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

时间:2019-05-12 12: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

第一篇: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

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

课程:

学院:

姓名:

园林建筑小品特色——建筑构造课结课论文 教师: 班级: 学号:

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

摘要:

园林建筑小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于生活,但在现今社会中,却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盲目抄袭,使城市的失去特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域由人作为主要活动载体施加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地域为人们服务的小品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性。但是随着文化受到各种外来的冲击,技术与文化逐渐趋同,大量平凡的作品在城市中出现,城市有的地域特色被削减。在不满于地域特色消失,试图保持原本存在的地域特色,面对着新文化的冲击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以滇西北不同文化背景为依据,系统地对滇西北园林建筑小品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比较。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是滇西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分析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地域特色为打造滇西北园林景观做出铺垫。

关键词: 藏族白族纳西族色彩应用

1.园林建筑小品发展趋势

1.1 整体景观的协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们不断地致力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整体景观的独特组成部分之一园林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园林建筑小品附属于地域建筑、地域环境等共同组成大环境,保证环境的整体协调,人流活动的流畅性。现在的地域景观收到新文化、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影响,小品作品逐渐消失自身的特色,许多作品和地域景观格格不入,导致地域景观新旧不一,不伦不类。希望在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的冲击下,挖掘和融合地域特色的因子,警惕本土文化记忆的丧失,更要在自我更新中保持特色。

1.2 对人性的关怀为发展前提

园林建筑小品除了其自身的使用功能要求外,欣赏价值也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还有通过小品的装饰性提高园林建筑的鉴赏价值,这就要求园林建筑小品不紧满足人们的生活行为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发现人、重视人、服务人、启发人的人性化过程。随着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也走到了搿关注人的设计“这一步。因此在设计和应用园林建筑小品时,应坚持人.为本,结合人的行为特点,心里需求等综合考虑。

1.3 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园林建筑小品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的文化,而作为本土特有的创作元素与精神正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在满足人的需求和环境前提下,具备一定文化内涵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具备吸引力,反映着城市的文化精神面貌,表现了城市的品质和性格,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走跟国际化结合的道路,才能为地区继承和发挥旅游城市的特色。

2.滇西北园林建筑小品概况

2.1 藏族的园林建筑品概况

在藏族的发展史上,苯教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是生根于原始公社时期的宗教,当佛教传入之前,就已在古代藏族社会中广泛传播。7世纪中叶,佛教在藏区传播过程中,逐渐吸收了藏区本土文化,于1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颇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藏族的园林建筑小品特色随着苯教、佛教的衍生而衍生,并有着密切的因缘。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1957年9月13日成立,而迪庆藏族其本身受西藏地区藏族的影响,园林建筑小品的特色更明显的体现在西藏地区流传过来的藏族民族特色上。

2.2 白族的园林建筑小品概况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唐宋是白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这个期间白族与中原地区交往密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还同化了一部分迁移来的汉族。白族先民自古就与民族先民杂居共处,同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

可见,白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吸纳其他文化的民族。而最早的园林建筑小品则受其本主崇拜影响较深。同时,在唐代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典型的代表有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

2.3 纳西族的园林建筑小品概况

在纳西族的发展史上,纳西族主要受东巴教影响,东巴文化指纳西族东巴教文化,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缩影。东巴文化有些有关道德的教义、教规影响着一代代滇西北地区纳西族人民的行为规范。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源于纳西先民远古的巫教。从民族特色的角度出发,纳西族更多是采用了东巴文字、东巴画装饰于园林建筑小品上。其次,在纳西生活习俗中,最具特点和最稳定的是祭天习俗,纳西族的人们往往将一些物化的如狮子、龙等神兽塑造出来,保佑他们。

3.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分类

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使用功能、装饰功能、设置位置等。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影响,可将建筑小品分为两类,五种。

3.1 宗教建筑小品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宗教的特征之一就是维持人和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思想上的平衡,也就是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宗教建筑小品的修建用作人们祭祀等活动物态化。云南省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的省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宗教与多种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使云南的宗教呈现出很强的民族性。

(1)迪庆为藏族自治区,宗教文化更多在迪庆藏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原始苯教、藏传佛教等多种宗教并存、发展。藏传佛教在藏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等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传佛教文化成为藏族文化的核心。

(2)白族宗教具有多元并生的特征。它是五大宗教(佛、道、伊、天、基)并存,兼有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形态的多层次、多种类的多元宗教区域。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本主崇拜、佛教和道教。

(3)历史上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也信仰外来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源于纳西先民远古的巫教,后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逐渐吸收了藏教的苯教,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

在受以上文化的影响下宗教建筑小品主要有:宗教建筑小品之祭祀小品和宗教建筑小品之佛寺装饰小品。

3.2 民间建筑小品

民间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传承的习俗、艺术活动及其他的社会观念的精神和物质的产物,寄托于神话传物,从而塑造出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地域性特色研究神灵的形象来加以保佑生活幸福安康。

3.2.1图腾小品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倾向的符号图腾意识,它们是和本民族的文化观念相连的。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1)藏族图腾

