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12: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

第一篇:《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

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

一、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最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尼采对现代思潮的影响:

1、首先从基督教信仰已破产(上帝死了)的事实,引出了一切传统价值必将随之崩溃(一切价值的重估)的结论。

2、引出价值的相对性结论,强调每个人必须独立地为自己创造价值,提倡个人至上,自我实现。

3、最早起来揭示科学理性的局限的人之一。

4、现代西方哲学人文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 尼采的真正意义在于,他首先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基本境遇,提出并且严肃思考了激动着现代西方人心灵的重大问题。

 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和寻求的渴望,也许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 尼采思想中的糟粕集中在反民主的浓烈的贵族主义倾向上。

 造成存在主义在两次大战之间和之后风行西方的缘由,即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 存在主义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如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自我的失落和寻求,内心生活的充实和空虚。

二、在人生之画面前

 现代西方哲学对于人的研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马克思开辟的宏观社会学方向,一是尼采开辟的微观心理学方向。

 尼采认为,任何一种哲学与从事哲学思考的人的个性不可分离。

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试图摆脱叔本华的影响,创立自己的哲学的一个开始。 无个性的人不能爱,离开人生意义的追求无所谓智慧。

 真正的思想家向往闲暇,一遍自由地从事创造,玩为自己的思想。平庸的学者害怕闲暇,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旦空闲,便觉无聊,于是书籍和学术成了他驱逐无聊的苍蝇拍。

 人生,既是人的全部价值,人生的意义,即是人的最高问题。

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得,它是戏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三、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

 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 悲观主义是生命力衰退的表现,屈服于悲观主义有如屈服于霍乱,表明机体已经患病。 一个要在人世间有所建树的人最忌悲观主义。

 欢乐比悲痛更深沉。

 酒神精神所要解决的,正是在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 悲观主义因为个人的毁灭而否定整个生命,乃是一叶障目。悲剧之所以能通过个体的毁灭给人快感,其秘密就在于它肯定了生命整体的力量。

 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是一种纯粹消极的“挣扎”,尼采的生命意志却是一种积极创造的力

量。

 尼采的意思无非是: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战胜生命的痛苦,而当你抗争之时,你就是在痛苦中也会感觉到、百倍强烈地感觉到生面的欢乐。

 面对痛苦、险境和未知事物,精神愈加欢欣鼓舞,这样一种精神就是酒神精神。 为了肯定生命的痛苦,一个人必须有健全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

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最后笑着死,这才不枉活一

生。

 “没有带来欢笑的一切真理都是虚伪的。”

 舞蹈的高蹈轻扬,欢笑的快乐豪放,两者作为酒神精神的形象体现,表明酒神精神实质

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四、人——自由——创造

 尼采一再强调人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

 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

 你才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完全没有进入他的视野,他关心的只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

五、“自我”的发现

 社会的舆论和评价也干扰着我们的自我认识,使我们误解了自己。

 懒惰和怯懦是妨碍人们实现“自我”的大敌。

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忠实于自己。

 独特,然后才有沟通。

 逐利和虔信都表明一点:没有灵魂。

 一个人不爱自己,甚至厌恶自己,单独自处就感到无聊,他怎么会有出息,又怎么能活

得轻松?自爱不是罪过,自己不该是一个可厌的对象。

六、向理性挑战

 尼采感到不满的是片面强调逻辑手段而忽视直觉的作用。

 人类理性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世界就是一个没有理性、没有目的、不断自我创造和自我会没和毁灭的过程),可是我们只有摆脱理性的偏见,承认世界本身并无意义,然后才能给世界提供一种人的意义。

 尼采认为,一切理性的事物,追根溯源,血统并不纯洁,都是来源于非理性。

 哲学家把世界归结为他熟悉的观念,就以为世界被认识了。人们总是错把熟悉当作认识,其实,熟悉即习惯,而习惯了的东西正是最难认识的。

七、价值的翻转

 “上帝死了。”“忠实于大地。”

 如果他是强者,你把他当弱者来同情,是一种伤害。如果他是弱者,你的同情只会使他

愈发自觉乏弱无力,不求自强,也是一种伤害。

八、人的现状和前景

九、诗人哲学家

 人生审美化的必要性,正出自人生的悲剧性。

跋:

尼采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把他的答案归结为:

1、解除理性和道德对于生命本能的压抑,使生命本能健康发展;

2、发扬人的超越性,做精神文化价值的创造者;

3、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科学和伦理的人生态度。

第二篇:重估一切价值《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后感

重估一切价值

“怎么那么没规矩!” 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听到这样的训斥。咱中国传统尤其注重“礼节”,见师长要恭敬肃穆,这才是好学生、乖孩子;见异性要不动心,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这才是君子、贞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规矩不可谓不多。所谓“二十四孝”故事,多是些自残自虐的神话,国人确信以为真,以为伟大。还有未嫁而夫已亡,之后终生不嫁的,咱中国人也称道为贞节女子,是要好好立牌坊表奖的。真不知这些女人是怎么熬过余生的!

