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助一帮扶工作总结
“一助一”帮扶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xx镇组织机关干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与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帮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各族群众的普遍好评。
由于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帮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帮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帮抚对象的补助标准。那么,要搞好帮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帮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帮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帮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帮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帮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帮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帮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帮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帮抚工作社会化。
“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帮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与一名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帮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帮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帮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各部门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到帮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镇提出了饮水思源一助一,扶帮致富心连心” 的响亮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镇党委书记和镇(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帮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帮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帮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帮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帮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帮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
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镇党委、镇团委、镇妇联、各社区、各村牵头组织。近几年来,这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帮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
“一助一”活动的收获
“一助一”活动的长期实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点帮抚对象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帮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全镇帮抚对象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上访要补助的少了,上门报喜感谢的多了;要求政府安排工作的少了,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多了;单纯依靠救济的人少了,主动勤劳致富的多了;家庭纠纷少了,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多了。收获之一:“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
“一助一”活动通过帮扶人向帮抚对象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调动了帮抚对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帮抚对象的致富技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贫穷没有根,关键在于人;扶帮先扶志,致富先换脑。“一助一”活动扶起了帮
抚对象的志气,鼓起了他们盼富、思富、求富的勇气。他们一改以往“等、靠、要”的做法,想办法,找路子,拿起勤劳和科技这两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一助一”活动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的帮抚对象,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助一”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想帮抚对象之所想,急帮抚对象之所急,帮帮抚对象之所需,送款送物不图回报,助耕助种不计报酬,帮助借款不要利息,扶持项目共担风险,真心诚意帮助帮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帮抚对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收获之二:“一助一”活动是帮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传统的帮抚工作方法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帮抚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些变化,要求帮抚工作的方法也必须相应变化。创新是帮抚工作的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帮抚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市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和驻军官兵,与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一助一”活动的动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优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市是革命老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0多万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3522人。这些同志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共和国的功臣,共和国的旗帜上写着他们的光荣经历。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年逾古稀,身患各种疾病,家庭生活存在着许多困难。这样一个光荣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关怀和照顾,理应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多样化等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拜金主义的消极因素,淡化了一些同志的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这些变化给优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社会力量,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让这些同志过上小康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讲政治、讲党性、讲“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第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重点优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优抚对象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应得到的经济补偿相差甚远,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那么,要高质量、高要求地搞好优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优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优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优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优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优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优抚对象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优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一名驻军官兵,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
第三篇: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市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和驻军官兵,与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一助一”活动的动因
第一,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优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市是革命老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0多万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3522人。这些同志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共和国的功臣,共和国的旗帜上写着他们的光荣经历。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年逾古稀,身患各种疾病,家庭生活存在着许多困难。这样一个光荣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关怀和照顾,理应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多样化等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拜金主义的消极因素,淡化了一些同志的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这些变化给优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社会力量,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让这些同志过上小康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讲政治、讲党性、讲“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第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重点优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优抚对象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应得到的经济补偿相差甚远,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那么,要高质量、高要求地搞好优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优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优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优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优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优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优抚对象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优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一名驻军官兵,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