在藏族的佛寺中常常塑有鹿的雕塑。此时,它们代表自然的和谐和神之净土的无畏,还

代表着佛陀在斯里那他鹿野苑的初转法轮。与孤寂的犀牛一样,鹿象征着断灭,因为它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过夜。

(2)纳西族东巴神谱中的图腾

纳西族非常崇拜青蛙。纳西族人以此寄托对蛙的崇敬之情。青蛙的雕塑多摆设在庭院、广场的。

飞螺是一只长着翅膀的海螺,它是海神,亦是一种东巴用的法器,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双鱼则分别是保护、勇气和吉祥的象征。多用于雕塑艺术小品。

(3)白族图腾

雄鸡是白族先民崇拜的图腾。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节徽的图案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鸡。除以上几种动物外,还有很多腾图也被运用于园林建筑小品。不过图腾意识固然有着民族特色,但不是所有园林建筑小品设计都能用图腾意识来表现,应根据主题内容来定,用图腾意识表现园林建筑小品只是一种手段,而园林建筑小品的表现和体现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客观地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设计观念,才能很好地体现出园林建筑小品的含义。

3.2.2 民俗小品

在某个特定的地域内,发生有不同的民俗故事,人们会把这些故事作为题材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而作为园林建筑小品即独立有代表性、又统一于大环境之下,是表现这些题材很好的载体。如:五朵金花、传奇人物、生肖、自然山水、金榜题名、大理的“风花雪夜“、街容街景、歌舞、节日庆、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地域性特色研究典等。

3.2.3 生活小品

在滇西北地域内,人们会逐渐形成一些特有的生活习惯,从生活来源中会无意识的造就一些生活类小品,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大理扎染用的木桶、避邪小品用的挂在大门入口、丽江古城中的木制作。

4.滇西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地域特色影响因素

云南滇西北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演绎方法根植于传统民族美学和宗教信仰,导入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在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创新当地文化中的要素,进而创造出真正富于地域灵魂的小品。建筑、装饰、雕刻、绘画的材料和技术揉合了纳西、白、汉、藏等民族的风格,形成丰富多彩的特点。

4.1色彩应用分析

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会因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因素而形成自己特定的或偏爱使用的色彩,并展现在城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色彩成为表达城市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反映城市形象气质的重要因素。

各民族的色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由颜色为表征的符号存在于民族审美意识中,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心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滇西北地区民族对色彩的喜好及运用是在与自然融合的审美的习惯中孕育的出来并有着自身的色彩崇拜,并运用于建筑小品上。

(1)黑色: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是纳西文化的最初胚胎,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例。

(2)白色:白族,崇尚白色,不只是服饰、民居,整个大理古城的建筑以白色为主调。

纳西族,白色代表善良、正义,白色崇拜是后期唐宋时期才出现的,是受到白族、藏族的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藏族,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他们对白色的偏爱几乎到达了崇拜的地步。在雪域高原广大的蓝天下,白色被认为是最吉祥、最纯洁的颜色,白色自然也会广泛应用到与他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建筑装饰上,并成为民居墙体装饰的主要色调。这些古朴精巧的藏房隐隐约约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

(3)红色:在藏族的文化观念中红色是权利的象征,是英勇善战的英雄们的鲜血的标志,是血气方刚,战斗意志旺盛的体现。所以,红色代表着尊严,象征着一种威慑的力量。从宗教意义上看,也赋予人以驱邪的解释。因此,部分藏族的衣服和妇女的头饰选择红色。特别是藏族建筑的外墙,基本上分为红、白两色,通常宫殿、民居和寺庙常用白色。寺庙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等建筑的殿堂外墙常用红色,所以红色明显象征

(4)金色:藏族佛寺建筑小品装饰多采用金色。金的美学价值就在于他的金属光泽,这种光泽是一般颜色所不能反映的,由于很难获得,使金从一开始就作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金碧辉煌”、“金光闪闪一依然传达着人们对于金的渴望与追求。

(5)灰色:大理的白族民居采用灰瓦白墙并将山水画和诗词绘在墙上,再加上白墙上独特的花纹,真是种淡雅的丽。还有些村落则采用灰瓦红墙。丽江古城的灰色屋顶与天空成为一体。

4.2设置位置分析

园林建筑小品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小品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小品外形轮廓,使小品与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不同的园林小品设置于不同的位置有着它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意义,如藏族的白塔多设计在雪山高处代表着一种崇敬的思想。摩岩石刻在岩石壁上随处可见藏族经文,以及随处可见刻有经文的石头或石块,象征吉祥幸福。丽江古城进门就有标志性的建筑小品——大水车,而在整个丽江古城的水系上则分布有大大小小形状类似的小桥和水车。

5.结论与建议

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宪章》中提出:“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一地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景观的发展必须探求适合自身条件的途径,即所谓的“殊途”,表达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要保持景观的“异质化“或“多元化”,把握地域性特征,重视与地域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结合起来,重构性地创造具有本民族的地域性特色景观,从而实现地域表达,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第二篇:西北少数民族及宗教信仰

