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理念•问题•优化
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理念·问题·优化
上海大学团委内容摘要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是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个性化工作品牌,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有极为积极的意义。但调查发现,目前导航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产生四维矛盾:一是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之间的矛盾;二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不平衡的矛盾;三是师生互动层次内容偏低与人生发展导航深入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四是导航时间的长期性要求与学校后期关注度较低之间的矛盾。本文对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人生发展导航活动深入开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发展 导航 优化
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已走进了其人生历程中学校生活的尾声。虽然理论上讲,步入高校的大学生仍未脱离校园学习的阶段,但随着当前大学与社会结合的日益紧密,大学教育选课制的普遍实施,学生本身年龄增长与思考日益走向成熟,学生就业压力的袭来,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同中小学产生质的不同。亦因此,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既有作为群体性大学生所面对的共性问题,也有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因其家庭背景、个人志向、专业兴趣的差异而形成的个体性疑问。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答疑解惑,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成为了共青团应当思考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2002年6月,团上海市委组织50位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代表、优秀企业家代表、市青联委员代表与100位上海优秀大学生结对,启动了市级层面的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并以此为基础向上海各高校全面铺开。五年来,上海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在团市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上海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在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导师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评估五年来上海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的方式和效果,明确其当前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导航理念:
创造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个性化工作品牌
(一)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概念我们认为,就上海市而言,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是指依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环境,采取老师与学生结对进行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协调能力、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航向,激发他们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成才的愿望,从而提高素质拓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简言之,人生导航就是“师徒结对,言传身教”。“师”既可以是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是社会各界人士,而“徒”则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当然,针对“师”和“徒”的认识不同,人生发展导航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各校、各层次之间的差异,我们下文将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与共青团其它工作项目的比较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推出时间不长,相对于“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学生干部培养与评奖评优”、“‘挑战杯’科创活动”等项目,发展还不算成熟;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项目,声势并不那么热烈,社会影响面也没有其来得广。那么,我们推出人生发展导航行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我们梳理了目前共青团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通过比较发现,第一,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工作项目比较丰富,已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体上已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横向各方面的需求;第二,虽然工作项目较多,但普遍存在针对大学生个体性方面的欠缺,或者说,项目在面上铺得较开,在解决大学生作为群体的整体需求方面有优势,但在应对大学生个体困惑上存在工具的缺乏和不足;第三,工作项目并不“单打一”,一方面各种项目间有交叉和重叠,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互相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作为共青团在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方面的工作创新,其意义逐步凸显:它的推出,与其说是在横向上为共青团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工具和平台,不如说其重点恰恰是要在内容上去弥补或创新我们以往各项工具在针对大学生个体引导和服务方面的不足。这样看来,人生发展导航行动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展现其所特有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在其服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下功夫。这既是人生发展导航本身区别于其它工作项目的特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二、现状问题:人生发展导航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原因分析人生发展导航行动目前在全市各大高校蓬勃开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人生发展导航与共青团其它工作项目相比,还不成熟,其影响力也不够大。为探寻原因,我们先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共发放问卷550份,其中针对导师100份,针对学生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调查中我们感到,人生发展导航目前无论是从其核心载体师生关系来看,还是就其内在效果而言,与学生所在专业内实行的“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制度相比,在人员安排、内容倾向、师生感情、互动频率、教育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以下四大矛盾比较突出。
(一)人生发展导航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1、矛盾之一: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之间的矛盾调研显示,师生比例不协调是人生发展导航项目开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对人生发展导航项目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项目化的平台,使自我在方方面面都得到提高,因而每年各高校中有意向参加该项目的同学往往会超过二分之一强;另一方面,与广大学生的热情相比,学校在聘请导师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其中既有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有学校对导师期望值较高,更愿意聘请有地位、有声望的成功人士作为导师的原因。统计数据反映,至少在校级层面,最终能够参与发展导航的导师是少数,目前上海各校相关绝对值基本稳定在50至100名/年左右。相对来看,规模较小的高校覆盖面更高一些,较大的学校覆盖面更小。调研显示,在人生发展导航项目中,最终入选的学生100%都有学生干部的经历。调研还显示,以每年带3个学生的导师为最多,占45.6%;其次是带2个学生,占33.5%;带1个或带4个以上的,分别占10.3%、10.6%。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导师资源紧张与学生需求普遍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参与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的导师一般都局限于成功人士,并且只有那些广泛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并且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到导航活动中来。这就在事实上使发展导航变成了一种精英学生的专利,本应当更需要导航的学生却越得不到相关资源。
2、矛盾之二:师生之间双向交流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导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发展导航项目的实施及项目带给学生的最终收益。从图1可看出,导师与学生相较而言,学生的主动性要远高于导师。这一结论,也与我们调查中问及“你觉得导航行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时,有67.8%的学生选择“导师积极性不高,最终坚持下来的师生太少,大多不了了之”互相印证。诚然,从师生关系来看,学生作为受教方,应当更加主动,但教与学之间是双向的。如果一味由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导师不联系同学,会使学生感到心灰意冷,最终也会由主动变为不主动。这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