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

时间:2019-05-12 12:1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

第一篇: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

.海量管理资源下载

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才

小张和小王是高中同学,历经高考的分水岭,他们去了不同的地方,小张如愿考上一所本二院校,成了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小王则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成了一名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生。

四年后,两人再次相遇,此时的他们都才刚刚走出校园。小张顺利从学校毕业,而只有专科文凭的小王为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参加了福州博洋教育的IT技能培训,因而比其他专科学生多了一年学习的时间。他们的关系一如高中时候的亲密,因而都开始谈起自己的理想和求职意向。小张所在的本二学校知名度一般,并且他是非师范类学生,虽然也考了教师资格证书,但是非师范学生要去教书并非像师范生那么顺利,因而转向人才市场寻求文职类的工作。小张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一名通用型人才,文职类的工作像助理、文案都可以做,选择相当多。而小王呢,则是一名专业技能型人才,他在大学主修计算机软件开发,又经过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他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

毕业季,人才市场挤挤攘攘。企业招聘岗位多,求职的人也很多。小张一进人才市场就有点晕,那么多家企业都招文职类的员工,自己不知道投那个好。还有一些公司好几个岗位都很吸引人,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而小王呢,一进招聘会现场就锁定了几家大型的软件公司,经过一番比较,他投了几家软件工程师的简历,并且和现场的HR进行了一番交流。一天的招聘会结束,小张已经疲惫不堪了,因为他一进场就不停地咨询和投简历,自己所投简历的企业和岗位在他的脑海里已经对不上号了。而小张则一脸轻松的走出人才市场,有目标有效率地咨询和投递简历,让他游刃有余。尤其是他的职业培训经历,让多家企业都很满意,除了现场简单的提问,还预约了面试的时间。

职场专家解释,目前人才市场上通用型的岗位很多,通用型的人才很多,因而他们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迷失方向,求职效率低下。而专业技能型人才,因为专业方向明确,虽然选择较少,但目标明确,因而求职效率高。另外人才市场对于通用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有职业技能培训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能比较受企业青睐,因为职业培训不仅仅能够提升技能,还可以积累一些实战经验,毕业生更快能够从校园过度到职场中。此外,毕业生也应该在求职前做足功课,对求职方向和岗位有比较明确的定位,更不容易迷失方向。精品讲座下载网:.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

第二篇: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人才又可分为三类: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管理类,如车间主任、作业长、工段长、设备科长、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职业类,如会计、统计、牙技师、导游、空勤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他们大都是在生产现场工作,因而与工程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相关专业知识面要更宽广,如工艺人员除需要工艺知识外,尚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特别要具备解决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技能;三是由于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是这类人才极为重要的素质;四是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更强调工作实践的作用。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技术工人不属于这类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任务,但不能简单地归入技能型人才,尚须分析其智力含量的多寡,才能决定其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把上述各种人才类型与教育联系起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可称之为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称之为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①在国外,同样存在这两种教育,分别为vocational education和technical education。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既能够培养技术型人才又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

从中可见,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仅有分工二的区别,还有层次的区别。同时,不可否认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含量在许多工二作中都占一定的比例,其交叉重叠之处确实在加宽。尽管如此,两者仍然不可等同。

第三篇:关于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张金宝, 张晓亮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

摘要:简要介绍了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示码:A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全国制造业复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短缺情况下,响应国务院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号召,为适应山东省潍坊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而设置的实用型专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共32个班级。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及零件图、操作数控机床,具备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自建立以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做法

1、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组合计划 本专业教学计划于1999年6月制订,分为六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体育等课程;英语能力模块,开设有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开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AutoCAD、CXCA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开设有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技术模块,开设有互换原理及技术测量、金切机床与数控机床、可编程控制器、机制工艺与夹具、伺服系统与电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原理及编程等课程;实践能力模块,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机电产品优化设计等。课程安排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的原则。八年来,该专业教学计划在探

索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如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以后将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控制、机器人等课程,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职业化、尖端化和科学化。

2、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0年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机电技术专家和我院骨干教师组成,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论证和制定、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献计献策,把关导向。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该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平台。

3、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凝聚力和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0%。同时,还从知名企业外聘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外聘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主要承担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指导工作。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我院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或“双师型”的教师,以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这几年中,我院非常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深造、进修和培训工作,以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如到山东