各市(区)的党委书记和市(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全市各界人士在两句口号的感召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一助一”活动之中。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优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
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进行重点突破。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经济上失去“造血”功能的现状,1998年,市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并以当地上年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参照基数,实行自然增长,每年调整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危草房较多的现状,1999年,市政府决心彻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各级财政及时下达建房启动资金,结对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筹备建材,“一助一”志愿者组成帮工队,仅半年时间,就帮助1305户优抚对象修建房3647间,彻底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身体差、伤病残多的现状,2000年,市政府又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列入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卫生局率先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照顾政策,乡镇卫生院为每个重点优抚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取个人承担一点、集体资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平均每人每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不少于180元。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合作医疗的形式,采取“双投保、双报销”的办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专门用于重病医疗费补助,攻克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题。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优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优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驻军官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军分区牵头组织。近几年来,数千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优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共扶持2290户优抚对象家庭发展生产,助耕助种5133户,技术培训7239人次,资助416名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安排671名优抚对象子女就业。
“一助一”活动的收获
“一助一”活动的长期实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全市优抚对象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上访要补助的少了,上门报喜感谢的多了;要求政府安排工作的少了,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多了;单纯依靠救济的人少了,主动勤劳致富的多了;家庭纠纷少了,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多了。
收获之一:“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
“一助一”活动通过帮扶人向优抚对象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调动了优抚对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优抚对象的致富技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贫穷没有根,关键在于人;扶优先扶志,致富先换脑。“一助一”活动扶起了优抚对象的志气,鼓起了他们盼富、思富、求富的勇气。他们一改以往“等、靠、要”的做法,想办法,找路子,拿起勤劳和科技这两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一助一”活动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的优抚对象,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助一”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不流于形式,想优抚对象之所想,急优抚对象之所急,帮优抚对象之所需,送款送物不图回报,助耕助种不计报酬,帮助借款不要利息,扶持项目共担风险,真心诚意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关心优抚对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的号召力增强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来信来访下降了,开展工作顺畅了。因此,“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
收获之二:“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传统的优抚工作方法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抚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些变化,要求优抚工作的方法也必须相应变化。创新是优抚工作的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优抚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市一改政府包办的工作方法,通过“一助一”活动的形式,走优抚工作社会化之路,把全社会变成优抚工作的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为优抚工作的客体优抚对象提供服务。1999年帮助优抚对象修建房共投入资金1433万元,其中85%的资金都是由结对帮扶的单位和个人筹措。2000年全市为优抚对象报支医药费280万元,其中140万元是通过各级医院减免和群众捐款建立的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解决,大大地减轻了财政的压力,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收获之三:“一助一”活动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拥军热情的具体实践
优抚对象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深受群众拥戴。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市在“一助一”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将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巨大的精神能量和物质资源,引导到优抚工作之中。有的单位将帮扶的优抚对象视为本单位职工,职工享受的福利,优抚对象也享受。有的单位职工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元钱,定期给优抚对象以经济支持;有的党员干部把挂钩对象视为自己的父母,看成自己的亲人,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建军节等节日,到挂钩户家庭走访慰问,送去节日礼品;有的帮扶人将自己家中的家具、电器、衣被等用品,送给优抚对象家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优抚对象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的服务更全面、更周到、更细致、更及时,深得优抚对象的欢迎和好评。
第四篇:2019“五个一”帮扶工作总结
XX
2019“五个一”帮扶工作总结
2019年,XX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帮扶单位职责,积极协调推进相关工作,扎实深入跑马镇菲地村进行帮扶指导,以推进菲地村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提升,以建设“四好村”为重点,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帮扶工作,着力改善菲地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动菲地村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使两个帮扶单位“五个一”帮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2019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到位,确保帮扶规范化
开展帮扶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两个帮扶单位领导始终把帮扶工作作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采取帮扶措施,不断拓展扶贫工作新局面。受组织安排,县司法局与今年4月底开始携同原帮扶单位县烟草公司一起开展对菲地村的帮扶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把帮扶工作列入单位重点工作,对全年的扶贫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成立了以司法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两个单位的两名分管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并专门安排专人负责日常联络,责任落实到人。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坚持做到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资金,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倾情倾力,认真对待和落实帮扶工作,以此推动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扶贫助困到位,确保帮扶有成效
2019年,我们紧紧围绕帮扶工作责任目标,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扎实,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能量,结合跑马镇菲地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帮扶方案,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组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
在建党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前夕,分别组织党员干部两次深入跑马镇对菲地村对4名困难老党员及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走访慰问,并给予米、油及1200元慰问金,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当前家庭生活上面临的暂时困难,帮助他们重树致富的信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为改善菲地村办公环境,县司法局还为跑马镇菲地村村文化活动室送去一套办公电脑。二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形式,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详细了解村情,理清帮扶思路。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方案,并将帮扶工作与“担当尽责、建功一线”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好村”创建活动、农民夜校等有机结合,分别组织党员干部8次深入跑马镇菲地村对20户,95人开展帮扶。通过开展扶贫助困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确保了帮扶工作有序推进,加强了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三是坚持既扶贫,又扶志,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与群众思想工作。
