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堰镇幼儿园2010年度工作计划
丁堰镇幼儿园2010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幼儿园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丁堰镇中心初中工作思路与要求,以巩固现代化教育创建成果,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为发展宗旨,以常规求特色,创品牌;质量求突破,争一流为主要思路,践行“以学生为本,师生共成长”的理念,实现“放大教育一条街示范效应,打造丁香书韵教育品牌”的重要目标,促进内涵提升,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构建绿色、人文、和谐校园,创办人民满意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档次,巩固已有创建成果。
2、加强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具有特色的协作型团体。
3、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绿色和谐校园”的主题活动为平台,打造幼儿园“绿色教育”特色。
4、全面提高保教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起“丁幼”人真诚朴实、博学善思的公众形象。
三、具体任务
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科学优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教师自我管理新格局和园部协调的管理势态。倡导管理人员学在先、做在前,形成一支善思考、敢创新、能吃苦、愿奉献的管理队伍,与全体教工一起共同营造团结、协作互相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2、构建多元的评价标准,尊重教师的个人差异,促进每个教师的各自提高。通过《星级教师评比细则》,设立“个人发展规划”目标落实奖,引导教师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点和再发展,让教职工在“规划”中享受成功,体验情感上的满足。
4、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力度,本学期要求各个班级对常规管理常抓不懈。组织学习幼儿园管理规范,强化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以及协调水平,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全新的工作理念,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5、重视财产管理,消除设施、设备的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人为浪费,把平时的记载、学期末核对物资与奖惩挂钩,确保财产无一流失。科学管理和使用幼儿园已有的各项设施,通过活动区使用登记表等方式,实现谁使用谁整理的管理规则,提高各项设施的使用价值。
6、以“人”为本,加强素质建设,寻求教师队伍跨越式发展。重视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促进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拓宽教师视野,为教师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加强教师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促使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优化教职工服务意识,做到“笑脸迎家长、爱心献幼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丁幼”人真诚朴实、博学善思的公众形象。
7、以“教”为重,管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本学年,将进一步规范管理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备好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制作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具,分区活动的指导及教具的投放等。在集体备课中,强调以《纲要》为指导,围绕我园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合理地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制定、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地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发展。开展“人人上好课”的活动。通过随堂听课、跟踪检查、随机检查等形式管理教学过程,检查备课及教具准备情况,促进教师主动备好课、上好课。规范幼儿园各种档案和资料室的管理工作,极力为教职工的发展助力,做到物尽其用,做好档案整理、严格把好安全关等各项工作。
8、加强幼儿园博客管理,建构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联系的平台。保教工作:
(一)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加强安全管理,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时,要研究安全工作;落实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布置安全工作;检查教育保育时,要检查安全工作;领会安全考核细则,开学初签定安全责任状。
2、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各项突发事故预案。落实各种消毒制度并加强检查、指导。配全两教一保,提高保育人员的保育及安全意识,要求保育员在幼儿入园前送好饮用水,离园前必须进行水、电及各种开关进行巡视,并承担协助教师管理幼儿职责。
3、把好晨检关,做好全日观察及记录,做好师、幼体检及计划免疫、疾病防治等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定期为幼儿家长开展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定期出卫生知识专栏,向家长介绍卫生保健、科学育儿的有关知识。
5、保教人员切实做到勤巡查、勤动手、勤提醒,勤管理,做到随时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井然有序。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和幼儿活动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6、关注幼儿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除了作好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外,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保护视
力、保护牙齿、消防安全模拟演练等等。
7、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点心食谱,并定时上墙,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又美味。让幼儿吃得开心、让家长放心。
(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1、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落实新《纲要》,学习新《纲要》,并写好学习笔记。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组织幼儿相互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有机结合。
2、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开展优秀教学活动评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优化教学活动组织,扎实搞好教学。
