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研训院到中樟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调研指导工作
县研训院到中樟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调研指导工作
为深入推进我县小班化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月16日,县研训院一行10人在吴烨虎副院长带领下到中樟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调研指导。
各课教研员7:30分就到我校,查看校容校貌、班蓉建设情况以及学生早读情况。教研员们还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本次听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9个学科,共安排听课12节。课后,调研组成员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了探讨交流。
下午3:30,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各教研员讲评了听课情况,指出了我们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就如何优化小班化课堂教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吴烨虎院长做了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对我校近年来在小班化教育工作上取得成绩给予肯定,就学校如何开展小班化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体现小班化特点,小班化工作中学生座位的不同安排,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分层指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本次小班化课堂教学调研,将有助于中樟小学小班化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将为促进广大教师提升小班化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第二篇:青岛教研室到新世纪小学进行调研
青岛市教研室到新世纪小学进行教学调研
2013年11月15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江守福带领小学部各学科教研员一行五人,来黄岛区新世纪小学进行教学调研。
调研组一行通过深入课堂、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师生座谈等多种调研方式,把脉课堂,问诊教学常规管理,倾听学生和老师们的心声,面对面地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调研组一行对随机抽取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共七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学科目标设定、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高效课堂打造等多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世纪小学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对学校的特色课程——好书共读、思维训练、竖笛、陶笛、篮球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黄岛区教学、教研指导工作做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下阶段的教学、教研工作,尤其是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调研工作从上午8:30一直持续到中午近1点,调研组一行平等、和蔼的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精湛、高深的业务指导水平为基层学校的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本次调研活动,对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起到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三篇:中辛安小学2008年教学研训工作总结(推荐)
中辛安小学2008年教学研训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要求。我校在2008年的课题研究中,立足于校本研究,教科研一体化,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制度管理为推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要求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度管理
我校目前有课题2个。为了加强对课题的制度化管理,今年我校出台了教学研训制度,明确了教研的目的,对学校教研领导机构、课题立项、课题管理的形式、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等做了明文规定。它规范了课题的管理模式,各课题组的成员对于自己应做的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防止了挂教研的牌子而不做研究的虚名,对学校的教研工作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更扎实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从08年春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常规、展示、评估制度改革以来,学校两个课题的研究已经逐渐步入了正轨。从本的课题常规检查、展示活动中,可以看出课题组工作的面貌焕然一新,课题组长热情高涨,带领课题组老师进行扎实而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注重以研讨课为切入口,以实验老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目标,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课题研究的成效。各课题组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我校新的教研管理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完善。
1、计划引路,突出重点。本初,我们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即完善科研制度、扎实课题研究、增强教研能力。
2、教科研结合,课题活动丰富、有效。
本,学校将课题组展示活动与教研结合起来,向全校的老师呈现。在这样相互交流、探讨的氛围中,课题组的活动也逐步提高了质量,逐渐丰富、有效。一方面,体现在互动式的研讨 中。课题组一改过去重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式的学习活动,转而注重案例分析、讲座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紧扣课题的重难点,开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分析和反思等多方面的研讨活动,很大程度提高了活动的成效。如数学课题组采取的“专题——研课——评议——反思”;语文课题组采取的“研课——展示——研讨”等形式,都充分的展示了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老师和学生的成长中。在课题活动中,逐渐树立了课题是为了老师、学生服务的思想。把研究成效侧重放在学生学习成果、身心成长的实效上面。通过课题老师的小专题讲座、现场做课、技能展示等,我们看到我校的老师成长起来,他们在参与课题活动的过程中,正由单纯地执教者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向型转换,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同时,通过活动我们也看到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观察生活,这无不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成效。
三、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构建“反思型校本教研”模式,强化老师的反思意识。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反思型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我校教研组建立了以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互动为特征的反思型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把反思贯穿于教研的整个过程之中,积极开展“五步骤”校本教研程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试教--观摩研讨--总结反思。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由教研组长负责,每位教师在组内上一次教学研究课,每节课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互相观课,评课交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推出一节典型课例在全校集中展示,大家共同研讨。每听一节课,教师都认真记录,包括观课记录、评课意见、反思建议等几个内容,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写下反思。