当然如“贞节”等观念,国人已大大改观了,不会再去立牌坊。但回首传统,仍惊觉于“道德”中太多的似是而非和虚伪,痛感其对生命的压抑和戕害。实在要好好思考,一一重估。在此之前,先做笼统的批判。

儒家传统认为人性善,君子们在此基础上不断砌上“道德”的砖,吃力的建立起中国的“道统”大厦。要认清儒家思想的真伪,不得不先认识人性。那么人性是什么 呢?我想就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某些共有的特性,他是与生俱来的,广义上属于“本能”。古今大哲对人性有很多不同分法,有的将其分为“理智、欲望、激情”,有的分为“本能(冲动)、理性、灵性”等等。我以为人性(或说本能)当作“意欲(will)、理性(理智)、情感”三分,其中意欲居于主导,理性是工 具,情感恰以多彩生命。当然理性和情感对意欲有影响。

那么儒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是仁(良知)。人的本能中是有“求善”的意欲,这和饿了想吃饭,见了美女、帅哥想入非非是一个性质,都源于本能的。但正如 食、色一样,这只是意欲之一,并非本质,更非全部。人性本善或本恶?这本生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高于善恶。据我想来人本没有什么“本性”可言,或者说人 性实在太过丰富了:食、色、竞争、游戏、求强、向上......你无法笼统得去做个概况或描述。儒家的根本问题在于把“求善”意欲人为拔高了,不仅当做了 人的本性,并且幻想着这是宇宙的本性。通过这种心理放大,“求善”意欲一变为“天道”。“天道”的大旗一张,于是乎“纲常礼制”十八班武艺齐聚,中国人的 生命也就在“规矩”的斩杀中慢慢消逝了。儒家把求更好生活的手段(仁、礼)本身当做了目的。道德超越了生命,飘于空中,通体冰凉!

生命高于“道德”,本身就是最高价值。任何超越生命的说教,不管他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不要去相信!凡是戕害生命的便是恶,一切扩充生命的便是 善。让我们以生命的名义和批判的眼光检视一切传统,重估一切价值!而“我”就是价值的评判者,是自己的立法者。不要再去听别人“你应该做什么”的鬼话,而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什么”。

灰色的理论到处都有,但生命的金树常青。人就是“未定型”。朋友们,充满活力地去创造自我!有幸得到生命的人应该给生命以最好的报答。

重估一切价值之神与人

如今世风日下,价值混乱,国人迷茫。学者们穷本逐源,古今中西一翻对比后,得出结论:中国人原来的儒家传统经五四和文革扫荡,所剩无机。信仰缺失、缺少终 极关怀是国人价值混乱的根本原因。而他们开出的药方是对“神”的信仰,既重新找回终极关怀。于是“上帝”、“佛祖”、“真主”、“老天爷”或“超自然”,应有尽有,淘你喜欢。只要信“神”,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颇得“姓春哥得永生”之妙的。可是“人”在哪里?!

据说“神”是超于人之上的一种永恒存在,不知其所生,然而不灭。神是万能的,他创造了人,评判着人间的一切善恶,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法眼,不义 之举必将遭到神的惩罚。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你还能不“戒慎恐惧”吗?于是人们只有以《圣经》、《可兰经》、《四书五经》等所教导的那样生活,因为这是神 谕、是道德律例,是唯一的正道。可是已有的科学发现和客观事实似乎都和这些“神”的教导不太一样的。什么7天创世纪啊,造人啊,灵魂不灭啊,稍有常识的人 都会予以断然否认的。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我们对“神”的信仰,这又是为什么呢?人为什么要选择自欺欺人?我想原因有二。