3、加强集体备课。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制定各项教学、活动计划,注重教材的分析把握,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
4、继续开展互相听课、年级教研课活动。开展“一课三研”、“一课多研”活动,每位老师每周必须听课一节,园长每周听课三节,听课后及时评课。
5、挖掘本地资源,探索如何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设置和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角和材料。以年级为单位,积极商讨设置适合本年级幼儿活动的区角内容。每学期开展1-2次主题环境与区角创设评比活动。
措施:
①要求教师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指导方式,注重活动的效益。
②抓好常规教学工作,通过检查各班环境情况、看教学反馈等措施,了解熟悉各班教学实际情况。从而确定好教研专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
学研究。
③创设体现园本特色的活动环境,使环境具有以下的特点:● 以尝试为主线,突出尝试精神,体现班级亮点。
● 以使用性为主线,创设家庭式的环境布置模式。
● 以互动为主线,强调师生互动,让墙面会说话。
● 注重区角主题活动的延伸,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进行学习、探索。
6、要求教师坚持点名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并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及一日活动常规,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反思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促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执笔习惯、倾听习惯、幼儿自理能力等)。
7、以“绿色教育”为特色,体现绿色办园理念,全面启动特色教学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注意幼儿环保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各种技能,并及时地向社会、家长反馈幼儿教育成果。保教人员要重视对自然角、种植园地、饲养角的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幼儿爱劳动、爱护动植物的良好品质。
8、发挥本园的优势,关注幼小衔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寻求使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途径。尝试开展《幼小衔接课程方案》实施的研究,进一步突出办园特色,体现创造性活动课程,探讨园本课程的改革。
(三)教科研工作
1、以“研”为导,加强教育研究,促进专业理论不断更新。
借助教研活动进行探讨、对话、观摩、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继续进行对新《纲要》的领会、贯彻,组织教师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开展研究性、探讨性、常规性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2、各课题组要继续进行定期实验研究,形成阶段性总结争取出成果。家园社区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良好形象。通过板报及宣传栏积极向社会、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教学特点和科学育儿经验等,树立“服务到家”意识,定期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上门的帮助,推动学习型家庭的研究与延伸。
2、丰富家园联系栏,及时张贴本周教学安排表,宣传家教知识,向家长介绍一周工作重点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争取家园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为帮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巧手妈妈”和“巧手奶奶”竞赛活动;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幼儿生日会;召开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组织家长会等,以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互动。
4、做好家长问卷调查工作,针对家长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幼儿园工作的服务更体贴,收效更大。
第二篇: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关注失地农民 完善社会保障——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在全市责任制目标考核中连续位居前列。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经济的发展,依附的是土地资源,没有土地资源一切将无从谈起。作为一级党委政府,一肩肩负的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神圣使命,一肩扛着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郑重许诺。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如何关注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2003看,我镇成功地引进了上海制皂集团整体搬迁的项目,新建一个占地450亩的专业工业园区,投资2.5亿元,需要拆迁农户64户,用地涉及95户,工程之大、用地之多,这在我镇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先例。任务之繁重,情况之复杂,也是我们工作中从未遇到过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我们深知: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只要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任务再大不可怕,困难再多不可畏,矛盾再多终化解。2003年5月份出版的《半月谈》内部版,围绕失地农民调查刊载了三篇文章,文章讲: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文章中也反映了部分地区在用地建设中,不关心农民利益,补偿标准偏低且资金不完全到位,不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造成了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这一期《半月谈》的出版,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思想上的共鸣,我镇三套班子组织了学习讨论,即将拆迁的村民也自发的组织了学习讨论,文章引发了我们工作上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给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高层的信息。经过反复的学习,党政一班人首先统一了思想,在拆迁安置动员会上,党委宋书记郑重表明:项目建设要加快,但保护好拆迁户、征地户的利益也是我们的责任,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严格依法办事。为了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党委政府建立了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组,宋健书记亲自挂帅,镇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土管、农经、社保等工作的相关同志和相关村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的领导。