理工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并进行专业建设问题探论与交流;赴南京工程学院进行数控技术培训;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硕士培训班;参加山东省职业鉴定中心高级数控操作员培训;赴韩国参加中韩职业教育培训等。

4、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该专业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自由融合。本专业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已经制作了形象具体、结构系统的课件,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

该专业在校内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30余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先进的数控机床13台、普通车床26台、铣床8台、磨床2台、牛头刨1台;电气焊实训车间1个,内有交直流及氩弧电焊机40台、气焊设施10台套等等。该专业实习实训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006年下半年投资368万人民币引进多台数控车床。在优化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共同互利的双赢局面。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专业特点、顺利进入职业领域必不可少的桥梁。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终把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资源。迄今为止,该专业校外固定实习基地主要有山东华源凯马集团、山东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万龙集团、山东墨龙集团、山东联盟化工集团等19余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优化专业育人机制提供了保障,今后几年将在现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模,为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外在支撑。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2、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可采用的教材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数教材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从培养特点上讲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不便。

2、技术尖端性不强

高职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能干活就行的错误认识。高职教育是一种伸缩性非常强的教育,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授予学生较尖端,较前沿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待努力。

三、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1、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修改要求,加大电类以及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的比重。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该专业课程现有教材不太合适,因此筹划组建机电一体化教材编写委员会,从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出发,联合著名高校和教育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专家齐心合力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教材以及与我院实验实训室设备想适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3、加强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利用学院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本专业专任教师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尖端技术的兴趣。

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

需的优势学科方向。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

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周衍庆

Enhancing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ity,and Training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ZHANG Jin—bao ,ZHANG Xiao—liang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Shouguang 262700,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speciality i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it has pointed out the existed question,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train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Key word:Vocational college;Electrical engineering;Skill talented person.作者简介:张金宝(1969-),男,山东寿光人,山东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研究.收稿日期:2007/05/11

第四篇: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综述

摘要:高技能型人才 问题 是当前 研究 的热点。关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主要观点有:培养慢,晋升难;传统人才标准不利;激励和保障机制缺乏;投入少;职教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职教 发展 滞后。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 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要从思想、机制、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其人才培养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未来研究中,建立 科学 合理的预测模型应成为重点,而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途径及实现方式则更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体;高职院校

一、高技能型人才的界定问题

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高技能型人才”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 历史 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灰领”(grey collar)。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生产、运输和服务等一线中,掌握专门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从业人员。毕结礼在其主编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探索与实践》一书中对“高级技能人才”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定义: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 理论 知识,掌握了 现代 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4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将其称之为“ 应用 型白领”,主张称其为“银领”。

何应林(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内涵应包括5个方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哪些人员属于高技能人才的范畴,目前 在我国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比较符合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不必完全拘泥于职业资格等级。

另外,刘春生(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相对性、广义的、综合化的概念,谁是比谁更高级的技能型人才,只能放到市场中去检验。现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应该不仅仅是指技能型人才中的较高层次,而应更多地存在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叠带”,是一个具有技术倾向性的技能型人才群体。他还强调,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性特色并不是唯技术技能论,还要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李萱(2006)认为,高技能人才起着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 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 企业 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王金利(2006)进一步指出,高技能型人才是促进 经济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教育主要是完成基础教育和基本专业技术教育,毕业生进入企业时一般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即使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依然存在这一问题。从企业用人的角度看,学校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但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培训,就能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把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当作是高技能型人才的范畴。

二、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及原因(一)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

彭腾(2005)在“论我国现阶段的高技能型人才紧缺”一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 7000万,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280多万人,仅占4%左右,这与发达国家20%至40%的比例相差甚远。涂云海(2004)进一步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信息产业领域中,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在整个技工队伍里仅占3.5%,短缺高级技工100多万,200多万人亟待培训。

也有许多学者对全国不同省市的高技能型人才现状及需求作了研究。何添锦(2006)对“十一五”,期间浙江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作了 分析,预测到 2010年浙江高中阶段教育程度及其以上学历的技术工人的比率将提高到90%,其中高级技工的比率将提升到15%,因而浙江省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必然快速上升。另外,《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4月刊文指出,广州技能型人才缺口逾30万,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所占的需求比重达到7: 40:53,高技能人才需求比重大。另据环境物流网载.北京市每年技工缺口达33万人,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缺口严重;而南京对技能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技术工人缺口高达16.66万人。

