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研组——浅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浅谈大学生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据国际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600万,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待就业人数将突波700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的就业。
我是在2010年8月开始带现在的学生,那时他们正好大三。在配合学校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也逐渐向他们渗透了就业方面的一些知识,如开学之初的全体班会“新学期寄语”,就告诉学生三年级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在大三下期时进行了初步的就业意向调查,让他们尽早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自己要做的或是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让学生在大三暑假实践时尽量找一些和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四成功就业做准备。在班会时以“求职第一步”为主题,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其中有一个班还策划了一场模拟《非你莫属》求职班会,有的同学扮演求职者,有的扮演面试官,每人带了一盏台灯,各个环节都非常精彩,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外,在2011年6月时,让每名同学上交一份简历并给他们逐一进行修改,利用班会期间对每个班轮流进行了《如何制作一份给力的简历》的讲解。以上就是我对大三学生所进行一些就业知识渗透,谈不上什么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不当之处还请给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面,主要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谈几点,主要有
首先,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是一条需要长期准备的道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进取心是优秀大学生理想的积极心态,踏实是其基本的素质,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功底就是其成功就业必备的条件。而一技之长就可能是大学毕业生应聘中重要的附加值。我院08级应届毕业生吴珊然在进入大学时就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假期不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练就了丰富的实践经历,获得了上学期的校模拟招聘大赛第一名,在就业时非常成功与麦格纳
其次,提高自身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
力。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自己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在什么地方学,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因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每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而为取得新的生存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第三,提高社会适应能,提高就业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渠道,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共享。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验证、巩固、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促使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每个人在兴奋、欣喜、激动的同时,又会产生几分不安、疑惑和忧虑,既有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面对“一门进,多门出”而产生的危机感,也有面临“买房市场”严格挑选的紧迫感。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艰难的选择和难以预料的挫折,选择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不能以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去应对它们!
有的学生往往在经历了一次面试之后,就进入了一个漫长而焦虑的等待的过程。尤其是看到周围的同学拿到了通知时,自己更是心急如焚,如坐针毡,这时应该让学生冷静分析,清醒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是消极的。如果不是消极的,那就是无病呻吟,对自己太过苛刻。如果是消极的,则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发生的事
件。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调整期望值,要明确的认识到求全求美是不理性的。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浅谈大学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社会各方面也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出谋划策,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经验,我认为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从业的支点。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将会一直伴随大学生就业、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调查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都很强。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就业观念,二是学会收集就业信息,三是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四是掌握求职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一、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作为一个享受高等教育经历的群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拥有的学识、能力以及回报要求,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人生期待和完整的职业规划,使得大学生就业择业时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且,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大学生也不能等同于普通劳动者。但是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就业理念方面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喜高攀厌低就,盲目从众,不会量体裁衣,期望值过高,生存尚未解决,一心关注发展,凭兴趣找工作,视跳槽为时髦,视自主为自由,想自由有余思自立不足等。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是毕业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里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的、发展的、全面地看待。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处理好就业、择业、创业、事业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就业观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系统思考,三是辩证分析,四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客观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降格以求,结果就会让人失望。“系统思考”就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自身素质、职业取向、职业适应性等,进行全面思考和定位,找准个人和工作岗位之间的锲入点。“辩证分析”就是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要悲观失望,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并存。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为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了潜在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实行的持续稳定的改革措施,使人们逐步接受并开始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劳动合同制,社会养老,医疗及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较过去都有了较大转变。暂时未签约的人未必素质就差。“与时俱进”就是就业观念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而变化,高等教育到今天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我们的观念不能再停留在大学生仍是天之骄子的阶段。在社会转型时期,今后的工作已经没有了铁饭碗,终身学习、终身就业应是我们接受的新观念。
二、注意收集就业信息
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要做到“早、快、实、准”。“早”就是收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好准备,不能事到临头抱佛脚。“广”就是要广泛收集各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实”是收集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点、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途、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方式等各方面的信息掌握越具体越好。“准”就是准确无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搞准。另一方面,用人信息和商品信息一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时了的信息,单位是否已经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三、做好求职前的各种准备