西北少数民族概况

西北地区通常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五省区,总面积3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在这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自古就有中华民族的众多成员,生息繁衍成长发展。今天西北地区的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回族东乡保安,萨拉,土族,裕固,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族,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俄罗斯,蒙古,藏族,满族,达斡尔等十八个少数民族。

西北地区民族人口,多寡不等,2000年统计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的有东乡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和锡伯族四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有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保安族,裕固族六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塔塔尔族。从分布地域上看,相对集中分布于新疆维族和甘宁青为主两大地区,新疆为主要聚居区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你甘宁青三省为主要聚居区的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

西北少数民族居住的生态环境 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为邻。新疆深居亚欧内陆,西跨塘庙高原,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横贯中部,南北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两大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则是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绿洲,这里终年干旱少雨,但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上的条条河流却从四周涌向盆地,汇成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她奔腾东流,与开都河,孔雀河等河流一起,灌溉着盆地边缘的绿洲农田,为该地区发展农业提供这么优越的条件。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历来是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

地理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新疆各民族的传统经济。新疆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维吾尔族,锡伯族。南疆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地区也许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其中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但是部分哈萨克族也兼事农业。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分别居住在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和天山西部与帕米尔高原交界的山地草原地带。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因人口较少居住又相对分散,其中有较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所以从事商业者较多。

西北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

汉藏、阿尔泰、印欧语系的各语族、语支。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居住在哪个汉语方言区就操哪种汉族语言,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东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土族: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新文字正在推广。

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裕固族:东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汉语。

撒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借用汉语文字书面交际。维吾尔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现在使用老维吾尔文。哈萨克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柯尔克孜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孜别克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塔塔尔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锡伯族: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塔吉克族:印欧语系。俄罗斯族:印欧语系。

西北民族的宗教信仰

西北民族地区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伊斯兰教,其他的还有喇嘛教、东正教、以及萨满教等原始信仰与崇拜。

1、伊斯兰教: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柯尔克孜、保安、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

2、喇嘛教:土族、裕固族、锡伯族、蒙古族。

3、萨满教等原始宗教

在锡伯族、裕固族、土族、哈萨克族中比较突出。锡伯族在接受喇嘛教的同时,仍保留着原始的萨满教信仰和祖先崇拜。

西北民族的族源问题(见笔记)

1、东乡族、撒拉族、土族 东乡族:一般认为主要归于元代色目人与蒙古人的融合,西征的一支军队屯居河州东乡,与蒙古、汉、藏等民族融合,元明之际形成。

保安族:13世纪随西征军东来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初在同仁一带游牧,后逐渐土、汉、回等民族,元明之际形成。

撒拉族:来源于中亚撒马尔罕地区西突厥五古斯部落的一支—撒鲁尔人。循化。元明之际形成。

以上三个民族居住在甘青一带河州,都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也有相当比重。明初实行土司制度,后清朝逐步改土归流,先后进入地主封建制的发展阶段。

土族:吐谷浑与蒙古族驻军,后明朝政府迁入大批汉族,并融合了少量的藏族、维吾尔族,元明形成。元明时代,经济已经转变为农耕为主,兼事畜牧,元朝,册封土官,1931年,才废除。

2、维吾尔族(p561明清时期的维吾尔社会政局)

3、撒里畏兀儿—裕固族(见撒里畏兀儿名词解释)

4、哈萨克:可以追溯到乌孙。等

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全国2000多个县、市,比较集中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其次是甘肃、青海、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及3个直辖市,在全国的城市几乎都有其聚居区。现有860万人口。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主要成份,“回回”一词由民族他称而发展为自称。另有一批被称为“蕃客”的回回,是在唐初就来到中国经商的穆斯林的后裔,在与汉、蒙古、维吾尔等族的长期交往中,发展形成了我国的回族。回族以汉语文作为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文。伊斯兰文化在回族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很大,表现出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广泛密切交融。农村中的回回往往自成村落,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与手工业;城市中亦往往集中在某一街区,形成小社区。多从事商业与手工业。我国历史上回族在革命斗争和文化科学方面都有伟大贡献。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天山以南为主。人口有720多万(1990年)。“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为“团结”、“联合”。其族源可远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的“丁零”。丁零被作为“铁勒”、“铁历”、“赤勒”、“敕勒”之后,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的先世。公元7世纪铁勒中的几部组成“回纥”部落联盟,怀仁可汗与唐朝交好。9世纪以后,在西域定居的回鹘人与周围古代民族融合,逐渐形成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对开发、保卫、建设西北边疆有伟大贡献,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品享誉国内外。以农业为主,擅长植棉与园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本民族文字,有新老两种,老维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新文字是拉丁化的。信奉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海西。人口有110多万(1990年)。其先民是公元前2世纪就生活在新疆北部和伊犁河流域的乌孙部落联盟,经2000多年的发展,至15世纪末形成哈萨克族。“哈萨克”意为“脱离者”、“避难者”,或“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政府又为其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除少数定居从事农业经济外,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信奉伊斯兰教,但由于牧业经济的影响,清真寺与经文学校都较少。热情好客,吃苦耐劳,体魄强健,性格豪放,能歌善舞。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发达。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新、辽、吉、黑、青、甘、宁、冀、豫、川、滇、京等省(区)。人口4806849人(1990年)。“蒙古”为本民族自称,最初只是蒙古语族诸部中一个部的名称,系唐朝时代“室韦”的一支。《旧唐书》称“蒙兀室韦”。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7世纪向西迁移游牧,逐渐与突厥语族部落融合,分衍出孛儿只斤、泰赤乌、扎只刺、兀良哈等部落。12世纪初,组成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合木黑蒙古”联盟。随着力量的壮大,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先后击败塔塔尔、蔑儿乞等部落,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统一后的蒙古族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驰骋亚欧,开辟了东西交通,建立了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国四大汗国;南下占据中原,征服大理、吐蕃,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元帝国,奠定了中国版图。蒙古族大多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通用13世纪时创制、后经多次改革的蒙古文,俗称“旧蒙文”。早期信奉萨满教,元代后多改信喇嘛教中的黄教(即格鲁派)。1947年5月1日在内蒙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解放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则半农半牧或从事农业。能歌善舞,精于骑射。传统居住形式为蒙古包,现很少见。多食牛羊肉、奶制品和炒米,喜喝奶茶。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有37万多人口(1990年)。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缺乏直接完整的史料文献,可以肯定的是与13世纪元代在西北地区的军屯活动有关。在东乡地区屯兵收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当地回、汉、蒙古、藏等民族经元、明两代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东乡族。过去该民族自称为“撒尔塔”,源于蒙古语“黄色的”,反映了东乡人眼睛与头发的颜色特征。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语言中蒙古语词汇占60%左右,汉语借词较多。现在兼通汉语,使用汉文的人很多。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信仰伊斯兰教,教派较多。解放前被称为“东乡回”或“蒙古回回”,与以上有关文化特点相联。1951年被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以其主要居住地东乡命名。