(2)反思,主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机智之处,反思学生的不同见解、反思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的教学改革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 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老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2、构建“研训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强化老师的学习意识。站在理论层面上的思考与反思,加上通过思考与反思的行为跟进是培养素质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重新思考教研和培训的功能定位,在校本教研工作实践中采用了“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何使研训一体化实实在在开展起来,解决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使教师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我们经过探索和实践,基本作法是研究作引领、问题即专题、研讨求认同。
(1)研究作引领——把活动引向实处
在校本研训一体化中,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专业引领,从过去的“我要求你什么”转到“你有什么要求”,从“我有什么”转到“你需要什么”,从“我给你什么”转到“我们共同解决了什么”。为实现这三个“转”,我们的教研活动以研究为基础,进行专业引领。在专业引领过程中,有“师生式”引领,即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的通式培训; “牵手式”引领,发挥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学校中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为校本研训的引领人,全程参与研训活动;“问题式”引领,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帮助他解决或共同解决。
(2)问题即专题——使活动内容实在
研训一体化要取得效果,必须从教师能感受到、看得到、经常困扰教师教学的问题入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问题才会真正得到解决,教师才会真正有所提高。因此,我们采取多种途径,筛选、提炼教学问题。一是在理论对话中筛选、提炼教学问题。二是在听课评课中筛选提炼教学问题。三是在教师观看远程教学名师教学反思中对比提炼教学问题。通过上述途径,我们提炼出了许多一线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3)研讨求共识——追求活动实效 在专题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训模式。
①学习:即围绕专题,寻求理论指导,教师们或独立、或集体、或读书或上网,寻找和学习相关理论,夯实自身理论基础。
②研讨:教研组围绕专题,交流理论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张。研讨有二种方法:一是离散型研讨。即围绕专题,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不管对错,所思所想,一吐为快。在交流中,在争论中逐渐拨云见日,实现取长补短;二是中心型研讨,围绕主题,由一个骨干教师作专题小讲座,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少走弯形,收到事半功倍功效。
③实践:专题研讨形成共识后,把共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进行说课、上课、评课,重视同伴互助,博采众长,实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共赢效果,把共识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④反思: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何在?老师们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首先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效果如何。再逆过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对研讨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研训一体”校本教研模式,让每一位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经历一个“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运用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评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通过同伴互助,教师间互助封闭的现象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交流的合作,是同事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帮助,新的教研文化,营造了一种新的教研氛围。
3、构建“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强化老师的对话意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建立在一些新的理念基础上,教材也围绕这些新理念进行组织和编写,因此教材无论是在呈现方式上,还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实这些理念,是校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2008年,我们采 用了“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模式。“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要求,“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研究过程一般为:定课、研究教材—分析学情、计对比点—学习并观摩—会诊式研讨—写出反思材料。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定课、研究教材
每个教研组确立一位教师作为执教者,其他成员共同进行教案的策划和设计。执教者作为主导者,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思考,遇到问题则寻求同伴的帮助,在同伴的讨论中寻求灵感。组内每个成员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在研讨中思考、在研讨中提高,针对一个重点如何处理,一句话的引导语如何落实,一个难点如何突破,一个活动如何设置,都是组内成员讨论最多的东西,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2)分析学情、设计对比点
教研组根据研究的课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定一节课对比的主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验学生前后测分析等多种方法,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尽可能客观地收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
(3)学习、观摩
全体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结合研究的课题进行各方面的学习,寻求理论指导。然后是一名执教者在大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全体老师进行听课、学习,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去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敏锐度、灵活度。
(4)写出反思材料
结合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老师的评课意见,教研组再次比较分析,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解释,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得出比较结论,写出反思材料。
4、构筑清新自主、丰富多彩、教学扎实的课堂教学平台 课堂是实验研究的主阵地,是课题研究的实验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展示教师研究的成果。刘慧芸老师执教的《分 数的基本性质》、孙叶群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教学理念新颖,各环节设计精巧,选材经典,教法务实,重视思维,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独特气质,她们共同为振兴中心校的教师展示了作为孝义市教学能手的风采。