二、创新工作机制㈠关于土地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资金的到位《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费为4至6倍。土地补偿费我镇取的是上限10倍,安置费也都在5倍以上,有6倍,甚至有的达到了7倍以上。年平均产值,我们的实际数只有1102元,考虑到地理位置及全部拆迁等因素,我们研究后,年产值定为1300元/亩。文章说,一些地方青苗补偿费平均只有498元,而我们的青苗费是910元/亩。对于土地补偿安置费,协议一经签订,付款50%,搬迁结束一次性兑付到位。㈡关于失地农民中劳动力的安置对失地农民,在过去的历史上,存在“土地工”、“土地保养工”等安置办法。而今,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政策规定,对失地农民则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办法,失地的农民从眼前考虑,也容易接受。我们在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同时,必须切实维护用地单位的合法权益。我们己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的人口年龄结构做了调查,对于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且符合用工条件的,可向镇劳动就业服务站提出申请,由镇劳动就业服务站与制皂公司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这一点,在制皂园区建设及招工录用的过程中已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失地农民中70%左右的劳动力被安置在制皂集团工作。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失地农民自发创业。在三产服务业发展中,我们的失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各显神通,自谋职业,自创门路。㈢关于失地农民中中老年人生活保障的考虑在这次拆迁评估工作中,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老年人担心失地、失业后的生活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使失地农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关键是看广大的农民对一次性土地补偿安置费等如何来安排。土地补偿安置标准再高,但补偿额终究是一个绝对值,用一分就会少一分,难免会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从有限的土地补偿安置费中拿出一部分给中老年人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较为理想、较为现实的养老方法。根据市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保险测算方案,如果把土地补偿安置费等用来参加保险,你所获取的收益,将比存在银行更为理想,甚至超出目前土地流转、出租获取的收益。据测算,本次征用土地范围内的农民人均可得到2万元左右的补偿安置费。根据现行农保政策预测:如果现在年龄是60周岁或60岁以上,一次性投保2万元,从缴费次月起就可每月领取养老金167.4元,全年可领取2008.8元;如果现在年龄是55周岁,一次性投保2万元,从缴费的次月起就可每月领取养老金152.6元,全年可领取1831.2元。参保年龄越轻,到龄领取的标准越高。至今为止,制皂园区拆迁失地农户共参保49人,已有19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皂园区失地农民通过妥善安置,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绝大部分失地农民在制皂集团谋求了一份相应的工作,生活得到了保障;部分中老年人通过参加农村养老保险,领取领老保险金,解决了一定的生活费用。但随着一些农副产品的涨价,生活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2003年拆迁时大米0.7元/斤,而目前涨了近一倍;以前可以自生炉火烧饭,现在液化气及电费都有一定的涨幅;少数农户劳动力缺乏,生活上也遇到一定的困难。我们将想方设法,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常生活。
1、对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我们将积极协调制皂集团安排适当的工作,同时在新建的新堰居民小区
试行物业管理市场运作机制,妥善安置部分大龄劳动力从事物业管理服务。
2、对于失地农户的子女一经进入社会,将协调制皂园区优先安排工作。
3、对于失地农户中生活确实比较困难又无稳定收入或家中有大病重病者,可以列入农村低保对象。失地农民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尽管我们按法规、政策已实施了偿补,但补偿金不能代表损失的全部。我们不能让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失地农民,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三篇: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关注失地农民完善社会保障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在全市责任制目标考核中连续位居前列。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经济的发展,依附的是土地资源,没有土地资源一切将无从谈起。作为一级党委政府,一肩肩负的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神圣使命,一肩扛着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郑重许诺。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如何关注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
2003看,我镇成功地引进了上海制皂集团整体搬迁的项目,新建一个占地450亩的专业工业园区,投资2.5亿元,需要拆迁农户64户,用地涉及95户,工程之大、用地之多,这在我镇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先例。任务之繁重,情况之复杂,也是我们工作中从未遇到过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我们深知: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只要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任务再大不可怕,困难再多不可畏,矛盾再多终化解。2003年5月份出版的《半月谈》内部版,围绕失地农民调查刊载了三篇文章,文章讲: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文章中也反映了部分地区在用地建设中,不关心农民利益,补偿标准偏低且资金不完全到位,不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造成了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这一期《半月谈》的出版,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思想上的共鸣,我镇三套班子组织了学习讨论,即将拆迁的村民也自发的组织了学习讨论,文章引发了我们工作上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给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高层的信息。经过反复的学习,党政一班人首先统一了思想,在拆迁安置动员会上,党委宋书记郑重表明:项目建设要加快,但保护好拆迁户、征地户的利益也是我们的责任,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严格依法办事。为了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党委政府建立了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组,宋健书记亲自挂帅,镇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土管、农经、社保等工作的相关同志和相关村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的领导。