土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海和甘肃的另外一些县亦有散居者。现有19万多人(1990年)。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先后吸收了部分羌、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发展形成了独立民族。自公元初至元朝统一中国,“吐谷浑”一名在世籍中并不鲜见。元代汉文史籍中,始把“吐浑”记为“土人”。其族源与蒙古族最为密切,所以民族自称中过去曾有“蒙古尔”、“蒙古尔孔”等。元、明时已留驻或迁徙到今西宁、互助一带。早期从事畜牧业,主要养羊,今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副。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要信仰藏传佛教。民间文艺以唱“花儿”民歌影响最大。妇女的刺绣女红独具艺术风采。

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和东北三省。人口为17万多人(1990年)。祖居地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是最初的摇篮,后迁至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从事渔猎生活。多数人自以为是“鲜卑”人后裔,清初被编入八旗。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征调1016人,连同家属3000余人开赴新疆屯戍,形成分居东北与西北的状况。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民族文字。以农业为主业,农闲时喜欢捕鱼打猎。信仰多神,也有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多射箭能手,为国家队输送过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锡伯族善于学习,有不少翻译人才,享“翻译民族”美誉。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最集中。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克苏、喀什和黑龙江富裕县亦有少数分布。现有人口14万多人(1990年)。“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关于其含义,有“40个部落”、“40个姑娘”和“草原上的人”等解释。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史书就记载他们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是匈奴的部属。唐代和元代是柯尔克孜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与中央政府和中原地区交往密切。元亡后,迁到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地区荒僻的深山中,发展变得缓慢。主要经营畜牧业生产,兼营农业和畜产品加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部分地区通用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著名史诗《玛纳斯》具有世界影响。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民间工艺美术以刺绣与编织最著名。热情好客,讲究礼节。

撒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现有8.7万多人(1990年)。其先民是元代从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辗转迁徙至青海来的,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无文字,多用汉文,有部分人懂藏语。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园艺发达,盛产梨、杏、葡萄、枣、核桃、花椒等,循化地区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尤以鸡蛋皮核桃著名。信奉伊斯兰教,解放前教派较多。民间文学发达。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民间曲调十分优美动听。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人口有3.3万多人(1990年)。“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已活动在新疆南部的许多地区,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部落,是塔吉克的先民。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塔吉克的地方政权及先民,与中原王朝及称雄一时的周围政权都有较多交往。清代沿用元朝的名称,称其为“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多数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曾使用波斯文,现改用维吾尔文。高山游牧型经济,以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有“马上民族”之称。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玛仪派,教徒不封斋,不朝觐,除老年人每天在家做两次礼拜外,一般人只有节日礼拜活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敬重老人,民风淳朴。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人口有1.4万多(1990年)。其先民可以追溯到中亚古代的粟特人、花拉子模人、大夏人、大宛人等。族名产生于13世纪。当时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公元1312-1341年),统一了分散在中亚的各个部落,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国人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4世纪以后,部分乌孜别克商人沿“丝绸之路”到中国内地经商,有些人逐渐在新疆的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18世纪中叶,迁入新疆的人数大增,直到20世纪初,仍不断有人迁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大多数人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少数人从事牧业,兼营农业。妇女尤擅刺绣,在新疆久负盛名。信奉伊斯兰教,建有较大的清真寺,有些寺内附设经文学校。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现有人口1.3万多(1990年)。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直接祖先是古代分布于罗斯河流域(今乌克兰的基辅地区)的罗斯部落。9世纪时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时解体分裂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部落。13世纪末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崛起,到16世纪末,开始向多民族国家发展,逐渐成为俄罗斯帝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我国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末由沙俄迁入的。19世纪末和十月革命前后由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的更多。新中国成立后,确认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的是俄文。俄罗斯族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经济从业较复杂,有修理业、运输业、手工业、农业、园艺、饲养家畜和养蜂等。生活习俗与独联体的俄罗斯人相似。有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裕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现有人口1.2万多人。其祖先可追溯到古代的回纥(详见该条),公元4世纪末见于史书。公元840年,回纥汗国在天灾和外敌的夹击下崩溃,部众分几支向西、向南迁徙,到达河西走廊甘州的一支被称为“甘州回纥”。他们是裕固族的直系祖先。至895年占领甘州城,建立独立的政权,控制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维持政权100多年。1028年,甘州回纥政权在西夏的进攻下崩溃,其中一支退至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布泊、若羌一带,自称“撒里畏兀尔”。在元代被列为色目人之一种,与蒙古人接触很多,并接受藏传佛教。至明代东迁到河西走廊,逐渐形成单一民族。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黄泥堡的以农耕为主。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喇嘛教黄教。