四、教研效果比较突出
1、校本教研走到今天,我们学校逐步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我们的教师从执行教研发展为我要搞教研,从被动教研发展为热衷教研,从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拓展到学校教育教学、教育发展等教育问题的反思,无不体现出校本教研给教师带来的乐趣,给教研带来的活力与生机。
2、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效地促进教师把教育科研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归纳、表达问题的科研能力。
我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正扎实推进,为学校的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将继续努力,力求取得预期的效果。
2009年1月10日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华侨小学
汤艳梅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务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广大师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时刻感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 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教育观倡导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索的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展现,这一观念现在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合作交流的形式屡见不鲜。其次要建立“严而有格、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陶行知就讲过:“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赋予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因此,学生的个体行为必须限定在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范围内。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的不持久性,要求教师要有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行为集中到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做好课前预习,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要求对 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句要查字典、查资料并作标记,感到疑惑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交流探讨;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结合课后的习题多加思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笔者课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为(1)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词义;(3)思考阅读提示的习题。
三、明确教学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导向作用。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总结分析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可以学到什么?还需要什么?真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明确,是指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需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需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如一位教师在教“给予”词语时,她把词语板书完后,指着“予”这个字问:同学们,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沉默了一会儿说:“是一个生字!”、“是一个和“矛”很像的字”,“是一个多音字!”。教师要的答案是“一个多音字”,而学生恰巧不能说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绕老绕去。表面上课堂是开放的,能体现师生互动,但实际上有效的时间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浪费了。其原因,是所提的问题不具体,指向性不明,因此出现了上述费时,费事的低 效现象。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吗?还有一个读音你们会读吗?”学生很快能进入状态,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个多音字。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阅读课时,不做任何要求,盲目地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学生读得口干舌燥,依然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盲目没有目的的读,是一种低效的读,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必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课文,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法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死气沉沉的课堂效果肯定没有活跃融洽的课堂效果好,创设新颖的课堂肯定要比平凡单调的课堂效果要好。而且学生情况也不同,如有的学生希望听到知识容量大的课,而有的学生就喜欢老师“吹牛”,将知识贯穿于轻松幽默的语言中。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课堂模式是老师根据教学参考文献和课后的习题来设计。学生听老师讲或学生读文本后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的目标是把固定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师生不能越雷池一步。因为考试答案很标准,且责任重大。而现在则提倡多元解读。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任意解读。老师怕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或自尊,基本都是鼓励。即便是说错了,也用差不多的话搪塞,或不置可否的态度,形成了一种只要说就有道理的定式。但这不并不是说语文的问题回答没有规范性。有些知识点学 生必须是要会的,比如修辞的表达作用是一定要规范回答的。
课堂教学应该讲究“序”,但又没有固定之“序”。只要教师们“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具有灵活应变的课堂调控能力,完全可以设计、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记叙性文章可以采用讲授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在编演课本剧中学习课文,有些文章也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了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虽然现在语文界对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谁也无力阻挡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那快速而有力的脚步。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多次利用性、便捷性、美观性、大信息量等优势。它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最好帮手。不仅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而且要教会学生使用。