一是“神” 可以给这个世界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如果没有“神”,世界对“理性”而言似乎是荒谬的。生命如何起源?宇宙怎么诞生?因果链条的最后,科学家们 会遇到一个“理性”无法理解的“初始因”,比如大爆炸理论的“奇点”,比如生命如何从无机物演化为有机物。于是“神”便是这个“初始因”。这是理性的无奈 之处,也是人的可笑之处。首先,人类暂时无法理解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不能等待认识的发展而非得为了“理解”而创造神呢?这和远古人类编造神话解释自然现象 不是一个道理吗?其次,也许诚如康德所言,认识能力有其边界,本体界的事“理性”最终无法理解。也许宇宙和生命确是超出人类理解能力的存在。那又有什么关 系?我们为什么非得给宇宙找一个终极原因?这对于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二是“神”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需要,如果没有对“神”的信仰,人类社会将陷于无尽的混乱,人的存在也将失去意义。这又是人类自我编织的神话了。且不 说宗教之间残酷的战争导致多少人死于非命。仅说说伦理对于人性的戕害。传统伦理是超于现世的。人们为了虚无缥缈的来世而压抑现世生活,也许只有在幻想着天 堂的美好时才稍觉一丝快乐。传统伦理是否定生命本能,以私欲为恶的。人不是个东西,只能不断“赎罪”,不断“克己”,沉重的活在罪恶感中。“神”是高高在 上,凌然不可侵犯的。人谦卑的匍匐在神的脚下,祈求宽恕和怜悯。生命的甘泉在“神”的吸嗜下渐渐干枯了,人也因此病弱、垂死。

可怜的人!你们难道不明白是自己创造了“神”吗?你们为什么对自己的伟大视而不见?你们为什么宁愿背弃而不是信仰自己?你们为什么漠视现世而求来生?你们 应该去看看马克.吐温的《天堂赞美诗》,你会发现天堂实在无聊的很!总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悲叹:宇宙是荒谬的,生命是纯粹的偶然,死亡不可避免,活着毫无意 义!朋友,愿这种人早点死去吧,这对他是个解脱。而我们将为生而为人欢呼雀跃!如己所愿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奥义。不要再在“神”上浪费时间了,多花 些时间思考如何去更好的生活。最后,祝上帝“笑口常开”。

重估一切价值之无私与自私

据我了解,无论中外,大多数人总认为无私是好的、善的,自私是丑的、恶的。程朱理学主张要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讲至良知,基督教讲爱邻人,都是或明或暗 的阐述这个价值评判。受此影响,我先前也是十分认同这个主张的,因此不免身体力行一翻。最近觉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写来和大家探讨。

自私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利益”,而无私的解释则是“不自私”,也就是“不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这里的无私有两层含义: 一是即考虑自己也考虑他人的利益、二是不考虑自己只考虑他人的利益。明眼人一看便知,只要符合上述两者之一,我们便可定义某人为无私的。如果按照现代汉语 的这个定义,我想大家对于两者的孰好孰坏是没有争议的。

可国人观念中的无私、自私似乎并非如此,至少我脑中的不是。许是咱受传统观念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太深的缘故。传统观念中“无私”和“无欲”似乎是同一个 概念,且往往强调后者。比如咱们耳熟能详的“无欲则刚”。但无欲是否真能刚呢?在我看来:“无欲则死”。一个人的行动是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意欲”的,否则 不成了“行尸走肉”式的机器人或直挺挺躺在床上的植物人了吗?现实中“无欲”的活人也就是植物人罢,而且我们也不能断然说他是无欲的,因为并不了解他们的 思想。可见儒、释、道讲的“无欲”,都是骗人的鬼话,当不得真的。尼采说那些鼓吹“无欲”的人是因为空无欲望而欲望空无,有点道理。那么为什么还那么多人 信呢?而且似乎也有实际效果。我想大部分人是由于常体会到欲望无法实现时的痛苦,于是干脆否定欲望而免了失败的痛苦。在无欲中还有“免于痛苦”的一欲在!