毕业生在就业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这是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类型的决定性因素,求职择业的一切都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懂得市场规律,懂得经济规律,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负责。能团结协作,能公平竞争。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新要求。大学生要把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要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求职择业,还必须面向基层,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冷静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与趋势,我们会发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培养和补充,现在大城市和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已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统。而另一方面,广大的乡镇企业、很多非国有企业还缺乏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去开拓,去创业。可以说大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基层,在第一线。
在就业求职前毕业生还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在求职前要避免理想主义,从众心理,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不怕挫折,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
四、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注意求职细节
做一份个性化、有特色的求职简历,个性化简历需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单位、职位撰写简历,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每一份简历只适用于一个单位或者一个职位,根据职位的要求取舍素材,确定重点。针对职位突出自己的优势,淡化不足,突出你与别的竞争者的不同。
求职时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思考。不结伴求职、不和情侣一同求职、不要父母陪同求职。以免让用人单位产生此人“性格不独立,依赖性强”的印象,从而导致其对你能力的怀疑。求职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应该独立勇敢地迈出去。用个性化态度和用人单位交流,用落落大方的举止、衣着、谈吐,实实在在地体现自己的内在“个性”。着装吻合自身气质,举止切忌紧张与慌张,自我介绍重点突出,肢体语言表现自身风貌等。
第三篇: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之前准备(定稿)
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许多方面。从毕业社实际需要出发,我们要从心理、思想、知识、能力、和信息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 择业时的心理准备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使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大多数学生在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就读时,在学校和专业等问题的选择上存在着多种情况,尤其是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录取可能性,有的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还有的是家长、中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建议的,有些则是因为分数不十分理想而被调剂录取的。因而,从总体上来讲,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所能从事的工作等问题都处于源俄状态。等到即将毕业,尤其是面临择业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更难以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竞争。为了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大学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2.树立竞争意识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拥有了一定的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也同样拥有了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意识无疑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人。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依靠人才市场来调节,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观念,不会主动在人才市场中“推销”自己,不善于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时机,那么诸多良机势必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
前,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竞争心理,树立竞争意识,以便在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以利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3.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青年人趋于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青年个性发展和心理成熟程度的集中体现。只有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并且把握好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很显然,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取得择业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4.增强心理承受力
大学毕业生择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互相碰撞的过程,又是在择业的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择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请记住,一次不成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毕业生只要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失败原因并加以改正,成功是必然的。
二 择业时的思想准备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讲,改革在给他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学毕业生要在就业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要做好自觉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
有些大学毕业生片面地认为,实行”双向选择“了,自己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实行自主择业以后,仍然需要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自己。自觉适应社会,一方面要了解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给毕业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以使自己的思想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还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使自己正确地选择就业目标,及时地调整工作意向。
2.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大学毕业生都想找到一种称心如意的职业,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但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这首先就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少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得更多是”我想干什么“或”我愿意干什么“等,而很少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客观地考虑目前”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因而往往会由于缺乏足够的择业前的思想准备而使自己陷入误区。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能力和专业特长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在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3.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艰苦奋斗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条成材的途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就整体而言经济还不发达,许多单位的工作条件还不十分理想,工作环境也还比较差,因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并且要立志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来改变周围的面貌。社会,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并不喜欢那些只会享受而没有艰苦奋斗思想的大学毕业生。
4.要做好”从大处立志、自小事做起"的思想准备
大部分毕业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长期以来,他们在家有父母亲照顾,在学校又有老师管理,尽管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逐步学会了生活方面的自理,但社会与学校之间毕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一定不能过于心高气傲,而要放下架子,甘心去当小学生,并且要正确对待专业对口问题,从普通的工作岗位干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虚心地向年长者、有经验者学习,逐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三择业时的知识准备