二、创新工作机制
㈠关于土地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资金的到位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费为4至6倍。土地补偿费我镇取的是上限10倍,安置费也都在5倍以上,有6倍,甚至有的达到了7倍以上。年平均产值,我们的实际数只有1102元,考虑到地理位置及全部拆迁等因素,我们研究后,年产值定为1300元/亩。文章说,一些地方青苗补偿费平均只有498元,而我们的青苗费是910元/亩。对于土地补偿安置费,协议一经签订,付款50%,搬迁结束一次性兑付到位。
㈡关于失地农民中劳动力的安置
对失地农民,在过去的历史上,存在“土地工”、“土地保养工”等安置办法。而今,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政策规定,对失地农民则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办法,失地的农民从眼前考虑,也容易接受。我们在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同时,必须切实维护用地单位的合法权益。我们己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的人口年龄结构做了调查,对于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且符合用工条件的,可向镇劳动就业服务站提出申请,由镇劳动就业服务站与制皂公司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这一点,在制皂园区建设及招工录用的过程中已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失地农民中70%左右的劳动力被安置在制皂集团工作。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失地农民自发创业。在三产服务业发展中,我们的失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各显神通,自谋职业,自创门路。
㈢关于失地农民中中老年人生活保障的考虑
在这次拆迁评估工作中,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老年人担心失地、失业后的生活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使失地农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关键是看广大的农
第四篇:丁堰镇二季度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丁堰镇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二季度)
全市一季度社会管理创新阶段考核后,我镇对标找差、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坚持紧扣“重点”、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强推“工程”四个环节,二季度的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一、紧扣两项重点管理创新有中心
二季度我镇紧扣城乡社区管理创新试点及大调解工作两大中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㈠整合三大资源,新型社区管理抓示范
1、整合五大组织资源,新型社区管理示范工作组织到位。我镇成立了由镇党群书记任组长,政法、组织、工会、民政、妇青团等部门组成的城乡新型社区管理工作领导组,指导并直接参与试点工作,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试点社区全体干部会议,充分领会城乡社区管理试点的要求,分工负责,时点推进,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
2、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搞好三类服务。
皋南社区根据城乡新型社区创新管理的要求,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涵盖了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以满足居民多种 需 1
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按照“五室、两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的要求,对皋南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平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并根据各岗位及职能部门的要求配齐了社区工作人员。三大超市运行正常。
3、整合社区人力资源,搞好四项管理。
根据岗位设置,试点社区利用现有正式人员及志愿者合理分工,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责任。通过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三防”管控及环境管护这四项管理来实现新型社区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投入十多万元建设了小区监控系统,建设了皋南法治文化园,结合环境四位一体管护队资源建立了皋南社区综治长安队。
㈡夯实四个基础,大调解工作促和谐。
充分利用六月份大调解宣传月的契机,我镇以四个基础建设为切入口,做实大调解工作。
1、加强村(社区)调解室建设。
在建设标准化村(居)综治警务室过程中,我们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了村居调解室,各村因地制宜,或独立、或合用,都有了固定的调解阵地,按统一的要求制度上墙,工作人员挂牌上岗。
2、加强村(社区)调解员队伍建设。
我镇对全镇各村居的26名专职调解员都订立了聘用合同,明确了职责、报酬、聘用期限。并进行了专题的、实用的业务培训。通过调解文书制作入手,启动大学生村官成调解能
手工程。
3、加强村(社区)调解员信息化建设。
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官,每个村(居)都发放了大调解动态令盘,各村居正在学习和逐步完善南通大调解平台工作。各村矛盾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4、加强村(社区)调解一键通建设。各村(居)的调解一键通正在安装和调试中。
六月份的大调解月宣传月中,我镇累计张贴标语12条,开展大调解培训3场次,一次大调解宣传街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
二、严格过程控制管理创新有特色
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特殊人群管理我镇严格过程控制。
在社区矫正工作上,坚持用以人为本的信念来做好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实行从行为矫正向心理矫正延伸。经常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教育、心对心的排忧解难9如困难救济、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就业招聘会等),感化他们认真改造,自学接受矫正。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在积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的同时,又针对每位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三见面”、“三必访”,即每月与社区服刑人员见面,与社区服刑人员家属见面、与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村居委会见面;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波动时必访、社区服刑人员生