有人反驳说:儒家言“无欲”乃指“无私欲”,至良知的“欲望”当然不算私欲而算天理的。他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们且看看“无私欲”是否可能?在此之前想先下 个我所理解的“无私”和“自私”的定义。“无私”指“无私欲”即所谓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私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至于为不为他人听其尊便。人们饿 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一般人还得找个伴侣,满足下灵与肉的需求。我想问:这是自私还是无私呢?如果这是自私的话,那么无私在现 实中就是不可行的。因为结果和“无欲”没啥区别。

有人会说:虽然如此,但“无私”毕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好吧,我们“梦游”一下。假设每个人都不用吃饭喝水,不食人间烟火也可以生存。那么我们是不是 可以专门利人了呢?这在我看来还是困难的。因为在别人不愿意告知的时候,我们很难了解他的确切需求是什么?需求没搞清楚,谈何满足该需求?没问题,咱进一 步假设:每个人“掐指一算”就能清楚地知道其他人心里想要什么。这下可以“无私”了吧?答之曰:也不行。因为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去满足别人的需要,他 自己是没有需要的。于是整个世界的需求为零。呜呼哀哉,即使作为理想,“无私”也是不可能的呢。

也许有人还会反驳说:你这人怎么钻牛角尖呢?孔夫子都讲“食色性也”。饮食男女,只要私欲不过度,就没什么不好。那么我想问:“存天理、灭人欲”是怎么回 事?男女授受不亲又是什么?传统观念中难道不认为性事是不洁的吗?难道不是以“私欲”为恶的吗?“私欲”一变为恶,“无私”一旦成为天理,人们就只好压抑 自己的生命本能了。坐怀是必须不乱的,自然的男女之情成了“淫邪”。于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出生了,生命力也就在“天人交战”的人格的分裂中一天天萎谢 了。

我们的所有欲望都是“私欲”,而所有行动都是为自我需求的满足。否定“私欲”就是否定生命。不要再谈自欺欺人的“无私”,而是要健康的“自私”。即在满足自己的同时顾及他人!那么怎样做到健康的“自私”呢?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要改变以“私欲”为恶的观念。不论是想吃山珍海味、把帅哥美女、玩电脑游戏、看山海美景或是想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失学儿童、争取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和自由,只要是不损害他人权益的,便是好的、善的。不应该在道德上对这些选择做一个高下之分。我们帮助他人,改进社会的 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使每个人的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使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第二要“先己后人”。要明白只有自己好了,才有能力帮助别人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自己都一事无成,如何来回馈社会?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强健生 命。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想不想干,而不是他人的愿望。自己想要的就绝不谦让。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竞争的洪流中去,靠自己的能力求取所想。这样每个人才 能在竞争中充分发展自己,扩充生命。而不是在谦让中压抑生命,扼杀自我。

第三要“人格平等”。健康的自私要求我们在为了自己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冲突。每个人不管能力大小如何,只要他不压抑他人的生命,在人 格上就都是平等的。“顾及他人”的层次有二:一是不损害他人的权益,这是消极意义上的;二是增进他们的权益。如直接捐助、帮助他人提高自身能力、争取扩大 公民权利等。这是积极意义上的。

那么,对于那些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的人应该如何呢?“道德教化”是无力的。唯有“以直报怨”使此人吃够了损人的苦头,得不偿失,才能使他“回头是岸”。朋友们让我们养成健康的“自私”,为了自己和别人的美好生活!

重估一切价值之克己与自我

今天来谈谈“克己”与“自我”,这是中西文化的一大区别。

儒家传统中对克己的阐述很多,也十分重视。大概都源自孔子的那句“克己复礼为仁”。不确知孔子此话的原意。估计是有感于当时人们因为私欲而相互残害而发的。如果真如此,孔子所讲的“克己”倒是和时宜的。因为生命是最高价值,为一己之私而戕害他人生命,当然是要反对的。当然孔子靠自觉来克己、靠复礼来为仁就有点异想天开了。一是人性复杂。“理性人”能比“道德人”的假设更好地解释人类历史和现实。而理性人是不会自觉克己的。二是即使现实中有“道德人”的存在。在与“理性人”的博弈中,他们也很难获胜、因此这种人会越来越少而近于绝灭了。中国历史上“君子”斗过“小人”的例子不是少而又少吗?孔子自己也落了个“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结局。

言归正传。孟老夫子的观点是:“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是完全的昏蛋逻辑!(本想骂孟子混账的,念他毕竟是个相信有“浩然之气塞于天地间”的头脑发热的理想主义者,罢了。)他明显将“克己”扩大化了。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行有不得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或别人犯了错(当然暂且不考虑客观原因)。难道别人犯了错,也可以通过反求诸己来解决吗?!孟子所说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和圣经教导的“打完左脸把右脸也贴过去”相近。说白了和教我们在老婆被人强奸以后,再把女儿送给那人强奸没什么两样。不用想就知道有多混蛋,可是竟还有很多人以为伟大的。