2019年,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先后6次深入结对村、结对户中,采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切实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新观点、新部署,再次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四好”新村建设,为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生态、宜居”新宁南做贡献;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勤劳致富、创业致富,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学会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四是按时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为进一步了解帮扶村菲地村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确保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每季度唐兴福局长和陈乐平总经理都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跑马镇菲地村,召集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召开精准扶贫推进会,聚焦目标,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两委负责人一行详细了解脱贫户脱贫指标达标及产业发展情况,生产生活状况。研究谋划脱贫产业发展,悉心指导项目建设。并强调,在脱贫攻坚中,要聚焦目标,进一步增强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强化担当意识;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逐户精准对接,逐个推动落实,确保任务按期完成;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安全住房改造、控辍保学、禁毒防艾等工作;要发展好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让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扶贫;要推动社保兜底,完善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做到精准到村到组到户;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保障措施,落实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督促开展农民夜校工作,切实加强教育引导。
按照治贫先治愚的政策,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切实加强跑马镇菲地村教育引导工作,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提升跑马镇菲地村群众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精准扶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农村,我们积极督促村两委在脱贫攻坚办公室开办农牧民夜校,集中教学,坚持组织放心、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标准,灵活采取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不断引导大家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转变观念、转变“等、靠、要”等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为尽快找到自己的致富办法,奔康法子而努力。六是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落实项目帮扶。
1、如期启动菲地村二组、四组通组路硬化,今年5月,开展对菲地村二组、四组通组路路面硬化工程,共耗资140万余元。目前菲地村四组通组路面硬化已全面完成并成功验收,菲地村二组通组路路面硬化已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养护中。2、联系广东狮子会广顺服务队,为菲地村小学捐赠配置教学生活设施,分别为菲地小学赠送多媒体设备1套,教学电脑3台,碗柜3个,为每名学生赠送一个书包及1套文具,并为32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送去500元的助学金。3、联系县电力公司为菲地村三组、五组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低电压问题,彻底解决了该区域群众米饭煮不熟、烤烟考不好的民生问题。4、扶持发展村内种养殖业。今年菲地村青花椒和苦荞产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分别为1500亩和2000亩。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稳步发展,上半年出栏生态鸡3000只,生态猪600余头,肉牛100头,肉羊1500头,有力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有:一是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开展还不够平衡,有待进一步改进;二是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安排和组织下去开展帮扶的时间次数比较少,宣传力度还不够;三是以购代捐和项目帮扶的多,真正在政策、技能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帮扶的东西不多。
四、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以促进菲地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继续做好帮扶工作,进一步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努力发挥正能量,有效推进菲地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XXXX
2019年12月
第五篇:三助一辅工作总结
物电学院2017—2018学年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总结 三助一辅是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按照学校规定,应聘参加助管,助教,助研及学生辅导员工作,以此获得劳动报酬,得到能力提升。其对于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岗情况,实际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发放补助情况
1、设岗情况
根据本学院实际工作需要,设有助管,助教,助研,学生辅导员四个岗位。
其中,助管是研究生协助行政管理人员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以及 团委、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的管理工作;助教即研究生协助相关专业课教师,担任教学辅导答疑等工作,包括课堂协助考勤、课后协助辅导和教材准备等;助研是研究生协助导师、课题负责人等开展本人培养方案以外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对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补充;“一辅”是聘任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协助专职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实际招聘情况
在实际招聘情况中,助管共招聘6名研究生,助教共招聘3名研究生,助研共招聘6名研究生,学生辅导员共招5名研究生。
3、用人单位发放补助情况
助管(6人),每人每月工作7天,发放补助总额每人每月各400元; 助教(3人),每人每月工作7天,发放补助总额每人每月各400元; 学生辅导员(5人),每人每月工作10天,发放补助总额每人每月各600元;
助研(6人),各项目负责人发放各补助金额,其中每人每月600元。
二、研究生先进典型事例,典型做法
在刚开始申请“三助一辅”,走上工作岗位时,很多同学都反映很难适应,主要表现为,无法做到从学生转变为工作的状态中去。在老师的指引下,大家都处理好平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具体如下:传达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针对新生的各种通知和指令;帮助配合辅导员老师开展新生工作,向其反映新生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配合学校学生课辅机构和后勤机机构, 办理各种新生证件;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环境和大学周边环境;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帮助处理各种困难,回答新生的各种咨询;指导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树立学习目标;举行各种活动充实新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调节新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寻求处理方法;建立强有力的班委会;重视和创建良好的新生班级班风;其它各种相关工作等。
从时间上去把握, 及时转变角色。随着新生进校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工作重心有所改变, 同时助理的角色也作出相应的转变。大家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避免怕麻烦、烦躁、不耐心的情绪产生,对学生做到多体谅、多宽容,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用积极的做事态度去真心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只有改变了一个人的思想,才可能真正地改变一个人。因为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在思想形成和发展上, 都是不稳定的,都具有可塑性,所以大家对学生更要从思想上去正确引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宏伟的目标,才有可能使其保持学习上的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建议和意见等
“三助一辅”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三助一辅”还应该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强化和验证自身所学,并在实践中理解自我,认同自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助一辅”的意义所在,就是要让研究生把“学”转化为“做”,不论研究生从事辅助性教学,科研或行政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岗位上锻炼和提高自己,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研究生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等高尚品格。通过从事“三助一辅”获得生活资助,同时也收获了岗位锻炼后的精神财富。
“三助一辅”的岗位津贴为按月发放,每月津贴大致为400-600元,与全面收费制度下研究生的高额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相比,吸引力不足。面对较重的科研学习压力,担任“三助一辅”占用的课余时间较多,不少学生从事过一次后就不愿再次申请岗位,锻炼效果和实践意义大打折扣。再次,一些学生在入职前未得到培训,大多在摸索中熟悉工作,缺乏指导,研究生很难开展工作。
在“三助一辅”的一些环节可以借鉴社会上的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岗前培训环节要加强研究生适应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岗位津贴标准的制定原则应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跟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挂钩,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意识,考核工作应坚持月末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实行优胜劣汰,奖励优秀的激励机制。期末考核应坚持学生自评总结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和评价研究生在工作中的思想,态度,能力等方面。拿出一定比例对工作考核优秀的研究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轮评岗挂钩,可以优先续聘,适当提高补助津贴等“晋升”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