保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墩、高李、甘梅3个村庄。现有1.2万多人。是由元代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军屯垦牧,与周围的回、藏、土、汉各族人民交往融合而成的兄弟民族。明万历年间在同仁县境内设置了保安营,筑建了保安城,隶属河州卫。清同治初年,由于不堪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领主的欺压,而辗转迁至今居地。他们聚居的地方仍像在同仁一样,被称为“保安三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多通汉语文。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副业。腰刀“保安刀”是驰名国内外的精美工艺品,具有实用、装饰和收藏价值。信奉伊斯兰教。社会习俗与周围的回、东乡、撒拉族相似。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伊宁、塔城、阿勒泰、昌吉、乌鲁木齐等地。人口为4873人(1990年)。史书上曾有“达怛”、“达达”、“达靼”等不同译名,“鞑靼”一名最早见于唐代。15世纪时,塔塔尔人是喀山汗国的主要居民,16世纪归并入俄罗斯。19世纪时,部分塔塔尔人陆续迁入我国新疆。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信奉伊斯兰教。民间音乐舞蹈在群众中广为流行,能歌善舞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

第三篇: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教案

《园林规划设计》电子教案 模块三:园林绿地组成要素设计

项目四: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园林建筑小品的概念

掌握园林小品的设计,并能正确处理各小品的位

置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园林建筑的造景作用与园林小品的造景作用

并熟记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原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乐学。

采用自主探究和、讨论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说,会做。

采用拓展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园林建筑的造景作用与园林小品的造景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园林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重点掌握服务类小品和展示类小品的设计内容和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园林设计中,不仅仅要有植物、湖泊等,更要有园林建筑与园林小品。那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片,你能给园林建筑、园林小品一个具体的定义吗?

生:观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二,新课讲解

(一)、园林建筑小品

定义:建筑小品一般指这一类体形小、数量多、分布广,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富有情趣的精美设施。园林建筑小品的地位

(1)、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都是作为组景的一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点景、赏景、添景的作用。

(2)、园林建筑小品中有一部分属于公共艺术范畴,公共艺术承担着宣扬民族和地域精神文化、陶冶情操的作用。2 园林建筑小品类型

①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②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③展示小品:各种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说明牌等,起到一定的宣传、指示、教育的功能。

④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3 园林建筑小品作用(1)作为被观赏的对象。

(2)运用小品的装饰性来提高园林建筑的鉴赏价值。(3)将功能作用较明显的桌凳、地坪、踏步、桥岸以及灯具和牌匾等予以艺术化、景致化,可取得某些艺术趣味。

4、各类园林小品分析(1)服务类小品(2)装饰类小品(3)展示类小品(4)照明类小品

一 服务类小品:包括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特点: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作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或利用花坛、花台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道来作椅、凳等;围绕大树基部设椅凳,既可休息,又能纳荫。

1、座椅

座椅是园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具”,是供游人休息的必要设施。座椅在园林中具有实用功能还有组景点景的作用。兼具观赏、休息、谈话的功能。

2、座椅的设计要点:

1)满足人的心理习惯和活动规律的要求

2)园林中有特色的地段,面向风景,视线良好,较好的人的活动区域;

3)方便性和私密性的要求;

4)座椅的数量应根据人流量大小而定。5)座椅尺度符合人体工程学。

3、座椅制作材料

可采用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

(一)花架的形式

①廊式花架。最常见的形式,片版支承于左右梁柱上,游人可入内休息。

②片式花架。片版嵌固于单向梁柱上,两边或一面悬挑,形体轻盈活泼。

③独立式花架。以各种材料作空格,构成墙垣、花瓶、伞亭等形状,用藤本植物缠绕成型,供观赏用。

(二)花 架

材 料

花架常用的建筑材料有:

1,竹木材:朴实、自然、价廉、易于加工,但耐久性差。竹材限于强度及断面尺寸,梁柱间距不宜过大。

2,钢筋混凝土:可根据设计要求浇灌成各种形状,也可作成预制构件,现场安装,灵活多样,经久耐用,使用最为广泛。3,石材:厚实耐用,但运输不便,常用块料作花架柱。

4,金属材料:轻巧易制,构件断面及自重均小,采用时要注意使用地区和选择攀缘植物种类,以免炙伤嫩枝叶,并应经常油漆养护,以防脱漆腐蚀。

(三)电话亭

电话亭是公园、广场、风景游览区等公共环境中是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按其外形可分为:封闭式、遮体式等。封闭式电话亭:高2-2.4米,长*宽0.8米*0.8米——1.4米*1.4米 遮体式电话亭:高2米,深0.5-0.9米

设计考虑:尺度上人体工程学

材料和形式上满足隔音效果

材料选择能抵抗日晒雨淋。

(三)装饰小品 包括雕塑、铺装、景墙、窗、水缸、栏杆等,在园林中起到点缀作用的小品。

特点:装饰手法多样,内容丰富,在园林中起到重要作用 1雕塑小品

我国古典园林中就有大量雕塑小品存在,如石牛、石鱼。雕塑在现代园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雕塑小品可以赋予景观空间以生气和主题,通过以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提高环境景观的精神品质。

雕塑是当代公共艺术中一种常见的方式.也是公共艺术的最佳载体,它已经咸为城市生活和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样式,也是公共艺术、环境艺术整体中重要的组咸部分。

雕塑类型: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具象和抽象雕塑。按雕塑的空间形式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功能性雕塑、装饰性雕塑等 雕塑设计要点:

注重整体性:雕塑自身的材料、布局、造型的整体,其次 是与环境空间、文化传统相统一。体现时代感:立意(反映当今时代主题),材料(结合现 代材料),形式(体现地域人文精神)注意与配景的有机结合:与其他景观小品的结合。圆

多角度观赏及触摸是圆雕的特点,它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是雕塑艺术的主体形式。在公共空间中;圆雕也是最能主导和揭示空间气氛的公共艺术,它可以借助于艺术的象征性、隐喻性和永恒性来表现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人类情感.其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基本上可以代表城市雕塑的主流

墙 园林景墙主要功能:

1、有隔断,划分组织空间的

2、围合,标识,衬景的功能。

3、装饰,美化环境,制造气氛并获得亲切安全感。

现代园林中景墙的主要作用是造景。

(三)展示类小品

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美学在景观中的应用,城市信号装置日趋多样化协调发展。包括各种各样关于旅游和日常生活的导游信息标识、地图、布告栏、路标、指示牌等,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指导、宣传、教育的功能。

四)照明小品

照明小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园灯的基座、灯柱、灯头、灯具都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草坪灯是用于庭院、绿地、花园、湖岸等的照明设施。绿地照明不同于一般广场照明,在功能上求其舒适宜人、照度不宜过大、辐射面不宜过宽,不宜过密,白天是点缀景园,夜晚给人柔和之光的照明要求。

灯距在5-10米,脚灯3-5米

行路照明:方便游人在夜晚能看清园路为目的。步道灯灯杆高度在2.5-4米之间,灯距10-20米布于道路两侧。

装饰灯

用于在大型园林中渲染氛围,增添情趣、勾画庭园轮廓的灯具。有隐藏照明和表露照明两类。

其他小品

第四篇: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与构造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与构造

摘要:园林建筑极其小品种类繁多,它们的功能简明,体量小巧,富于神韵,立意有章,精巧多彩,有高度的传统艺术性,是讲究适得其所的精致小品。关键字: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构造;亭;廊花架;棚架;园墙;园灯

园林建筑极其小品种类繁多,它们的功能简明,体量小巧,富于神韵,立意有章,精巧多彩,有高度的传统艺术性,是讲究适得其所的精致小品。园林小品变化多姿,但总有基本格调,万变不离起宗总有一个规律可遵循,这个“宗”就是“亭”。亭常作为风景构图的主体,对它重点进行建筑空间艺术造型和结构构造设计及施工特点的解析,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则对其他园林小品设计就能触类旁通。因此在本章节重点介绍亭廊,并简述花架,园墙,洞门,室外家具等。最后重点介绍园林花色楼梯,它在园林建筑中最富有表现力,既有交通使用功能,又起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的烘托作用,在园林中要创造空间景观,除了要求设计者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和大胆的结构构思,来打破习惯的界面关系。在本章后面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具有结构艺术特色并有一定难度的锯齿形景梯,剪式悬挂景梯及螺旋景梯的设计计算,以供开拓设计思路与选用。

园林建筑小品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和造型活跃在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游乐场,街头绿地,居住小区游园,公园和花园之中。但在造园上它不起主导作用,仅是点缀与陪衬,即所谓“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插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借景”。力争人工中见自然,给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

亭(亭筑)