孔、孟的话对理学家、道学者来说当然是绝对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于是“克己”——“反求诸己”——“存天理,灭人欲”的演进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复礼则变成了“三纲五常”。

“克己”其实是以“一切为己的意欲”(以后称之为“私欲”)都为恶的认识的必然产物。人在求基本欲求满足的过程中充满罪恶感,陷入自我矛盾的两难:一边满足“私欲”,一边不满于自己竟堕于私欲。灵肉交战,人性因此扭曲。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性欲。诚如尼采所言性欲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性交是自己快活而又能使人快活的一大美事(当然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传统观念却普遍以性欲为恶,看到异性有冲动便是不耻于人类的臭狗屎。曾国藩“不为圣贤、则为禽兽”的自箴是这种观念的极好体现。

由克己而衍生出的一系列观念,如“修身”、“慎独”和“戒慎恐惧”等更是使人毫无生气可言。人们整天生活在“圣贤”的书中,用“天理”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

源于“克己”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似是而非的。本来嘛,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为什么不公平对待呢?但中国却是习惯于对自己人残忍,对外人宽容的。比如两个小孩打架,不管对错,父母总是把自己孩子训斥一顿了事,并视为“理应如此”。还有“谦让”,国人无不以为是一大传统美德的。不是连外国人也夸咱是礼让之邦嘛,这很可以自豪一下了。于是人家外国人来中国,是要给予超国民待遇的。至于自家人,先受着罪吧。我们不是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援助第三世界国家革命吗?越南的苦头是尝到了。还有更高妙的道德,名之曰“以德抱怨”。我们不是免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吗?换来的是日本至今不肯对战争进行深切反省。我想这和他们吃到的苦头太少是有很大关系的。凡此种种都是很能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克己”的另一害处是压抑情感。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十分自然的。我们却不能在别人面前自然流露,否则不是被斥为“轻浮”就是被斥为“放肆”,甚至是“伤风败俗”。我们想哭的时候哭不得,想笑的时候笑不得,爱上喜欢的人也不能坦露内心。于是中国人只好无奈的喜欢含蓄、习于暗示,并因想象力和理解力不够而吃了不少苦头。梁祝的“十八相送”虽然夸张,倒也十分生动的反应了这个问题。

克己的最大危害是压制个性,是否定“自我”。孔夫子不是说要“毋欲、毋必、毋固、毋我”吗?中国人是从来不知“自我”为何物的,或者说从来没有自觉地去认识“自我”,更不用说实现了。只要“好礼复古”如圣人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特立独行是要被吐沫淹死的。难怪鲁迅先生《娜拉走后怎样》中感叹中国太难改变: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

“克己”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以生活为苦。既否定“私欲”,又压抑情感,这样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可言?!难怪咱们“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在临死的时候才感到轻松的解脱。“仁”的担子一辈子压在肩膀上,实在太沉重了。

既然“克己”如此不堪,我们该怎么办?质言之:如己所想的生活,努力去实现“自我”。为此要树立以下人生态度。

“平等”的而非“自抑”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个体,为什么要“律己以严,待人以宽”?这不是对自我生命的不尊重吗?对自己和别人要一视同仁。不要再相信什么“吃亏是福”,那不过是弱者自欺欺人的把戏。只有树立“平等”的观念,我们才能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做到不卑不亢。这才是尊重生命所应有的态度。

“求取的”而非“谦让的”。歌德说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自己想要的,就靠自己的能力求取。我们不需要他人的施与,也绝不无故施与他人。只有这样,生命力才能在相互竞争中得到强健和扩充,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命特有的力与美。而“谦让”只会压抑本能,消解竞争,使生命萎靡不振。

“坦率的”而非“含蓄的”。自然的表露你的感情吧。让我们大声去笑、放声去哭。不要再遮遮掩掩地含蓄暗示,而是坦诚地表达内心的爱。大方的欣赏和赞美别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内心情感得到充分释放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与我何干?!况且没有人会真的讨厌坦荡直率的人。

“个性的”而非“从众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人生的应有之义。不要再沿着别人的生命辙迹漫无目的的前行,而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人生的道路,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实现自己的精彩。