活困难时必访、社区服刑人员社会交往异常时必访。二是完善审前评估机制,将保证制度引入审前评估,不断提高矫正效果。三是对个别重点对象明确信息员,实行掌握行踪,预防又犯罪。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平台的作用,定期通过信息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警示,做到了防微杜渐。
在安置帮教工作上,重点抓好衔接、安置、帮教三个环节,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三知”(知人、知情、知心)、“三包”(包教育、包转化、包安置)、“三落实”(帮教责任人、帮教任务、帮教措施落实),确保无脱管、漏管、帮教率达100%,安置率95%。具体工作上一是定期走访,通过走访一方面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忧解难。二是结对帮教,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安置帮教工作,如在全镇开展离退休干部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帮教,取得较好效果。三是以卡管人,对五年内顺归人员建立跟踪查卡制度,随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预防重新犯罪。
三、推进四项工程法治建设促发展
一季度,我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法治、抓好法治促发展”的理念,以继续保持南通市法治乡镇这个目标,高效运作,全力推进法治建设四大工程。
1、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程。按上级要求建立法制工作室,明确了一名具有法律工作者资格的人员担任法制员,凡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均进行法律审核,同时建立并完善政府及其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由于注重依法行政,今年以来成功处理陈
明华涉地行政案件,一次性撤回8起行政诉讼案件。
2、推进“公民法治驿站”工程。目前全镇已建法治驿站12家,按照皋依办[2011]5号文件的要求,由镇统一制作了各驿站的制度和流程并指导驿站对照制度、流程履行职责,切实发挥驿站的作用。福来法治驿站作为全镇法治驿站的领头羊,省、南通市、本市各级领导多次到站指导工作,《人民法院报》以一个版面进行了专题报道。
3、推进民主法治“强基升级”工程。目前我镇现有南通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2家。今年确定新创南通市民主法治村(社区)1家,新创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家,确保我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命名率达85%以上。为此,3月29日,我镇专门在皋南社区召开了民主法治“强基升级”工程现场推进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4、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强化“一镇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村(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其中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已基本规范设计到位,40%的村(社区)已落实了法治文化建设方案,并有2个村(社区)实施到位。
以上是我镇二季度主要做的几项工作,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第三季度将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争创全市先进。
第五篇: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
摘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统筹城镇发展的关键。笔者近期对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对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了典型个案调研,在此基础上综合梳理了劳动力就业的具体状况,分析了该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为了有效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实行就业状况动态管理,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援助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双向流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笔者利用业余休闲时间于2011年12月15日至3月15日对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摸底调查。调查采取到镇统计站查阅相关资料、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
本次调查笔者于镇统计站翻阅相关资料,协请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先后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93份,电话调查了40户农户,笔者然后对上述调查的相关信息通过定量研究、分析,从而确保了此次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1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丁堰镇位于长寿之乡如皋的东大门,面积71平方里,截止2010年末(下同),该镇农业总人数47057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25363人,占农业总人数的53.89%;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人数24850人,占农业总人数的52.81%,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97.98%。就业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中其中女性就业劳动力人数12861人,占就业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51.75%。
该镇未就业的劳动力513人中有就业需求的有374人,未就业无就业需求的有139人。
2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
2.1劳动力就业行业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从事农林农渔一产的人数8424人(其中女性578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33.90%;从事二产的人数13368人(其中从事工业的人数8192人,从事建筑业的人数5176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3.79%,从事二产的人数中其中女性5611人;从事三产的人数3058人(其中女性146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2.31%。
2.2劳动力就业年龄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13865人(其中女性732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79%;36岁至55岁的7683人(其中女
性396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30.92%;56岁以上的3302人(其中女性157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3.29%。
2.3劳动力就业学历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小学以下学历的3883人(其中女性283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5.62%;初中学历的17755人(其中女性8681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71.45%;高中以上学历的3212人(其中女性1343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2.93%。
