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摘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统筹城镇发展的关键。笔者近期对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对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了典型个案调研,在此基础上综合梳理了劳动力就业的具体状况,分析了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为了有效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实行就业状况动态管理,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援助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双向流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笔者利用业余休闲时间于2011年12月15日至3月15日对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摸底调查。调查采取到镇统计站查阅相关资料、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
本次调查笔者于镇统计站翻阅相关资料,协请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先后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93份,电话调查了40户农户,笔者然后对上述调查的相关信息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从而确保了此次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1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丁堰镇位于长寿之乡如皋的东大门,面积71平方里,截止2010年末(下同),该镇农业总人数47057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25363人,占农业总人数的53.89%;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人数24850人,占农业总人数的52.81%,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97.98%。就业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中其中女性就业劳动力人数12861人,占就业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1.75%。
该镇未就业的劳动力513人中有就业需求的有374人,未就业无就业需求的有139人。
2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
2.1劳动力就业行业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从事农林农渔一产的人数8424人(其中女性578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33.90%;从事二产的人数13368人(其中从事工业的人数8192人,从事建筑业的人数5176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3.79%,从事二产的人数中其中女性5611人;从事三产的人数3058人(其中女性146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2.31%。
2.2劳动力就业年龄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13865人(其中女性732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79%;36岁至55岁的7683人(其中女
性396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30.92%;56岁以上的3302人(其中女性157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3.29%。
2.3劳动力就业学历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小学以下学历的3883人(其中女性283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5.62%;初中学历的17755人(其中女性8681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71.45%;高中以上学历的3212人(其中女性134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2.93%。
2.4劳动力就业地点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于本镇境内就业的14099人(其中女性869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6.73%;于本镇之外南通市境内就业的5531人(其中女性2660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22.26%;于南通市境之外就业的5220人(其中女性150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21.01%。
2.5劳动力就业收入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年收入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2557人(其中女性1778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0.29%;年收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20779人(其中女性10562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83.62%;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514人(其中女性521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6.09%。
2.6劳动力就业其他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参加培训的人数较少,目前农村劳动力中真正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有4989人,仅占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07%左右;少数用人单位有拖欠工资情况,有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佳,带病打工;有的虽然是作为农村劳动力但实际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隐性失业还较严重。
2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2.1内因
2.1.1文化和技能素质低
农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丁堰镇闲居的农村劳动力中90%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技能素质也较低,掌握一技之长的则更少,一些还存在顾虑思想,不愿走出家庭,不敢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接受就业培训少,而且许多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培训。他们现有的素质技能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就业能力,难于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缝纫、电子操作、纺织、钳工、焊工等行业,从事餐饮和个体小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业领域狭小,落后的技能制约了转移的步伐。
2.1.2观念较保守
一是依赖性强,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多数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普遍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及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切合自身实际。农村普遍都不考虑自身素质和技能实际,希望找到一份既轻便又自由,收入又高的工作,不少虽然承认自己缺乏劳动技术,但在择业意向中,仍持有追求体面、轻松等心态。有些人认为做清洁工、家政服务员没面子,怕吃苦,嫌工资少等,而宁愿赋闲在家;大多数人不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认为在企业务工不自由;在就业区域选择上,都要求在本市区域范围,不愿外出就业。三是农村家庭观念厚重,尤其是女性,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小、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外出务工障碍重重。有些人存在怕、难思想,怕导致家庭不和、外出工资不能兑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适应外地生活,受骗上当等。落后的心态制约了就业的步伐。丁堰镇农村人均耕地1.32亩,农民靠种田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这就养成了不少农民尤其是农村小富即安的心态,总认为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种田是最保险的“饭碗”。这种“小农意识”大大制约了丁堰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从而使该镇近5000名劳动力隐性闲居在家。
2.2外因
2.2.1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
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企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能满足想就近务工的农村的就业需要,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制约了对就业的需求。
2.2.2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我镇劳动力市场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落后的劳务市场制约了就业的步伐,在丁堰镇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中介组织发育不全。
2.2.3就业竞争激烈
人多岗位少,你不去就业他就业,客观上加剧了就业压力。
2.2.4就业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
实行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企业范围很少,据调查,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参加保险的人数占比不高,其中用人单位或雇主为就业劳动力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40.8%,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为39.9%,缴纳医保的比例为36.5%,交纳失业保险的比例为26.6%,部分企业对职工劳动保护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在就