“欢快的”而非“沉重的”。生命是一条河流,不论在湍急奇险或平缓开阔处都有她独特的美。生命是一曲乐章,不要在失意落魄时吟抑郁低沉的悲歌。即使在人生的谷底,也要奏出激扬欢快的乐章。别忘了,我才是生命的歌者,并以我全部的热情和爱,谱写生命的赞歌。让我们抛却无谓的精神重负,在人生的台上,轻捷灵动地舞蹈。

重估一切价值之完结——热爱生命

本想再写两篇关于静与动、好礼复古与厚今薄古的文章,发现没有什么动力。可能是学力有限,写来写去就是这点东西,实在没必要赘言了。但对之前的批判还是想写点东西作为自己思想上的小结。

重估一切价值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也并非要打倒一切,而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对这些价值进行重新的审视。好的我们就留下来,似是而非的我们就摒弃。传统价值中自然有好的方面,这是我们要珍视的宝贵财富。

生成是无罪的。一切扩充生命的便是善,一切戕害生命的便是恶。这是我认为评判伦理道德的根本标准。而一些我们以为好的传统价值,恰恰违背了这个标准。当然在具体情境下,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扩充生命、什么是戕害生命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并且肯定有很多人(比如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同意这个标准本身。他们有自己的善恶判断。面对这些,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首先要记住对生命的热爱。这是最根本的,是重估一切价值的原因。既然批判的目的是为了爱,那么不管这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我们有多大的不同,只要他没有故意去戕害他人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报以最大的宽容。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怎忍心去伤害他呢?

其次要理解和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虽然存在一些客观标准,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是真理。不要自以为正义在手可以随便评判、指责他人。要知道每个人的认识都有他的局限性,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既然我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并且以此行事,也应该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都是人格平等的,在这点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我们才会少一些无谓的不快和争执,世界也会多一些温暖、快乐和爱。

最后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人和人之间是那么的不同,而正因了这不同,世界才是缤纷的。不要保守,也不要偏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多和不同想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沟通和交流,这样你既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减少偏见,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善待别人。

我的存在对我而言是一个永久的神奇。在生命之流中,让我们始终铭记内心真挚的爱,善待自己和他人,享受生活!

第三篇:站在长城上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长城是中华之魂,是祖国的骄傲。

2、让学生了解人们为什么要修建它,且修建的时间和难度。

3、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坚忍不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是中华之魂,是祖国的骄傲。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长城挂图,寻找一篇关于长城的诗歌。

2、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寻找有关长城的歌曲、诗歌、童谣、传说。

3、准备有关四大发明的知识卡片。

一、导入

1、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种建筑,并说明自己猜测的根据。教师描述: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极大的建筑;世界上罕见的建筑奇迹,被誉为“中华之魂”;它像一条巨龙奔腾在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站在长城上,共同领略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非凡成就。

二、展示资料,初步了解长城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长城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照片等。

2、师出示有关长城的资料。

3、总结学法。鼓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帮助学习。

三、长城,我想对你说

1、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现在让我们跟随视频,一睹长城的风采。(播放视频)

2、此时此刻,假如你站在这历经2000多年仍巍然屹立的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巨大的条石,你想对它大声说什么?(配轻音乐)

3、是啊,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长城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学们,其实除了长城,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建筑也很有名,你都知道哪些呢?(学生发言,师适当做补充)如: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天下第一桥--赵州桥;天下绝经--黄鹤楼.....四、走进四大发明

1、是的,巍峨的长城,宏伟的故宫等等这些古代建筑,让我们自豪,给我们力量。同样,伟大的四大文明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带给我们无限的荣耀。(板书四大发明)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2、小组交流:(课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作用)小组内交流,为辩论赛“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作用最大”做准备。教师出示小组学习的提示。

3、小小辩论会:我认为四大发明中()的作用最大。a、小组长轮流阐述本组观点; b、自由辩论;

c、师:辩论进行到这,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辩论,学生能体会到四大发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d、出示近代实验科学家培根关于四大发明作用的一句话做总结。(近代实验科学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昨和影响。”)由此可见,四大发明对推动历史的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回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长城和四大发明,你有什么感受?