亭作为园林建筑中的最基本的建筑单元,主要是为满足人们在旅游活动之中的休憩,停歇,纳凉,避雨,极目眺望之需。其体量小巧这也称之为园林建筑小品。在造型上,要结合具体地形,自然景观和传统设计并以其特有的娇美轻巧,玲珑剔透形象与周围的建筑,绿化,水景等结合而构成园林一景。亭的构造大致可分为亭顶,亭身,亭基三部分。体量宁小勿大,形制也较细巧,以竹,木,石,砖瓦等地方性传统材料均可修建。现在更多的是用钢筋混凝土或兼以轻钢,铝合金,玻璃钢,镜面玻璃,充气塑料等新亦如此材料组建而成。

亭四面多开放,空间流动,内外交融,榭廊亦如此。解析了亭也就能举一反三于其它楼阁殿堂。亭榭等体量不大,但在园林造景中作用不小,是室内的室外;而在庭院中则是室外的室内。选择要有分寸,大小要得体,即要有恰到好处的比例与

尺度,只顾重某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作品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它才是艺术,科学。生搬硬套学流行,会失去神韵和灵性,就谈不上艺术性与科学性。

同样是一个包,对不同的人的比例,不同的尺度场合,其艺术效果就截然不同;房屋与鸟窝,从画面上看,大小尺寸都一样,但一旦在图上添加了树木,台阶及有尺度的人,鸟等几笔后,视觉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即使同一房子,窗洞位置大小相同,仅窗扇划分不同,也使得人们对这建筑的艺术感受不同,比例和尺度也有关系了。

本节中侧重介绍亭的做法,尺度体量设计。有人说园林建筑小品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错,往往一些亭廊确实修建的很艳丽,但尺度起翘做法,彩画显得轻佻庸俗,犹如爱慕虚荣的爆发户家小姐,花枝招展,俗不可耐。这中是设计中应该忌讳的,实践也证明:实际积累起来的做法与传统经验,比仅仅在纸上苦思冥想出来的更成熟,由于传统经验吸收了各地方各民族多彩的传统做法,就可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古典亭榭做法,真正领悟,还在于“造亭无定式”实践之中。

(一)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

1.按平面分

1)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尤以正方形平面是几何形中最严谨,规整,轴线布局明确的图形。常见多为三,四,五,六,八角形亭。

2)长方形

平面长阔比多接近于黄金分割1:1.6,由于亭同殿,阁,厅堂不同,其体量小巧,常可见其全貌,比例若过于狭长就不具有美感的基本条件了。同时平面为长方形的亭多用面阔为三间,三间四步架。

江南路亭——常用二间面阔;

水榭——进深三间四步架或六步架。

梁架布局:亭尤以歇山亭榭与殿,阁,厅堂异曲同工,然更自由,江南多遵循古制。

山花——明代及名以前是作悬山,清代则出现了硬山山花。

4)仿生形亭

睡莲形,扇形(优美,华丽),十字形(对称,稳定),圆形(中心明确,向心感强),梅花形。

5)多功能复合式亭

2.按立面分

3.按风格色调神韵分

4.按亭顶分

1)攒尖式

角攒易于表达向上,高峻,收集交汇的意境;

圆攒表达向上之中兼有灵活,轻巧之感;

2)歇山

易于表达强化水平趋势的环境;

3)卷棚

卷棚歇山亭顶的具体易于表现平远的气势。

4)路顶与开口顶

5)单檐与重檐的组合5.按柱分(一般亭的体量随柱的增多而增加)

单柱——伞亭;

双柱——半亭;

三柱——角亭;

四柱——方亭,长方亭;

五柱——圆亭,梅花五瓣亭;

六柱——重檐亭,六角亭;

八柱——八角亭;

十二柱——方亭,12个月份亭,12个时辰亭;

十六柱——文亭,重檐亭。

6.按材料分

地方材料:木,竹,石,茅草亭;

混合材料(结构):复合亭;

轻钢亭;

钢筋混凝土亭——仿传统,仿竹,书皮,茅草塑亭;

特种材料(结构)亭——塑料树脂,玻璃钢,薄壳充气软结构,波折板,网架。

第五篇: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分析

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分析

林国栋

(重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20122161062)摘要:园林小品是城市广场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广场文化的一个浓缩。从文化方面来分析园林小品在重庆三峡广场上的具体表现,将小品文化与广场文化相融合,为今后重庆广场小品设计提供借鉴。

主要词;园林小品广场园林小品文化

园林是指在一定地段、空间利用并改造自然环

境,结合植物栽植、建筑等设施的营造,构成一个可

供人们观赏、休闲、居住的环境;而园林小品是指设

置在这个空间中体量较小、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

有情趣和视觉效果的装饰物和有关设施。如雕塑、铺

装、喷水池、公共设施。

园林小品小品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美观性、现

代美感。点缀园林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

意境的作用。

三峡广场:三峡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闹市中心,呈十字型,覆盖面积8万平方米,由三峡观景区、名人雕塑区、绿色艺术区和商 业步行街四部分组成。三峡观景区是三峡广场 核心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展示了三峡的风光,有着浓郁的巴渝文化。图园林的小品的概述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园林小品历史渊源流,景物量小,却妙趣横生。在现代广场中运用,能够增强广场的感染力。园林小品设计灵活新颖,具有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功能性和技术性。在广场中,园林小品的布局不是独立的,它与整个广场环境有一个有机的联系,与园林建筑、地形、植物、水体有机的结合,共同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产生奇妙的艺术效果。园林小品在广场所占的面积不大,但它经设计师的精心加工、巧妙结合,在广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城市广场中的园林小品形式多种多样,所用的构造材料也有所不同,很多园林小品设计时全方位的考虑了周围环境、特征、文化传统、空间和城市景观等因素。根据园林小品服务于人的功能,将园林小品分为5类。