用人单位在考核、挑选毕业生时,不仅重视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十分重视应聘者基础知识面的广泛性、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甚至还有应聘者的社会知识等。所以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注重择业前的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第一步是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的优势,同社会上其他人员相比、大学毕业生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知识、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所以才得到了社会的欢迎。临近毕业,尤其是随着就业目标的确定,大学毕业生要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查找自己在知识积累、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知识准备的第二步是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大学毕业生要将多年积累起来的零散的知识流一梳、理一理,围绕自己既定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可协调发展和更新的动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还可利用高等院校有利的学习环境,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 择业时的能力准备
1.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起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仅使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有条理,可以应付一些突发困难,而且也为一个人打下了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毕竟比学校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如果一切都唯别人是依,那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2.系统的学习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获取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科学、新技术的一种能力。它主要是指自学能力,具体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调节学习计划的能力、查找图书或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等。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保证。
3.实际动手能力。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你的才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大学毕业生必须着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学术功底很扎实而动手能力却不强,那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
4.社交与合作能力。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科技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大学毕业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做到既不损害有关原则,又能促进事业的成功,这的确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每个毕业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和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好的社会合作能力等等。
5.组织管理能力。这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而去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为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而进行组织、指挥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的能力。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必然要面临大量的管理问题,甚至还可能负责某一方面的领导工作,因而一个人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他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
6.开拓创新能力。这是指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以具有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相当的知识、科技能力为前提的,是以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和应用为基础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思想束缚少等特点。因此,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这是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四 择业前的信息准备
择业前,毕业生在做好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等各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收集需求信息的准备。
毕业生收集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l.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是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工作指导的职能部门。多年来,他们与各部委、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计划部门和调配部门以及各用人单位,都保持着密切的、长期的工作联系,掌握着很多用人单位的资料介绍和社会需求信息。而用人单位对他们有信任感和依赖关系,在长期合作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稳定而可靠的供需信息网络。因此,从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得来的信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
2.院系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是具体负责本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一定范围内的相关用人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就业指导经验也比较丰富。一般来说,学校的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所收集到的社会需求信息也会及时地通报到他们那里,因此他们也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3.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常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自己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各部委的人事部门,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包括计划部门和调配部*,以及地方或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等,也经常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本系统、本地区或本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这些都是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4.人才市场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含大学毕业生就业
市场)且粗具规模,各用人单位实行信息联网,他们把自己的人才需求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与咨询。供需见面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直接见面的机会,使双方可以互相选择并达成协议。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信息或签订的协议比较直接和准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都比较满意,所以成功率通常比较高。
5.亲朋好友。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可以与在各地各单位工作的亲朋好友联系,以便了解情况,收集社会需求信息;也可以通过熟人和工作在各地各单位的校友了解社会需求信息。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或单位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择业者即毕业生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社会需求信息往往也比较可靠。
6.通过网上获取社会需求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毕业生传统的求职择业方法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不少大学毕业生已开始通过因特网查询最新的社会需求信息。毕业生可以通过本校的校园网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介绍自己的简历、所学课程、科学研究成果、论文摘要、家庭情况、个人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自我推荐;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张贴自己的求职信息和希望寻找的工作单位等;或在网上的人才信息库里储存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以供用人单位查询。这种途径往往可以立竿见影,有些用人单位在网上查阅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后,也许就会和他们进行联系。
除此之外,大学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在铁路部门就业状况调查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在铁路部门就业状况调查