2、师据板书总结:长城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它们将永载史册(板书),激励着我们奋发前进。

3、让我们在诗歌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继往开来。(男女生合作朗诵诗歌)

第四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读书笔记350字

点点世纪读笔记350字

今天老师让我们学习第29课-时代的教义。我有很多阅读这篇文章的经验。

这是我的阅读体验,感觉科技发展,感受科技的魔力,科技会创造越来越多的奇迹。

我非常爱我的时间,因为这一次是美丽的。

点点世纪读笔记350字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读了第一段:20实际上是时代的时代。我觉得二十世纪的技术发展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我读到第二十九课的第二课时,我第一次感到科技的时代是:在20世纪100年代,人类现代科技的运用如何神奇,意外的发明和发现。从:如何神奇,意想不到的发明和发现。在“奇迹”这两个字,根据理解的意思,他的意思不是想象不寻常。可以显示“奇迹”这两个字显示科技的力量。也可以来自“超越 预期“的话,根据他们的意思是:出于人的期望。

点点世纪读笔记350字

今天,我们研究了做任何他们想要的这一课,联系我的生活现实,然后接触文本的古老生活,我真的感到科技的快速发展。

科技进步真的大啊!

点点世纪读笔记350字

点点世纪读笔记350字

今天,我读了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的文本,妈妈和爸爸。我父亲没有听的感觉,说:当我年轻时,基本的交通工具,到其他地方只能靠两条腿。后来,有一辆自行车是我祖母听到不禁说:不仅方便交通,而且生活还要有一点点时间,而且还出现在摩托车上。我听了父亲和祖母的话,充满信心,说:哦,我没想到空调,洗衣机,现在没有成为我们的家用电器?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我想学习科学,用它来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完本课后给我一个启示,在生活中学习,我想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创造老一代的学习,他们的勇气探索,善于发明的精神总是启发我。

今天,我读了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我知道我们现在很高兴。我们应该学习,每天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第五篇:读书笔记中华世纪城李静

有志始知蓬莱近

最近一直在读《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这本书,感触颇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根廷著名医学专胡塞的成长故事。

胡塞是一位早慧的孩子,小时候在家里接受过特殊的教育,其智商指数高达250以上,可谓是天才少年。一天晚上,胡塞在海滩边玩时碰见一个溺水的人,这个人最终因抢救无效而丧命。从那以后,小胡塞就要立志学医,他希望将来能够救人,还要研制出一些新药。可是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梦想对一个普通小孩来说,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按照阿根廷的教育规定:凡是自身天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允许进修医科,而且考试难度之高,录取比例之小,考试程序和控制之严格,都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力不能及的。小胡塞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经过多年勤奋的努力,胡塞二十四岁就成为中南美洲教育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也就是同年,他发表了有关脑下垂体的论文,并顺利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还获得了大学奖。

有志不在年高。胡塞立下学医救人的志向完全是偶然的,他只是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死亡,正是这个偶然事件,让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找准自己的理想,情愿将一生交付给他,在不断的拼搏中获得由衷的满足和愉悦,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运!成功贵在坚持,下定决心投入一个领域,坚持不懈下去,成功几乎说是必不可少的结果。朝三暮

四、心猿意马……即使天资再聪颖,能力在超群,也难逃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的悲凉。

下载《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站在大学的起点上

    站在大学的起点上金色九月,收获的季节,你们是幸福的。十年寒窗苦读,历经高考洗礼,终于在人生路上又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此时此刻,汕大迎来了你们可爱的新面孔。在此,我这个准师......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站在长城上(2014.10)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图书馆,报刊,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了解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 导语: 师:今天,就让我们......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 “当当当,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头望,是过去,向前看,是未来。 过去,值得回味、反思 在过去的2012年中,我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站在长城上》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本活动主题,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

    站在18岁的尾巴上范文

    站在18岁的尾巴上 10中文普本詹欣欣 当残阳的最后一点余晖在天际被夜幕吞噬,我还在想许多年之后我会站在地方怀着怎样的情绪回忆起今天。这一度的18岁。 十八上岁被打上雨季......

    站在长城上公开课1

    《站在长城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站在长城上》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本活动主题,由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古......

    2013年2月 中华世纪城: 李静 读书笔记.doc

    不要埋没孩子的天赋 最近一直在读《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这本书,其中“学中乐 乐中学”这篇文章引人深思。这篇文章讲了关于约翰·罗伯特·万恩的故事。 约翰·罗伯特·万恩......

    站在新年的起点上(五篇模版)

    站在新年的起点上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当我们还在忙着盘点2007年的点点滴滴、总结2007年的得与失、回顾2007年的荣与辱的时候,时间的步伐把我们带进了2008。它像一只无形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