2.4劳动力就业地点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于本镇境内就业的14099人(其中女性8697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6.73%;于本镇之外南通市境内就业的5531人(其中女性2660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22.26%;于南通市境之外就业的5220人(其中女性1504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21.01%。
2.5劳动力就业收入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年收入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2557人(其中女性1778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0.29%;年收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20779人(其中女性10562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83.62%;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514人(其中女性521人),占就业劳动力总人数的6.09%。
2.6劳动力就业其他情况
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参加培训的人数较少,目前农村劳动力中真正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有4989人,仅占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07%左右;少数用人单位有拖欠工资情况,有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佳,带病打工;有的虽然是作为农村劳动力但实际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隐性失业还较严重。
2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2.1内因
2.1.1文化和技能素质低
农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丁堰镇闲居的农村劳动力中90%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技能素质也较低,掌握一技之长的则更少,一些还存在顾虑思想,不愿走出家庭,不敢接受新鲜事物,因此,接受就业培训少,而且许多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培训。他们现有的素质技能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就业能力,难于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缝纫、电子操作、纺织、钳工、焊工等行业,从事餐饮和个体小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业领域狭小,落后的技能制约了转移的步伐。
2.1.2观念较保守
一是依赖性强,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多数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普遍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及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不能切合自身实际。农村普遍都不考虑自身素质和技能实际,希望找到一份既轻便又自由,收入又高的工作,不少虽然承认自己缺乏劳动技术,但在择业意向中,仍持有追求体面、轻松等心态。有些人认为做清洁工、家政服务员没面子,怕吃苦,嫌工资少等,而宁愿赋闲在家;大多数人不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认为在企业务工不自由;在就业区域选择上,都要求在本市区域范围,不愿外出就业。三是农村家庭观念厚重,尤其是女性,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小、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外出务工障碍重重。有些人存在怕、难思想,怕导致家庭不和、外出工资不能兑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适应外地生活,受骗上当等。落后的心态制约了就业的步伐。丁堰镇农村人均耕地1.32亩,农民靠种田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这就养成了不少农民尤其是农村小富即安的心态,总认为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种田是最保险的“饭碗”。这种“小农意识”大大制约了丁堰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从而使该镇近5000名劳动力隐性闲居在家。
2.2外因
2.2.1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
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企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能满足想就近务工的农村的就业需要,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制约了对就业的需求。
2.2.2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我镇劳动力市场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落后的劳务市场制约了就业的步伐,在丁堰镇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中介组织发育不全。
2.2.3就业竞争激烈
人多岗位少,你不去就业他就业,客观上加剧了就业压力。
2.2.4就业的社会保障相对滞后
实行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企业范围很少,据调查,该镇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中参加保险的人数占比不高,其中用人单位或雇主为就业劳动力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40.8%,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为39.9%,缴纳医保的比例为36.5%,交纳失业保险的比例为26.6%,部分企业对职工劳动保护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在就
业过程中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输出地的非法职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受利益驱动,提供假信息,蓄意欺骗求职者的报名费和押金;另一方面,输入地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打工者权益的组织机构,使得许多打工者一直都处于试用期,或试用期满即予解聘,还有的打工者在打工期满后,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
3.加快丁堰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对策建议
3.1加快现代化进程步伐,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载体
3.2加强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3.3强化制度服务,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