戴斌1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也即将面临就业问题,之所以大学在交通大学其主要原因是希望以后毕业能够在铁路部门工作。通过对大学生在铁路部门就业的调查,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铁路部门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是的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式严峻。处于当前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大气候影响,而且近几年各大高校一直在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过渡,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等方面,这是很多用人单位无法顺利招到员工。同时,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时表现的不够理想,过分紧张,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弄虚作假,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会因为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还有,大学生对招聘的企业不够了解,很多人都是广发简历希望得到录用,而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使得企业招聘时过于麻烦,学生也无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铁路部门是一个巨大的用人机构,它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进入铁路局依然是不太容易的,就这几年而言各大铁路局对大学生的要求十分苛刻,例如户口、性别、所学专业、甚至有些单位还对身高有严格的要求,这更加大了大学生在铁路部门就业的难度。另外据了解很多的铁路局对大专生喜爱有佳,例如每年兰州铁路局招收的大专生不再少数,每个站线工区/工队都会有几人。而且铁路部门还有一项职工来源去年才取消,铁路职工子女可以通过参军,退伍后可以进入铁路部门工作,这使得铁路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大的减少。还有就是铁路部门有些工作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例如工务部门的工作很消耗体力,很多职工到了老年身体都会严重受损;车务部门经常夜班,熬夜也让人很头疼;机务部门每天都在高磁场下上班,导致很多年轻人才30岁左右就开始秃顶;调车组的工作风险最大,每天在火车上跳上跳下,一个不小心都会有巨大的危险。铁路部门对休假的安排也是十分苛刻,毕竟它和其他企业不同,它即使过年也会有很多人工作在一线,不会因为春节而发生变化,这使得很多的年轻人不愿待在铁路上。还有就是每个铁路局下属的各个站段都互相影响,每个季度奖金都是铁路局统一的,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奖金就可以拿到,但是如果一个单位出现事故,几乎全局的奖金都会取消,这令很多铁路职工不满,很多人因此也不太愿意进入铁路上工作。还有就是很多大学生刚到岗位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技能培训,在培训时也许薪资不会像自己所预想的那样。1 戴斌,男,1990年生,宁夏固原人,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11—2班,电话:***、邮箱:953459813@qq.com。
2主体
本人通过暑假实践对兰州铁路局中卫工务段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对近年来铁路部门在招聘大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以及兰州铁路局对职工子女大学生的照顾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我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了了解,同时对铁路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自己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另外也对铁路部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以下就是我通过查资料、与单位领导和职工沟通得到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为什么就业困难及关于大学生在铁路部门就业遇到的困难的调查报告。
2.1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在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我过现在的经济体制及基本国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就业环境上讲我国由于近几年经历了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格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下,我国许多企业倒闭和被迫裁员,这使得很多已经就业大学生失业,同时由于不断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使得就业人数明显增加。虽然国家在不断的鼓励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保护政策,但是由于人数的过于庞大,这也不能有效的缓解就业压力。
2.2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也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我国当前的现状有关,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近几年的大学生每年人数都超过600多万,国家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无法满足人数的需求;然后,现在很多的家长和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工作的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过高,不愿到小企业就业,这就导致很多人有业不就;另外,国家虽然有很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有些人感到创业艰难,缺少勇气和决心,这也加重了就业的压力。还有,大学生就业意向与社会就业需求存在空间不对等,很多大学生希望在东部地区或大城市就业;大学毕业生个人素质与社会用人要求存在差距。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出再德育上。
2.3 铁路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
铁路部门虽然是一个巨大的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现在的岗位与几年前比较还是少了很多,(听很多职工说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为了减少开支,加大高铁的建设,合并了很多铁路分局和站段,把以前的岗位和二为一,这使得岗位减少了很多)(以下仅以兰州铁路局为依据):首先专业: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方向)、土木工程(铁路、隧道、桥梁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方向)、车辆工程(电力机车、铁道车辆、动车组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方向)、铁道信号、通信工程,除了以上专业其他专业几乎不要,即使所学课程相同也不要;身体状况良好,色盲和色弱不要,同专业的学生男生优先,所以女生的就业率在铁路行业更差;铁路部门在招生时对户口的要求也很大,如果不是在铁路局管辖内的户口的学生也很难录用,几乎是不录用;还有刚刚进入的铁路部门的学生都会在基层工作或偏远的站线工作一段时间,而且刚开始没有定职时工资仅仅是其他职工的三分之二,这样会使得很多人望而远之;同时还了解到铁路部门对专科学生的需求要大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总结
通过这次暑期在兰州铁路局中卫工务段的调查和实践中我的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一,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铁路方面的工作介绍,知道了铁路部门工作的分工;二,知道了铁路部门对那些人才的需求;三,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原因。另外对大学生就业难我有一下几个建议:一,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二,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大学生毕业向中西部城市流动;三,加强宣传,切实改变大学生择业观切实改变某些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现状,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先从基层做起;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所做的调查范围比较小,仅仅在一个单位,所以可能结论会有偏差。总之,希望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26日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高就业流失率情况汇报
大学毕业生高就业流失率情况汇报
1.从就业流向情况来看就业流失率
目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主流向渠道有一下几类: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2.国有企业;3.大型民营和外资企业;4.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就业调研和跟踪反馈的情况来看,第1至3类就业的学生就业流失率相对比较低,第4类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失率比较高。2.从影响就业流失率的几个因素来看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失率比较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的意识还没转变过来。大家都想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真正坚定信心在基层发展的比较少。
2.“80后”心态更浮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苦被企业淘汰。
3.中小型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待遇低、工作辛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用脱节导致就业流失率高。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实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一小部分计算机技术比较强毕业生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并且待遇非常高,但大部分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只能从事管理、销售和售后支持等技术含量低和待遇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