网络的出现给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而恰当地利用这一资源。它们能够给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关键是要理解一句话:“运用要恰当。”目前它只能是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阅读课就缺少了语文阅读的“原汁原味”。例如,在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教师们可以通过播放朗读带,并用多媒体微机播放一些诗 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物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通过多媒体微机的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掌握和运用有效地课堂教学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中如何进行语音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中如何进行语音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语音占很重要的位置,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如果语音不准确会给交流带来很多障碍,甚至误解。而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有她的特殊性。首先,她不是母语,在学习中运用的地方不像母语那么多。其次,她现在低年级就开始教授,相比以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语音教学呢? 首先,了解小学英语单词语音教学的特殊性
以前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小学低年级最好不要先学习音标,尤其不要集中地学习音标。那么是不是就靠教师反复的领读,学生听后模仿,教师纠正来解决读音的问题呢?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即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如果学生第一遍听的读音是不正确的,或是听得不清楚有误差的,那么要去纠正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英语单词语音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样教一个单词,总有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模仿老师的发音,导致发音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律。当然小学阶段不要一开始就讲语言知识,语音规则,更不要让学生记规律条文,而是要分不同阶段逐步的渗透语音教学。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英语,应该在掌握了一定单词之后,通过“自然拼读法”,渗透发音规律。
其次,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程度的语音教学
低年级可根据汉语拼音进行辅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不能让初学者只单纯地靠行为习惯、机械模仿、鹦鹉学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英语,否则就将低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有口无心的习惯。初次学习字母,在教学了某个字母后可以给出一组由这个字母开头或含有该字母的单词,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尤其是辅音。比如教学了字母b后,给出一组单词book, box, boy,bag,然后请学生认读,初步感知字母b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类似的发音还有很多。如汉语拼音中的b、p、m、f、d、t、n、l、g、k、h、s、z等,发音就类似于英语中的辅音[b]、[p]、[m]、[f]、[d]、[t]、[n]、[l]、[g]、[k]、[h]、[s]、[z]。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去学习相关的英语语音,就会减轻学习的负担,使学习由难转易,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呆板、枯燥的死记规则。而对比英、汉语音间的不同点,可以使学生引起注意,防止出错。
从中年级开始我们要帮助有效学生拼读和记忆单词,避免死记硬背。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按音节拼读、记忆是保持有效记忆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仍旧以teacher为例,可以这样引导:t-e-a、tea, c-h-e-r、“cher”, teacher。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以音节为单位进行记忆,是对字母组合等发音规律的一种实际运用。坚持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即使对单词的拼写有所遗忘,但只要会读这个单词,他就能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回忆起来。而且这样的方法还便于学生今后按音节、举一反三地记忆单词。并进行元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
高年级则可渗透音标教学,这符合现行的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不仅可以先让学生试读,教师还可以板书音标,划分音节,再带领学生一起拼读出新单词,对一个单词中发音有难度的音节尤其需要这样的引导。
第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音教学(1)以旧带新
对于刚学英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读单词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读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旧带新、音形义结合是最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如,在低年级中简单的单词可先认读单词中的辅音字母,如教授park时,先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单词pencil认读p这个音,根据单词bike认读k这个音。让学生有一个认读单词的意识,然后教授park这个单词。中高年级则可以引用一些字母组合来教授新单词。如在教hear之前,先复习bear,然后擦去b改写成h,这时学生马上会产生音形的联想,然后显示其含义。这样,一个词的音形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迅速掌握了hear一词,产生了以旧带新的良好效果。
(2)分音节记忆单词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越来越多,单词也多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换,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利用音节记忆,由此背出或听写单词也可以分步进行,教师边写单词便让学生读。如,我在教学cinema这个单词时,先板书ci,在写ne,然后再加上ma学生就能够拼读出这个单词。再如,教学ham+bur+ger时,先写出nurse,purse,让学生回忆感受ur的发音,再板书bur-hambur-hamburger,学生很快就读出这个单词。还可以根据教师范读试写单词。
(3)通过游戏、竞赛来进行语音训练。
小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小学生好胜,就让他们在竞赛中练;小学生好奇,就让他们在悬念中猜。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紧张而激烈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比一比,谁的音发得最佳”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学生十分喜欢做这类游戏,而教师又利用学生的兴趣,在玩玩赛赛中巩固了所教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4)巧用诗歌
教师还可选择一些诗歌、绕口令、歌谣、歌曲等,让学生练习,或让学生欣赏性地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学生能通过自己一口漂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如:练习元音[ai]的发音,一年级的英语书上就有这样一首儿歌“I like my bike.I like my bike.I like my kite.I like my bike and my kite.”在读的过程中,配上了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打拍子,热情洋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即使课后,他们也会背诵这些有趣的韵律诗,从而达到了练习语音的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英语教师更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因此,在小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语音,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英语单词强有力的武器,为他们将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