还有学者分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短缺情况进行了研究。如刘勇、张庭祥(2006)通过对山西省21家冶金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调研,认为不锈钢冶炼、不锈钢轧制、铁合金冶炼方面的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许多学者研究指出,我国房地产、汽车维修、数控、护理、电力、it、服务业、新型农业等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

在我国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下,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刘春花(2006)认为技能短缺可分为两种:技能短缺性空缺和内部技能短缺,前者主要是指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中具备必要技能、工作经验和资格的劳动者供给不足,企业难以获得满意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技能性岗位空缺,后者则表现为现有劳动力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这两种短缺都属于结构性短缺。(二)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原因

涂云海(2004)认为,观念陈旧是造成现有劳动力中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造血”机能丧失,是造成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直接原因;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大,使企业不重视职工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是导致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彭腾(2005)则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他认为,高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强劲而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导致了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洪伟峻(2005)则认为,就高技能人才短缺原因而论,传统的人才标准,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体制,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培训经费不足,技术工人待遇低等是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而蔡竹良(2006)则重点分析了一般企业和培训机构不愿搞深度培训的原因,认为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一次性”学历教育的培养成本还要高,具有“多次性培养”、“实践成本”的特点。

总之,我国学者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原因的论述一般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慢,晋升难。缺乏系统化、规模化和制度化的科学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要经历“熬三龄”(即工龄、年龄、厂龄)的过程。二是传统的人才标准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社会 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存在错位认知,社会对人才价值的评价还是有“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三是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在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相比,工资待遇偏低,大多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应享受的津贴、福利待遇没有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对高技能人才也没有很好的激励措施。四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高、周期长,许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在认识上存在差距,一怕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跳槽”,二怕培训 影响 生产,三怕培训增加企业成本,因此许多企业都不愿拨出专项经费对技能人才进行培训。五是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高级技能人才后备不足。现实生活中,职教生与大学本科生在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方面,仍存在着明显落差,致使年轻人只愿上大本,而不愿上高职。近年来,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生源素质有下滑趋势。六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我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没有与市场充分对接,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培养出的技术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

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对策

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产学合作”模式等。

陈尊厚(2005)对加拿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了研究,介绍了模块教学(也称cbe教学)的特点,即模块教学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我国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诸如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嘹望》2004年第18期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针对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实,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为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彭腾(2005)认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对策应包括相互联系的4个方面,即: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标准,改变“重学历轻技能、重仕途轻工匠”的片面人才观,形成全社会“以能为重、以技为荣”的良好氛围;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技能激励机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制度;增加职教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而洪伟峻(2005)认为除了以上4个方面外,还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加快建立新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孙伟宏(2006)重点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指出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定单式”培养培训、校企互动式、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产学研式、举办企业家报告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等。而王雪生(2005)认为有必要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共同研究制定校内重大事项的机制、引入企业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机制等。

甄贵章(2005)也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并提出高职院校可以从4个方面加强产学研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承接企业产品和零件加工的订单;第二,利用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在岗工人、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新技术素质;第三,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发挥教师在产品开发、试制新产品方面的作用,在接触企业中为企业实现技术革新贡献才智和力量;第四,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汤文生在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维修生产中用到的一些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等基本技能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避免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难教、学生在教室里难懂的情况,尽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金雪龙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对策中提出,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化程度高、基础性广、实践性强,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强化师资力量和搞好实习基地的建设。

另外,潘卫东、汤胜民、张冬梅、相林扎布等还分别就医药企业、新型农业、电力、护理等行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提出了建议。

第五篇:汽车类技能型人才炙手可热

汽车类技能型人才炙手可热

[内容速览]“事业越是往前发展,对人才和教育的需求也就越强烈。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预计汽车维修业两年将新增八十万从业人员,因而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院长金伟强表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对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汽车领域出现了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

就业难,这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心声,截至去年底,仍然有一百万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一边是大学生就业 难,难于上“青天”,一边是汽车类技能型人才成为一大“缺口”。目前,我国汽车数量每年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 幅度上升,预计汽车维修业两年将新增八十万从业人员,因而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金伟强看来,这一期望成为现实并不遥远。他表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务院六部委确定为国家四类技 能型人才紧缺人才培训专业之一,根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提供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达到五十万,维修人才缺口八十万。不久前浙江宁 波职教中心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全市拥有一百万辆机动车辆,而维修人员则只有二万名,缺口非常严重。

