已经启动了接收过程。在中断程序中要注意两者清零的顺序。
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单片机复位时SCON自动清零,如果单片机不工作在方式0,那么如果采用位操作SCON时也要注意REN=1与SM0、SM1的书写顺序,总之切记方式0启动发送、接收数据的条件。
方式1 方式1为10位异步通信模式。作为输出和方式0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数据帧的形式,但是对于接受模式则有点不同,当REN=1且RI=0时,单片机并不启动接收过程。而是以已选择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引脚的电平,当检测到输入引脚发生1---0负跳变时,则说明起始位有效,才开始接受本帧数据。方式1模式下 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全双工以及半双工方式。下面举两个例子
半双工
主机发送某一字符,从机接收到数据后返回数据加1的值 比如 主机发送“1“,从机收到后回复主机”2“。实验结果如下:
方式1工作方式主要注意: 1 波特率可变。数据接收以起始位为标志,停止位结束。当RI=0且SM2=0或接收到有效停止位时,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移入SBUF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方式2和方式3 方式2和3不同的只是波特率,这里以方式3为例
作为输出模式同方式1没有区别,只是增加了第八位数据位,第八位数据可以用作校验位或在多机通信中用作数据/地址帧的判别位。
首先我们来做模拟主从奇偶校验模式
主机发送一帧数据,并发送奇偶校验位,从机接收数据后,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如果正
确,接收指示灯亮,并且回送主机数据加1,反之回送0;主机接收从机信息,如果校验正确点亮LED指示灯.(从机、主机接收数据无论校验正确与否,均显示接收到的字节数据)。奇校验模式 演示结果如下:
(注:从接接收不正确,返回0)
主从机接收正确效果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SM2的具体用法,主要用于多机通信,将SM2作为数据/地址帧 的判别位,在接收地址时令SM2=1,当接收到的第八位数据为1时激活RI产生中断,然后比较地址,如果地址符合则清除SM2准备接受数据信息,反之不理睬。
特别注意 当RI=0且SM2=0(或SM2=1时接收到第9位数据为1)时,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移入SBUF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这里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主机,两个从机 起始时,主机从机的SM2均置位,所有的从机等待主机发送地址帧,主机令TB8=1,发送地址帧。所用的从机将接受到的地址和自己的地址比较,如果符合,点亮LED指示灯,清除SM2(准备接受主机发送的数据帧),并将自己的地址发送到主机。主机接收从机发送的地址信息,如果地址符合则数码管显示从机地址并开始准备发送数据,反之发复位信号,TB8=1。从机接收数据先判断RB8,如果RB8=1,则复位,重新开始接收主机发送的地址帧,反之通过P1口外接数码管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实验结果如下:
注意:如果主机没有得到正确的地址,则将按照一定的速率发送地址帧,直到接收正确的地址为止,该试验主机向从机2发送信息。
另外在这里我补充两点: 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利用串口通信的工作方式2或3实现奇偶校验,注意技巧,当为偶校验时TB8=P,奇校验时TB8=~P;
2当单片机利用中断发送大量数据时,尽量采用中断发送,因为单片机在写入SBUF数据后由硬件将数据发送完,在发送过程中,单片机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利用中断发送数据可以提高CPU利用率。尤其在低波特率时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