业过程中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输出地的非法职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受利益驱动,提供假信息,蓄意欺骗求职者的报名费和押金;另一方面,输入地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打工者权益的组织机构,使得许多打工者一直都处于试用期,或试用期满即予解聘,还有的打工者在打工期满后,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
3.加快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对策建议
3.1加快现代化进程步伐,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载体
3.2加强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3.3强化制度服务,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
第二篇:**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
**镇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
本次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镇对全镇*个村作了深入调查,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县乡镇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员情况表”、与各村主管劳动就业工作人员座谈和电话调查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就业人员收入分布情况、就业收入、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作了调查,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劳动力系指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的农村人员,下同)占总人口的*%。
二、劳动力在本镇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乡镇以外县内
就业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县外市内就业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市外省内就业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省外就业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三、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
六、对就业收入的调查,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收入在2000-3000元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收入在3000-4000元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人,占总劳动力的*%。
*村驻村企业共有*家,其中包括钙厂,石子厂,饭店等,共吸纳农村劳动力余人*,其中*碳酸钙厂于*年建厂,吸纳农村劳动力*余人,创业典型有***。
*村驻村企业共有*家,其中加油站*家,脱硫粉厂*家,砖厂*家,共吸纳农村劳动力*余人,创业典型有***。
综上分析,为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我们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在就业的各个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如果这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获得很好的安置,将会影响新型农村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农业的不断进步,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及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建议,我们调查小组分别对韩家结庄、黄家庄村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就业劳动力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村劳动力的在思想上有了根本上的转变,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人外出打工,全家人脱贫致富”的顺口溜在农村广为流传,鼓励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综合分析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出现以下现状及特点。
1、从年龄、性别结构上看,16-18岁的占农村就业劳动力总量的2%;19-50岁的占76%,50岁以上的占22%。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以19-5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其它岁数段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劳动力性别方面,男性劳动力约占60%,女性约占40%,总体上呈现南多女的现象。
2、从受教育程度看,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农村就业劳动力中,小学学历及以下的约占30%;初中学历约占57%,;高中(中专)学历约占11%;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2%。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韩家结庄和黄家庄村的劳动力学历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约占总人数的87%。
3、从劳动力就业方向看,两个村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30%左右的村民从事农业,70%左右的村民从事非农业。在从事非农业的70%村民中,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最高,占40%;从事的制造业的约占20%;从事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职业的约占30%,其它的约占10%,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就业正在向非农业方向转变,在非农业中就业的种类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4、从就业的地域上看,适龄劳动力主要在本村周边的市县就业,约占村民总数的60%,而外出到本市之外就业的村民约占总数的40%,在外出到外市就业的村民主要以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主,流向趋于固定性。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主要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在劳动就业转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劳动力的在就业上存在盲目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不断向外转移,但是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20%。这些劳动力在就业上的无序化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它会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最后往往造成自身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甚至上当受骗,损害了自身的利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集中在小学、初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综合素质偏低,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变慢,同时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务工农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工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就会受限,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一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文化程度低、缺少劳动技能、市场适应能力弱、就业竞争力差的现象。
3、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根据调查,一半左右的的农村劳动力已更换过企业,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40%左右。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几乎所有地方在户籍、医疗、公共就业服务、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地区歧视,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造。还有由于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机制不活,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加上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不利于就业的稳定性。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显示农民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不高。除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较高,其他的社会保险不仅农民工自己参保的少,企业更是很少为员工购买,农村劳动力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更低。绝大部分农民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如此一来土地就承担了农民生存、发展、就业及养老等重任,具有了社会保障功能。农村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外出谋生,遇到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它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会变得难以解决,所以村民不敢贸然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在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好工作时,农民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造成“离乡不离土,进厂不进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出就业。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由于综合素质方面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外出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劣势,我们小组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政府要注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基层政府所在地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使农村劳动力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接受统一的就业服务,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的全过程享受免费服务,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也要成立劳动保障室,配备劳动保障协管员,明确职责,并接受乡镇劳动保障站的业务指导,使就业信息能够在用工者与求职者之间形成对接。