据了解,按照浙江省“大港口”建设目标,五年后该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八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一千五百万标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现在每年全日制航海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不足一千人,形势严峻。(完)

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 企业看好知识型技能人才

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 企业看好知识型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然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类 型上,片面追求重学轻术(职业);在办学层次上,片面强调层层攀高;在办学规模上,片面认为越大越好;在学科定位上,片面要求综合求全;在办学目标上,更 是片面崇尚世界一流。上述做法造成单一化的发展方向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与就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近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面向上海市部分大中型用人单位,从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7份,实际回收137份,参加调研的企业包括英特尔、贝尔阿尔卡特、可口可乐、夏普、宝钢、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上海地铁、上海烟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接受调研的137企业中,国有企业有43家,占31.39%,中外合资企业 有31家,占22.63%,独资企业51家,占37.22%,事业单位3家,占2.19%,集体企业4家,占

2.92%,民营企业5家,占3.65%。

对于“是否需要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这一问题,有65%的受访企业选择了“需要”,仅有4%的企业明确表 示“不需要”,另有31%的企业表示“可以考虑”。而对于职位的需求上,42.11%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技术性工作职位上需要本科生,在行政和一线基层职位 上对本科生有需求的企业各有15.79%,另有13.16%和10.52%的企业需要本科生从事管理与研发职位。由此可见,企业更看好知识型高技能人才,也从另一角度表明了应用型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以上数据表明,具备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 才,也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就业市场的宠儿,在就业竞争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企业选择的前三位分别是工程师、基层管理人员和现场工程师,随后则是研发人员、技术员和一线技术人员。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综合能力、团队协作与敬业奉献,选择的比例分别是 20.47%、19.29%和15.53%,随后才是专业技术和外语水平,分别是13.18%和11.06%。企业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了学习能 力、逻辑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很多方面,而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奉献虽然看似基本,但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目前,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通过总结本科教育的经验,我们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在 这种条件下,大力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由之路。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大势所趋。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加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力度。

首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技术师、工程师、基层管理人员等。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技能各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特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以教会学生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或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掌握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技术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和应用研究能力,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

再次,应用型本科教育依托产学研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紧密联系,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紧密联系,以市场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产学研结合和合作。这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给大学生低调就业更多的理解

大学毕业,只意味着接受教育的程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一定不能从事某种职业。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 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而综合大学生就业难中的诸多因素,就业心态显然占据首位——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学生找 不到工作,只是他们出于体面和稳定的考虑,将目标定得太高。

针对大学生求职“好高骛远”之类的批评,我们已经看了太多,令人不解的是,当一些大学生真正脚踏实地低调就业时,却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同和理解 ——潘茜的就业选择不可谓不低调,但她却因此饱受非议。以这种现实困境反过来打量大学生求职的尴尬,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学生依旧自诩为“社会 精英”,而是我们依旧难以摆脱内心深处的精英情结,并把这样的情结强加给大学生。于是,一些大学生就业的“反常之举”才会令人“大跌眼镜”——前有北大才 子卖肉,今有大学生当洗脚妹。

仅从就业方面来考虑,潘茜选择洗脚行业没有任何不妥。作为一种合法存在的行业,大学生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选择洗脚业?大学毕业,只意味着接受 教育的程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从事某种职业,或者一定不能从事某种职业。如果说现在洗脚业存在着某些不规范的情况的话,笔者倒是更愿意看到高素质大学生的 参与,能够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扭转人们对这一行业的偏见。

实际上,潘茜之可贵不仅在于良好的就业心态,更在于其创业激情和理想。大学几年,潘茜始终没有放弃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她选择洗脚业也不是满足于 做一名普通的按摩师,而是看中了这个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时见诸报端的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人才的巨大浪费,更使人忧虑一些大学生独立进取精神 以及自主创业勇气的不足。潘茜理性而务实的选择,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如今,又一批大学生毕业在即,笔者希望潘茜能鼓舞他们求职的信心,而不希望看到舆论的过度苛责,使之成为打消大学生择业勇气的反面教材。其实,我倒很想问那些一味声讨潘茜的人——在你们眼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究竟该怎样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呢?6月17日《重庆时报》报道,西南大学中文系2004级学生潘茜本有机会选择稳定的教师工作,但她却放弃了,而是从基础培训学起,端起了洗脚盆,应聘做普通洗脚妹……这名重庆女孩在毕业前夕做出的选择,让周围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大学生就业不必都争做“白领”