1.1供休息的小品

供休息的园林小品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制作成仿石、仿树墩的椅、凳等。或用花坛、花台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来为椅、凳等。围绕大树基部设,既可以休息,用能乘凉。

包括各种造型的靠背椅、凳、桌和遮阳的伞、罩等【图2】。

21.2照明所用的小品

广场中的照明用具。运用在广场的个个角落里,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包括广场中的路灯、灯笼、地灯、投射灯等。

灯光照明小品具有实用性的照明功能,同时本身的观赏性可以成为城市广场饰景的一部分,其造型的色彩、质感、外观应与整个广场的环境相协调。灯光照明小品主要是为了广场的夜景效果而设置的,突出其重点区域。如上海的世纪大道两旁的路灯,其造型的外观、色彩、质感都很好的与道路两旁的景观相协调,体现了时代感,很有象征意义【图3】。

31.3展示性小品

各种布告板,导游图版,指路标牌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的说明牌、阅报栏、图片画廊等,都对游人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图4】

41.4服务性小品

服务性小品设计目的主要是服务于人,同时它还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造型的外观、色彩、质地要与广场的环境相协调,小品包括饮水泉、洗手池、果皮箱等【图5】。

1.5展示性小品

展示性小品包括各种导游图版、路标指示牌及动物园、植物园和文物古建筑物、古树的说明牌、图片画廊等。对人有宣传、引导、教育等作用【图

5图5

2园林建筑的概述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地段中供人游息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廊、阁、轩、楼、台、舫、厅等建筑物,在三峡广场可以分为2类。

2.1代表性人物建筑

生活在重庆的古代和近代名人的雕像,雕像树立在广场中可以让我们了解巴渝文化,并且使得广场更加有文化气息【图6】。

图6

2.2水体的规划建筑

三峡广场主要是以三峡为主题,所以大部分都以水景为主。

3重庆三峡广场园林建筑与小品文化分析

三峡广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闹市中心,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十字型,覆盖总面积8万m2,绿化面积达50%,它是重庆第56座广场,也是西部最大的广场。在重庆的56座广场和西部其他省市的广场中,三峡广场无疑是最有特色,最有文化魅力的广场。

3.1广场文化

三峡广场位于沙坪坝区歌乐下,建于1997年,分为绿色艺术园、名人雕塑园(15个名人雕塑)、商业文化街、三峡观景园四部分,总用地面积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出广场独特魅力。

名人雕塑记载了曾经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活过的 郭沫若、巴金、冰心等15位文化名人,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三峡广场的名人雕像园中,可以感受到原来我与文化名人的距离是这么的进。感受文化,创造文化。

景观园一处壁上刻着‘三峡广场赋’抒写这三峡广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新中国今天发生的巨大变化。

为三峡广场提名的李鹏委员长,当开工典礼上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关怀,对子孙后世的关怀。。。

雕塑、音乐、园艺等多种手法的集中表现;声、光、水、电等各种高科技的充分运用;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的交织融合——让人们领悟了三峡,了解了三峡工程和百万大移民的同时,又感受到这是创新、延伸、交融了的三峡文化

3.2广场小品的体现

广场由绿色艺术园、名人雕塑园、商业文化街、三峡观景园四部分组成1.绿色艺术园:

下载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滇西北少数民族园林建筑小品特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培训中心办公室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 简 报 第87期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办公室编 2011年7月31日 工作动态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学办孙琦主任来我校考察调研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

    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2从审美、实用的功能划分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如果我们不加分类地列举建筑小品,我们可能洋洋洒洒的会说出许多。比如:浮雕、雕塑、壁画、......

    实验4:园林建筑小品景观的形成设计

    园林建筑实验4:园林建筑小品景观的形成设计一、实验目的:使学生能够根据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型与特点,设计出一个利用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小品构成的园林环境空间,并绘制出园林建筑......

    浅谈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与用途以及设计要点

    浅谈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与用途以及设计要点摘要: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在园林中的一些小品设施,基体量小巧、造型精美,在园林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匠心独运才能使园林景观表现出无穷......

    浅谈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

    浅谈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作者:蒙昌凯时间:2011年12月29日摘要:作者针对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园林建筑小品的定......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权的保障

    摘要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障,并对于民族的团结、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妇女受到经济、地理、宗教、历史等因素的......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

    浅谈唐朝西北边塞诗的地域特色

    浅谈唐朝西北边塞诗的地域特色 摘要:本文通过对唐朝西北边塞诗的解读,分析了西北边塞诗的边城意象,并结合地理、历史条件,浅析诗中所展现的地貌、环境、气候气象等地域特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