2、多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职业学校的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技能,提高在未来职场上的求职技能。同时,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提高外出务工村民的维权意识。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以此提高他们维权意识,保护自身的利益。
4、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继续巩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加大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力度,使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够得到维护。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合所有城乡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土地方面,由于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依靠,各级政府要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要求征地企业按一定比例安置被征地农村劳动力,已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虽然现在劳动力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高淳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高淳县农村青年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调 查 问 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在您认为符合您想法的答案后打“√”● 本乡、本县企业招工信息您是否知道:知道一些()不知道()基本知道()● 当地企业招工您愿意去吗?愿意()不愿意()看情况()● 您不愿在本地企业务工的原因是:待遇低()发展前景小()业余生活枯燥()不能开阔眼界()● 您觉得当地企业工资待遇比外地企业低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有人说,在当地企业务工比外出打工可以省下不少开支,实际就等于多赚了钱,您这样认为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如果您在当地企业务工,是否能兼顾家里的农活?可以()不可以()一般()● 如果您在本地务工的工作与您理想中的工作相差太远,您会:继续安心工作()勉强工作()努力适应()辞职()● 如果您外出务工,主要目的会是:赚钱()外出见见世面()不愿干农活()实现自身价值()● 您所了解的外出务工的途径有:亲戚朋友介绍()政务劳动服务等中介组织()自己出去找()其他()● 您认为理想的务工地点:县内()本市()发达地区()无特殊期望()● 您羡慕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人吗?羡慕()不羡慕()● 您觉得在本地企业打工比外出打工更好吗?是的()不是()不一定()● 您现在在家务农主要从事什么?种田()养殖()副业()小生意()● 您觉得在家务农可以赚到比外出打工更多的钱吗?可以()不可以()不一定()● 当地有关部门有组织参加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吗?有()没有()● 您有参加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吗?有()没有()● 如果您想到本地企业务工,最想得到政府什么帮助?知识技能培训()介绍务工信息()政府部门统一组织()● 超市招收营业员与企业招收工人,您更愿去哪?超市()企业()● 用人企业到职业培训机构举办免费培训班,您愿意去吗?愿意()不愿意()● 您不愿外出务工的原因是:如今农民减负,种田不至于饿肚子()上有老下有小,没办法外出()不习惯企业上下班的节奏()不知道怎么出去()不敢出去闯,外出遇到很多困难()
第五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是劳动力最大的提供市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做好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充分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为进一步合理置和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所做的充分准备。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全县2010年外出务工人数,以及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
2.在家待业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
3.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变化趋势;
4.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5.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6.我县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二、从调研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xxx(县市)总人口59.6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万,占总人口的66%农业人口401万中,除老人小孩等无劳动能力人口外有农村劳动力29.53万,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约5.3万,自主创业人员约13.1万本地企业吸纳用工约6.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4.1万。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就业地区为北京、天津、唐山等周边大城市,1
从事工作主要为钳工、瓦工、电焊工、钢筋工、木工、电工、水暖工等高强度的脏累工作。
自主创业人员主要是依靠周边砖瓦厂、砂石厂的个体运输户和个体经营商户。
2.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略有上升,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逐年上升。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县内非农就业比例上升,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经营经济经营方式所取代。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1. 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将大大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
2.3.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进程,有利促进城乡
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五、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
1. 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速
度和规模。
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居民身份差异
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并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3.4.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诚实劳
动者再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
5.6. 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期实现稳定就
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7. 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六、促进措施:
近日,我县(xxx)第一批50名“xx月嫂”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工作。以“嫂子家园”月嫂职业培训为代表,强力打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劳动力再就业的劳务品牌。
x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不断加大培训财政投入,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阳光工程”积极为劳动力就业架起桥梁,有计划有重点的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对现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有效整合。
为保证“阳光工程”见到实效,xxx市劳动保障部门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在当地媒体开辟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就业信息”专题栏目,帮助农村劳动力克服“小富即安”等观念,及时传递就业信息,同时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持卡制度,跟踪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农民提供“舒适就业,安心务工”的就业环境。
调查人:xxxx班 xx
xx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