作者:陈力,女,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共政策。

每年7月,都是大学生毕业的时节。目前许多大学生认为,只有进了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只有当了公务员、当了“白领”才有前途。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基层施展抱负,这种就业观念急需转变。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充分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更是强国之道。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招生规模,2001年以后 高校毕业生数量开始快速增长。据统计,2001—2007年,我国毕业生从103.63万增加到4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65万人。近年来,毕业生一次 就业率呈下降势态。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也被称为“知识失业”,即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者失业。一般失业主要有两 类情况,一类是“非自愿失业”,指人们愿意接受雇主提供的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另一类是“自愿性失业”,即指人们有就业愿望,但不愿接 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形成的暂时失业。

我国大学生失业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原因。一是结构性原因。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加之人 才培养本身存在滞后性,因此我国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 完善,市场机制对毕业生的配置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新旧体制同时存在,体制和机制障碍对毕业生流动和就业造成了不少困难;公共就业体系不完善,财政投入不 足,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服务需求等。这些都会造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流动,求职时间延长和求职成本增加,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 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受市场经济自然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将 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大学生就业“天之骄子”的情结必须彻底破除,学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促使他们转变观念,鼓励他们拓展视野,积极采取多种形式 的就业方式。

大学生就业率降低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有关。目前,很多大学生怕到基层就业。相比较而言,基层确实条件艰苦。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在招聘的重要关头选择 放弃,恐怕主要就是怕吃苦。有的毕业生还觉得,苦读多年,最后竟是到山区去当“新农民”,心有不甘。其实,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基层也需要更多掌握现代 文化的年轻人去充实,这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许多企业反映,有的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

耐劳精神。因此,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 择业观念和择业心态,不必都争当“白领”,应积极选择到基层需要自己的地方就业。

对政府来说,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控力度。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的双重结构性矛盾突出,这是通过市场机制所难以解决的。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增强政府的调控力度。同时,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毕业生跨地区就 业的户籍限制,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完善不同地区、部门之间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顺利流转的机制。比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到基层就业大学生 的支持力度,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毕业生供求匹配的综合政策干预,确保大学生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 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天地宽

当许多农村娃跳出农门,想在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时,大学生龙波和女友却一头扎回农村当起了“猪倌”。7年过去,龙波建了12个养猪场,在全国第一家给猪注册了商标,并创建了猪业合作社,拥有商标猪23万多头,产值逾千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随着国家统包统分就业政策的取消,大学生走上了市场化就业的道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减员增 效的重压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惑。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有发达国家的1/8,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 的需求日益增加。要让大多数人充分就业、真正就业,除了大力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岗位外,还要鼓励就业人员更新观念。因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除 了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外,还有观念不适应。一些人仍死守着旧的就业观念,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更不愿到一些脏、累岗 位就业。

大学生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则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大学生对自身期 望值过高,盲目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热门岗位和高薪待遇,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因此,要想自己能尽快顺利就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放 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其次是择业时,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更要考虑“ 我适合干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另外,这几年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大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趋势。

俗话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只要我们大学生能主动转变观念,进一步开阔视野,以理性、务 实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就会发现工作并没那么难找,生活中机会其实无处不在。也只有这样,“北大校花养狗”、“中科大才子养猪”、“北大学子卖猪肉成千

万 富翁”、硕士放弃20万年薪“回乡种红薯”、“博士愿去养鸡场”等新闻才不会引起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有知识和有技术的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历练人生的大学校。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一个新型农民不一定比做一个城市打工者差。

五大现状困扰应届生 大学生不再是“精英”代名词

下载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70通用型人才PK专业技能型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概念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概念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比如高级钳......

    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学生学不会,一切都是空谈,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否则,在怎么豪华的高楼大厦里也走不出高技能人才。 在......

    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化学工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是保证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因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拔尖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化工教育的历史使......

    「精品文档-管理学」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与解决路径探析_人

    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成因与解决路径探析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未知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

    中职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探究

    中职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探究 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张义明 【摘 要】本文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技能型人......

    2014年技能型人才入户广州详细流程

    2014年技能型人才入户广州详细流程(新广人整理)2014广州人才引进新政公布以来,很多申请者都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于是不断的打电话进行咨询,为此新广人对新政做了一个详细的总......

    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日益突出,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正在向以就业为导......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方法和途径初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向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强调基本技能优异的同时,也能使个人特长得到最大的发展。技能教育即为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