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SXHY125----02
3课题类别:(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学科类别: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宪辉
负责人所在单位:绥棱县绥中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探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与生双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堂管理与成绩评定等动态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最佳效果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论上一次新的飞跃,对指导如何解决好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倒置、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新的改革面前无所适从,要理顺、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改革。
“操作策略”研究,就是从问题出发,从课堂教学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确保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指明了方向。“操作策略”的研究,就是为了把新课程理念变为教师教学的导向与“工具”,为教师提供实践上的策略,使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相依存、充满竞争的社会。要使我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大批的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有包容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的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关心的是“自我”,忽视了他人的存在与作用。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操作策略”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既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又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不断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美国教育学理论家加齐(Gage.w.l.)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这一过程包括:1.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2.教师的行为。3.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4.学生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被赋予同样的权重。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外部条件,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可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课堂交流是学习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活动,学习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生生交流的水平和类型。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友好,可以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七、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
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八、课题研究采取的技术手段
1、教育统计法:对调查、测验、问卷等研究工作所收集的数字资料加以整理计算检验。使之条理化、明晰化,便于分析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整理制表、制图使之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应用。
九、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国内、国外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相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本校教师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十、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
在本课题的研究未全面完成任务及未全面推广实施之时,继续对其进行应用性探索与研究,将有助于使其理论得以验证,使其操作得以更加完善、具体、实用。
本课题的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个体、团体的学科成绩进行基础评定与奖励评定,尚未见到系统的阐述和验证。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应确定在此,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出针对这一重点的理论和实施策略。
十一、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1——2012.3)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3——2013.8)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3.9——2013.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论文:《建构语文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
3、班级小组分组名单及分工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5、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听课记录)
十二、课题研究基础
1、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以前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部分语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文
字材料,学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培训;学校关于“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一文获省级二等奖。
2、有良好的教研环境。中心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面指导;参与教师的高度热情,较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善于探索的精神,为本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⑴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论证:丁宪辉、赵文营。
⑵成绩检测、小组建立:丁宪辉、赵文营。
⑶研究阶段小结:全体成员。
⑷阶段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⑸结题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⑹经费保障:丁宪辉、赵文营。
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丁宪辉、赵文营。
⑻学习培训、理论指导:丁宪辉、赵文营。
十四、经费预算
⑴资料打印费2000;⑵学习考察培训费2000元。⑶其它2000元。
十五、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丁宪辉
副组长:赵文营
顾 问:陈海军(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双棱(中学校长)、董德鑫(中学教务校长)
参考文献:
1、刘晋伦主编《能力与能力培养》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72、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3、孔企平编著《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
第二篇: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在农村初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作为主要任务。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最终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程,给学生留出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不充足,进而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再次,教师没有严格掌控课堂纪律,无法达到良好的讨论效果[1]。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控制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不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没有为学生留出合理的讨论时间,便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教学优势。
二、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度
要想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就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良好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从当前情况看,农村初中的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欠缺,无疑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他们留出探讨时间,掌控课堂纪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2.针对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小组
为了使小组的安排更加合理,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或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分组。换个角度说,良好的合作是为竞争打基础,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进而使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共同提升。因此,在小组的分组方面教师应保证各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均衡,为小组活动奠定基础。只有使竞争具有公平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想使学生平衡分配,首先教师应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并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2]。另外,为了便于对小组的管理,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划分,包括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如此一来就更容易对其进行管理。
3.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
新课改中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激励和选拔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发展潜能的培养;评价角度也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针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开发学生潜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适合当代学生发展需要,也顺应了新课改中的要求。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实际教学效果,可为每个小组设定分数,首先,根据小组内学生的测试分数进行成绩高低排列,并适当加分;其次,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包括小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进行评分,适当加分;最后,根据小组成员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数扣减,如有一人未完成作业则扣除1分[3]。总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素材进行分数加减,使学生产生为荣誉而战的意识,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4.鼓励竞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慢慢理解、渗透。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学成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发展[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真谛,这样才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意义。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便可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使学生通过合作竞争丰富自身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对文章展开探讨,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孔乙己是自作自受,也有的学生认为当代社会造就了孔乙己,更多的是社??的责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多方面衡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让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符合当代学生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使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杏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7):63-64.[2]顾良军.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5):21.[3]周晓青.开展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6(94):33.[4]陈小娥.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00244.【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6_471】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蔡旗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
二、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
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卢龙县刘田庄镇六百户中学
魏玉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再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初一上册第三单元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高效合作学习的探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高效合作学习的探究》开题报告
夹河镇初级中学
柯贤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郧西县正在大力推行的自主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命为本,它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二是突出学习,三是突出合作,四是突出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一些合作学习策略初步形成,如”小组--游戏-竞赛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
二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三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将借鉴、参考上述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对于这些成果的钻研深度将影响本研究的深度。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多学科范围内对合作学习的高效策略进行验证性研究,深化合作学习理论。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
1、研究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形式,2、研究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3、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技能,4、研究如何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5、研究如何合理分组以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合作学习的高效策略,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学校,教师每人都有办公电脑,并且全部接入互联网,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此前已经有多个市县级课题顺利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在小组合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我县目前全面推广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的自主教育模式,即“小组合作”+“导学案”的模式,为参与的研究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4、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学校创建的突破口,学校积极保障课题组成员研究时间,优先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并努力筹措、投入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5、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负责人是学校教导主任,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次在县内教研协作体主讲公开课,并且在县级优质课中获奖。多次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且在省市县各级教学论文评估中获奖。曾被评为县教育科研百佳教师,在中考评估中也多次获奖。本课题组参加者有两名学校学科带头人,多次在中考评估和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多次在省市县各级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有着丰厚的研究基础。还有两名是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能全力投入教学研究。
五、课题研究依据及内容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理论假设与研究内容 理论假设:本课题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协调合作,师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学,这样就赢得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生对课改实验的逐步熟悉,使学生能实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行为。假若能实现课题的研究充分融于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完全改观,学生就能轻松地学习。
研究内容: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自主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3、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六、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
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七、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12——2014.4)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完成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5——2015.9)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课题组成员各自责任内容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5.9——2015.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2、《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研究论文集》
3、《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教学设计和研究案例》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5、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听课记录)