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活动安排需重点突出
日期:2012.11.21
今天下课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想调动学生情绪的小组活动俨然成为了鸡肋,从学生稀稀落落的掌声中就可见一斑。这是为什么呢?
痛定思痛,有一下几点想法:(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命题和定理》,教材内容较浅显并且昨天已要求学生通过做《优化设计》预习了,学生基本没有疑问,自然就提不起兴趣。故本节课的失败在于:没有设置“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即没有集中的讨论是无意义的;教学设计应改为“小组内答疑解惑再提出本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思维冲突中理解“命题”的含义。显然于疑问处激趣比让学生随便举例子展示再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2)小组活动目标明确,但展示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突出重点,即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教学设计应改为:小组活动(答疑解惑)——全班讨论(组内未解决问题)或选出部分小组展示成果——其他组点评并补充——总结归纳。这就是说,首先,小组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逐级讨论解决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就没必要放到全班范围内讨论,这也是高效地体现;其次,小组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每组负责一项研究再整合。(3)不必每组都展示。孩子的积极性要保护,同时要注意教学需要和效率,若干组即能代表大部分,不同意见补充即可。即不要让大部分学生当陪客。
杨慧
第二篇:求职信:重点突出
求职信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既不吹嘘自己,又不贬低自己。
(2)重点突出,有条理,有针对性,篇幅以2―3页,1500字以内为好。过长,使人厌烦;过短,显得不严肃、不认真,给人留下印象不深。
(3)文笔要流畅,表达要准确,字迹要工整、漂亮。这实际上是首次考试,如果你写得一手好字,就要认真地写,并在署名后注明“亲笔敬上”等字样;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好,你最好打印或请人代写,尽管这样做效果不好,但总比歪歪扭扭、难以认识的“天书”要好。
(4)精心选择照片,以便招聘单位目测。无论是免冠半身照,还是全身照,都要近期的,图象要清晰、柔美,不失真,可事先请亲朋好友参谋一下,选自己最好的照片寄去。
(5)学会用多种文字书写求职信。比如中、英文对照,或中、日文对照等,这既表明你的外语能力,又表示你对招聘单位的尊重。
(6)书写时最好使用钢笔、毛笔,圆珠笔也可以,但不能使用红笔和铅笔。因为,在国外红笔书写表示绝交,铅笔书写表示对人不尊重。书写完结后,最好仔细检查几遍,确认没有错别字和重漏字。
(7)信纸和信封,一定要选择较好的来使用,不要用太薄、太黄、粗糙的信纸和信封,在信封正面,最好贴上一张精美的邮票,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第三篇: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棋类小组
(金国庆)呼拉圈(刘立红)诗歌朗诵
(朱虹)西方文化
(李雪莹)跳皮筋
(黄彩明)
篮球(花爱华)
环保
(李振青)
跳绳
(刘志刚)
长绳
(胡爱民)
科学(董志军)
美术
(吴爱华)计算机(侯海波)乒乓球(郭永有)简笔画(于翠玲)讲故事
(王文艾)
第四篇:节日作文需突出节日特点
节日作文需突出节日特点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可以说,节日伴随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激起我们深深的思索,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有如此丰富的节日经历,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节日经历写成一篇行文流畅,文通字顺的好文章呢?
选择有深刻体验的节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过过上百个节日,总有熟悉的、关注的,也有陌生的,淡化的。在写节日作文时,不要随意地选择一个节日来写,要注意选择自己有着深刻体验的节日来写,选定自己熟悉节日生活,即使不能创造佳作,至少也会写出像样的文章。材料越熟悉,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不少同学会以为材料越奇特越好,放弃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而去写不熟悉的材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抓住每个节日的特色
每一个节日都是有其特点的,如春节,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春节的特点从气候上说是冷,可以写雪景、写冬天的感受;从氛围上说,可以写赏花灯,写观赏时的心情;可以写走亲访友,写走亲戚时的趣事;同学们最爱写的是过年了,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可以谈谈自己对压岁钱如何使用的看法等等;端午节,则可以写亲手包粽子的感受,可以写一篇每年吃粽子的感受的对比,可以写赛龙舟的轶事等等;感恩节,可以写自己与父母、同学、师长之间的情感,重点关注自己的心灵感受,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恩之情。总之,要善于抓住每个节日的独特特点,才能写好节日作文。
节日经历带给你的感受
节日天天过,肯定有许多感受是刻画在记忆深处的,写节日作文,要注重描写节日时带给自己的感受,对节日时的人和事要学会抒发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才能让你的节日作文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有内涵!
第五篇:历史课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历史课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从教学目标出发,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通常是指一门学科所阐述的重要概念、原理、规律、技能,是学科思想方法或学科特色的最集中体现。它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课所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点,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面面俱到、平均使力,不仅难于操作,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面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教学重点进行选定和突出。
课程标准中只是平行列出了教学目标,教科书也是组织编排一些内容来阐释和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并没有说明哪些目标是教学重点、哪些不是教学重点,更没有说明一节课内容里哪些应该是重点、哪些应该是非重点。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确定,这也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明确教学重点,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我根据长期教学实践与观察中得出结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可以这样得到确定: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习题推断法、学情分析法。
地位作用分析法。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就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
课题分析法。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
习题分析法。重点内容往往都是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因此,在教科书中,一般都对其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并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最后形成学科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科书中的习题可以确定出我们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知识本身的特点及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往往也是变化的,变化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在“备教材”时也要“备学生”。
在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中,往往有几个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也有着不同特点,所以,突破重点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重点来进行取舍。在教学实践中,以下这几种方法比较可行:
历史假设法。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提问。例如《美国内战》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资本家在美国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再互相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在同一信息中探索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材料讲解分析法。分析史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材料的分析和讲解比较容易突出重点。比如,教师在讲有关共产党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问题时可出示相关材料:陕甘宁边区1941年11月召开第二届参议大会,所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有7人,当时共产党员徐特立立即声明退出,换上一名党外人士。之后通过让学生结合史料进行讨论:为什么要采取“三三制”这一做法?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精讲引导,为学生揭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使之真正认识这一政权在团结人民、调动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列表对比法。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较好地实现教学重点问题的解决。例如: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往往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直观图示法。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生动、形象、具体的史实,情景性强,引人入胜。因此,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既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加深记忆,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南京大屠杀”使学生认识到了法西斯的残暴,“百年中国”使学生理解了共产党的伟大,“世纪战争”让学生感受了战争的风云……这样,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但也应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过于注重直观性,导致流于形式,干扰、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学重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历史教师一定要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并要掌握突出重点的方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